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名的建筑

北京有名的建筑
北京有名的建筑

一、SOM

1、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第三期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

2、中国工商银行总行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55号

3、凯晨广场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

4、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金城坊东街1号

5、新保利大厦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

6、金地中心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万达广场, 建国路93号

7、联想/融科资讯中心——C座

北京市海淀区科学院南路2号

8、北京金融街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

二、KPF

1、China Central Place(华贸中心)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81号

2、CNOOC Headquarters(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25号

3、China Huaneng Group Headquarters(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号

三、Zaha Hadid (扎哈哈迪德)

1、GALAXY SOHO(银河soho)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桥, 东二环

四、Foster and Partners(福斯特)

1、Beijing Airport(北京机场)

北京市朝阳区

五、Steven Holl(斯蒂芬霍尔)

1、LINKED HYBRID(北京当代MOMA )

北京市东城区香河园路1号

六、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1、中央电视台(新址)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2号

七、非常建筑

1、BNC薄荷糯米葱时尚概念店

北京三里屯village北区

2、远洋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东八里庄西里1号

3、拾贰院运河岸上的院子别墅区之泰禾俱乐部北京通州区潞城镇普欣南里233号

4、康明斯亚洲总部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霞光里18号

5、北京今日美术馆

朝阳区苹果社区, 百子湾路32号

6、北京用友研发中心

北京海淀区北清路68号

7、北京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8、柿子林别墅

北京市昌平区万娘坟

9、山语间

北京怀柔交界河山中

八、HOK

1、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路1号

2、中国人寿总部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7号

九、贝聿铭

1、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号

2、香山饭店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 买卖街40号

十、NBBJ

1、中国电子大厦

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3号

2、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

西城区金融街购物中心, 金城坊街2号

3、北京振兴饭店(?)

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

4、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部大楼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广场

十一、GMP

1、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2、基督教会海淀堂

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路9号

3、北京中青旅大厦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10号

4、北京德国使馆学校及公寓楼

北京朝阳区亮马桥路甲49号

5、地兴居办公楼(北京首府大厦)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西滨河路

十二、Terry Farrell

1、北京南站

北京市丰台区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

十三、The Jerde Partnership

1、SOLANA蓝色港湾国际商区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公园路

十四、MADA s.p.a.m. 马达思班

1、北京光华路SOHO

北京朝阳区光华路

2、华远企业号

北京西城北展北街15号

NBBJ那两个带问号的不一定正确,官网给的不很清楚查也查不到。

最后打个小广告,考虑到近期不方便或者已经错过北京之行的同学,过两天会整理出除北京以外贯穿祖国大江南北各个主要城市的建筑学旅游攻略(如果北京之行有什么不足和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同学们补充及修改),欢迎大家提供线索,可以发邮件至ivythu@https://www.360docs.net/doc/7811067580.html,,届时也将对提供线索的同学进行署名及人人网主页链接。

欢迎关注人人网建筑主页!

源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7811067580.html,/GetEntry.do?id=753369598&owner=336543802

来源:许诺的日志| 分享486 | 浏览1242

评论| 分享| 喜欢| 举报

TA的分享评论

全站评论

显示较早之前的评论加载中

北京十大建筑

北京十大建筑 20世纪50年代?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 物馆 ?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 ?华侨大厦?北京火车站?全国农业展览馆 ?北京工人体育场 20世纪80年代?国家图书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央彩色电视中心 ?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北京国际饭店?长城饭店 ?中国剧院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 念馆 ?北京地铁东四十条车 站 ?大观园 20世纪90年代?中央广播电视塔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 心 ?亚运村 ?北京新世界中心?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办公楼 ?北京恒基中心?新东安市场 ?国际金融大厦?首都图书馆 21世纪初?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国家体育场?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南站?国家游泳中心?首都博物馆 ?北京电视中心?新保利大厦?国家体育馆 ?国家图书馆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 新建场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 ?北京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北京射击馆?五棵松体育馆 ?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老山自行车馆?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北京大学体育馆?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 改建场馆?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工人体育馆?奥体中心体育场 ?奥体中心体育馆?首都体育馆?北京射击场飞碟靶场?英东游泳馆?丰台垒球场?老山山地自行车场?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

馆 临建场馆?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朝阳公园沙滩排球场?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铁人三项赛场?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五棵松棒球场 ?老山小轮车赛场?城区公路自行车赛场 京外场馆?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香港奥运赛马场?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上海体育场?天津奥体中心体育场?秦皇岛奥体中心体育场 参考资料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

