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原理_第14章_知识组织.pptx
信息组织概述PPT课件

• 数字化信息(digitalization information,)
– 借助以计算机信息处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 将各种出版物中的原始信息,如语言、图像、 文字、符号、数据、表格等全部变成二进制编 码,形成可以在网上流动的信息资源。
-
9
信息管理课件
什么是数据、信息、知识、智慧
❖ 数据:离散、互不关联的客观事实,孤立的文 字、数据和符号,缺乏关联和目的性-ຫໍສະໝຸດ 25信息组织的目标功能
减少社会信息流的混乱程度。有效减除或减少杂乱无关 信息的干扰,使信息特征得到充分显示
准确控制信息流的流速与方向,使其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 式传递给适当的人。
建立信息产品与用户的联系。即根据用户需要设立各种检索点,
构建利用渠道,建立用户和资源之间的联系;
有助于提高信息产品质量、价值。通过描述、揭示、存储、排序
2、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具体方式方法的研究,如分类、编目法 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等。
3、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技术研究,如元数据、搜索引擎等。
-
5
本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
❖ 教材:信息组织/(美)Taylor,A.G.著,张素芳等译.——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 参考书: 信息组织/戴维民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信息组织/周宁主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信息组织学/张帆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段明莲 沈正华编著.——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
15
Knowledge Hierarchy
Knowledge
3 Levels
• Expertise • Know-How • Skills
6 知识组织

中间开始法
可操作性更强的组合式方法: 从概念集合中选取最重要的对象概念, 作为类层次结构的中间层,然后再对其进行逐步的细化或泛化。 这种方法从最突出、最明显的类开始定义,描述细节的概念类只在 需要的时候才提出,因此可以保证适当的细节规模。另外,由于高 层概念由中间层概念自然产生,因而保证了整体模型的稳定性 。
5
知识组织过程
一般包括
知识提取 知识重组 知识表示 知识存储
知识学习等
知识组织的原理
知识组织的实质在于对人脑知识体系结构的模
拟。 知识体系呈现网状结构,具有自我创造性。 知识组织的原理就是用一定的方法把知识客体 中的知识元素和知识关联揭示出来,并编排成 序,形成易于利用的知识体系结构。
来描述 概念具有其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包括属性、行为、概念词、描述四个部 分。
属性是静态特征 行为是动态特征 概念词用作概念的标示 描述是对概念的解释性资料
“软件”概念举例
概念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程序,程序
属性:大小,设计者,使用语言,采用关键技
术,功能 行为:设计和下载
知识组织与信息组织比较
组织目的的深化
理论基础的拓宽 序化功能的改进
研究对象的拓展
组织方法的发展
知识组织的研究内容
知识组织的理论基础 指导思想、基本原理、研究对象等
知识组织的方式和方法
知识组织的手段和技术
知识组织的工具和语言 知识库的建模、管理、更新与维护 知识组织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知识组织法
多媒体对象的内容 (内容概念的多层次描述 )
概念级内容:表达对象的语义。
信息组织知识点

主题法的含义主题,主要指信息资源论述的主题对象,包括事物、问题、现象等。
经过选择,用来表达信息资源主题的语词,称为主题词。
所谓主题法,一般是指直接以表达主题内容的语词作检索标识、以字顺为主要检索途径、并通过参照系统等方法揭示词间关系的标引和检索信息资源的方法。
主题法一般都具有下述特征:1、直接以语词作为检索标识。
主题法不像分类法那样,以一种抽象的号码系统作检索标识,而是直接选用自然语言中的语词进行标引和检索。
2、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
虽然主题法往往也采用按范畴、词族等方式组织主题词,但字顺方式始终是它的主要排检依据。
我国的主题检索系统通常是根据汉字特点,按照拼音或笔画笔顺进行排检的;因此在使用主题法检索时,只要知道检索对象的名称,就可以按相应的排检方式进行查找。
在机检系统中,一般可以直接输入语词,由计算机进行查找,通用性好。
以特定的事物、问题、现象,即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
分类法由于受学科体系的限制,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同一对象的信息资源是分散在各知识门类中的,主题法则是直接从主题对象的角度揭示信息资源。
4、往往是通过详尽的参照系统等方式揭示主题词之间关系。
按照字顺排列不能必然揭示主题概念之间的联系,为了克服这一局限,主题法发展了完备的参照系统,通过在主题词下设置用、代、属、分、参等多种参照项,建立起“隐蔽的分类体系”。
与分类法相比,主题法的特点是可以集中与一个主题有关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检索的直接性、通用性好,适合于进行各种专指检索,在性能上具有与分类法相互补充的特点。
主题法通常不用于组织图书,只广泛用于组织各种检索工具,不仅可以利用它编制各类供手检使用的书目索引,同时也可以用来建立计算机检索系统,进行机检。
按照主题法的选词方式,可以分为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1、标题法标题词,亦称标题,并非指文献“标题”中的词,是指经过词汇控制,用来标引文献的词或词组,通常为比较定型的事物名称。
信息组织知识

知识要点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信息组织?(理解)信息组织:对信息资源对象进行收集、加工、整合、存储使之有序化、系统化的过程。
