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

(精编)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
(精编)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

(精编)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

附件:

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

作业设计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作业设计的编制方法、外业调查表、设计汇总表、造林图式、设计文件的格式。

本规范适用于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造林绿化作业设计。城市绿化和工业园区绿化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

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3术语与定义

3.1绿化类型分类

3.1.1山上造林绿化类型

山上造林。在因灾林木受损严重的林地或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地上重新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山上补植。在树种单一、林木分布不均匀、郁闭度低的林分内补植其他树种,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

矿区植被恢复。对采矿场、排土场、尾砂库等废弃土地进行综合治理,恢复森林植被。

3.1.2山下造林绿化类型

城镇绿化。在设市城市、县城、建制镇的街道、公园、单位、公共区域植树造林,实行立体化、园林化绿化。

工业园区绿化。在工业园区的道路两侧、湿地、河道、公共绿化区域、厂区空地、居住区空地、待发展地等可绿化地段植树种草。

乡场绿化。在乡政府(场)所在地的街道、单位、公共区域、休闲地和外围可绿化地段植树造林。

村庄绿化。在村庄内的道路、隙地、庭院、房前屋后和村庄外围等可绿化地段造林。

路沟渠(林网)绿化。在村级公路边缘,农田区域的一般道路、生产用道(机耕道)、灌溉渠、排水沟的边缘,植树造林,建设农田林网。

荒滩荒地绿化。在滩涂、荒地、废弃土地、沙化土地上植树造林。

通道绿化。在铁路两侧,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公路两侧,长江南岸九江段、赣抚信修饶五大河流及其一、二级支流两侧,大型灌溉渠两侧合理范围内造林,建设通道绿化带。

3.2作业设计

为待绿化地段(小班)制定绿化方案、计划,绘制设计图。

4总则

4.1作业设计目的

落实年度造林任务,指导造林绿化施工,为苗木调运和苗木补贴提供依据,为工程建设评价和检查验收提供依据。

4.2作业设计任务

确定造林绿化地段(小班)范围,明确造林绿化技术措施,计算苗木、用工量和造林经费,指导造林绿化施工。

4.3作业设计依据

“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年度造林绿化任务。

4.4作业设计单元

山上造林绿化以小班为单位设计,山下造林绿化以绿化地段为单位设计。

5技术标准

5.1树种配置

5.1.1树种选择原则

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市场需求原则、种苗充足原则,合理确定造林绿化树种。

5.1.2树种选择

山上造林绿化以乡土树种和湿地松为主,主推陈山红心杉、光皮树、湿地松、油茶、闽楠。山上补植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

城镇绿化实行立体化、园林化绿化,乔灌草相结合。乔

木选用樟树、山杜英、乐昌含笑、广玉兰、桂花等树种大苗造林,灌木选用含笑、紫薇、黄杨、石榴等。

村庄绿化选用经济效益较高的果木经济树种为主,如柑桔、桃树、枣树、柚子树等,村庄外围绿化可选用杨树、泡桐等。

路沟渠(林网)绿化可选择杨树、柑橘类树种。

荒滩荒地绿化选择杨树、泡桐、湿地松等树种。

通道绿化选用杨树、樟树、山杜英、湿地松、夹竹桃等树种。

5.1.3混交方式

行间混交:不同树种隔行栽植。

株间混交:不同树种在同一行内隔株栽植,又称行内混交。

带状混交:一个树种连续栽植3行以上形成一条带后,另一个树种连续栽植3行以上,不同树种交替栽植。

块状混交:不同树种块状交替栽植。

零星混交:以栽植一个树种为主,另一个树种无规则点缀栽植。

5.1.4配置方式

正方形配置:株距与行距相等,栽植点位于正方形顶点。

长方形配置:株距与行距不相等,栽植点位于长方形顶点。

三角形配置:相邻两行栽植点错开,栽植点位于三角形顶点。

不规则配置:没有株行距,栽植点零星、不规则分布造林地上。

5.2初植密度

初植密度应符合《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LY/T1557-2000)中的造林密度要求。主要造林树种初植密度见附录G。

