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戈塘猪场养殖项目环评报告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给水
供水含养殖、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本工程的给排水设计规范按《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的要求进行。本工程项目建设的种猪场的用水水源取地下水;职工生活用水由城市管网供应。
2.排水及去向
本工程排水主要是猪尿、圈舍冲洗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排水管网采用雨污分流方式。场内排尿沟、雨水沟均采用矩形,浆砌砖结构型式,内底面抹光,加钢筋砼活动盖板。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符合规划布局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文的要求,******有限公司将PIC祖代猪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环境评价中心完成。我评价中心受委托后,并派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按照国家有关环评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由于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建成,因此本项目为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针对这一情况,本环评的评价重点是评价项项目运营期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地点、建设单位及性质
项目名称:PIC祖代猪场一期工程
建设地点:******牛藤村2、6、14社
建设单位:******有限公司
主体工程已完成,施工期影响已结束
猪的粪尿及其产生废气、冲洗猪舍产生废水、病死猪尸体、噪声
妊娠房
2×616 m2轻钢结构
产房
4×559 m2轻钢结构
保育舍
3×457m2轻钢结构
育肥舍
3×587m2轻钢结构
隔离舍
216 m2轻钢结构
辅
助
工
程
装载房
150m2轻钢结构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 (最终)

3
%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 4
固体废物评价与防治措施
运营后,产生的废水包括:种猪粪尿污水、猪舍清洗废水 及和员工生活污水。 设 置 猪舍均接有排污水管和排粪管,排放的废水通过管网 经过预处理(包括格栅、沉砂、固液分离等)后,与办公 楼、宿舍楼产生的生活污水一起混合进入水解酸化池,再 经厌氧反应处理,达到液态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要求后用 于农田、农田防护林以及灌丛施肥
关于拟建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
目录
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项目环境影响的防治对策 项目的相关问题的思考
环境污染和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A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C
B 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D 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5大污染
废气
废水
噪声
固废
水体 流失
燃油动力机在 场地平整、物 料运输等施工 作业时 排放的 主要污染物为 CO、NOX、 SO2、烟尘。
养猪场的猪粪和沼气池沉淀分离物经过生物好氧发酵后,制成 有机肥料外卖。病死猪(含母猪分娩物)按《畜禽病害肉尸及 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1996)和《畜禽养殖业污 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进行填埋处理。生活垃圾 设置固定的垃圾堆放点,定期由环卫部门运走统一处理。医疗 废物应设置专用存储容器,并存放于隔离间,收集到一定数量 后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运输车辆冲洗水、 混凝土工程的灰 浆,建(构)筑 物冲洗、打磨等 作业产生的污水,
主要污染物为 SS。若施工人 员平均按50人/d, 每人每天用水 30L计,则施工 人员生活污水量 为1.2m3/d。
施工期的噪声主 要来源于装载机、 推土机、水泥车、 运输车等施工机 械作业时产生的 噪声。噪声源强
生猪养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项目由来 (1)1.2项目特点 (2)1.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 (4)1.4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5)1.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5)1.6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6)第二章总则 (7)2.1评价目的及原则 (7)2.2编制依据 (8)2.3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12)2.4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13)2.5评价时段 (17)2.6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17)2.7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22)2.8评价总体思路及评价重点 (25)第三章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 (26)3.1工程概况 (26)3.2工程分析 (37)3.3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 (56)3.4规划合理性分析 (58)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2)4.1自然环境概况 (62)4.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5)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4)5.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4)5.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9)第六章环境风险评价 (94)6.1环境风险识别 (94)6.2风险评价等级和范围 (97)6.3源项分析 (98)6.4环境风险管理 (102)6.4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108)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09)7.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109)7.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112)第八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27)8.1经济效益分析 (127)8.2社会效益分析 (128)8.3环境效益分析 (128)8.4生态效益分析 (130)8.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131)第九章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132)9.1环境管理 (132)9.2环境监测计划 (136)第十章评价结论与建议 (141)10.1项目概况 (141)10.2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符合性 (141)10.3环境质量现状 (141)10.4污染物排放情况 (142)10.5主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44)10.6环境保护措施 (145)10.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47)10.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47)10.9综合评价结论 (147)第一章概述1.1项目由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着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地域特色突出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猪标准化规模养殖5环评报告

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项目名称南靖县徐卫森畜牧限公司年存栏1000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南靖县徐卫森畜牧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徐卫森(盖章或签字)联系人徐卫森联系电话138****7571邮政编码363600收到报告表日期环保部门填写编号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南靖县徐卫森畜牧有限公司年存栏1000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单位南靖县徐卫森畜牧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南靖县山城镇山苑村排水去向——建设依据闽发改备[2016]E09129号主管部门南靖县农业局建设性质(已建成)补办行业代码A0313 猪的饲养建设规模占地面积2838.9㎡,总建筑面积2500㎡。
