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
人教高中地理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人教高中地理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取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要紧吸取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取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因此,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可不能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能够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因此日出前的清晨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出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取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缺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显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方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全然缘故)→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 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明白得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阻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耀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形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经典课件

图中空气在A、B、C、D四点的流向如何? A、B、C、D四点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列顺序?
D>A>B>C
特别注意: 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冷热与不均上引起空大气气运动压经典相课件比,近地面气压较大。
规律:
1.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不同的高 度.海拔越高,气压越小
2、同一水平面,高压大于低压。 3、近地面热的地方气压低,冷的地方气压高 4、同一地点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压是刚好相反
射向宇宙空间
射
大气上界
地 大气吸收
大
面
大气
吸
射
气 逆
辐
收
辐射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面
1.“太阳暖大地” 冷热3不.“均大引起气大气还运动大经典地课件” 2.“大地暖大气”
活动1: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球有什么作用?是如何作用的?
白天夜,间大,气地削面弱辐了到
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 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达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 又从近地面流回市中心,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也带回了城市, 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为了减轻城市的空气污染,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研究城市上空 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离。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在城市风的 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另 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
特点: 无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经典课件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3张PPT)

A 郊区 B
市区 C
B 郊区
A
思考:
1.钢铁厂等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哪个位置?为什么? A 2.绿化带在什么位置?对城市环境有哪些影响? B
本节课结束!谢谢!
面
密度增加 (高压)
冷却
C
观察 裙子是从陆地 飘向海洋? 还是从海洋飘 向陆地? 为什么?
案例分析1:海陆风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海风
升温快,气温高 低压
陆地
白天
升温慢,气温低 高压
海洋
陆风
降温快,气温低 (高压)
陆地
夜间
降温慢,气温高 (低压)
海洋
知识框架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的 大 气 的 运 动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D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C)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案例分析2:城市热岛效应
气 流 上 升
热
郊区
市区
郊区
案例分析2:城市热岛效应
气 流 上 升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地暖大气 地面是大气直接热源
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 射
热力环流
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过程 应用
海陆风 山谷风
城郊风
课堂练习
1.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 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 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题。
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共17张PPT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 大气能量的直接来源
太阳辐射
(短波)
大气的削弱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宇宙
臭氧 CO2、水汽 云层、 紫外线 红外线 尘埃
50%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地面吸收
地面增温
大气辐射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等压线密集——风力大 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比较两地风速大小?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孙子 男人怕父母是孝顺,怕老婆是真爱。所以,好男人都是能耐大,脾气小,渣男则相反! 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心若有阳光,你便会看见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美好值得期待和向往。 假如可以选择时光,我想回到过去。那里有我的怀念,和爱我的你。 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 不要吃着碗里的惦记锅里的,直接抱着锅吃多省心。 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为目标,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正视自己的问题,设法解决它,这是成功的捷径。谁能塌下心来把目光凝集在一个个 小漏洞、小障碍上,谁就先迈出了一大步。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B>A>C>D
(低压)A 热
D (低压)
B (高压) 冷
太冷 阳热 辐不 射均
空气 垂直 运动
同一水 平面气 压差异
热力环流
空气 水平 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精品课件(第1课时)

4、常见的热力环流:②热岛效应
B
B
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高空风从城市吹向郊区
城市热低,郊区冷高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4、常见的热力环流:③山谷风 上方谷为何突然降雨,让司马懿逃脱?
火 上方谷
白天:吹谷风
晚上:吹顶风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Thanks !
敬 请 指 导!!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热力环流 受热过程
大气为什么会运动?
冷热不均
大气运动
1.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
2.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空气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3. 热力环流的形成:
活动:烟雾在玻璃缸 中会怎样飘动呢?
冰块
热水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无 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
大气的作用是什么?
