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图集地图图示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也门共和国的希巴姆古城,建在哈德拉毛河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

读图完成1~2题。

1.古城所在地区为阿拉伯半岛的“绿洲”,水源充足,其原因是()A.西风影响大,多地形雨B.高山冰川融水,水源充足C.雨季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丰富D.受西南季风和山地的影响,多地形雨2.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上下排窗,原因是()①墙厚:抵御冬季寒流②窗小:减少热辐射,保温③分排:利于室内外冷暖气体交换④分排:采光条件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也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丰富,故D项正确,A、C项错误;该地位于热带地区,丘陵地带无冰川分布,故B项错误。

第2题,该地地处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故①错误;窗小,有利于减少热量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故②正确;上排窗、下排窗有利于室内外冷暖气体交换,③正确,④错误。

B项正确。

答案:1.D 2.B2015年某月新加坡惨遭雾霾笼罩,空气污染指标攀升至“不健康”标准,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如图为新加坡周边地区烟雾浓度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新加坡雾霾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雾霾现象主要是由于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烟尘B.该雾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主要来自马来半岛C.该雾霾现象持续发生时,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可能正忙于剪羊毛D.该雾霾现象的产生与当地森林茂密不利于烟雾消散有关4.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苏门答腊岛地处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B.马来半岛西侧冬季降水多于夏季,东侧夏季降水多于冬季C.爪哇岛植物繁茂、草木终年常青,肥沃的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D.除东、西两端外,马六甲海峡内流向西北的海水流速冬季较大、夏季较小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烟雾飘移的方向为东北,说明此时吹西南风。

由于烟雾高浓度区的范围比较大,新加坡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加上风向的影响,所以产生的原因不是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的大量烟尘,A错。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ppt课件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ppt课件
优化开发区域24379 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3.55%。
重点开发区域37438 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0.81%。
生态发展区域118086 平方公里,占全省的65.64% (其中,重点生态功能区61146 平方公里,占全省的 33.99%;农产品主产区56940 平方公里,占全省的 31.65%)。
2020 年 11.17 9130 6100 29087 25560 102616 58
17
ppt课件
三、战略格局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从战略高度出发,遵循不同 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着力构建“五大战略格局”。
1. 构建“核心优化、双轴拓展、多极增长、绿屏保护” 的国土开发总体战略格局。
2. 构建“一群、三区、六轴”的网络化城市发展战略格 局。
3. 构建“四区、两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4. 构建“两屏、一带、一网”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
局。
5. 构建“三大网络、三大系统”为主体的综合交通战略 格局。
18
ppt课件
1. 构建“核心优化、双轴拓展、多极增长、 绿屏保护”的国土开发总体战略格局。
“核心”是指珠三角核心区,是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 区域。
ppt课件
3. 构建“四区、两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 格局。
(1)沿海海水增、养殖农业带:
重点建设珠江口咸淡水优质鱼养殖以及深水网箱和沉箱养殖, 粤东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鲍鱼,粤西珍珠和对虾、贝类养殖 等现代化示范基地。
(2)南亚热带农业带:
化州-高州-信宜-电白-阳江-云浮-肇庆-清新-清城 -从化-增城-龙门-博罗-惠东-紫金-汕尾-普宁-惠 来-潮南,以粮食生产以及荔枝、龙眼、柑桔等亚热带水果 生产为主。
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域合计占全省的比重为34.36%。优 化、重点、生态发展三类区域合计占全省的比重为 100%.。

