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动机原理与分析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 原理概述:永磁同步电动机是一种回路磁铁回路、定子线圈或直线磁场和转子由永磁体磁场发生的同步电动机。
它是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等不同类型电动机中发展较晚的一种较新的电动机,具有制造成本低、调速性能优越(抗载频繁调速)、空载功率低、励磁特性优异、效率高、寿命长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工业电机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工业应用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工作原理:(1)定子线圈供电:顺应交流电源的频率,定子线圈产生交流电磁场;(2)永磁转子磁极的反应:永磁转子被交流电磁场激发,磁极分别穿越固定磁芯交流电磁场相应时刻分别与定子线圈端点处的磁场力线交叉,从而形成廉价磁,它具有空载转矩、空载功率低的特点;(3)旋转磁场的发生及转子的驱动:转子磁极与定子线圈之间的磁通线交叉,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作用于每个磁极的磁力向固定的方向,永磁转子的转动产生了转子向前的转动力,从而驱动转子旋转;(4)转子转速的变化:定子线圈频率和永磁转子电感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关系,而随着频率的变化,转子的转速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实现调速的目的。
3. 优点:(1)制造成本低:与异步电动机相比,永磁同步电动机无需安装绕组及励磁电路,制造工艺简单,且可拼装成组合机结构,成本低;(2)调速性能优越:由于永磁转子可以抗变频器的频繁调节,调速变化稳定、性能好,既可实现稳态调速,也可实现快速、平稳的调速;(3)空载功率低:永磁转子可通过绝缘材料以最低成本实现较小的空载功率,从而满足操作要求;(4)励磁特性优越: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励磁特性好,可以根据不同的调速要求,设置不同的励磁电压;(5)效率高:永磁电动机的效率高,不受频率的影响,使得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效率;(6)寿命长:由于永磁转子可以抵抗载荷瞬变和磁场空载,有效缓冲定子线圈之间的空载、过压和短路,从而提高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力的相互作用。
当定子上通以三相对称交流电流时,会在定子绕组中形成旋转磁场。
同时,永磁体在转子中产生一个恒定的磁场。
当转子与定子磁场同步旋转时,由于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会在转子绕组中感应出电动势。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转子绕组中的磁场变化率成正比。
同时,转子绕组中的电流会产生一个电磁力,将转子带动旋转。
当转子与定子磁场同步旋转时,电磁力与负载力平衡,转子可以稳定运行。
1.永磁体: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通常是采用稀土永磁材料,如钕铁硼(NdFeB)或钴硼(SmCo)。
永磁体产生的磁场具有高磁能积和高矫顽力,能够提供强大的磁场用于励磁。
2.定子:定子是永磁同步电机的固定部分,通常由三个对称的绕组组成。
定子绕组中通以三相对称的交流电流,形成一个旋转磁场。
定子绕组通常采用导线绕制或者铜箔绕制,这些绕组安装在定子铁心上。
3.转子:转子是永磁同步电机的旋转部分,主要由磁极和绕组组成。
转子上的磁极通常采用永磁材料制作,其磁化方向与永磁体的磁场方向相一致。
转子绕组槽内通以直流电流,产生一个磁场。
转子绕组一般由导线绕制,在绕制过程中需要采取特殊的绝缘措施。
1.高效率: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率,能够将输入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更高。
由于永磁体提供了稳定的磁场,减少了磁场损耗,提高了电机的效率。
2.高起动力矩:由于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上具有永磁体,使得电机具有较高的起动力矩。
在启动过程中,永磁体提供的磁场可以立即产生电磁力,使得电机能够迅速起动。
3.短时间过载能力强:永磁同步电机由于永磁体产生的磁场较强,使得电机具有较好的短时间过载能力。
在短时间内,电机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
4.体积小、重量轻:相同功率下,永磁同步电机相比传统的感应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
这使得永磁同步电机在一些对体积和重量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具有较大的优势。
总结:永磁同步电机采用永磁体作为励磁源,并利用电磁感应和电磁力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工作。
永磁同步电动机工作原理

永磁同步电动机工作原理一、简介永磁同步电动机是一种常见的电动机类型,其工作原理基于磁场相互作用以实现机械能转换。
本文将详细探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技术。
1.1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义永磁同步电动机,简称PMSM(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
它与其他类型的电动机相比,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低噪声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2 磁场相互作用的原理永磁同步电动机利用磁场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工作。
