输油管道泄漏事故分析
关于青岛11.22事故的分析与反思

基本情况
(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10月经国务院 批准,1985年3月动工兴建,规划面积20.02 平方公里。1992年,省、市决定将开发区与 黄岛区体制合一,同年在区内兴建了国家级 保税区和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5年设 立省级凤凰岛旅游度假区;2006年设立国家 级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2008年设立青岛 前湾保税港区。2013年,在原有基础上,总 面积由274.1平方公里调整为478平方公里左 右(含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及其拓展区)。调整 后辖长江路、黄岛、薛家岛、辛安、灵珠山、 红石崖、灵山卫等7个街道和王台镇,以及隐 珠街道部分区域。常住人口近80万人。2012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5亿元。
8时34分至40分
总值班室将泄漏事故基本情况 通过短信报告市政府秘书长、
副秘书长、应急办副主任
8时18分至27分 总值班室电话调度青岛市 环保局、海事局、安监局,
要求进一步核实信息
11
事故经过和应急处置
爆炸影响区域
(二)爆炸情况
为处理泄漏的管道,现场决定打
开暗渠盖板。现场动用挖掘机,采用
液压破碎锤进行打孔破碎作业,作业
10时25分 发生爆炸
8小时13分钟
10
事故经过和应急处置
(一)原油泄漏处置
2时31分
3时10分
至4时17分
4时10分至5时
7时49分
开发区110指挥中心 接警派警
110指挥中心向开发区总 值班室报告现场情况
开发区应急办、市政局、安全监 各单位有关人员先后到 管局、环保分局、黄岛街道办事 达原油泄漏事故现场, 处等单位人员分别收到事故报告 开展海上溢油清理
8
第二章
事故案例分析范文

事故案例分析范文篇一: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简介20xx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处置情况(一)原油泄漏处置情况企业处置情况11月22日2时12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过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发现东黄输油管道黄岛油库出站压力从4.56兆帕降至4.52兆帕,两次电话确认黄岛油库无操作因素后,判断管道泄漏;2时25分,东黄输油管道紧急停泵停输。
2时35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知青岛站关闭洋河阀室截断阀(洋河阀室距黄岛油库24.5公里,为下游距泄漏点最近的阀室);3时20分左右,截断阀关闭。
2时50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向处运销科报告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2时57分,通知处抢维修中心安排人员赴现场抢修。
3时40分左右,青岛站人员到达泄漏事故现场,确认管道泄漏位置距黄岛油库出站口约1.5公里,位于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叉口处。
组织人员清理路面泄漏原油,并请求潍坊输油处调用抢险救灾物资。
4时左右,青岛站组织开挖泄漏点、抢修管道,安排人员拉运物资清理海上溢油。
4时47分,运销科向潍坊输油处处长报告泄漏事故现场情况。
5时07分,运销科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调度中心报告原油泄漏事故总体情况。
5时30分左右,潍坊输油处处长安排副处长赴现场指挥原油泄漏处置和入海原油围控。
6时左右,潍坊输油处、黄岛油库等现场人员开展海上溢油清理。
7时左右,潍坊输油处组织泄漏现场抢修,使用挖掘机实施开挖作业;7时40分,在管道泄漏处路面挖出2米×2米×1.5米作业坑,管道露出;8时20分左右,找到管道泄漏点,并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报告。
中石化黄岛事故分析和反思

四、11.22事故的启和反思
(三) 设备设施的完整性 有效性,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
隐患没消除: 东黄复线1986年投用,随着潮汐变化海水倒灌,输油 管道处于干湿交替的海水及盐雾腐蚀环境下,腐蚀加 剧。改路由没路由,2010年10月,潍坊处以《关于东 黄老线及东黄复线增建管线的函》(石化管道股份潍 输便函[2010]25号),向黄岛开发区规划局提出增线 申请,未得到路由批复,管道改线项目未能实施,失 去了避免事故的机会。
➢一是国家相关规范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在生产设施设 计、建设及日常安全检查、设备检测、维修维护、安全 评价、隐患治理等工作中,各规划、设计、建设等专业 部门及各单位,要自觉执行国家相关规范并做到系统覆 盖、执行到位。 ➢二是制度制定和执行必须依法依规。国家的相关法律 法规必须体现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到位,做 到全覆盖。要建立新法规标准识别、收集的正常渠道, 及时发布法律法规的识别管理信息,提出法规符合性管 理要求和法律风险提示。
四、11.22事故的启示和反思
(一) 安全法律法规 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 也是最好的法律保障
在“11.22”事故调查的过程中,除了对原油泄漏、爆炸性 气体积聚爆炸等直接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认定外,更重要的 就是依据“石油天然气保护条例”(1989版、2001版)和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2010版)的相关条文,对本 次事故违反上述法规标准的事实,进行政府、企业责任主体 的认定。而严格执行法规、标准、规范及制度,则会大大降 低事故发生的风险,有效规避企业和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 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法 规符合性管理机制。
➢六是做好对现有厂区周边及社会环境的安全条件论证,特别 城市规划发展对建设项目的不利影响,以及建设项目对周边 社区的影响,满足安全间距及规划布局要求,消除群死群伤 的潜在事故风险。 ➢七是按照适用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全面检查公司及厂区与 周边建筑设施对公司厂区及电力线路设施不符合安全间距的 问题和违章占用、占压的问题,调查周边的建筑设施及人员 分布情况,评估泄漏及次生事故发生后的事故风险,即事故 发生的频率和严重后果。根据风险评估情况,确定风险管理 策略。
中石化黄岛1122事故分析和反思

