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的要点
禅修中静坐的姿势及注意事项

禅修中静坐的姿势及注意事项一、静坐的姿势初学静坐者,即应养成正确的静坐姿势,如下列所述——端身正坐,身心放松,面孔保持一丝微笑,头部正直,后颈微靠衣领。
两眼微睁,自然垂目。
眼若全开,易生妄想;眼若全闭,容易昏沉,甚至易出现幻觉境界;若无妄想,且无昏沉、幻觉等问题,双眼或开或闭,则无妨碍。
略收下颚,口不可张开,舌尖微抵上颚。
双臂自然下垂。
背部自然平直,不须刻意作力。
双手结金刚定印,即左掌在下,右掌在上,两大拇指尖端微微相接,置于大腿上靠近腹部处。
两足结跏趺坐,左足在上,右足在下为降魔坐,反之则为吉祥坐。
双跏趺为最佳之坐姿,全身重心不偏不斜,最安稳持久,修定容易成就。
双跏趺若感困难,可采单跏趺,左足在上或在下均可,两足可互相调适。
若单跏趺亦感困难,可采如意坐,即一般所谓散盘,两腿相互交叉,如意而坐。
初习跏趺坐时,难免双腿酸麻、疼痛,必须经过忍耐练习,假以时日,便能渐入佳境。
平日可先由十分钟练习,纯熟后再慢慢增长时间;不可骤然勉强撑持,以免筋骨损伤。
练习之初,可用小坐垫将臀部垫高三至四寸,熟练后即可将坐垫除去不用。
若筋骨僵硬,可多礼佛忏悔,必有帮助。
二、静坐应注意事项初学静坐者,应注意下列几点——(一)静坐的地点初学静坐时,须选择宁静、清净、无人打扰之处为宜。
静坐前,可先嘱咐左右之人,遇有急事,可用引磬或弹指,轻声作响,令静坐者闻声出定;静坐时,应防止他人突然触动身体,以免惊吓失定。
颈部勿靠近窗户,因风由窗户隙缝吹入,风势强劲,若直吹颈部,易致风邪。
(二)静坐的衣着静坐时,因全身毛孔舒张,故应注意保暖;可用盖腿布覆盖两膝,免受风寒。
衣着以宽松、舒适为原则,束身衣物应于静坐前松除。
(三)静坐的时间除饭后一小时内较不适宜外,其余任何时间皆无妨碍。
(四)下坐要点不宜骤然下坐。
可先轻缓摇动双肩、上身,再搓热双掌,抚摩面部及头部等处;然后轻放双腿,身体徐徐弯下,吐出腹中积气,双手顺着双腿慢慢按摩至脚掌,如是反复三次,即可起坐经行。
在家练打坐的方法有哪些

在家练打坐的方法有哪些
在家练习打坐有多种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静坐法: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盘膝坐下,背部挺直。
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
尽量让思维平静,不要被外界干扰。
2. 正念冥想法:坐在舒适的位置上,专注于此时此地的感受,如呼吸、身体感受等。
当思维分散时,不要判断或抵抗,只是gently 地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当前的感受上。
3. 修心法:坐下后,形成念诵的心态,可以选择一段经文或积极的短语进行反复念诵。
可以是清楚的内在诵经声,或是在心中默念。
4. 动态冥想法:不只限于坐着冥想,也可以进行一些轻柔的运动冥想。
如太极拳、瑜伽等,通过身体动作和呼吸的结合,达到冥想的效果。
5. 使用冥想应用:现在有许多手机应用可以帮助进行冥想练习。
这些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定时提醒,让你更容易开始冥想练习。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需要保持坚持和耐心。
打坐是个需要逐渐培养的习惯,不要急于求成,让自己逐渐感受内心的平静和放松。
静坐的要领

静坐的要领
一,静坐的姿势与方法
l、双足跏趺也叫双盘,即左足放在右大腿根部,右足放在左大腿根部。
把左足放在右大腿根部上面,叫做如意坐。
或把右足放在左大腿根部上面,叫做金刚坐。
刚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散盘。
即把两腿交叉架住。
2、背脊及腰部自然坐直。
3、结定印,左右两手相叠,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手心上面,两手大拇指轻抵。
也可以双手分别放在左右两膝上手心向下叫休息印。
