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变迁

合集下载

校园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

校园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

校园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校园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注重学生、教师和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设计,使其舒适、便捷、安全、健康。

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空间和条件,创造适宜的校园氛围。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校园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校园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校园生态环境。

三、开放性原则:鼓励校园与社会互动、交流和合作,将校园开放给社会各界人士,举办各种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融合。

设计师应该将校园规划与周边城市规划相结合,打破校园的封闭性,提供便利的交通和公共设施,建立起校园与城市的紧密联系。

四、创新性原则:校园规划设计应该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环境和创新活动场所。

设计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场所和环境的研究,创造出灵活多样、可适应不同学科和教学方式的场所和空间。

五、整体性原则:校园规划设计应该注重整体的布局和空间的组织,保持校园内各建筑和景观之间的协调和统一,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校园形象。

设计师应该尽量避免单体建筑过分突出,而是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设计,形成整体的效果和秩序。

六、灵活性原则:校园规划设计应该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发展变化。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学校未来的发展需要,提供灵活可调整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使校园能够适应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学要求。

七、文化传承原则:校园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传承和弘扬学校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

设计师应该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通过建筑风格、造型和色彩等设计元素,塑造学校独特的形象和氛围,使人们对学校的记忆和认同更加深刻。

学校布局创新 优化初中学校创新管理的空间设计

学校布局创新  优化初中学校创新管理的空间设计

学校布局创新优化初中学校创新管理的空间设计学校布局创新优化初中学校创新管理的空间设计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管理理念的变革,学校布局和空间设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如何通过创新的空间设计来优化初中学校的创新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学校布局和空间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优化初中学校的创新管理。

一、多功能教室的建设在优化初中学校的创新管理的空间设计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建设多功能教室。

传统的教室通常只能用于教师授课,学生学习。

而多功能教室则可以用于举办讲座、小组讨论、展览等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空间。

多功能教室的建设不仅需要考虑教学设施的完善,也需要合理规划空间布局,确保灵活性和多样性。

二、共享空间的设置除了教室外,学校还应该设置一些共享空间,如图书馆、自习室等。

这些共享空间提供了供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共享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提供安静的休息区域、开放的书架和电脑区域等,提供给学生更多元、舒适的学习环境。

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交流和合作的区域,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室和创客空间的建设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实验室和创客空间的建设。

实验室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供学生进行科学实践和创新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创客空间则提供了各种创意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

实验室和创客空间的建设需要遵循科学安全规范,并提供足够的工作空间和设备,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创新环境。

四、户外活动场所的规划学校的布局还应该考虑到户外活动场所的规划,为学生提供室外运动和活动的场所。

可以设置篮球场、足球场、操场等,为学生提供锻炼身体和开展团体活动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考虑设置一些花坛和休闲座椅等,提供供学生休息和欣赏自然的场所。

合理规划和利用户外空间,可以增加学生的活动空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合肥9中新校区设计理念

合肥9中新校区设计理念

合肥9中新校区设计理念合肥九中新校区设计理念合肥九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建校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需求,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育环境,九中将在新校区进行全面的改建。

本文将介绍合肥九中新校区的设计理念。

首先,九中新校区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以培养学生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为根本目标,因此在学校建设中将学生的发展需求放在首位。

学校教学楼的设计将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合理划分教室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校还将建设图书馆、科技馆、艺术馆等学术文化设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其次,九中新校区的设计理念是健康环保。

学校将坚持绿色建筑的原则,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学校还将建设绿化景观,并配备运动场、篮球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室内外运动场所。

健康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体育设施将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九中新校区的设计理念是开放与共享。

学校将积极与社区、家长、企业等各方合作,打造共享教育资源的平台,促进不同资源的共享与融合。

学校将开设公益课程、举办公益活动,为社区和家庭提供教育培训和咨询服务。

此外,学校还将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最后,九中新校区的设计理念是创新教育。

学校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学校将建设创客空间、科技实验室等创新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实践创新的平台。

此外,学校还将组织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如科技比赛、艺术展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综上所述,合肥九中新校区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健康环保,开放与共享,创新教育。

通过合理规划、绿色建筑、共享资源、创新教育等方式,九中新校区将打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为培养更多有用之才做出贡献。

