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淋巴结分期与分组版

合集下载

肺淋巴结分组分级标准

肺淋巴结分组分级标准

肺淋巴结分组分级标准
根据国际癌症分期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肺癌分期系统,肺淋巴结分组分级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N0,表示没有淋巴结转移。

2. N1,表示肺门淋巴结受累,但不超过肺门淋巴结。

3. N2,表示肺门淋巴结和(或)纵隔淋巴结受累,但未扩散到
对侧纵隔。

4. N3,表示对侧纵隔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或纵隔上淋巴结受累,或者胸锁上淋巴结受累。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淋巴结分组分级标准,如根据淋巴结的
大小、数量、位置等进行更详细的分级。

这些标准的使用有助于医
生确定肺癌的临床分期,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预后,并进行疾病的监测和随访。

总之,肺淋巴结分组分级标准对于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肺癌第9版TNM分期解读(完整版)

肺癌第9版TNM分期解读(完整版)

肺癌第9版TNM分期解读(完整版)一、TNM分期的历史沿革及数据来源1997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成立了分期及预后因素委员会,整体负责肺癌的分期工作。

从委员会成立至今,分期工作共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该分期委员会首先收集了从1990—2000年,来自20个国家共计100869例患者的数据,并递交给癌症研究及生物分析委员会进行全面分析,形成修改TNM分期的初步意见并被国际抗癌联盟和美国癌症联合会采纳,形成第7版肺癌TNM分期。

同时,为了对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评估进行统一,IASLC在2009年还制定了淋巴结图谱,对不同解剖位置的淋巴结进行详细定义,以方便后续数据的标准化采集。

在第2阶段,IASLC收集了1999—2010年间,来自16个国家共94708例患者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成为第8版肺癌TNM分期修改的依据,第8版分期主要强调了肿瘤长径及转移范围对预后的影响。

第8版TNM分期于2017年开始应用至今。

第8版TNM分期公布后,IASLC开始了第3阶段准备并着手数据收集,为第9版更新做准备,此次最重要的变化是分期委员会开始收集并评估分子标志物对预后的影响,并考虑将分子标志物纳入分期的可能性。

本次数据库共纳入来自25个国家、75家中心共计124581例患者,其中,18.9%的患者通过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录入。

纳入本次分析的数据中,亚裔患者占比首次超过欧洲患者,比例达到56%,远高于欧洲患者的25%,此外,中东及非洲患者首次实现零的突破,占数据来源的0.1%。

剔除病理不明确、生存数据不完善、分期不确定的患者后,最后,共计87043例患者纳入分析及验证(神经内分泌肿瘤及非小细胞肺患者分别纳入8045例和73197例);就治疗方式而言,47%的患者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为最常见的治疗手段。

肺癌淋巴结分期与分组-最新版

肺癌淋巴结分期与分组-最新版
肺癌淋巴结分期与分组
前言

淋淋
巴巴
管系

淋 巴 干
是 循 环 系

胸的
导辅
管助
和部
右分
淋:
巴若
管干


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淋 巴 循 环 的 主 要 功 能 :
淋回
巴收
结蛋
产白
生质
淋、
巴运
细输
胞营
和养
浆物
细质
胞、


保 护 机
体 液 平 衡

胸部淋巴 结分组
肺癌N分期
•N0 :no nodes involved
10 肺门 11-14 组
肺门处,胸膜返折之外,中间支气管以上(右侧) 叶间,段间,亚段,次亚段
1组:最上纵隔 LN
2组:上部气管旁LN
3 区-血管前或气 管后LN
4组-下部气 管旁LN
5组:主肺动 脉窗旁LN
6组:主动脉旁,膈 上(血管前间隙)
LN
7组:隆突下LN
8组:食管旁 LN
•N1 :peribronchial, interlobar, or perihilar lymph ○ nodes involved
•N2 :ipsilateral mediastinal nodes involved
•N3 :contralateral mediastinal or supraclavicular
9组:肺膈韧带周围 LN
10组:肺门LN
11组:叶支气 管间LN
12组-14组:肺段亚段- 次亚段 LN

