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合集下载

孝文化总结

孝文化总结

孝文化总结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和亲情的国家,其中孝道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文化价值观。

孝文化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和关怀,同时也向后代传达了家族传统和价值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中国孝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孝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中国传统伦理理论的核心。

在古代,中国的孝道被认为是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的基石。

尊敬父母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孝顺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伦理观念深入人心,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首先,并不局限于尊敬和照顾父母,中国的孝文化也包含了对祖先的敬仰和纪念。

祭祀、宗族和家族的重要性在中国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通过祭祀祖先,人们将传统和价值观传给下一代,加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这也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道德参照系,使他们保持对传统的敬畏和尊重。

其次,孝文化在家庭内部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尊敬父母和亲人不仅展示了一个人的教养和品德,也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相互扶持奠定了基础。

孝顺的家庭氛围能够培养出关爱、责任感和教养良好的后代。

这种内敛的尊敬和关怀也能够在婚姻关系中得到延续,在夫妻相处中体现出相互尊重和关爱。

此外,孝文化在社会层面上也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孝文化强调个人与社会的连结,鼓励人们有责任为社会作出贡献。

很多中国人将孝文化延伸到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社会的奉献上。

这种价值观促使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以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为重,追求共同进步和共同繁荣。

然而,在当代社会,孝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家庭结构的改变,孝文化的传承变得更为困难。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联系的紧密度下降,尤其是在大城市中。

许多年轻人面临着工作压力和繁忙的生活,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父母。

同时,孝文化的底蕴和含义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因此,为了保持和传承孝文化,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教育系统应该重视孝道教育,让年轻一代了解和认同孝文化的重要性。

孝文化研究报告

孝文化研究报告

孝文化研究报告孝文化研究报告引言: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将孝敬父母作为人生的基本准则。

本报告旨在研究孝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并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

一、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孝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

《论语》中有大量关于孝敬父母的言论,如孔子的“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强调子女应该尽责地照顾和尊敬年迈的父母。

随着时间的推移,孝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扎根并发展壮大,成为一种普遍的道德观念,并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二、孝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孝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尊敬父母、尽孝养亲、感恩回报、延续家族血脉等。

尊敬父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孝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尽孝养亲意味着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照顾,还要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感恩回报体现了孝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回报他们。

延续家族血脉强调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希望子女能够继承家族的衣钵,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念。

三、孝文化的现代意义和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孝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孝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和亲情。

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弘扬孝文化来重建家庭价值观,加强亲子沟通和关系的融洽。

其次,孝文化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保持社会的道德纽带和社会稳定。

同时,孝文化还促进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推动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结论: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孝敬父母的价值被重新认识和重视,应该通过教育和实践来传递和弘扬。

同时,孝文化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因此需要通过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家庭和社会的需求。

只有在弘扬孝文化的同时,我们才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家庭和社会。

孝文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孝文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孝文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稿子一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孝文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你想啊,孝文化活动能让咱们心里头那根关于亲情的弦绷得更紧。

平日里大家都忙忙碌碌的,有时候可能就忽略了对长辈的关心。

但通过这些活动,就好像有人在耳边提醒咱们:“别忘了家里的老人哦!”它还能把一家人的心紧紧拴在一起。

一家人一起参加孝文化活动,那种温馨的场面多美好呀!爷爷奶奶看着儿孙围绕在身边,脸上笑开了花,爸爸妈妈也感受到了孩子的懂事和贴心,咱们自己呢,也会因为给家人带来了快乐而觉得特别满足。

孝文化活动也是在给社会传递正能量。

让大家都知道孝顺是多么重要的事儿,看到别人孝顺,自己也会想着要对家人更好。

这样一来,整个社会都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有人情味儿。

再说了,参加孝文化活动还能让咱们自己收获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知道自己对家人尽了孝,晚上睡觉都能睡得更香呢!所以说,孝文化活动真的是太有意义啦!稿子二亲,咱们来唠唠孝文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呗!你瞧,孝文化活动能把咱们拉回到家人身边。

