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理论发电功率及受阻电量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阻碍因素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阻碍因素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阻碍因素一、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1、太阳电池效率η 的计算在太阳电池受到光照时,输出电功率和入射光功率之比就称为太阳电池的效率,也称为光电转换效率。

其中,At 为太阳电池总面积(包括栅线图形面积)。

考虑到栅线并非产生光电,因此能够把At 换成有效面积Aa (也称为活性面积),即扣除了栅线图形面积后的面积,同时计算取得的转换效率要高一些。

Pin 为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实际测量时是在标准条件下取得的:Pin 取标准光强:AM 条件,即在25℃下,Pin= 1000W / m 2。

2、光伏系统综合效率(PR)η总=η1×η2×η3光伏阵列效率η1:是光伏阵列在1000 W/m2 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进程中的损失包括:尘埃/污渍,组件功率衰减,组件串联失配损失、温升损失、方阵彼此遮挡损失、反射损失、光谱偏离损失、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目前取效率86%计算。

逆变器转换效率η2:是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取逆变器效率97%计算。

交流并网效率η3:是从逆变器输出,至交流配电柜,再至用户配电室变压器10 KV 高压端,主若是升压变压器和交流线缆损失,按96%计算。

3、理论发电量计算太阳电池的名牌功率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也确实是说在入射功率为1000W/m2的光照条件下,1000Wp 太阳电池1 小时才能发一度电。

而事实上,同一天不同的时刻光照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系统的容量乘以日照时刻来预测发电量。

计算日发电量时,近似计算:理论日发电量=系统峰值功率(kw)x等效日照小时数(h)x系统效率等效峰值日照小时数h/d=(日太阳辐照量m2/d)/1kW/m2(日照时数:辐射强度≥120W/m2的时刻长度)二、阻碍发电量的因素的发电量由三个因素决定:装机容量、峰值小时数、系统效率。

当电站的地点和规模确信以后,前两个因素大体已经定了,要想提多发电量,只能提高系统效率。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办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办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办法1.光伏电池的理论发电功率光伏电池的理论发电功率由光伏电池的理论最大功率输出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决定。

光伏电池的理论最大功率输出一般是在标准测试条件(STC)下进行测试的,包括光照强度为1000W/m²、温度为25°C以及大气质量为1.5的条件下。

通常来说,光伏电池的理论发电功率可通过光伏电池的标称最大功率进行估算,可参考光伏电池的规格参数说明。

例如,如果一块光伏电池的标称最大功率为200W,那么它的理论最大发电功率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可以假设为200W。

2.光伏电站的第一年实际发电量光伏电站的实际发电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条件、光照强度、温度、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等。

因此,为了准确计算光伏电站的发电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是利用光伏电池组件的实际转换效率与标称最大功率之间的关系,乘以年平均日照强度,并乘以电站的装机容量。

例如,一个100kW的光伏电站,设备转换效率是15%,年平均日照强度为4小时,那么该电站的第一年实际发电量可以计算为:实际发电量=100kW×15%×4小时×365天3.光伏电站的年利用小时数光伏电站的年利用小时数是指电站年发电量与电站装机容量之间的比值,用来反映电站的发电效率。

典型的光伏电站年利用小时数在1000-2000小时之间,具体数值取决于光照条件、地理位置、倾角等因素。

可以通过历年的气象数据或实际运行数据计算得到。

光伏电站的年利用小时数可以根据实际发电量和装机容量计算得到,如下所示:年利用小时数=实际发电量/装机容量4.其他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因素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对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产生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光伏组件的温度特性:高温会降低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光伏组件清洁状况:灰尘、污垢等会降低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光伏组件的老化特性: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下降;-光伏电站系统损耗:包括电缆损耗、组件间接触电阻等。

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计算

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计算

以1MW装机容量为例(300KW即0.3MW),你可以自己换算下。

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是指该系统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效功率的总和。

由于光伏发电必然有损耗,所以实际发电量是无法达到理论值的。

1、1MW光伏电站理论年发电量:=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电池总面积*光电转换效率=5555.339*6965*17.5%=6771263.8MJ=6771263.8*0.28 KWH=1895953.86 KWH=189.6万度2、实际发电效率太阳电池板输出的直流功率是太阳电池板的标称功率。

