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特殊针刺——孕妇禁针或慎用
中医适宜技术禁忌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医适宜技术禁忌症针刺禁忌症1、不建议对孕妇针刺。
2、器官移植后禁用、脏器衰竭者禁用。
3、血压≥150/95mmHg禁用、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禁用或慎用。
4、形肉已夺,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以及新产后禁针。
5、过度疲劳,饥饱,喜怒,悲伤,以及惊恐时禁针。
6、惊恐者待其气定方可针刺。
针刺前患者应静息片刻,待气血平和后再针刺。
7、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8、小儿宜用快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禁针。
9、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白血病或血友病等,不宜针刺。
10、皮肤感染,穴位皮肤破损,溃疡,以及瘢痕和肿瘤部位禁针。
腹痛原11、因未明或肠梗阻患者的腹部禁刺。
尿潴留患者的小腹部禁刺。
12、严重糖尿病人禁针(尤其下肢和足部)。
13、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等使用大量抗凝剂者(如华法令、波立维等)禁针。
艾灸疗法禁忌症1.中暑高热、高血压危险、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等忌用艾灸疗法。
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拔罐禁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或者延误患者的治疗,以下病症应当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
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
(3)、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
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疗。
(4)、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
急性关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
(5)、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
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红、肿、热、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
面部疖肿禁忌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局部原因不明的肿块,亦不可随便拔罐。
(6)、孕妇的腰骶及腹部不宜拔罐。
(7)、恶性肿瘤患者不宜拔罐(8)、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者均不宜拔罐(9)、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破伤风,狂犬病等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
中医针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人群

中医针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人群针灸是常见的一种中医疗法,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很常见,很多人采用针灸来养生,但是在针灸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注意的。
以下是小编推荐中医针灸的注意事项知识,欢迎阅读!中医针灸的注意事项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
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做针灸有什么禁忌1、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2、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3、皮肤感染人群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
中医针灸治疗方法的误区一、关于得气的认识误区现在将酸麻胀视为得气已经成为很多针灸师挥之不去的基本概念,而实际上将酸麻胀视为得气最早始于清代的一本不出名的针灸著作,具体书名记不清了。
在宋代与明代的针灸书中一直以针下如鱼吞勾为得气。
在《内经》里将气至定义为患者脉象的改变。
因此我个人观点针灸不必在乎患者的感觉,只要专注于自己针下的变化和患者脉象的变化便可。
针刺注意事项和禁忌

❖ 《素问•禁刺论》曰:“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 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膝膑出液为跛。刺臂太阴脉,出血 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明确指出大血 管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如果刺破造成出血不止,则预后 不良,甚至死亡。又如《素闻•禁刺论》曰:“刺膺中陷中,肺为 喘逆仰息……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此处也提出对于某些形 体诸窍不宜或要慎重选用针刺疗法,否则易造成严重后果。
五、病情禁忌
❖ 《灵抠•邪气脏腑病形》曰:“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 针。”《针灸问对》:“若患者形气不足,病来潮作之时,病气亦不足, 此阴阳俱不足也,禁用针。”意即当形气与病气俱不足,即邪正俱衰之 时,不可针刺。元代窦桂芳在《针经指南》指出: “气赢劣者,不可 刺;久病笃危者,不可刺”。张介宾也在《类经•针刺类》提出“重病 不利于针,故五虚勿近;实邪最所当用,故五实勿远,益针道难补易泻 耳”。在张氏看来,针刺之法主要用于邪实、气实之人,而邪衰气虚之 人则不宜针刺,应当调以甘药。
❖ 《灵枢 ·终始》所说:当“其脉乱气散,逆其营卫,经气不次”之 时,“粗工不察 ”,“因而刺之 ,则 阳病人于阴,阴病出于阳 ,则 邪气复生⋯⋯是谓伐身 ”。粗心大意者 ,不详审针刺时的时机适宜 与否 ,正当气血逆乱之际而妄施针刺 ,既可使原本在表之邪深入到 里,亦可使原本在里之邪外窜到表 ,邪气非但未被制伏 ,反而猖獗 四处泛滥 ,以致正气 益衰,身体倍遭摧残 ,实乃粗工之罪。
❖ 《灵枢 ·终始》指出 “凡刺之禁新内勿刺,新刺勿内。已 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 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 刺,已刺勿渴。”
❖ 《素 问 ·刺禁论》亦指出:“无刺大醉”,“无刺大怒 ”, “无刺大劳”,“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 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禁针禁灸的穴位