没有大气的月球情况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大气 上界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3. 热力环流的形成: ①当地面受热不均的情况下:形成空气的垂直运动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②形成气压差:冷高热低 冷→收缩→得到气体→形成高压 热→膨胀→失去气体→形成低压
注:这里的高低压,都是指同一水平上的比较。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③空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形成气压差。气体由高压 流向低压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 ④空气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最终形成热力环流
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受热过程:(1),大部分________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是地面增温。
(2),地面被加热,并以________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的重要方式是____________.(3),大气被加热后也开始向外辐射热量,有一小部分指向太空,大部分热量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归还给地表,起到夜晚地表的保温作用。
总之,整个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过程分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个阶段。
2、大气的热源____________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___________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_________和反射。
二、热力环流和风:1,概念: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大气环流叫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2,形成过程: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空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3,图解热力环流:图中各点气压大小的判断:注: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例题1读图6-2 , 判断正确的叙述:A.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B.甲地多晴朗天气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4,热力环流应用:应用热力环流原理可以解释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局部小型环流成因。
⑴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因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陆地上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陆地降温也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上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⑵山谷风:山谷地区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入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
逆温层的存在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如果这些地区布局有废气、粉尘排放的工业,会造成大气污染事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018·青岛一模)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 沙漠戈壁低 30 ℃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 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 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 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 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 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 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 4~ 5 题。
B.河北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解析:第 1 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 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除③④。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 差小,膜内平均温度几乎无变化,排除①。第 2 题,由图并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寒冷期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很小,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因此膜内温度日 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由于地膜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综合应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 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 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 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 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解析:第 4 题,气温是热量的体现,绿洲、湖泊气温低于周 边沙漠戈壁,说明绿洲、湖泊热量少于周边沙漠戈壁。第 5 题,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 的逆温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则 C 图符合题意。 答案:4.B 5.C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知识清单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知识清单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部分会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可见光部分。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
地面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二、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1)假设 A、B 两地受热均匀,此时等压面与地面平行,大气没有垂直运动。
(2)假设 A 地受热,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B 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这样,在同一水平面上,A 地气压低于 B 地,于是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了由 B 地指向 A 地的气压梯度力,大气由 B 地流向 A 地。
(3)高空的情况与近地面相反。
A 地高空形成高气压,B 地高空形成低气压,大气由 A 地高空流向 B 地高空。
(4)这样,就形成了热力环流。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海洋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2)山谷风: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山谷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山谷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城市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郊区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风从郊区吹向城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增温
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资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无 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为什么?
知识迁移:分析以下材料:
资料1、 青岛的市民说,青岛一般白天感到空气 潮湿,夜晚感到空气比较干爽。为什么? 资料2、三国时期,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 在葫芦峪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这一 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真乃火攻之良机。诸葛亮 依计将司马懿之众诱入谷中…… 然而,正当大火冲天,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时, 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 壮志,使他喊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 也”的千古悲歌 。
没有大气的月球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大气 上界
二、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根 本 原 因:
大气的运动
热力环流的成因:
假如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
等压面
B
A
C
低
高
低
总结: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高 B
低
A
高 地面 C
冷却
受热
冷却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热力环流
大气水平运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想一想
月球与地球距离太阳远近差别不大,但月球表 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C上,夜晚低 达-183°C。而地球表面白昼的温度比月球要 低得多,夜晚则高得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重点与考点: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2.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探究学习主干知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
2.大气的受热过程345 231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相互转化的过程,正是由于大气对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却强烈吸收,而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从而完成了“温室效应”。
3.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垂直运动),造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导致等压面产生弯曲。
其变化规律是:高压区凸向高处,低压区凸向低处 典题解析:1、读图(一),判断A 、B 两处的温度差异。
解析:在垂直方向上,高度高则气压低,高度低则气压高。
故a >c ,b <d ,而c=d ,所以a >b 。
根据高空气压状况与地面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A处气压较低(注意,A 处气压低不是与其高空的a 处相比,而是与近地面的B 相比而言的),B处气压较高。
而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所致。
因此,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
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判断出A处温度较高,B处温度较低。
2.读下面“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地中,属于下沉气流的是,判断理由是。