在现场运行的太阳电池板往往达不到标准测试条件,输出的允许偏差是5%,因此,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 5的影响系数。

随着光伏组件温度的升高,组f:l二输出的功率就会下降。

对于晶体硅组件,当光伏组件内部的温度达到50-75℃时,它的输出功率降为额定时的89%,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89的影响系数。

光伏组件表面灰尘的累积,会影响辐射到电池板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样会影响太阳电池板的输出功率。

据相关文献报道,此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产生7%的影响,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3的影响系数。

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光伏组件的输出几乎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功率输出,因此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要低于各个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

另外,还有光伏组件的不匹配性和板问连线损失等,这些因素影响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的系数按0.9 计算。

并网光伏电站考虑安装角度因素折算后的效率为0.88。

所以实际发电效率为:0.9 5 * 0.8 9 * 0.9 3*0.9 5 *0.8 8 =65.7%。

3、系统实际年发电量:=理论年发电量*实际发电效率=189.6*0.9 5 * 0.8 9 *0.9 3*0.9 5 * 0.8 8=189.6*65.7%=124.56万度。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①理论发电量1)1MW屋顶光伏电站所需电池板面积一块235MW的多晶电池板面积1。

65*0。

992=1.6368㎡,1MW需要1000000/235=4255。

32块电池,电池板总面积1。

6368*4255。

32=6965㎡2)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计算上海倾角等于当地纬度斜面上的太阳总辐射月平均日辐照量H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铺设斜度正好与当地纬度相同,所以在计算辐照量时可以直接采用表中所列数据(2月份以2 8天记)。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Σ(月平均日辐照量×当月天数)结算结果为5 5 5 5.3 3 9 MJ/(m 2·a)。

3)理论年发电量=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电池总面积*光电转换效率=5555。

339*6965*17。

5%=6771263.8MJ=6771263.8*0。

28KWH=1895953。

86KWH =189。

6万度②系统预估实际年发电量太阳电池板输出的直流功率是太阳电池板的标称功率。

在现场运行的太阳电池板往往达不到标准测试条件,输出的允许偏差是5%,因此,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 5的影响系数.随着光伏组件温度的升高,组f:l二输出的功率就会下降。

对于晶体硅组件,当光伏组件内部的温度达到5 0-7 5℃时,它的输出功率降为额定时的8 9%,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8 9的影响系数。

光伏组件表面灰尘的累积,会影响辐射到电池板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样会影响太阳电池板的输出功率。

据相关文献报道,此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产生7%的影响,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 3的影响系数。

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光伏组件的输出几乎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功率输出,因此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要低于各个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另外,还有光伏组件的不匹配性和板问连线损失等,这些因素影响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的系数按0.9 5计算.并网光伏电站考虑安装角度因素折算后的效率为0.8 8。

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理论发电功率及受阻电量计算方法(试行)

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理论发电功率及受阻电量计算方法(试行)

光伏理论发电功率及受阻电量计算方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电网实时平衡能力监视功能,规范日内市场环境下光伏理论发电功率及受阻电量等指标的统计分析,依据《光伏发电站太阳能资源实时监测技术要求》(GB/T 30153-2013)、《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气象要素监测技术规范》(Q/GDW 1996-2013)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所称的光伏电站,是指按照公共电站要求已签订《并网调度协议》、集中并入电网的光伏发电站,不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第三条本方法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各级电力调度机构和调管范围内并网光伏电站开展理论发电功率及受阻电量统计计算工作。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第四条光伏电站发电功率指标包括理论发电功率和可用发电功率。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指在当前光资源情况下站内所有逆变器均可正常运行时能够发出的功率,其积分电量为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光伏电站可用发电功率指考虑站内设备故障、缺陷或检修等原因引起受阻后能够发出的功率,其积分电量为光伏电站可用发电量。

第五条光伏电站受阻电力分为站内受阻电力和站外受阻电力两部分:站内受阻电力指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与可用发电功率之差,其积分电量为站内受阻电量;站外受阻电力指光伏电站可用发电功率与实发功率之差,其积分电量为站外受阻电量。

