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现象学与教育共36页

合集下载

《现象学与教育》课件

《现象学与教育》课件

关注生活世界
现象学关注生活世界,教育应将课堂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现 实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现象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个案研究
运用现象学方法进行个案研究,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经验和成长 过程,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
课程设计
借鉴现象学理念,设计关注学生主 体性和生活世界的课程,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注重整体性
现象学强调整体性思维, 教育应注重学科之间的联 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现象学对教育的启示
强调主体性
反思与超越
现象学认为个体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育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现象学强调反思和超越,教育应引导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超越传 统观念和框架的限制,培养其批判性 思维和创新精神。
案例二:学生发展的现象学研究
总结词:全面了解
详细描述: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过程和成长轨迹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通过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案例三:教师教育的现象学探讨
总结词:提升质量
详细描述:关注教师教育的培养和发展,运用现象学的研究视角,探讨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面临的挑 战和机遇。通过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体验和成长过程,为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提供有益启示。
现象学的发展历程
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创始人,他提出“ 回到事物本身”的口号,主张通过直 观和描述来研究现象的本质。
海德格尔、萨特等哲学家进一步发展 了现象学理论,将其应用于存在主义 、解释学等领域。
现象学的基本观点
现象学认为,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个体经验和现象的本质是不可分割的。

《现象学社会学》课件

《现象学社会学》课件
《现象学社会学》PPT课件
目录
• 现象学概述 • 社会学概述 • 现象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 • 现象学社会学的应用与实践 • 结论与展望
01
现象学概述
Chapter
现象学的定义与特点
要点一
总结词
现象学是一种探究事物本质的哲学方法,强调通过直接经 验来认识世界。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现象学是一种探究事物本质的哲学方法,它通过直接经验 来认识世界,强调对事物本质的直观和反思。现象学具有 以下特点:首先,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结构,而 不是外在表象;其次,它强调通过直观和反思来认识事物 ,而不是通过抽象和概念化的方式;最后,它注重经验和 实证,认为只有通过直接经验和实证才能获得可靠的知识 。
加强实证研究与理论构建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通过深入调查和实验 验证相关理论,同时不断完善和构建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 体系。
促进跨文化比较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加强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 社会现象的共性和差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现象学社会学 的理论定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通过现象学社会学的方法,识别和分析政策制定 中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和影响。
3
社会问题诊断与解决策略
运用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诊断社会问题 ,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 。
现象学社会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文化与组织行

运用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企业文化和组织行为,提 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02
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分析 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需求,促 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03
教育评价与质量提 升
运用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 ,评价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提 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论教育现象学及其应用

论教育现象学及其应用

论教育现象学及其应用引言教育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Education)是对教育经验本身进行研究的一种哲学方法。

教育现象学始于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后经过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等人的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哲学学科。

教育现象学的核心主张是从教育经验本身出发,探究教育现象的本质及规律。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现象学的本质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现象学的本质教育现象学的核心观点是“回归至事物本身”,又称为“再现原始经验”,即回归至教育经验的本身,去除外在干扰,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

教育现象学认为,教育不是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是涵盖了教育者、学生、教育环境、教育过程等众多要素的综合体验。

因此,只有从教育经验本身出发,才能真正探究教育的本质。

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是“变异再现”,即通过对教育经验的变异再现,从中捕捉到教育经验的本质。

这一方法要求研究者具有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对教育经验进行任何预设或偏见。

同时,研究者需要具备教育实践的经验和敏感度,才能对教育现象的本质进行准确的捕捉。

教育现象学的核心概念是“意义”,教育经验的本质即是“意义”。

教育流程中的所有要素都是在某种意义之下被连接在一起的,因此,只有理解了意义,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

教育现象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现象学的核心观念对于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避免片面地强加个人意识和情感。

同时,教育者需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安排,创造具有意义的学习场景,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教学,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育管理中,教育现象学的观点指出了管理过程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管理要注重从管理本身的角度出发,尊重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创造有意义的管理氛围和管理形态。

在教育研究中,教育现象学的方法可以更深入地掌握教育现象,从而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通过变异再现的方法,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教育经验的不同变异,在其中找到教育经验的本质和规律,为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现象学教育学

现象学教育学

现象学教育学现象学教育学是21世纪初期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以现象学方法考察教育现象的知识体系。

它的前身是对人的行为活动的研究,它利用观察、实验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

现象学教育学不仅包括将现象学与教育结合在一起,还涵盖了教育学中的诸多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科学教育、教育政策比较、学前教育、视觉艺术教育、文化学等,把这些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一般以实证的研究方式为主,其研究重点是分析教育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行为现象。

