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抗生素使用中的前景和存在的风险

合集下载

抗生素使用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抗生素使用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抗生素使用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抗生素使用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对人类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滥用、误用、耐药性的产生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首先,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临床应用中,一些医生和患者往往过度依赖抗生素,将其作为治疗感染的“万能药”。

这种滥用和误用不仅会增加药物的耐药性,还可能导致抗生素过敏等不良反应。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教育,提高他们对抗生素正确使用的认识。

其次,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滥用和误用,许多细菌已经产生了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导致一些常见感染难以治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抗生素的监管和管理。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处方制度,限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次数;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抗生素销售的监督,遏制非法销售和乱象。

此外,抗生素的使用还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动物饲养业中,为了促进生长和预防疾病,常常大量使用抗生素。

这不仅会导致动物体内产生抗药性细菌,还可能通过粪便等途径进入环境中,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这种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对养殖业的监管,鼓励农民采用更加环保和健康的养殖方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整改措施。

例如,加强对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和推广,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加强对抗菌剂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多学科合作,加强抗生素研究和应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抗生素使用存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加强教育和加强科研合作,才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解决抗生素使用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的特点。

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抗生素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自抗生素被发现并应用于医学领域后,许多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新生儿死亡率及手术后感染率大大降低,因此延长了人类生存的平均寿命;另一方面,细菌的耐药性随之产生,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又面临新的考验,并且为抗生素的滥用付出了代价。

“抗生素滥用”是近年出现的新概念,对于抗生素滥用的界定,不同学者的看法也有差异,目前普遍认为滥用抗生素主要指未对抗生素使用进行严格规范,或有规范而未得到有效执行,导致抗生素超时、超量及不对症使用。

陈学锋等认为包括抗生素在内,用药的不合理即为滥用,主要表现在抗生素使用的随意性和超前性。

抗生素使用的随意性是指在用药指征不明显甚至无指征的情况下即使用抗生素,也可概括为盲目性。

随意性还体现在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

抗生素滥用中的超前性是指使用抗生素时,不注重考虑抗生素抗菌谱及效价,一味使用最新一代抗生素。

总结起来,抗生素无指征用药甚至以预防为目的用药,使用剂量大、时间长及抗生素选择错误是抗生素滥用的主要表现。

1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和使用国,年产抗生素原料药约21万吨,每年人均消费抗生素量为138g,是美国人均水平的10倍多。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数字显示,我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达8万人。

我国来自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门诊感冒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达到75%,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率更是达到95%。

即便术后,仍有超过93%的人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近几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院抗生素综合使用率达到70%以上,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院内使用率,所产生的费用占所有药费的比例可达四成,已经到了严重滥用的程度。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摘要:抗生素最初曾被命名为抗菌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长期广泛的应用或滥用,出现致病菌抗药、耐药的情况日趋严重,致使许多原本有效的抗生素降低或失去作用。

生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对待其不良反应,正确服用和保管,不断提高用药水平。

关键词:抗生素发展应用市场现状建议引言: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或生物体产生的,在低浓度时对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病毒细胞呈现拮抗作用或在生物体内具有生理活性是的物质。

抗生素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以青霉素的正式生产和临床使用作为开始发展的标志。

在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影响下,抗生素正向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

一、抗生素的基本介绍1.1抗生素的历史1876 年,特恩德尔( Tyndall )最早发现自然界微生物的拮抗作用。

1929 年,弗莱明(Fleming )偶然观察到青霉素生长的周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能够被抑制的现象。

1942年,弗罗瑞和查恩确定,这种抑制作用是源于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

这样,青霉素作为第一个抗生素,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中发回来可巨大作用,从此开启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

1943 年,这个消息传到中国,当时还在抗日后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学家朱既明,也从长霉的皮革上分离到了青霉菌,并且用这种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

1947 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又在放线菌中发现、并且制成了治疗结核病的链霉素。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汉斯·博曼等人首次从蚕蛹中分离出抗菌肽以来,科学家又从青蛙、蜜蜂、猪和人等800 多种动物中继续发现了由短链氨基酸组成的抗菌肽,从而开辟了产生抗生素的丰富新资源。