广东东莞

广东东莞

广东省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六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4)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分析 (7)一、土地利用现状 (8)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结论 (12)三、土地利用形势 (13)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5)一、市域发展战略 (16)二、土地利用指导思想与原则 (17)三、土地利用目标 (18)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 (20)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0)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22)三、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4)第五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30)一、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30)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32)三、重点镇(街)土地利用指引 (38)第六章重点区域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41)一、自然保护区空间管制 (41)二、水体空间管制 (41)三、生态绿地空间管制 (43)四、工业用地空间管制 (46)五、廊线空间管制 (51)第七章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 (52)一、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责任 (52)二、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落实占补平衡制度 (53)三、提高耕地与基本农田质量 (53)四、优化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 (54)五、储备耕地后备资源 (55)六、完善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制度体系 (55)第八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57)一、严控建设用地规模,加强用地布局引导 (57)二、推进“三旧”改造,积极盘活存量土地 (58)三、优化整合工业用地 (59)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60)五、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60)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67)一、中心城区建设规模控制 (67)二、中心城区发展布局 (69)三、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71)四、中心城区生态绿地建设 (74)第十章土地整合与集聚 (76)一、“四整四聚”方针 (76)二、“四整四聚”措施 (77)第十一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81)一、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81)二、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82)三、重点建设项目 (82)第十二章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85)一、生态主轴 (85)二、生态廊道 (86)三、生态绿核 (86)四、重点生态保护区 (87)五、生态节点 (87)六、网络状绿化带 (88)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90)一、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提高规划法律效力 (90)二、加大规划宣传,营造依法用地、规划用地的社会氛围 (91)三、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和指导机制 (91)四、运用经济调控机制,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91)五、加大规划管理力度,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92)六、加强规划监察执法力度,构建和谐用地秩序 (94)七、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94)附表 (95)附图:1、东莞市地理区位图2、东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3、东莞市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4、东莞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2006—2020年)5、东莞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6、东莞市土地整治规划图(2006—2020年)7、东莞市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图(2006—2020年)8、东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9、东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前言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地处东经113º31´-114º15´、北纬22º39´-23º09´。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人民广场施工图-1区2区竖向布置图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人民广场施工图-1区2区竖向布置图
停车场6.246.24喜马拉雅空间设计HIMALAYA SPACE DESIGNX=56546.180Y=86484.980灯架灯架入口广场灯架灯架灯架灯架灯架灯架灯架灯架灯架灯架灯架灯架灯架灯架骑楼商业街骑楼商业街骑楼商业街骑楼商业街骑楼商业街骑楼商业街主广场舞台江景餐厅滨江平台堤顶路石龙镇政府残疾人坡道残疾人坡道已建别墅区已建住宅东江接金沙湾公园堤顶路发展用地总平面图 1:400骑楼商业街骑楼商业街上上上上上江景餐厅位置已建别墅区总平面图11223322上上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沟上上花池坡道坡道花池6.006.606.607.600.46.005.925.920.4%0.4%0.4%0.4%6.526.525.980.4%0.4%0.4%0.4%5.940.45%6.582%30.001.86.736.416.456.4910.000.420.000.46.5320.000.46.582%6.736.416.4520.000.46.5320.000.46.582%6.736.416.4520.000.46.5320.000.46.582%6.736.416.4524.720.422.470.430.006.206.466.550.4%0.45%0.4%0.45%0.4%0.45%0.4%0.4%0.4%0.4%8.300.4%0.4%上沿江路8.245.925.980.4%0.4%5.940.45%2%6.732%6.736.532%6.736.456.532%6.730.4%0.45%0.4%0.45%0.4%0.45%0.4%0.4%0.4%0.4%0.4%沟顶5.92沟底5.54沟顶5.92沟底5.19沟顶6.52沟底6.14沟顶6.52沟底5.84沟顶6.52沟底6.04沟顶6.52沟底5.84沟顶6.52沟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20张专业地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20张专业地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20张图)图1 中国地形图图2 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图3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图图4 生态脆弱性评价图图5 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图6 目前开发强度示意图图7 开发区分布图图8 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图9 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图10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示意图图1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图12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示意图图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价图图14 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15 二氧化硫排放分布图图16 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布图图17 生态重要性评价图图18 人口集聚度评价图图19 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布图图20 交通优势度评价图————————————————————————————————————(1)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

(2)党的十七大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

《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对编制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

(3)战略性,指本规划是从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对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作出的总体部署。

基础性,指本规划是在对国土空间各基本要素综合评价基础上编制的,是编制其他各类空间规划的基本依据,是制定区域政策的基本平台。

约束性,指本规划明确的主体功能区范围、定位、开发原则等,对各类开发活动具有约束力。

(4)我国陆地国土空间中,山地约占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

(5)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指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6)据2005年全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复查,64.7%的水力资源集中在四川、云南和西藏。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14•【字号】粤府[2012]120号•【施行日期】2012.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粤府〔2012〕120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我省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编制实施《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各地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原则、要求以及本地区主体功能定位,对本地区国土空间进行功能分区,明确各功能分区的定位和边界、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发和管制原则等,并认真组织实施。