认识不到风险、看不到风险、忽视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过 去我们对灾难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概率)估计严重不足, 对控制事故风险措施可靠性的估计往往高估。“11.22”事 故由于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形成暗渠与管线交叉。因此,我 们必须对厂区外公共管廊、架空线、埋地危化品管线 ,装置 区污水井及排污管网 、生活污水管线,液态烃罐区事故风险 、防爆区域内的控制室外操室,厂区周边及社会环境等事故 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评估。
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3、扩散爆炸过程分析
原油泄漏进入暗渠 海水倒灌倒推原油向上游扩散
上游形成饱和油气氛围
潮位回落,海水携带原油向下游扩散 空气吸入,形成爆炸性气体氛围 封闭狭长的暗渠造成了严重爆炸
与管线交汇的暗渠是此次原油泄漏能够形成可燃性气体
氛围进而产生爆炸,并造成如此严重伤亡的根本原因。
1、爆炸物质分析
事故发生时,东黄输油管道输送埃斯坡、罕戈 1:1混合原油,密度0.86吨/立方米,饱和蒸汽压13.1 千帕,蒸汽爆炸极限1.76%-8.55%,闭杯闪点-16℃。 油品属轻质原油。原油出站温度27.8℃,满负荷运行 出站压力4.67兆帕。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请大家判断以下几个汽油桶,在枪击时那个汽 油桶更容易闪爆?
间接原因:2、研判失误、关键步骤处置失当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未能充分认识原油泄漏的严 重程度,根据企业报告情况将事故级别定为一般突发事件,导 致现场指挥协调和应急救援不力,对原油泄漏的发展趋势研判 不足;未及时提升应急预案响应级别,未及时采取警戒和封路 措施,未及时通知和疏散群众,也未能发现和制止企业现场应 急处置人员违规违章操作等问题。 此外,开发区应急办未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压制、拖延事故信息报告,谎报开发区分管领导参与事故现场 救援指挥等信息。
中石化黄岛1122事故分析和反思

居安思危,化危为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11.22”黄岛事故 分析和反思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2019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 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 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 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 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 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现场应急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场混乱 人、车、装备的混乱。
2、现场应急指挥混乱 各级领导到现场查看; 各级人员畏难、及怕担责任的心理。
3、救援次序和轻重缓急不清 人、环境、次生和衍生事故;
4、后勤保障不力 应急救援人员的办公、生活和居住环境;
5、基础信息的欠缺 事故现场管线、暗涵、原油的基础数据等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未能充分认识原油泄漏的严 重程度,根据企业报告情况将事故级别定为一般突发事件,导 致现场指挥协调和应急救援不力,对原油泄漏的发展趋势研判 不足;未及时提升应急预案响应级别,未及时采取警戒和封路 措施,未及时通知和疏散群众,也未能发现和制止企业现场应 急处置人员违规违章操作等问题。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三、事故原因
间接原因:2、研判失误、关键步骤处置失当
原油泄漏到爆炸8个多小时,期间从企业到政府的有关部 门对事故风险研判失误,没有及时采取封路警戒的措施,也没 有及时通知疏散周边的群众。
潍坊输油处及青岛输油站、中石化管道分公司对泄 漏原油数量未按应急预案要求进行研判,对事故风险评估出 现严重错误,没有及时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未按要求及 时全面报告泄漏量、泄漏油品等信息,存在漏报问题;现场处 置人员没有对泄漏区域实施有效警戒和围挡;抢修现场未进 行可燃气体检测,盲目动用非防爆设备进行作业,严重违规违 章。
“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反思及体会