(2)①、②、③三处中,属于低压区的是。
(3)④、⑤、⑥三处中,属于高压区的是,判断理由是。
解析:一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匀,最终导致等压面的弯曲状况二在此处需联系的知识点是:①在垂直方向上(对流层),气压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匀,引起气流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
受热的地方,气流膨胀上升,相应的地方形成低压。
冷却的地方,气流冷却下沉,相应的地方形成高压。
反之,近地面是低压则对应温度高(受热),近地面是高压则对应温度低(冷却)③等压面的弯曲规律是:高压区凸向高处,低压区凸向低处答案:(1)B、C 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2)②(3)⑤近地面受热,气流膨胀上升,在此堆积达标训练:1、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B.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C.日出前和日落后的天空仍然明亮D.沿海地区的日较差小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和形成的原因是()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B.子时、大气逆辐射最强C.午后2点左右、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D.上午10点左右、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3、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A.物质循环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运动4、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球自转偏向力C.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D.气压差异5、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A.大气环流B.热力环流C.季风环流D.三圈环流6、下列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B.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高C.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D.空气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7、根据城市环流原理,上海市今后的造林重点区应在()A、农村B、近郊C、郊区D、市区8、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
从图中可得到正确的信息是,某热岛强度()A 夏季大于冬季B 午后大于夜晚C 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D 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9、根据如图所示垂直剖面气压变化判定热力环流方向()A、①→②→③→④→①B、①→③→④→②→①C、①→②→④→③→①D、②→④→③→①→②二、综合题右图是我国某地阴天和晴天时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后回答:(1)表示阴天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A、B),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2)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天的夜里?能力提升: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1-3题。
1、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 )A.B l、C1B.A1、C1C.B1、B2D.B2、C22、图中B l的特点是( )A.大气辐射的一部分B.大气反射的地面辐射C.方向是射向宇宙空间D.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同3、到达地面的A l比大气上界的A少,与A1的多少无关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角大B.海拔高度大小C.云层厚薄D.白昼时间长短4、在无风的地点点燃蚊香,可见烟雾总是上升且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这是因为()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5.关于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B、大气受热上升后地面可形成高气压C、大气运动只表现为水平运动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复杂形式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6-7题。
6、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7、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8、关于右图的错误叙述是()A、甲地温度高于乙地B、丁处的气压高于丙C、若丙处气温为1℃,则乙处气温一般低于25℃D、甲、乙、丙、丁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综合题读北半球因热力原因造成的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如图所示,回答:(1)在A、B、C、D四处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的方向(2)B地的气温比A地。
(3)C处气压比D处。
(4)高空的气压高低往往与近地面。
(5)若A在B的西方,则AB之间的地方吹风。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重点与考点:1. 大气运动过程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掌握大气运动过程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磨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3. 气压状况判断风向、风力或由风向判断高低气压探究学习主干知识(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23重点解析: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准确表述,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垂直于等压线。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赤道地区不偏转。
A 、C ,表示是北半球风向的是B,表示是南半球风向的是D2. 根据风向判断高低压中心。
首先明确是高空中的风向还是近地面的风向,其次判断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判断高低压中心。
高空中的风向,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在风向的左侧。
南半球在右侧 ① 高空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垂直 ② 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成一夹角。
3.根据风向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磨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判断与 2 相同,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典题解析:1、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判断( )A 、顺风飞行B 、逆风飞行C 、风以南侧吹来D 、风从北侧吹来解析:飞机在高空飞行故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空气在此二力作用下,风向右偏成与等压线平行,吹西风。
与飞机飞行方向相反,逆风飞行。
风向的判断依据是气压差异状况和所在半球,若不考虑摩擦力,则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偏转90°,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摩擦力则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偏转一锐角,与等压线相交。
2、(07 广东文综)图二是某时刻地面气压(百帕)分布图,从中可以得到正确的信息是 ( )A 甲地气流下沉 B丙地气压梯度力最大 D 乙地是高气压中心 解析:该题考察读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由图可以观察到等压线的疏密状况不同,并且气压状况明显不同,甲处为低压中心,说明甲处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
丁处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暴风雪。
丙地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比较小,乙处,从图中可以明显观察到乙处中心气压高,为高气压中心答案:D达标训练:读甲、乙两幅等压线分布图,判断下题。
1、有关甲、乙两点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点盛行西南风B 、乙点盛行东北风C 、甲、乙两点风力大小相等D 、甲点风力小于乙点 2、右图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A .②>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③>②>④D .④>③>①>②3、北半球的人背风而立,高气压在他的( )A .左前方B .右前方C .左后方D .右后方4、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B .地面摩擦力C.地球自转偏向力D.惯性离心力5、读“北京市某年3月8日和3月9日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3月9日白天与黑夜的气温都比3月8日低B、3月8日是晴天,3月9日是阴天C、云层对大气不一定具有保温作用D、体现了云层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6、下列各图正确表示北半球高空风向的是()综合题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①,②,③,④。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其方向是。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
(4)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南或北)半球,理由是。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地,原因是。
能力提升:1.下图为等压线分布图,其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2.(06A化情况是(ABCD 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移3.于水平气压梯度力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 等压线越稀疏,表明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B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C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同D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4、下列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B .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高C .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D .空气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5、以下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二、综合题:1、读北半球某地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2)回答F 1、F 2、F 3三种力的合力为 ;(3)图中虚线是 线;(4其原2、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 ,其依据是 。
(2)A 、B 、C 、D 代表风向的是 ,其余代表力的方向,力的名称分别是 、 、(3)A C (4第一课时答案答案:达标训练1.A 2.C 3.B 4.C 5.B 6.C7.C 8.D 9.B(二)综合题1、(1)B 白天云层反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很高;夜间云层使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降得很低,故日较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