1.2 抗生素的种类自 1940 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

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

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

药学论文 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危害

药学论文 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危害

中国网络大学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危害院系名称: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2019年04月15日目录前言 (1)一、引言 (1)二、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2)(一)国外抗生素使用现状 (2)(二)我国医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情况 (2)三、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3)(一)社会原因 (3)(二)医方原因 (3)(三)患方原因 (4)(四)其他原因 (5)四、抗生素滥用的后果 (5)(一)产生耐药性 (5)(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5)(三)造成资源上的巨大浪费 (6)五、对策分析 (6)(一)政府方面 (6)(二)医院方面 (7)(三)药品研发部门 (8)六、结论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危害摘要:抗生素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我国目前抗生素滥用现象已引起国内外的严重关注,本文综述了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后果、原因及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策略。

从而阐明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医生、药师、患者的通力协作,这样才能避免抗生秦的滥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原因;滥用结果;对策一、引言在现实生活中,抗生素被许多人当作是包治百病的妙药,一遇到头痛发热或喉痒咳嗽,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而对滥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危害却知之甚少。

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新"超级细菌"还会陆续出现,10~20年内,现在所有的抗生素对它们都将失去效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加强监管,严格限制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宣布,将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控制抗菌素耐药性。

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的不断涌现,使普通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

浅谈抗生素的危害性及合理应用

浅谈抗生素的危害性及合理应用

浅谈抗生素的危害性及合理应用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浅谈抗生素的危害性及合理应用摘要:众所周知,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它于1941年应用于临床,可以说抗生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年。

抗生素是由某种微生物所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对细菌、病毒、真菌甚至肿瘤都可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

正因为抗生素的产生原理,导致其必有的弊端。

由于新型抗生素的不断问世,加之医务人员和病人在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上存在困难,导致我国抗生素的使用达到了滥用的程度,对此,本文将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对策、以及使用中应遵循的原则着手,详细的论述,请老师给予指导。

关键词:抗生素,危害性,合理应用引言抗生素是我国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它使用量巨大,居所有临床用药的首位。

抗生素的应用对控制细菌感染与细菌性传染病及降低病死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也很普遍。

如何有效地遏制滥用抗菌药物的势头,加强合理用药,控制细菌耐药的流行趋势,是当前医药研究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1 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1.1 抗生素临床应用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合成类似物,在体外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的危害

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的危害

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的危害抗生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具有杀死或抑制细菌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等领域。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也带来了很多危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的危害。

一、耐药性的产生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当人们使用抗生素杀灭细菌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没有杀灭所有的细菌,剩余的细菌会不断繁殖,形成新的菌落;二是一些细菌具有迅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在抗生素的压力下逐渐进化出一些抗药基因,后代继续遗传这些基因,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抗药性很强的细菌群体。

抗药性的细菌群体非常危险,因为它们无法被现有的抗生素杀灭,一旦感染,难以治愈,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和死亡。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耐药性细菌感染。

因此,抗生素的滥用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行为,应该受到高度关注。

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除了沉重的耐药性问题外,抗生素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诸多危害。

很多抗生素虽然对细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同时也会损害宿主细胞,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例如,抗生素可以扰乱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进而引发肠道炎症、腹泻等问题。

某些抗生素还可能引起肝、肾等器官的损伤,导致胃肠炎、皮疹、头晕、抑郁等不良反应。

此外,在医疗上,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也可能造成一些药物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休克、呼吸急促、皮肤瘙痒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三、对环境的影响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对环境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抗生素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消化不完全之后,可能被排到水体、土壤等环境中,从而对环境中的微生物产生影响。

抗生素残留在环境中,可能导致环境微生物变异或适应变化,进而导致一些生态问题。

例如,农业领域中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周边环境中的微生物发生强烈的自然选择,形成抗性强的细菌,进而影响植物生长或粮食安全。

四、应对措施为了减缓和遏制抗生素的滥用,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一直开展着积极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新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新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新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自其被发现以来,在医疗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拯救了无数生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传统抗生素的疗效受到了挑战。

在此背景下,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对新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一、新型抗生素的种类及特点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基于对细菌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药物化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

目前常见的新型抗生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噁唑烷酮类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作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耐药菌具有较好的活性。

其代表药物有利奈唑胺等。

2、脂肽类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如达托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耐药菌株有显著疗效。

3、新型β内酰胺类包括头孢洛扎/他唑巴坦、美罗培南/法硼巴坦等,通过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增强了对产酶耐药菌的抗菌活性。

