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2015四川巴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课外阅读题及答案阅读题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常见题型。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做好一些课外的阅读理解题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二语文课外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语文课外阅读题(一)①日本“3·11”9级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

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

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

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美国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虽然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③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

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使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

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

④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首选办法应当是焚烧发电。

不过,海洋垃圾的焚烧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

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恶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

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防止泄漏。

至于垃圾中也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

此后,每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然后再继续埋置垃圾。

阅读理解:《微塑料“看不见”的海洋垃圾》

阅读理解:《微塑料“看不见”的海洋垃圾》

微塑料:“看不见”的海洋垃圾①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由于价格实惠,不少买家囤了很多洗护用品。

从产品说明中可以看到,不少洗护用品都添加了一种被称为“微型柔珠”的颗粒物质,其作用是通过磨砂、去角质等对皮肤进行深层清洁,这种微型柔珠其实就是一种微塑料。

②而且这种微塑料不但存在于该生产用品中,在我们生活环境中也是无处不在。

海洋正遭受微塑料污染③微塑料,并不等同于塑料制品的分解物。

④据相关统计、海洋垃圾中塑料占比高达50%~ 80%,这些大块大块的塑料垃圾在长期的物理、化学作用下,逐渐变成微小的塑料碎片。

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这些塑料碎片进行研究,到了2004年,“微塑料”这一术语被提出,科学家将其定义为“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⑤海洋中微塑料垃圾主要分布在海洋表面、海岸线和海床。

目前的研究显示,在海水、沉积物、海滩和生物体介质内都有微塑料的存在,而从全球海域范围来看,从近岸到大洋,从赤道到两极,从表层海水到深海,都发现了微塑料。

⑥除了数量巨大,海洋中微塑料含量增速也快。

在过去40年中,北太平洋中部洋流中微塑料的浓度升高了两个数量级,而海面的塑料垃圾浓度则没有显著变化,在海岸线和海床中微塑料垃圾的含量约为海面上的1000- 1 -倍。

探秘微塑料带来的危害⑦微塑料正给我们的环境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

⑧2014年,英美研究人员联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微塑料已遍布整个海洋,而生物体中微塑料的污染状况及微塑料对生物的生态效应和健康风险,是当前微塑料研究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⑨2015年,微塑料污染被联合国专家组(GESAMP)列为海洋生物的“温柔杀手”,它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

⑩2017年,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浮游生物摄入微塑料,视频显示了废弃的塑料确实可以进入海洋生物体内,从而沿着食物链传递,揭示了微塑料污染物如何影响海洋生物。

……○11微塑料被鸟类、鱼类、底栖动物等海洋生物摄入后,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可干扰牡蛎等动物的生殖能力,对它们造成严重伤害。

海洋垃圾_阅读附答案

海洋垃圾_阅读附答案

海洋垃圾阅读附答案海洋垃圾①日本3119级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构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

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

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糊口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

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美国得克萨斯州那末大。

尽管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③海洋垃圾不但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

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生致使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发生负面效应。

海洋垃圾已引发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

④因为海上垃圾大部份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首选办法应该是焚烧发电。

无非,海洋垃圾的焚烧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除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

因为塑料焚烧可发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尤其能控制二恶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

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防止泄漏。

至于垃圾中也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

此后,每一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然后再继续埋置垃圾。

如斯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之后就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选自2011年4月20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作者张田勘)【相关链接】材料一目前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约60亿吨,占用耕地达5亿平方米。

中考语文说明文练习(带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练习(带答案)

(二)阅读《海洋污染》,完成19-22题。

(8分)海洋污染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活动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辽阔的海洋拥有巨量的海水,所以,尽管从远古到近代接纳了从陆地流入难以计数的各种物质,海洋却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向海洋排放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

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

以致海洋局部环境急剧恶化,甚至发生了严重的海洋污染灾害。

海洋污染的现状是:污染源多,污染范围广、程度严重。

海洋污染主要包括石油污染、赤潮、毒物污染、塑料垃圾和核污染。

目前海洋污染较严重的,就海域来看,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美国纽约湾、墨西哥湾等;就国家来说,有日本、美国和西欧诸国。