总规模年存栏生猪1000头,其中母猪100头,年出栏商品猪2000头总投资150万元环保投资18万元主要能源及水资源消耗名称现状用量新增用量年总用量水(吨/年)-- 1360.96 1360.96 电(kwh/年) -- 3580000 3580000 燃煤(吨/年)燃油(吨/年)燃气(万立方米/年)其它二、项目由来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
抓好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南靖县徐卫森畜牧有限公司抓住机遇,投资150万元,于南靖县山城镇山苑村建设养殖场,用于生猪养殖,总占地面积2838.9㎡,总建筑面积2500㎡,年存栏生猪1000头(其中母猪100头),年出栏商品猪2000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等文件的有关规定,该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所属行业类别为“B农、林、牧、渔、海洋——14、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其他类别”,应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但项目具备饲料加工工序,属于“N 轻工——94、粮食及饲料加工——其他类别”,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生猪养殖环评报告4 现状评价

第四章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评价4.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4.1.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 监测断面设置表4-1 评价河段水质监测断面评价区域水质监测断面位置见附图1。
(2) 监测项目根据工程废水排放特征,水质监测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氯化物、粪大肠菌群,共9项。
(3) 采样时间、频率及分析方法地表水现状监测由XX县环境监测站于2008年10月31日~11月1日进行采样分析。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2- 2002)中有关规定进行。
(4) 地表水监测结果与分析评价河段水质监测结果列于表4-2中。
4.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 评价因子根据监测结果,确定评价因子为:pH、CODcr、BOD5、DO、总磷、NH3-N、氯化物、粪大肠菌群,共8项;水温无标准,不参与评价。
(2) 评价标准该河评价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
(3) 评价方法为了能直观反映水质现状,科学的评判水体中污染物是否超标,评价采用单项水质指数评价方法。
单项指数法数学模式如下: ① 对于一般污染物:siij ij C C S =式中:S ij ——单项水质参数i 在第j 点的标准指数;C ij ——污染物i 在监测点j 的浓度(mg/L); C si ——水质参数i 的地面水水质标准(mg/L)。
② 对具有上、下限标准的项目pH ,计算式为:sd jj pH pH pHS --=0.70.7, pH j ≤7.0.70.7,--=su j j pH pH pH SpH j >7.0式中:pH j ——为监测点j 的pH 值;pH sd ——为水质标准pH 的下限值; pH su ——为水质标准pH 的上限值。
③ 对DO 的标准指数S DO,j :sDO f DO j DO f DO SjDO --=, DO j ≥Do ssDO j DO j DO S 910,-= DO j <Do sDO f =468/(31.6+T)式中:DO f —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DO j —监测点j 的溶解氧浓度mg/L ; DO s —溶解氧的水质标准mg/L ; T —监测时的水温℃。
养猪场项目环评报告

养猪场项目环评报告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法人代表242 联系人343 通讯地址XX县天池镇盐井村五社联系电话224234 传真/ 邮政编码22 建设地点XX县天池镇盐井村五社立项审批部门XX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叙发改投资[2012]备75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猪的饲养(A0320)占地面积(平方米) 2333.45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6.9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9.71%评价经费(万元)投产日期2013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建设项目的由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及时把畜牧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带动整个农业结构的调整。
党中央一直都在关注畜牧业的发展,并提出了《养殖业良种工程建设规划》,XX 省农业厅及时抓住这一机遇,结合省内畜禽业的现状,大力发展XX省的养猪业。
XX省是我国生猪第一大省,是传统的生猪生产基地,历史上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由于XX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养殖习惯、养殖政策、社会等因素为生猪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养猪是XX省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由于饲养品种不当,饲料水平低下,产品不能进入大的流通市场,农民并没有真正从养猪中获取经济利益。
目前,生猪发展上主要是受品种、标准化、规模化程度和传统饲养方式困扰,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要求,保证供应市场猪肉的品质,切实让人民群众吃上优质的放心肉,根据XX县“十二五”规划,结合目前XX县生猪养殖的现状和现代化养猪业的发展方向,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从而带动生猪产业快速发展,保证市场供应。
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该建设项目应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于2012年5月23日委托XX市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所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我所在接受委托后,通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编制完成本报告表。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年出栏1000头肥猪、存栏50头母猪项目建设单位##养殖场法人代表## 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 传真邮政编码073100 建设地点##县东旺乡##东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猪的饲养A0313占地面积(平方米)2000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130 环保投资(万元)13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及编制依据1.项目由来##养殖场位于##,是一家从事生猪养殖的企业,于2012年5月投资130万元建设“年出栏1000头肥猪、存栏50头母猪项目”。
本项目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中“猪的饲养”,其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产品均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的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不违反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属于允许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县发展改革局已为本项目备案,备案证号为“##发改备字【2012】21号”,详见附件。
2.编制依据根据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项目的建设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环保审批手续。
本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中“农、林、牧、渔”中的“养殖场(区)”类别,猪常年存栏量在3000头以下,不涉及环境敏感区,项目类别为“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完成后由建设单位报送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二、项目概况1.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东经##。
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2.周边关系与卫生防护距离(1)周边关系本项目东侧隔田间路为农田,西、北、南侧均为农田,西侧500m为##。
项目周边关系详见附图2。
(2)卫生防护距离《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规定禁止在“生活引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城市和城镇居民,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建设畜禽养殖场,同时规定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
