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个案

合集下载

中学生个案分析

中学生个案分析

中学生个案分析第一篇:中学生个案分析中学生“厌学”个案分析前言:当听说班主任要主讲的那一刻起,我诚惶诚恐,因为我属于那种比较低调的人;当听了李老师发言后的那一刻起,我寝食难安,因为我既没有他的帅气和人气,也没有他的才气。

但是又不能不讲,只好硬着头皮了。

说到班主任工作,这是一项渺小而又伟大的职业。

“渺小”是因为他虽有“主任”之名,却无“主任”之权,统领的只是一群孩子;有时还会成为一块可怜的“三夹板”却无处倾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不想做并非意愿,全凭组织安排;“伟大”在于“班主任”可以说是各项职业中的“全能王”: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是全权负责班级事物的总管、是收取饭钱报费的财务、是聆听开导学生心灵的朋友。

有时甚至还要参与到处理学生家庭纠纷的“柏万青”。

所以做班主任很累,做好的班主任很累很累,做市东中学的班主任很累很累很累,做市东中学初中部的班主任累上加累。

相比较高中部而言,学生都是经过一定选拔的“绩优股”或者“潜力股”,但初中部的大部分学生连“ST股”都不如。

高中生的心智、能力、思想都比较成熟和稳定,老师一点即会。

初中生呢,包括班干部,很多的事情必须老师手把手教你,甚至是“脚碰脚”的教你还不一定会。

并且初中部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平凉街道”,这一块之前都是棚户区,很多家庭是“上外”组合,或者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老生老育”,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请家长到校交流沟通,要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要么不惑之年的男性家长不顾尊严的吐露在家庭中的地位之卑。

因此问题学生也比较多,尤其多的是“厌学”的学生。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就是关于“厌学”的案例。

其实之前也带过很多“厌学”的学生,有成功也有失败。

但今天交流的“个案”是现在进行时,他是我现在班上的学生。

所以跟大家分享不仅仅是经验,更多的是探讨。

个案情况:X,性别,男。

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不看黑板,不看书,不做笔记,老师提问不回答;要么就睡觉。

下课铃一打立即精神抖擞,生龙活虎。

中学生个案辅导方案

中学生个案辅导方案

中学生个案辅导方案一、个案背景_____(学生姓名),性别_____,年龄_____,目前就读于_____中学_____年级_____班。

该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和困扰,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学习方面:该生学习成绩较为不理想,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多门学科成绩不及格。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作业完成情况较差,有抄袭和拖欠的现象。

人际关系方面:性格较为内向,不太主动与同学交流,在班级中朋友较少,经常独来独往。

与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也存在一定的障碍,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家庭背景方面:父母工作繁忙,平时对其关心较少,家庭氛围较为紧张。

心理状态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自卑情绪,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

二、辅导目标1、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3、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整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辅导策略1、学习辅导与各科任课老师沟通,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针对学生的薄弱学科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安排学习小组,让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该生,共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如何做好预习、复习,如何提高课堂注意力等。

2、人际关系辅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如文体比赛、小组讨论等,增加与同学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开展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的社交情况,鼓励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做客。

3、心理辅导定期与学生进行单独谈话,了解其心理状态和想法,给予关心和支持。

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积极心理暗示等,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克服自卑情绪。

推荐相关的心理健康书籍和文章,引导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状态。

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辅导步骤1、第一阶段(第 1-2 周)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其问题的根源和需求,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八年级学生个案典型案例范文

八年级学生个案典型案例范文

八年级学生个案典型案例范文典型案例:小明(化名)个案背景:小明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来自一个普通家庭。

他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中等水平,但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下降,而且他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经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变得紧张。

问题诊断:通过与小明的交流和观察,我发现他最近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其中包括家庭搬迁、父母的离异以及父母各自找到新的伴侣。

这些变化给小明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惑,他感到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家庭结构。

同时,他也缺乏与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的有效沟通,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理解。

解决方案:1. 建立信任关系:与小明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通过与他的交流,了解他的困惑和压力,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 提供情绪支持:帮助小明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教他合适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同时,鼓励他寻找适合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3. 家庭支持:与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于小明的期望和关注。

同时,提供家长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和支持小明的成长需求,鼓励他们与小明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4. 学业辅导:针对小明的学习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帮助他建立学习方法和习惯。

同时,给予他适当的学习目标和挑战,以激发他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预期效果:通过以上的解决方案,我希望小明能够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家庭结构,并找到合适的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同时,他的学习成绩有望得到提升,与同学们的关系也能够得到改善。

