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合集下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长期留置导管、化疗、输液等情况下。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以及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供参考。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在留置导管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周围静脉、中心静脉等。

同时,要确保插管技术正确、操作无菌,避免导管插入过深或过浅。

2.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检查留置导管是否通畅,避免导管堵塞。

如果发现导管堵塞,应及时处理,如冲洗导管、更换导管等。

3. 保持导管周围清洁:每天定时清洗导管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或消毒剂,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4. 规范输液操作:输液前,要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并且佩戴手套。

输液过程中,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导管或输液瓶。

输液完成后,要及时拔除导管,避免导管长时间留置。

5. 避免局部压迫:避免导管周围的局部压迫,如穿紧身衣物、使用紧束带等,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护理静脉炎的措施:1. 观察症状: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留置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注意观察导管是否有血栓形成,如有必要,可进行抗凝治疗。

3. 局部护理:根据医嘱,进行局部护理,如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导管周围的皮肤,避免皮肤感染。

同时,定期更换导管固定贴,保持导管的稳定。

4. 疼痛管理:如果患者有疼痛不适,可以采取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如局部冷敷、疼痛药物等。

5. 定期更换导管:根据医嘱,定期更换留置导管,避免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减少感染的风险。

6.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其对静脉炎的焦虑和恐惧感。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保持导管通畅、保持导管周围清洁、规范输液操作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静脉内插管的患者中,如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等。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注意相关的护理措施。

预防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插管部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插管部位,如肘部、手背等。

避免选择肿胀、瘀斑、伤口等部位。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插管过程中,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使用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保证操作环境的洁净。

3. 皮肤消毒:在插管前,应对插管部位进行充分的皮肤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

要注意消毒时间和方法,确保消毒达到预期效果。

4. 使用适当的插管器材:选择合适的插管器材对预防静脉炎非常重要。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器材,如钢针、蝶针等。

5. 观察插管部位:在插管后,护士应随时观察插管部位的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疼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护理措施:1. 定期更换输液袋:输液袋中的液体应定期更换,避免液体滞留过久导致细菌滋生。

2. 维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护士应定期清洁插管部位,保持其干燥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3. 观察输液情况:护士应随时观察输液情况,确保输液速度适当,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4.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应定期更换,避免管路内细菌滋生。

5. 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随时关注患者的疼痛感受,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6. 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7. 患者教育:护士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告知他们静脉炎的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静脉插管部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行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插管器材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定期更换输液袋,维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观察输液情况,定期更换输液管路,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长期静脉留置、输液、输血等情况下。

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和血栓形成。

因此,预防和护理静脉炎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和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静脉炎的预防1.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在进行任何与静脉有关的操作前,务必洗手并戴上干净的手套。

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确保双手彻底清洁。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如果可能,应优先选择周围静脉,避免使用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等较深的静脉。

3. 注射药物前进行皮肤消毒:在进行静脉注射或留置静脉导管前,务必对注射部位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

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或含碘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确保注射部位干燥。

4. 注意静脉留置时间:长时间的静脉留置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及时拔除静脉导管。

5. 定期更换输液瓶和输液管:输液瓶和输液管内的液体容易被细菌污染,因此,应遵循医院的规定,定期更换输液瓶和输液管,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静脉炎的护理1. 观察静脉留置部位:定期观察静脉留置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2. 维持导管通畅:定期检查静脉导管是否通畅,避免导管被血块或血栓堵塞。

如发现导管堵塞,应及时采取清洗或更换导管的措施。

3. 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清洁导管周围的皮肤,避免积聚污垢和细菌。

使用温水和中性洗液轻轻擦拭导管周围的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4. 避免过度活动:静脉导管容易因为过度活动而脱落或脱位。

因此,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以保持导管的稳定性。

5. 注意感染预防:静脉炎往往与感染有关,因此,应注意感染的预防。

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导管固定贴,保持导管周围的清洁,避免导管与其他污染物接触。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于静脉导管插管、输液、注射等操作后。

预防和护理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和保护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静脉炎的预防1.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通路,如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等。

