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脊柱肿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脊柱肿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无论是原发性还是转移性脊柱肿瘤,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神经功能障碍、局部包块或脊柱畸形等。
无症状的脊柱肿瘤通常在体检中才会被发现。
那么,脊柱肿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是什么?下面为大家介绍下脊柱肿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1、肿块因脊柱骨肿瘤多发生在椎体,而椎体的位置较深,难以在体表发现,故以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并不常见,主要见于颈椎或脊柱后部附件结构的肿瘤。
脊柱恶性肿瘤的包块增长较快,对周围组织常形成压迫等,故常有局部疼痛、不适等表现。
转移性脊柱肿瘤由于有原发病灶的存在,以及转移肿瘤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比较迅速,易于诱发脊柱疼痛和神经症状等,常在形成较大包块前即已被发现。
2、背痛背痛是脊柱转移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经常早于其他神经症状数周或数月。
可以见到两种性质不同的背痛:与肿瘤有关的疼痛和机械性疼痛。
与肿瘤有关的疼痛主要表现为夜间痛或清晨痛,并且一般在白天因活动而缓解。
3、疼痛疼痛是脊柱肿瘤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
80%~95%的原发性脊柱肿瘤在确诊时疼痛是首发症状,有时是惟一症状。
脊柱肿瘤所致疼痛的可能机理包括:骨的浸润和做坏(尤其是骨膜的膨胀)、骨病变组织的压迫、病理性骨折、脊柱椎节不稳、脊髓、神经根或神经丛的压迫和侵蚀等。
夜间疼痛几乎是所有脊柱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同样也是脊柱肿瘤患者的常见表现。
其原因主要在于:(1)夜间患者通常采取卧位,静脉压力相对较高,而对肿瘤周围的末梢神经形成刺激。
(2)夜晚脊柱肿瘤患者的精神注意力相对较为集中,对疼痛变得较为敏感。
(3)肿瘤释放的一些炎性介质对神经形成刺激等。
患者出现咳嗽、打喷嚏、用力或其他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可诱发疼痛加重。
4、神经功能障碍脊髓神经受压可由肿瘤本身直接侵袭引起,也可由肿瘤破坏骨性结构导致的畸形继发引起。
由于脊柱肿瘤主要位于椎体,往往从前方压迫锥体束或前角细胞,故常首先表现为运动功能损害,其临床症状则视脊髓神经受压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脊髓前角综合征、脊髓后角综合征及脊髓半切综合征等。
脊柱肿瘤的护理 PPT课件

脊柱肿瘤的术后护理
单 击 此 处 编 辑 母 版 标 题 样 式
4、双下肢感觉、运动观察 • 麻醉清醒后密切观察其 四肢感觉及活动情况,四 肢麻木与活动障碍与术前 相比是否减轻,以判断脊 髓受压是否改善。
脊柱肿瘤的术后护理
单 击 此 处 编 辑 母 版 标 题 样 式
• 5、饮食护理 • 进高热量、高蛋白、高 • 维生素饮食,如:牛奶、 鸡蛋、鱼、新鲜水果等。
脊柱肿瘤的术前护理
单 击 此 处 编 辑 母 版 标 题 样 式
• 3、俯卧位练习 胸部用软枕头 支撑。开始时练30min,逐渐 延长至2~3 h。教会其腰背 肌锻炼方法,并进行深呼吸 训练以增加肺通气量,有效 咳嗽,防止术后发生坠积性 肺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 小便,防止术后因体位改变 而发生尿潴留及排便困难。
• (3)双下肢功能锻炼 • 为预防肢体痉挛收缩、畸形 和肌肉萎缩,促进功能恢复, 应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下 肢直腿抬高、踝关节背伸和 跖屈等运动,以防止神经根 粘连。
功能锻炼
单 击 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处 编 辑 母 版 标 题 样 式
(4)术后第3天,可以在床 上独立轴式翻身。 (5)术后拆线后,指导患 者仰卧位或俯卧位行腰背 肌功能锻炼,每10min,2 次/d,以提高腰背力,增 强脊柱的稳定性。
单 击 此 处 编 辑 母 版 标 题 样 式
• 1、CT • 2、MRI • 3、治疗,主要有三种 方法:化疗、放疗和手 术。
脊柱肿瘤的症状
单 击 此 处 编 辑 母 版 标 题 样 式
• 1、背痛,是最常见的症 状,一般为夜间痛或清晨 痛, 并且一般在白天因活动 而缓解。 • 2、神经损伤。 • 3、可能产生畸形,
脊柱肿瘤的术前护理