5.3苗木规格

根据林种、树种、立地条件、经营目的和经营管理水平等确定苗木的规格。苗木规格执行《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要求,主要树种苗木规格见附录G。

从正规渠道调运苗木,提高良种使用率。使用Ⅰ、Ⅱ级检疫合格苗木造林,提高Ⅰ级苗使用率。工程建设主推的6个树种苗木规格要求见《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苗木采购、调运及质量监督办法》附件10。

5.4苗木栽植

苗木栽植可在入冬后至新梢萌动之前进行,一般要求在每年的12月初至次年的3月中旬。

根据林种、树种、苗木规格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栽植方法。栽植时要保持苗木立直,栽植深度适宜,苗木根系伸展充分,并有利于排水、蓄水保墒。

一般采取穴植方法,穴的大小和深度应略大于苗木根系。苗干要竖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最后覆上虚土。山下造林、大苗造林浇定根水。

5.5幼树抚育

5.5.1抚育年限、次数和时间

造林后及时进行松土除草,与扶苗、除蔓等结合进行,对穴外影响幼树生长的高密杂草,及时割除。连续进行3年,第1年抚育2次,第2年抚育2次,第3年抚育1次。第1次5~6月,除草、砍杂、表土培蔸、扶正;第二次9~10月,主要是除草、砍杂以及松土。对于实行林农间作的,可以结合间作作业进行抚育。

5.5.2抚育技术与措施

5.5.2.1松土

松土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5㎝~10㎝,丘陵山区可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增加营养面积。当年冬季应采取覆土、盖草等防寒(旱)措施。

5.5.2.2除草

根据需要,采取适宜的除草措施。采用化学药剂除草时,执行GB/T15783的规定。

5.6造林绿化模式(建设模式)

造林绿化模式反映绿化类型的建设(设计)范围、树种选择和配置、栽植配置方式。示例详见附录E。

5.7总平面图

总平面图反映绿化地段(小班)的位置、地段号(小班号)及周边明显地物标(如道路、河流、建筑物等)的布局。总平面图为A3幅面,比例尺不限。总平面图以乡镇场为单位进行编号,以便查阅。总平面图编号规则为:乡镇场名称+数字序号。如南岭乡第18张总平面图编号为“南岭乡18”。

总平面图示例详见附录D。

5.8造林图式

绘制栽植配置图,包括栽植配置平面图和栽植配置立面图。

栽植配置立面图表示成林后绿化地段的剖面结构,通常绘制与林带走向相垂直的剖面。反映林带横断面的树种配置关系。

栽植配置平面图表示水平方向乔灌草在地面的配置关系,通常以成林后的树冠、植丛水平投影为准。反映水平方向的树种配置及株行距。

栽植配置图示例详见附录E。

鉴于部分绿化地段(小班)的栽植配置图是相同的,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区域栽植配置方式,编制标准化的栽植配置(图)模式,并统一编号。具体设计时不必每个绿化地段绘制栽植配置图,只填写选择的模式号。

栽植配置(图)模式号=绿化类型代码+数字序号

如高速公路绿化带建设的第3种栽植配置(图)模式号为K3。

5.9绿化地段(小班)编码规则

绿化地段编码=行政区代码+地势代码+绿化类型代码+绿化地段号

行政区代码=省代码+设区市代码+县代码+乡镇场代码+行政村代码(与林改明晰产权时的行政区代码一致)地势代码:山上为S,山下为X。

绿化类型:山上造林为A,山上补植为B,矿区恢复造林为C,县城及建制镇绿化为D,乡场所在地绿化为E,工业园区绿化为F,村庄绿化为G,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为H,荒滩荒地(含沙化土地)绿化为I,铁路两侧绿化为J,高速公路两侧绿化为K,国道两侧绿化为L,省道两侧绿化为M,县道两侧绿化为N,乡道两侧绿化为O,河渠堤坝绿化为P。

