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足跟痛证
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

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
首先,针灸治疗足跟痛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
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炎症消退。
在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中,主要的穴位包括太冲、昆仑、足三里、太溪等。
这些穴位分布在足部和腿部的特定位置,与足跟
痛的症状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了解其病史、症状表现和疼痛程度。
然后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
在刺激穴位时,针灸师会运用不
同的技法,如搔、转、提、压等,以达到舒筋活络、疏通经络的效果。
针刺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针刺痛、酸、胀、麻等感觉,这是正常的反应。
在针刺结束后,针灸师会对患者进行一定的休息
和调理,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除了针刺外,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还包括配合其他疗法,如灸法、推拿、拔罐等。
这些疗法可以综合发挥作用,加速疼痛的
缓解和康复。
总的来说,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疼痛部位的修复和康复。
然而,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患者需要找到一位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针灸治疗足跟痛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健康。
希望本文对于正在患有足跟痛的患者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足部健康,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足部保养和保护。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疼痛症状,通常发生在足跟部位,给
患者带来不适和影响日常生活。
中医药对于足跟痛的治疗有着丰富
的经验和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
首先,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如果是由于湿热引起的足跟痛,可以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茯苓等,这些药物可以清热解毒,利尿
排湿,有助于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其次,对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足跟痛,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
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当归、赤芍等,这些药物可以活血
化瘀,舒筋活络,有助于改善足跟痛的症状。
另外,对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足跟痛,可以选用补肝肾、益气活
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巴戟天、熟地黄等,这
些药物可以滋补肝肾,益气活血,有助于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除了中药治疗,足跟痛患者还可以通过中医推拿、针灸等方式
进行治疗。
中医推拿可以通过调理经络、舒筋活络,有助于改善足
跟痛的症状。
针灸则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筋活络,有助于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总之,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时,应该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足跟痛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

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
首先,大陵是足跟部位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跟后方,当足跟疼痛时,刺激大陵
穴可以缓解疼痛。
在进行针刺前,需要对大陵穴进行消毒,保证操作的卫生。
然后,选择合适的针具,一般选择细针,根据个人的体质和足跟疼痛的具体情况,选择针刺的深度和角度。
接着,进行针刺操作,患者可以坐着或者仰卧着,医师用手指找到大陵穴的位置,然后用针尖轻轻刺入皮肤,刺入后稍微旋转针头,直至患者感到酸胀感。
在针刺的过程中,医师需要注意患者的反应,避免出现不适反应。