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当前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的一些思考

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当前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的一些思考

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当前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的一些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雨花中学设计理念的阐述,指出了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的革新带来的校园建筑的改革。

关键词雨花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在当今充满挑战的社会发展新背景下,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应与教育实践的发展在一种共生的形式下相互结合推进。

校园规划设计建设的目的就是希望建成的校园硬件设施与经营管理校园的软件之间能够形成默契;从而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以学生为中心并有利于其自身学习和整个学校可持续繁荣发展的成长环境。

1 设计理念学校是文化传播和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场所,在这里进行的不单单是简单的知识讲授,告诉孩子真实的世界是怎样才是最重要的。

学校不应该只是教室加操場的常规模式,充满朝气的探索,开放式的交流,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和尽情地自我表达,是教学的一大理念,也是创造美好校园的出发点。

多层次的活动交往空间,现代教育理念中学习的方式和场所已不再局限课堂,而是扩展到了整个校园,外部开放空间和建筑内部的驻留空间成为校园交往空间的主体。

在顺应现有教育制度教学秩序空间的要求下,尽可能的释放兴趣空间,把辅助空间与其他兴趣空间塑造成为一个开放有趣、灵活灵动的生活空间,给孩子们梦幻天堂的感觉,激发其想象力,启发其创造力,开发其智力。

在设计中,把不同的功能体块围合成大大小小的庭院,满足学生各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利用不同标高的屋顶平台营造了活动的场所;各个不同层面上的走廊结合不同的功能空间,或宽、或窄,营造出多层次、立体而富有变化的交往空间[1]。

2 项目概况雨花中学位于长沙高铁新城片区,用地东邻城市主干道,西靠城市次干道,南邻城市支路。

北侧紧邻二类住宅用地,暂未开发。

其中用地东侧有一条220千伏的架空电力线路穿过。

另外由于地铁线在城市主干道路下方穿过,因此该用地东侧有部分用地在地铁线的控制保护区内。

用地呈矩形,地形大体平整。

项目用地面积为55244.39平方米,净用地面积46900㎡,总建筑面积21497.76平方米,该学校为初级中学,共36个班,学生共计1800名,并配备有行政办公、专用教室、普通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各类设施。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以苍南县中学新校区为例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以苍南县中学新校区为例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以苍南县中学新校区为例摘要通过苍南县中学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实践与研究,指出校园绿化规划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体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并提出在当前蓬勃发展的新校园建设中,创造生态型校园的理念。

关键词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苍南县中学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校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重视生态建设,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

1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校园是育人的场所,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

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

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

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校园规划设计要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

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

它们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学生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生态型校园特点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以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生态型校园应具备以下特点: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家标准。

校园设计理念规划方案-最新版

校园设计理念规划方案-最新版

校园设计理念规划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设计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

本文将阐述一些现代化的校园设计理念和规划方案。

现代化的校园设计理念现代化的校园设计理念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回归自然现代化设计越来越注重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融合,这一点在校园设计中尤其重要。

回归自然与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紧密相连。

我们可以在校园设计中融合更多绿色空间和环境艺术,例如在校园周边地区种植绿化植物,建设树林、湖泊、中央花坛等,营造出绿色生态环境。

全面发展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校园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现代化校园设计理念注重多元化的发展:学生在校园内有多样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方式。

这包括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生必需品店、运动区域、艺术中心等。

设计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宿舍、餐厅、图书馆等公共区域,实现多元化的学生发展。

强调体验感至关重要的是,当代校园设计强调体验感。

学生的体验时间占据了他们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

所以在设计中,需要注重各个细节和元素,包括建筑形式、色彩、声音、风格等等。

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校园体验。

校园设计规划方案在考虑实现这些现代化的校园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以下是一些规划方案:为多元化学生需求提供多元化场所校园设计应该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娱乐场所,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

例如,多种类型的教室、不同大小的自习室、休息区、户外区域等等。

在这些场所上,有现代化的设施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设计中强调多功能设计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高的效益,我们需要设计出一些建筑能满足不同功能和需求的多功能场所,例如教室设备、课室多媒体系统等等。