现象学教育学研究者采用观察、访谈、实验、调查和分析等方法对教育及学习行为进行研究,旨在发现教育现象、解释教育现象以及预测教育现象的发展趋势。

例如,现象学教育学可以研究学习者的行为特征和学习成绩,通过不断观察调查,总结影响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从而揭示出学习过程的规律与本质,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现象学教育学还可以研究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师行为规范等,研究学习环境的改变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学习行为的改变如何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等等。

因此,现象学教育学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以改善教育实践。

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教育学科,它与传统的教育学研究有很大的不同,更多的关注的是教育中的行为现象,而不是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政策问题。

它的任务是研究深远而重要的教育问题,因此不仅是一门教育学科,也是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其中所涵盖的范畴繁杂,涉及到现象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现象学教育学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它既可以作为研究者研究、探索教育现象的专业性和系统性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作为改善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

综上,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关注分析教育当中行为现象的研究,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改善。

它不仅涵盖了传统教育学中的学科,还拓展了教育研究的范围,使研究者有更多的可能,以满足社会对于更高质量的教育的需求。

《现象学与教育》课件

《现象学与教育》课件

04
现象学对教育的启示
对教育目标的启示
教育目标的人本性
现象学强调人的主体性和生活世界的 重要性,这启示教育目标应以人的全 面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价 值观和人生体验。
教育目标的情境性
现象学认为人的意义产生于特定的生 活情境,这启示教育目标应与学生的 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 际问题和情境解决能力。
现象学关注人的整体性和生活世界的完 整性,这启示教育评价应全面评价学生 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 面的表现。
VS
评价的情境性
现象学认为知识的意义产生于特定情境, 这启示教育评价应将学生的表现置于具体 情境中进行评价,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 实际能力。
05
结论
现象学对教育的贡献
强调个体经验和主观性
03
教育中的现象学思考
教育中的主体性思考
01
02
03
主体性思考
现象学强调个体主体性, 认为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 体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考和自主性。
自我意识
现象学认为个体通过自我 意识才能认识世界,教育 应引导学生发展自我意识 ,促进自我成长。
体验与反思
现象学强调个体体验和反 思,教育应鼓励学生通过 实践和反思来深化对知识 的理解。
教育中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
现象学认为生活世界是知识的源 泉,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
实践与经验
现象学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教 育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积累 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现象学认为情感和价值观对个体认 识世界有重要影响,教育应关注学 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全 面发展。
现象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现象学三个方向

教育现象学三个方向

全球化视野要求教育现象学研究者具 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关注全 球教育发展趋势和问题,积极参与国 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
教育现象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理论创新是教育现象学的生命力 所在,通过不断探索新的理论框 架和研究方法,推动教育现象学
的理论发展。
实践探索是教育现象学的价值所 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育 情境中,解决现实教育问题,提
跨学科研究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领域 的整体发展。
教育现象学的全球化视野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现象学需要关注 不同文化、地区和国家的教育现象, 理解其共性和差异,以实现教育的全 球化和本土化相结合。
通过比较和借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成 功教育实践,教育现象学可以为解决 全球教育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详细描述
教育的社会学方向强调教育实践中的社会问题,关注教育 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社会阶层与教育机会等问题。它致 力于揭示社会不平等对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改 革实现社会公正。
总结词
研究教育的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教育与社会发 展的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
教育的社会学方向还关注教育的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 ,探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它分析不同历史时期 的教育制度、政策和实践中所反映的社会变迁和发展趋势 ,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现象学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通过引导教师深入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教师培训
教育现象学可以为教师培训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帮助教师 更好地理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 水平。
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

现象学教育学

现象学教育学

现象学教育学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学习过程和教育交往的学科。

它通过观察、分析和描述教育相关问题,探索学习环境的特性,洞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优化相应的教育政策和实践,以提高教育质量。

现象学教育学包括多学科领域,在当今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象学教育学的定义和内涵涉及众多学科。

它可以从多学科和多视角考察教育现象,包括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哲学、文化学等,从视角不同来解释社会现象、学习行为和教育关系。

现象学教育学的重要任务是从多学科和多视角的角度出发,发掘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形成多学科、多视角的教育现象学理论。

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观察。

现象学教育学家将视角集中在观察学习过程、相关言行、场景记录和关系形式等现实细节上,以及洞察发生的现象本身,提出问题,以更加全面和客观了解现象。

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范畴主要集中于社会现象学,学习行为学,教育关系学等。

社会现象学专注于观察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以及社会中不同影响力和参与程度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学习行为学则重点研究学习过程,从学习者的角度,观察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教育关系学则研究学习者与他人的交往行为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现象学教育学的发展和应用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支撑。