4、左右两肩平正。
5、头正颈直,下颌微收。
6、目光平视。
上视易生散乱,下视易生昏沉。
7、舌轻抵上腭。
如有口水时,宜缓慢咽下。
二,静坐的环境与注意事项
1,室内要通风,无灰尘。
2、静坐时光线不能太暗易生昏沉;光线也不能太强容易生散乱。
3、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肩,腰,膝盖搭上厚一点的棉布单子。
避免受寒。
4、静坐的地方放上厚软的坐垫。
瑜伽静坐呼气技巧

瑜伽静坐呼气技巧1、天天静坐10-30分钟,平静呼吸,平静打坐。
刚开始时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尽可能多吸气,吸气时胸腔腹部鼓起来,尽可能把气都呼出去。
2、2分钟后可以仅用鼻子呼和吸,平静吸气,平缓呼气。
意念可集中在呼吸上,想象吸入的是新鲜空气,呼出的是浊气,让身体所有的不适内心的烦扰焦虑忧愁岁呼气呼出去。
边呼吸,边放松,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放松。
3、想象着自己坐在一条小溪边,溪水从你的身边缓缓的流过,不知名的野花在争先绽放,吸入大自然所有的氧气,现在静坐的你是多么的端庄美丽,内心是多么的平静祥和。
放松我们的双肩双臂,完全的放松它们,不要有任何的力量,随着呼吸,将我们的双手离开膝盖,手臂经体侧向上延伸,食指张开,缓慢的有克制的升高,感受宇宙赐给我们的力量,缓缓的在头顶上方合掌。
4、呼气屈手肘合十的双掌沿着眉心轮回落至胸前停留,慢慢的将我们的双腿向前伸直。
注意事项:静坐时,以自我暗示的方式令自己全身放松。
每放松一个部在,便幻想扔掉了心里的不安和焦虑。
如此静坐10来分钟后,身体便不会再感绷紧和压力。
假设能多加学习,一段时间后,便可使心灵常常处子平静状态,思维会更清楚,分析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2瑜伽多种呼吸法1、瑜伽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当然可以平常或是静坐时采纳,但在体位法中,用这种直接深吸气到腹腔的呼吸法,有个好处:在一些动作,尤其是扭转式和俯卧式时,能用腹腔呼吸的推动力量,帮助〔按摩〕内脏。
比如,扭转时把腿抱近腹部,透过腹式呼吸法,小腹吸气时会凸出,腹腔用力推靠近的大腿,就像是给自己做深度腹腔按摩似的。
2、瑜伽胸式呼吸法盘腿坐,脊背挺直,双手置于肋骨处,两鼻孔慢慢吸气,同时双手感觉肋骨向外扩张并向上提升,体会肋骨下移并向内并拢。
3、瑜伽莲花式呼吸法打莲花坐或最恬静的坐姿坐好,挺直脊椎。
双手轻放在膝上,肩膀放松,脸朝前。
鼻子慢慢吸气。
像吹口哨般压缩嘴,须慢慢吐气。
像吹口哨般压缩嘴,须慢慢吐气。
三到四的步骤做15次左右,这样可以净化血液,改善一些皮肤病,而且对肺病也有不小的功效,可以摆出肺部的一些细菌,以及预防感冒等好处。
如何静坐养生法

如何静坐养生法每天静坐10分钟,不视、不听、不语就能减少消耗、保养元气。
打坐时,肢体上要注意的七个要点:1、坐姿:双足打成莲花座。
莲花座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姿势,您如果做不到,可以把两腿自然交叉盘坐在一起,以舒适为度。
2、脊椎:脊梁直立,要做到直而不僵,松而不懈。
3、手势:两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触,这叫定印。
4、肩膀: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以平整适度为宜,不可以沉肩驼背。
5、下巴:前颚内收,但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即可,这样能抑制大脑思考。
6、眼睛:双目微张,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两三米处,或者微闭。
7、舌尖: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的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已有研究指出静坐会使得呼吸次数减少每分钟减少4~6次,皮肤带电反应减少70%,心跳次数减慢每分钟减少约24次,增加脑波中的d波,并降低肌肉紧张的程度。