肺癌TNM新分期及纵膈淋巴结划分

肺癌TNM新分期及纵膈淋巴结划分
预后评估:根据TNM分期和病理类型,评估患者的预后 随访建议:根据患者的预后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随访内容:包括病情监测、治疗效果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等 随访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评估结果,确定合适的随访频率
TH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TNM分期:肿瘤(T)、淋巴结(N)、转移(M)
淋巴结转移:肺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的过程
TNM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TNM分期是评估肺癌病情的重要指 标,淋巴结转移是TNM分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淋巴结转移对TNM分期的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和位置会影响 TNM分期的结果,从而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
TNM分期:肿瘤(T)、淋巴结(N)、转移(M)
T分期: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和位置
N分期: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位置和状态
M分期:远处转移的存在与否和部位
最新标准:根据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和位置,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位置和状态,来判断肿瘤的分期和 预后。
PRT 3
肺癌TNM分期解读
T分期解读
T分期的定 义:根据肿 瘤的大小和 侵犯范围进 行分期
M分期解读
M分期的定义:表示肺癌转移的程度
M1:有远处转移,包括脑、骨、肝、 肾等器官
M分期的分类:M0、M1、M2、M3
无远处转移
M3:有远处转移,包括胸腔内外
PRT 4
纵膈淋巴结划分标准
纵膈淋巴结的解剖位置
纵膈淋巴结位于胸腔内,左右两侧各有一组
左侧纵膈淋巴结包括:左锁骨上淋巴结、左锁骨下淋巴结、左气管旁淋巴结、左支气管旁淋巴结、 左肺门淋巴结、左肺动脉旁淋巴结、左心房旁淋巴结、左心室旁淋巴结、左膈脚淋巴结

整理学习肺癌淋巴结分组分区及镜下清扫

整理学习肺癌淋巴结分组分区及镜下清扫

整理学习肺癌淋巴结分组分区及镜下清扫淋巴结分组第1组淋巴结群:锁骨上区淋巴结,在上纵隔胸腔内上1/3气管的周围,其双侧以锁骨下动脉的上缘作水平线以上,中间与左无名静脉上缘以上为界。

第2组淋巴结群:上气管旁淋巴结,位于第一组淋巴结与第四组淋巴结之间的气管旁两侧。

第3组淋巴结群: 血管前淋巴结(3A)与气管后淋巴结(3P),分为气管前和气管后淋巴结两组。

在气管后面的淋巴结又称为3p组,气管与上腔静脉与无名静脉之间的淋巴结为3a组。

4组淋巴结群:右下气管旁淋巴结(4R )、左下气管旁淋巴结(4L)位于气管与左右主气管分杈后周围的淋巴结,右侧通常在奇静脉下方,而左侧的常在纵隔内主动脉之下。

第5组淋巴结群:主动脉下淋巴结,位于主动脉之下的主肺动脉韧带的周围。

第6组淋巴结群: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的前面和两侧,迷走神经前面。

第7组淋巴结群:隆突下淋巴结,位于气管与左右主气管分杈下的淋巴结。

第8组淋巴结群:食管旁淋巴结,位于气管与左右主气管分杈下,食管周围淋巴结。

第9组淋巴结群:肺韧带淋巴结,紧贴下肺静脉之下缘,下肺韧带之内的淋巴结。

第10组淋巴结群:肺门淋巴结,从双侧主支气管开口第一个软骨环开始至其刚开始分杈为上下肺叶支气管的最后一个软骨环外的淋巴结。

第11组淋巴结群:叶间支气管淋巴结,位于肺内各肺叶支气管之间的淋巴结,在右侧,上肺叶与中肺叶支气管之间为11s群;中肺叶与下肺叶支气管之间为11i群。

第12组淋巴结群:段支气管淋巴结,位于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

第13组淋巴结群:亚段支气管淋巴结,位于肺段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

第14组淋巴结群:次亚段支气管淋巴结,位于亚段支气管起远端周围的淋巴结。

淋巴结分区1区锁骨上区域1 下颈部、锁骨上和胸骨颈静脉切迹淋巴结2区纵隔淋巴结上区2R 上气管旁(右)2L 上气管旁(左)3a 血管前3p 气管后4R 下气管旁(右)4L 下气管旁(左)3区主动脉淋巴结AP区5 主动脉下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神经旁) 4区隆突下区7 隆突下5区纵隔淋巴结下区8 食管周围(隆突下)9 下肺韧带6区 N1淋巴结肺门/叶间区10 肺门11 叶间7区周围区12 叶内13 段内14 亚段内淋巴结转移分期NX:区域淋巴结转移无法确定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和肺内淋巴结,包括肿瘤直接侵犯N2:转移至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N3:转移至对侧纵膈、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肺癌淋巴结图谱