多功能的设计有利于优化校园内的空间利用,从而提高效率和灵活性。

建设绿色环境和文化传承一个有活力的学校需要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

在学校周围和校园内,应该大面积使用绿化植物上来营造生态环境。

并且,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收获和认识自己校园的机会。

简述国内外高中新校区建筑方案设计趋势及需求状况

简述国内外高中新校区建筑方案设计趋势及需求状况

高中新校区建筑方案设计趋势及需求状况分析一、国内高中新校区建筑方案设计趋势1. 绿色环保理念融入设计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高中新校区建筑方案设计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理念。

采用节能、环保、低碳的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注重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能源消耗。

2. 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建筑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

注重学生和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宽敞、明亮、舒适的室内环境。

同时,考虑无障碍设计,关注特殊需求人群。

3. 智能化建设智能化建设成为新校区建筑方案的重要趋势。

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教学、管理、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高效化。

例如,智能化的教室管理、学生考勤、安防监控等。

4. 特色化校园文化建筑方案注重体现校园文化特色,通过建筑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展现学校精神风貌。

同时,注重历史传承,保留或借鉴原有建筑风格,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国外高中新校区建筑方案设计需求状况1. 创新性设计国外高中对新校区建筑方案的需求注重创新性设计。

他们希望通过新颖、独特的建筑造型和设计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校园形象的塑造,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 多元化功能布局国外高中新校区建筑方案通常注重多元化功能布局。

除了教学、办公、实验等功能外,还考虑学生活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多元化需求。

同时,注重空间利用效率,合理规划场地,实现多功能共享。

3.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国外高中新校区建筑方案设计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需求。

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注重绿色植被的种植,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4. 安全防范措施国外高中新校区建筑方案设计中,安全防范措施的需求也较高。

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校园安全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同时,注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总结:国内外高中新校区建筑方案设计趋势及需求状况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的特色和侧重点。

学校教育空间的改造:设计理念、原则与空间重构

学校教育空间的改造:设计理念、原则与空间重构

学校教育空间的改造:设计理念、原则与空间重构作者同济天地院内里教育空间创研所吴佳青林佳刘玮彬马玲摘要:学校空间环境的重构,有助于营造美好的学习心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本文以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创智学习中心的重构为例,主要探讨学校教育空间改造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与空间重构,以期为更多学校空间改造提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教育空间;改造;理念;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环境设计和技术装备对教学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注重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对学校学习空间的再造一方面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本项目的设计对象是甘泉外国语中学教学大楼平改坡之后的一个屋顶空间。

学校的空间再造目标是打造一个全新的适合学生使用的创智学习体验空间。

本项目的设计实践是设计师对学校教育空间改造设计的一种创新尝试,其空间设计完全不同于目前国内常规的教育空间设计手法,同时也以此来传达甘泉外国语中学的创智文化与创新精神。

同时,为了能让空间的创智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设计以主体使用者(即学生)的关注点为导向,通过“隐性教育”的设计理念(即青少年心理学、行为学、认识学等科学领域)来指导设计要素的定位,从而为学生们打造最为惬意的创新创智环境。

在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学校与设计方通力协作,借鉴国内外前沿的教育空间构建理论,结合该案例的实践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经验。

一、国内外教育环境规划设计的简要概述纵观中外校园的发展史,教育环境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科学技术和教育理念发展的过程。

SCALE-UP项目、TEAL项目、TILE项目等学习空间研究项目聚焦家具设计,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强调学习空间应包括灵活的布局、圆形课桌、多屏空间、信息共享等功能特征。

