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峨山县化念镇农业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2022年第17期农村经济学摘要农业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了化念镇农业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农业产业发展的困境,并结合新形势下农业发展要求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化念镇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困境;对策;云南峨山;化念镇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2)17-0199-04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2.17.05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峨山县化念镇农业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陈佳清1袁2蔡红1刀凤兰3胡佳佳2陈微4(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650201;2峨山县化念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峨山653202;3峨山县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云南峨山653200;4峨山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峨山653200)化念镇位于峨山县城西南部,玉元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全镇辖7个村(居)委会、53个自然村、66个村民小组,耕地1242.6hm 2,人均耕地0.08hm 2,地理位置为东经102°08′~102°02′、北纬24°02′~24°15′,年平均气温20℃,属亚热带地热河谷气候区;全年日照时数2286.7h ,年平均降雨量828.2mm ,年无霜期335d ,是峨山县典型的热区农业乡镇。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成功打造出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共同发展的热区特色农业路子。
2020年,化念镇农业总产值达16291万元,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但是,该镇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市场不健全等问题突出,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化念镇农业产业发展历程,探讨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化念镇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
峨山县油菜高产创建成效及措施

峨山县油菜高产创建成效及措施朱自芬;柏廷钰;周美兰;王爱明;鲍婕;普加富【摘要】峨山县实施了部、省、市级油菜高产创建项目,采取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宣传培训、进行技物配套等保障措施和推广良种、适时播种、及时间苗定苗、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喷施多效唑、分墒防治蚜虫等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带动辐射了全县油菜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2页(P7-8)【关键词】油菜高产创建;措施;效益【作者】朱自芬;柏廷钰;周美兰;王爱明;鲍婕;普加富【作者单位】峨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653200;峨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653200;峨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653200;峨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653200;峨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653200;峨山县塔甸镇农科站,653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1 实施内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1 实施内容1.1.1 实施部、省、市级3个万亩示范片。
在双江、小街街道办事处实施部级田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在甸中镇、岔河乡实施省级田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在塔甸镇、富良棚乡实施市级山地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计划总面积2220 hm2。
1.1.2 开展高产攻关。
各高产创建示范片完成667 m2高产攻关。
1.1.3 进行油菜新品种(系)筛选试验和新品种展示。
在田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和山地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各进行一组油菜新品种(系)筛选试验并做好田油菜新品种展示。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1 面积指标。
“百亩方”面积不少于6.67 hm2“,千亩片”面积不少于66.67 hm2,“万亩区”面积不少于666.67 hm2,高产攻关面积不少于667 m2。
1.2.2 产量指标。
田油菜“百亩方”亩产250 kg“,千亩片”亩产220 kg“,万亩区”亩产180 kg,高产攻关亩产300 kg;山地油菜“百亩方”亩产180 kg,“千亩片”亩产150 kg,“万亩区”亩产130 kg,高产攻关亩产250 kg。
云南蔬菜产业的发展趋势

云南蔬菜产业的发展趋势云南作为中国南方的一片美丽高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云南的农业发展迅猛。
其中,云南的蔬菜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壮大。
本文将围绕云南蔬菜产业的发展趋势展开阐述,从市场需求、技术革新、规模化种植和绿色发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市场需求的推动云南的蔬菜产业发展得以迅猛,首先得益于市场需求的推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意识的增强,蔬菜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