最重要的是,他能够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中职学生个案分析

中职学生个案分析

中职学生个案分析第一篇:中职学生个案分析中职学校学生个案分析一、学生情况简介X年级X班,某男生,小学时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父亲再婚;小学毕业后父亲将他独自一人送到湖南某武术学校学习,在此期间养成不少的不良习惯,例如打架,抽烟成瘾,喝酒,偷拿别人的东西,欺软怕恶,平时自控能力较差,上课睡觉等等;但他愿意呆在学校,不是因为喜欢学习,而是因为在学校里才能找到朋友,才不会觉得孤独。

二、个案分析该生军训结束后就来到我的班上(后经了解他是因为军训期间在原来的班级偷拿别人的东西和打架,无法在原来的班级呆下去才转到我的班上),我当时很想拒绝这个学生,后来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和学校领导的安排,心软就留下了。

我也一再找他谈心,开导他,虽然没有再偷拿别人的东西,打架的次数也在减少,可是对其他的毛病成效不大。

有次晚自习他的情绪很低落,我看到他在一张纸上写道“我知道你们都认为我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你们都瞧不起我,我也不把你们当朋友了……我想找个没人的森林度过一生……”。

他一再违纪。

对于该生,我也在总结,像这样的学生,究竟如何教育?我把他们犯错的根源归结为识别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弱,从小缺少关爱,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

该生的问题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家庭因素家庭的变故,家庭缺乏温情,父亲对他关心不够细致,小学毕业的孩子还需要家长的关爱就送到那么远的地方寄宿,心理发育很不成熟,使他在心理上感到孤独和抑郁。

这些使的该生具有较强的自卑感,意志消沉。

反映到学习上就是不努力,常旷课;自我要求不严,感情放松,学习松弛,把物质和生理上的刺激作为主要追求,这样就易于产生各种不道德的行为。

2、学校因素由于学校后进生较多,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方法简单,以训斥、请家长、停课、送政教处等为主要形式。

或放任自流,完全不管;或管得过多、操之过急、要求过高。

前者使学生无所顾忌,后者使学生感到失去希望,破罐破摔。

结果造成他们的情绪逆反和产生更多的不良行为。

中学生个案教育案例(3篇)

中学生个案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学习成绩一般。

进入初中以来,他的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水平,尤其在数学和英语方面表现较差。

此外,小明在课堂上经常走神,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

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小明显得较为孤僻,缺乏自信。

二、个案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均为普通工人,家庭条件一般。

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对小明的期望较高,但教育方式较为简单粗暴,导致小明在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

2. 学校因素小明就读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班级规模较大。

在课堂上,老师难以兼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导致小明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

此外,小明所在班级同学之间关系较为紧张,缺乏团结友爱的氛围。

3. 个人因素小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导致他在面对困难时容易放弃。

此外,小明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育目标1. 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2. 提高小明在数学和英语方面的学习成绩;3. 培养小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4. 提高小明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融入集体。

四、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指导(1)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教育情况,指导家长改进教育方式,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2)定期与小明的父母沟通,反馈小明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共同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

2. 课堂教学改进(1)针对小明的学习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2)在课堂上多关注小明,及时发现并纠正其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3)鼓励小明积极发言,提高其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3. 课外辅导(1)针对小明在数学和英语方面的薄弱环节,安排课外辅导,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2)邀请优秀学生与小明结成学习伙伴,共同进步。

4. 心理辅导(1)定期对小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需求;(2)针对小明的心理问题,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3)鼓励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中学生个案分析

中学生个案分析

中学生个案分析在中学教育的广袤领域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和成长背景。

通过对中学生个体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以下是对一位中学生的个案分析。

_____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他是一个性格内向、安静的孩子。

在课堂上,他很少主动发言,总是默默地倾听。

然而,通过与他的多次交流和观察,发现他内心其实有着丰富的想法和感受,只是不善于表达出来。

从学习方面来看,_____的成绩处于中等水平。

他在数学和物理等理科科目上表现较为出色,但在语文和英语等语言类科目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他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对于需要大量背诵和记忆的知识,他缺乏有效的方法和计划,往往只是临时抱佛脚,导致记忆不牢固。

而且,他在完成作业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难题容易放弃,很少主动寻求帮助。

在家庭方面,_____的父母工作较为繁忙,平时与他交流的时间有限。

家庭的教育方式相对较为严格,对他的学习成绩要求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_____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他曾表示,害怕自己的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让他们失望。

在社交方面,_____的朋友不多,在班级中比较孤立。

他不太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

这可能与他内向的性格有关,也可能是因为他缺乏自信,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针对_____的情况,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帮助措施。

在学习上,老师为他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方法指导。

对于语言类科目,建议他每天定时进行背诵和阅读练习,并采用联想、归纳等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同时,鼓励他在遇到难题时,先自己思考,尝试多种解决方法,如果实在无法解决,再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在家庭方面,老师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建议他们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创造一个宽松、温暖的家庭环境。