通过在电动机中引入磁场,可以实现电能向机械能的转化。
二、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1 基本原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实现电能向机械能的转化。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定子:定子是由三个相互独立的线圈组成,分别称为A相、B相和C相。
每个线圈中通过电流,生成相应的磁场。
2. 转子:转子上有一组恒定的永磁体,能够产生固定的磁场。
当转子与定子的磁场相互作用时,将产生转矩,驱动电动机旋转。
2.2 磁场同步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磁场同步是指定子磁场与转子磁场的同步运动。
在永磁同步电动机中,通过控制定子线圈的电流,使得定子磁场与转子磁场保持同步,从而实现高效率的转换。
2.3 传感器与无传感器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传感器控制和无传感器控制。
1. 传感器控制:传感器控制是指通过安装角度传感器来反馈电动机的转子位置,从而实现对电动机的控制。
传感器控制具有高精度的优点,但需要额外的硬件成本。
2. 无传感器控制:无传感器控制是一种通过估算电动机转子位置的方法进行控制。
它是基于电动机本身的响应特性,通过电流和电压等参数的计算,估算电动机转子位置。
无传感器控制降低了硬件成本,但精度较传感器控制有所降低。
2.4 磁场定向控制(FOC)磁场定向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策略,它通过控制定子线圈的电流,使得定子磁场与转子磁场保持同步,并使定子磁场沿着转子磁场旋转的方向变化。
永磁同步电动机原理与分析

U2Ud2Uq2Um2 ax
其中,Ud Usin ,Uq Ucos 。(参考图10.5)
(10-13)
忽略定子绕组电阻,并根据内置PMSM的相量图,则有:
将上式以及
E0 1f
Ud E0 xdId Uq xqIq
代入式(10-13)得:
(10-14)
(LdId f)2(LqIq)2(Um )a2x 1
B、电压平衡方程式与相量图
U E 0 ra I ajd x I djq x I q
(10-3)
图10.5 正弦波内置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时空相量图
C、矩角特性
Tem
mE0U xd 1
sin
1 2
mU2 1
(1 xq
1 xd
) s in 2
mpE0U sin 1 mpU2 ( 1 1 )sin2
根据相量图10.3,可得:
输入功率: P 1 m a c U o m I a s ( E 0 I c o r a I a s )
(10-5)
电磁功率:
电磁转矩:
结论:
Pe mP1pc uaP1maI2ra m0EIac o s
T e m P e1m m10 pIaE co sm p fIaco s
(10-6)
对表面永磁同步电动机, f =常数,当保持内功率因数角 固定不变,通过控制定子绕组相电流的幅值便可以调整表面永磁
PMSM的电磁转矩。 完当全相同0(见(图亦1即0.8E)E.0故0与自I a 控同式相正)弦时波,上表式面与永直磁流PM电S机M的有转时矩也特称性为 无刷直流电动机.
图10.8 正弦波表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相量图(当 0 时)
根据式(10-6)以及结构特点,得正弦波表面永磁PMSM的控制方案如下: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利用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与电流产生的磁场进行传动的电机。
其原理是通过将永磁体与定子绕组分布在转子上,通过电流激励在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与永磁体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一、原理1.磁场产生原理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上安装有永磁体,通过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与定子绕组产生的磁场进行作用,从而实现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定子绕组通过三相对称供电,产生一个旋转磁场。
而永磁体则产生一个恒定的磁场,其磁极与定子绕组的磁极相对应。
这样,当定子旋转磁场的南极与永磁体磁极相对时,两者之间的磁力相互作用将会产生转矩,从而驱动转子旋转。
2.同步运动原理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与旋转磁场同步运动,即转子的转速与旋转磁场的转速保持同步。
这是由于永磁体的磁极与定子绕组的磁极相对应,当旋转磁场改变磁极方向时,永磁体中的磁通也会随之改变方向。
为了保持稳定的运行,要求转子与旋转磁场之间存在一个同步角度,即定子的旋转磁场需要在转子上形成一个旋转磁场,从而使转矩产生作用。
二、结构1.转子:转子是永磁同步电机的旋转部分,一般由转子心、永磁体、轴承等组成。
转子心一般采用铁芯结构,并安装有永磁体,通过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与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2.定子:定子是永磁同步电机的静态部分,一般由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组成。
定子绕组通过三相对称供电,产生一个旋转磁场。
定子铁芯一般采用硅钢片制作,用于传导磁场和固定定子绕组。
3.永磁体:永磁体是永磁同步电机的关键部分,一般采用钕铁硼(NdFeB)等高强度磁体材料制成。
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与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4.轴承:轴承用于支撑转子的旋转,并减小摩擦损耗。
常见的轴承类型有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等。