避免频繁更换导管,减少静脉刺激。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并戴好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确保操作区域无菌。

3. 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静脉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

消毒时间应达到规定的时间,普通为30秒。

4. 插管技术:操作者应熟练掌握插管技术,避免损伤血管壁和周围组织。

插管时注意避免气泡进入静脉,避免血液回流不畅。

5. 导管固定:插管后应将导管固定好,避免导管的移位和磨擦。

固定方法可以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带等。

6. 导管护理: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更换输液管路,避免导管内堆积血液凝块。

定期观察导管插口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7. 输液速度控制: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者过慢导致血液回流不畅或者血管壁损伤。

8. 保持患者舒适: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不适,如疼痛、肿胀等,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或者更换输液部位,保持患者舒适。

9. 定期更换输液器具:输液器具使用时间普通不超过72小时,定期更换输液袋、输液管等,避免细菌滋生。

二、静脉炎的护理1. 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局部炎症反应、感染症状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

2. 保持导管通畅:护理人员应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冲洗时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注意冲洗的速度和压力,避免导管脱落。

3. 导管周围护理:保持导管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导管周围的潮湿和污染。

定期更换导管固定材料,避免固定材料的粘连和感染。

4. 疼痛管理:患者可能会浮现疼痛不适,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疼痛程度,并赋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行区域出现疼痛、红肿、条 索状改变等。
分型
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浅静 脉炎和深静脉炎两种类型。
诊断方法与标准
诊断方法
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02
静脉炎预防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使用弹性绷带或压力袜等,对炎 症部位施加适当压力,以减少血 液淤积和水肿。
静脉炎患者可能因疼痛和不适而 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需要进 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和疏导。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Chapter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
详细解释静脉炎的病因、症状、 治疗及预后,帮助患者全面了解
疾病。
强调静脉炎的危害性和治疗的必 要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探讨了新型材料在静脉炎预防中的潜在应用,如具有抗菌、抗凝等功能的生物材料,可望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激光治疗在静脉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激光治疗在静脉炎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激光照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 轻炎症反应,为静脉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工智能在静脉炎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望了人工智能在静脉炎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 可实现对静脉炎的精准预防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湿敷疗法
采用具有消炎、止痛、收 敛作用的药物进行湿敷, 如硫酸镁湿敷等。
注射治疗
对于严重静脉炎患者,可 在炎症部位注射药物,如 激素类药物,以快速缓解 症状。
全身性药物治疗策略
抗生素治疗
针对合并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病 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全身治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径的一部分或全部发炎,常见于静脉穿刺、静脉输液或插管等操作后,如果护理不当或感染,就会引发静脉炎。

其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红斑、发热等。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并提供适当的护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建议。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学习静脉穿刺技巧: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掌握正确的静脉穿刺技巧是预防静脉炎的首要举措。

使用正确的穿刺方法,并确保穿刺针、导管等器械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污染和感染的发生。

2.感染控制措施:对于病人和医护人员来说,遵守感染控制措施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环节。

包括洗手、戴手套、口罩和无菌操作等,以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

3.选择与病情相符的静脉插管位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静脉插管位置,减少静脉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4.定期更换导管:定期更换静脉导管可以减少导管内细菌的滋生,可以根据导管类型和患者情况确定更换的时间。

5.合理选择静脉插管材料:选择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的静脉插管材料,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6.注意静脉插管部位的保护:插管后应尽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多次接触和局部摩擦。

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观察患者的局部静脉插管部位以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如红肿、疼痛、渗出、体温升高等症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2.确保导管的完整性:定期检查静脉插管的导管是否完整,并保持导管的通畅性。

3.定期更换敷料:通过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降低感染的风险。

4.静脉插管部位消毒:根据医院相关规范,定期对静脉插管部位进行消毒,以减少细菌感染。

5.保持适度活动:适度活动可以增强患者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预防静脉炎。

6.做好疼痛管理:若患者出现疼痛不适,应根据医生指导提供适当的止痛药物或其他措施,以减轻不适。

总而言之,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都离不开正确的操作技巧、感染控制措施、定期检查以及适当的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综合配合。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由于静脉内插管、输液、化疗等操作引起。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在插管时应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避免对细小、曲折的静脉进行插管,减少损伤和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1.2 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及时更换输液管、输液瓶,避免输液管路的阻塞和漏液,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减少感染的机会。