肺癌淋巴结图谱

10区:肺门淋巴结,包括临近主支气管与肺门血管淋巴结。在右 侧自奇静脉下缘至叶间区域,左侧自肺动脉上缘至叶间区域。
特定区域淋巴结图解如下:
图2
1区,锁骨上淋巴结:包括下颈部、锁骨上、胸锁颈静脉切迹区域。
上界:环状软骨下缘,下界:锁骨与胸骨柄上缘。气管中线是1R 与1L的分界线。
图3
2R区. 右上气管旁淋巴结:2R淋巴结延伸至气管左侧旁。上界:
图16
10区.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临近肺叶淋巴结及纵隔胸膜反折,
在右侧临近中间段支气管。10-14区淋巴结不位于纵隔内,因此均 为N1期淋巴结。
下面再完整的了解一下淋巴结在CT图片上的准确位置:
纵隔镜可以检查到的淋巴结:
食管超声可以发现的淋巴结:
图5
3A区,血管前间隙淋巴结,右侧气管旁淋巴结,即4R淋巴结。
图6
4R区.右侧下部气管旁。上界:无名静脉足侧与气管交界区,下界:
奇静脉。4R淋巴结可以延伸至气管左侧。
图7
4R区,气管旁淋巴结,主动脉弓外侧淋巴结,即第六区淋巴结。
图8
4L区.左侧下部气管旁。4L淋巴结位于下部气管左侧缘,水平上界
为主动脉弓上缘,在左上叶支气管上缘延伸至左侧主支气管。包 括位于动脉韧带内侧气管旁淋巴结。5区(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位 于动脉韧带侧面。
图9
肺动脉主干上方层面显示下部气管旁多发淋巴结,此外还有第三、
五区淋巴结。
图10
气管下部隆突上层面,气管左侧4L淋巴结,位于肺动脉主干与降
主动脉之间,由于是位于动脉韧带内侧,不算主肺动脉窗内淋巴 结,肺动脉干外侧的属于第五区淋巴结。
图13
8区.食管旁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延伸至横膈。

纵隔淋巴结分组及肺癌TNM分期

纵隔淋巴结分组及肺癌TNM分期

Tis, carcinoma in situ; T1a(mi), 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把握好纵A隔IS淋的巴结影分像组及诊肺断癌T是NM分关期键
2017肺癌TNM分期
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 施。其中T分期变化最为明显,N分期及M分期也有改 变。其内容比第7版更为精准、详细,现解读如下。 1.依据2011年肺癌新病理分类,将AIS、MIA归入相应 T分期并规范部分实性结节的肿瘤大小测量 结合2011年的肺腺癌病理分期,原位癌(Tis)细分为 原位腺癌[Tis(AIS)]和原位鳞癌[Tis(SCIS)]定义为0期; 微浸润腺癌(MIA)定义为T1a(mi)期。
0期 IA1期 IA2期 IA3期
IB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xN0M0
TisN0M0 T1a(mi)N0 M0 (≤1cm) T1b N0 M0 (1~2cm) T1c N0 M0 (2~3cm)
T2a N0 M0 (3~4cm)
IIA期 IIB期
T2b N0 M0 (4~5cm) T1a–c N1M0, T2a N1M0, T2b N1M0 , T3 N0M0 (5~7cm)
纵隔淋巴结分组及2017肺癌TNM分期
纵隔淋巴结分组及肺癌TNM分期
纵隔淋巴结分组
7区(zones):①锁骨上区(1组);②上纵隔区(2R、2L、3a、3p、4R、4L组);③ 主肺动脉AP区(5、6组);④隆突下区(7组);⑤下纵隔区(8、9组);⑥肺门/叶间 区(10、11组);⑦周围区(12、13、14组)。
纵隔淋巴结分组及肺癌TNM分期
SMPLC 曹xx 男59y 左上叶前段及左下 叶前段各有一个处 GGN,不作增强CT 及图像后理是无法 解决微小肺癌的影 像诊断问题的。