生猪养殖环评报告6污染治理措施(doc 10页)

生猪养殖环评报告6污染治理措施(doc 10页)物料水分降至17%左右,恶臭气味完全消失,有害病原菌、草籽全部杀灭。
物料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有机质分解情况一览表见表6-2。
可分解成分主要微生物分解效率最终产物糖类、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多种微生物均参与此反应高H2O、CO2、NH3、N2(中间产物为氨基酸、有机酸及醇类)纤维素好氧菌、放线菌及高温菌中H2O、CO2、NH4(中间产物为葡萄糖及醇类)半纤维素以放线菌为主高H2O、CO2木质素以真菌为主低H2O、CO2由此可见,发酵菌对猪粪除臭起到关键作用,可有效减少恶臭气味产生,因此物料发酵完成后,恶臭气味基本消除。
通过面源模式对场界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本项目在采取以上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可使场界空气中臭气浓度≤20(无量纲)、氨≤1.5mg/m3、硫化氢≤0.06mg/m3,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相应标准要求。
本项目养殖饲料应采用理想蛋白质体系配方,以提高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的吸收效率,减少氮的排放量和粪的生产量。
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醇制剂和植物提取液等活动物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恶臭气体的产生。
这些微生物进入家畜体内后,能使肠内的有益细菌增殖,使肠的活动能力增强,从而达到抑制粪尿恶臭的目的。
在选用饲料时,一是要注意消化率高、营养变异小,二是要注意选择有毒有害成分低、安全性高的饲料。
在饲料中补充合成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一方面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同时又降低了动物排泄物中的氨气(NH3)产生量,减少臭气的产生。
利用生物方法,将EM有效微生物菌剂加入饲料中,可以促畜禽生长并降低粪便的臭味。
如台湾源泉公司开发研制出一种叫“亚罗康菌”的微生物制剂,直接添加到饲料中,可将猪、猪体内的NH3、硫化氢(H2S)、甲烷(CH4)等转化为可供畜体吸收的化合态氮和其他物质,可使排泄物中的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都明显降低,从而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并减少臭气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戈塘猪场养殖项目环评报告目录概述 (4)1总则 (10)1.1编制依据 (10)1.2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3)1.3环境功能区划 (14)1.4评价标准 (14)1.5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18)1.6环境保护目标 (21)2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3)2.1项目概况 (23)2.2施工期工程分析 (31)2.3营运期工程分析 (35)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3)3.1自然环境概况 (53)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6)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9)3.4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1)3.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3)3.6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65)3.7周边污染源调查 (66)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7)4.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7)4.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84)4.3环境风险评价 (110)5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24)5.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24)5.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126)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7)6.1经济效益分析 (137)6.2社会效益分析 (137)6.3环境效益分析 (138)6.4环境经济效益综合评述 (142)7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43)7.1环境管理要求 (143)7.2环境管理 (143)7.3排污口规范化 (145)7.4污染物排放管理 (146)7.5环境监测计划 (149)7.6企业“三同时”验收清单 (151)8结论与建议 (153)8.1项目概况 (153)8.2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153)8.3污染物排放情况 (154)8.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56)8.5环境保护措施 (157)8.6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159)8.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60)8.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60)8.9综合结论 (160)8.10对策建议 (161)附图附件附件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附件2 备案文件附件3 规划情况说明附件4 执行标准确认函附件5 监测报告附图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 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及水系分布附图-3 环境监测布点图附图-4 项目平面布置图附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概述一、建设项目特点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温氏股份”),经民进中央引进,安龙县招商引资,于2016年8月6日与安龙县人民政府签约《安龙温氏畜牧一体化生猪产业项目协议书》,并于2016年8月30日正式成立安龙温氏畜牧有限公司。
温氏股份拟投资8.3亿元,在安龙县建成包括一个区域行政办公中心、1个饲料厂、3个技术服务中心、3个商品猪场及1个扩繁场等的安龙温氏畜牧一体化生猪产业。
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18万吨饲料,年上市肉猪50万头。
合作家庭农场达300余户,合作家庭农场年总获利约1.04亿元,还可带动周边城镇2000余人参与劳动就业。
安龙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戈塘猪场养殖项目即为温氏股份投资建设的项目之一。
该项目选址于安龙县普坪镇戈塘村,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年出栏18万头猪苗的养殖场,总建筑面积65000㎡”。
安龙县发展和改革局于2016年11月核发了《关于安龙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戈塘猪场养殖项目的备案通知》(安发改备字【2016】53号)。
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符合当地养殖业及畜牧业发展规划,选址与国家、地方的相关规范条例相符。
具体如下: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修正):“鼓励类”中第一类“农林业”中第5条“畜禽标准化养殖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本项目属于畜禽标准化养殖,因此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修正),属于鼓励类项目。
2、规划符合性分析对照《安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龙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的划分方案》(安府办发【2014】239号),分析本项目的符合性,分析情况详见下表-1。
根据上表分析情况,本项目选址不在禁养区、限养区范围,与《安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龙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的划分方案》(安府办发【2014】239号)相符。
且安龙县农业局出具的文件《关于安龙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在安龙县发展一体化养猪项目符合安龙县畜牧业发展规划情况说明》(安农字【2017】8号),也说明本项目选址不在禁养区、限养区范围。
综上,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养殖业及畜牧业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
3、选址合理性分析(1)项目选址与《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符合性分析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的要求,选址要求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详见表-2。