第六条全网理论发电功率指所有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之和;全网可用发电功率指考虑断面约束的光伏电站可用发电功率之和;可参与市场交易的光伏富余电力指全网可用发电功率与实发功率之差。

第七条全网站内受阻电力指所有光伏电站站内受阻电力之和;全网断面受阻电力为因通道稳定极限、电网设备检修、电网故障等情况导致的光伏受阻;全网调峰受阻电力指全网可用发电功率与实发功率之差。

第三章数据准备第八条计算理论发电功率和受阻电力需准备的实时数据包括光伏电站实际发电功率、逆变器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气象监测数据、开机容量;非实时数据包括光伏电站基本参数 (格式见附表)、样板逆变器型号及其数量、全站逆变器型号及其数量等。

太阳能光伏配置计算公式

太阳能光伏配置计算公式

太阳能光伏配置计算公式
1.光伏阵列的总发电能力计算公式:
总发电能力(kW)=单个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kW)×光伏组件的数量
其中,单个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可以通过组件的额定输出功率和光照强度来估算。

太阳能组件的额定输出功率通常以瓦特(W)为单位给出。

2.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总发电量计算公式:
总发电量(kWh)=系统总容量(kW)×平均每天日照时间(h)×发电效率
其中,平均每天日照时间(h)表示太阳能辐射的有效工作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地理位置来确定。

发电效率考虑了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损耗和效率。

3.光伏系统所需面积计算公式:
光伏系统所需面积(㎡)=系统总容量(kW)×需要的功率密度(W/㎡)
功率密度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光伏组件所能提供的额定输出功率。

需要的功率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安装条件来确定。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光伏组件之间的间距和阵列布局的因素。

4.光伏系统所需光伏组件数目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的数量=系统总容量(kW)/单个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kW)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需要安装的光伏组件的数量。

这个数量往往会考虑到备份和储存的需求,以确保在光照不足或故障情况下仍能提供足够的电力。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公式只是一个基础的参考,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光照变化、系统效率、组件损耗和布线效率等。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通常还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计算和模拟分析,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光伏电站计算标准

光伏电站计算标准

光伏电站计算标准一、发电量计算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取决于电站的装机容量、日照时间、电池板转换效率等因素。

根据电站的装机容量,可以计算出每天的理论发电量。

公式如下:理论发电量(kWh)= 装机容量(kW)×日照时间(h)×电池板转换效率(%)二、效率计算光伏电站的效率是指实际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的比值。

公式如下:效率= 实际发电量(kWh)/ 理论发电量(kWh)×100%三、损耗计算光伏电站的损耗主要包括线路损耗、逆变器损耗、变压器损耗等。

根据电站的实际情况,可以计算出电站的损耗情况。

公式如下:损耗(%)= 损耗电量(kWh)/ 实际发电量(kWh)×100%四、功率因数计算光伏电站的功率因数是指实际功率与有功功率的比值。

公式如下:功率因数= 有功功率(kW)/ 实际功率(kW)×100%五、热耗率计算光伏电站的热耗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千瓦时电能所产生的热量。

公式如下:热耗率(W/kWh)= 热耗量(W)/ 实际发电量(kWh)×100%六、耗电量计算光伏电站的耗电量是指电站运行所需要的电能。

公式如下:耗电量(kWh)= 实际发电量(kWh)+ 损耗电量(kWh)+ 加热耗电量(kWh)+ 其他用电量(kWh)七、运行费用计算光伏电站的运行费用包括人员工资、设备维护费用、其他运营费用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计算出电站的运行费用。

公式如下:运行费用(元/年)= 人员工资(元/年)+ 设备维护费用(元/年)+ 其他运营费用(元/年)八、投资回报率计算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是指投资成本与收益的比值。

公式如下:投资回报率= (收益总额- 投资总额)/ 投资总额×100%。

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理论发电功率及受阻电量计算方法(试行)

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理论发电功率及受阻电量计算方法(试行)