针刺后,可以适当按摩足跟部位,帮助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者走路,给足跟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除了针刺外,患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比如热敷、理疗等,加速康复。
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穿着舒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及时休息。
总之,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对于缓解足跟疼痛
有一定的疗效。
在进行针刺前,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具,并注意消毒卫生。
在针刺过程中,医师需要细心操作,避免出现不适反应。
针刺后,患者也需要注意休息和日常保健,促进康复。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对于足跟疼痛的患者有所帮助。
足跟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中医治疗方法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底足疾病,也称为足底筋膜炎。
中医认为,足跟痛是由于筋膜粘连、气血瘀滞、寒湿阻滞等原因造成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足跟痛也有良好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太冲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舒缓足底筋膜的炎症反应,促进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疼痛。
2.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熏蒸足部来减轻疼痛。
常用的中药有艾叶、防风、柴胡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配方,然后将药材煮沸后,用热气熏蒸足部。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筋膜炎症,缓解疼痛。
3. 足浴疗法:足浴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热水浸泡足部来舒缓筋膜炎症。
在足浴水中可以加入一些草药,如艾叶、薄荷等,这样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减轻疼痛。
4.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足跟痛的常见方法,可以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气血状况来改善足底筋膜的炎症状况。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的川芎、桃仁,舒筋活络的防风、柴胡等。
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中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5.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足跟痛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足底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炎症状况,舒缓疼痛。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可以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油来辅助治疗,如红花油、七叶皮油等。
除了上述中医治疗方法外,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适当休息:足跟痛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足部,给予充分的休息时间,可以缓解疼痛。
2. 热敷:病人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炎症。
3. 改善生活方式:患者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走路或者站立工作,穿舒适合脚的鞋子,如软底鞋、减震鞋等。
4. 运动治疗:一些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缓解足跟疼痛,如瑜伽、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负重跑步等。
5. 调整饮食:建议患者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熏烤油腻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康复能力。
针药结合治疗足跟痛

针 药 结 合 治 疗 足 跟 痛
蔡 沂清
关 键 词 :足 跟 痛 ;针 药结 合 ;熏 治疗 法 中 图 分 类 号 :R681.8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 1000—7156(2009102—0007一O1
2007年 3月至 2008年 6月 ,笔者运用 针灸 及中药治疗 足 跟 痛 30例 ,取 得 良好 效 果 ,现 报 道 如 下 。 1 一 般 资料
作者简介 :蔡沂清(1966一 ),女 ,主治 医师 ,青海 省互助县人 民 医院(互助 810500)。