我国的教育环境设计相对于教育理念的发展速度相对滞后。

国内许多学校教育环境空间的设计者总是从成人的角度去设计学习空间,忽略了学生才是教育空间环境的主体使用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的几种转变模式,总结了国内中学教育建筑演变规律及趋势,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建筑形态,规划布局,转变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44. 2
文献标识码:A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人民生活 1 规划设计理念的转变
水平有了很大提 高,社 会 各 方 面 对 教 育 的 投 入 加 大,在 国 家 提 出 的“科教兴国”战略思想指导下,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 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 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 决 定 》政 策 的 出 台,素 质 教 育呼声响起,在中 学 教 学 中 进 行 广 泛 推 广,并 大 有 逐 步 取 代 传 统 应试教育的势头; 此后国家对中学教育的政策、法令不断加强, 2001 年党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 定》,大大加快教育事业的步伐。时至今日,教育改革( 以下简称 “教改”) 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十年间教育思想和体制的变化使中 学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也随之展现出新的面貌。特别在校园总 体设计的层面上 涌 现 出 很 多 新 的 理 念,新 的 模 式,本 文 就 总 体 设 计层面对中学校园的设计理念转变模式进行探讨和论述。
1) 导致了各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割裂; 2) 建筑的密度较大而容积率低,土地资源未能有效利用,而 且工程技术管网设施复杂。 有鉴于此,当前中学校园总体布局朝着“集中式”发展。“集 中式”是指“城市建筑在占有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通过综合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收稿日期:2012-01-12 作者简介:陈 杰( 1982- ) ,男,硕士,助理工程师
第 38 卷 第 12 期 2012 年4 月
陈 杰: 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变迁
·19·
组织生活功 能 和 复 合 空 间 设 计,形 成 紧 凑、高 效、有 序 的 功 能 模
3) 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由于对建筑间距的控制,不可避免
的历史必然性。
[4] 陆元鼎. 岭南新建筑的特征及其地域风格的创造[A]. 中国
岭南建筑系统的 物 质 基 本 元 素 受 系 统 的 制 约 ,离 开 了 系 统,
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 2008.
它们将失去系统所赋予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如果把建筑的砖块、 [5] 苏宏志. 系统科学的建筑观与创作方法研究[D]. 重庆: 重
结构并不是一般机械的校园功能分区所能概括的。在当前新建 “定型化”,建设流程用工业化大生产的模式运作,甚至出现了推
中学校园规模越来越大、分期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改扩建如火 广标准设计图的做法,使建筑形态单一雷同。根据张宗尧、李志
如荼的新形势下,总体布局应该体现一定的“柔性”,即在保证校 民所著的《中小学建筑设计》一书所提出的“学校建筑形态变化大
加宽廊道成为课间交流的平台,而是更进一步加宽到可以设置小
天井,上下层可以视线交流,体现走廊的场所感; 或者把连廊设计
成校园建筑组群的景观轴,成为观赏城市景观的平台( 见图 1) 。
2) 校园广场过去常是空旷的草坪和毫无生气的硬质铺地( 见
1. 2 从“刚性”到“柔性”
极空间。如“生物角”“英语角”“露天吧”等可以布置在这类“角
中学校园相对于大学校园来说,并没有复杂的功能分区和交 落”空间( 见图 3) 。
通系统,大体上功能关系都一样,使得中学校园规划结果往往类 2 建筑形态设计理念的转变
似。而且规划往往在短时间内完成,从规划到单体建筑设计一次 2. 1 从“统一”到“多样”
空间组织方式在这种大尺度空间中显得力不从心。大体量的建
1989( 10) : 32-33.
筑拉大了人与建筑的空间距离,由于远距离的视觉效果较弱,岭 [3] 戚 蓓,黄华明. 岭南建筑与徽派建筑空间形态比较及其启
南传统古建筑的常用建筑装饰手法遭到摒弃的命运便具有一定
示[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 2) : 96-98.
园整体性的情况下,可根据未来的变化和要求而不断调整和生 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 没有特定形象的学校建筑阶段; 2) 具
长。如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嘉和校区) ,校园布局引入“细胞单元” 有明显特征的学校建筑阶段; 3) 不象“学校”的学校建筑创造阶
