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_诗词名句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_诗词名句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出自宋代曹组的《卜算子·兰》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译文及注释】译文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注释⑴见《阳春白雪》卷四。

又见辛弃疾《稼轩词》丁集,而文字稍异。

⑵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⑶《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⑷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

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⑸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

【赏析】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

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1 / 3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

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

“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

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

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

兰花诗词鉴赏

兰花诗词鉴赏

兰花诗词鉴赏
哎呀,说起兰花,那可真是诗词世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你想想看,“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这不就像是一位优雅的女
子静静地站在庭院前,散发着迷人的芬芳,等待着清风的轻抚吗?这
画面多美呀!就好比在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你躺在树荫下,微风轻
轻拂过脸庞,那种惬意和舒适。

再瞧瞧“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这孤兰独自生长在幽静的园子里,被众多杂草所掩盖。

难道不像在人群中那个默默坚守自我,不随
波逐流的人吗?就像咱们身边那些坚持梦想,不被外界干扰的朋友。

还有“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这是多么坚定的偏爱呀!这不就跟咱们只钟情于某种美食,无论别人怎么说不好吃,咱们就是
喜欢一个样嘛!
兰花在诗词里,有时是高洁的象征,有时是孤独的写照,有时又是
坚韧的化身。

它就像一个多变的精灵,在诗人的笔下展现出各种各样
迷人的姿态。

我觉得呀,兰花诗词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兰花深深的喜爱和赞美,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兰花那种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还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你说,这样的兰花诗词,能不让人陶醉吗?。

兰花飘香的诗词

兰花飘香的诗词

兰花飘香的诗词
1、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出自:陶渊明(魏晋)的《饮酒·幽兰生前庭》
释义: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

赏析:直接描写兰花生长情况,突出孤寂高傲的姿态。

2、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出自:屈原(先秦)的《离骚》
释义:日色渐暗时间已经晚了,我纽结着幽兰久久徜徉。

赏析:诗人愿与幽兰一样,在世间保持自己正直的一面。

3、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出自:曹植(两汉)的《洛神赋》
释义: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

赏析:借幽兰之形,展现洛神姿容的美丽。

4、幽兰露,如啼眼。

出自:李贺(唐代)的《苏小小墓》
释义:墓地兰花上凝聚的露珠,宛如她悲伤的泪眼。

赏析:直接描写兰花的美丽姿容,并借此怀旧。

5、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出自:袁枚(清代)的《偶步》
释义:偶尔来西边的走廊下散步,看到一朵兰花静静的开放着。

其中,”偶步“是偶尔散步之意。

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

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

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兰花,又名兰,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以其幽雅的花姿和淡淡的清香而备受人们喜爱。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便以兰花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将其美丽与高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面将列举一些关于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古人对兰花的赞美之情。

1.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出塞》中写道:“秋风吹渐树兵戈,楼船明兰两关多。

”兰花在这首诗中被描绘成清丽绝俗的风采,象征着高洁和崇高。

2.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奇石细砂重茧羽,传书遗缬丽兰尤。

”这句诗将兰花与传情达意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兰花高洁典雅的品质。

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倚仗广厦偏能容,三五十花为谁开?素面朱颜好颠倒,似花还似非花。

”这首词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兰花,但兰花作为“白花”在其中隐喻出来,与其他花朵相比,更显高雅优美。

4. 元代王实甫的《西江月·新荷》中写到“睡莲磷磷小竹间,小愚争荷陈,小娥俏脸花边眠,好把兰芽标。

”兰花在这首词中与荷花同主题,表现了花卉之间的美好调和。

5. 清代乾隆皇帝所作的《绮楼书怀辰》中写到“月裳兰枪,云珮倚琴,酒背馀香,微风飞靥。

”这首诗中的“月裳兰枪”将兰花赋予了高贵的身份和形象,与皇帝自身的尊贵身份相得益彰。

6. 清代乾隆皇帝也在《赋得菊·秋兰金翠翠”中写到“最喜兰芳,蝶误花香。

罗袜音书,画楼诗妓。

遨游绿水,传道红鲙。

”兰芳在这首诗中被赋予了喜爱的品质,与其他花草相比显得更加尊贵。

第二篇示例: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兰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其高洁清雅的形象常常被用来赞美女子的美丽高尚。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对兰花进行了赞美,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词名句。