“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反思及体会11月22日,在黄岛发生了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至今为止已经造成了55人死亡,是国内输油管道极为少有的严重事故,国家安全局局长连发了十五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泄漏?泄漏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管理上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什么泄漏的原油会进入市政排水涵道?是规划的问题还是设计的问题?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管理上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还是政府的问题?都必须要查清楚。
为什么泄漏以后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为什么不警戒?为什么不封路?为什么不疏散群众?为什么不通知群众?为什么引起爆炸?爆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问得都很尖锐,也很有技术含量,当前的报道虽然很多,但是基本没有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很多问题还在在调查中。
我认为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建议最好能记住这些问题,不能只看个热闹,而是要跟踪本次事故调查组下一步公布的调查情况,看调查的结论能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这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安全有关,中国的输油气管道很多,到“十二五”末要建成10万公里,和现在的铁路公里数差不多,而且今后还会不断增加,我们每个人的脚下就可能有输油气管道,我们出行都必然会经过输油气管道,所以这其中的安全隐患涉及到我们每个人,而且这种安全风险不像交通事故一样可以通过我们个人自身的注意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这种安全风险是我们个人完全不可控的,必须通过管道企业和政府的管理,所以我们大家要做的就是要通过严格监督政府和管道企业的管道保护行为,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理解,对管道维护中企业的工作方法方式做浅显的论述,并对企业与政府的职责划分做简要解释,力求能使大家对可能引起这次事故的原因有一个初步了解。
东黄输油管道起点是东营的胜利油田,终点是黄岛油库,是属于中国石化所有的,具体属于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这家公司的总部在徐州,是一家典型的管道运营企业,管道运营公司是干什么的呢?是专门管理管道的运行和维护,有点类似于原来的铁道部,或者现在的铁路总公司,管理铁路的运行和维护,但是他们自己不建设铁路,他们找专门的企业来建设铁路。
石油泄漏事故模拟总结

石油泄漏事故模拟总结1. 事故背景1.1 事故概述本次模拟的石油泄漏事故发生于某沿海城市的一座大型原油储备库。
事故原因为库区内一条直径为100mm的输油管道因老化、腐蚀而发生破裂,导致大量原油泄漏。
事故发生后,泄漏的原油迅速扩散至周边海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1.2 事故影响本次事故导致以下方面的影响:1. 生态环境:泄漏的原油对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栖息地破坏等。
2. 经济:事故对当地渔业、旅游业等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3. 社会:事故可能引发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2. 应急响应2.1 响应措施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处理。
2. 关闭泄漏源,切断输油管道阀门,阻止原油继续泄漏。
3. 调度专业清污队伍,采用吸油、围油、吸油剂喷洒等措施,尽可能减少海域污染。
4. 组织消防、环保、医疗等部门,对周边人员进行疏散,确保人身安全。
5. 实时监测泄漏物质扩散情况,评估事故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6. 开展事故调查,查明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2.2 响应效果1. 泄漏原油得到有效控制,海域污染程度减轻。
2. 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周边居民生活受到影响较小。
3. 事故调查进展顺利,初步查明原因。
4. 生态环境和经济损失得到一定程度补偿。
3. 事故教训与建议3.1 事故教训1.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基础设施检查和维护,预防事故发生。
2.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 加强事故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事故发展态势。
4. 加大环保投入,提高清污技术水平。
3.2 建议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单位职责。
2.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事故能力。
3.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严查。
4.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降低事故风险。
5. 强化应急预案的实战化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素质。
6.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先进事故处理经验。
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

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简介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处置情况(一)原油泄漏处置情况企业处置情况11月22日2时12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过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发现东黄输油管道黄岛油库出站压力从4.56兆帕降至4.52兆帕,两次电话确认黄岛油库无操作因素后,判断管道泄漏;2时25分,东黄输油管道紧急停泵停输。
2时35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知青岛站关闭洋河阀室截断阀(洋河阀室距黄岛油库24.5公里,为下游距泄漏点最近的阀室);3时20分左右,截断阀关闭。
2时50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向处运销科报告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2时57分,通知处抢维修中心安排人员赴现场抢修。
3时40分左右,青岛站人员到达泄漏事故现场,确认管道泄漏位置距黄岛油库出站口约1.5公里,位于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叉口处。
组织人员清理路面泄漏原油,并请求潍坊输油处调用抢险救灾物资。
4时左右,青岛站组织开挖泄漏点、抢修管道,安排人员拉运物资清理海上溢油。
4时47分,运销科向潍坊输油处处长报告泄漏事故现场情况。
5时07分,运销科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调度中心报告原油泄漏事故总体情况。
5时30分左右,潍坊输油处处长安排副处长赴现场指挥原油泄漏处置和入海原油围控。
6时左右,潍坊输油处、黄岛油库等现场人员开展海上溢油清理。
7时左右,潍坊输油处组织泄漏现场抢修,使用挖掘机实施开挖作业;7时40分,在管道泄漏处路面挖出2米×2米×1.5米作业坑,管道露出;8时20分左右,找到管道泄漏点,并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报告。
9时15分,中石化管道分公司通知现场人员按照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做好抢修工作;9时30分左右,潍坊输油处副处长报告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潍坊输油处无法独立完成管道抢修工作,请求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抢维修中心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