而云南的气候条件适合多种蔬菜的生长,使得该地区的蔬菜供应充足,价格相对较低,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产阶级人群的快速增长和消费升级,对高品质、有机、绿色蔬菜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因此,云南的蔬菜产业应不断调整品种结构,提升品质和品牌形象,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技术革新的驱动云南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技术革新的推动。
云南作为全国重点支持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省份,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业的科技创新。
在蔬菜产业方面,云南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品种和技术,加强品种改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在沙生蔬菜、露地蔬菜和温室蔬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采用水分传感器、气象站等先进设备进行自动化灌溉和农药施用,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还可采用深水培、水培塑料薄膜覆盖等种植技术,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使蔬菜生产更加高效、稳定和可持续。
因此,云南蔬菜产业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三、规模化种植的趋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产业集约化的要求,云南的蔬菜种植也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规模化种植可以通过集中采购、规模化生产和销售渠道的整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规模化种植还可以更好地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实现精准施肥、节水灌溉和无土栽培等技术的应用,增加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云南蔬菜产业应推动农民合作社和企业化农场的建设,鼓励农户参与规模化种植,提高产能和市场竞争力。
峨山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峨山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杨贤管必莲刀永思曾国揆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21年第07期摘要总结近年来云南省峨山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承载空间、社会化服务体系、品牌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和规模养殖畜牧业、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加强技术与人力资源建设、保障特色农业规模化用地、构建安全农产品市场保障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云南省峨山县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1.19.021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乡村最重要的经济基础,直接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1-2]。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着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为全省农业产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3-4]。
峨山县位于云南省中部,面积1 972 km2,总人口17.02万人,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9 ℃,气候垂直变化大,农业气候比较优势十分明显,使得许多区域农产品可常年种植,实施多季生产,发展特色种植潜力很大。
峨山县圍绕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思路,进一步健全烤烟、蔬菜、畜牧3大重点产业和粮食、油料等协同发展的“3+N”产业体系,以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为重点,推动农产品提质增效和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需求[5-6]。
1 现状1.1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峨山县建成高稳产农田0.63万公顷,水利化程度达74.6%,农机总动力达31.65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达3.53亿元,在烤烟生产、粮食生产、新产业发展、农用交通运输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1.2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基础上,以烤烟为主导,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气候、技术等优势,发展壮大油菜、蔬菜等传统优势产业。
化念镇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化念镇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化念镇是峨山县最大的热区农业乡镇,又是距离省会昆明最近的滇中热坝,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热资源,早已在滇中享有一定的名气,素有“火凤凰”的雅称,又被誉为“天然温室”。
全镇辖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49个自然村,53个村民小组,2369户农业户,农业人口9325人。
土地总面积42.6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15万亩,人均耕地1.02亩。
全镇雨量丰沛,年降雨量828.2毫米,年平均气温20℃,无霜期长达335天,是典型的滇中热坝。
一、化念镇蔬菜发展现状化念镇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原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正朝着专业化、区域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农业结构的调整,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镇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蔬菜产业是化念镇结构调整的一大产业之一,主要以番茄、茄子、辣椒等茄果类蔬菜为主,辐射带动苦瓜、丫丫瓜、豇豆等商品蔬菜发展。
