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毕业论文模板及格式规范
论文格式及撰写规范_沈阳化工大学

论文格式及撰写规范一、论文篇幅3500—5000字,论文必须包含150~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3-4个关键词。
二、论文版式、格式1.论文开本及版芯 论文开本大小:210mm ×297mm (A4纸)。
版芯要求:左边距:30mm ,右边距:25mm ,上边距:30mm ,下边距:25mm 。
2.语言文字 中文撰写。
3.标题 论文原则上只分至三级标题。
标题为三号黑体,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字体为四号宋体;段前空2行行距20磅;题目居中,作者署名(五号、仿宋体)及班级信息(五号、仿宋体)标在题目下,段前空0.5行,行距20磅。
摘要和关键词(五号、黑体)写在题目后、正文前,摘要和关键词的内容部分为五号仿宋体。
一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二级标题采用小四号黑体,三级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加粗,各级标题以“1”、“1.1”、 “(1)”的形式分级标出。
为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或特殊的排版需要,段前、段后及字间距可适当调节。
4.正文与参考文献字体 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宋体加粗;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表注采用小五号宋体。
参考文献采用五号宋体顺序列出。
5.表格 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
6.插图 文中所列图形应有所选择,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经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
7.英文、罗马字符 一般采用Time New Roman 正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采用斜体。
例子:三、、论文的各组成部分1.题目 要求如下:论文题目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切题、简洁,不超过25字,可分两行排列,下署年级专业和姓名。
2.摘要 摘要的字数一般为150—200字左右,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目的、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和结论,应突出本论文的新观点或新见解,言简意赅。
摘要应当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论文所能提供的主要信息。
3. 关键词为便于文献检索,应在论文摘要后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20字以内,关键词之间以分号隔开。
工学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

工学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一、基本规范要求的内容1、毕业设计(论文)文本结构规范:①中、外文摘要: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练。
中文摘要约200字左右,外文摘要要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关键词要符合学科分类,一般为2-4个。
②正文:包括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
选题背景:说明本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过程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或设计计算。
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③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测试精度等。
④附件:包括外文文献译文、图纸。
2、工作量要求:①论文(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应少于5000字。
②查阅文献10篇以上。
3、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4、图纸、图表要求:①图纸、图表布局合理,整洁,线条粗细均匀,标注规范,注释准确,使用工程字书写。
②工程图纸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图表单位要统一为国际单位制(SI)。
5、参考文献: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 ]标明,[ ]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刊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连续出版物:序号作者. 文题. 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专(译)著:序号作者. 书名(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序号作者. 文题. 见(in):编者,编(eds). 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序号作者. 文题:[XX学位论文]. 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专利:序号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技术标准:序号发布单位.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举例如下:[1] 梅树立,陈奎孚,张森文,等. 两点边值问题的Shannon小波数值解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2):12-16[2] 朱文学. 粮食干燥原理及品质分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7-108[3] Dupont B.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 In:White H J.,Smith R,ed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Houston: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1974. 44~46[4] 欧阳忠. 中国股市及农业板块的弱市场有效性假设的分析和应用:[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5]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 中国专利,881056073,1980-07-2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 GB3100-3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与单位.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二、论文正文撰写格式1、语言表述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炼、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词语。
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文档

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文档
摘要:
本文旨在介绍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以便更好地指导毕业生书写论文。
毕业论文是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格式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质量与
评分。
因此,了解并遵守论文格式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1.论文封面
2.目录
3.摘要
摘要是对整篇论文的简要概述,一般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与结
论等。
长度通常控制在200字左右,要求简明扼要,内容准确清晰。
4.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可分为引言、方法、结果与讨论等几个章节。
在撰写正文时,要注意以下格式要求:
- 字体与字号:常用的正文字体包括宋体、Times New Roman等,字
号通常为12号。
-行间距与段间距:通常要求行间距为1.5倍或2倍,段间距为段前
段后各0.5行。
-段落与标题格式:段落应采用首行缩进格式,标题应居中、加粗。
-插图与表格:插图应有编号与标题,表格应有表头和标注,编号与
标题应与文字对应。
6.附录