脊柱肿瘤

源
布情况
区
椎体部位
恶性
• 转移瘤 • 骨髓瘤 • 浆细胞瘤 • 淋巴瘤 • 脊索瘤 良性
• 血管瘤 • 嗜酸性肉芽肿 • 巨细胞瘤
附件
域
良性
的
• 骨样骨瘤 • 骨母细胞瘤
特
• 软骨瘤 • ABC
征
恶性
性
除了以下之外
• 软骨肉瘤
• 骨肉瘤
• Ewing肉瘤
起源于脊柱两端的肿瘤
• 脊索瘤
起源:斜坡30-50%、骶尾椎 50%、颈椎15%
• 特定好发年龄(需要强调)
<30岁:少见、多为良性(除Ewing肉瘤、骨肉瘤外) >30岁:多为恶性肿瘤(除血管瘤、骨岛外)
• 部分肿瘤有临床特征
年青人、夜间痛、水杨酸缓解—高度提示骨样骨瘤
二、临床特点与外科分期
椎体骨折---提示脊柱肿瘤 Radicular或脊髓压迫取决于部位和病变累及范 围(foramina和椎管) 肿瘤的生长速度: 鉴别高度恶性(生长迅速)--低度恶性和良性肿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病例4 骶尾椎脊索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男性,48岁,会阴部疼痛、麻木感10个月
起源于脊柱两端的肿瘤
• 骨巨细胞瘤(GCT)
来源不明,病理上见梭形细胞基质和混杂丰富破骨细胞 7%发生于脊柱,骶骨最多,占骶尾肿瘤30-50%(第二位) 20-50岁女性多见,5-10%恶性 影像学特征
椎板骨样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胸椎椎板骨样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骨 软 骨 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胸椎关节突骨软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女 进 力性2行射年,性科肢25体岁无,
椎管内肿瘤

脊髓解剖
内部结构 脊髓由白质和灰质组成(横切面) H 形灰质中间的横行灰质为灰质联合, 两旁分别为前角和后角,C8~L2及S2~4 尚有侧角 白质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分。主 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传导束组 成
脊髓解剖
C8、 T1侧角发出的交感纤维,支配同
侧瞳孔开大肌、睑板肌、眼眶肌,另 一部分支配同侧面部血管和汗腺 C8~L2 侧角内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 发出的纤维支配内脏、腺体功能 S2~4 侧角为脊髓的副交感中枢,发出 的纤维支配膀胱、直肠和性腺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高颈段(C1~4): 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括约肌功能障碍 其他: C3~5 损害可出现膈肌瘫痪、呼吸困 难;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出现同侧面部 痛温(C4~T1): 双上肢呈周围性瘫痪,双下肢呈中枢 性瘫痪 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括约肌障碍 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肩部 及上肢根痛 C8~T1侧角受损时产生同侧Horner征
临床表现
椎管内肿瘤造成的症状可称为脊髓压迫症,主 要包括以也几方面。
1、疼痛 大多数由髓外肿瘤刺激神经根和脊 膜引起,常为首发和定位表现。疼痛为自发性,常 剧烈;疼痛沿神经根分布区扩散,在躯干为横行条 带状分布,在四肢表现为由近端向远端放射;初期 为阵发性,可有夜间加重或平卧痛;可因咳嗽、喷 嚏或用力大便等加重;可伴有脊柱自发性疼痛、叩 痛和压痛。
2、感觉障碍 如麻木感、蚁走感、灼热 感、束带感等,也可出现感觉过敏,当感觉 纤维被破坏后则表现为感觉减退或缺失。临 床上将感觉减退或缺失区与感觉正常区的临 界面称为感觉平面,是判断脊髓损害水平的 重要依据之一。
3、运动障碍 主要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 肢体的力量减弱,动作不准确,站立不稳, 可伴有或不伴有肌肉萎缩。 4、大小便功能障碍 多见于髓内病变, 如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以及马尾肿瘤。 依病变水平可表现为排便困难,小便潴留, 大便困难;或表现为大小便失禁。
脊柱肿瘤 PPT课件

良性肿瘤 血管瘤 haemangioma
偶见于脊柱和其他骨骼 侧位片上典型表现 CT扫描(轴位)表现 治疗:观察、即使刮除植骨也会复发、不主张 放疗(神经炎和并发症)
良性肿瘤 血管瘤 haemangioma
瘤样病变 嗜酸性肉芽肿 Eosinophilic Granuloma