2、信息组织的发展阶段——按组织对象划分(理解)按组织对象划分信息组织经历了三个阶段:文献组织阶段、信息组织阶段、知识组织阶段文献组织阶段——组织对象:传统文献实体,不涉及文献内容本身。
信息组织阶段——组织对象:从广度上,以纸质信息为中心转向以电子媒介信息为中心;从深度上,除了对文献实体进行组织,还要深入信息内容。
知识组织阶段——组织对象:从显性知识扩展到隐性知识。
知识组织直接给用户提供直观的、可操作的系统化知识。
不再局限于利用片面的信息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对用户的需求系统分析,向用户提供全面、完善的解决方案。
按职能划分信息组织经历了三个阶段(补充):清册职能时期查检职能时期组织职能时期3、网络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掌握)①文件方式•一般用于局域网内的非结构化信息组织。
•优点:通过FTP协议进行传输,简单方便•缺点:以文件为单位共享和传输信息会使网络负载越来越大②自由文本方式•主要用于全文数据库的组织•对非结构化的文本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的方式•能够完整地反映出一次文献的全貌•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文献信息的处理和组织,支持全文检索。
③数据库方式•一般用于结构化/规范化信息组织。
•优点:最小存取单位是字段,从而大大降低网络数据传输的负载。
•缺点:对非结构化信息处理难度大•数据库方式是当前普遍使用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
④主页方式•网页一般通过HTML语言规则将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类型的信息集合在一起。
⑤超文本方式⑥主题树方式•主题树方式是一种可供检索和查询的等级式主题目录。
它以人工方式或半自动方式搜集信息,然后将信息资源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结构,分门别类地逐层加以组织。
•主题树方式不太适合大型的综合性的网络信息资源系统,而较适合专题指引库的建立。
⑦搜索引擎方式⑧指引库方式• 指引库,也称导航库。
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第一章1、信息组织的定义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依据信息体自身的属性特征,信息工作者或用户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将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成为有序的信息集合的活动和过程.2、信息组织的原理基本原理:如果有若干自然状态的无序信息资料,将这些信息资料按照某种属性特征排列成一个序列,并且需要使用信息资料的用户能将自己的需求转换成相应的信息资料属性特征,并在排列后的信息资料序列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信息组织由信息著录标引(信息描述揭示)和信息序化两个工作环节组成。
3、信息组织的内容一般而言,信息组织包括四项内容。
1。
信息筛选(甄别有用信息,剔除无用信息)2.信息分析(对信息的内外部特征进行细化、挖掘、加工整理并归类)3.信息描述与揭示(对信息资源的部分主题内容、形式特征及物质形态等描述维度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过程)4。
信息整序与存储(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存储在特定的载体中)4、信息组织的类型按信息的认识层次划分,信息组织有三种类型1.语法信息组织(研究语言符号之间的形式范畴的结构规则,如:字顺法、代码法、地序法、时序法)2.语义信息组织(研究信息的内容特征的组织方法,如:分类法、主题法)3。
语用信息组织(研究环境与使用者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信息群,如:权重值信息组织法、概率组织法)5信息组织的作用控制整序提升品质传播利用节约成本第二章1、熵(entropy)最早是热力学上的一个符号,是一种测量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综述。
熵指的是混乱的程度,负熵是物质系统有序化、组织化、复杂化状态的一种量度。
香农第一次将“熵”引入到信息论中,在信息论中,“熵”可以用作某件事不确定度的量度.信息量越大,体系结构越规则,功能越完善,熵就越小.利用熵的概念,可以从理论上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存储等活动。
学术界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信息即负熵”。
2、逻辑学原理在信息组织中的应用概念之间的关系(图略):相容关系同一关系:是指有相同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信息组织原理 信息组织的原理与方法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Logo
•信息组织>>>第 3 章信息组织的原理与方法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Logo
3.1 信息组织的原理
❖3.1.3 逻辑学原理
❖概念的划分、分析和综合是信息组织中使 用十分普遍的方法。
❖信息组织就是将所组织的信息对象从概念
平面转换到语词平面再到转换到标记平面,
即用语词标记和符号标记来表达概念。要
说明。
•信息组织>>>第 3 章信息组织的原理与方法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Logo
3.1 信息组织的原理
❖3.1.4 知识分类原理 ❖ (2)从方法论上,对于指导科学的发展具有
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通过科学分类, 使得每一门科学在科学总体系中都有确定 的位置,这样便可以从其相同学科中得到 方法上的启迪,从而促进科学研究事业的 发展。
•信息组织>>>第 3 章信息组织的原理与方法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Logo
3.1 信息组织的原理
❖3.1.3 逻辑学原理
❖ (2)包含关系,也称属种关系,指一个概念在另一 个概念外延之中,并且是另一个概念的组成部分。
AB
AB
•信息组织>>>第 3 章信息组织的原理与方法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A
