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古诗两首墨梅-
《墨梅》经典教案

《墨梅》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墨梅》并背诵全文。
•学生能够理解《墨梅》中的生字词,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学生能够理解《墨梅》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墨梅》的文本内容。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运用文学手法分析诗歌。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体会《墨梅》所传递的高尚情操和审美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墨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墨梅》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
•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文学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和分析。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运用文学手法分析诗歌,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墨梅》的课文、教学课件和相关背景资料。
•准备与《墨梅》主题相关的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以便更好地呈现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设计课堂活动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墨梅》。
2.学生准备:•预习《墨梅》的课文内容,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生平。
•收集与《墨梅》主题相关的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发兴趣:展示一些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2.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墨梅》的作者王冕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风格。
(二)初读感知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墨梅》的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整体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概括《墨梅》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初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深入探究1.意象分析: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梅花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墨梅》教学设计

《墨梅》教学设计嘉陵小学赵琳《墨梅》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十课中的一首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
此诗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代表作。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诗人借墨梅为喻,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六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要感受古诗的文化精髓,仅仅是从诗歌的表面去理解,并不能真正的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歌蕴含的意境。
为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就要让学生去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领悟诗歌的意境美,体会和学习诗人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并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在本堂课中还是让学生以读为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要他们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同时,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让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意。
2、感受诗人借咏梅贞洁自守,淡泊清高的情操。
过程与方法:1、以读感悟,体会诗情。
2、文图合并,感受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其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高尚追求。
2、激发学生爱梅的情感,学习梅花的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其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高尚追求。
教学准备:生:提前预习古诗。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前热身:出示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四组,一方面复习了六年级第一学期所学文中人物的品质,一方面为降低学生总结概括王冕的品质做铺垫。
(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严谨认真;碧血丹心、忧国忧民、赤胆忠心;舍己为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淡泊名利、鄙视流俗、贞洁自守)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导入课题课件出示含有“梅”的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说说诗中的“梅”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古诗《墨梅》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古诗《墨梅》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墨梅》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墨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2、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梅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傲冰斗雪。
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越重,他的清香越芬芳。
因此梅花历来都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
这节课,我们读的就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
补充板书:墨2、了解诗人说到王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已经学过的课文《少年王冕》中我们就认识他了,谁可以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出示:王冕,字元章,号竹斋,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
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
)3、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墨梅,他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
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王冕为这幅墨梅画所提的诗4、解题看着这幅画,想想诗题“墨梅”是什么意思?(用水墨画成的梅花)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自读我们知道,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请同学们试着准确而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
2、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释古诗1、同学们能把古诗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真棒!现在请你联系古诗,想想、说说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点呢?生交流,出示:生长地点——洗砚池头形态——个个花开颜色——淡墨痕气味——清气交流提问:(1)王冕为什么要强调“吾家”呢?(骄傲自豪)生读诗句(2)出示墨梅图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不俗气)(2)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3)请大家闭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墨梅》教案示例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墨梅》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墨梅》的作者和创作背景;2.体悟《墨梅》所表现出的自然、淡泊、平凡的生命态度;3.理解诗歌表达方式和意蕴;4.学会朗诵诗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蕴,学会朗诵诗歌;2.难点:领悟《墨梅》所表现出的生命态度,如何通过朗诵来传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段精选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谈谈其中的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自主探究(10分钟)教师分享苏轼的经历和他写《墨梅》的创作背景,学生可以自行阅读相关资料,并听感兴趣的学生分享相关知识。
3. 课文学习(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然后对课文的意思逐行进行讲解,学生可以边听边记录自己的疑惑和感受,学生可以主动发问并参与讨论。
4. 文学赏析(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认真理解《墨梅》诗歌所表达的意蕴,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和存在方式,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充分展开思想,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5. 朗诵练习(15分钟)教师分组进行诵读,指导学生朗诵技巧,如节拍和停顿,发音和语调等等。
要求学生在朗诵时理解诗歌背景和情感,以表达出诗歌的意蕴。
6.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点评学生的表现。
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鼓励和肯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教学、自主探究、文学赏析和朗诵练习等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更深入的层次上体悟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的理解《墨梅》中的意蕴。
同时,在朗诵练习环节,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技巧来表达诗歌意蕴,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反思并总结这一课的教学成果,鼓励学生在未来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古诗三首》墨梅(教案)

-古诗朗读技巧:学生需学会正确把握古诗的节奏、韵律,感受古诗的音韵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托物言志写作手法:学生需了解并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古诗三首》墨梅(教案)
一、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墨梅(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墨梅》。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句解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体会诗句的意境和寓意。
-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诗人背景:介绍王冕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墨梅》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意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墨梅》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通过描绘墨梅来表达诗人高洁品格的诗歌。托物言志是诗歌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通过自然景物寄托诗人的情感和理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墨梅》。这个案例展示了王冕如何通过墨梅的描绘,表达出自己对淡泊名利、追求高洁品格的向往。
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20、古诗两首《墨梅》-