5.外壳:外壳用于保护永磁同步电机的内部结构,并提供机械稳定性。
外壳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并具有散热和防护功能。
永磁同步电机 原理

永磁同步电机原理
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利用永磁体和电磁体相互作用,实现转子与旋转磁场同步运动的电机。
它的原理基于磁场相互作用和电磁感应的原理。
具体原理如下:
1. 永磁体产生磁场: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上装有永磁体,永磁体产生固定的磁场。
这个磁场可以是永久磁铁,或者由由稀土磁体、钕磁铁硼等现代高能量高矩磁体生成。
2. 定子产生旋转磁场:在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上通以三相交流电源,通过三相绕组在定子上产生旋转磁场。
这个旋转磁场的频率和大小由电源提供的电压和频率决定。
3. 磁场相互作用:由于转子上的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与定子上产生的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了转矩。
这个转矩使得转子跟随旋转磁场同步运动。
4. 反馈控制:为了使永磁同步电机能够准确地跟随外部旋转磁场的变化,通常需要使用反馈控制系统,如位置传感器或编码器来实时检测转子位置和速度,并根据反馈信号调整电流和磁场。
总之,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是利用永磁体和旋转磁场的相互作用,实现了转子与旋转磁场同步运动。
这种电机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高控制性能等优点,在许多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永磁同步电动机》课件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成本问题
随着高性能永磁材料价格的上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成本 也随之增加。解决方案包括采用替代性材料、优化设计等 降低成本。
控制精度问题
在某些高精度应用场景中,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精度仍 需提高。解决方案包括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 提高控制精度。
可靠性问题
在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可靠性可 能会受到影响。解决方案包括加强散热设计、提高材料耐 久性等提高可靠性。
总结词
风力发电系统中应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 高效、可靠、低噪音等优点。
详细描述
风力发电系统需要能够在风能不稳定的情况 下高效、可靠运行的电机,永磁同步电动机 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其高效、可靠、低噪音 的特性使得风力发电系统在能源利用效率和
可靠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THANKS
感谢观看
工作原理
永磁同步电动机通过控制器调节电机电流,使电机转子与定子磁场保持同步, 从而实现电机的运转。其工作原理基于磁场定向控制和矢量控制技术。
种类与特点
种类
永磁同步电动机根据结构可分为 表面贴装式、内置式和无铁心式 等类型。
特点
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效率高、节 能效果好、运行稳定、维护方便 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 、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
05
CATALOGUE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技术发展趋势
高效能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效率和性能不断提升, 能够满足更多高效率、高负载的应用需求。
智能化
随着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智能化水平 不断提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故障诊断等功能。
紧凑化
为了适应空间受限的应用场景,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尺寸和重量不断 减小,同时保持高性能。
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

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磁场力的作用。
其核心部分是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的。
定子包含绕组,带有若干个相位的线圈,而转子则是由永磁体组成。
当定子绕组通过电流时,产生的磁场会与转子的永磁体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力矩。
通过极性的切换和稳定的控制,可以实现转矩和速度的调节。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转矩控制和速度控制两种。
转矩控制是通过改变定子电流的大小和相位来控制电机输出的转矩。
一种常见的转矩控制方法是矢量控制,即将电机的电流矢量旋转到与转子磁场矢量相对齐,从而实现最大转矩输出。
在转矩控制中,还可以采用感应电压控制、直接扭矩控制等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应用的具体要求。
速度控制是通过调节输入电压的大小和频率来控制电机的转速。
可以采用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方法。
开环控制是根据速度需求提供恰当的电压和频率给电机,但不能调节电机的转矩。