光伏理论发电功率及受阻电量计算方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电网实时平衡能力监视功能,规范日内市场环境下光伏理论发电功率及受阻电量等指标的统计分析,依据《光伏发电站太阳能资源实时监测技术要求》(GB/T 30153-2013)、《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气象要素监测技术规范》(Q/GDW 1996-2013)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所称的光伏电站,是指按照公共电站要求已签订《并网调度协议》、集中并入电网的光伏发电站,不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第三条本方法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各级电力调度机构和调管范围内并网光伏电站开展理论发电功率及受阻电量统计计算工作。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第四条光伏电站发电功率指标包括理论发电功率和可用发电功率。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指在当前光资源情况下站内所有逆变器均可正常运行时能够发出的功率,其积分电量为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光伏电站可用发电功率指考虑站内设备故障、缺陷或检修等原因引起受阻后能够发出的功率,其积分电量为光伏电站可用发电量。

第五条光伏电站受阻电力分为站内受阻电力和站外受阻电力两部分:站内受阻电力指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与可用发电功率之差,其积分电量为站内受阻电量;站外受阻电力指光伏电站可用发电功率与实发功率之差,其积分电量为站外受阻电量。

第六条全网理论发电功率指所有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之和;全网可用发电功率指考虑断面约束的光伏电站可用发电功率之和;可参与市场交易的光伏富余电力指全网可用发电功率与实发功率之差。

第七条全网站内受阻电力指所有光伏电站站内受阻电力之和;全网断面受阻电力为因通道稳定极限、电网设备检修、电网故障等情况导致的光伏受阻;全网调峰受阻电力指全网可用发电功率与实发功率之差。

第三章数据准备第八条计算理论发电功率和受阻电力需准备的实时数据包括光伏电站实际发电功率、逆变器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气象监测数据、开机容量;非实时数据包括光伏电站基本参数(格式见附表)、样板逆变器型号及其数量、全站逆变器型号及其数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理论发电功率及受阻电量计算方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光伏理论发电功率及受阻电量等指标的统计分析,依据《光伏发电站太阳能资源实时监测技术要求》(GB/T 30153-2013)、《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气象要素监测技术规》(Q/GDW 1996-2013)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所称的光伏电站,是指按照公共电站要求已签订《并网调度协议》、集中并入电网的光伏发电站,不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第三条本方法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各级电力调度机构和调管围并网光伏电站开展理论发电功率及受阻电量统计计算工作。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第四条光伏电站发电功率指标包括理论发电功率和可用发电功率。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指在某时刻光资源情况下站所有逆变器及相关设备均正常运行时可发出的功率,其积分电量为某时段的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

光伏电站可用发电功率指扣除站设备故障、缺陷或检修等原因引起受阻后可发出的功率,其积分电量为某时段的光伏电站可用发电量。

第五条光伏电站受阻电力分为站受阻电力和站外受阻电力两部分。

站受阻电力指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与可用发电功率之差,其积分电量为站受阻电量。

站外受阻电力指光伏电站可用发电功率与实发功率之差,其积分电量为站外受阻电量。

第六条全网理论发电功率指所有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之和;全网可用发电功率指考虑断面约束的光伏电站可用发电功率之和;可参与市场交易的光伏富余电力指全网可用发电功率与实发功率之差。

第七条全受阻电力指所有光伏电站站受阻电力之和;全网断面受阻电力为因通道稳定极限、电网设备检修、电网故障等情况导致的光伏受阻;全网调峰受阻电力指全网可用发电功率与实发功率之差。

第三章数据准备第八条计算理论发电功率和受阻电力需准备的实时数据包括光伏电站实际发电功率、逆变器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气象监测数据、开机容量;非实时数据包括光伏电站基本参数(格式见附表)、样板逆变器型号及其数量、全站逆变器型号及其数量等。

第九条所有光伏电站应配备气象监测设备,并向调度机构实时上报气象测量数据,气象数据满足以下条件:(一)气象监测设备测量要素测量要素应包括水平面总辐照度、法向直射辐照度、散射辐照度、地面平均风速、风向、环境温度、气压。