项目种猪场建设地点位于安龙县普坪镇戈塘村。
根据表-1,项目选址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的选址要求。
项目厂址不涉及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规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区内无国家规定的保护动植物。
(2)项目选址与《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符合性分析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第十一条规定,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详见表-3。
根据表-3,项目选址符合《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的选址要求。
项目厂址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区内无国家规定的保护动植物。
(3)结论综合以上分析可见,该项目选址符合要求。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建设单位于2017年2月委托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针对该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评单位分析判定建设项目选址、规模、性质和工艺路线等与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范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并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进行对照,作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的要求,建设项目环评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阶段,具体程序流程见下图-1。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工作过程为:接受委托→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收集资料→初步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污染源分析→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分析论证项目建设及选址合理合法性→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项目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本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为施工期的扬尘、噪声、施工废水等,营运期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
1、施工期:(1)废气:主要污染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尾气等;(2)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清洗废水、混凝土拌合及搅拌废水等;(3)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等;(4)固体废物:施工建筑垃圾等;(5)生态:施工期对用地区域的生态破坏及水土流失。
2、营运期(1)废气:猪舍恶臭、粪场恶臭、污水处理工程恶臭、沼气发电机尾气等;(2)废水:猪尿、冲洗废水、员工生活污水等;(3)噪声:风机、水泵等机械设备噪声以及猪叫声;(4)固废:猪粪、病死猪只及分娩物、污水处理站污泥、防疫医疗废物、废脱硫剂及员工生活垃圾等。
本项目环评应重点关注项目营运期废水和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环保的角度针对项目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和对策。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本项目选址合理,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及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经项目环境影响分析结果可知,项目建成运营后,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通过加强管理及采取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可有效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且污染物的排放满足环境容量的限制要求,不改变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属性;环保投资可基本满足环保设施建设的需要,能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周围群众对项目建设基本持支持态度。
本项目在保证严格执行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对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本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对策建议切实逐项予以落实,并加强生产和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保证各种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从环保角度而言是可行的。
1总则1.1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7月2日重新修订,2016年9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29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1996年3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2008年6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0月25日修订),2011年3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4月14日修订);(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通过并施行);(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通过并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2011年1月8日修订);(1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2月22日);(13)《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 39号;(1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4日发布,1999年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第257号令;(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15年4月24日修订);(16)《中华人民共和国种畜禽管理条例》(2011年1月8日修订);(1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通过,2012年7月1日起施行);(18)《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2007年1月26日;(19)《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20)《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3年10月8日通过,2014年1月1日起施行)(21)《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2)《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1.1.2部门规章(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1日施行;(2)《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4)《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环境保护部令2015年第35号;(5)关于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0】113号;(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公布,根据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修正);(7)《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8)《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9)《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13]103号);(10)《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11)《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2007年7月30日;(12)《禽畜产地检疫规范》(GB 16549-1996)(1996年10月3日批准1997年2月1日实施);(13)《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