2.4 中药熏洗 :透骨草 、红花 、乳 香、没药 、羌活 、川断 、千年 健 、防风 、骨碎补 、伸筋草各 15 g,威 灵仙 30 g。每 日 1剂 , 水煎熏洗 ,每 日2次 。 3 治 疗 结 果
中药熏洗以红花 、乳 香、没药 活血止痛 ;透 骨草 、羌活 、 防风 、伸 筋草 、威灵 仙祛风通 络 ;川断 、千年健 、骨碎补补 肾 健骨 。诸 法合 用治疗 足跟痛 ,起协 同作用 ,可提高疗 效 ,促 进 疾 病 痊 愈 。
本组 30例 ,男 12例 ,女 l8例 ;年龄 35~65岁 ;病程最 短 20天 ,最长 6年 ;单侧足跟痛 8例 ,双侧足跟痛 22例 。 2 治 疗 方 法 2.1 针刺治疗 :患 者取坐位 ,取照 海 、太 溪 、昆仑 、丘墟 ,穴 位常规消毒 ,取 28号 l寸毫针 ,先刺照海 、太溪 、昆仑 ,得气 后 ,再刺大钟 、丘墟。 留针 30 min,每 日 1次 ,15日为 1疗 程 。 2.2 灸 法 治 疗 :起 针 后 ,将 艾 条 点 燃 ,距 足 跟 痛 点 约 0.5— 1寸左 右用艾 条灸 疼痛 点 ,以能 耐受 为度 ,至皮 肤 红晕 为 度。每次 30 min,每 日 1次。15日为 1疗程 。 2.3 中药 内服 :当归 9 g,杜 仲、木瓜 、丹参 、桂枝各 10 g,Jij 牛膝 、透骨草 、五加 皮 、鸡 血藤 、骨碎补 、独活各 15 g。黄酒 为药引 ,每 日1剂 ,水煎分 2次服用。
跟痛症的针灸治疗进展

6 次为1 个疗程 ,共 治1 个疗程 。其所观察 的7 例患者 ,总有 O
效 率 为9 .6 。 2 8 %
3 针 刀 疗 法
黄履群 ”在9 例患者压痛 点局部行局麻后 ,进针刀深度 8 达骨刺 尖部 ,做横 形切开 剥离三 、 四刀 ,予无 菌敷 料或用
创 可 贴 外 贴 术 口4 d 时 后 ,予 手 法 治 疗 并 于术 后 第 三 天 配 8,
[ ] 张 雯 .电针配 合T P 3 D 治疗跟 痛症 2 0 [ ] 0 例 J .上海 针灸 杂志 ,2 0 , 0 9
跟痛症病因复杂 ,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中医学 认为该病 的形成是 以肝 肾亏虚 、气血 失和 、经脉失养为先决 条件 ,复因风 、寒 、湿邪侵袭及外伤 、劳损等致使气血 阻滞
点3 。骨 内压 增高型患者 , 以足跟 中央及 其旁开前后左右 针 各约lm b 个点作为治疗点,中央点每次2 c ̄ 共5 针,其余4 点每点1
籽粘 于小菱形胶布 块上 ,贴 于上述 各穴区 ,2 个疗程后 ,4 6 例 患者 中治愈3 例 ,有效9 。彭建英 ” 由 自制方剂中药 7 例 将
分别用 5 % 0 酒精和 山西老 陈醋各1 0 毫升分别制成 治疗 极用 00
l例 ,治 愈8 0 例,好 转2 例。张雯 取穴 昆仑、申脉 、太溪 、 照海 、阿是穴 ,针刺得气后行平 补平泻法 ,用G 8 5 2 6 0— 电针
6 耳 穴 及 中 药 离子 导 入法 董新 高u 等取 穴足跟 、肝 、肾、膀胱 穴区 ,用 王不留
中医中药辨治足跟痛秘方偏方大全

中医中药辨治足跟痛秘方偏方大全病因与病理足跟痛是常见的疾病,造成足跟痛的疾病有足跟脂肪纤维炎、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跟骨病(骨髓炎、肿瘤、畸形性骨炎)、距跟关节炎等,最常见的是前五种疾病。
足跟脂肪纤维垫由弹力纤维分隔、包绕脂肪组织构成,有吸震作用.当跟部被硬物硌伤、长期压迫、受风、着凉等能使跟垫发生炎症,患者足跟下疼痛、肿胀,有浅在性压痛;如伤及跟下滑囊或滑膜,则会出现跟下深部疼痛。
跟腱周围炎是跟腱附着部位的周围组织,因外伤、劳损发生炎症,引起跟腱部位肿胀和疼痛。
以老年女性发生率高,多为足脂肪纤维垫部分消退、急性滑囊炎或平底跖足等原因引起.此外,跟骨骨刺也可引起疼痛.足跟痛起病突然,常无明显外伤史,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感到针刺样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ⅹ线拍片除跟骨骨刺外,一般无任何骨质病变.治疗1、按摩法引起足跟痛的疾病,都可以应用按摩疗法,有他人帮助完成。
病人取俯卧位,从足跟部沿跖腱膜按揉数遍,然后用拇指弹拨跖腱膜,重点放在跟骨附着点周围,按压然谷、太溪等穴,再沿跖腱膜方向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2、药物外治法应用万应如意膏外贴,能很快奏效。
3、药物内服法体力虚弱、体格肥胖、卧床日久,引起足跟皮肤变软,跟部脂肪纤维垫萎缩,可造成站立和行走时跟底疼痛。
产后妇女多见这种性质的足跟痛.中医学认为足跟痛与肝肾亏虚、阴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有关,使用中草药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属血虚受寒者,用养肝汤加味:当归10克、熟地24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麦冬10克、炒枣仁10克等,水煎服,一般服用4~5剂即可见效。
属肾虚受寒者,用桂附八味丸加味:熟地24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肉桂6克、附子6克、独活10克、细辛3克、当归10克、秦艽(jiao,一声)10克,水煎服,4~5剂即可见效.因肝肾亏虚,感受风湿侵袭而致者,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克、寄生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灵仙10克、秦艽10克、杜仲15克、川断10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一般3~5剂,症状会明显减轻。
温针灸治疗跟痛症70例

表 1 2 组疗效比较(n)