预后:孤立型优于多发型 5年生存率分别50%和10% 最常见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 CT、ECT有助于诊断 疼痛部位可以放疗 手术指征:直径>10cm,神经症状,脊柱不稳, 病理骨折,放疗不敏感
原发恶性肿瘤 多发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原发恶性肿瘤 浆细胞瘤 Plasmacytom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鉴别:扁平椎体或颅底凹陷(成骨不全、骨发育不良) 常常影响脊柱(10-20%影响到脊柱,胸椎多见) 有人说10岁以下不用活检 多数自限,支具减轻症状 高度随时间可复原 若进展,刮除或放疗,有全身多处可化疗 鉴别:TB,化脓性骨髓炎,神经母细胞瘤,Ewing,恶 性血液病,圆细胞肿瘤
原发性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脊柱肿瘤类别
良性肿瘤 瘤样病变 原发恶性肿瘤 转移性肿瘤 椎管内肿瘤(特有)
原发性肿瘤易发部位
后部结构:成骨细胞瘤,骨样骨瘤 骶骨:脊索瘤,骨巨细胞瘤 前部结构:其余 血液系统肿瘤,Ewing肉瘤:多有其他部位或 系统累及,治疗上必须兼顾. ABC:前后均可
良性肿瘤 成骨细胞瘤 osteoblastoma
转移性性肿瘤
脊柱转移性肿瘤
流行病学:转移/原发=40/1 成骨:前列腺、乳腺、肾、肺(偶尔) 溶骨:肺,消化道 注意:骨髓瘤是最常见的原发肿瘤
脊柱肿瘤的分期课件

脊柱肿瘤的Enneking分期
1 反应带,2 假包膜,3 假包膜内病灶,4 卫星灶。 1 反应带,2 假包膜,3 假包膜内病灶,4 卫星灶。
A S1,良性肿瘤,静止,外有包膜; B S2良性肿瘤,活跃,外有假包膜; C S3良性肿瘤,侵袭性,假包膜中有指状突起 或跳跃卫星灶;
D ⅠA,低度恶性,脊椎间室内,有假பைடு நூலகம்膜; E ⅠB低度恶性,脊椎间室外(椎旁或椎管内); F ⅡA,高度恶性,间室内,椎体内卫星灶; G ⅡB,高度恶性,间室外,卫星灶,无远处转 移。
据此,确定肿瘤的空间位置和范围,以及受累
节段的毗邻关系,根据肿瘤的空间位置和范围, 制定手术方案。
胸腰椎肿瘤的Tomita分型
• A 病变局限在脊椎骨质内。Ⅰ型:单纯前部 或后部的原位病灶(1或2或3);Ⅱ型:前 部或后部病灶累及椎弓根(1+2或3+2); Ⅲ型:前部、后部及椎弓根均受累 (1+2+3);
• B 病变累及脊椎骨质外。Ⅳ型:侵及椎管 (硬膜外,任何部位+4);Ⅴ型:侵及椎 旁;Ⅵ型:侵及相临椎体(任何部位+5);
• M 转移。Ⅶ型:多节段或跳跃性病灶。
脊柱肿瘤的分期
(1)1980年Enneking提出了脊柱肿瘤外科 学分期,广泛用于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但难 以用于脊柱肿瘤。
(2)1997年意大利的Boriani等人提出了 胸腰椎的WBB脊柱肿瘤外科分期(包括胸腰 椎肿瘤和颈椎肿瘤的WBB分期)
(3)日本的Tomita等人则将胸腰椎肿瘤分 为7个亚型。
脊柱肿瘤的Enneking分期的治疗
胸腰椎肿瘤的WBB分期
颈椎肿瘤的WBB分期
按照X线片、CT、MRI影像,把椎体水平断 面分为12个放射状的区域(Sector),依椎管中心 为圆点,由左后侧起始,依次分为1至12区;同 时在水平断面上由外层向内层分为A,B,C,D, E 5层,A层为骨外软组织,B层为骨浅层,C层 为骨深层,D层为硬膜外层,E层为硬膜内层; 另外,在脊柱纵轴上计数被累及椎体的数目。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的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脂肪组织、先天性胚胎残余组织等)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的总称。
临床上按其与脊髓和硬脊膜的关系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下和硬脊膜外肿瘤。
椎管内肿瘤可压迫脊髓和神经引起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
肿瘤可发生在脊椎的任何节段,因胸段最长故肿瘤的发生率也相应较高,约占半数,颈段约占1/4,其余分布在腰髓段及马尾。
椎管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为20~50岁之间。
除脊膜肿瘤外,椎管内肿瘤男性较女性发病率略高。
各种肿瘤有其特有的好发部位,如上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多发生在腰骶段;而神经胶质瘤则胸腰段和胸段多见;肉瘤及神经节细胞瘤多见于硬脊膜外;肠源性囊肿以颈段硬膜下髓外、脊髓腹侧多见,可与髓内皮样囊肿并发。