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北京近代建筑总览·(元代

北京近代建筑总览·(元代-1934年) 元 1285(至元二十二年) ·大都城建竣工 1305(大德九年) ·蒙特·科维诺在大汗宫前建“第二教堂” 明 1605(万历三十三年) ·利玛窦建宣武门礼拜堂 1610(万历三十八年) ·利玛窦死于京师 ·龙华民于阜成门外建利玛窦墓 清 1650(顺治七年) ·汤若望在宣武门礼拜堂原址建“南堂” 1652(顺治九年) ·建成南堂(第一代) 1655(顺治十二年) ·利类思、安文思在王府井建“东堂”(第一代)·宣武门南堂改称“西堂” 1662(康熙元年) ·东堂第一次改建,易为西式(第二代) 1685(康熙二十四年) ·利用关帝庙在东直门设俄罗斯“北馆” 1689(康熙二十八年) ·沙俄教区命名俄罗斯北馆为“圣尼古拉教堂”1693(康熙三十二年) ·康熙赐地在西安门蚕池口建“救世堂”

1699(康熙三十八年) ·救世堂开始兴建(第一代) 1703(康熙四十二年) ·救世堂建成(第一代) ·宣武门“西堂”恢复南堂旧称 ·徐日升、闵明我主持开始南堂第一次重修 1712(康熙五十一年) ·南堂(第二代)修毕 1715(康熙五十四年) ·在东交民巷设俄罗斯“南馆” 1720(康熙五十九年) ·六月初八日,京师地震 ·南堂、东堂被毁 1721(康熙六十年) ·费隐主持第二次重修南堂(第三代) ·东堂第二次重建(第三代) 1723(雍正元年) ·德理格在西直门内购地建“西堂”(第一代) 1730(雍正八年) ·八月十九日已刻,京师地震;东堂、南堂几遭震毁·第三次重建南堂(第四代) 1732(雍正十年) ·在俄罗斯南馆建“圣玛利亚教堂” 1745(乾隆十年) ·圆明园“西洋楼”开始兴建 1750(乾隆十五年) ·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绘成《乾隆京城全图》 1759(乾隆二十四年) ·圆明园西洋楼建成 1775(乾隆四十年)

老北京习俗

老北京习俗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老北京人过年,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旧时北京的一首民谣中说:老婆老婆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腊月初八,家家熬腊八粥,传说这天为佛祖得道之日。当年释迦牟尼用钵化缘,化得五谷杂粮充饥,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腊月初八也用多种米、豆熬粥供佛。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人们在灶君神像前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君爷?上天?。人们如此尊重这位灶君,是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灶之后,人们开始准备过年。家家都要彻底清扫,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门上贴门神,门框上贴春联,门楣上挂?挂笺?,门前插芝麻秸,屋内窗上贴剪纸,墙上贴年画。 除夕和初一是春节的高潮。当时的旧俗很多,既不许动剪刀,也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三十晚上,大街小巷不时传来?送‘财神爷’的来了?声音,于是家家户户都有人跑出门外,以几枚铜元请过?财神爷?,在家里面恭恭敬敬地供起来。除夕之夜,照例不睡觉,叫做?守岁?。大家围炉共坐,笑语喧阗,喜上眉梢,欢腾室内,小孩子们则在街上放鞭炮。夜半子时,合家坐到一起吃?更岁饺子?,即开始了新的一年。 北京春节期间,另一番盛况就是庙会和民间组织的各种花会。旧时的北京城内及郊区,共有七百余座庙宇,春节期间,大小庙宇均向香客、游人开放。在庙内及门前设有集市,称做庙会,北京庙会以白云观、大钟寺、东岳庙等处最为著名。郊区的花会在春节期间最为活跃,几乎村村都有,花会表演的项目繁多,有高跷、旱船、太平鼓、地秧歌、幡会、狮子、小车、竹马等。有些村子还要搭上大棚,悬灯结彩,表演各种节目。 喜气洋洋的气氛,五颜六色的年画,劈啪做响的鞭炮和人们暖融融的心情交织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温暖

著名现代建筑

中国著名现代建筑 1. 杭州湾跨海大桥 2. 新中央电视台 3. 新首都机场 4.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5. 鸟巢体育场 6. 南京朗诗城市广场 7.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8. 国家大剧院 9. 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 10.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11.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12. 广州中信大厦 13. 地王大厦 14. 香港汇丰银行 15. 北京香山饭店 16. 上海世贸国际广场 17. 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 18. 东帝士大厦 中国现代办公建筑物 1. 绿地和创大厦 2. 马德里住房建设部 3. 英国丰田公司总部 4. 苏州永新大厦 5. 西安广播电视中心 6. 武汉华中光谷软件园 7. 上海北竿山国际艺术中心 8. 浙江?宁海热电厂 9. 连云港板桥工业园综合服务楼 10. 杭州动漫产业总部基地 11. 苔圣园石工坊 12. 盈浦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13. 大连路西门子公司大楼 14. 宁波外滩中心概念方案 15. 和硕联合科技上海园区研发运筹楼 16. 联发科技总部大楼 17. 菱光科技总部大楼 18. 菱光科技南昌厂区 19. 奉贤现代农业园区办公楼

