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证知识分享共27页文档

合集下载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纯干货)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纯干货)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纯干货)原文1Original Text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0)」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桂枝三两(去皮)半夏半升(汤洗)细辛三两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加减法:若渴者,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

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

水若去,利则止也。

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

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词解】①心下有水气:心下,指上腹部、胃脘部。

水气,即水饮之邪,病理概念。

②噎:烦,《周礼》郑玄注“烦犹剧也”。

即因疼痛而烦不得宁。

③少腹满:指下腹部胀满。

④熬:《说文·火部》:“熬,干煎也” ,与烘、炒、焙近意【讲解】本条论述太阳伤寒兼寒饮内停的证治。

“伤寒表不解”说明本证以太阳伤寒证为基本证候,诸如恶寒、无汗、发热、脉浮紧等伤寒表实证的表现应该具备。

“心下有水气”说明本证有寒饮内停的病机。

结合此两点,小青龙汤证应为太阳伤寒兼寒饮内停证,也就是表寒里饮之证。

寒饮停留于胃,胃气上逆,故见干呕。

此外,文中还列出了几个或然证,即渴、利、噎、小便不利、小腹满。

由于寒饮阻遏气机,机体气化不利,津不上承,故见口渴;寒饮走于肠道,影响到大肠传导,小肠的分清泌浊,故见下利;饮停气逆,阻于喉间,故见噎;饮停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利、小腹满。

总的来讲,这是一个外感寒邪,内有寒饮的证候。

治疗当辛温解表,温化寒饮,张仲景立小青龙汤治疗。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兼利水饮,桂枝助麻黄解表,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防止诸温药温燥太过;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常并用以温化寒饮,甘草调和诸药。

小青龙汤 《伤寒论》

小青龙汤 《伤寒论》

小青龙汤《伤寒论》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6g 生白芍9g 细辛3 炙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 乾姜6g【用法】水煎服【主治】1.外感风寒,内停水饮。

症见恶寒发热不渴,无汗,浮肿、身体疼重、胸痞、乾呕、咳喘、脉浮等。

【方义体会】本方系麻黄汤去杏仁,桂枝汤去生姜,加乾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而成。

麻黄、桂枝解表发汗,乾姜、细辛、半夏温中散寒,化饮降逆;麻桂姜辛,共凑温运表里之功。

五味子敛肺固气,芍药、甘草以和营卫,半夏止咳化痰,降逆以利气道。

八味药相配,辛散温化,宣降有权,使肺气复舒。

水饮爲患,不外“喘”“咳”“呕”“肿”之症。

小青龙汤证之有“喘满”、“咳嗽”、“短气”、“微肿”是属寒饮,故以寒饮爲主症者,均可投之。

【临床应用】1、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喘满,冷胀、浮肿。

若兼有热者加生石膏24克,小便不利者加茯苓15克。

2、治疗感冒并发气管喘息,咳、嚏、乾呕、痰多而稀薄者,其效甚捷。

3、治疗风湿关节炎,痛肿兼喘者。

4、治疗流行感胃、喘咳明显痰液清稀者。

5、治疗小儿喘、满、呕、肿症,以该方原量酌减,用之极效。

例:贺xx,男,7岁.患百日咳七十余日,虽痉咳已减,但诸病缠身。

诊见:顔面黄而浮肿.腹胀,下肢肿,虽不痉咳,但频频喘息,时而咳嗽乾呕,时有痰涎吐出,时而索食.与之则不入口。

余断爲痰饮犯肺,久病伤脾。

“喘”、“肿”爲其主症.故先用小青龙轻剂,次日呕止喘大减。

二诊.与服香砂六君子汤数剂.时过一周,其父代述,患儿已癒。

6、支气管炎患者,肺气肿患者,若见轻微浮肿喘息者,可与小青龙汤治之。

例:王x,男,40岁,患气管炎八年之久,三年前又检查爲肺气肿,长期住院治疗.近来咳喘频频,痰多而稀薄,不能平卧.诊见:胸腹胀满,食少,小便少,眼睑及下肢浮肿.面目暗淡,情志不畅,舌嫩苔淡.脉象沉弦.此爲寒饮久蓄,急需辛散除饮之治.遂投以小青龙汤加茯苓18克,令服二剂.服後喘满大减,已能平卧,小便利.又继服一剂,第四日夜间已能睡眠.继服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三剂而诸证墓本消失,後养息半月出院。

小青龙汤方证

小青龙汤方证

小青龙汤方证小青龙汤方: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方解〗本方为桂枝汤去生姜、大枣加干姜,再加麻黄、半夏、细辛、五味子而成。

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发汗以解太阳之表;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逐内之寒饮,合之解表化饮以平咳喘,故本方为治疗外邪里饮而致咳喘的方剂。

【歌诀】小青龙本桂枝汤,去生姜枣加干姜。

麻黄五味半细辛,外邪内饮治之良。

【解读仲景原文】《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解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指明为外寒里饮证,这种情况用发汗治疗,表不会解的。

