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广彦 汀泗桥战役 叶挺独立团一战成名
汀泗桥战役始末及真相

三 师孙建业 部第 二 团官兵, 刚驶 入 中伙铺火 车站 , 即被 叶挺独 立 团截 住 。经 过 1 个 多小 时激 战 ,
敌第 二 团被 完全 解除 武装,敌 团
血染, T f B f - . ' J
吴佩 孚 的部队 又称北洋 军 、 北 洋兵 ;北 伐军 又称北伐 兵 、国
沿火 车站散 开, 形成包 围状 ,其
当 日上午1 0 时半 ,担任 前卫 的北伐 军 四军 十 二师三十 五 团一 营 ,率 先 到达 汀 泗铁 路 桥 南2 公 里 处 的魏 家 塘 , 在 附 近 的高 槠
山、八 丁 山与北洋 军交火 ,打 响 了汀 泗桥 战役第 一枪 。这 两座 山 是北洋 军 的前哨 ,此处部 署 了约 两个连 的警戒部 队。
以十二 师三十 六 团一 营为 前卫, 从 石坑 渡 向梅 董 、张 兴 国方 向前 进 ; 第 三 路 以 十 师三 十 团 为 先
锋 ,二 十九 团为 中锋 ,二 十八 团
反复 拉练, 叶挺独 立 团将 士练 就
了飞毛 腿 的本领,他5 日拂晓 到
8 月2 5 日晚 , 吴 佩 孚率 嫡 系
部 队到达 汉 口,一下 车,迎 上来
便 在桥 北 用 3 挺 机 关枪 向桥 南 扫 射 。 北 伐 军 三 十 五 团从 铁 路 桥 往 北 连续 3 次 冲锋 , 均被 敌 人 击 退,三十 五团前卫营伤亡过半 。 没 多久 ,叶挺 独立 团和 四军
师 三 十 五 团 为 先 锋 , 叶挺 独 立
到严 重威 胁 ,军部急 调叶挺独 立 团投入战斗 。 驻在 军部右后 侧 的叶挺独 立 团二 营 营 长 许 继 慎 , 接 到 叶 挺 “ 即 刻 上 前 驰 援 军 部 ” 的 命 令
叶挺独立团决战醴陵泗汾桥

叶挺独立团决战醴陵泗汾桥来源:时间:2011年04月29日作者:阅读:232【叶挺独立团于1925年11月21日在广东肇庆成立,团部设在肇庆阅江楼,全团有2100多人,设有三个营及两个直辖队。
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
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
】泗汾历来为我市南乡片一个重要的集镇。
南临攸县,北达城区,可去株洲、长沙,一条铁河横贯东西,一座石桥沟通南北,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1926年7月10日,北伐军开始向醴陵进击。
先遣团的主攻方向是在正面的泗汾桥。
这是通向醴陵的门户,也是醴陵南方的咽喉。
敌人在这一带防守非常严密。
泗汾桥有敌人机关枪向河边射击,河中船只尽被北洋军掳去,北伐军无法渡河。
夺取大桥、正面向醴陵攻坚的任务,叶挺团长决定由二营和三营担任。
在进攻泗汾桥的同时,为牵制敌军兵力,叶挺令左翼一营向豆田攻击,一营的任务是从主攻方向的左翼,侧击敌人,牵制敌人增援的部队,同时防备敌人可能由这一线袭击我主攻部队的后路。
叶挺把这个重担交给一营,还特地把二营所属的六连,调给了一营指挥。
经过一夜的激战,情况已完全像预料的那样发展了:在农民侦探队和向导队的带领和协助之下,一营很快占领了河南岸的北军阵地,北军纷纷向醴陵城区逃去。
在中间泗汾桥一线,北洋军把醴陵外围和右翼株萍铁路线上的部队集中过来,倚托泗汾桥的地形,负隅顽抗。
从第二天拂晓开始,二营又向大桥发动了十多次冲锋。
但由于敌人的火力太强,始终没有攻过去。
.午夜3时,农民武装队将松树炮分置于敌人后方的高地上,实施袭击。
起初一两炮,敌人不动,武装队以鸟枪、梭镖等直接进攻敌人阵线,又以革命军旗招摇四周,以惶感敌人的军心。
此时,敌改变其注意力于武装队,在武装队派人带领下,独立团第三营第九连隐蔽接近北军阵营,从山路上突出到敌人后方,敌人还不知道革命军从何而来。
在泗汾桥的正面进攻中,二营长亲自到桥头组织火力,九连胡连长先带着敢死队往桥头上硬冲,刚到中间就中了敌人的炮弹牺牲了。
畅谈魅力汀泗 圆我幼教之梦(汀泗镇小幼儿园 张桃荣)

畅谈魅力汀泗圆我幼教之梦汀泗镇小幼儿园张桃荣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坎坷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
从郦道元的…水金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
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汀泗,镶嵌在祖国鄂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我站在这块神奇而带有古老色彩的土地上,思绪万千。
忆往昔,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挺进武汉,军阀吴佩孚据此凭险抗拒,北伐军久攻不下。
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成建制军队叶挺独立团,采取包抄战术,浴血奋战,以少胜多,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一举击败了吴佩孚的主力。
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在汀泗这块热土上,多名优秀儿女为了名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看今朝,80年弹指一挥间。
今天,北伐将士能打硬仗,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正成为汀泗人民奋发图强,建设家乡的强大精神力量。
无论春夏秋冬,这里总能让人有着无尽的美感。
春雨过后,我们看到的是竹笋破土而出,直升云天;盛夏时节,秀竹婆娑,临风起舞,暑尽寒来,苍翠挺拔的老竹,笑迎霜雪。
还有那风中的涛声,雨中的清脆,雾中的朦胧,雪中的傲然,无不使人感慨万千。
昔日…富饶的贫困‟变成了如今富足的…绿水青山‟。
塔脑山古战场修复原样,景点日趋完善。
古街,古桥,古名居规划保护,仿古开放正酣。
北伐纪念馆拔地而起。
汀泗桥红色文化的魅力正在日益凸显,红色旅游日渐兴旺。
我,一名普普通通的幼儿教师,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值得炫耀的成绩。
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今天,我依然努力的工作,因为它已融入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测试题(含答案)