附录是论文中对于正文内容的补充材料,可以包括原始数据、调查问卷、计算方法等。
附录的排版与正文一致,可以根据需要分为多个附录,并按照顺序编号。
总结:。
【推荐】工程管理论文-word范文模板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工程管理论文篇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学习中心:201X 年5月25日院系网络教育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本科年级学号姓名学习中心指导教师题目指导教师评语是否同意答辩过程分(满分指导教师) 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章)成绩答辩组组长(签章)年月日毕业论文任务书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发题日期:201X 年 2 月 26 日完成日期: 201X 年 5月 6 日题目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分析 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长期以来,我们普遍把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重心放在建设的实施阶段——施工图预算、决算的审核上。
要完整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取得投资效益的最优化,还必须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实施全过程控制。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第一步:在全面掌握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积极着手收集资料,拟定该论文大纲;第二步:依据指导老师修改后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第三步: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初稿;第四步:依据老师的指导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 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理解确定题目,拟定设计大纲撰写论文,修改定稿,( 2 周)( 3 周)( 3 周)( 2 周)(周)(周)评阅或答辩 4、参考文献[1] 左小德项目投资管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2] 彭烨.关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1X [3] 林国胜.关于工程造价目标过程控制的思考.基建优化,201X,26(2). [4] 周桂荣.惠恩才编著.成功项目管理模式.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X[5]刘伊生编著.建设项目管理(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X. [6]王伟. 基于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下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X,(9).[7] 黄贺.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D]. 沈阳工业大学, 201X,(2).备注指导教师:审批人:年月日年月日诚信承诺一、本报告是本人独立完成;二、本报告没有任何抄袭行为;三、若有不实,一经查出,请答辩委员会取消本人答辩(评阅)资格。
2019-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版-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版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导师姓名:开题时间:年月日开题报告撰写规范一、开题报告撰写内容1. 课题背景及意义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2. 毕业设计研究内容及任务2.1 研究内容2.2 设计思想及设计方案2.3 毕业设计拟采用方法和手段3. 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4. 主要参考文献二、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撰写规范要求1.开题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
2. 外文翻译原文要求与毕业设计课题相关。
3.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原文及译文均采用A4纸打印。
4.开题报告及译文规范要求:一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加粗(1.5倍行间距、段前段后0.5倍行距);二级标题采用小四黑体、加粗;正文内容采用小四宋体,图题、表题采用五号宋体、行间距1.25倍,(英文及数字为The New Roman字体);行间距1.25倍;页边距上下2.54厘米、左右3.17厘米、页脚2.0厘米、页码从正文第一页开始。
开题报告正文中,参考文献应顺序标注。
5. 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完成时间均为本学期第三教学周周五(如201X年3月20日)。
6. 指导教师意见及签字(手写)。
- 1 -1.课题背景及意义(四号黑体、加粗,1.5倍行间距,段前段后0.5倍行距)1.1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小四黑体、加粗、行距1.25倍)(正文内容用小四宋体、行间距1.25倍)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2.毕业设计研究内容及任务2.1 研究内容2.2 设计思想及设计方案2.3 毕业设计拟采用方法和手段3.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第1周第2周第3周。
沈阳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撰写规范沈阳工业大学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是记录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文献资料,也是申请学位的基本依据。
为能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特制定《沈阳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及答辩流程二、毕业设计(论文)手册毕业设计(论文)手册是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工作记录和检查记录,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具体要求参见指导手册的说明。
三、开题报告学生在开题过程中,对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意义、目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等进行认真分析,确定设计思路、拟采用的方法和预期设计成果,并进行可行性、经济性论证以及任务完成的阶段安排,并写出开题报告。
四、译文要求每个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必须翻译一篇外文原文资料(外语专业除外),译文资料必须与专业有关,要尽量与所做课题紧密联系,避免译文资料选取的随意性。
要求有12000外文印刷符号的中文译文(约三千汉字),译文必须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五、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规范1.理工类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分为:工程设计、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计算机软件、综合设计类,各类设计(论文)具体要求如下:◆工程设计类论文- 2 -机械设计类题目:做此类题目的学生至少要独立完成A0图纸三张(不包括零件图和示意图)和一份八千字以上的包含设计与计算说明的论文。
有条件的学院,图纸要用计算机绘制,绘图仪出图。
电类题目:做此类题目的学生要独立完成工程或科研项目中的全部或独立的局部设计、安装、调试工作;要有完整的系统电路原理图,或电气控制图。
论文字数要在一万五千字以上,当毕业设计(论文)中涉及到有关电路方面的内容,答辩前必须完成调试实验,要有完整的测试结果和给出参数指标,并由答辩委员会验收。
论文格式要求解析

论文格式要求解析在论文写作中,遵循一定的格式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格式不仅可以使论文整洁美观,还有助于阅读者理解和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
本文将对论文格式要求进行解析,以便读者在撰写论文时能够更加规范和准确。
一、页边距和页眉页脚要求:在撰写论文时,一般采用A4纸张大小,并在页面设置中将页边距设置为上、下、左、右各为2.5厘米。
页眉页脚应包含论文题目和页码,位置在页面的上部和下部,居中显示。