现在生活节奏快,和家人相处时间少。

但参加这样的活动,咱们就得停下脚步,好好陪陪长辈,听听他们的唠叨,那感觉多亲切。

这活动也是在传承咱们老祖宗的好传统。

几千年啦,孝顺一直是咱们中国人看重的美德。

不能到咱们这辈儿就丢了,得好好传下去。

孝文化活动能让家庭更和睦。

一家人一起为长辈尽孝,互相之间的关系能不好吗?少了争吵,多了理解和关爱,家就成了最温暖的港湾。

对社会来说,这也是一股清流。

大家都忙着赚钱、竞争,有时候人心都变得冷漠了。

孝文化活动能让大家重新找回那份善良和温暖,让社会充满爱。

还有哦,它能让咱们学会感恩。

想想长辈为咱们付出了那么多,通过这些活动,咱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而且,参加孝文化活动还能给自己带来好名声呢!别人知道你孝顺,都会对你竖起大拇指,多有面子。

总之呀,孝文化活动的好处数都数不完,咱们可得多多参与,把孝顺这事儿做好!。

孝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孝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孝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孝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它代表了尊敬、感恩、孝顺等价值观念。

在当代社会,孝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孝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伦理观念。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关系的多样化,孝文化也需要不断地被传承和弘扬,以使其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和深刻的生活内涵。

其次,孝文化有助于将人们的行为规范化。

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关爱亲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孝文化的传承可以使人们更加注重家庭伦理,遵守社会规范,从而建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最后,孝文化也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家庭幸福感和社会归属感。

尊重家庭,关爱亲人,不仅能够增强家庭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更能够带来家庭的幸福和温馨。

同时,在当代社会中,孝文化的传承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和亲情关系的建立,提高人们的社会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因此,孝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将孝文化传承下去,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指导作用和深刻内涵。

- 1 -。

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深远的现代价值。

以下是一些现代价值的例子:
1. 人际关系:孝文化强调家庭中的亲情和互助关系,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孝文化教导人们要尊敬父母长辈,关心和照顾家人,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这与现代社会中强调家庭价值、关注家庭和睦的观念相契合。

2. 社会和谐:孝文化强调家庭中的和谐与团结,扩展到社会层面,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尊敬和孝顺父母是孝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果每个人都能秉持这种价值观,社会中的亲情关爱将更加普遍,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3. 个人发展:孝文化注重培养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在现代社会中,这对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孝文化中的关键特质,如恭敬、尊重、忍让和关怀,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认同感。

4. 传统文化的传承: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孝文化的传承对于维护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孝文化具有丰富的现代价值,它不仅对于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有着积极影响,也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弘扬孝文化的精神,让其在当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生百善孝为先:浅谈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

人生百善孝为先:浅谈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

人生百善孝为先:浅谈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郭毓(如忠)以孝事亲本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但近代却成为谈之色变,甚至避之不及的祸水。

由此造成由于孝悌观念缺乏所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应随之而变。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历史的产物,必然带有历史的局限性。

特别是对孝道的一些具体要求,如孔子所说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显然不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必须予以摒弃。

但是孝这种伦理道德,是合情合理的社会需求,是民族精神、社会风尚的体现。

因此,它不仅作用于过去,而且作用于现在乃至将来。

就孝道的现实意义来说,至少应坚持以下几点:首先,赡养父母是最基本的孝。

每个人都有父母长辈,都有子女晚辈,今天是子女,明天就是父母。

赡养父母,就等于赡养自身。

其次,敬重父母是最高尚的孝,赡养父母是必需的孝,但赡养必须融入尊敬和敬重的精神。

没有敬重,孝道就失去了灵魂,就会变成虚伪的和徒有其名的,最终也难以长久坚持。

再者,孝并非惟命是从,把孝道引向对父母的惟命是从,那是古代孝道的最大弊端。

在今天讲民主和法制的时代,在具体实践中对父母和亲人的孝悌,往往会与民主与法制的精神产生矛盾,所以,必须把传统的孝道美德与民主和法制融为一体。

孝道,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核心和底线,是维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石,如果孝道坍塌,基石不存、家庭成员的亲情关系定会破裂,社会必然无序。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愿赡养,还能奢望他为公为民作奉献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孝治天下”的说法,认为“孝”为百行之首,是道之本。