20. 中国南通地税征管中心 21. 青岛麒麟大厦 22. 广州双子星 23. 成都ICON高新国际广场 24. 长春国际会议中心 25. 南京报业大厦 26. 云蝠大厦 27. 欧阳路长江商务中心 28. 无锡锡士路办公园 29. 寻乌行政中心 30. 营口中储粮大厦 31. 哈西新区发展大厦 32. 用友软件园5#研发中心 33. 郑东新区CBD综合行政服务中心 34. 北京空港MAX企业园 35. 北京建工茵莱玻璃厂办公楼 36. 善美办公楼门厅增建 37. 石景山财政大厦 38. 河北教育出版社综合楼 39. 用友软件园I#研发中心 40. 韩国坡州三湖出版社 4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红角洲生产基地 42. 宁波创新128总部基地 43. 北京嘉铭桐城会所 44. 宁波新城大厦 45. 华润置地广安门生态展廊 46. 北京出版创意中心 47.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48. 晋江银基商务总部运营中心 49. 苏州高新区国际商务广场 50. 福建省档案馆 51. 福清核电站厂前区 52. 绍兴万国中心 53. 宁波鄞州广博大厦 54. 浙江电子信息大楼 55. 贝纳通伊朗旗舰店及办公楼 56. 长青集团办公楼 57. DAMANSARA PERDANA公寓 58. 太原警备区综合楼 59. 江苏检验检疫综合技术实验用房 60. 深圳荣超经贸中心 61. 韩国发展银行总部 62. 深圳气象塔 63. BMC软件公司总部园区

老北京的铜火锅文化

老北京的铜火锅文化 老北京铜锅涮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要想吃到地道和原汁原味的涮羊肉,还得吃传统铜锅涮。这黄铜锅里涮出的不仅是美味的鲜羊肉,还能感受到那浓浓的老北京文化。 如今的火锅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像呷哺呷哺、福华肥牛这种没人一个小锅的南派涮肉,还有海底捞这样的混合型高档涮肉,但这些新派的吃法,依然代替不了老北京的铜锅涮羊肉。很多朋友也还是喜欢去吃老北京铜锅涮。 正宗涮羊肉吃的是种文化,是种规矩。在以前,涮锅的汤底都是清水,只有这样才能突显肉的本味。这里最出名是半边云,如它的名字一样是半肥半瘦,泾渭分明有如拿笔勾勒出的界限,肉不管上桌多久都没有血水渗出,足以说明优秀品质。 以前大家涮肉基本上就是在自己家的四合院里,支上桌子,摆上铜锅,张家买肉、李家买菜和百叶、王家买烧饼和酒,锅底下放上碳,大家伙这就开吃了,热热闹闹。 以前也有专门的铜锅涮肉店,铜锅涮肉是有种特别的味道的,店家也都实在,不跟你玩心眼,肉都过关,汤料里也不给客人放这放那的,都是街坊,不至于的!每到冬天,火锅店生意就非常火爆!逢年过节有个假日,吃个涮肉也得等位子! 老北京铜锅底有久涮不淡,羊肉有久涮不老不散的特点,而且羊肉以选料精细、肉片薄匀而著称,尤其是厨师现场切好端上来的手切鲜羊肉,放在铜火锅里一涮,鲜嫩的羊肉蘸上麻酱小料,这样一来涮羊肉的滋味就更加鲜美了。如果再搭配上几碟店里特制的爽口凉菜,口感会更好。 现在,铜火锅好像又已经流行起来了,看来真的是南北大融合了,在北京,很多孩子喜欢吃南派的小锅涮肉。而笔者去厦门、广州、上海等地,也都见到当地开起了“老北京铜锅涮肉”,生意非常火爆! 90年代,美国篮球传入中国后,“火锅”这个词也用到了体育赛场上。“Blocks”——中文翻译为“盖帽”、“大帽”、“盖大帽”、“火锅”、“大火锅”、“盖火锅”、“封盖”等等。彼“火锅”非此“火锅”。当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住就好。所以比喻盖帽叫盖火锅。慢慢的我们习惯叫盖帽为“帽”,盖火锅也就略成了“火锅”。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现在,北京吃老派火锅的地方也不是特别多了,不过像鼓楼、后海、三里屯这些地方,还是开起了很多家的传统火锅店。大家在城市大发展、胡同大拆迁的环境下,也越来越愿意去体验这些正在逝去的文化。 老北京的饮食文化其实是博大精深的,涮肉也许是里面微不足道的一个分支,但却是在北京流传最广泛的饮食文化。 本文由北京谷米网()原创并仅发布在百度文库,未经许可,拒绝转载。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