现象学教育学家可以全面理解学习环境、教育交往和学习行为,发掘教育中的隐藏规律,为教育政策的准备提供有力的依据,以促进教育发展和改善教育质量。

此外,现象学教育学还能够运用诸如关系分析、函数分析、作用分析等方法,以揭示教育现象、学习行为和教育交往关系的本质特点,为学生学习提供客观、合理的指导。

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关注社会现象、学习行为和教育交往的多学科学科,它的研究范畴涉及社会现象学、学习行为学和教育关系学等,主要采用观察方法。

它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为教育实践和政策案例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撑,而且为学生学习提供客观、合理的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

第八课 现象与本质.ppt

第八课 现象与本质.ppt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故事:古堡擒凶。在印度,古堡不断发生人员遭难的事件。 凶手是谁,法医验尸,竟找不到任何伤迹。探险家进去,也 遭不幸。一百多年来,“谈堡色变”。一位老人,声称能破 此案,。。。他观察研究红蝙蝠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难怪他 胸有成竹,一举揭开古堡百年之谜。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二)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入门的向导 认识的任务 现象是本质的表象 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表面特征 外部联系 个别的 多变的 感官直接感知 根本性质 内部联系 一般的 相对稳定的 理性思维去把握 本质
现象
二者对立统一 于客观事物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二)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 A、考试时,好朋友要你给他(她)抄答案,你的反 应是—— • B、在商场买东西时,收款员找多钱给你的父母,你 的父母假装没看见,急忙叫你走,你的反应是——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俗话说:知 人知面不知 心!
在复杂的社会中,是非善恶并没黑白分明的 标签贴在上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理性分析, 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识别假象,把 握本质,明辨是非。如何提高我们的明辨是非 的能力呢?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一)生活中需要明辨是非。
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 (1)避开诱因。 (3)联想后果。 (5)专时专用。 ( 2)学会拒绝。 (4)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6)请人监督。
请学生自己写一句拒绝“黄、赌、毒、网瘾”和“传 销”等不良诱惑的警示语。
如:怯懦的人被不良诱惑征服,弱智的人沦为不良诱惑的 奴隶。勇敢的人敢于战胜不良诱惑,聪明的人总能想出各种 办法抗拒不良诱惑,等等。
正确的是非观将给你勇气和指引,使你不至 于失足懊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现象学能够做些什么?
1. 彰显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2. 强调教育教学的实践性
讨论 “实践性”
3. 恢复和增强对生活的敏感性
教育现象学存在的种种瞬间
• 学生们在欣赏毕业照片时,调皮捣蛋大王小 文正在认真地撕扯着照片,眼看外面那过塑的 一层就快被撕下来了。
• 老师在改作业时,发现刘美丽以前“大花脸” 似的作业,今人竟出奇得整洁!
• 现象学对教育界的最大启示在于: ——让教育人士获得一种“现象学精神”
著名教育现象学者—马克斯·范梅南
教育现象学简述
• 什么是教育现象学
回到教育本身, 回到人本身, 回到具体情景中的具体的人
“在初一的时候,我的英语成绩很一般,到了 初二,却渐渐喜欢上了英语,每天都盼望着英语课 的到来。那是一次英语单元测试,我感觉考得很顺 利,除了有一个单词漏写一个字母外,几乎可以得 满分。
一、现象学简述
现象学乃是一门对现
象进行研究的科学,
“现象”一词所指涉
的是“对我们感官所
显现的东西”或“我
们所能意识到的东
西


