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安全集群系统
【计算机科学】_集群系统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723

科研热词 云计算 面向查询 集群管理 集群应用 集群 虚拟集群 虚拟机 虚拟化技术 统一资源管理 系统安全 系统回放 算法 程序流 电子政务 模糊查询 架构 数据分布 攻击图 并行性 带状线性方程组 对等计算 安全分析 协同应用 动态贝叶斯网络 分布式文件系统 信令降频码 信令寻径 交替方向迭代 云检索 事件模拟 串并转换 不确定性事件 web服务 sod rx2600集群 hp fcsp-rtf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科研热词 页代替算法 集群计算 集群文件系统 贸易地图 网络磁盘设备 网络存储 缓存 消息传递接口 数扫描分析 并行处理 容错 实时集群 实时响应特性 命中率 可靠性 双层调度 分散式存储 全局存储空间 元数据 互操作
推荐指数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11年 科研热词 数据划分 云计算 skyline计算 mapreduce 计算机网络 网络编码 混合并行遗传算法 多核集群系统 p2p tv openmp mpi 推荐指数 2 2 2 2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014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高性能计算 1 集群渲染 1 重复数据删除 1 重删率 1 资源分配 1 结构化p2p 1 线性方程组 1 海量节点 1 服务级别协议 1 时间预估 1 弱计算终端 1 并行效率 1 定价模型 1 墙钟时间 1 加速比 1 分布式爬虫 1 元数据结构 1 体系结构 1 云计算 1 reyes渲染架构 1 mpi+openmp混合并行编程 1 kademlia 1 i/o优化 1 hp rx2600集群 1 cmp多核集群 1 adaboost.mh算法 1
EDA集群系统的实现

EDA集群系统的实现陈玉洁;张莉【摘要】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IC design and its application, an EDA clustered system is built up, and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on, configu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lustered system is introduced. By this system, the design resources can be allocated and scheduled automatically, so the usage and management become very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根据集成电路设计应用的特点,组建了一个适合集成电路设计的EDA集群系统,介绍了集群系统的构建、配置和使用方法,实现了资源的自动分配和调度.系统使用方便,易于管理.【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年(卷),期】2013(030)001【总页数】4页(P108-110,136)【关键词】集群系统;集成电路设计;EDA;资源分配【作者】陈玉洁;张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北京 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2;TP393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设计环境是进行集成电路设计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包括计算机硬件、EDA软件、集成电路设计资源(IP-intellectual property模块)和工艺资源及网络等。
随着芯片设计规模和设计复杂度的增大,对适应EDA应用特点的硬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背景1.1 历史状况过去EDA设计环境大多基于Unix平台,因为从硬件角度来说,EDA工具往往需要容量大、稳定性好的服务器,因此进行大规模芯片设计时,采用SUN、HP等品牌服务器、工作站的较多。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网络集群系统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The Da t a S e c u r i t y S o l ut i o n o f Ne t wo r k Cl us t e r S ys t e m ba s e d o n
Vi r t u a l i z a t i o n Te c hn o l o g y
1 背景 介绍
1 . 1当前 网络与信息 系统安全现状
昆明市检察 机关信息化建设 经过 近 1 3年的发展 ,取得了较 大进步,积累了大量的应 用数据及 内容,同时下属各 县 ( 市 )区 院的网络廿J 中也存储 了大量数据 ,网站综 合发布系统分别部署在下级各 院计算中心,各业务系统也分别在各院按省 一 市 一县模 式搭建 ,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应 用数 据流,同时干警 日常使用的工作 电脑也以独立系统方 式接入各 院域 控网络。在 日 常工作 中,各 业务系统 、网站综 合发布系统 、个人 电脑之 间的数 据在三级 网络 中不停地交 换,“ 信息孤 岛”现象严重,不仅 直接制约了信息化 建设 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威 胁决思路及 方案
总体解决 思路就是 采用 网站集群系统 、整合业务系统 的云桌面系统 、V m w a r e 个人桌面虚拟化方案以及机房硬件安全保障体 系 4套系统 ,将各系统之 间的数据流 限制在计算 中心内,实现对数据 中心的集中统一管理与维护升级 ,最大限度保障数据 内容