禁针禁灸的穴位针穴歌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外有云门并坞尾,缺盆主客深晕生,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明,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门中髓伛偻形,手鱼复陷阴股内,膝膑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禁灸穴歌哑门风府天柱擎。
承光临泣头维平。
丝竹攒竹睛明穴。
素髎禾髎迎香程。
颧醪下关人迎去。
天牖天府到周荣。
渊液乳中鸠尾下。
腹哀臂后寻肩贞。
阳池中冲少商穴。
鱼际经渠一顺行。
地五阳关脊中主。
隐白漏谷通阴陵。
条口犊鼻上阴市。
伏兔髀关申脉迎。
委中殷门承扶上。
白环心俞同一理。
灸而勿针针勿灸。
针经为此尝叮咛。
庸医针灸一齐用。
徒使患者炮烙刑。
中医古籍中不可针也不可灸的穴道神农本草经吴普本草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海药本草本草图经本草衍义汤液本草滇南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本草蒙筌 &n -《针灸大成》一书是明朝杨继洲先生所编撰著作的,算是收集针灸资料最丰富的一部书。
里面选集了《内经》、《难经》、还有当时在明朝可以收集到的各类针灸典籍,还有杨氏家传的与他自己的一些经验。
书中有二个篇章,“禁针穴歌”以及“禁灸穴歌”。
禁针穴就是不可以扎针的穴道,禁灸穴就是不可以烧艾灸的穴道,这都是杨继洲参考了很多别的针灸书选取出来的。
“禁针穴歌”记载了有二十二个穴道不可以扎针,有四十五个穴道不可以艾灸。
分析一下那些不可以扎针的穴道,发现大部分都是在身上的危险处,例如:头上面的骨头缝中间、或是心脏上,或其它比较危险的地方。
有些穴道被扎流血了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例如“脑户、囟会、神庭、玉枕、络却、承灵、颅息、角孙”等穴道都在头上,而且是在头骨和头骨相交接的缝里头,甚至于这个缝是好几个缝的接口,这种穴要给扎了针上去,常会发生不可预期的后果,因为以前使用的针很长很粗,假如扎到了里头的“硬脑膜”、更进去到“脑软膜”、甚至于扎到了脑里面的话,会发生很多的问题。
针灸治疗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疗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疗效。
然而,在应用针灸治疗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针灸治疗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1. 急性传染病在患有急性传染病时,应禁止进行针灸治疗。
因为传染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和痛苦,而针灸可能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传染病期间,我们应优先进行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或休息。
2. 出血倾向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应避免进行针灸治疗。
因为针灸操作有可能会导致出血,加重患者的病情。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其他中医疗法,如中药调理或汤药疗法。
3. 皮肤病在患有严重皮肤病的患者身上,应禁止进行针灸治疗。
因为针灸操作需要通过刺激皮肤来发挥疗效,而在皮肤病的情况下,针灸操作可能会导致感染或皮肤损伤。
因此,我们需要等到皮肤病好转或恢复后再考虑针灸治疗。
4. 脓肿和疖子患有脓肿或疖子的部位是禁忌进行针灸治疗的。
因为在这些部位进行针灸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或疼痛加重。
针灸治疗应等到脓肿或疖子消退后再进行,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5. 孕妇和儿童孕妇和儿童是特殊的患者群体,对于针灸治疗需要格外谨慎。
孕妇在怀孕初期和后期,以及产后未恢复期间,应禁止进行针灸治疗。
在儿童方面,由于年幼,对针灸操作可能无法配合,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安全感和痛苦感。
对于孕妇和儿童的治疗,可以选择其他温和而安全的中医疗法,如推拿按摩或中药调理。
注意事项:1. 针灸操作的卫生在进行针灸治疗时,严格遵守卫生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医师和技术人员应保持手部清洁,使用一次性针具并正确处置,避免感染的发生。
同时,治疗过程中要确保仪器和针灸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2. 针灸过程中的痛苦感部分患者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痛苦感。
医师和技术人员应注重患者的反馈和感受,适当调整疗程和操作手法,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妊娠禁忌穴

一、任脉: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督脉: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心包经:内关、劳宫;胆经:听会、天冲、肩井、阳陵泉;肾经:涌泉、然谷、大钟、复溜;大肠经:二间、合谷、手三里;肺经:列缺、少商;肝经:大敦;小肠经:支正、臑腧;脾经:隐白、大都、三阴交、府舍、腹结;胃经:地仓、缺盆、滑肉门、天枢、足三里、厉兑;三焦经:阳池、天井、膀胱、昆仑、至阳。
二、胸腹、肩背部邻近重要脏器诸穴禁深刺;穴位靠近脊髓附近禁深刺,免伤脊髓;眼眶周围穴要避开眼球针刺,不作提插捻转;耳周诸穴不宜针刺过深;关节处的穴位应严格消毒,禁用粗大针刺,以防关节腔感染化脓而影响关节功能;穴位下有大动脉、静脉者,应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血肿;妊娠3个月以下者,腹部脐下诸穴禁止深刺;妊娠3个月以上者脐上诸穴慎用针;腰部诸穴孕妇慎用针;合谷、三阴交、会阴穴孕妇慎用或禁用,以防止流产。
源流:针灸犯禁,轻者治疗无效,重者吉凶立判,常可导致迅速死亡,“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上”(《灵枢·玉版第六十》)。
因此,《内经》认为,针灸者首先必须明白针灸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灵枢·逆顺第五十五》)。
如果轻易下针,则“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灵枢·玉版第六十》)。
针灸禁忌与针灸意外密不可分,一方面,违背针灸禁忌就会产生针灸意外;另一方面,正因为针灸意外的存在,才产生针灸禁忌,针灸意外的新发现也为针灸禁忌增添新的内容。
因此,研究针灸禁忌也必然包含一部分针灸意外内容。
男子和女子,由于在生理构造和生理特点上存在差异,某些可以用于男患者的针灸治疗却不能用于女患者身上,尤其是对于经期妇女和孕期妇女。
《内经》己经注意到针灸治疗的性别差异,《灵枢·官能第七十三》日:“不知所苦,两跷之下,男阴女阳,良工所禁,针论毕矣”,就认为男子不得误灸阴跷,女子不得误灸阳跷。
倪海厦讲课笔记(人纪---针灸)