宗教建筑演讲稿 教堂地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地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地建筑式样.它是仿照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式样及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形式地建筑.巴西利卡是长方形地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地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大厅东西向,西端有一半圆形拱顶,下有半圆形圣坛,前为祭坛,是传教士主持仪式地方.后来,拱顶建在东端,教堂门开在西端.高耸地圣坛代表耶稣被钉十字架地骷髅地地山丘,放在东边以免每次祷念耶稣受难时要重新改换方向.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在祭坛前扩大南北地横向空间,其高度与宽度都与正厅对应,因此,就形成一个十字形平面,横向短,竖向长,交点靠近东端.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地十字架,更加强了宗教地意义.比萨大教堂(Pisa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地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1092年主教堂竣工,1153年增加了洗礼堂,1174年修建了钟楼即后来闻名世界地比萨斜塔.教堂平面呈长方地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地中堂与宽阔地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地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拜占庭式建筑地主要成就与特征是穹顶在方形地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地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地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东正教教堂地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东欧地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现在苏联红场上地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地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地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地珍品. 圣索菲亚大教堂于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建成,但在532年被一场大火焚毁,现在看到地教堂是由查士丁尼大帝于同年重建地.1453年,奥斯曼帝国地苏丹穆罕穆德二世征服该地,把教堂改为清真寺.其特点是方形平台上覆盖着圆形穹顶,有两个半圆球形拱门支撑,别具风采.这种典型样式成为后来许多清真寺设计地模板.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地.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地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地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地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地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地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地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地立柱,以及新地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地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地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地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地宗教气氛.教堂地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地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建筑,是民族和文明地个性体现.建筑艺术是伊斯兰艺术中重要地艺术形式之一.因而,伊斯兰建筑风格这一视角有助于我们对伊斯兰文明加深了解.伊斯兰建筑由于地区和年代地不同而形式各异,觅其共性是比较困难地,可是下述各项是较为明显地.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地主要类型,它是信仰伊斯兰教地居民点中必须建立地建筑.清真寺建筑必须遵守伊斯兰教地通行规则,如礼拜殿地朝向必须面东,使朝拜者可以朝向圣地麦加地方向做礼拜,就是面向西方;礼拜殿内不设偶像,仅以殿后地圣龛为礼拜地对象;清真寺建筑装饰纹样不准用动物纹样,只能是植物或文字地图形. 蓝色清真寺是回教世界最优秀地建筑师锡南(Sinan)地得意弟子Mehmet Aga地作品,也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地建筑之一.建于1609年.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地依兹尼克磁砖装饰.巨大地原顶周围有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建造蓝色清真寺没有使用一根钉子,而且历经数次地震却未倒坍.260个小窗.2万多块蓝色磁砖.地毯和阿

北京十大最高建筑(含图片)

北京最高建筑 十大建筑,既有楼房大厦,也有塔式建筑。 1、中央广播电视塔 中央广播电视塔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中路西侧,航天桥附近,玉渊潭公园西侧。中央广播电视塔始建于1987年1月,1994年9月建成,10月1日正式开放。东临秀美的玉渊潭和著名的钓鱼台,南望公主坟,北瞰阜成路,占地15.4 公顷,中央广播电视塔高386.5米,加避雷针总高405米,总重5万吨。这是一座多功能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可发射8套电视和10套广播。中央电视塔采取的是混凝土整体浇注法,能达到抵抗九级地震的要求。宫灯形的塔楼大约距地面220~240米。尽管中央电视塔也算“历经风雨”,但无论是整体绝对高度,还是200余米处的观光台,在当下北京的十大高度中必须要一席之地,从整体算,第一名毋庸置疑。

2、国贸三期大厦 简称国贸三期,高330米,80层,地上层数为74层,地下4层。国贸三期由国贸中心和郭氏兄弟集团联合投资建设,投资总额约8亿美元,主体工程2008年完工。届时国贸三期不仅是北京商务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还将成为未来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并且与国贸一期、二期一起构成11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

3、北京财富中心二期 这座由巴马丹拿国际集团提供设计方案的写字楼是北京财富中心的收官之作。这是在继330米的国贸三期大厦之后,又一座高度为265米的国际甲级写字楼将伫立在北京CBD的中心区域,与国贸三期、央视新址成三足鼎立之势。也已265米的据对高度摘得第三名的位置。