省直各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要求,调整完善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全面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2年9月14日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目录序言一、规划背景(一)自然状况与特点(二)国土开发现状(三)存在问题(四)面临挑战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一)指导思想(二)开发理念和主体功能区分类(三)开发原则(四)主要目标(五)战略格局三、广东省域范围主体功能区(一)优化开发区域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发展布局(二)重点开发区域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发展布局5.分区指引(三)生态发展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分区指引(四)生态发展区域(农产品主产区)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发展重点(五)禁止开发区域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和目标3.管制原则4.分类管制四、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一)财政政策(二)投资政策(三)产业政策(四)土地政策(五)农业政策(六)人口政策(七)环境政策(八)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九)绩效考核评价五、规划实施(一)省有关部门职责(二)市县级人民政府职责(三)监测评估附件1 广东省禁止开发区域名录附件2 图集图1 广东省行政区划图图2 广东省地形地貌图图3 广东省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图4 广东省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图5 广东省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示意图图6 广东省综合交通战略格局示意图图7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总图图8 广东省优化开发区域分布图图9 广东省重点开发区域分布图图10 广东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图图11 广东省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图图12 广东省禁止开发区域示意图图13 广东省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图14 广东省可利用水资源潜力评价图图15 广东省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图图16 广东省生态重要性评价图图17 广东省国土开发强度评价图图18 广东省人口聚集度评价图图19 广东省交通优势度评价图图20 广东省大气环境容量评价图图21 广东省水环境容量评价图图22 广东省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图23 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图附件3 地级以上市开发指引一、广州市二、深圳市三、珠海市四、佛山市五、江门市六、东莞市七、中山市八、惠州市九、肇庆市十、汕头市十一、潮州市十二、揭阳市十三、汕尾市十四、湛江市十五、茂名市十六、阳江市十七、韶关市十八、河源市十九、梅州市二十、清远市二十一、云浮市序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0深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图集扉页及目录

0深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图集扉页及目录

第二部分深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集深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北京龙安华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16.08目录区位图 (1)中心城区控制单元划分图 (2)3用地现状图(2015年).................................................................................人口分布现状图 (4)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图 (5)教育设施现状图 (6)医疗设施现状图 (7)现状建筑质量分析图 (8)现状建筑高度分析图 (9)近期重点批建项目分布图 (10)用地布局规划图 (11)道路交通规划图 (12)道路横断面规划图 (13)道路竖向规划图 (14)绿地系统规划图 (15)海绵城市建设分区引导图 (16)海绵城市相关涉水基础设施布局引导图 (17)景观结构规划图 (18)景观风貌分区图 (19)建筑色彩引导控制图 (20)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引导--老城区(一) (21)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引导--老城区(二) (22)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引导--新城区(一) (23)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引导--新城区(二) (2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引导图 (25)给水工程规划图 (26)污水工程规划图 (27)雨水工程规划图 (28)再生水工程规划图 (29)电力工程规划图 (30)通信工程规划图 (31)燃气工程规划图 (32)热力工程规划图 (33)环卫工程规划图 (34)综合防灾工程规划图 (35)36 管线综合规划图(1)…………………………………………………………………………37 管线综合规划图(2)…………………………………………………………………………38 管线综合规划图(3)....................................................................................地块编号图 (39)。

广东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与用地用海类型对照参考、中心城区划定技术流程、细化内容指引(一)

广东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与用地用海类型对照参考、中心城区划定技术流程、细化内容指引(一)

广东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与用地用海类型对照参考、中心城区划定技术流程、细
化内容指引(一)
广东省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与用地用海类型对照参考、中心城
区划定技术流程、细化内容指引是近年来该省加强城市规划、推动经
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其具体内容和应用进行分析和解读。

1. 分区与用地用海类型对照参考
省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其中分区与用地用海类
型对照参考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分区是为了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需要,按照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城市承载力
等要素,对城市空间进行科学合理划分。

而用地用海类型对照是为了
保障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定各种用地用海类型在
城市空间中的分异、布局和协调关系。

2. 中心城区划定技术流程
中心城区是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规划的重点区域。

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中心城区划定的技术流程包括:确定划定标准和指标、中心城区选择、辅助设施安排、划定范围及规模、调整城市空间格局等环节。

3. 细化内容指引
细化内容指引是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对各个子系统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交通、水资源管理等领域。

这些细节
可以具体指导城市建设的实践,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和质量。

总之,广东省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与用地用海类型对照参考、
中心城区划定技术流程、细化内容指引是为了构建合理、可持续、具
有竞争力的城市空间结构,推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更好地相互促进,满足社会各个层面对城市生活的需求和期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