我国的渤海、黄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铜、铅的浓度大体..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地区超过了规定标准。

其中最严重的是渤海,有的鱼群死亡,渔场外迁;有的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海洋污染是怎样破坏海水环境的呢?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水体的生产力,进而危害鱼类;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在海域中积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乃至人类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而且石油分解时还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危害海洋生物;有机物污染会使海水富营养化,使海藻异常繁殖,赤潮泛滥,破坏生态平衡。

现在,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1. 第2段文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近几十年来,海洋局部环境急剧恶化甚至发生严重污染灾害进行比较,以此说明海洋污染的严峻现实。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说明文简介及其重点(一)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二)说明文的特征1.内容上的科学性。

即能准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及其规律性,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

2.结构上的条理性。

为了给读者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要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

(三)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四)说明文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指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

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指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 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初中 精选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 说明文(附答案)

初中  精选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    说明文(附答案)

初中精选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说明文(附答案)一海洋中的“PM2.5①”①微塑料一词近年来频频见诸媒体,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

2004年,英囯科学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此后,许多科研人员都投入到微塑料的研究中。

2015年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微塑料污染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等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

通常认为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即为微塑料,实际上很多微塑料可达微米乃至纳米级,肉眼是不可见的,因此,微塑料被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

②微塑料根据来源可分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

初生微塑料是指经过河流、污水处理厂等排入海洋的工业产品中的塑料颗粒,如化妆品、牙膏、洗面奶等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或作为工业原料的微塑料颗粒。

仅一支磨砂洗面奶中所含的微塑料就达30万颗以上。

次生微塑料是由大型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造成分裂和体积减小而成的塑料颗粒。

③微塑料通常存在于表层海水、海床、沉积物和海滩,甚至出现在最偏远的极地冰川和深海沉积物中。

目前除南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等大洋沿海地区外,南极和北极都发现了微塑料的踪迹。

海水中的微塑料可以随着洋流在海洋中扩散,改变海洋的生态环境,进入海洋生物食物链。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鱼类采样中,90%的鱼类样本内都发现了微塑料。

美国一家机构对全球多个城市进行了150多次自来水检测试,结果显示83%的自来水含有微塑料成分,陆地水源也受到了微塑料的侵袭国内外也有报道,在食盐、啤酒、蜂蜜等产品中检出了微塑料。

也许,微塑料已经无处不在。

④微塑料部分来源于塑料制品,本身可能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对海洋环境造成直接危害。

海水中的微塑料表面容易吸附海洋中的重金属、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其随洋流运动对海洋环境产生化学污染。

由于微塑料细小甚至肉眼难以看見,会被海洋中的动物所误食。

说明文《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明文《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及材料,完成 17-20题(12分)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

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

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

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

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

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

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海洋污染(有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海洋污染(有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今年4月开始,黄海浅滩区开始出现零星漂浮绿藻,这已是黄海浒苔绿潮连续11年暴发了;进入6月,同时又出现了马尾藻金潮和米氏凯伦藻赤潮,黄海“三潮”齐发。

其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两方面:一是海水富营养化,二是全球气候变化。

哪种因素起到的作用更大目前尚不清楚,但是人类活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的责任不可推卸。

除了“彩潮”来袭,“海洋PM2.5”也是海洋环保一大劲敌。

微塑料和海漂垃圾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被遗弃在海洋,占海洋垃圾的80%,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总重量将超过鱼类总和。

(摘编自《半月谈》2017年第18期)【材料二】(摘编自《2016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净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2016年,全国近岸海域平均富营养化指数(E)为0.98。

【材料三】当前,我国海洋治理体系构建正处于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国际上看,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海洋和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列为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国际海洋秩序体系原则上明确各国可通过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利益冲突和矛盾,但海上溢油、跨界污染、新型污染物、海洋酸化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已成为挑战海洋秩序发展的难点。

从国内来看,海洋经济发展面临转型与结构性调整,正进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深化阶段。