目前,全镇年蔬菜种植面积10000亩,其中番茄6000亩,辣椒1000亩,茄子2000余亩,瓜类1000亩,年总产蔬菜42000吨,实现产值8400万元。
自2000年在党宽村开始尝试塑料大棚种植番茄以来,由于其产量高,品质好,上市时间提前,经济效益比露地种植显著,深受农户和客商的青睐。
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服务力度,大力扩大种植面积和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大棚番茄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棚番茄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135亩发展到现在的3768亩,主要分布在党宽、化念、凤凰三个村委会,还辐射带动了罗里、水湾、大巴格三个村委会。
大棚番茄种植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化念镇蔬菜种植前景分析种植蔬菜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增加群众收入。
农民种植一亩水稻的毛收入1320元,抛开成本4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920元;种植一亩大棚番茄毛收入10000元,抛开成本2815元,每亩番茄净收入7185元,因此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浅析峨山县甸中镇菜豌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甸中镇属于峨山县农业大镇,素有“峨山北大门”之称;省道213、易峨高二级公路穿境而过,有非常便捷的交通优势利于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总面积189.4km 2,平均海拔1590m 。
三乡河纵贯全境,有水库11座,库容682.07万m 2,塘坝52座,灌溉方便。
属南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干旱、夏秋多雨,温差变化小的气候特点。
年均降水量990毫米,年均气温18.1℃。
自然气候特点非常适宜菜豌豆生长。
2018年全镇种植菜豌豆766.7hm 2,主要分布在小河等7个村委会,产量13500kghm 2,产值13.5万元hm 2。
为进一步提高甸中镇农户菜豌豆种植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经过对甸中镇农业自然条件及多年来菜农栽培实践分析、研究,总结出菜豌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属直根系,侧根比较少,根部有根瘤菌;茎的形状接近四方形,分枝性较强;叶子呈绿色或兼有紫色斑纹,为偶数羽状复叶且互生,小叶会退化成卷须,并互相缠绕生长;花色为白或紫色,似蝶形;天然自花授粉;荚果浓绿或黄绿色,圆棍长扁形;每荚有4~5粒种子。
2、生育期菜豌豆生育期为95~130d ;整个生育期包括从种子萌动开始、第一真叶的出现、抽蔓期、开花、结荚、采收结束。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菜豌豆不耐热。
幼苗可耐-6℃低温,茎蔓适宜在15~20℃环境下生长,开花结荚期适温为15~18℃,超过26℃豆荚品质差,产量低。
2、光照:对光照需要较为强烈,结荚期对日照时间要求比较长。
3、水分:整个生育期都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但不耐涝。
4、土壤营养:苗期需要一定的氮肥,生长中期应施用磷肥促进根瘤菌生长。
忌连作,间隔1~2年。
三、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选择高产、抗病虫性强的优质品种,如选择赛宝石、无极、美满等品种。
2、栽培季节:春播宜在4月上、中旬,烟后菜豌豆适播期为8月20日至9月中旬,稻后菜豌豆为9月20日至10月5日。
小街萝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小街萝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李仙莲【摘要】萝卜在峨山县小街街道栽培已久,面积大、分布广,农户具有一定的种植管理水平和生产经验,产业发展基础好.全街道各村(社区)均有种植,类型和品种也很多,主要以秋冬季种植为主.其种植管理技术相对简单,容易操作,最适宜在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且排水良好的壤土、砂壤土中生长.萝卜耐瘠性较强,通常土壤条件好、肥水充足,萝卜生长好、产量高、品质优,反之则产量低、品质差.小街街道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秋冬季节仍光照充足,生产出来的萝卜具有皮薄、肉嫩、多汁、不辣、木质素少、嚼而无渣等特点,其产品萝卜丝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前景广阔.【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2页(P39-40)【作者】李仙莲【作者单位】峨山县小街街道农业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峨山 653201【正文语种】中文萝卜在峨山县小街街道栽培已久,面积大、分布广,农户具有一定的种植管理水平和生产经验,产业发展基础好。
全街道各村(社区)均有种植,类型和品种也很多,主要以秋冬季种植为主。
其种植管理技术相对简单,容易操作,最适宜在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且排水良好的壤土、砂壤土中生长。
萝卜耐瘠性较强,通常土壤条件好、肥水充足,萝卜生长好、产量高、品质优,反之则产量低、品质差。
小街街道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秋冬季节仍光照充足,生产出来的萝卜具有皮薄、肉嫩、多汁、不辣、木质素少、嚼而无渣等特点,其产品萝卜丝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前景广阔。
一、发展现状(一)产量、产值多年来,峨山县小街街道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区域内种植结构。
在大春烤烟、玉米收获后,充分利用烟后土壤中剩余肥力,发展种植秋冬萝卜,现已发展成小街街道继烤烟之后又一项特色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据统计,小街街道仅大维堵、棚租、雨来救、牛白甸4个村委会,2014年种植萝卜301.33 hm2,萝卜丝产量148.72万kg;2015年种植萝卜434.33 hm2,萝卜丝产量199.04万kg;2016年种植萝卜531.07 hm2,萝卜丝产量285.06万kg;2017年种植萝卜578.13 hm2,萝卜丝产量 313.06万kg。