(二)气象监测设备测量误差辐照度的测量误差:不大于±5%;风速的测量误差:不大于±0.5m/s(3m/s~30m/s);风向的测量误差:不大于±5°;环境温度的测量误差:不大于±0.5℃;气压的测量误差:不大于±3hPa(三)数据传输光伏电站应上传所有气象监测设备的测量数据,数据采集应满足实时性的要求,数据传输时间间隔不大于5min,宜采用时段的平均值。

因气象监测设备故障或者传输通道故障等原因造成数据无效或中断,宜采用与本气象监测设备数据相关性最高的监测数据代替。

第十条所有光伏电站样板逆变器的选择,应考虑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均匀分布,逆变器型号以及电池板类型、材料等具有代表性。

原则上样板逆变器个数不少于本站总数的5%,不超过10%,对于组串式逆变器,应以单个子阵作为一个样板单元。

第四章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计算方法第十一条光伏电站理论功率及受阻电量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气象数据外推法和样板逆变器法。

各光伏电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法,建议具备条件的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计算。

第十二条气象数据外推法采用物理方法将实测水平面辐照强度转换为光伏组件斜面辐照强度,将环境温度转换为板面温度,综合考虑光伏电站的位置、不同光伏组件的特性及安装方式等因素,建立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模型,得到光伏电站的理论功率。

按如下方式计算:(1)根据气象监测设备的实测水平辐照强度和环境温度,将水平辐照强度转化为光伏组件斜面的有效辐照强度,将环境温度转化为光伏组件的有效温度,有条件的宜使用直采光伏组件温度数据。

(2)根据光伏组件标准工况下的设备参数,计算当前气象条件下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功率。

(3)综合考虑光伏组件的有效数量、光伏组件的老化、光伏组件的失配损失、光伏组件表面的尘埃遮挡、光伏电池板至并网点的线路传输及站用电损失、逆变器效率等因素,得到光伏电站并网点的交流功率。

(具体计算详见附录)第十三条样板逆变器法是在选定样板逆变器基础上,建立样板逆变器出力与全站出力之间的映射模型,获得全站理论发电功率,按如下方式计算。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11k M Kk j j k mk m k N P p M ===⋅∑∑ 光伏电站可用发电功率:,,11k M Kk j j k mk m k N P p M ==''=⋅∑∑ 式中,P j 为光伏电站j 理论发电功率,j P '为光伏电站j 可用发电功率,k 为逆变器型号编号,K 为逆变器型号数量,M k 为型号k 逆变器的样板逆变器数量,N k 为型号k 逆变器的全站总数量,k N '为型号k 逆变器的开机运行总数量,,,j k m p 为光伏电站j 型号k 逆变器第m 台样板机的实际功率。

第五章 光伏电站受阻电量计算方法第十四条 光伏电站站和站外受阻电量按如下方式计算。

光伏电站站受阻电量:,,,1()n I j j i j i i E t P P ='=∆⋅-∑光伏电站站外受阻电量:,,,1()n O j j i j i i E t P T ='=∆⋅-∑式中,,I j E 为光伏电站j 站受阻电量,,O j E 为光伏电站j站外受阻电量,,j i P 为i 时刻光伏电站j 理论发电功率,,j i P '为i 时刻光伏电站j 可用发电功率,,j i T 为i 时刻光伏电站j 实发功率,n 为统计时段样本数量,t ∆为时间分辨率。

第六章 全网理论发电功率计算方法第十五条 全网理论发电功率通过网所有并网光伏电站的理论发电功率加和获得:1N jj P P ==∑式中,P 为全网理论发电功率,P j 为光伏电站j 的理论发电功率,N 为网所有并网光伏电站的数量。

第十六条 全网可用发电功率是在网所有并网光伏电站可用发电功率加和的基础上,考虑断面约束后的可用发电功率。

全网可用发电功率计算方法如下:(1)按照断面约束将所有光伏电站分为不同的光伏电站群,共计S 个光伏电站群,计算每个光伏电站群的可用发电功率:式中,s R 为光伏电站群s (s =1,2,…S )的可用发电功率,s Θ为光伏电站群s 中所有光伏电站的集合,P L ,s 为光伏电站群s 对应约束断面的限值,L s 、G s 分别为该约束断面下的当前负荷和其它电源实际出力,j P '为光伏电站j 可用发电功率。