4、北京电视中心 北京电视中心总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综合业务大楼是北京电视中心的主体工程,地上48层,总高度258米,为超高层纯钢结构建筑。整个钢结构在建筑的四角布置四个15米×15米的“L”型复合巨型柱,由钢柱、钢梁和型钢支撑组成筒状结构。复合巨型柱之间用强劲钢结构桁架相连,工程总用钢量3.7万吨。但从远处观察,其高度似乎占优势于一根直插天际的立柱。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

宗教建筑演讲稿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它是仿照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式样及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形式的建筑。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大厅东西向,西端有一半圆形拱顶,下有半圆形圣坛,前为祭坛,是传教士主持仪式地方。后来,拱顶建在东端,教堂门开在西端。高耸的圣坛代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骷髅地的山丘,放在东边以免每次祷念耶稣受难时要重新改换方向。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在祭坛前扩大南北的横向空间,其高度与宽度都与正厅对应,因此,就形成一个十字形平面,横向短,竖向长,交点靠近东端。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的十字架,更加强了宗教的意义。比萨大教堂(Pisa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1092年主教堂竣工,1153年增加了洗礼堂,1174年修建了钟楼即后来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拜占庭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是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现在苏联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圣索菲亚大教堂于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建成,但在532年被一场大火焚毁,现在看到的教堂是由查士丁尼大帝于同年重建的。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穆德二世征服该地,把教堂改为清真寺。其特点是方形平台上覆盖着圆形穹顶,有两个半圆球形拱门支撑,别具风采。这种典型样式成为后来许多清真寺设计的模板。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建筑,是民族和文明的个性体现。建筑艺术是伊斯兰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因而,伊斯兰建筑风格这一视角有助于我们对伊斯兰文明加深了解。伊斯兰建筑由于地区和年代的不同而形式各异,觅其共性是比较困难的,可是下述各项是较为明显的。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主要类型,它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点中必须建立的建筑。清真寺建筑必须遵守伊斯兰教的通行规则,如礼拜殿的朝向必须面东,使朝拜者可以朝向圣地麦加的方向做礼拜,就是面向西方;礼拜殿内不设偶像,仅以殿后的圣龛为礼拜的对象;清真寺建筑装饰纹样不准用动物纹样,只能是植物或文字的图形。 蓝色清真寺是回教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锡南(Sinan)的得意弟子Mehmet 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1609年。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磁砖装饰。巨大的原顶周围有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建造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着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Calatrava(卡拉特拉瓦) ?SantiagoCalatrava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

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 里斯本车站 密尔沃基美术馆 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二“非人类的建筑语言”:开创神话园林与宇宙观念建筑的鬼才戴帆 作前卫的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戴帆(DAIFAN)以突如其来巨变般全新图景的建筑设计冲击着当代社会的定性观念和价值,其作品内容思想繁复,精确的表现、精心设计的逻辑结构、丰富的创造力及想像力将空间和感觉在建筑语法、建筑形式的各种可能性上作了多样化的呈现,。 戴帆的建筑设计倾向于冒险性,他所追求是一切多元的创造力与解放,以及与对此力量的无限肯定性。这种时间、空间的跳跃颠覆了主流建筑。他的设计和艺术从来不是被标准的知识形式把握的东西,它在概念和表现上的高度实验性和颠覆性造成观众读解的吃力。而是抓住概念的创造性在思想的制高点上飞掠、穿行,看到全新的图景,朝着不断前进的曲线飞向未来,未来是力量实践的场域。 戴帆的“宇宙宣言”(UniverseManifesto)首先作为一种复杂的谜一样的建筑设计与理论、一种能量巨大的建筑语言非常震撼,这种震撼既是建筑语言上的,也是观念方面的。就观念而言,戴帆重新更新了人类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与人、与世界、与社会、与政治的关系,他的“宇宙宣言”动摇了既定的有关建筑的成见,或者说,他从另外的不同于所有的人角度,

北京十大“怪建筑”

北京十大“怪建筑” (2017-09-22 21:23:18) 原文地址:北京十大“怪建筑”作者:小雨点_1 楼市资本论注意到,中央特别关注了北京市的“怪建筑”问题,并强调要:“注重城市建设基调把控,避免成为‘怪建筑’的试验场”。楼市资本论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北京市都有哪些“怪建筑”。北京日报电子版截图 01 北京怪建筑之一:银河SOHO 近年来,北京出现了一批造型奇异的建筑,围绕它们的争论此起彼伏,而其中由知名开发商SOHO中国开发的“巨蛋”,一直是大家争议的焦点。 在北京东二环西侧,元大都旧城之内,英籍伊拉克裔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庞大而怪异的四枚“巨蛋”——“银河SOHO”建筑群。因其地理位置正处于北京市旧城保护范围内,扎哈过于现代和前卫的流线设计也曾引起争议和批评,涉嫌破坏北京古城风貌。