de s k t o p s y s t e ms , whi l e i nt e g r a t i n g a l l t h e c i t y’ S we b s i t e r e s o u r c e s t o b u i l d t he c l us t e r s y s t e m a n d a un i ie f d c l ou d de s k t op a nd c l o u d s t o r a g e a p pl i c a t i o n s s ys t e m .Th e d i s pe r s e d c o n t e nt i n ne t wo r k a n d i nf o r ma t i on s y s t e m wi l l be
信息安全工程师考点—计算机设备安全

希赛网软考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信息安全工程师考点—计算机设备安全,希望对在备考信息安全工程师的考生有所帮助。
考点1、计算机设备安全【考法分析】本考点主要是对计算机设备安全的考查。
【要点分析】1.一般认为,计算机安全的定义,要包括计算机试题及其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抗否认性,可用性,可审计性,可靠性等几个关键因数;机密性:保证信息部被非授权访问;完整性:维护信息和试题的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篡改;抗否认性:指保障用户无法再时候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受等行为;可用性:授权用户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访问所需信息;可审计性: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处理的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防止有意或无意地出现错误,乃至防止和发现计算机犯罪案件,除了采用其他安全措施之外,利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计的方法。
利用审计跟踪的工具,可以记录用户的活动;审计跟踪可以监控和扑捉各种安全事件;审计跟踪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保存,维护和管理审计日志。
可靠性:指计算机在规定的条件下和给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所谓“失效率”是指计算机在某一瞬间失效元件数与元件总数的比率。
影响计算机可靠性的因数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机器本身的因数外因:指环境条件对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维护水平的影响一般认为,在系统的可靠性工程中,元器件是基础,设计是关键,环境是保证。
除了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条件及正确使用和维护外,还要采取容错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
容错技术:指用增加冗余资源的方法来掩盖故障造成的影响;故障诊断技术:通过检测和排除系统元器件或线路故障。
2.由于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以及硬件和软件的开放性,加之缺乏完善的安全措施,容易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3.计算机系统安全涉及到许多学科,因此它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
要想解决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就必须首先从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和基础出发,从计算机硬件环境出发,找到一条合理地解决问题的道路。
4.计算机系统安全是指:为了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过程中,不致收到人为(包括未授权使用计算机资源的人)或自然因数的危害,而使信息丢失,泄露或破坏,对计算机设备,设施(包括机房建筑,供电,空调等),环境人员等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软件开发知识:利用集群技术构建高可用性的系统

软件开发知识:利用集群技术构建高可用性的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都在构建自己的高可用性系统,以保证业务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集群技术,通过多台服务器的联合工作,实现高可用性的系统构建。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阐述集群技术构建高可用性系统的要点和步骤。
首先,介绍集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探讨如何利用集群实现系统的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同时介绍相关的软件和工具。
第三,详细解释如何选用适合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结构来搭建集群系统。
最后,对常见的集群系统故障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方法。
一、集群技术概述集群技术是一种将多台计算机联合起来构成一个高性能、高可用性、高扩展性的计算机系统的技术。