闭环控制则通过添加速度反馈,将实际速度与设定速度进行比较,再调整电压和频率输出,实现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
在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中,还常常使用了空间矢量调制(Space Vector Modulation,SVM)技术。
SVM是通过将三相AC电压转换成恰当的电压矢量,控制定子电流的大小和相位。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电机的效率、减少电流谐波和噪音,并改善电机的动态性能。
总结起来,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场力的作用实现高效的电动机转矩和速度调节。
其控制策略包括转矩控制和速度控制,通过改变电机的电流、电压和频率来实现精确的控制。
在控制过程中,SVM技术可以提高电机的效率和动态性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永磁同步电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2 U d U q U max
2 2
2
(10-13)
其中,U d U sin
U , q U cos
。(参考图10.5)
忽略定子绕组电阻,并根据内置PMSM的相量图,则有:
U d E 0 x d I d U q x q I q
将上式以及 E0 1 f 代入式(10-13)得:
f Ld
则根据上式绘出交、直轴电流的关系曲线如图10.13
图10.13 在外加电压约束条件下弱磁控制可见,随着转速的增加,椭圆将收缩。
10.1.5 正弦波PMSM调速系统的组成
图10.14 一种典型的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框图
10.2 无刷永磁直流电动机建模与分析
转子励磁无法灵活控制 永磁体存在失磁现象 转子磁势受环境温度影响 滞后定子功率因数
分类:
按永磁体结构分类
表面永磁同步电动机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
按定子绕组感应电势波形分类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梯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Brushless DC Motor, BLDC)
(10-2)
式中 , 1 p1 ; f 为转子永磁磁场在定子绕组内所匝链的磁链,且 E0 1 f 。
对永磁同步电动机, f =常数。
鉴于上述特点,表面永磁PMSM基本运行在恒励磁状态,相应的 电动机运行在恒转矩区域,其弱磁调速范围很小。
2. 正弦波内置永磁PMSM
图10.4 内置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结构示意图
(2)最大 Tem / I a 的控制方案:
推导过程如下:
为了获得最大(Tem / I a )的控制准则,首先将电磁转矩与电枢电流归一化。 选电磁转矩的基值为: 其中,电流的基值定义为:
TemB mp f I aB
I aB f Lq Ld If Laf Lq Ld
(10-9)
Tem
mE 0 I a cos P mpE0 em I a cos mp f I a cos 1 1
(10-6)
图10.8 正弦波表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相量图(当 0 时)
根据式(10-6)以及结构特点,得正弦波表面永磁PMSM的控制方案如下:
当 0 时,单位电枢电流所产生的电磁转矩也最大。因此, (基速)以下,正弦波表面永磁PMSM多采用 0 的控制方式,以 获得恒转矩性质的调速特性。 在额定转速(基速)以上,表面永磁同步电动机可以工作在弱磁 调速范围内,但因 电枢反应以及同步电抗较小,弱磁调速范围较窄.
Tem / I a
图10.12 在 ( Tem / I a )最大的控制方式下,定子电枢电流分量与电磁转矩之间的关系曲线
(3)弱磁控制方案: 基速以上,内置PMSM运行在弱磁控制方式。由于其气隙较小 同步电抗大,因此其弱磁调速范围较表面永磁宽。
为了确保弱磁控制时电流控制有效,定子绕组的外加电压应满足下列条件:
第10章 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 的建模与分析
刘锦波
山东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内容简介:
涉及下列两类永磁同步电动机基本运行原理、电磁过程、数学模型及运行特性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 梯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优缺点:
功率密度高 转子的转动惯量小 运行效率高 转轴上无滑环和电刷
用途:
高性能伺服系统,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载人飞船等; 家用电器,如高档洗衣机、变频空调、电动自行车等
类型:无刷永磁直流电动机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电机。
图10.15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系统组成
结构特点:
定子绕组采用整距、集中绕组; 永磁体粘接至转子表面,呈隐极式结构;
上述结构特点决定了转子永磁体所产生的主磁场波形如图10.16所示。
L 气隙均匀,呈现隐极式同步电机的特点,即: d Lq Ls 。
U E0 ra I a jxt I a
B、电压平衡方程式与相量图
(10-1)
图10.3 正弦波表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时空相量图
C、矩角特性:
Tem mE0U mpE0U sin sin xt 1 xt1 mp f U xt sin
输入功率:
电磁功率: 电磁转矩:
P mUIa cos mIa ( E0 cos ra I a ) 1
Pem P1 p cua P1 mI a ra
2
(10-5)
结论: 对表面永磁同步电动机, f =常数,当保持内功率因数角 固定不变,通过控制定子绕组相电流的幅值便可以调整表面永磁 PMSM的电磁转矩。 当 0 (亦即 E0 与I a 同相)时 ,上式与直流电机的转矩特性 E0 完全相同(见图10.8).故自控式正弦波表面永磁PMSM有时也称为 无刷直流电动机.