研究已证实,有5年以上以及有4个月以上静坐经验的人,比那些只学习1周其他放松技巧的人,有更明显的心跳减慢现象,当他们在受到刺激时,虽然同样会改变心跳,但却比没有静坐经验的人,更容易恢复正常心跳。
皮肤带电反应与压力有关,静坐者的皮肤带电反应较少,表示所体验到的压力就较小。
因此,有长期静坐经验的人,比一般人只有更稳定的自主神经系统,也更能应付压力的环境。
除了上述几种生理现象之外,静坐还会减低氧气的消耗量,增加皮肤的抵抗力,减少血液中乳酸盐的成分,以及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此外,还会促进周边血液的循环例如,手、足的血液流通。
静坐除了可以减低焦虑之外,也会增加己的内控程度,促进自我实现,改进睡眠状况,而且在面对压力时,有更多的正向感受。
因此可以减少头痛、抽烟、药物的使用以及害怕和恐惧的程度。
所以静坐者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压力,并带来更多的正向经验。
经常静坐身体少发炎患病率减25%每次到流感带来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开始急着打预防流感的针,其实有时候流感疫苗不一定就是都有用的,我们需要再找找别的方法。
静坐的要点

静坐养生的要点首先选个相对安静的房间,电视、闹钟、手机等易引起分心的干扰源最好关闭或放在别处。
可以在静坐前和家人打个招呼,如果没特别的事在静坐期间最好别打扰。
如果实在有事不得不打断静坐,最好先在心中默念几声“我要收功了,我要收功了” 感觉自己从静坐状态中出来了再中断静坐,不要猛得起身。
1.可以坐在床边或椅子上,上身坐直,但不要太僵硬,保持自然点就好。
下面最好垫个软点的被单或毛毯之类,不然下面较硬长时间坐的话不太舒服会影响静坐状态和时间。
得注意床或椅子不能老是叽叽响的那种,也会影响入静。
2.两手叠加放在放在靠小腹位臵。
具体说就是左手叠在右手上,手心向上,大概保持左手拇指和右手拇指相叠,两手背靠腕部各放在两边大腿上,这样最舒服。
3.头部端正,两眼轻闭,舌尖顶在上门牙里侧稍上面一点的牙龈位臵,自然点,不要太用力,但静坐期间一直要顶住,偶尔脱离要马上再顶上。
4.大脑放松,有两种意守方法,一种是意守一点,一种是意守全身,具体说明如下:一、轻轻意守下丹田,就是轻轻想着肚脐稍下面一点的位臵,不用太在意精确位臵,有这个意念就行,意念一定要轻(能意识到小腹或下丹田的位臵就行,中间如果意识到走神了就把意念再收回来就行,没有谁能做到整个静坐过程完全不走神)。
想着整个小腹也行,但这其中最好守的还是守整个小腹。
强烈建议初练者采用这种方法。
二、意守全身,具体方法是轻轻意守双脚脚心和双手,也就是轻轻想着双脚脚心和双手。
女性不管处于什么境界,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男子也可以在一开始就用这种方法,或在意守一点守到气通大小周天后再改用这种方法。
要说明的是,如果练功者按意守下丹田的方法,练出来的气在体内是呈完整的线式运行,就不要用这种方法:意守手脚的方法,练出来的很可能是混元气,不走经络,但对疏通经骆也有好处。
三、事实上还有一种听息法也非常好,但对初学者在此不作介绍,练功者如果按上面的任一种通了大小周天,后面可转为听息法,先天功法。
以上两种守法守得不能太执着,似守非守就行,就是如果中间走神了,意识到自己走神后再把心神收回来继续守就行,不用太在意,意念一定要轻。
静坐的要领与方法

静坐的要领与方法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宝塔经久化微尘,一念清静成正觉。
静坐的意义1、减少压力。
2、集中注意力。
3、培养毅力。
4、开发智慧。
5、培养三心:平等心、平常心、自信心。
6、觉悟成佛。
静坐前的准备1、静坐最好能另觅静室,假使条件不许可,那末可就在卧室中。
窗门宜开,使空气流通,但有风处不宜坐,门能闭更好,以免别人的骚扰。
2、坐时或另备坐凳或就在床上,但总以平坦为宜,座上需铺被褥或垫子,务使较厚,以便于久坐。