二、标题格式要求:论文的标题应居中显示,使用三号黑体字,字体粗细适中。
建议使用下划线将标题与副标题分隔。
三、字体和字号要求:在论文中,正文部分的字体一般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整体字体为统一的字体,如Times New Roman。
标题部分和一级标题可使用三号黑体字,加粗展示,见例子1;二级标题可使用四号黑体字,加粗展示,见例子1;副标题一般采用小四号宋体字,加粗展示,见例子2。
例子1:论文标题(三号黑体字,加粗)1. 引言(三号黑体字,加粗)1.1 问题的提出(四号黑体字,加粗)1.2 主要背景(四号黑体字,加粗)例子2:2. 研究方法(三号黑体字,加粗)2.1 实验设计(小四号宋体字,加粗)2.1.1 样本选择(小四号宋体字)2.1.2 测量方法(小四号宋体字)四、段落的缩进和行间距:每个新的段落应该有明显的首行缩进,通常为2个字符的位置。
行间距建议设置为1.5倍行距,以使得整个论文的排版更加整齐。
五、参考文献的引用和格式:根据不同的学术规范,引用参考文献时应遵循相应的格式要求。
常见的引用格式有APA、MLA、Chicago等,具体应根据论文要求或学术期刊的要求进行引用。
引用时需要标明文献的作者、出版年份、文章名称、期刊名称、页码等信息。
六、插图和表格的格式要求:插图和表格应有相应的标题,标题应置于插图或表格的上方,使用五号黑体字居中显示,见例子3。
例子3:图1. 实验结果示意图(五号黑体字)表1. 基本统计数据(五号黑体字)插图和表格需要标明编号,如“图1”、“表1”,方便引用和查找。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赵强完成[管理资料]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赵强完成[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aabafe755270722182ef79a.png)
炼胶机传递料系统设计Refined rubber machine transfer material system design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机自0704学号:070101119学生姓名:赵强指导教师:金嘉奇(教授)2011年6月15日摘要橡胶机械行业,尤其是轮胎机械行业,是伴随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市场。
随之炼胶机的发展亦必不可少的,在炼焦过程中是采用重复炼焦得到我们需要的成品,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都是人工搬运,耗费了人力,工作效率也不高。
所以一套自动传递料系统是必不可少,他能大大减少人力,提高炼焦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
传递料系统采用带传动方式,主动轮,从动轮和传动带组成,工作时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或啮合实现主、,从而使主从动轮达到同步。
传递料使料能多次加工,达到工作要求。
带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价格低廉,缓冲吸振及过载打滑以保护其他零件的优点。
本文主要从理论上解析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物料横截面积的计算过程,并通过具体实例验证大倾角皮带机输送量的计算的合理性。
带式输送机作为重要的散装物料输送设备,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人们对所使用的带式输送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普通带式输送机铺设角度只能达到12°~16°,现在采用大倾角皮带机,°,如果采用花纹胶带,角度最大可以达到31°,但是必须设计合理,配置先进,否则就会物料下滑等情况。
成为必然趋势,提高大倾角带式输送机设计水平势在必行。
本文以大倾角带式输详细分析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横截面积和输送量计算方法。
关键词:炼胶机;大倾角;带式输送机;横截面积;AbstractRubber machinery industry, especially in the tire machinery industry, is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grew up in new markets. Also followed the development of rubber mixing machine essential in the coking process of coking is the use of repetition we need to get the finished product, in this process are generally manual handling, cost of manpower, work efficiency is not high. Therefore, an automatic feeding system is essential to pass, he can greatly reduce manpow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ke, reducing working hours. Transmission belt drive system uses a material way, driving wheel, driven wheel and drive belts, belt and pulley work by friction or engagement betwee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imary, driven gear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movement and power. between the belt and the belt wheel is not Sliding, so that the main driven wheel to achieve synchronization. Material make the material transfer process many times, to work requirements. Belt drive has a simple structure, smooth transmission, low cost, vibration absorption and overload the buffer to protect other parts skid advantages. In this paper, analytical theory, inclined belt conveyor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calculation of materials, and through concrete examples and verify the amount of inclined belt conveyor calculation is reasonable. As an important conveyor of bulk material handling equipment, it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by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conveying equipmen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increasingly high. Laying point of view of ordinary belt can only reach 12 ° ~ 16 °, inclined belt conveyor is used, the maximum angle of up to °, if we adopt the pattern tape, you can reach the maximum angle of 31 °,but it must be designed, equipped with advanced, Otherwise the material down and so on.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large angle belt conveyor design is imperative. In this paper, inclined belt conveyor transport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large angle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throughput calculation. Keywords: mixing machine; large angle; belt; cross-sectional area;目录摘要 (2)Abstract (2)第1章前言 (5) (5)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根据自己的专长和自己的兴趣选定的,属于设计绘图类题目,在金嘉琦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课题是属于开发设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Both i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has to be solved. I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n optimal input signal over a certain future horizon is calculated on-line, while in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 optimal model is required. In both optimization problems it is important to choose the degrees of freedom wisely. The choice of the degrees of freedom is denoted with parametrization, i.e. input parametrization in predictive control and model parametrization in identification.