分组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愈率( %)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70 18 24 23 5
25.71
92.86
对照组 56 8 10 28 10 14.29
82.14
4讨论 跟 痛症 好发 于 40~60 岁 的 中老 年人 , 是 临 床上
常 见的 慢性 劳损 性疾 病 。该 症始 见 于清·刘 恒端 《经 历 杂论·诸痛 论》, 祖国 医学 常把 本病 责之 为“骨痹 ”。
收稿日期: 2007- 11- 30
疗 组中 对 于痊 愈 及 显效 的 病例 , 经 足跟 侧 位 X 线 摄 片 随访, 结果 显示 , 治 疗 后跟 骨解 剖 结构 上的 退 变与 治 疗前 对比 均未 见 有明 显的 改 变, 说明 温针 灸 结合 经 验穴 治疗 跟痛 症治 愈率 和有 效率 均优 于对 照组 。
治疗 组: 患者 俯卧 位 , 足跟 底 部朝 上, 取太 溪 、昆 仑 、承 山 , 毫 针 平 补 平泻 ; 经验 穴 取 患 足涌 泉 穴 内 后 方 一 寸许 ; 应痛 点 取 对 侧腕 骨 掌 面 中点 , 手掌 向 上 , 毫针 直刺 至 骨面 , 提 插 30~40 下 , 针 刺得 气后 , 将 一 段 长约 3~5 cm 的 艾 条插 在针 柄 上, 进行 温针 治 疗, 6 次为 1 个 疗程 , 共治 1 个疗 程。
笔 者 认为 , 本病 治 宜 温 经 散 寒, 补 肾 壮 阳 , 活 血 化 瘀, 祛 风除 湿, 强筋 壮骨 , 通痹 止痛 。故取 肾经 输穴 太 溪。 根据《灵枢·经 脉 》篇载 : 足 太 阳经 筋和 足 少阴 经 筋皆 “结于 踵”, 踵 即足 跟部 , 故 取 太溪 、昆 仑、承山 配 合足 跟部 经验 穴, 应痛 点是 根 据经 络之 上 下交 接, 左 右交叉 的 原理 而取 穴 。而 艾条 的 温热 刺激 使 皮肤 血 管扩 张, 促 进了 局 部血 液和 淋 巴循 环, 改善 局 部组 织 营养, 促进 局部 组 织的 渗出 或 瘀血 的吸 收 , 加 速炎 性 物质 的排 泄。 温针 灸 补肾 温阳 , 发 越太 阳 之经 气, 温 经通 络, 散 寒除 痹, 起到 “通而 不痛 ”的 目的 。 参考文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1、跟痛症是一种较常见的足踝疾病,本病与劳损与 退变有密切关系。主诉足跟部疼痛,常在站立及行 走时症状加重。
2、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论,多数学 者认为其与劳损、称为“网球跟”,其发 病机制与“网球肘”类似,属慢性损伤。
⑤中药药浴:鸡血藤30g、丹参30g、木瓜15g、牛膝 15g、川乌12g、草乌12g、川窖30g、乳香15g、没 药15g,加水适量,水煎后泡浴患足。 ⑥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 痛药物如消炎痛、芬布芬、布络芬等治疗。 ⑦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矫正鞋垫,可以缓解跖腱膜的 张力,减轻劳损,减轻局部炎症,而使疼痛缓解。 总之,足跟痛毛病虽小,但较为复杂。一旦发生足 跟痛,请找专业的医师为您诊治。
病理学治病机制
• • • • 机械性因素(跟骨骨刺) 神经卡压因素 足跟内高压 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
病理学
• 机械性因素:
足底筋膜炎 跟腱炎 跟骨骨刺 跟骨滑囊炎 跟腱滑囊炎 跟痛症
跟骨足底骨刺致病机制
局部软组织炎症 骨质增生 神经卡压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
疼痛部位
跟骨结节周围 • 跟腱炎
• 跟骨滑囊炎 • 跟腱滑囊炎
谢 谢 !
毫针刺法:毫针平补平泻,阿是穴应痛点提插30-40 下,针刺得气后,将一段长约3-5cm的艾条插在针 柄上,进行温针治疗。
疗程:6次为一疗程,共一至两个疗程。
日常足跟痛 的防护
①尽量避免穿戴一些软的、薄底的布鞋; ②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 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③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 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④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 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方法
中医治法: 本病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强筋健 骨,通痹止痛。 患者体位:患者仰卧位,足跟部朝上。 取穴: 太溪、昆仑、承山、经验取穴患足涌泉穴内后方 一寸许;应痛点取对侧腕骨掌面中点,手掌朝上; 阿是穴以痛为腧。
选穴依据: 《灵枢· 经脉》篇载:足太阳经筋和足少阴经筋皆结 于足跟部,故取太溪、昆仑、承山配合足跟部经验 穴,应痛点是根据络之上下交换,左右交叉的原理 而取穴。
足跟内侧面下方
• 踝管综合症 • 神经卡压或神经瘤
足跟底面
• 足底筋膜炎 • 足底筋膜破裂 • 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
定位不准考虑
• 骨囊肿或肿瘤 • 骨髓炎 • 骨折 • 跟骨高压症
辅助检查
X-Ray • 检查跟骨骨刺、部位及骨小梁排列情况 MRI • 检查足踝软组织是否存在增厚、挛缩及炎症改变 ECT • 跟痛症患者常存在异常放射性浓聚,有研究表明 ECT对诊断跟痛症具有较高特异性,尤其对足底筋 膜炎型跟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