4、四环素类衍生物如替加环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多重耐药菌也有一定的作用。

新型抗生素相较于传统抗生素,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抗菌谱更广能够覆盖更多的耐药菌株,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2、作用机制新颖不易与传统抗生素产生交叉耐药,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3、药代动力学特性改善例如半衰期延长、组织分布更广等,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新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案例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新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下列举一些实际案例:案例一:一位患有重症肺炎的患者,经病原体检测为 MRSA 感染,对多种传统抗生素耐药。

使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肺部炎症逐渐吸收,最终康复出院。

案例二:某医院的一位患者因复杂腹腔感染入院,病原菌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

应用美罗培南/法硼巴坦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顺利康复。

抗生素的利弊分析

抗生素的利弊分析

抗生素的利弊分析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药物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很多药物都有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抗生素也不例外。

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

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将抗生素的范围扩大,统称为生物药物素。

抗生素已成为临床各科医师最常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对健康和生命的有效保护,但是过犹不及,一旦滥用,抗生素便走向歧途。

抗生素在杀死致命病毒的同时也会抑制或杀死正常菌群,使其失去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导致菌群失调,引起疾病。

还会导致消化道反应,以及神经系统损害。

(一)利处:1、抗生素在医疗上的应用: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抑制肿瘤生长,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器官移植,控制病毒性感染。

2、在农业上的应用:用于植物保护,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3、在畜牧业上的应用:用于禽畜感染性疾病控制,用作饲料添加剂。

4、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在肉,鱼,水果等食品的保鲜,用作罐装食品的防腐剂。

5、在工业上的应用:工业制品的防霉,提高特定发酵产品的产量。

6、在科学研究中应用:用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用于建立药物筛选和评价模型,其他试验应用。

(二)弊处(主要针对医疗方面):1、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氟派酸)的药量,否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

尤其是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说,轻度上呼吸道感染选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却选择了静脉输液,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2、过敏反应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

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

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

3、二重感染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二重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物化学》
主讲教师:赵炜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抗肿瘤化学药的研究进展
2、抗生素使用中的前景和存在的风险
3、代谢拮抗原理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4、抗病毒药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5、论安全用药
6、COX-2选择性抑制剂在临床和临床前的研究现状
7、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心血管系统药物综述
8、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9、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和代表性药物
10、新型奎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用途和存在的风险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抗生素使用中的前景和存在的风险
一、抗生素使用情况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二、抗生素使用中的前景
抗生素制剂作为一种基础用药,临床使用广泛,目前是我国各类别用药市场中规模较大的一个品类。

近三年我国抗生素制剂用药金额呈上升趋势。

抗生素类药物占据了我国医药市场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其中头孢、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占据了前三强的位置。

多数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在80个以上,但市场集中度较高,医院用药排名前50的抗菌药物金额占比超过90%,限制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量主要是影响到市场结构,而不是市场总量。

其中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市场格局将面临大幅调整。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子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

曾译先锋霉素。

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杀菌机制。

本类药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

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几乎没有素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

所以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

《中国头孢类抗生素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在多年头孢类抗生素行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头孢类抗生素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头孢类抗生素市场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头孢类抗生素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

为限制抗生素滥用,2012年原卫生部颂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实行分级管理,对于轻度、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从严控制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使用。

这一政策使抗生素市场受到较大的冲击,2012年抗生素市场出现下滑,2013年恢复缓慢增长,至2014年上升至1294.15亿元,目前,抗生素依然是我国临床用药中最大的品类之一。

三、抗生素存在的风险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已经显现了许多副作用。

常见的抗生素药:诺氟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一)、加替沙星
加替沙星目前已因引起血糖异常退市,它有优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抗菌谱广、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

2001年2月21到2013年2月28日期间加拿大卫生署收到的可疑不良反应中,有28例是加替沙星引起的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

2003年,日本对加替沙星口服品种向医生发布了警戒函。

原因是该药从2002年6月至2003年2月,报告发生的严重低血糖反应为75例,其中的58例为糖尿病患者;14例血糖水平升高病例中的11例为糖尿病患者。

(二)、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Levaquin),这是一种名为氟喹诺酮类的强力抗生素,患者服药后,走路时跟腱突然断裂,患者还存在记忆力问题、故障平衡、癫痫发作和血压突降。

这些都是氟喹诺酮类药物罕见但已知的副作用,联邦机构还宣布,在极少数情况下,这些药物会导致心脏破裂,也就是主动脉夹层,这是致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