中学生个案调查报告

中学生个案调查报告

中学生个案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及背景本报告旨在调查中学生在学习、家庭和个人发展方面的状况,以更好地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为相关教育和社会部门提供参考,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

问卷包含了学习情况、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社交活动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对象为来自10所中学的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调查结果学习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较好。

约8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学习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90%的学生定期完成作业,70%的学生参加了各种课外辅导班。

尽管如此,仍有约20%的学生认为学习有困难,并对自己的成绩较为不满意。

家庭背景家庭背景是影响中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约60%的学生表示自己来自单亲家庭,家庭收入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调查发现,拥有良好家庭关系的学生适应能力更强,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好。

兴趣爱好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他们的个人发展密切相关。

调查显示,阅读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兴趣爱好,约70%的学生选择阅读作为课外活动。

此外,音乐、体育、美术等也是较受欢迎的兴趣爱好。

通过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中学生能够提升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社交活动社交活动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调查显示,90%的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交交流。

通过参与社交活动,中学生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拓宽视野,并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总结与展望根据我们对1000名中学生的个案调查,发现他们在学习、家庭和个人发展方面整体表现尚可。

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面临学习困难和家庭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的发展,我们建议教育和社会部门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 提供更多学习辅导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扰。

2.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从家庭到学校的全方位支持。

3. 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我自信我能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我自信我能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教育管理新课程NEW CURRICULUM小刘是我们班的一个中等生,学习不好不差,比较乖巧,平时也是认认真真地学习,但成绩一直平平,没有太大的突破。

慢慢的小刘开始认为,自己的付出和回报形不成正比,学习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差,成绩也开始下滑。

……小刘一个没有太多特长,学习中等,一步步对学习失去信心,但是,她是一个比较认真、愿意努力的学生。

一、心理原因分析1.家庭影响小刘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希望小刘能够多学文化,能够考上好大学。

但是,小刘的成绩一次又一次的让父母伤心,父母每次看到成绩之后就会抱怨小刘,父母只会无休止地让小刘努力,根本看不到小刘的付出。

家长的希望得不到实现,对小刘来说也是一种压力;父母的不认同,父母的不肯定,让小刘伤心,这也是造成小刘“破罐子破摔”的原因。

2.学校影响小刘一个乖巧内向、成绩平平的女孩,这在一个班级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群体。

因为教师的关注点一般在两种人身上,一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二是班级里的“活跃”分子,而中间的这部分学生常常会被忽视,尤其是小刘这样的。

所以,这也是她不愿意努力的原因之一。

3.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逆反心理比较强,好胜心也比较强,小刘的努力一直得不到回报,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产生自卑心理,最后放弃学习。

这也是小刘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决定放弃,决定不再努力的原因之一。

二、教育过程和心理辅导1.端正学习态度对于小刘来说,重新帮其找回学习的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是教师第一步要进行的工作。

因为只有帮助小刘重新找到学习的兴趣,燃起学习的热情,才能将学生拉回到正常学习当中来。

所以,在教学时,我常常对小刘的一些进步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目的就是让小刘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同时,在辅助上一些谈话,让小刘认识到分数并不能说明你的能力,也不是学习的目的,真正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知识才是目的,进而,重新让小刘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习。

2.提高家长认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是过高的要求、过多的抱怨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甚至产生与家长对着干的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个案分析(中等)
学生基本情况
郑琳同学,女,10岁,性格开朗。

平时认真读书,在班里学习成绩一般。

上课能积极动脑思考,口头表达能力不够强,动手操作能力较差。

一、问题分析
她是独生女,家庭条件优越,从不做家务,父母溺爱她。

养成不动手做家务的坏习惯。

有时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欠自觉。

二、具体措施
1、指导自学,动手操作。

课堂上让她在自学课本中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量一量、说一说、玩一玩等活动,将动手操作、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一起,更使他对学习激发起一种强烈需要的内心体验,让她尝到自主学习的甜头。

2、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教学中,我非常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组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

由于年龄特点,我认为高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宜四人为佳,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间充分交流,又不至于因人多嘴杂而忙中生乱收获甚微。

小组合作不应是个别人在主导,而应该是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投身其中,发挥每个个体的作用而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因此喜欢上了“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三、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指导自学,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

黄琪同学在课堂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数学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课堂上能用准确的语言回答问题。

能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

四、启发与体会
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组织小组讨
论,完成学习任务。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但在过去的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而成为学生的阻碍。

因此,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转变这种状态,要让学生“动”起来,去主动寻求、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样才会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创设的问题,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学生还通过自主探究,学会了数学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2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