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

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

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
• 王长利 尤健 孙承军报道: • 术前胸部CT扫描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中,术 后病理报告阳性者占48.2%;CT扫描淋巴结阴 性者中,术后病理报告阳性者占22.1%。术前 胸部CT的结果不能作为淋巴结清扫的依据。 • 结论上叶肺癌应常规清扫肺门、隆凸下及上纵隔 淋巴结,如果无隆凸下淋巴结转移可不清扫8、9 区; • 下叶及右中叶肺癌,无论有无肺门或隆凸下淋巴 结转移,均应广泛清扫上、下纵隔淋巴结。
跳跃式纵隔转移。
• 不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称为跳跃组;伴有肺门淋巴结转 移,称为非跳跃组。 • 文献报道王思愚 吴一龙 等 将纵隔淋巴结分为3个区域, 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范围及其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在跳跃组中,有49例(92.5%)纵隔淋巴结转移局限于1个 区域(L1),而在非跳跃组中有45例(36.6%),纵隔淋 巴结转移扩至2或3个区域L2或L3),跳跃组的5年生存率 为29.3%,高于非跳跃组(12.2%,P=0.038),且在同一L1 上,跳跃组5年生存率(32.1%)亦高于非跳跃组 (15.3%,P=0.042)。结论 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跳跃性 转移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病变中独特的一个亚群。 • 其中上叶肺癌仅出现上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下叶肺癌 及右中叶肺癌则可出现上、下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
PET显示第八区淋巴结FDG摄取,对应的CT图像淋巴结未见增大(蓝箭),由 于PET对非增大淋巴结转移的摄取特异性高于增大淋巴结。
9区.肺韧带淋巴结,肺韧带淋巴结位于肺韧带内,包括下肺静脉后壁及下方淋巴结。 肺韧带是纵隔胸膜在肺门部反折向下延伸所致。
临床淋巴结分区
• 10区.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临近肺叶淋 巴结及纵隔胸膜反折,在右侧临近中间段 支气管。10-14区淋巴结不位于纵隔内,因 此均为N1期淋巴结。 • 在肺癌中,如10-14区有淋巴结转移属N1, 如1-9区淋巴结有转移属N2,当有对侧或锁 骨上淋巴结转移时为N3淋巴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淋巴结分期与分组版
前言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辅助部分:若干毛细淋巴 管 淋巴管 淋巴干 胸导管和右淋巴管 淋巴循环的主要功能:
回收蛋白质、运输营养物质、调节体液平衡 淋巴结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保护机体
胸部淋巴结分组
肺癌N分期
N0 :no nodes involved N1 :peribronchial, interlobar, or perihilar lymph
淋巴结分组
解剖标志
1 最上纵隔 2 上部气管旁 3 血管前或气管后 4 下部气管旁
5 主肺动脉窗
头静脉左行横过气管中线以上水平
主动脉弓上缘水平-1组水平
3A,3P,中线淋巴结被认为同侧
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主动脉弓上缘,胸膜返折之内。 奇静脉上缘水平分为4s,4i
主动脉弓以下,动脉韧带/主动脉/左肺动脉外侧,左 肺动脉第一分支近侧,胸膜返折之内
6 主动脉前,膈上
主动脉弓上缘水平以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无名动 脉的前方或侧方
7 隆突下 8 食管旁
气管隆突下方,不包括肺内部分 紧邻食管,不包括肺内部分
9 肺韧带
肺韧带内,还包括下肺静脉后方及下半部的淋巴结
10 肺门 11-14 组
肺门处,胸膜返折之外,中间支气管以上(右侧) 叶间,段间,亚段,次亚段
小结
肺内淋巴结分4期14组 分组有利于治疗定位 分组有利于预后判断
谢谢!
nodes involved N2 :ipsilateral mediastinal nodes involved N3 :contralateral mediastinal or supraclavicular nodes involved
N分期与预后
美 国 癌 症 联 合 会
分 区 的 定 义
1组:最上纵隔LN 2组:上部气管旁LN
3 区-血管前或气管后LN
4组-下部气管旁LN
5组:主肺动脉窗旁LN
6组:主动脉旁,膈上(血管前间隙)LN
7组:隆突下LN
8组:食管旁LN
9组:肺膈韧带周围LN
10组:肺门LN
11组:叶支气管间LN
பைடு நூலகம்
12组-14组:肺段-亚段- 次亚段 L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