资源能源约束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科技革命、海洋权益维护,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等对加快构建现代化海洋治理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中国海洋报》2017年10月)【材料四】国家海洋局和科技部近日联合发布《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为实现目标提出了“新引擎”“新动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转化,打造海洋产业发展新引擎: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高端化,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系列化,推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工程化,推动海洋新材料适用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垃圾
张田勘
日本“3·11”九级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A 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带。

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带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三年后将漂到美国西岸。

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

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B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型垃圾群,其面积有两个美国德克萨斯州那么大。

虽然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

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命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

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

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最初人们想出的处理办法是焚烧发电。

这种办法的好处是残留物少,且能对垃圾进行二次利用。

不过,海洋垃圾的焚烧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噁英的排放问题(注:二噁英,一类有毒的含氯有机化合物,有强烈的致畸和致癌作用,在垃圾焚烧、汽车尾气排放、纸浆漂白和金属热加工过程中都可能产生)。

塑料焚烧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二噁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噁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但由于生产制造这种焚化炉的技术尚不成熟,且成本昂贵,因此,发达国家往往采取另一种处理办法,那就是建造人工岛屿。

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洋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防止泄露。

此后,每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
.....,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然后再继续埋置垃圾。

如此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之后就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24. 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海洋垃圾不光包括塑料,还包括其它废弃物质。

B. 在日本“3·11”九级大地震之前,人们尚未发现海上垃圾,全球海域也不存在海上垃圾。

C. 某个海域形成的海洋垃圾带,不仅会对该海域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会随其漂浮,对其它地区构成危害。

D. 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甚至造成更可怕的严重后果,因此,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重视。

25. 请分别指出文中A、B两处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选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

(2分)
27. 最后一自然段中加点的“到现在为止”一句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请从文本中概括出目前发达国家处理海洋垃圾的两种主要方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你认为哪种处理方法更好,并说明理由。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4. (3分)B【解析】结合文章第①段中“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和第④段中“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可判断出海洋垃圾不光包括塑料,还包括其他废弃物质,故A项正确;第②段开头说到“在日本地震和海啸……海上垃圾”可判断出,在日本地震以前,海洋上已经存在大量的海洋垃圾,所以B项说法错误;从文章中第①段最后一句话可判断C项正确;根据文章第③段的内容可判断D项说法正确。

故应选B项。

25. (6分)A处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日本“3·11”地震形成的海洋垃圾数量多、面积大。

(2分)B处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形象地说明了太平洋上发现的巨型垃圾群面积大,让人印象深刻。

(2分)
【解析】A处列出了“111公里”这个数字,具体准确地说出日本“3·11”地震形成的海洋垃圾情况。

B处说到漂浮的巨型垃圾群有两个德克萨斯州那么大,将“巨型垃圾群”与“德克萨斯州”的面积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垃圾群的面积大,具体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6. (2分)逻辑顺序
【解析】一般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然后结合全文内容,判断其说明顺序。

分析文章内容可知,本文主要从海洋垃圾写到海洋垃圾的危害,垃圾的种类以及人类为此想到的处理方法,这样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27. (3分)不能去掉。

(1分)“到现在为止”表示时间范围的限制,不排除以后泄露和污染的可能。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去掉之后与事实不符。

(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从“能否去掉”需要明确这类题目首先要表明态度,一般情况下都不能删掉,“到现在为止”一词限制从以前到现在,并不排除以后的情况,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28. (6分)方法一:焚烧发电(2分)方法二:建造人工岛屿(2分)第二种处理方法更好,因为不会像第一种方法那样产生污染物“二噁英”,人工岛屿上栽种的植物还可以起到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等作用。

(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从文章第④段中可以得出海洋垃圾的两种处理方法,即焚烧发电和建造人工岛屿。

题干中问“哪种处理方法更好,并说明理由”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焚烧发电会产生二噁英,危害生态环境,控制二噁英排放的焚化炉技术尚不成熟,且成本昂贵;而建造人工岛屿,实施资源的循环利用,有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选用第二种方案合适。

(2015四川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