而且还会出现许多变证:如有外邪故发热;激动里饮故干呕而咳喘;小便不利则少腹满,水停不化故或渴,水谷不别故或利;水气冲逆故或噎等,此宜小青龙汤主之。

〖按〗当表证未解而里有水饮者,无论伤寒或中风,在治疗时,都须解表的同时祛逐水饮,这样才能使表解,前于桂枝剂已多次说明,故不再赞述。

胃中有饮本无渴证,今谓或渴者,这是由于小便不利所致,与五苓散证之渴同,故或渴、或利、或噎均宜读在小便不利、少腹满句之后;而或喘者,宜接于发热而咳句后。

此以上为主证,或咳以下为客证。

只要看主证在,不问客证有无,均宜本方主之。

《伤寒论》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解读〗气冲饮逆故咳而微喘,外邪不解故发热,胃有饮故不渴,宜以小青龙汤主之。

服汤后则饮去胃中干,故遂渴,此为服药有效之验,故谓寒去欲解也。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解读〗倚息,即凭依于物呼吸之意。

久有痰饮,复被风寒,呈外寒内饮证,造成咳逆呼吸困难,以至倚息不得卧,此证宜用小青龙汤治疗。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2023小青龙汤证contents •引言•小青龙汤证的中医理论基础•小青龙汤证的病因和病理•小青龙汤证的分类和表现•小青龙汤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小青龙汤证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小青龙汤证的预防与调护目录01引言针对小青龙汤证的教学需求和实际应用价值,设计并组织本次课程。

针对小青龙汤证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讲解,结合临床案例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该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能。

课程背景1课程目标和目的23掌握小青龙汤证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

熟悉小青龙汤证的现代研究进展和前沿理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和计划小青龙汤证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操作。

小青龙汤证的预防与调理。

小青龙汤证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小青龙汤证的中医及现代医学诊疗思路。

小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02小青龙汤证的中医理论基础小青龙汤证中的风邪侵袭,多表现为外风邪气,侵入人体后引起恶寒、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

风邪侵袭寒邪外袭,致使人体阳气受损,出现恶寒、无汗、身痛、咳嗽等症状,小青龙汤可用于寒邪外袭引起的表寒里饮证。

寒邪束表六淫邪气与小青龙汤证恶寒发热寒邪外袭,人体正气受损,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小青龙汤可缓解寒邪引起的恶寒发热症状。

无汗咳喘寒邪束表,人体毛孔闭塞,导致无汗、咳喘等症状,小青龙汤可缓解寒邪引起的无汗咳喘症状。

寒邪外袭与小青龙汤证咳吐清涎水饮内停,上犯于肺,影响肺气宣降,出现咳吐清涎等症状,小青龙汤可宣肺气、化水饮、止咳嗽。

心下满闷水饮内停,阻滞脾胃气机,出现心下满闷、食欲不振等症状,小青龙汤可化水饮、和脾胃,缓解心下满闷等症状。

水饮内停与小青龙汤证肺为水之上源,主宣降,若肺失宣降,则水液无法正常输布,可导致水饮停聚而出现小青龙汤证。

肺失宣降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则运化失职,导致水湿内停,引发小青龙汤证。

脾虚生湿脏腑失调与小青龙汤证03小青龙汤证的病因和病理风寒邪气风寒邪气侵袭肺脏,导致肺气失宣,引发咳嗽、咳痰等症状。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肺炎
支气管哮喘
小青龙汤证与肺炎相似,但肺炎常伴有高热 、气促等症状,且肺部啰音较重。
小青龙汤证与支气管哮喘相似,但支气管哮 喘常伴有夜间发作性呼气困难、喘息声等症 状,且对激素治疗有效。
05
治疗与护理
治疗原则与方法
急性期治疗
以控制症状、消除炎症为主,推荐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治 疗。
慢性期治疗
以调理身体、改善体质为主,推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 疗方法。
注意事项与建议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青龙汤,以免出现药物 过敏或不良反应。
患者在饮食上应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建议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
06
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加强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身体 抵抗力,预防感冒。
小青龙汤证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简介 • 病因 • 症状 • 检查与诊断 • 治疗与护理 • 预防与康复
01
简介
定义与分类
01
小青龙汤证是指由于外邪袭表、内伏寒饮,或因误治、失治所导致的痰饮咳喘 等病症。
02
小青龙汤证在中医临床中属于外寒内饮证的范畴,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喘息、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以及痰涎壅盛等。
04
检查与诊断
医学检查
01
实验室检查
血液、尿液、大便常规检查,以及相关的生化检查,能够初步了解病
情和身体状况。
02
影像学检查
X光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部位和性质。
03
心电图检查
对于伴有心悸、气促等症状的患者,心电图检查可排除心血管疾病。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
2023-11-06
目录
• 概述 • 病因病机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案例分析
01
概述
小青龙汤证的起源
小青龙汤证来源于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小青龙汤方 剂。
小青龙汤证是中医理论中一种以咳喘为主症的疾病,因其症状类似于小青龙在水 中的动作而得名。
肺炎
03
小青龙汤证与肺炎症状相似,但肺炎通常有高热、胸痛等症状
,咳嗽、咳痰较严重。
小青龙汤证的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咳嗽、咳痰、喘息、气急等症 状,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支气 管炎症表现。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咳 痰等症状,如感冒、支气管炎 、肺炎等。
舌苔白滑或黄腻,舌质可能偏 红。
实验室检查可能伴有白细胞增 多等炎症反应表现。
案例三
• 总结词:在临床诊断中,医生需要注意将小青龙汤证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 和有效性。
• 详细描述:一位35岁的男性患者,因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经过心电图、胸部X光等检查后 ,医生怀疑是心脏疾病。但通过中医辨证,发现该患者还存在咳嗽、咳痰等症状,因此诊断为小青龙汤证 。医生开具小青龙汤方剂,并配合其他中医疗法。经过一周的治疗后,患者的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有所 缓解,但咳嗽、咳痰等症状仍未改善。经过进一步检查和诊断,最终确诊为心脏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进行治疗。这个案例表明,医生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注意将小青龙汤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确 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案例二:小青龙汤证的临床应用实例
总结词
小青龙汤证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泛性,可以用于治疗多 种呼吸系统疾病。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和调理,可以有效 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一、咳喘(慢性支气管炎)刘渡舟医案:柴某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