集群系统通常由多个相互独立的服务器节点组成,节点之间通过特定的网络通信协议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在集群系统中,任何一个计算机节点都可以以工作节点的身份进入到整个集群体系中,从而实现任务的分配和执行。
而整个集群系统也可以通过编程、配置等方式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二、集群技术实现高可用性系统的原理和步骤2.1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集群技术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在一个系统或服务中,用户的请求往往是随机分布的,不同请求的负载也会有所差异。
而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可以将不同请求分配到不同计算机节点中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系统的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可以分为硬件负载均衡和软件负载均衡两种类型。
硬件负载均衡一般采用专用网络交换机或路由器来实现,比如F5、NetScaler等;而软件负载均衡通常采用虚拟网络设备或软件来实现,比如Nginx、HAProxy等。
2.2故障转移故障转移指在集群系统中,如果某个节点出现了故障,如何及时将请求转发到其他节点,以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故障转移也可以分为硬件故障转移和软件故障转移两种类型。
硬件故障转移一般采用专用的硬件设备或热插拔设备来实现,比如磁盘阵列设备或高可用性存储系统。
服务器集群技术

服务器集群技术第一点:服务器集群技术概述服务器集群技术是一种计算机技术,通过将多个服务器组合成一个集群,共同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集群中的每个服务器被称为节点,节点之间通过网络连接,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任务。
服务器集群技术的主要优点有:1.高可用性:当集群中的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接管故障节点的任务,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过配置高可用性软件,如heartbeat、corosync 等,可以实现节点之间的故障转移和负载均衡。
2.可扩展性:服务器集群技术可以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动态地增加或减少节点,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计算需求。
这使得集群可以随着业务的发展而扩展,而无需停机或重新配置系统。
3.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可以将任务均匀地分配到集群中的各个节点,从而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负载均衡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如LVS、HAProxy 等,也可以通过硬件设备实现,如 F5 负载均衡器。
4.数据冗余:在服务器集群中,可以通过数据冗余技术,将数据复制到多个节点,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数据冗余技术有 RAID、DNS 轮询等。
5.灵活性:服务器集群技术可以支持多种应用和服务,如 Web 服务、数据库服务、文件服务等。
此外,集群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灵活地调整节点数量、配置和负载策略。
服务器集群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有:1.大型网站:为了应对高并发、高流量的需求,大型网站通常采用服务器集群技术,将网站的业务流量分发到多个服务器,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和稳定性。
2.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通过服务器集群技术,提供大规模、弹性可扩展的计算资源和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计算需求。
3.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系统通过服务器集群技术,将数据分布存储到多个节点,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4.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处理框架如 Hadoop、Spark 等,通过服务器集群技术,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分布式计算和存储。
集群系统介绍以及和小型机的对比

集群系统介绍以及和小型机的对比下面将详细阐述集群系统的特点以及集群系统相对于传统的小型机系统在信息类服务领域中的优势。
1、目前多数信息中心建设的目标高性能以及大规模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面对着日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络,单个计算机系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正在接受着无比巨大的考验,在短短的几年当中,一些主流业务数据库系统的数据量已经从过去的几个G扩展到了目前的几十T甚至几千T,而且这样的业务数据还正在极大的速度增长着。
例如一个安全系统的内部信息中心常常要提供各种各样的业务系统的功能如人口户政系统、警员业务系统、罪犯资料系统等等,随着人口流动能力的逐渐增大以及各种各样新兴的业务系统的上马,对信息中心机房服务器的硬件性能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并且,随着犯罪分子的活动的复杂性的提高,在研究犯罪分子的规律的时候已经不得不引入诸如数据挖掘的手段,而这往往是对数据库系统的极大的考验。