02 北京怪建筑之二:新央视大楼 新央视大楼设计由荷兰的库哈斯,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ECADI)合作完成。 央视新楼在天际勾勒出一幅明晰的杂技造型办的轮廓线。该建筑没有传统的底部和顶部,也无始无终,更没有指向天际的尖塔,而是由两栋倾斜的塔楼作为支柱,在悬空约180米处分别向外横挑数十米进行“空中对接”,形成一个巨大的连续的环,整个外观极具视觉冲击力及富有想象空间。其中,大家称呼最多的还是“大裤衩”。 03 北京怪建筑之三:林达海鱼广场 这个形如一只巨大“毛毛虫”的建筑群位于北京东四环小武基路北侧,5栋楼组成的“海渔广场”楼群。据了解,该楼设计之初是集办公、居住、酒店等为一体的综合体。其中,主楼的拱形鱼嘴拱门寓意将财气和贵气吸入商区。 网友纷纷表示该建筑群缺乏美感,像一只笨重而毫无美感的毛毛虫,他们对大街上出现这么扎眼而丑陋的楼群表示不解,并对设计师的审美表示深深的担忧。 04 北京怪建筑之四:兴创大厦

北京十大建筑

各地的建筑材料,建筑工人加班进行建设,仅仅用了10个月就完成了从设计图纸到从内到外所有装修及设备的安装调试。 人民大会堂壮观巍峨,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外表为浅黄色花岗岩,上有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下有5米高的花岗岩基座,周围环列有134根高大的圆形廊柱。人民大会堂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正 会堂外观 门门额上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正门迎面有十二根浅灰色大理石门柱,正门柱直径2米,高25米。四面门前有5米高的花岗岩台阶。人民大会堂建筑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以及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构成了一幅天安门广场整体的庄严绚丽的图画。内部设施齐全,有声、光、温控制和自动消防报警、灭火等现代化设施。人民大会堂建筑主要由3部分组成:进门便是简洁典雅的中央大厅(只是门厅不设座位)。厅后是宽达76米、深60米的万人大会堂;大会场北翼是有五千个席位的大宴会厅;南翼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楼。大会堂内还有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厅堂。 ②中国国家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发展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坚持“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称”的建馆方向。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为建馆目标。 《复兴之路》专题展示

③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西面的长安街延长线上,筹建于1959 年,是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军事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大型 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陈 列面积4万多平方米。主楼高94.7米,中央7层,两侧4层。大门两侧竖立着 陆海空三军战士和男女民兵两组汉白玉石雕。军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分为基本 陈列和临时展览。基本陈列有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全国解放战争馆、 抗美援朝战争馆、古代战争馆、近代战争馆、兵器馆、礼品馆等。 中国人 民革命 军事博 物馆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 编辑 中国近代建筑所指得时间范围就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为止。中国在这个时期得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得过渡时期,这就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得阶段。 1概述 2发展阶段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 ?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 ?抗战爆发到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1937~1949) 3建筑类型 ?居住建筑 ?工业建筑 ?公共建筑 4建筑技术 ?结构技术 ?施工技术 5建筑风格 ?近代外来形式得建筑风格 ?近代民族形式得建筑风格 概述编辑

中国近代建筑(13张) 清王朝得闭关政策阻挡了西方建筑得传入。一直到19世纪中叶,除了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广州“十三夷馆”以及个别地方得教堂等少数西式建筑外,中国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近代建筑文化。鸦片战争后,各种形式得西方建筑陆续出现在中国土地上,加速了中国建筑得变化。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就是原有得传统建筑体系得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得功能布局、技术体系与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得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得变化。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得与中国自身发展出来得新型建筑,具有近代得新功能、新技术与新风格,其中即使就是引进得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广大得农村、集镇、中小城市以至大城市得旧城区,仍然以旧体系得建筑为主。大量得民居与其她民间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得传统品格与乡土特色,虽然局部地运用了近代得材料、结构与装饰。从建筑得发展趋势来瞧,中国近代建筑得主流则就是新建筑体系。 发展阶段编辑 中国近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中国近代建筑 这就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得阶段。主要有两方面得新建筑活动。一方面就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界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如领事馆、工部局、洋行、银行、住宅、饭店等,在内地也零星地出现了教堂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就是当时西方流行得砖木混合结构房屋,外观多呈欧洲古典式,也有一部分就是券廊式;后者就是西方建筑传入印度、东南亚一带,适应当地炎热气候而加上一圈拱券回廊,当时称为“殖民式建筑”。另一方面就是洋务派与民族资本家为创办新型企业所营建得房屋,这些建筑多数仍就是手工业作坊那样得木构架结构,小部分引进了砖木混合结构得西式建筑。上述两方面得建筑虽然为数不多,但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突破封闭状态,酝酿着新建筑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词