3、在入坐之前,应宽松衣带,使筋肉不受拘束,气机不致阻滞,但在秋冬等寒冷时,两腿必须盖好,以免膝盖受风。
静坐的步骤有三:调身、调息、调心。
一、调身静坐时身心要完全放松,应将项链、手表、眼镜等物除下。
穿宽松衣服,腰带要放松。
1、八种坐姿:如意吉祥坐,不动金刚坐,单盘半跏坐,交脚坐,跨鹤坐,天神坐,如意自在坐,正襟危坐。
坐好之后,用一条毛巾覆盖住膝盖和腿部。
2、头部运动:头向下低,再往后仰(三次);头向右倾,再向左倾(三次);头顺时针转圈,再逆时针转圈(三次)。
3、正式静坐:背:背脊竖直——挺直腰杆,头顶天垂直,下颚内收;手:手接法界定印——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拇指相接,平置于丹田处;肩:放松两肩;舌:舌尖微抵上颚;嘴:闭口——只有鼻息,不可张口呼吸;眼:眼微张——闭八分,开二分,视线投置于身前二三尺的地上。
做好以上步骤之后,连续做三次深呼吸,使体内浊气排出,吸入新鲜的空气。
二、调息观察呼吸。
心情与呼吸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是调心的基础。
身、心、息三者密切相关。
在平静、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清清楚楚地觉察自己呼吸的出入、长短。
1、观察呼吸呼吸有四种情况:风——坐时鼻中呼吸出入觉有声。
(不调状态)喘——坐时呼吸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
(不调状态)气——坐时呼吸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微。
(不调状态)息——不声不结,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
(最佳状态)2、数息为了达到心无二用,使心专注一处,宜采取数呼吸的方法。
静坐须知-初学园地-心灵的止观论坛-PoweredbyDiscuz!

静坐须知-初学园地-心灵的止观论坛-PoweredbyDiscuz!静坐须知静坐须知○、静坐地点、时间 (sitting places & times)初学静坐,最好选择宁静、无人打扰、通风之处为宜。
静坐时,衣着以宽松、舒适为原则,紧身衣物应于静坐前松除。
长时静坐全身毛孔舒张,故应注意保暖;可用盖腿巾覆盖两膝,以免受风寒。
若在屋内静坐,颈部勿靠近窗户,以免强风直吹颈部,而受风寒。
静坐的时间,除了饭后一小时内较不适宜外,其余任何时间皆无妨碍。
静坐前,可先吩咐人,遇有急事可用弹指,或轻声呼唤,慎防他人急推身体,而受惊吓(若受惊吓,可观胸口)。
静坐之前,要将万缘放下,行动安详,不可粗犷。
适合修禅地点「什么是坐卧处五分成就?诸比库!1此处有坐卧处,不过于远,不过于近,便于往来。
2昼时少喧闹,夜时少音声。
3少虻、蚊、风、热、蛇咬。
4又,若能住于其坐卧处,则劳苦少而得衣、食、坐卧具、病药、资具。
5又,长老比库住其坐卧处,多闻而通阿含(bahussuta agatagama),持法(dhammadhara),持律(vinayadhara),持摩夷(matikadhara本母),于此,时时亲近请问:「大德!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意思?」那些具寿者(长老比库)为他开示所未开,显示所未显,除去种种疑惑的问题。
诸比库!这样坐卧处五分成就。
诸比库!如果五分成就的比库亲附、亲近于五分成就的坐卧处,则不久依诸漏尽,于现法而自证知[无漏的心解脱、慧解脱],现证具足而住。
」(《增支部》A.10.11./V,15-16)一?坐姿 (sitting meditation)【双跏趺】:即是双盘,弯两腿互相交迭(pallankam abhujati弯跏趺),若是左脚在上,右脚在下;或者右脚在上,左脚在下。
若不同一支香(不同座),最好换脚,以免长期坐同一姿势,而骨盘歪掉。
双跏趺为最好的坐姿,全身重心落于中间,最安稳持久。
结跏趺不一定要殿高臀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坐养生的要点
首先选个相对安静的房间,电视、闹钟、手机等易引起分心的干扰源最好关闭或放在别处。