峨山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哲理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不要后悔。
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农业机械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和作业水平。
6. 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
抓住国家将云南纳入农业“走出去”重点省份的机遇,全面深化昭通市与广东东莞市、中山市的深度合作,用好用活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昭通农业“走出去”步伐。
整合资源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搭建特色农产品电商推介平台,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网上交易。
组织引导企业、合作社参加国际国内推介、展销会,增强市场影响力、促进农产品销售。
收稿日期:2018-09-05编辑/罗辅林峨山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李仕华1,陶金焕2,李开丽2,卢平华3(1.峨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峨山 653200;2.峨山县种子管理站,云南峨山 653200;3.峨山县大龙潭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峨山 653205)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峨山县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充分利用县域气候资源、区位优势等条件,把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嶍峨”蔬菜已成为峨山县农业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效益逐年提升。
2017年全县种植蔬菜5656.7 hm 2,总产值3.29亿元;面积比2010年增加3829.3 hm 2,增长2.1倍;总产值比2010年增加2.61亿元,增长3.9倍。
(一)产品布局逐步优化通过7年的调整和优化,“嶍峨”蔬菜生产区43域化布局特征日趋明显,基本形成“三大基地”“六大类品种”的生产布局,即在化念坝子、塔甸镇亚尼村委会,富良棚乡石板、婀娜、翻家、美党村委会和大龙潭乡迭所、鱼塘、绿溪、以他斗村委会等绿汁江流域的低海拔区,建立冬早蔬菜基地,大力发展番茄、辣椒、茄子、菜用瓜等果菜类和鲜食玉米等品种;在塔甸、富良棚、大龙潭、小街等乡镇(街道)的高海拔冷凉山区,建立夏秋蔬菜基地,大力发展叶菜类(甘蓝)、花菜类(白花)、根菜类(萝卜)品种;在小街、双江、岔河、甸中坝子等中海拔区,建立周年蔬菜基地,大力发展白菜、菠菜、香菜、韭菜等叶菜类和慈菇、藕等茎菜类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山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李仕华陶金焕李开丽等
来源:《云南农业》 2018年第11期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峨山县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
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充分利用县域气候资源、区位优势等条件,把蔬菜产业
做大做强。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嶍峨”蔬菜已成为峨山县农业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效益逐年提升。
2017 年全县种植蔬菜5656.7 hm2,总产值3.29亿元;面积比2010年增加3829.3 hm2,增长2.1倍;总产值比2010 年增加2.61 亿元,增长3.9 倍。
(一)产品布局逐步优化
通过7 年的调整和优化,“嶍峨”蔬菜生产区域化布局特征日趋明显,基本形成“三大基
地”“六大类品种”的生产布局,即在化念坝子、塔甸镇亚尼村委会,富良棚乡石板、婀娜、翻家、美党村委会和大龙潭乡迭所、鱼塘、绿溪、以他斗村委会等绿汁江流域的低海拔区,建立冬早蔬菜基地,大力发展番茄、辣椒、茄子、菜用瓜等果菜类和鲜食玉米等品种;在塔甸、富良棚、大龙潭、小街等乡镇(街道)的高海拔冷凉山区,建立夏秋蔬菜基地,大力发展叶菜类(甘蓝)、花
菜类(白花)、根菜类(萝卜)品种;在小街、双江、岔河、甸中坝子等中海拔区,建立周年蔬菜基地,大力发展白菜、菠菜、香菜、韭菜等叶菜类和慈菇、藕等茎菜类品种。
(二)产值高、经济效益显著
化念镇年种植蔬菜800 hm2, 其中, 番茄533.33 hm2,以石头番茄和粉果番茄为主,平均市
场价2.50 元/kg;辣椒86.67 hm2,品种有美人椒、蘸水辣和青椒,平均市场价10 元/kg;茄子86.67hm2,以烧烤茄为主,平均市场价2 元/kg;瓜类93.33 hm2,品种YY 瓜,平均市场价2.80 元/kg;年总产蔬菜4.2 万t,实现产值8400 万元,平均产值10.5 万元/ hm2,现已成为峨山县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二、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设施化水平不高
由于资金不足,蔬菜基地水、电、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山区蔬菜栽培设施发展缓慢,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四季供应不平衡,蔬菜生产受市场约束依然严重。
坝区水利工程设施老化,部分沟渠淤塞,排灌能力下降,综合抗灾能力脆弱。
多年来对耕地过度利用,长期蔬菜连作,加之有机肥施用不足,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连作问题突出,导致病虫为害严重,影响了蔬菜产
量和品质。
(二)整体科技水平不高,技术推广难度大
一是蔬菜生产技术力量薄弱,与规模生产发展不相适应。
二是生产技术参差不齐,新老蔬菜
产区差别较大,特别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
化现象日趋明显,留守农村的劳动力素质低,许多蔬菜新产区既缺少掌握一技之长的菜农,又缺少懂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管理的技术人员。
三是缺乏专用加工品种和规模原料基地不足,成为发展的“瓶颈”。
(三)分散经营占主体,质量安全难监管
“嶍峨”蔬菜生产大多数还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规模小、产值低,规模化、设施化水平
不高,蔬菜质量安全监管难,产品安全优质化水平与居民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四)精深加工比重低,品牌优势不明显
生产基地与市场布局不相适应,蔬菜加工企业数量明显不足,规模较小,龙头带动能力不强。
研发与创新能力薄弱,精深加工比重低,品牌优势不明显,价格低,损耗大,难以形成优质、优价。
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蔬菜加工技术与加工装备制造水平偏低,蔬菜加工产品