大家好,我是姚文婧,我是杜明哲,我是唐姊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这里我们共同举杯,共同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北京市是中国第一个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他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它拥有太多传统文化。下面将由我们带大家了解北京的风俗,语言,游戏,美食。 姚:庙会文化——北京为中华庙会之乡 北京自秦汉起就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尤其辽、金、元、明、清在此建都,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就明清时期而言,北京有各种寺庙1000多座,为全国之冠。寺院多庙会也自然就多,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有庙会,丰富多彩,美不胜数。 杜: 姚:胡同文化的理念 北京胡同文化源远流长、含义深远。“胡同”一词,据考证来自蒙古语,意指有“水井”的地方为民众的聚居之地,故古代有“方井”、“市井”的称谓。胡同不但是街、巷、道、里的通称,尤其与京剧,京腔一样,都有浓郁的“京味”文化特色,拥有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北京历史、民俗风情、趣闻典故的发祥地与聚宝盆。 杜: 唐:特色土语京味浓 北京语音既动听又容易听懂,语言丰富生动,为全国最佳语音、语言之一,我国的普通话(国语)和汉语拼音,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 但北京地区地道的土语土话,如不加一定解释,是不大容易让人很快明白过采的,韵味自殊,很有方言特色。 下面我要说几句北京话儿,有新加坡的同学们上来模仿一下吗? 杜: 唐: 游戏:小时候,一个布做的包,一个跳皮筋,一个羊拐,甚至是一个铁环,都能成为珍宝。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没玩过这些游戏,童年是不完整的! 拽包 这游戏不仅使孩子健身,也是智力的角逐,游戏既在户外锻炼了身体,又加深了小伙伴间的情感,并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 跳皮筋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绳、跳猴皮筋,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约流行在20世纪50至

北京十大标志性古建筑

北京十大标志性古建筑: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在中国最后三个封建王朝成为世界最宏伟的都市,被誉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单项工程”。时至今日,尽管北京的古都景观在城市改造中受到一定的破坏,但仍为全国文物古建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城市,以规模宏大的皇家建筑闻名于世,这些建筑金碧辉煌,等级森严,是北京古建筑的一大特色,下面是我心目中的北京十大标志性古建筑。 一:天安门 谁也无法否认天安门的特殊地位,它已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而是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权力从数百年前延续至今,作为皇城正门,在封建时代,天安门是皇帝颁诏的场所,皇帝的神圣权威通过天安门向天下播扬;作为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讲台和新文化运动的见证者,天安门又成为新中国的标志。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历史,原称承天门,初建时仅为三层楼式木牌坊,成化年间重修,始建城楼,清顺治八年重建为今天的宽九楹深五楹重檐歇山顶城楼样式,城楼长60余米,高34.7米,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城楼为重檐歇山殿顶,上覆黄琉璃瓦,60根巨柱高耸,地面金砖铺成,一平如砥;南北两面均为菱花格扇门;天花、门拱、梁枋上雕绘着传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天安门前的雄伟的石狮和精美的华表都是明永乐年间的古物,白色的石狮和华表与红色的天安门城楼构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组成了完美和谐的建筑整体。 二:紫禁城建筑群 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与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凡尔赛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美国的白宫并称“世界五大宫”。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宫殿近9000间,被誉为“殿宇之海”,宫殿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距今有近六百年历史,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共居住过24位皇帝(明朝14位清朝10位),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众多国内外建筑学家认为紫禁城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紫禁城的主体建筑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殿高28米,东西长63米,南北宽35米,建在8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大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雄伟壮丽的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中华第一殿”。 三:天坛祈年殿 天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与紫禁城同时修建而成,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它是一座三重檐攒尖顶圆型大殿,采用青蓝色琉璃瓦,表示天空的颜色。大殿通高38米,按照“敬天礼神”的“天数”而建,殿顶周长三十丈,表示一个月有三十天;大殿中部四根通天柱象征一年的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象征一日的十二个时辰;中外层共

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的演变

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的演变 摘要: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以后,各自的教堂建筑风格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继承古罗马的建筑风以外,两个新帝国的教堂建筑都体现了很好的创新精神,而且都形成了各自成熟的建筑风格。 关键词:罗马风、拜占庭建筑、哥特式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基督教也随之分裂。其东部以君士坦丁堡(即拜占庭)为中心,称东正教;西部仍以罗马城为中心,称天主教。从此,东西两边的教堂建筑风格都发生了变化。主要分为拜占庭建筑、罗马风建筑和哥特式建筑三种。 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一、发展概史: 兴盛时期(4-6世纪),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样子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在6世纪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以一个穹隆为中心圣索菲亚大教堂。 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隆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年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时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存。 二、拜占庭建筑的风格 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这一特点显然是受到古罗马建筑风格影响的结果。但与古罗马相比,拜占庭建筑在使用“穹窿顶”方面要比古罗马普