我国传统讲远孝于祖先,近孝于父母,拜祭天地、祖先,就是体现对生命源泉的珍视和感恩。

作为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

人类繁衍生息,与此对应相系的孝心是人类最朴素的感情。

孝、意味着责任如山,体现着做人的道理,对父母要知恩图报。

人生百善孝为先、孝心无价,为人不孝、何为人也。

孝文化的研究意义

孝文化的研究意义

孝文化的研究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一些年轻人的追求,孝文化逐渐走向了边缘。

但是,孝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展示之一。

因此,研究孝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一、现实意义(一)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出贡献孝文化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

研究孝文化,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重要的作用。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承孝道,才能让这一美德在当今社会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推进家庭和谐建设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孝文化,在于推进家庭和谐建设,强化家庭美德教育,促进家庭和睦相处。

只有深入挖掘孝文化中的精髓和价值,才能切实推进家庭和谐建设,构建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的大家庭。

(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孝文化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

研究孝文化,对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提高自我文化修养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只有深入理解孝文化的精髓,才能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一定的素养和理念,以更具个人修养的方式维系社会和谐。

二、历史价值(一)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孝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和内涵。

通过研究孝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演进、发展和变革。

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中华文化的接受、扩散和传播对世界更为深远的影响。

(二)促进文化多元发展每个文化体系都是有其优点和缺点的。

研究孝文化,可以从中汲取优点,同时发掘和挖掘缺点,从而促进文化多元发展。

只有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才能更为深远地影响和扩散至世界各地,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国际影响力。

(三)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研究孝文化,不仅仅是对历史和传统的了解和继承,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和规划。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发掘孝文化的精髓,创新孝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可以汲取孝文化的内涵,不断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浅谈“孝”文化在新时代高中生生活中的价值

浅谈“孝”文化在新时代高中生生活中的价值

浅谈“孝”文化在新时代高中生生活中的价值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

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孝文化在高中生的生活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断受到关注。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有必要思考孝文化在新时代高中生生活中的价值。

孝文化对于高中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健康需要得到保障。

孝文化能够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家庭中,通过尊敬长辈、关爱弱者的行为,高中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培养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通过在家庭中体验孝道,高中生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孝文化能够提高高中生的社会情操和人文素养。

在日常生活中,孝文化能够教育他们关心弱势群体,尊重他人的权利和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善良、宽容和谦逊的品质。

这些优秀的品质是社会文明的基石,也是塑造高中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

孝文化也能够增强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懂得感恩,不忘初心,热心奉献,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这样的精神品质将成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维护者和推动者的宝贵财富。

孝文化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

在当代社会,家庭是高中生成长的重要支撑,家庭教育对于塑造青少年的未来十分关键。

孝文化能够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尊敬长辈,培养家庭责任感,增强家庭凝聚力,建立和谐家庭。

孝文化也能够教育高中生正确处理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更加圆满和幸福。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高中生正处于敏感的学习和成长阶段,他们接受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骨气和底色。

在新时代,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传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让其在现代社会中保有中国人的精神立场和民族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文化的现实意义与作用烟台市戒毒所原梓皓人人都有父母,父母对于儿女,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

正就是这种无私的爱,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恋与亲爱的感情,当儿女长大懂事后就想着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就是孝。

孝就是中国文化之根本,我国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就是一个人善心、爱心与良心的综合表现,就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就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一、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孝道文化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封建社会亦就是意识形态的精髓。

孝道文化深刻的内涵既有丰富的文化理念,又有完善的制度礼仪。

从“敬养”的意义上分析,主要包含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

敬亲:传统孝道文化的精髓在于提倡父母对于长辈首先要做到“敬”与“爱”,没有敬与爱,就谈不上孝。

孔子曰:“今之孝者,就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就是说,对待自己的父母等长辈不仅仅就是物质的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她们的爱,而且这种爱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老人孝敬,而且与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

同时,孔子认为,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就是保持这种“爱”,既心情愉悦地对待与关心父母及其她长辈。

奉养:传统孝道文化的物质基础就就是要从生活上物质上供养自己的父母及其她老人,即赡仰老人。

“生则养”,这就是孝敬老人最低最基本的要求。

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证老人,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文化强调老年人在物质生活上享有优先性。

常言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与“有子能替父”就就是这个道理。

侍疾: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功能逐渐衰退,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得疾病。