下面,我们将带您走进这些古诗词中,感受兰花的高洁之美。

1. 宋代文学家陆游曾有一首著名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采兰南行日已矣,顾时不见麦陇人。

描述兰花的经典诗句

描述兰花的经典诗句

描述兰花的经典诗句
1. 《兰花》(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2. 《兰花》(宋·易士达)
春到兰芽分外长,不随红叶自低昂。

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

3. 《兰花》(宋·王迈)
见山堂里见兰芽,步绕阑干看尽它。

欲借幽芳荐仙客,路隔重门几许些。

4. 《兰花》(宋·方回)
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槲乱纷纷。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

5. 《兰花》(宋·吴惟信)
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

这些诗句通过对兰花形态、香气、生长环境等方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们对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兰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高雅、清新、高洁的象征意义,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气节高洁。

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兰花的美丽,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

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

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们钟爱的题材之一。

兰花这种高雅清雅的花卉,在中国古代就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视为君子之花,象征着高洁、纯净、高雅的品质。

下面将为大家呈现一些关于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让我们一起领略兰花的风姿吧。

1.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这句诗中借“黄鹂”唤起了春的气息,然后再写出“幽草涧边生”,表现了兰花的高洁幽雅之美。

2.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煜《浪淘沙·北青萝》李煜的这首《浪淘沙》以玉笛声声暗飞的情景写出了一片春风如梦的氛围,而“折柳”处的情景更像在点缀着一抹幽幽兰香。

3.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以莲花动人的风姿描绘出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现了兰花在自然界中的高贵和美丽。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杨万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杨万里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篇诗表现了秋天的美景,他用“落霞”和“秋水”来比喻兰花绽放的美丽和高贵。

5.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人独自凭阑干。

家在扬州秦楼上,手持金杯向舞看。

”——秦观《浣溪沙·莫上王昌龄谪居》秦观在这首《浣溪沙》中描绘了一个绝美的风景画卷,表现了兰花高洁不嫁春风的高贵品质。

6. “花蔓披绿凉,竹扇摇声低。

瓶含花影动,细誉活花期。

”——李益《悯农》李益的这幅图画中,细腻地描绘了花蔓盛开、竹扇摇曳的场景,展现了兰花清新高洁的气质。

7. “金风细细,悄悄地吹。

日间,出户,下意,易水萧萧,松湖青天!一年,万缕相思。

不忍,来尽西风,更入东篱。

”——黄庭坚《登岳阳楼记》黄庭坚在《登岳阳楼记》中描写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写兰花的清新和高洁。

第二篇示例:1. "兰有秀色桂有香,红藕香残玉簟秋。

兰花的千古名句 关于兰花的诗句古诗词

兰花的千古名句 关于兰花的诗句古诗词

兰花的千古名句关于兰花的诗句古诗词腊尽冬远,春意萌动,梅花谢,幽兰吐芳。

花开幽谷,兰质蕙心,清香悠远。

欣欣然,一切都是生命中最好的样子。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香草美人,举手投足,莫不是春天的芬芳秋天的旷远。

正月,春天的开始,读关于兰花的古诗词,品古人如兰心境。

01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清.郑燮《题画兰》赏析:兰花生长在山崖的最高处,在突出的岩石和深深的裂缝中,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其实,它的脚下不是没有浮云翻滚喧闹,只是它从不去关心它们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画的兰花题的诗,同时它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诗人借兰花的卓而不群坚守本心来抒发自己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只有静下来,不被外界的繁杂所干扰,才能听见内心的声音。

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这就是兰的品质,淡泊清新,娴静雅致,暗香迢递,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情怀。

诗人简介: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又号板桥,清朝文学家、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其人博学多才,诗书画俱佳,世称“三绝”,有《板桥全集》传世。

02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宋苏轼《题杨次公春兰》(节选)赏析:春天的兰花就像那品质高尚的人一样,静静地生长,悄悄地开花,矜持,低调,不事张扬。

它们隐藏在茂密的蓬蒿之中,如果不是暗香浮动,有清新的花香散发出来,人们是很难发现它们的。

兰花品性淡泊,雅致高洁,它具有深沉的内在美。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古人植兰蕙以为邻,就如同寻求志趣相同的友人相伴一般,风雨人生,一路相随,又何曾孤单过。