绿化地段号为4位,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号。

6外业调查

6.1造林地点调查

实地确定造林绿化地段(小班)的座落位置(县市区、乡镇场、村、小组、小地名),分类经营区域,地形图幅号,绿化地段号(小班号),明确绿化地段所在总平面图编号。

6.2立地条件调查

实地调查绿化地段(小班)的地形地貌、土壤、地类、现有树种、林木郁闭度、植被总盖度等现状。调查因子详见附录A。

6.3造林绿化规模调查

片林一般按覆盖区域水平面积计量造林绿化规模,其中树种单一、株行距不变的林带片林可按下列公式计算造林绿化面积。

林带片林面积=[(林带行数-1)×行距+4]×林带长度/667

不符合片林条件的四旁树(零星造林、不足1亩的块状造林、单行林带、不符合片林条件的两行或两行以上林带),按栽植总株数计量造林规模,根据栽植株数折算造林面积。杨树、泡桐60株折算1亩,其它树种110株折算1亩。

山上造林绿化,采用地形图勾绘造林(补植)小班界线,利用透明方格纸求算造林(补植)小班面积。无法使用地形图或造林面积较小时,采用罗盘仪绕测确定小班造林面积。

山下绿化,根据绿化地段特点,统筹考虑选用地形图、皮尺、罗盘仪、GPS等确定绿化长度、绿化宽度,确定林带长度、宽度、行数,根据绿化现状、初定树种株行距确定栽植的总株数。

6.4总平面图绘制

山上造林绿化,以1︰10000地形图为底图,标注小班

界线及小班号形成总平面图。山下绿化,可利用近期航测照片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为底图,标注绿化地段位置及地段号形成总平面图。无法使用地形图、航测照片、遥感影像图时,徒手绘制总平面图,标注绿化地段位置及地段号,周边明显地物标等。

一幅总平面图上可以标注多个绿化地段(小班)。总平面图、外业调查设计卡、作业设计一览表,通过绿化地段号(小班号)实现关联。

6.5现场设计

在造林绿化现场确定造林位置,林带走向、长度、行数,进行树种配置,填写外业调查设计卡。

6.6外业调查设计卡填写

作业设计卡中,绿化位置按照不同绿化类型的设计范围分别填写。其中,1、城市绿化:街道旁、公园、单位庭院、广场、公共休闲区、居住小区等;2、乡镇场绿化:街道、单位庭院、休闲地、公共区域、外围等;3、工业园区:道路旁、厂区、广场、居住区等。4、村庄绿化:庭院、房前屋后、隙地、村内道路、外围等;5、路沟渠(林网)绿化:村级公路旁、机耕道旁、排水沟旁、灌溉渠旁、田埂等;6、通道绿化:“通道名称类别”+“边沟(隔离网)外”,如泰井高速隔离网外,320国道边沟外。

绿化形式一般分为块状、零星、带状三种绿化形式。

其它因子参照《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规划技术方案》要求填写。

7内业设计

7.1树种配置与整地栽植

根据外业调查资料,确定造林绿化规模(面积或株数),造林树种及混交比例,混交方式,株行距,整地方式,栽植穴规格,栽植时间等。

7.2抚育设计

明确抚育次数、抚育时间、抚育方式。

7.3绿化地段编码

按照“行政区代码+地势代码+绿化类型代码+绿化地段号”的编码规则,确定绿化地段(小班)的编码。

7.4设计图绘制

清绘总平面图,标注绿化地段位置及地段号(小班号)。

绘制栽植配置图(立面图、平面图)。如采用标准化的栽植配置模式,填写模式号。

7.5种苗需求量计算

根据造林绿化规模、树种配置、株行距、初植密度,分别确定苗木品种、数量、规格、来源。

7.6用工量计算

根据造林绿化规模、劳动定额,确定用工量,结合施工安排测算所需人员和劳力。

7.7施工组织安排

根据种苗供应、劳力资源状况,确定施工主体和栽植时间。

7.8经费预算

分苗木、物资、劳力和其他4大类计算。种苗费用按需苗量、苗木市场价、运输费用测算。物资、劳力以当地市场平均价计算。造林投资构成见附录G。

8设计文件

8.1作业设计文件组成

作业设计文件由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一览表、总平面图、造林图式、外业调查设计卡构成。原则上以乡(镇场)为单位编制作业设计文件。作业设计文件采用A3幅面编制、打印。