高可靠性信息中心作为一个政府信息的重要链路和服务提供的出口,在关键业务上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是十分强烈的,通常一个数据中心需要对自身的系统机房的可靠性进行详细地评估并针对这样的可靠性评估制定一些相应的可靠性策略。
目前大多数的信息中心在关键业务上采用了传统的单机方式或者双机热备的方式,但是这样的办法在可靠性上还是不能完全保证的,并且如果仅仅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将会有大量的针对关键业务的主机服务器系统处于闲置状态,这显然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高可扩展性信息中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信息中心的工作方向也会随着上级机关各种不同业务系统的相继出台而有所变动,对于飞速发展的硬件设备来说,一方面资金上不允许,一方面也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我们并不会一次购进足够多的设备,因此,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将成为信息中心系统建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意味着系统必须能够一方面在升级的过程中不淘汰原有的系统,一方面又能最大地节约升级成本。
目前多数信息中心的建设采用单机服务器或者小型机模式,这种模式的可扩展性相对较差,新增加的升级系统很难和原有的系统很好地进行工作,而增加的系统的性能又比原有系统优异很多,这就表示原有系统将直接被淘汰而无法继续利用。
集群风险研究综述

集群风险研究综述随着软件和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集群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流行的存储和计算方案。
集群是由一组相互独立但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组成的。
这些计算机之间通过高速网络相互通信,从而形成了一个高性能的计算平台。
然而,虽然集群技术带来了很多好处,但随之而来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
我们需要研究这些风险才能更好地利用集群技术。
本综述将针对集群风险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分析其对从业人员和学术界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集群系统中的安全风险。
随着联网设备的增加,集群系统面临越来越多的网络攻击。
黑客和网络犯罪分子可能会入侵集群系统,盗取数据,破坏系统或者篡改计算结果,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实验室和生产环境。
因此,为了防止此类入侵,需要实施安全措施和策略。
其次,集群系统中的故障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集群通常用于存储很多重要的数据和应用程序,一旦发生硬件故障或软件故障,将导致此类数据和应用程序的丢失或不可用性。
此外,当一个节点故障时,它可能会对集群系统增加了很多负载压力,从而影响其他节点的性能。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集群的可用性。
第三,数据管理也是集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代科研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分析需要由集群系统完成。
但是,当涉及到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集群系统可能会遇到性能瓶颈。
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丢失,或者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性。
第四,服务质量(QoS)是集群系统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获得高质量的服务是使用集群系统的主要目标之一。
但是,可能会出现不公平的服务分配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某些用户在使用集群系统时受到影响。
为了保证良好的QoS,需要采取措施来平衡负载、智能分配资源等。
最后,我们来看看集群系统的可扩展性问题。
随着工作负载的增加,集群系统必须能够扩展以适应所需的计算能力。
但是,系统的扩展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数据的共享和数据的一致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来确保系统的高效性和正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集群系统
1、集群的基本概念
集群,英文名称为Cluster,通俗地说,集群是这样一种技术:它至少将两个系统连接到一起,使多台服务器能够像一台机器那样工作或者看起来好像一台机器。
用户从来不会意识到集群系统底层的节点,在他/她们看来,集群是一个系统,而非多个计算机系统。
并且集群系统的管理员可以随意增加和删改集群系统的节点。
采用集群系统通常是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网络中心的数据处理能力及服务能力。
Cluster 集群技术可如下定义:一组相互独立的服务器在网络中表现为单一的系统,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