图10.16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主磁场磁密波形图
当转子以恒定转速旋转时,三相定子绕组所感应的相电势波形及电流波形如图10.17所示。
图10.17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定子绕组感应的相电势和电流波形
10.2.1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基本运行原理
1.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引入
直流电动机的运行原理的回顾:
正弦波PMSM属于自控式、无刷结构同步电动机
10.1.2 正弦波PMSM的结构特点与矩角特性
表面永磁同步电动机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
1. 正弦波表面永磁PMSM
图10.2 表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
A、表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特点:
永磁体粘接到转子铁心表面,转子转速低; 有效气隙较大,则同步电抗小,电枢反应小;
10.1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
图10.1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组成框图
10.1.1 正弦波PMSM的基本运行原理
定子三相绕组采用正弦绕组; 由三相逆变器提供定子绕组的三相对称电流产生旋 转磁场,拖动永磁转子同步旋转; 定子绕组的通电频率以及由此产生的旋转磁场转速 取决于转子的实际位置和转速; 转子的实际位置和转速由光电式编码器或旋转变压 器获得;
(10-14)
( Ld I d f ) ( Lq I q ) (
2 2
U max
1
)2
即:
(I d
f Ld
)2
U ( max ) 1 Ld
令 , A 所示。
U max , 1 Ld
Iq 1 U max ( ) 1 Lq
2
(10-15)
B
U max 1 Lq
C
P1 m UIa cos m UIa cos ) ( m U( I q cos I d sin ) m[(E 0 ra I q x d I d ) I q ( x q I q ra I d ) I d ]
电磁功率: 输入功率: (10-7)
Pem P1 p cua P1 m Ia ra P1 m( I d I q )ra
I d 0 的控制方案;
最大 Tem / I a 的控制方案 ; 弱磁控制方案;
(1) I d 0 的控制方案:
此时,电磁转矩为:
Tem mpf I q
结论:
在这种控制方式下,与表面永磁PMSM相同,正弦内置永磁 PMSM也可通过控制电枢电流的幅值调整电磁转矩,获得类似于直 流电动机的调速性能。因此,自控式正弦波内置永磁PMSM也是一 种无刷直流电动机。
Ld Lq 。
B、电压平衡方程式与相量图
U E0 ra I a jxd I d jxq I q
(10-3)
图10.5 正弦波内置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时空相量图
C、矩角特性
Tem
m E0U 1 m U2 1 1 sin ( ) sin 2 x d 1 2 1 x q x d m pE0U 1 m pU2 1 1 sin ( ) sin 2 x d 1 2 1 xq xd m p f U xd 1 m pU2 1 1 sin ( ) sin 2 2 1 xq xd
上述结论的解释:
弱磁升速过程中的约束条件: (1)外加电压保持不变, (2)定子绕组电流维持额定值
图10.10 基速以上弱磁控制时的转矩-转速曲线 图10.9 正弦波表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相量图 (弱磁控制时)
2、正弦波内置永磁PMSM
根据相量图10.5,得内置永磁PMSM电磁转矩的另一种表达式, 过程如下:
着重考虑下列两个问题:
电刷与机械式换向器的真正作用; 定子侧直流电枢磁势 Fa 和转子侧电枢反应磁 势 Ff 之间的相互关系;
直流电动机内部电磁过程的特点总结:
定子侧为静止的主极励磁磁势;
转子侧由外部电刷的直流电源供电,内部绕组电流 以及感应的电势为交流。由换向器和电刷完成上述 逆变过程的转换; 电刷是电枢电流的分界线,其位置决定了转子电枢 电流的换流时刻。因此,电刷与换向片配合起到了 检测转子位置的作用; 尽管转子在不停的旋转,但由于电刷相对主极静止 不动,因此,电枢磁势与主极磁势相对静止; 电枢磁势与主极磁势空间互相垂直,确保了直流电 动机可以产生最大的电磁转矩;
2 2 2
m[ E 0 I q I d I q ( x d x q )]
电磁转矩:
Tem Pem m p[ f I q ( Ld Lq ) I d I q ] 1 m p[ f I a cos ( Ld Lq ) I d I q ]
(10-8)
L 根据式(10-8)和结构特点: d Lq ,得内置永磁PMSM的几种常用的控制方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