8.2作业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包括前言、基本情况、造林技术措施、幼林抚育与管护措施、辅助工程设计、物资及工程量、施工组织、经费预算与筹集等。

8.3作业设计一览表

分山上造林和山下绿化,分别编制造林小班(绿化地段)作业设计一览表,每个造林小班(绿化地段)为一条记录。

山上造林小班作业设计一览表包括造林地点、小班号、小班编码、总平面图编号、土地权属、造林经营主体、绿化

类型、造林面积、树种比例、混交方式、栽植穴规格、初植密度(补植密度)、栽植时间,苗木品种、规格、数量、来源,经费预算,栽植配置(图)模式号等因子。详见附录B。

山下绿化地段作业设计一览表包括造林地点、绿化地段号、绿化地段编码、总平面图、土地权属、造林经营主体、绿化类型、绿化位置、绿化形式、绿化长度、绿化宽度、林带行数、栽植总株数、片林面积、四旁树折算面积、树种比例、混交方式、整地方式、株行距、栽植时间,苗木品种、规格、数量、来源,经费预算,栽植配置(图)模式号等因子。详见附录B。

8.4作业设计汇总表

作业设计汇总表包括面积汇总表、苗木需求汇总表、经费预算汇总表等。见附录C。

8.5总平面图

总平面图以乡(镇场)为单位归集,按规则编号。

8.6造林图式

栽植配置图以乡(镇场)为单位归集,按规则编号。

9设计组织与审批

9.1设计组织

作业设计必须在施工作业上一年度或在整地前3个月内完成。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组织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或专业技术队伍编制。

9.2设计审批

造林绿化作业设计由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审批,报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备案。林业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技术协会、学会、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作业设计进行评审。

没有作业设计或作业设计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按照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和检查验收。如因故需要变更的,须由原设计单位或机构变更设计并提交变更原因说明,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附录A外业调查设计卡

外业调查设计卡(山上造林)

一、建设地点

县乡(镇、场)村(分场、工区、矿区)小地名小班号造林小班(绿化地段)编码

分类经营区地形图幅号总平面图编号

二、立地条件

地貌海拔高米坡向坡位坡度

土壤种类腐殖质层厘米土层厚度厘米土壤质地母岩地类主要树种(现状)林木郁闭度植被总盖度

三、土地权属与经营主体

造林前土地使用权

造林经营主体

四、造林绿化设计

绿化类型造林面积亩树种混交比例混交方式

整地方式栽植穴规格××厘米株行距×米

初植密度株/亩补植密度株/亩栽植时间年月旬

造林树种(A)苗木需求量株苗木品种等级苗木来源

造林树种(B)苗木需求量株苗木品种等级苗木来源

造林树种(C)苗木需求量株苗木品种等级苗木来源

整地栽植用工量工日造林经费预算元

抚育方式抚育次数化肥农药

五、造林图式

栽植配置图(模式号)

(栽植配置立面图、平面图绘制在外业调查设计卡的反面)

调查设计人:设计日期:年月日

外业调查设计卡(山下绿化)

一、建设地点

县乡(镇、场)村村小组

绿化地段号绿化地段编码

地形图幅号总平面图编号

二、立地条件

地貌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厘米现有树种

三、土地权属与经营主体

造林前土地使用权

造林经营主体

四、造林绿化设计

绿化类型绿化位置绿化形式

绿化长度米绿化宽度米林带行数行

栽植总株数株片林面积亩四旁树折算面积亩树种混交比例混交方式

整地方式栽植穴规格××厘米株行距×米栽植时间年月旬

造林树种(A)苗木需求量株苗木品种等级苗木来源

造林树种(B)苗木需求量株苗木品种等级苗木来源造林树种(C)苗木需求量株苗木品种等级苗木来源整地栽植用工量工日造林经费预算元

抚育方式抚育次数化肥农药五、造林图式

栽植配置图(模式号)

(栽植配置立面图、平面图绘制在外业调查设计卡的反面)

调查设计人:设计日期:年月日

附录B作业设计一览表

附录B作业设计一览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