多是半成品,产品附加值较低。
(五)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滞后
由于投入不足,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缺乏采后贮运预冷库、冷藏周转库、可移
动真空预冷库、冷藏保温车、分级包装机械设备及分级包装加工中心建设等,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
(六)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一是蔬菜产业化程度低,“卖菜难”和“买菜贵”问题突出,蔬菜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
过剩。
二是蔬菜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品牌开发不够,蔬菜产品整体竞争力仍然不高。
三是食品安
全生产门槛越来越高,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淡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突出。
三、发展对策
(一)加快蔬菜基地建设,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重点抓好5333.33 hm2 保障型蔬菜基地建设,着力提升蔬菜生产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特别
要加强坝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山区灌溉条件改善,提高基地的抗灾应急能力。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加工销售能力,带动农民建立一批与市场质量标
准接轨的专业化、规模化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积极探索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适度集中,发展农业企业和农业经营大户,建立优质蔬菜基地,促进产业适度规模经营。
(二)改善基地设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以水利设施和温室大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机耕道、电网配套,推广低毒、低
残留、高效及生物农药,增施有机肥,逐步建成能排能灌、土壤肥沃、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
的高产稳产蔬菜基地。
露地蔬菜基地主要完善排灌设施,排灌沟渠网络分设,泵房和田间贮水池齐全,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
增加钢架大棚面积,提高设施蔬菜持续均衡生产能力。
灌溉系统推广管道输水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配备田间贮水池和排灌泵房,完善排灌水系统、田间道路、供电等设施。
在蔬菜主产区配套建设田头预冷处理冷库,切实提高蔬菜商品品质,减少损耗。
(三)培育骨干企业,强化龙头带动
继续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一批生产基地稳定、加工销售量大、辐射带动力强、有较高生产水平的规模经营主体,组建企业联盟,走精品、品牌、直销、
联合的产销一体化道路,联合生产,各自销售。
加强企业间的联合,共同搞好作物品种布局,产品
互相调剂,各自开发市场,强化产销衔接,取长补短,完善“农超对接”,基地直供配送,降低流通
环节成本。
(四)推广先进技术,加大科技应用
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蔬菜种植科技含量,助推蔬菜产业发展。
坚持每年推广蔬菜新品种3
~ 5 个,引进推广先进栽培技术2 ~ 3 项,全县蔬菜优良品种应用率达100%。
大力推广可循环发展模式,注重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和生态有机肥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以普及科学种植技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贮运、保鲜等现代农业知识为重点,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坚持每年举办各类蔬菜培训班20 期,培训农户2000 人( 次),使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一名合格的农民技术员,每户农户均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
(五)推行标准化生产,创建知名品牌
完善和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健全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积极推行无公害和绿色设施农
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实现设施农产品生产、检测、运销的标准化、规范化。
加强质量安全监控,
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及相应的控制手段,建立可追溯机制,全面推行基地准出和市场准
入制度。
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努力把“嶍峨”蔬菜品牌做大做强,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倾力打造“嶍峨”蔬菜品牌。
(六)完善市场体系,促进产品流通
集中力量抓好骨干批发市场建设,配套完善保鲜冷库、冷藏车等,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辐射面广、吞吐量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
推进市场信息化建设、培育中介组织搞活市场,大力发展运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供信息、运
销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搞活流通。
(七)狠抓产品质量,着力推进蔬菜绿色发展
加快推进蔬菜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
结合开展化肥、
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推广绿色防控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措施,降低病虫危害,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加绿色、有机蔬菜产品供给,最终实现蔬菜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提升,
产业增效,菜农持续增收。
收稿日期:201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