因此,侍疾就是传统孝道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简单的说,侍疾就就是子女对患有疾病的老年人要精心侍候。

比如老年人得了疾病,应当及时请医生诊断治疗,并细心护理,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老年人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关怀。

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所谓立身,也就就是指安身立业,勤俭持家,就是尽孝老人的基础。

这就就是说,做子女的应该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便于更好地实现孝敬父母与其她老人的愿望。

儿女在事业上有了成就,家业兴旺,父母就会感到欣慰,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反之,那些一生好吃懒做,无所作为,家贫如洗的人,也可以说就是对父母的不孝之举。

谏诤:《孝经》谏诤章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

也就就是说,父母的言行不一定完全正确,在父母有不义言行的时候,子女不仅不能随与顺从,而应尽力劝说父母,使其纠正不义之举,这样就能防止父母遭到不义的责备。

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这就就是说尽孝道之事必须亲自为之,老有所居就是对老人的尊敬,老有所养则老有所乐,对患病老人精心护理则解其忧虑,老人逝世时必亲自到灵前哀悼,祭奠时要遵从礼仪。

“送老归山”也就就是善终的意思,儒家的孝道思想把善终同样瞧得很重要,在祭奠与送葬时施行多种礼仪,以此来缅怀老人的一生,祭奠老人的英灵。

二、新型的孝道文化传统孝道与新型孝道的最大区别,就就是传统孝道既有基于亲情关系基础上的合理性因素,也有与封建社会集权政治相联系的不合理因素,拥有两重性,精华与糟粕共存。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思想快速进步,我国古代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以及为维护统治阶级愚昧民众的“三纲五常”等遗忠遗孝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而,现代孝道文化一定就是去除了其不合理性的糟粕,而保留其合理的内核,向利于尊敬父母、家庭与睦、尊师敬贤、尊长爱幼、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等美德方面发展,也使新型孝道文化具备更强的生命力,从而促进社会及人类的发展。

(一)奉养父母,善待双亲奉养双亲,不仅仅就是传统孝道的重要内容,也就是新型孝道内涵的最基本要求。

赡养父母即被视为子女当然的社会义务与道德责任。

在子女年少,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父母有义务抚育她们长大成人;但就是父母年老体弱,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子女同样有赡养双亲的义务。

这就就是代际互助,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就是孝文化赖以形成的血缘基础。

传统孝道中赡养双亲这一条非常符合社会与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人类从小到老的自然规律,就是极其合理的内容,必须要继承发展。

(二)敬爱父母,顺从长辈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不仅仅就是要满足老人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更要表现在敬爱父母上。

敬爱父母就就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一种一切道德美好感情的源头。

传统孝道在父权主义的作用下,子女对父母往往就是畏惧多于敬爱。

现代社会,由于“父权”的削弱甚至被取缔,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得建立于人格平等基础之上的父母与子女相互尊重、相互亲爱的情感易于形成。

尊重长辈也就是新型孝道文化的重要内涵。

孔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也就就是说,敬爱自己父母的人,都会尊敬别人的父母,不敢厌恶别人的父母,不敢轻慢别人的父母。

这种由敬爱自己的双亲,推广到敬爱所有长辈的道德观念,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就是社会稳定与进步的要求,就是建设与谐社会的需要。

(三)修养道德,完善自我孝道教育就其实质来说就是塑造人格的教育,一个能够成就大事业的成功人士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父母行孝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素质。

从本质上说,儒家学派就是道德学派,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

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就是儒家的重要教义,而其教育方法之一就就是倡导孝道,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效果非常明显。

因此,孝道教育实质就就是塑造人格的教育。

在建设与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倡孝道,大力倡导忠孝仁爱、谦与礼让、诚信守义,利于培养我们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精神品质,利于塑造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理想人格。

因而,进一步完善我们人格的忠诚、友爱、谦虚、诚信、自强等内容与孝道息息相关,亦成为新型孝道的重要内容。

(四)奉献社会,回报祖国忠君报国一直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抱负,自古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未有不能尽孝而能尽忠者”一说,可见传统文化中忠孝就是分不开的。

古代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只有能做到对父母长辈的孝顺,把家庭照顾好了,才能做到在社会工作中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宏伟大业。