第15课北伐战争测试一、选择题(4分×10题=40分)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八大【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没有涉及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两次合作,分别是在北伐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期间。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C.马克思列宁主义D.中国共产党的党纲【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其中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国民党一大D.中共三大【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4.“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他们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沿山间小路绕到敌人侧后方,出其不意地发生猛攻……敌人全线崩溃……”这段史实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北伐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叶挺独立团为北伐战争的先头部队,率先北上,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由农民向导带路,乘夜色迂回敌人背后,发起猛攻,终于占领了汀泗桥。
北伐汀泗桥战役相关简介

北伐汀泗桥战役相关简介汀泗桥战役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同吴佩孚的北洋军在此展开一场空前激战,大败北洋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北伐汀泗桥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汀泗桥战役历史背景一九二六年五月,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征战的征途中曾在咸宁的汀泗桥、咸宁县城、贺胜桥与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军队进行过激烈战斗。
其中的汀泗桥战役威震中外,闻名寰宇,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北伐战争由叶挺独立团一九二六年五月二十日奉命进入湖南,增援唐生智部而拉开序幕。
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正式誓师北伐,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军事力量与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三大军阀相比,显然是敌强我弱。
据此,北伐军采取了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的战略部署。
于是,国民革命军入湘作战,攻克湖南以后便迅速形成挺进湖北、直逼武汉的态势。
为了打开通往武汉的道路,肃清湖北境内的军阀,国民革命军分几路军向武汉进逼,其中以共产党人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从湖南进入湖北后,从蒲圻的中伙铺、官塘驿一带一直追敌至咸宁汀泗桥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史称汀泗桥战役。
汀泗桥战役战场地形汀泗桥镇是当时粤汉铁路线上的一个小镇,当年的汀泗桥镇以汀泗河为界,河西属蒲圻县,河东属咸宁县,解放后为了便于市政建设和管理统一划归咸宁县管理。
汀泗桥镇是咸宁的南大门,也是通往武汉的必经要隘,镇东有一片比较陡峭和起伏连绵的山岗,其中最高的一座山名叫塔脑山,敌军的阵地就设在这片山岗之上。
汀泗河蜿转曲折自西南向北斜穿汀泗桥镇,沿山岗西脚流过,时逢大水,全镇三面均被洪水包围,水深港阔,甚至街道部分路面亦被洪水淹没,人要通过尚需涉水而行,这样就为敌军阵地西面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
这里可以通向敌军阵地的仅有自西向东北之粤汉铁路的一座铁桥,但又被敌人的火力严密封锁,难以逾越。
在敌人阵地,汀泗河流经这里,当时因涨洪水,也是一片汪洋,这一形势又成为敌军阵地北面之屏障。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汀泗桥北伐战役遗址位于咸宁市汀泗桥火车站北约500米的京广铁路西侧山头上。
汀泗桥,位于咸宁汀泗镇老街,是一座三孔石拱桥。
该桥始建于南宋淳佑七年,明嘉靖二十六年重修。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汀泗桥北伐战役遗址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汀泗桥北伐战役遗址简介在湖北省咸宁市城西南15公里汀泗桥镇西侧。
汀泗桥地当粤汉铁路要冲,地势险要,1926年 8月下旬,国民革命军北伐挺进湖北,叶挺率第四独立团击溃据守在这里的北洋军吴佩孚主力部队2万余人,并乘胜直下咸宁县城,对北伐军夺取武汉起了决定性作用。
战斗胜利后,合葬阵亡将士于桥头西山上。
1929年10月,国民政府重新修建墓冢,并建碑亭以资纪念。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汀泗桥原为四墩六孔钢结构的单线铁路桥。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桥面曾两度被炸毁。
战后修复时,除因地势变更缩减为三墩四孔外,其余状貌一仍其旧。
北伐阵亡将士墓为长方形券顶,水泥封顶,周环以短墙与松柏。
碑高5米,座为正方体,碑身呈方锥形,四面皆镌刻胡汉民题写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碑名。
纪念亭在碑北约 8米处,呈六角形,方圆顶。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一个是马家山,另一个是塔垴山。
马家山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有大门楼、烈士纪念亭、碑、墓及陈列室。