B
Logo
•信息组织>>>第 3 章信息组织的原理与方法
❖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HS):这是世界海关组织制
定的水平分类编码体系,它在各国海关统
•信息组织>>>第 3 章信息组织的原理与方法
信息组织原理--信息构建

11.2 信息构建(ɡòu jiàn)的内涵 ❖11.2.2 信息构建的内容、层次和特点 ❖3.信息构建的特点 ❖信息构建的特点主要有: ❖①强调可用性和可视化, ❖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重视用户体验 ❖③强调多技术(jìshù)应用、多角度揭示。
第十八页,共54页。
11.2 信息构建(ɡòu jiàn)的内涵 ❖11.2.3 信息构建是信息组织的新发展 ❖信息构建是一个新生的信息科学专业领域
第十六页,共54页。
11.2 信息构建(ɡòu jiàn)的内涵 ❖11.2.2 信息构建的内容、层次和特点 ❖总之,将信息构建区分为变化速度不一的6
个层次,允许各层次不断发展以适应随时 间不断变化的环境(huánjìng),从而建立一 个持久的又具有适应性的信息空间结构, 破破坏性创造的死循环。
❖2002年6月在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由中国国防 科技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 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情报理论方法(fāngfǎ)与 教育委员会召开了专门的IA讨论会。
❖2003年10月底在南京又召开了“信息构建与 情报学理论方法(fāngfǎ)的新发展”学术研
第七页,共54页。
11.2 信息(xìnxī)构建的内涵
❖可操作技术(比如内容管理系统、搜索引擎、 门户软件)的变化速度也是较慢的,因为它 们也与内容和过程相联系。
❖控制词表的变化速度较快,它是“看不见” 的后台部件,消除语义模糊性带来的搜索 障碍。作为自然语言的集合,最简单的词 表包括了某一特定领域的标准术语和等价 (děngjià)术语,更高一级的定义了术语的 等级关系,最高级的建立了概念间的关联.
11.3 信息构建的原则(yuánzé)、过 程与方法 ❖11.3.1 信息构建的原则
信息组织课件

相关术语: knowledge Organization(知识组织)
知识组织一词最早是1929年由美国著名图 书馆学家、分类法专家布利斯(H.E.Bliss)提 出来的,他于1929年出版了《知识组织和科学 系统》、《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两部著作,阐 述了从文献分类角度组织知识的思想。
1989年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了“国际知识 组织协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Knowledge Organization,简称ISKO ),标志着 知识组织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被确立。
另一些学者认为:知识组织与信息组织是在不同层次上 的组织,其研究对象及组织方法有所不同,因此不存在 谁取代谁的问题,知识组织以信息组织为基础,而信息 组织以知识组织为发展目标。
信息组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 范畴之一,是信息资源建设的中心环 节,是建立信息系统的重要条件,是 信息检索与咨询的基础,是开展用户 服务的有利保证。因此,探讨信息组 织的理论和方法是构架和完善信息资 源管理理论体系的迫切要求。
一 信息组织的涵义
英文名称: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一位哲学家说:绝对的光明与绝对 的黑暗,对于一个人来说,结果是一样 的——“什么也看不见”。同样,没有信 息与拥有无限多的信息,结果也一样。
在无限多且杂乱无序的信息中,你 将无法或很难找到对你真正有用的东西。 这就需要对信息进行组织。
第一章 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信息组织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organizing information(1995年12月11日美 国国会图书馆召开的第一届全球数字化图书馆 信息组织会议“Organizing the Globe Digital Library Conference”,解释大会名称时用此术 语;匹兹堡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的“信息组织” 课名称也用此术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组织>>>第14章 知识组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8
14.1 知识的内涵与类型
❖14.1.2 知识的类型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二者可相互转化,显 性知识通过学习即成为隐性知识,隐性知 识记录下来(即符号化)即转变为显性知识。 由于这一点,学习知识成为提高国家、社 会、企业、个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知识 也就成为最重要的财富。知识资本、知识 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型企业成为人们关 注的焦点。
•信息组织>>>第14章 知识组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10
14.2 知识组织的内涵、作用和研究范 围 ❖14.2.1 知识组织的内涵
❖蒋永福认为“知识组织是指为促进或实现 主观知识客观化和客观知识主观化而对知 识客体所进行的诸如整理、加工、揭示、 控制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
•信息组织>>>第14章 知识组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3
14.1 知识的内涵与类型
❖14.1.1 知识与数据、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 “知识是用于解决问题的结构化信息。”(Woolf) ❖ “知识是用于解决问题或者决策的经过整理的易于
理解和结构化的信息。”(Turban) ❖ “知识包含真理和信念、观点和概念、判断和展望、
方法和诀窍。”(Wiig) ❖ “知识是被认为能够指导思考、行为和交流的正确