板书
设计
课堂
小结
课堂
检测
检查古诗背诵情况。
布置
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办一期以“咏梅”为主题的小报。
③ 这首是写的是哪里的梅花?从哪里可以看出?
④诗中讲的是什么颜色的梅花?世上有墨梅吗?
⑤这画上的墨梅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⑥理解诗句的意思。
⑧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2、学生汇报有关王冕的故事。
3.听了这几个故事后,你发现王冕和梅花有什么的联系?
4.后人对王冕的评价:“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就是由于王冕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净白无暇、冰清玉洁的墨梅。
5.墨梅寄托着王冕的情怀,诉说着王冕的志向,表面写某一事物,其实是在寄托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
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课担者
学校
第几课时
第二课时
时间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重点
难点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四、拓展延伸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墨梅-

一、课题名称:二、设计思路:诗词在我国文学体裁中是最美丽的。
诗、词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
新课标提出:“阅读诗词,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牢牢把握的。
因此,本课意图以梅花为切入口,通过“四读”,让学生品味语言,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由王冕的水墨梅花一诗,品赏梅花幽韵,知王冕,在学生感悟到诗中梅香的充盈激荡和诗人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后,让学生的情感继续升华,触摸到中国正直知识分子高洁的人格理想和人生情怀,解梅花情结,当学生的情自然流泻时,再赞一赞梅花。
这样,“诗格”“画格”和“人格”的巧妙融合将似春雨,潜移默化着学生的优美人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自悟,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其他描写梅花的古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2.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五、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六、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墨梅》及王冕的资料。
2.搜集有关描写梅花的诗词。
3.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赏梅激趣1.电脑出示《墨梅图》:画面上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
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诗画相配。
2.谈话: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
《墨梅》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墨梅》教学设计《墨梅》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墨梅》教学设计(通用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墨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3、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其他描写梅花及托物言志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诵读古诗,体会情感,感受美感,领悟方法。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冬天里,许多花都凋零了,唯有蜡梅花傲放枝头。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梅花图,请看——出示《墨梅图》,这是一位画梅高手的代表作,是他为朋友良佐画的。
你觉得这是一株怎样的梅花,用一两个词语来说说。
老师送你们几个词语,读,出示:枝干挺秀朴素淡雅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师:同学们,我们要上课了,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一、诗画引路,感受“梅”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有关梅的诗,板书:梅,这梅花可不是一般的梅,它很特别,叫墨梅。
(板书:墨)(生跟老师一起写,指导写法:上面一个黑,下面一个土)齐读课题。
2、解诗题。
(墨梅就是用水墨不用颜料画成的梅花。
)(指着《墨梅图》)这首诗就写在刚才那幅画上,我给它取个题目叫“题画诗”。
(板书:题画诗)3、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对,就是著名的书画家——王冕。
(板书:王冕)4、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近王冕,走进这首《墨梅》。
二、自主探究,了解诗1、要学好诗必须先要读好诗。
请大家将诗好好地读上几遍,做到字正腔圆,通顺流畅,读出节奏,读出诗味来。
(出示《墨梅》)生自由练读。
2、谁来把诗读准确?指名读。
相机指导“吾”的读音,跟老师多读几遍。
理解“吾家”就是“我家”“乾坤”的读音,理解“乾坤”就是“天地,人间”评价学生:你能把每一个字读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学科)下册第六单元第6课时总第50课时主备人:曾兆林
课题:20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墨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松、竹、梅)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二、读诗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屏幕上的注释,自学这首诗。
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
理解字词:
吾:我。
洗砚池:书画家洗毛笔砚台的水池。
池头:池边。
树:这里指梅树。
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
乾坤:天地。
痕:痕迹清气:清香之气乾坤:指天地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
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
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③看图想像: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④朗读体会。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
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
你能将第一句诗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它为何不像其他的梅花一样艳丽地开放,而只留下淡淡的墨迹,“墨梅”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读
不要人夸好颜色,不为别人开放,孤芳自赏。
王冕是个好人,他好在不巴结权贵,情愿卖画生活
从淡墨痕,看出,她不妖艳,诗人不同流合污,淡泊名利。
你们看出他现在出口成章,是因为他平时读了很多书,将自己思考的过程写在书上。
、
朱元璋曾经请王冕做军师,他躲在山林中,看到他不想做官、不巴结权贵的志向。
梅花本来就很高洁,从淡墨痕看出来,只愿意自己清廉,一身正气。
王冕和梅花的品质,不谋而合。
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咏物诗,托物明志,借物为喻,寄托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
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托物言志”的诗。
教学反思:
墨梅寄托着王冕的情怀,诉说着王冕的志向,表面写某一事物,其实是在寄托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