塔垴山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现存有老铁桥和古石桥、碉堡、炮台、战壕、猫耳洞,这里曾是北伐战役时期双方交战争夺的重要战场。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新馆位于汀泗桥镇区,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于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命名为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多次进行修复。
1980年以来,修建了栏杆围墙、陈列室、管理处。
现有专人负责保护。
噶米精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单选题 北师大版

单选题:国民革命的洪流经典练习1.黄埔军校的主要创办者是()A.孙中山B.蒋介石C.共产党D.苏联2.1927年,国民政府北伐的对象中没有()A.孙传芳B.张作霖C.张之洞D.吴佩孚3.“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反映的历史是()A.北伐战争B.武昌起义C.护国运动D.辛亥革命4.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为主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被誉为“铁军”的队伍是()A.黄埔学生军B.冯玉祥率领的军队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D.蒋介石的第一军教导师5.北伐军在湖南、湖北战场消灭的军阀是()A.段祺瑞B.张作霖C.孙传芳D.吴佩孚6.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罪魁祸首是()B.汪精卫C.许克祥D.蒋介石7.“四•一二”政变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从此开始了它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利益是()A.代表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B.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C.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D.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8.“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初期的口号,它表明北伐战争的作战策略是()A.消灭吴佩孚就完成北伐任务B.北伐军的主要敌人是吴佩孚C.集中兵力,各个歼敌D.北伐军力量弱小,只能讨伐吴佩孚一派军阀9.下列事件发生在1927年的是()①黄埔军校建立②北伐开始③四一二政变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④10.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的战绩有()①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②猛攻武昌城,全歼守敌③攻下福州,收复福建④作为北伐先锋,首先开赴湖南前线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最突出的成就是()A.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中共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领C.广东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D.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2.大革命给中共最深刻的教训是()A.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坚持武装斗争C.不能相信资产阶级D.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3.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目的是()A.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B.结束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C.把革命从广东推向全国D.抢夺地盘和政权14.说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主要是指()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C.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15.领导国民革命的是()A.中国共产党B.中国国民党C.革命统一战线D.黄埔军校将领16.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原因是()A.革命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B.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C.广大北伐官兵浴血奋战D.冯玉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的配合17.国民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这主要表现在()A.革命的任务上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C.革命的结局上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18.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B.蒋介石彻底背叛了三大政策C.国民政府对张作霖的北伐D.张学良发表通电,东北易帜拔高练习1.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它的创办者是()A.