诗人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歌颂兰花的优秀诗词精选大全

歌颂兰花的优秀诗词精选大全

歌颂兰花的优秀诗词精选大全兰花因有高洁的品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屋里摆上一盆兰花,可以体现人们生活中洋溢的热情,提升人们的生活品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歌颂兰花的优秀诗词精选大全,欢迎大家阅读!歌颂兰花的优秀诗词1,《题画兰》清代:郑燮原文: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白话文释义: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2,《卜算子·兰》宋代:曹组原文: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白话文释义: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3,《点绛唇·咏风兰》清代:纳兰性德原文: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白话文释义:风兰散发出不寻常的香味,素雅恬淡没有一丝浓艳浮华。

它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犹如凌波仙子轻轻飘逸。

它的叶子如此稀疏,怎么耐得住那寒冷的清秋呢?于是留取那半缕清香入得画中,这幅张见阳之风兰可以堪称画中第一了。

4,《咏幽兰》清代:玄烨原文: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白话文释义:兰花的姿容婀娜,叶子碧绿修长,风吹过来,就算身处幽谷里也难掩其香味。

不因为被人摘取,就甘心作为配饰,因为它的品格不是由这个衡量的。

就算无人欣赏,也默默地吐着芬芳。

5,《兰花二首》宋代:易士达原文:春到兰芽分外长,不随红叶自低昂。

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花的诗词赏析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兰花。

对于兰花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愫。

可能在兰花的馨香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喜欢上它。

人们对于兰花的评价从古至今一直都很高,兰花一直被说为是空谷幽兰;因为兰花是喜阴的植物,常被说来是隐士来道出作者归隐的想法。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

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

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

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

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

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

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

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

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所以兰花在古人眼中是很高贵的,也就有很多古诗词是描写兰花的,或借兰花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或表现自己对兰花的喜爱,或借兰花蓝表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下面是对我最喜欢的两首首写兰花的诗词的赏析:孔丘《猗兰操》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

隐俗之中,见芳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得,今乃与众草为伍。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

这首诗是孔子在被赶出鲁国是看到路边兰花与杂草生长在一起,有感而生就写出了这首诗,他更是借这首诗写出自己像兰花一样生不逢时,生不逢地。

他一兰花自喻也表现了自己不愿与杂草生在一起的文人高洁。

陶渊明《幽兰》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此诗作于作者53岁,应该生长在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方向等待清风的的到来。

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

不停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能走通。

醒悟到应该回去了,非鸟没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比喻大事已成,良将功臣无用了,可以将他们处置了。

本诗用兰花来比喻人的高贵品格,君子应该如兰花一样保持高尚的节操,表现了诗人不随波逐流,不为黑暗污垢所染的高尚品德。

此诗后半亦纯是说理,然亦不入“理障”,而有“理趣”。

陶渊明讲的是应当急流勇退,脱离黑暗官场,隐居田园的道理。

它使前四句形象描写的寓意更加鲜明,并且深化了。

所以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称赞这首诗是“真理真诗”,“说理诗必如此,乃不愧作者”。

本首诗也是借兰花恬淡,与世无争的特点,来表现作者自己隐居生活的惬意,以兰花空谷幽兰的特点来表现自己虽然隐居于山林之中但是自己的诗歌会像兰花的馨香一样来影响别人。

古风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这首诗是李白在路途游玩时所写的,是一首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作者借兰花这个意向表达自己虽然才华被隐没,但是自己的一些朋友知音还是看到了自己的才华的,为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就可以了。

作者看到兰花隐没于众草之中,感觉到无限的悲凉,于是联系到了自身的际遇,生出无限的感慨。

从整首诗看始终都在写兰花的在众草中的形象,最后一句更是写出来了作者此时自己的心声,如果没有清风的来吹散花香,那么香气为谁发出呢。

这就是间接表明自己的才华如果没有他自己的路途的知音自己的才华为谁施展呢。

下面是对兰花从古到今的做一个阐述;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

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

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

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干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

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

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

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

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

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

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

兰花在我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一、兰之“芳香”“手培兰花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这是古人写的一首咏兰诗它对兰花作了生动的描述其中道出了兰花之“香”是兰花的最大特点其香色清绝素心香远。