1.3 定期观察静脉通道情况定期观察静脉通道周围是否有红肿、硬结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避免感染蔓延。

二、护理静脉炎患者的护理措施2.1 保持患者休息静脉炎患者应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血管扩张和疼痛加重。

2.2 局部冷敷对于出现红肿、硬结等症状的部位,可采用局部冷敷的方式,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2.3 饮食调理静脉炎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促进毒素的排泄,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三、药物治疗3.1 抗生素治疗对于明显感染症状的静脉炎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的蔓延。

3.2 镇痛药物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给予镇痛药物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3 抗炎药物抗炎药物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处的愈合,加快康复进程。

四、定期复查和观察4.1 定期更换敷料静脉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患处的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4.2 定期复查病情定期复查病情,观察炎症反应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4.3 注意个人卫生静脉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五、心理护理5.1 给予患者情绪支持静脉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护士应给予患者情绪支持,帮助其调整心态。

5.2 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康复。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导管插管、输液、输血等医疗操作中。

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操作前进行手卫生,佩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等,避免频繁更换导管。

3. 导管插入技术要娴熟: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导管插入技术,减少插管操作对静脉壁的损伤。

4. 导管固定要牢固: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确保导管稳定不移位,避免摩擦和拉扯导致静脉炎。

5. 输液速度要适中: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特点,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静脉炎。

6.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根据医嘱和相关规范,定期更换输液装置,避免污染和导管堵塞。

7. 定期观察导管和插管部位:每日检查导管和插管部位,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症状,及时处理。

8. 给予足够的液体:保持患者充分水分摄入,维持血液循环畅通,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9.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告知注意事项,提高患者主动配合程度。

二、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维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避免血液凝固和导管堵塞,保持导管通畅。

2. 保持导管清洁: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导管及插管部位,避免细菌感染。

3. 定期更换敷料:根据医嘱和相关规范,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插管部位清洁干燥。