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迭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

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

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

断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麻黄9克,桂枝10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细车6克,半夏14克白芍9克甘草10克。

服7剂咳喘大减,吐痰减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厦》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8—19)按语:本案咳喘吐痰,痰色清稀,背部恶寒,舌苔水滑,为寒饮内扰于肺,肺失宣降所致。

与小青龙汤证机相符,服本方则使寒邪饮去,肺气通畅而咳喘自平。

二、百日咳陈玉铭医案:林某某,女,7岁。

剧烈阵咳,数十声连续不绝,咳至面色青紫,腰背弯曲,涕泪俱下,须吐出粘痰方告平息。

过一二小时,咳声复起,如此反复发作,一昼夜二三十次,绵延月余,累服地霉素等无效。

脸有浮肿,食欲不振,严重时咳嗽则吐,舌白喉干,脉紧而滑。

因拟小青龙扬与之:麻黄1.5克,桂枝3.4克细辛1.5克半夏3克五味子2克,百部3克。

守方不变,共服7剂痊愈按语,痰饮内停之喘咳,其辨证眼目是咳至吐出粘痰方息,面有浮肿,舌白脉紧而滑等,故与小青龙汤温化之,投之神效。

三、肺胀(肺炎)熊曼琪医案:张某某,女,26岁,1986年9月22日诊。

患者八天前郊游归来,当晚即发热、头痛,服感冒灵后症减。

次日发热38.5℃,伴咳嗽、气促、头痛,即到当地医院诊治。

血常规;白细胞12,600/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6%;胸透现有下肺炎。

肌注青、链霉素,口服四环素等药一周末效。

来诊时发热38.8℃,头痛,神疲乏力,咳嗽转频,气促、胸部憋闷,胀痛,痰多质稀,舌淡、苔心微黄,脉浮滑略数。

小青龙汤(附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汤(附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汤(附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每日方歌辛温解表·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干姜桂麻芍药同。

趣味歌诀: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还有一个十几年前,我上学时自己编的一个趣味歌诀:干姜桂枝骂芍药,我瞎操心。

(干姜,桂枝,麻黄,芍药,五味子,半夏,甘草,细辛)。

记哪一个都可以。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三两(各9克) ,半夏半升(9克),五味子半升(6克)。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方解】方中麻黄为君药,桂枝为臣药,意同麻黄汤,发汗散寒以解表邪。

干姜、细辛、半夏温肺化饮,燥湿化痰;五味子敛肺止咳,与细辛相合,以散收并用;白芍酸寒敛阴,使麻桂发中有收,发汗有度,共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散中有收,宣中有降,外解风寒,内去痰饮,诸证自除。

本方主证是风寒表实(即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我们知道风寒表实用麻黄汤,但此证还兼有水饮内停。

即咳喘痰涎,清稀量多,甚则不能平卧,或见头面四肢浮肿。

水停于肺则咳喘痰涎,水停于胃则干呕,水溢于肌肤则水肿。

所以本方证属外寒内饮证。

其与大青龙汤的区别是,大青龙汤治疗的是外寒内热,故加石膏清热除烦,小青龙汤是内外都寒,故治疗以解表散寒与温化痰饮配合,使外邪得解,内饮得化,表里双解。

临床上很多慢支急性发作,肺心病患者,凡是出现大量咳吐清稀痰,咳喘不能平卧,或伴有面浮肢肿者都可以用此方治疗。

反之,干咳无痰,黄稠粘痰者则为其禁忌。

方剂拓展:1.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去桂芍姜草,加射干,紫菀,款冬花,生姜,大枣而成。

此时风寒表证较轻,所以减少了解表药,加入消痰利肺,止咳平喘的紫菀,款冬花,射干。

主治咳嗽,喉中有水鸡声(痰鸣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