II
注:在该页面中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新域…”,在弹出窗口中 选择“更新整个目录”,确定即可自动生成目录。标题“目录”, 字体:黑体,字号:小三。章、节标题和页码,字体:宋体,字号: 小四。阅后删除此文本框。
目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 1 章 正文格式说明.............................................................................................................. 1
For quadratic cost functions, which are common in both areas, and a linear parametrization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s are convex: a quadratic programming problem for predictive control and a linear least squares problem for identification. 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linear parametrizations that can be utilized. In this thesis it is investigate to what extend flexibility in the linear parametrization can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Keywords: motor; DSP; adaptive control; direct torque control
2.1.1 图的格式示例 .................................................................................................. 3 2.1.2 图的格式描述 .................................................................................................. 3 2.2 表的格式说明 ............................................................................................................. 4 2.2.1 表的格式示例 .................................................................................................. 4 2.2.2 表的格式描述 .................................................................................................. 5 2.3 公式的格式说明 ......................................................................................................... 5 2.3.1 公式的格式示例 ................................................................ 5 2.3.2 公式的格式描述 .............................................................................................. 5 2.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 6 2.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 ...................................................................... 6 2.4.2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 6 2.4.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 6 2.4.4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 .............................................................................. 7 2.5 量和单位...................................................................................................................... 7 第 3 章 结论.............................................................................................................................. 8 参 考 文 献 .............................................................................................................................. 9 致 谢 .................................................................................................................................. 10 附 录 .................................................................................................................................. 11
III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1 章 正文格式说明
“正文”不可省略。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撰写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可包括: 理论分析和论述、设计与计算方法、建模与仿真计算、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 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 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
摘要
摘要,约 500~800 字左右(限一页)。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意义、研究方法、成 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中文摘要 结尾隔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 个)。
中文摘要后为外文摘要,须另起一页。内容应与中文摘要一致。 格式要求:
中文“摘要”标题格式选用“黑体,小三号”样式。
1.1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 1 1.2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 ................................................................................................. 1 1.3 论文正文格式 ............................................................................................................. 1 1.4 章节标题格式 ............................................................................................................. 2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 2 第 2 章 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3 2.1 图的格式说明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