发病机制椎管内肿瘤可压迫脊髓神经根引起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压迫血管造成脊髓水肿,变性及坏死,引起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综合征临床表现1.一般临床表现主要为肿瘤所在平面的神经根损害及该水平以下的长束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1)神经根性疼痛:为神经根或硬脊膜的刺激所致部位较固定,常局限于一处并沿受累神经根分布区放射,性质如刀割针刺或烧灼样常呈间歇性发作。
(2)感觉障碍:表现为受损脊髓平面以下的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麻木或蚁走感)。
(3)运动障碍:肢体力弱在小儿椎管内肿瘤表现较突出,颈髓病变可有四肢肌力减弱;胸腰段损害表现为下肢无力、肌张力增高及病理反射阳性等;腰骶段表现为马尾神经损害征、肌张力及腱反射低下等。
(4)直肠和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为括约肌功能损害,可有肛门松弛,大小便失禁。
2.不同部位肿瘤的临床表现(一)髓内肿瘤1. 室管膜瘤:来源于脑室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脑内白质室管膜细胞巢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尤其多见于中年人,男女发病率相同。
颈段是好发部位。
多数脊髓的室管膜瘤属良性肿瘤,虽然没有包膜,但与脊髓之间界限清楚,手术常能完全切除,术后可治愈或长期不复发。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脊椎骨髓瘤与转移瘤鉴别:
椎体破坏+软组织肿块倾向骨髓瘤。 椎体破坏+广泛性骨质疏松倾向骨
髓瘤。 椎体破坏伴椎弓及附件早期破坏倾
向转移瘤。
骨髓瘤MRI表现:
T1W呈灶性或弥漫性低信号。 T2W呈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 T2W敏感性高于T1W。 增强T1W病灶强化,可作疗效观察。 软组织肿块T1W低信号,T2W高信号。 STIR序列敏感性高于SE序列。
多见于前列腺癌,恶性淋巴瘤,乳房癌。 椎体,松质骨斑点状高密度硬化灶,相
互融合。 椎间隙正常,无压缩骨折。 T1W,T2W均呈低信号。 溶骨性转移放疗后也可呈硬化。
影像学检查比较:
X线 CT MRI 同位素
敏感性 低 较高 高
高
特异性 高 较高 高
低
谢谢
颅骨。 病理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 肾功能损害—蛋白尿、血尿、肾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血沉加快、尿本周氏蛋白、贫血
等。
依X线表现分类:
骨质疏松型。 单发型。 多发型。 硬化型。
X线表现 :
病变早期X线无异常改变,约占10%。 骨质疏松,以中轴骨为显著:常见于脊
柱、肋骨、颅骨、骨盆等。 多发性骨质破坏:虫蚀样、穿凿样,少
CT检查:
优点:密度分辨率高,无重叠,易发现 微小病变。
缺点:整体观不如平片,价高。
MRI检查:
优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 易发 现骨髓早期改变
缺点:对皮质破坏,钙化骨化检出不 如CT敏感
同位素检查:
同位素TC99M扫描。 敏感性高,特异性差。
脊椎血管瘤:
发病率 部位
临床 0.6%—1% 尸解 10%
多发型
颅骨,肋骨,脊椎等多骨,多发破 坏溶骨性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肿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脊柱肿瘤(spinatumor)指发生于脊柱的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原发性脊柱肿瘤的总体发生率约为0.4%。
绝大多数青少年脊柱肿瘤为良性,而中青年患者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良性肿瘤多累及后方结构,恶性肿瘤则多累及椎体。
原发性良性脊柱肿瘤一般进展慢,病程长,恶性脊柱肿瘤则进展较快,病程短,临床症状出现较快,约占每年新增恶性骨肿瘤的10%。
二病因脊柱肿瘤的病因:脊柱肿瘤与骨肿瘤一样其发病原因迄今不明,致病因素较为复杂,目前有以下5种学说:
(1)柱肿瘤的病毒学说动物实验证实在病毒可诱发骨肉瘤。
(2)脊柱肿瘤的慢性刺激学说某些物理因素比如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以及某些化学因素比如甲基胆蔥等可诱发骨肉瘤。
(3)脊柱肿瘤的胚胎组织异位残存学说胚胎残存脊索组织及软骨组织,可导致脊索瘤及软骨肉瘤。
(4)脊柱肿瘤的恶变学说。
(5)脊柱肿瘤的基因遗传学说正常细胞基因发生改变产生肿瘤,瘤细胞继续增殖,且将其生物特性遗传。
临床所见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就具有遗传性等。