可以在静坐前和家人打个招呼,如果没特别的事在静坐期间最好别打扰。
如果实在有事不得不打断静坐,最好先在心中默念几声“我要收功了,我要收功了”感觉自己从静坐状态中出来了再中断静坐,不要猛得起身。
1.可以坐在床边或椅子上,上身坐直,但不要太僵硬,保持自然点就好。
下面最好垫个软点的被单或毛毯之类,不然下面较硬长时间坐的话不太舒服会影响静坐状态和时间。
得注意床或椅子不能老是叽叽响的那种,也会影响入静。
2.两手叠加放在放在靠小腹位臵。
具体说就是左手叠在右手上,手心向上,大概保持左手拇指和右手拇指相叠,两手背靠腕部各放在两边大腿上,这样最舒服。
3.头部端正,两眼轻闭,舌尖顶在上门牙里侧稍上面一点的牙龈位臵,自然点,不要太用力,但静坐期间一直要顶住,偶尔脱离要马上再顶上。
4.大脑放松,有两种意守方法,一种是意守一点,一种是意守全身,具体说明如下: 一、轻轻意守下丹田,就是轻轻想着肚脐稍下面一点的位臵,不用太在意精确位臵,有这个意念就行,意念一定要轻(能意识到小腹或下丹田的位臵就行,中间如果意识到走神了就把意念再收回来就行,没有谁能做到整个静坐过程完全不走神)。
想着整个小腹也行,但这其中最好守的还是守整个小腹。
强烈建议初练者采用这种方法。
二、意守全身,具体方法是轻轻意守双脚脚心和双手,也就是轻轻想着双脚脚心和双手。
女性不管处于什么境界,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男子也可以在一开始就用这种方
法,或在意守一点守到气通大小周天后再改用这种方法。
要说明的是,如果练功者按意守下丹田的方法,练出来的气在体内是呈完整的线式运行,就不要用这种方法:意守手脚的方法,练出来的很可能是混元气,不走经络,但对疏通经骆也有好处。
三、事实上还有一种听息法也非常好,但对初学者在此不作介绍,练功者如果按上面的任一种通了大小周天,后面可转为听息法,先天功法。
以上两种守法守得不能太执着,似守非守就行,就是如果中间走神了,意识到自己走神后再把心神收回来继续守就行,不用太在意,意念一定要轻。
5.头脑中的杂念问题。
一开始静坐的时候,心中的杂念很多,一念接着一念,这很正常,并不是因为我们开始静坐才有,只是平时我们没注意到而已。
有两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就是随波逐流,有杂念不去管它,只要在意识到自己走神的时候再把心神收回来,继续守一点或全身,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另一种就是以一念代万念,例如不断的数”1234”,或默念“心如止水”(信佛的可念“阿弥陀佛”,信耶酥的可念“赞美耶酥”),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入静状态,这两种做法通常同时采用,就是虽然你心中默念“1234”时,还是会走神,这时不去管它,只要意识到走神时就把心收回来想着要守的位臵就行,不断重复。
6.呼吸问题,稍微把呼吸放轻点就行,不用太在意,更不用去管什么顺式逆式呼吸,或有意的长呼吸,那样的话只会造成胸口发闷。
7.简易收功方法:在心中先默念几声“我要收功了”,到自己觉得从静坐状态醒来就行。
两手心相对搓几下,然后用手心搓几下脸,轻轻左右旋转脖子,用手
轻轻拍打几下肩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然后再起身。
其它说明:
1.静坐的时间问题,一般来说,刚开始静坐的时候,能坐个20-30分钟就不错了,只要坐到自己心烦坐不下去了就可以收功。
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每天早晚各坐一次,偶尔有事中断几次也不要太在意。
如果通了大周天的话一般坐个40-60分钟没问题。
一定要注意的是:初练功者静坐后至少要休息20分钟以上再睡觉,不然会做很多稀奇古怪的梦(功夫有成者不用在意,历景练心,很快就适应了) 2.一段时间静坐后会逐渐在全身或局部有气感、热感、电麻感等,有时面部发痒,不用管它,更不要有意的去引导气的运行,它会自然的按正确路线运行。
面部发痒的问题一般把注意力转到手脚后会很快消失,如果实在忍不住也可以搔两下。
尤其是通大周天前后头部反应比较大,要始终把注意力放在手脚,别放在头部,如血压偏高更要如此。