此单一系统为客户工作站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
在集群系统中,所有的计算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称,集群内任一系统上运行的服务可被所有的网络客户所使用。
一个集群包含多台(至少二台)拥有共享数据存储空间的服务器。
任何一台服务器运行一个应用时,应用数据被存储在共享的数据空间内。
每台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文件存储在其各自的本地储存空间上。
集群内各节点服务器通过一内部局域网相互通讯。
当一台节点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这台服务器上所运行的应用程序将在另一节点服务器上被自动接管。
当一个应用服务发生故障时,应用服务将被重新启动或被另一台服务器接管。
当以上任一故障发生时,客户将能很快连接到新的应用服务上。
集群必须可以协调管理各分离组件的错误和失败,并可透明的向集群中加入组件。
用户的公共数据被放置到了共享的磁盘柜中,应用程序被安装到了所有的服务器上,也就是说,在集群上运行的应用需要在所有的服务器上安装一遍。
当集群系统在正常运转时,应用只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并且只有这台服务器才能操纵该应用在共享磁盘柜上的数据区,其它的服务器监控这台服务器,只要这台服务器上的应用停止运行(无论是硬件损坏、操作系统死机、应用软件故障,还是人为误操作造成的应用停止运行),其它的服务器就会接管这台服务器所运行的应用,并将共享磁盘柜上的相应数据区接管过来。
其接管过程如图2-6所示,图2-6(a)是应用服务器1正常工作时的情况。
图2-6(b)是.应用服务器1停止工作后的情况,此时其它的服务器将该服务器1的应用接管过来。
具体接管过程分三部执行:
系统接管
加载应用
客户端连接
集群系统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
(1)集群系统可解决所有的服务器硬件故障,当某一台服务器出现任何故障,如:硬盘、内存、CPU、主板、I/O板以及电源故障,运行在这台服务器上的应用就会切换到其它的服务器上。
图2-6集群系统
(2)集群系统可解决软件系统问题,我们知道,在计算机系统中,用户所使用的是应用程序和数据,而应用系统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操作系统又运行在服务器上。
这样,只要应用系统、操作系统、服务器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出现故障,系统实际上就停止了向客户端提供服务,比如我们常见的软件死机,就是这种情况之一,尽管服务器硬件完好,但服务器仍旧不能向客户端提供服务。
而集群的最大优势在于对故障服务器的监控是基于应用的,也就是说,只要服务器的应用停止运行,其它的相关服务器就会接管这个应用,而不必理会应用停止运行的原因是什么。
(3)集群系统可以解决人为失误造成的应用系统停止工作的情况,例如,当管理员对某台服务器操作不当导致该服务器停机,因此运行在这台服务器上的应用系统也就停止了运行。
由于集群是对应用进行监控,因此其它的相关服务器就会接管这个应用。
集群系统的不足之处在于:
我们知道集群中的应用只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如果这个应用出现故障,其它的某台服务器会重新启动这个应用,接管位于共享磁盘柜上的数据区,进而使应用重新正常运转。
我们知道整个应用的接管过程大体需要三个步骤:侦测并确认故障、后备服务器重新启动该应用、接管共享的数据区。
因此在切换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原则上根据应用的大小不同切换的时间也会不同,越大的应用切换的时间越长。
2. 双机容错系统
集群中镜像服务器双机系统是硬件配置最简单和价格最低廉的解决方案,通常镜像服务的硬件配置需要两台服务器,在每台服务器有独立操作系统硬盘和数据存贮硬盘,每台服务器有与客户端相连的网卡,另有一对镜像卡或完成镜像功能的网卡。
双机容错系统通过软硬件的紧密配合,将两台独立服务器在网络中表现为单一的系统,提供给客户一套具有单点故障容错能力且性价比优越的用户应用系统运行平台。
双机容错技术能够自动检测应用或服务器故障,并可将其在另一台可用的服务器上快速重新启动;而用户只会觉察到瞬间的服务暂停。
双机容错的目的在于保证数据永不丢失和系统永不停机,采用智能型磁盘阵列柜可保证数据永不丢失,采用双机容错软件可保证系统永不停机。
它的基本架构共分两种模式:双机互备援(Dual Active)模式和双机热备份(Hot Standby)模式。
(1)双机互备援(Dual Active)基本简介
所谓双机热备互援就是两台主机均为工作机,在正常情况下,两台工作机均为信息系统提供支持,并互相监视对方的运行情况。
当一台主机出现异常时,不能支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另一主机则主动接管(Take Over)异常机的工作,继续主持信息的运行,从而保证信息系统能够不间断的运行,而达到不停机的功能(Non-Stop),但正常运行主机的负载0(Loading)会有所增加。
此时必须尽快将异常机修复以缩短正常机所接管的工作切换回已被修复的异常机。
(2).双机热备份(Hot Standby)基本简介
所谓双机热备份就是一台主机为工作机(Primary Server),另一台主机为备份机(Standy Server),在系统正常情况下,工作机为信息系统提供支持,备份机监视工作机的运行情况(工作机也同时监视备份机是否正常,有时备份机因某种原因出现异常,工作机尽早通知系统管理员解决,确保下一次切换的可靠性)。
当工作机出现异常,不能支持信息系统运营时,备份机主动接管(Take Over)工作机的工作,继续支持信息的运营,从而保证信息系统能够不间断的运行(Non-Stop)。
当工作机经过修复正常后,系统管理员通过管理命令或经由以人工或自动的方式将备份机的工作切换回工作机;也可以激活监视程序,监视备份机的运行情况,此时,原来的备份机就成了工作机,而原来的工作机就成了备份机。
双机热备份的组成如图2-5所示。
图2-5双机热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