4. 观察患者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

6.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

7. 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

8. 导管拔除后的护理:导管拔除后,观察插管部位有无渗液、红肿等异常症状,及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性静脉炎
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相关因素: 1.PH值 2.渗透压 3.药液稀释不充足、与输液速度有关、小静脉,粗导管 4.留置时间过长 5.消毒剂未干 6.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充分冲管
预防: 充分的药液稀释 —首选、合理酸碱溶液稀释、合理选择输液工
具、加大溶液稀释量、减慢输液速度
处理: 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局部湿热敷。
精品医学ppt
19
细菌性静脉炎
原因: 1.洗手 2.无菌技术 3.皮肤消毒 4.连接口消毒 5.非密闭式固定 6.敷料污染潮湿
为强碱
➢ 部分药物PH值
➢ 5%GS、 10%GS 、50%GS PH=3.2~5.5
➢ 0.9%NS PH=4.5~7.5
➢ 5%GSNS PH=3.5~5.5
➢ 复方氯化钠 PH=4.5
➢ 5%NaHCO3 PH=7.5~8.5
➢ 20%甘露醇 PH=4.5~6.5
➢ 低分子右旋糖苷GS PH=3.5~6.0
➢导管针的材质、长度及管径 ➢操作技术不当 ➢穿刺部位不当 ➢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固定方法不当 ➢输液的浓度 ➢患者本身的身体状态 ➢输液速度
药物外渗的常见因素
➢药物方面:PH值、渗透性、药物本身 毒性及Ⅰ型变态反应
➢护理人员方面:护理技术、用药知识、 责任心。
➢病人方面:血管方面、组织水肿、病 人及家属对药物外渗的风险认识不足。
精品医学ppt
13
常见外渗药品
➢20%甘露醇、10%氯化钾、 50%GS 、 10%葡萄糖酸钙、多巴胺、多巴 酚丁胺、碳酸氢钠、 1-6 二磷酸 果糖、阿奇霉素、沐舒坦、呋塞米 、丙种球蛋白、胺碘酮、复方氨基 酸、稳可信、垂体后叶素、脂肪乳 及多种化疗药物等。
为什么这些药物易引起静脉炎?
➢血浆渗透压为280-310,渗透压>600的药物 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 药物因素、机械因素、微粒污染及物理因素等均 可引起静脉炎。
静脉炎
➢静脉炎—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
➢我国静脉输液用量大,加入静脉输液中 的药物为90%(英国是45%,澳大利亚是 63%,美国是76%)
➢据国外资料报告,住院病人接受静脉插 管给药者发生输液性血栓性静脉炎者高 达25%-43%。
静脉炎的病理改变
650
➢ 环磷酰胺
352
➢ 长春新碱
610
➢ 5%GS
352
➢ 生理盐水
308
➢ 3%氯化钠
1030
➢ 20%甘露醇
1098
➢ 5%碳酸氢钠
1190
➢ 50%GS
精品25医2学6ppt
12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 (药物输注速度 )
➢ 药物输注速度 液流>血流,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同时会导 致渗出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 部分静脉流速 ➢ 外周小静脉5ml/min ➢ 手背及前臂静脉<90ml/min ➢ 肘部及上肢静脉100~300ml/min ➢ 锁骨下静脉1~1.5L/min ➢ 上腔静脉2~2.5L/min
➢ 不容忽视的血流变缓因素:偏瘫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32%;下肢
较上肢血流缓慢,卧床或术后更慢;局部包扎与制动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
1.过敏反应 2.发热反应 3.空气栓塞 4.急性肺水肿 5.输液微粒污染 6.晕厥 7.静脉炎
静脉炎定义
➢ 由于静脉内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静脉
内长期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导管引起的局部静 脉化学性反应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导 致局部静脉感染。
➢ 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引起 局部静脉的损伤感染。
炎症中期血流慢或停止,血液粘稠度增 加,红细胞沉积。 肿—炎症中期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增加渗 出多;液体外渗周围组织,无法自行吸 收。 痛—炎性物质刺激神经末梢。 坏死—局部组织缺乏血供,代谢毒物沉积。
静脉炎分类
➢机械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感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精品医学ppt
17
机械性静脉炎
原因: 1.固定不当: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 2.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 3.由于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关节活动使针管与血管壁不断 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4.反复多次穿刺同一根血管
预防: 合理选择输液工具(材质,型号)、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规
范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局部湿热敷。
➢正常血液PH值7.35-7.45,药物PH值超过此范 围会干扰 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P H <4.1为强酸,PH>9.0为强碱
➢不容忽视的血流变缓因素:局部包扎与制动 ;偏瘫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32%;下肢较上肢 血流缓慢,卧床或术后更慢。
静脉炎的病理生理变化
➢静脉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 红—炎症初期血流速度加快,局部红、热;
➢ 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或高渗葡萄糖 或因机械直接损伤静脉壁,还有长期 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淤滞等,而导致静 脉血管内膜损害,形成血栓,迅速导 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性反应,甚至累 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 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 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
精品医学ppt
7
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定义 ➢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静脉炎的预防、处理原则 ➢治疗静脉炎的方法
➢ 静脉输液是直接、大量地将药液输 入血管内,通过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 吸收,是一种常用、有效的治疗疾病 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其他给药方式不 可替代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输液治疗的前、中、后期,均应注 意观察并及时预防和处理输液的并发 症。
➢ 多巴胺 PH=2.5~4.5
➢ 10%KCL PH=4.5~6.5
精品医学ppt
11
➢ 氨苄P PH=10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渗透压 )
➢ 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80~310mosm/L,渗透压> 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 药物
渗透压
➢ 阿奇霉素
280
➢ 5- FU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感染因素
➢操作者的技术 ➢院内感染 ➢留置针留置时间 ➢留置输液装置/接口感染 ➢敷料使用和更换
精品医学ppt
10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PH值 )
➢ PH值 正常血液PH值7.35~7.45,药物PH值超过此范围会干 扰 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P H<4.1为强酸,PH>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