3.随着功夫的长进,有时会在静坐中碰到各种奇异的内景,有美好的也有恐怖的,而且就象现实中真的一样,不管是美好的或是恐怖的内景都要牢记这都不是真的,好的不要留恋,恐怖的不用害怕,遇到时只要在心中默念几声“阿弥陀佛“自然就会退出那种妄境,这种方法在梦魇时也有效。
这种方法只是预防万一,这种妄境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起码是得通大周天后才有可能碰到,不用太担心,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
4.达到的效果。
大小周天通了后,在平时或静坐时身体很多部位会有明显的热感或电麻感,这是人体经脉被打通的表现,可以大大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古人有
通大周天可以百病不生的说法,夸张了点,但却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它对养生的重要性(通过自身验证和同修交流,效果得到一致认同,对提高身体抵抗力,治疗很多毛病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尤其是通大周天后,每次打坐时比较容易入静,静坐完心情也会非常平静。
针灸和气功推拿都能打通病人局部经脉,从而恢复健康,但都是短期的;而静坐功法不一样,基本上打通大周天后全身的经脉就一直畅通了,自然长保健康,甚至你几年不练功了境界都不会退。
另外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在实际静坐通大周天后,有段时间常常会觉得身体某些部位不舒服,一般来说这是气冲病灶的反应,实际上这是身体自动调理原先受过伤或已有某种程度病变的部位经络,一段时间后经络调理通畅自然会消失。
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在静坐时把注意力放在这个部分,可把意念转到脚心,不知不觉这种不舒服感觉就消失了。
如果超过两周同一部位的不舒服感觉还在,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绝不是静坐导致的不良反应,而是因为静坐让你发现了身体某些部位存在问题)。
5.大小周天的区别。
一般来说练功者会先通小周天,后通大周天,这都是气在体内自然运行,不用主动引导。
6.气感问题,有些人气感产生的快,有的人慢,古人有百日筑基的说法,也就是说通小周天大约要100天,不要过于在意。
个人的体验是,不用着急,虽然一开始可能有很长时间没气感,而且即使通大小周天甚至开顶后都会有高原现象,也就是每陋段时间都会觉得没有感觉,好象功夫倒退似的,事实上不是:只要你坚持下去,时间一到,该通的就会通,没必要强求,总体说这都是呈螺
旋式提高的,即一段时间没感觉,一段时间又会有突飞猛进的感觉。
小周天是气通任督二脉,沿身体前后中线运行,即从下丹田,沿小腹、会阴、尾闾(尾椎骨)、夹脊(后背正对肚脐的位臵)、玉枕(后脑勺)、头顶百会、眉心、沿舌尖引下来后沿身体前中线再回到下丹田。
不一定全程都有气感,我个人是当初是在会阴、尾闾、夹脊、玉枕这些位臵会跳动段时间。
要注意的是:1、沿头顶下来过舌尖时口里会多了很多象粘稠的糖浆状液体,要分几口咽下。
2、气过会阴后经肛门时(一般似一股凉气)要注意轻轻收缩肛门,几秒钟后气过去后就没事了。
大周天是气在全身的运行,到了这阶段可能身体内很多部位都会有电麻感或热气感,在平时也会有,要注意的是不用主动去引导气的运行,它会自然按正确路线走。
如有气感经会阴过肛门时,注意轻轻收缩肛门几秒,待气过去就没事了。
还有个通大周天会六根震动的说法,即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但我当初没经历过眼吐金光,可能因为我原来练混元气的原因。
最后一个说明,练功者必须修心,与人为善,敬老爱幼(家庭,尤其是夫妇间的关系必须搞好,在家居士的义务必须得尽),平时做到凡事尽力而为,做人问心无愧,练功时的干扰就会少。
心怀恶念者不得练功,早晚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