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0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0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0篇你知道怎么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吗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1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

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和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湛蓝的、蓝色、蓝晶晶)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

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1.现在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

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

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洁;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洁”、“明洁”的意思)(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单元一:好孩子课时一:课文导入-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课文讲义。

- 教学过程:1. 引入课文:先向学生展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插图内容。

2. 导读课文: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3.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分组练,让学生结合插图内容,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小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学到的内容,并展示个人观点。

课时二:识字研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 教学准备:识字卡片,课件,教学视频。

- 教学过程:1. 导入识字研究:通过展示识字卡片,引导学生猜测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 听音辨词:播放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听音辨词,并跟读。

3. 组织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识字比赛,加强记忆和巩固。

4. 小结反思: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到的生字词,并进行复。

单元二:快乐的一天课时一:课文导入- 教学目标:通过课文导入,引发学生对快乐一天的期待,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教学准备:课文讲义,课件,教学小道具。

- 教学过程:1. 引入课文:利用教学小道具和课件,模拟快乐的一天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导读课文: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游戏,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小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并展示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课时二: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 教学准备:录音机,讲义,教学素材。

- 教学过程:1. 听力训练:播放录音,让学生听音并进行听写练。

2. 口语表达:分组练,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并展示研究成果。

3. 听力复: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复课文内容。

4. 小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学到的内容,并展示个人的进步和成果。

...(继续编写其他单元的教案,直到完成全部内容)以上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你可以根据具体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进一步完善教案的具体安排和教学活动。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4篇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4篇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4篇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懂诗歌内容,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教学难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1、课件。

2、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

出示课件(四季)2、揭示课题。

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

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大自然的语言)3、质疑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认真听,仔细看,你听懂了什么?(诗配画范读)2、全班交流。

你听懂了什么?3、自由轻声地读这首小诗,想办法读准字音。

孩子们听懂了这么多东西,很了不起!如果我们再去把这首小首多读几遍,你会读懂更多的东西。

读好的孩子用行动告诉老师。

孩子们都会读了,有几个词语宝宝想出来考考大家。

我们开火车来读出它们,火车火车哪里开?火车要进入下一站了,现在进行小组比赛读这首诗,每一组只读一小节。

孩子们拿好书,火车火车哪里开?4、试着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包括课文、知识点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全册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以下单元:1. 拼音与汉字2. 句子与作文3. 诗词与文学4. 说话与听力5. 阅读与记叙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教授本教材,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们的研究兴趣。

2. 游戏化教学:运用各种游戏和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工具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复与导入:通过复相关知识点和学生的个人经验,引入新课内容。

2. 教授新知:逐步讲解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操练与巩固:提供各种练和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4. 扩展与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研究,例如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或进行创作活动。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评估学生的语文能力,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六、教学资源为了教授本教材,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课本和教辅材料2.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3. 练册和作业本4. 阅读材料和文学作品七、研究困难和解决方法对于学生可能遇到的研究困难,我们将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 个别辅导:对于研究进度较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2. 合作研究:让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促进研究效果。

3. 补充教学资源: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以上是关于《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的简要说明,希望能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材概述本教案针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编写,共分为六个单元。

教案内容涵盖课文解读、相关知识点讲解、研究方法与技巧等。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2. 培养学生的阅读惯和写作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单元一:《课文标题》1. 课文背景介绍2. 关键词汇解释3. 故事情节梳理4. 阅读理解练单元二:《课文标题》1. 课文背景介绍2. 关键词汇解释3. 故事情节梳理4. 阅读理解练(以下单元以此类推,依次介绍背景、关键词汇解释、故事情节梳理和阅读理解练)四、教学方法与技巧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 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3. 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4.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课堂参与、课文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2. 作业评价: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等;3. 小组活动评价:小组合作能力、讨论质量等。

六、问题与解答1. Q: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A:可以通过师生互动、课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2. Q: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A: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提供范文或模板、进行写作指导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讲义、题册等。

以上是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的简要概述,具体教学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教学目标: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身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三.分小组先汇报自身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学会修改自身的。

教学过程: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身的。

五.作业抄写改后的。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一.完成“我的发现”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拼音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拼读所学的声母、韵母和音节。

2.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进行简单的读写活动。

教学内容1. 声母:b, p, m, f, d, t, n, l2. 韵母:a, o, e, i, u, ü3. 音节:ba, pa, ma, fa, da, ta, na, la教学步骤1. 教学声母:通过图片和动作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如用手指比划字母形状,让学生模仿。

2. 教学韵母: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如用图片展示相应的口型和舌位。

3. 教学音节:将声母和韵母组合成音节,让学生拼读。

4. 书写练:让学生在四线三格里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注意笔顺和占格。

第二单元:识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和读准本单元的生字。

2. 学生能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内容1. 生字:人、大、上、个、中、下、一、二、三2. 生字词:人名、大人、上下、个头、中国、一下、二天、三岁教学步骤1. 教学生字:通过图片、动作和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如用手指指着生字,让学生跟读。

2. 教学生字词:让学生组词,如用生字组成“人名”、“大人”等词语。

3. 书写练:让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注意笔顺和占格。

第三单元:课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生能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 课文:《小池》、《雪地里的小画家》、《秋天的雨》2. 重点词语:小池、雪地里、小画家、秋天的雨教学步骤1. 教学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 理解课文:通过图片、动作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回答问题:让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如“小画家是谁?”、“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第四单元: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所学的词语进行口语交际。

三年级教案人教版上册语文(优秀10篇)

三年级教案人教版上册语文(优秀10篇)

三年级教案人教版上册语文(优秀10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重点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

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第一自然段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板书:1、我们的民族小学穿戴不同语言不同共同学习共同游戏2 金色草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自读课文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一本正经谢寥(liào)沙绒毛假装钓(diào)鱼观察花瓣合拢(lǒng)手掌有趣读书感悟1.第1自然段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

根茎都可入药。

2.第2自然段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

“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

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教学过程:复习一、二段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草地就;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

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总结课文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板书:2、金色的草地玩耍绿色快乐草地3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