孙中山B.蒋介石C.毛泽东D.周恩来2.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办学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为()①孙中山亲自兼任总理②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③一些中共党员任教官④军校培养出大批学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黄埔军校和以往军校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①聘请外国教官,采用西式练兵方法②以培养陆军军官为主,兼及海军军官③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④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元帅中,有四位曾就读于黄埔军校,他们当时称呼蒋介石为()A.校长B.主任C.司令D.总理5.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始访问祖国大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手在时隔60年之后再次握在一起。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人“直接
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
A .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3.( 3 分)“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 他们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
沿山间小路绕到敌人侧后方,出其不意地发生猛攻……敌人全线崩溃……”
D.渡江战役纪念馆
二、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 1 )这首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 2 )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 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
)
A .此徽章承载事件距今( 2017 年) 90 周年
B.此徽章为了纪念人民军队建立
C.此徽章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
D.此徽章承栽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9.( 3 分)我国有 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
义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
14.( 3 分)“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 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长征途中召
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
A .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5.( 3 分)伍修权曾作《七律 ?历史转折》一诗: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 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口口城头赤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汀泗桥战役叶挺独立团一战成名
1926年,北伐军从广东肇庆出师北伐,一路高歌猛进,首先与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中最具有决定意义就是汀泗桥战役。
是威震中外,闻名寰宇,而著名的叶挺独立团也正是在血战汀泗桥一役中是一战成名。
叶挺独立团是1925年11月正式成立的,全团2000多人,是周恩来抽调黄埔军校毕业生中的革命青年和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
名以上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但实际上由中共广东省委直接领导。
以共产党员为骨干,连以上的干部全部是共产党员,士兵中也有很多党员和团员。
1926年5月初,叶挺率独立团兵临武汉,吴佩孚急调3万兵力,死守武汉的门户天险汀泗桥。
汀泗桥是北伐的必经之路,素有天险之称。
南、北、西三面均为大水包围,东南高山耸立,如果北伐军被阻断延误于汀泗桥,等到吴佩孚的援军到达夹击,北伐军将被迫回师广东。
因此,北伐军决定不等吴佩孚,将军力部署就绪,首先集中兵力,四路会攻汀泗桥。
8月26日,北伐军6个团对汀泗桥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双方均投入了主力,作殊死的战斗,吴佩孚亲临督战,下令“退却者杀无赦”。
甚至就地枪杀退缩不前的旅、团、营长9人,北伐军连续冲锋10多次,汀泗桥数度易手,阵地上是死伤无数,积尸断流。
午夜时分,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由一位当地农民做向导,盘山过岭,乘夜色迂回敌人背后,发起猛攻,前后夹击,终于突破敌
军阵地,占领了汀泗桥。
之后,吴佩孚又集中4万多人的部队,在另一座地势险要的贺胜桥布下了三道防线,亲自坐镇指挥。
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夺取贺胜桥战斗的第一线主攻。
经过激烈的白刃战,独立团占领了敌军的核心阵地,一举突破敌人的防线。
吴佩孚丢下设在贺胜桥的铁甲列车指挥所,仓皇逃跑,几万敌军被独立团的勇猛气势和牺牲精神所震慑,不战自溃。
在后续部队的支援下,独立团又乘胜突破敌人后两道防线,打开了通往武汉的大门,从此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独立团声名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