兰花因其香气自古被称为“香祖”、“国香”、“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咏兰香、称兰香、赞兰香的人多不胜数有些文人雅士更是以兰香的脱俗而自勉。

孔子曾对着隐谷中的香兰喟然叹句“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

”隐谷中香兰独茂却以众草为伍虽香而孤草丛而芜没。

在孔子看来兰花的香是别样的、独特的当之王者而无愧又以此香暗喻了芬芳袭人然曲高和寡、独茂壑谷的风格以此来喻人又喻己。

在中国近现代也有很多诗句都是称赞兰香的如陈毅元帅有诗云“幽兰在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遇。

”齐白石的《兰》“一春谷口雨如麻水洗风吹叶倒斜。

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

【1】”二•兰花乃君子“生在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二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不仅发现兰花而且写下流传千古的赞美诗。

兰花以质朴纯真的品质健美俊秀、千差万别的风姿素雅内向、含蓄不露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独特幽香坚强屹立、不怕狂风暴雨、残雪酷霜的斗争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被称颂为“花中君子”。

兰花是大自然的杰作素有“君子之花”、“空谷佳人”的雅喻。

中国兰文化渊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历代仁人志士以兰喻志、以兰抒情、以兰赋墨在赏兰品兰的过程中悟出了一种融华夏的道德修养、人文哲理之妙谛因而兰有国香、人格之花、民族之花的美称。

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可说是兰文化的奠基者。

《孔子家语》有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因此兰溶入儒家哲学思想而开始了一代又一代地沿袭着后人并深植于中华民族的德行之中。

【2】此后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有关兰的辞章迭出还频见于历代典籍的诗、词、赋中如三国时期的稽康、晋代的陶渊明、唐朝的李白、杨炯、杜牧等都留下了关于咏兰颂兰的不少名篇佳作华词丽句。

上承屈原下启李杜的陶渊明他的《幽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

”韵味深长朴雅含蓄是流传至今的名篇。

到了宋朝直接以兰为题咏兰颂兰的诗词歌赋更是屡见不鲜可见在诗人笔下虽是同名咏兰但表现兰的方式、含义却各有异同。

三、兰之“秀质”金声玉韵蕙心兰质”这是描写兰花秀质的诗句对于兰花的秀质也是很多人所欣赏的正如蕙质兰心一词通过兰花品质来比喻人的性格。

“莲花过雨清宜画兰箭临风韵似诗”这是清代阮元的诗由此看出诗人对兰、兰茎的喜爱至极把兰茎的风韵比喻成一首诗淡雅诗韵。

“质幽偏受燕支此花解得灵修意”把兰的秀质赋予了人的性格把兰的温润素雅生动的描写了出来。

国兰貌不惊人本分而又内在“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刘克庄无论在静寂的山野还是在喧闹城市“空谷佳人”总是那么文静和简朴似乎还带着几分羞涩。

兰花“禀天地之纯精抱青紫之奇色”杨炯她无须浓妆艳抹更没有媚态俗气却具有沉静、朴实的诱人魅力正如“富贵者爱牡丹隐逸者爱菊花清雅孤高者、弱而不阿的文士则偏爱兰”一样。

【3】兰花除了它的香气吸引人之外它那花朵的简单配上它那疏朗秀美的叶子感觉上那时见到的兰花真的很雅致秀丽有点孤傲不屈的感觉它虽然简单但却素洁清幽秀逸天成与中国人所推崇的廉洁、质朴的情操正好结合或许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兰花的原因吧。

中国人爱兰是爱她的纯真和质朴这是东方人性格的一种极好的反映。

中国人喜欢素淡、雅致、清幽、洁净的风格推崇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而中国兰正是这种风格与情操的完美结合令人清心令人舒怀。

人们欣赏兰花不仅仅限于花而且涉及香气、姿态、叶艺、盆架等方面。

有人说庭院一盆兰蕙可以衬托出主人的身份和情趣。

这恐怕也未必是夸大其词。

诚然中国人对兰花的欣赏已远远超出兰花的本身而是和文学、艺术、道德、情操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就是兰花文化。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幽悬兰草遇净土而生不因无人而不芳...脱俗矣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

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

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