•信息组织>>>第14章 知识组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5
14.1 知识的内涵与类型
❖14.1.2 知识的类型
❖从形式上看,知识的形式有两类:显性知 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信息组织>>>第14章 知识组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6
14.1 知识的内涵与类型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7
14.1 知识的内涵与类型
❖14.1.2 知识的类型
❖ 显性知识可以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 可用语言、文字、数字、图表等清楚地表达,以 文件、数据、档案、图版、影像、程序等显示的 结构化或半结构化信息,也叫编码知识,主要以 专利、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
❖ 实际上隐性知识本身并不是未编码的,它也是通 过一种特殊的编码方式存贮在人的大脑中,只是 目前科技还没有能力揭示它的原理而已,人类所 尝试研制的生物电脑就是要模拟人脑对知识的编 码、存贮和检索等功能的。
❖14.1.2 知识的类型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难以表述 清楚、隐含于过程和行动之中,由于难于 规范化而不易传递,是一种主观的、基于 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包括信仰、隐喻、 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决窍”(如特殊 技艺),主要存在于人脑的经验、想法、判 断、文化、习惯及员工潜能等。
•信息组织>>>第14章 知识组织
和真实的见解、经验和过程的总集合。”(van der Spek and Spijkervet)
•信息组织>>>第14章 知识组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4
14.1 知识的内涵与类型
❖14.1.2 知的类型
❖从结构(Knowledge Architecture)上讲, 知识可划分为:Know-What(知道是什么), Know-Why(知道为什么),Know-How(知 道怎么做)和Know-Who(知道谁知道和谁知 道怎么做)。
Logo
第14章 知识组织
14.1 知识的内涵与类型
❖14.1.1 知识与数据、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 一般而言,数据是原始的、不相关的事实。信息 是被给予一定的意义和相互联系的事实。
❖ 数据只有经过处理、建立相互关系并给予明确的 意义后才形成信息,是决策的参考。知识则是对 信息的推理、验证,从中得出的系统化的规律、 概念或经验,它是言行的基础、决策的依据。智 能是知识的外在表现,是通过绩效来反映个人的 知识修养,反映决策的绩效。
•信息组织>>>第14章 知识组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9
14.2 知识组织的内涵、作用和研究范 围 ❖14.2.1 知识组织的内涵
❖王知津教授对知识组织定义为:“知识组 织是对知识进行整序和提供,既处理大量 的现有知识,又能相对降低存贮知识的物 理载体文献的盲目增长以免知识过于分散 化。所以提供文献、评价科学文献和系统 表述以生成新的便于利用和获取的有序化 知识单元的处理系统即是知识组织”
❖②资产投入无形化:
❖③世界经济一体化:
❖④经济决策知识化:
•信息组织>>>第14章 知识组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14
14.2 知识组织的内涵、作用和研究范 围 ❖14.2.2 知识组织的作用
❖4.知识组织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信息组织>>>第14章 知识组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15
14.2 知识组织的内涵、作用和研究范 围 ❖14.2.3 知识组织的目标和任务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11
14.2 知识组织的内涵、作用和研究范 围 ❖14.2.1 知识组织的内涵
❖本书:知识组织是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联 系,运用一定的组织工具、方法和标准对 知识对象进行整理、加工、表示、控制等 一系列的序化、系统化的操作活动。
•信息组织>>>第14章 知识组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12
14.2 知识组织的内涵、作用和研究范 围 ❖14.2.2 知识组织的作用
❖因此,知识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对知识 进行整序和提供,使知识存贮有序化和容 易获取,通过这些活动为用户提供其需要 的相关文献和知识单元,阻止无序进入实 体,使知识从无序变为有序,以便于知识 的提供、利用和有效传递。”
❖1.知识被淹没在信息潮流需要知识组织
❖2.网络知识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利用使 我们面临挑战与机遇
❖3.知识经济的崛起需要知识组织工作的支 撑
•信息组织>>>第14章 知识组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13
14.2 知识组织的内涵、作用和研究范 围 ❖14.2.2 知识组织的作用
❖①经济发展持续化: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 的因素是传统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然而知 识这
•信息组织>>>第14章 知识组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2
14.1 知识的内涵与类型
❖14.1.1 知识与数据、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图 14 1 数据、信息、知识和智能的区别与 联系
处理
推理、验证、系 统化
运用
学习、创新
捕捉、处理
挖掘、收集
图 14-1 数据、信息、知识和智能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组织>>>第14章 知识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