在现象学里程碑式人 物胡塞尔的努力下,今 天的现象学特指一种哲 学方法。
• 现象学大师海德格尔认为:
现象学是“代表着一种灵活的看和问 的方式,它具有各种不同的方向,始终 进行着新的尝试而不是僵化的统一”。
• 教育现象学是想让我们摆脱理论和预设的概念, 将我们的成见和已有看法、观点先搁置起来。让我们 直接面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并对它们做有 益的反思,从而形成一种对教育具体情况的敏感性和 果断性。
教育现象学有几个独特的方面
1.关注课堂的显性情况,更关注其隐性方面。 2.关注课堂里面的情况,更关注课堂之外学生的 生活世界。
• 一位年青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时,请同学们用 “爱”组词。一个小男孩站起来,以响亮的声 音说:“爱情!”
尊重教育过程中的 “可能性”
• 一个好的、有机智的老师面对这样的教育 情境时,也许会问一问孩子当时的体验,会 回到教育情境本身,会发现并抓住教育时机, 采取最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反应,这个反 应也许是有声的行动,也许只是默默的关注 或静静的倾听。
②同时,教师应该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具有教学 机智。“教育”向“现象”靠拢,是为了让教师具有对 学生更多的个人关心、信任和责任。“帮助”学生建立 自己的意向和对生活的理解。
教育现象学是什么?
• 教育现象学就是想要我们对这些教育小故事保持 好奇,引导我们关注孩子鲜活的日常生活世界,关注 孩子的生活体验。
• 老师请腼腆的李文回答很简单的问题,但他 一再说:“我不知道”。
• 正在上语文公开课,大家都不喜欢的陈建辉 迟到了十分钟。
• 《丑小鸭》课已进入尾声,一个孩子站了起 来:“老师,我觉得丑小鸭没什么可高兴的! 她本来就是从天鹅蛋里孵出来的,那她长大了 自就是一只天鹅嘛。
• 老师提问时,胆小的李佳裕举起了手,但她 却照着《跟我学语文》上的答案念。
试卷一发下来,竟是满分。朱老师在班上表扬 了我,说我真厉害,进步这么快,还希望全班同学 向我学习。其实,并不是朱老师没发现我的错误, 因为她在错误的单词下画了横线,并把漏掉的字母 写出来了。”
• 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一种知识,一种包容在教师身体 之中的“行动的知识、智慧的知识”,一种临场应变 的机制。
现象学不再冒然去问世界是什么, 而是去问世界“如何是”。通过反思、 质疑、重建等思考过程去认识世界。
走向事情本身
——现象学的座右铭
• 现象学特别关注两个方面:
意识
通过个人对自己心 理状态的认识和描 述才可能了解意识
意向性
意识的对象、 思维的对象
• 现象学方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质直观
认识主体尽量排除各种无关的价值 干扰和偏见,去揭示认识对象的本 质
它来源于对生活体验的不断反思,自觉的和不自 觉的反思,行动前、行动中、行动后的反思,通过不 断地反思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睿智、机智。
教育学包括与孩子或学生相处时,区别“善”、 “恶”的方式,教师的教育学“方式”和“倾向”对 学生来说有着某种特定的个人意义。
①教育的起点首先是了解儿童。现象学的启示在于, 要理解儿童的经历、儿童的生活世界和儿童的生活体验。
• 老师刚刚宣读完一个同学的优秀习作,教室 里就响起了许多同学鄙夷嘲笑的声音“他的作 文是抄的!”
• 中午收饭费时,传来一个小男孩焦急的声音: “老师,我的饭费丢了。”
• 在讲《泼水节》一课时,有学生问“傣族人
民为什么还要过泼水节?他们泼呀,洒呀,那不 是太浪费了吗?”
• 老师在检查学生背课文情况,邹浩不会背, 却反问:“老师,你会背吗?”
• 老师正在欣赏学生们整齐的作业,忽然发现 小林的作业没有做完就交上来了。
• 上课铃响了,刘艺不愿意回教室上课,要继 续做沙雕。
• 课间十分钟,刘易挂在椅子背上的外衣被人 用圆珠笔写上了“傻子”的文字,同学们纷纷 猜测是谁写上的。
• 自习课上,经常迟到的陈军又没到,这时他 满头大汗,一身脏兮兮的喊“报告”。
• 好的老师对学生的世界保持着适当的敏感 性。
• 讨论:
教育现象学与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中情感、 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关联?
教育现象学如何做?
1.按照教育现象学的方式从事教育
(1)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和开放 (2)形成反思力
2.按照教育现象学的方式从事教育研究
3.关注教之“学”,更关注教之“育”。
教育现象学强调一种为人师长和为人父母的协和关系, 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教师有“替代父母”关系,达成教之学 与教之育的统一。
4.关注教师的技术层面,更关注教师的实践智慧,即 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育机智。
教师的责任之一是传递珍贵的价值和理想,另一个责任 是让交流和理解的技巧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
悬置
为了要去除各种干扰和偏见,认识 主体需要将干扰和偏见“悬置”起 来,并视作反思和批判的对象,融 入整个认识过程。
其他著名的现象学家









·
·

பைடு நூலகம்



现象学与教育简述
• 教育现象学:一门成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
• 当下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与现象学联系十分密切的词汇 有——
• “主体间性”“生活世界” • “教育叙事”“生活体验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