的概念,把教学区的各功能楼,如图书馆、劳技楼、艺术楼、科技 段。”这种“统一”的风格处于第二阶段。随着“教改”的深入,“多
式”。比如教学部分和实验室统一,办公部分和图书信息中心统 的会产生一些没有实质性功能的残余空间。例如,建筑的背阴
一,后勤部分和学生活动中心统一; 或者除体育活动部分外,将所 面、山墙面,可以通过利用建筑构件( 墙、柱列、雨篷、花架等) 的围
Hale Waihona Puke 有功能集中,形成高效、便捷、低耗的校园布局,发挥更大的效益。 合处理,将建筑之间的消极空间转变为学生们乐于参与交往的积
水泥拆除后,这些 物 质 就 成 为 了 废 旧 的 建 筑 材 料,不 再 是 能 给 人
庆大学,2007.
Discussion on basic substantial elements of Lingnan architectural system
TAN Chang-liang ( Art Design Department,Zengcheng College,South of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1363,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architectural material,equipment and architectural space,the paper studies basic substantial elements of Lingnan architecture,points out that Lingnan building is a mutual related hierarchy system,the change of basic substantial elements fundamental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from low degree to high degree. Key words: architecture,system,material,architectural space
1. 3 从“显形”到“隐形”
织在一起,构成欢乐的羌寨景象( 见图 4) 。再如随着中学校园城
“显形校园”和“隐形校园”的概念是由我国台湾学者黄世孟 市化进程加快,有些中学为体现一定的城市性做了一些尺度上的
提出的。“显形校园”功能一般包括教学实验、行政管理、体育活 变化与城市尺度呼应,以福州江南“水都”中学为例,基地与福州
建筑; 中山纪念堂采用刚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主体建筑面积 6 600 m2 ,高 52 m,跨度达 71 m 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 中信大厦 占地 2. 3 万 m2 ,总建筑面积 29 万 m2 ,主楼高度 391 m( 80 层) 。
晰地看出岭南建筑的发展脉络,其自身的物质基本元素的变化从 根本上推动建筑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改变了建筑系统的能量交 换,物质基本元素 的 结 构 形 式 变 化 产 生 的 信 息 也 不 同 ,这 也 为 岭
1. 1 从“分散”到“集中”
过去中学大多建于计划经济时期,多数校园的建筑布局按各 个功能区“小而全”的封闭体系设置,几栋不同性质的建筑彼此分 散,即形成所谓的功能分区。以建于 1984 年的广东新会陈冲陈 瑞琪中学为例,总 体 布 局 将 各 个 功 能 区 的 建 筑 全 部 打 散,教 学 区 由单栋教学楼兵营式排列。这种分散的布局虽然在一定程度适 应当时的情况,但有诸多弊端:
计预计可以布置两栋功能大楼,与教学主楼紧密联系,加强细胞 址所处羌族聚居地,须体现一定的羌寨风格。羌寨地理位置上处
单元的树状结构。这种布局很好地诠释“柔性”理念。需要说明 于四川与西藏盆地之间,生活习俗介于藏汉之间,碉楼是建筑主
的一点是,“刚性”和“柔性”也不是截然对立的,现实中的校园建 要形态之一,但设计师没有照搬碉楼形式,而是运用重现毛石墙
能力的增强,也传递出“人定胜天”、掠夺、索取的人类自我意识膨 带来挺拔、雄伟等美感的建筑。同时,建筑系统作为要素与周围
胀的信息。以光孝寺大雄宝殿、中山纪念堂和中信大厦为例,光 的环境组成更大的系统,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从而使得
孝寺 大 雄 宝 殿 面 宽 7 间 35. 36 m、进 深 6 间 24. 80 m、面 积 建筑自身更加完善,并使得自身获得相应的性质。总的来说,通 876. 93 m2 ,高 13. 6 m,这在岭南传统古建筑中,属于较大体量的 过对岭南建筑系统的材料、设备、空间、尺度的分析,可以较为清
成型,这种做法虽然对形成校园的整体性有利,但是过于“刚性”
中学校园建筑在形态上发生的变化与教育体系的变化是密
而有很大的局限忽视了校园的时间因素与变化的不确定性,从而 切相关的,是教育体系变化的表现形式。“教改”前很长一段时间
没有给校园今后发展留有一定余地。事实上,大规模中学校园的 实行的是以应试教育为核心,高度统一的教育体系促使中学建筑
楼、办公楼分别当作细胞单元,每个单元之间留有联系的空间。 样”的校园建筑形态逐步代替了“统一”,过渡到或者已经进入到
各单元以教学楼为中心,以连廊连接构成一个紧密的树状结构, 第三阶段。“多样”体现在设计师赋予建筑形态更多的地域性、文 东南侧预留有 8 000 m2 的空地,作为将来发展的预留用地,本设 脉性、城市性等特征。如新建北川中学的建筑形态设计,因为校
的文化氛围等“软环境”的营造。反映在总体布局中对校园礼仪、 名称) 构成,形成强烈的标识性特征,使桥上过往人流印象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