倪海厦教授讲课笔记人纪---针灸1、针灸使用时机及禁忌气血亏虚、重病、大失血、元气衰、同房后、运动后、大汗后、醉酒时不针。
解酒:三棱针在耳穴眼处点刺放血。
针后清淡饮食,忌辣、酒、蒜等。
2、灸法针力不及的时候用灸,气血亏虚之时,用灸法。
热证,流汗多、津液多的地方不灸。
久+火,艾:艹,水,性向下;艾条燃烧之时,烟往上走,实则,力向下走(举例:地上一堆艾草燃烧,地面其他地方也有冒烟,可证实。
)灸后不饮茶。
隔蒜灸:放在舌上,治久咳,白色入肺,辛辣入肺;隔盐灸:肚脐;隔姜灸:广泛。
灸的用途:毒蛇、蝎子、破伤风、蜘蛛、疱疹。
铺棉灸的源起蜘蛛网灸。
疱疹:头尾隔姜灸或铺棉灸,薄涂一层凡士林,全蝎磨粉放8-10粒胶囊。
灸的大原则: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针灸的禁忌:针而勿灸,灸而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3、针灸的急救方法针人中、十宣放血(五指握在一起)、足十宣、针涌泉(双侧1-1.5寸)、百会放血(床沿头低,下放水桶)。
4、火罐的作用:放血、吸脓血蚂蟥(动物天性,喜欢腐烂的东西,吸脓血)5、下针入穴处肌肉之间、肌骨之间、肌筋之间、筋筋之间、筋骨之间;成人留针、小儿不留(<1岁4);春夏下针较浅,秋冬较深;“药不瞑眩疾弗繆”出自后汉书,晕针,效果一般较好,此处所指晕针,非临床因紧张、饥饿、姿势等因素所引起的晕针。
临床晕针处理:先下人中,胸腔的扣子打开,再不醒就十宣放血。
6、十二经纳天干、地支歌诀天干:以十二经配十天干,见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是肺,壬属膀胱癸肾藏。
”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五》增加:“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方。
”此为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五行中分阴阳,脏为阴,腑为阳。
地支:以十二个时,辰(地支)与十二条经脉相配,见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五》:“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中医针灸养生法—针刺养生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过度疲劳、精神紧张、过饥、过饱、大汗淋漓、醉酒等情况下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体质虚弱者,在进行针刺手法操作时手法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选择卧位。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局部皮肤有感染、疤痕、溃疡、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不宜针刺小腹部、腰骶部的穴位。孕期3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的穴位均不宜针 刺。怀孕期间,合谷、三阴交等些活血通络的穴位应禁刺。月经期间,若非调经,也应慎用针刺。
针刺养生的注意事项
眼区及项部的风池、风府、哑门等腧穴针刺时应注意针刺的角度、深度和方向,不宜行大幅度的提插捻转 等手法,以免损伤重要组织,造成严重后果。 在胸部、胁肋部、背部等腧穴进行针刺时尤其应注意不宜直刺、深刺。
针刺局部的皮肤应注意消毒,并且采用一次性针具为宜。
若发生晕针,应立即拔针,并静卧休息,注意室内通风,并可饮用适量温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脉
前正中线上,脐下2寸
肠腑病症;奔豚气,疝气;妇科病症;遗精,阳痿
气海
任脉
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气虚病症;肠腑病症;泌尿系统病症;妇科病症
阴交
任脉
前正中线上,脐下1寸
水肿,小便不利;妇科经带病症;疝气
合谷
大肠经
手背上,第1,2掌骨间,在地2掌骨桡侧中点处
外感病症;头面五官病症;妇产科病症;神志病;消化系统病症
会阴
任脉
男:阴囊根部和肛门连线的中点
女:大阴唇后联合和肛门连线的中点
溺水窒息,昏迷等急症,神志病;二阴疾患;月经不调
曲骨
任脉
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脐下5寸
泌尿系统病症;男科病;妇女经带病症
中级
任脉
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泌尿系统病症;男科病;妇女病症
关元
任脉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元气虚损病症;肠腑病症;男科病;妇女病症
少泽
小肠经
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乳疾;急症,热证;头面五官病症
三阴交
脾经
内踝尖上2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脾胃虚弱诸证;妇产科病症;生殖泌尿系统病症
缺盆
胃经
在锁骨上窝中央,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跟腱及下肢疼痛;肩头部出现肩似拔,腰似折;肛周病症
肩井
胆经
肩上,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上肢的不遂;妇产科及乳房疾患;瘰疬
孕妇禁针或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