当今社会,行孝不仅仅就是要求为自己的父母尽孝,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孝道,从而达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目的。

新型的孝道内涵要求人们要自觉树立起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服务、为父母争光相统一的道德价值观。

当然,新型的孝道文化内涵就是非常丰富的,以上四点的内容就是孝道的核心内涵。

三、孝道的误区孝道文化的发展道路就是曲折的,之前,由于忽视了孝道思想的教育培养,致使一些人不懂得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不懂得报效祖国的培育之恩。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些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与谐相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就是视老人为家庭负担。

年老体弱的人不能自食其力,这就是自然规律,应当有子女供养,这正就是子女报答养育之恩与尽孝的时机。

然而,有的子女则把老人视为家庭负担,不愿与老人在一起生活,甚至不愿供养老人,这些老人尽管有儿有女,晚年还过着孤单或游离的生活,有些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间把供养老人的责任推来推去,谁都不想供养老人。

有的就是通过兄弟姐妹协商,把自己的父母平均分配,您家供养一个,我家供养一个,致使老年夫妇不能生活在一起相互照顾;还有的则把老人当作包袱一样甩来甩去,子女间按月份平均供养,都生怕多供养几天,甚至在接收或移交老人时还要称一下体重。

上述这些尽孝的方式,实质上就是仅仅把尽孝当作任务来完成,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孝敬老人,反而就是在不同程度地折磨老人,致使那些老人在社会上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在家庭失去了长辈应有的地位。

二就是顾自己而不顾老人。

人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肝、脾、肺、肠、胃与血管等器官就逐渐萎缩,耳不聪目不明,生活不能自理,心烦意乱,遇事爱唠叨,故有“年老体弱”、“老还小”之说。

所以侍候老人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在生活起居方面照顾周到。

然而有些人只顾自己生活得潇洒愉快,不顾老人的身心健康,把老人视为家庭保姆。

有的人借口以事业为重,以“忠孝不能两全”为由,关心领导与上级比关心父母还要重要。

这种人在领导面前就是一张笑脸,回到家在父母面前就就是一张“马脸”。

她们经常在外面吃喝玩乐或游山玩水,从来不过问老人在家吃什么、穿什么、想要什么?老人生病了也不及时送医院诊治,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也形同路人。

有的人心里的“代沟”不可逾越,不愿意听老人的倾诉,不愿与老人交流思想感情,认为老人唠叨起来很烦人。

老人的心里话不能在儿女面前倾诉,就会感到孤独、寂寞与压抑,这样无形之中就伤害了老人的身心健康。

三就是婆媳不能与谐相处。

常言道“媳妇就就是养老女”,“儿子孝顺不为孝,媳妇孝顺才为孝”。

一般来说,取了儿媳的家庭,生活上就多了一个帮手,其父母就该享清闲了。

然而,有的儿媳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很好,就就是不能正确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甚至水火不相容,待公婆牛马不如。

既不帮忙做家务活,还对公婆没好言语,态度生硬。

这样的家庭,往往当儿子的就是听之任之,平时也跟着自己的女人起哄,所以一些老人只有叹道:“儿子结了婚就就是媳妇的人了”。

四就是嫌弃自己父母无能。

世世代代家庭之间的贫富之差本就是正常存在的,这种差距就是不可完全消除的。

有的家庭确因父母能力弱小而贫困,有的家庭则因居住地自然条件差,或因天灾人祸而导致贫困。

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子女,总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力,没有创造出良好的家庭生活条件。

她们要么懒惰成性,无力或不愿意孝敬父母与其她老人;要么恨自己的父母无能,经常在父母面前发牢骚,不尊重父母,不孝敬老人。

有的家庭尽管贫困,为了子女成才,不惜一切代价千辛万苦地送子女读书,目的就是改变家庭贫困面貌,老了就可以享清福。

可就是当子女完成学业后进入了机关单位或企业就忘了本,摆阔气,讲排场,过上灯红酒绿的城市人生活,视父母为无知,嫌弃自己的父母,不愿把父母接到一起生活,甚至在别人面前还假装不认识。

四、孝文化的现实意义与作用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尤其就是在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弘扬传统的孝道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孝道文化的核心就是敬老养老。

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就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孝道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