遍得多,几乎所有的公共建筑成性建筑都用穹窿顶,而古罗马建筑虽也有此类形式,如万神庙,但还不普遍。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色彩灿烂夺目。用大面积地用马赛克或粉画进行装饰,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在这一方面,拜占庭建筑极丰富了建筑的语言,也极提高了建筑表情达意、构造艺术意境的能力。 谈到拜占庭建筑,就不能不谈到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因为它不仅综合地体现了拜占庭建筑的特点(包括风格特点),而且也是拜占庭建筑成就的集大成者。 这座教堂的整个平面是个巨大的长方形。从外部造型看,它是一个典型的以穹顶大厅为中心的集中式建筑。从结构来看,它有既复杂,又条理分明的结构受力系统。从部空间看,这座教堂不仅通过排列于大圆穹顶下部的一圈40个小窗洞,将天然光线引入教堂,使整个空间变得飘忽、轻盈而又神奇,增加气氛,而且也借助建筑的色彩语言,进一步地构造艺术氛围。大厅的门窗玻璃是彩色的,柱墩和墙面用白、绿、黑、红等彩色石拼成,柱子用绿色,柱头用白色,某些地方镶金,圆穹顶都贴着蓝色和金色相间的玻璃马赛克。这些缤纷的色彩交相辉映,既丰富多彩,富于变化,又和谐相处,统一于一个总体的意境:神圣、高贵、富有。从而,有力地显示了拜占庭建筑充分利用建筑的色彩语言构造艺术意境的魅力。这座建筑也就当然地成为了中世纪,乃至人类建筑史上璀璨夺目,光耀千秋的杰作。 二、罗马风(Romanesque)建筑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近代建筑复建工程7号楼整体平移工程总结(新)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近代建筑复建工程 7号楼整体平移工程 一、工程概况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是一条直接连接北京站与北京西站的列车通道;地处在崇文门三角地尽头处入地。经前门、宣武门、天宁寺,莲花城东路与原预埋段接驳至北京西站;线路全长9.15 公里,其中隧道长约7.3公里,最大深埋39米。该工程是北京市第一条采用大直径泥土盾构施工的全线电气化城市地下铁路盾构隧道,也是北京市目前在建施工风险最大的工程之一。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近代建筑复建工程。是由北京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的跨年度重点工程,于2008年12月开工,预计2012年底竣工。 7号楼平移工程,是直径近代建筑复建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建筑始建于光绪27年,(即1901年),原为美国教会亚斯教堂神职人员的宿舍用房,此建筑为东城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属于不可移动的古建文物。 二、结构概况 7号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的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578.84m2,总高为8.48米,总重量估算约为1400吨,竖向承重构件砖柱和砖墙由青砖(普通粘土砖)和白灰混合浆砌筑。 (7号楼平移前的历史原貌) 为了更好的保留原建筑遗留下来的历史信息,同时又保证直径线工程的设计总体构思,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各方对文物保护方案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完善,并组织相关文物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经过参建各单位的努力以及上级文物主管部门的审批,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决定对7号楼建筑主体部分进行平移保护。 三、迁移规划 本次规划建议该保护建筑向北平移24.27米,再向南平移5.6米,将其结构加固,并对立面进行整修,再现其原有风貌。

近现代著名建筑大师简介

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1819-1900) 约翰·拉斯金拉斯金生于伦敦。是英国作家、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是英国“工艺美术”的思想倡导者。 (英国“工艺美术”是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为了解除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以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和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实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威廉·莫里斯 William Morris:(1834—1896)

莫里斯生于伦敦旁边的瓦瑟斯多。拉斐尔前派的主要成员。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真正实现了约翰·拉斯金思想的现代设计史的先驱人物。他被誉为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博学多才的人物之一。莫里斯打击产业革命大量生产的粗俗制品,仰慕中世纪基尔德社会手工制作的实用美的器物,励志以美术工艺品美化现实世界,提升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莫里斯与他的商会活动通过制品的输出与杂志媒体报道,影响到欧美诸国,使他成为近代设计运动先驱的典范。1864年成立的设计事务所。大约是最早的独立产品和平面设计事务所之一。 当时准备结婚的莫里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婚房而自主设计出哥特风格的“红屋”为“工艺美术”运动奠定了基础。 (莫里斯代表作“红屋”) (莫里斯设计的壁纸图案) 莫里斯虽是画家,却主要是致力于工艺美术,从事绘画设计出漂亮的玻璃、陶器、家具、壁纸、绒毯、书籍装帧等各方面的工作。莫里斯在设计中,大量的装饰都是东方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