不受断面约束的光伏电站群P L ,s 取值无穷大。

(2)多级嵌套断面中,根据下级断面光伏电站群的可用发电功率修正上一级断面光伏电站群的可用发电功率,若存在多个下级断面则进行合并,一直计算到最上级约束断面对应光伏电站群的可用发电功率。

式中,s R '为上一级断面对应光伏电站群s '的可用发电功率,L s '、G s '分别为上一级断面下的负荷和其它电源出力,含所有下级断面的负荷和其它电源出力。

(3)除最上级断面外,剔除嵌套断面中其余断面对应的光伏电站群,则光伏电站群个数变为S ',计算全网可用发电功率:式中,P '为全网可用发电功率,s R 为光伏电站群s 的可用发电功率。

断面约束和光伏电站群划分随着运行方式的改变而变化。

第七章 全网受阻电量计算方法第十七条 全受阻电力通过网所有并网光伏电站站受阻电力累加获得:1()N I j j j P P P ='∆=-∑全受阻电量通过全受阻电力积分获得:,,11N n I I j I ij i E E t P ====∆⋅∆∑∑式中,I P ∆为全受阻电力,I E 为全受阻电量,,I j E 为光伏电站j 站受阻电量,n 为统计时段的样本数量,t ∆为时间分辨率,N 为网并网光伏电站个数。

第十八条 全网断面受阻电力通过所有光伏电站可用发电功率之和减去全网可用发电功率获得:1N G j j P P P =''∆=-∑全网断面受阻电量通过全网断面受阻电力积分获得:,1n G G ii E t P ==∆⋅∆∑式中,G P ∆为全网断面受阻电力,,G i P ∆为第i 时刻的全网断面受阻电力,G E 为全网断面受阻电量,n 为统计时段的样本数量,t ∆为时间分辨率。

第十九条 全网调峰受阻电力为全网可用发电功率与实发电力之差:1N S jj P P T ='∆=-∑全网调峰受阻电量通过全网调峰受阻电力积分获得:,1nS S i i E t P ==∆⋅∆∑式中,S P ∆为全网调峰受阻电力,,S i P ∆为第i 时刻的全网调峰受阻电力,S E 为全网调峰受阻电量,j T 为光伏电站j 实发功率,n 为统计时段的样本数量,t ∆为时间分辨率,N 为网并网光伏电站个数。

第八章 附则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电力调控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 录 :气象数据外推计算方法(1)根据气象监测设备的实测水平辐照强度和环境温度,将水平辐照强度转化为光伏组件斜面的有效辐照强度,将环境温度转化为光伏组件的有效温度,具体如下。

光伏组件斜面的有效辐照强度可以采用水平辐照度数据结合太阳高度角、赤纬角、当地纬度、时角、方位角、倾角来计算。

环境温度可利用以下公式转化为光伏组件的板面温度,有条件的宜使用直采光伏组件温度数据。

m a e T T K G =+⋅ (1)式中:m T 光伏组件的板面温度;a T 为环境温度;e G 为光伏组件斜面的有效辐照强度;K 为温度修正系数,每年通过采集实际运行数据,利用自回归的方法对K 值进行修正。

(2)根据光伏组件标准工况下的设备参数,计算当前气象条件下组件的最佳输出电流MPP I 和最佳的输出电压MPP U :(1)e MPP mrefref G I I a T G =+∆ (2) ln()(1)MPP mref U U e b G c T =+∆-∆ (3)式中:ref G —标准太阳辐照强度,值为10002/W m ; ref T —标准组件温度,值为25℃;mref I —光伏组件在标准工况下的最佳输出电流;mref U —光伏组件在标准工况下的最佳输出电压;G ∆—实际的辐照强度与标准辐照强度的差, e ref G G G ∆=-;T ∆—实际组件温度与标准组件温度的差, m ref T T T ∆=-;e —自然对数的底数,其值可取2.71828;a 、b 、c —补偿系数,根据光伏组件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并根据实测数据定期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