三临床表现脊柱肿瘤主要表现为背部疼痛、局部肿块、脊柱畸形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
1.疼痛
是脊柱肿瘤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
80%~95%的原发性脊柱肿瘤在确诊时疼痛是首发症状,有时是唯一症状。
主要包括肿瘤所致疼痛及机械性疼痛。
一般夜间疼痛较明显,白天因活动可减轻。
2.局部肿块
因脊柱骨肿瘤多发生在椎体,而椎体的位置较深,难以在体表发现,故以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并不常见,主要见于颈椎或脊柱后部附件结构的肿瘤。
脊柱恶性肿瘤的肿块增长较快,对周围组织常形成压迫等,故常有局部疼痛、不适等表现。
转移性脊柱肿瘤由于有原发病灶的存在,以及转移肿瘤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比较迅速,易于诱发脊柱疼痛和神经症状等,常在形成较大肿块前即已被发现。
3.脊柱畸形
脊柱肿瘤导致的脊柱畸形并不少见,其主要机制包括:肿瘤对椎体和(或)附件的破坏;脊柱周围组
织的痉挛性反应.以及肿瘤体积较大对周围结构形成挤压等。
如骨样骨瘤常可出现凹向病灶侧的侧凸畸形,其侧弯顶点多为病灶所在部位。
4.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神经受压可由肿瘤本身直接侵袭引起,也可由肿瘤破坏骨性结构导致的畸形继发引起。
由于脊柱肿瘤主要位于椎体,往往从前方压迫锥体束或前角细胞,故常首先表现为运动功能损害,其临床症状则视脊髓神经受压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脊髓前角综合征、脊髓后角综合征及脊髓半切综合征等。
四检查脊柱肿瘤患者检查主要包括:X线片,CT以及磁共振等,对于转移性病灶,可行全身骨扫描(ECT)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
五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合试验室检查,比如血沉等可诊断。
必要时在CT 引导下行穿刺活检,可或明确诊断。
六鉴别诊断1.脊椎化脓性炎症
发病前,患者多有皮肤疖肿或其他化脓灶病多骤起、体温高,中毒症状明显,受累部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局部软组织肿胀和压痛。
X线摄片椎体可见骨质破坏,椎间变窄,常有死骨形成,多无脓肿形成,应行细菌和组织学检查确诊。
2.退变性脊椎病变
椎间盘、韧带突入椎管引起脊髓和神经受压。
中年以后脊柱退行变的影像学征象几乎都存在,与脊髓肿瘤的鉴别诊断要靠细致的神经系统评价,辅助以影像学检查。
3.脊柱结核
多有低烧、盗汗等慢性中毒症状,病变多侵蚀椎间盘与相应椎体缘,椎旁寒性脓疡有助于鉴别诊断。
七治疗脊柱肿瘤,主张手术切除,影响脊柱稳定性的,一期应行脊柱内固定,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有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者,手术应在手术显微镜下解除对神经的压迫为主。
恶性肿瘤可先活检明确病理,根据病理性质行放化疗或其他方法治疗,但是对于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恶性脊柱肿瘤,可手术行肿瘤切除及脊柱内固定,达到缓解症状及维持脊柱稳定的目的,为术后放化疗提供依据。
有肢体活动障碍者,应行康复治疗。
寄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身体健康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很难达到的目标。
今天,你能开口说话,能用眼睛、耳朵、鼻子去感知身边的一切事物,能正常地用双腿行走,无病无痛……这些看起来是很轻而易举的,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却是极度重要且来之不易的,如果某一天你失去了,怎
么办?看到街上那些失明失聪、断手少腿的残疾人,你是否在想:幸好我没有像他们那样,你错了,生命充满意外,谁能保证你明天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那你又是否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健康呢?那就请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赶快行动起来,锻炼身体,让身心健康吧!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是稍纵即逝的,明确健康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本钱,要懂得珍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