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们对手机辐射污染认识的调查研究
辐射调研报告

辐射调研报告辐射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电脑、微波炉等,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电磁辐射有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进行了此次辐射调研。
二、调研内容:1.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共调查了100名受访者,年龄跨度为18-60岁。
2. 调研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向受访者提问并记录答案。
3. 调研内容:主要调查了受访者对电磁辐射的认知程度、日常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以及对电磁辐射的担忧程度。
三、调研结果:1. 对电磁辐射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受访者对电磁辐射有一定的认知,知道电子设备会产生辐射,但对其具体影响了解不多。
2. 日常使用电子设备情况:近90%的受访者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5小时,以手机和电脑使用最为频繁。
3. 对电磁辐射的担忧程度:超过60%的受访者非常担忧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认为辐射会对睡眠质量、生育能力、记忆力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四、调研分析:1. 手机和电脑的使用频率较高,这可能与现代人对信息获取和交流的需求有关,但也使得人们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的机会增加。
2. 多数受访者对电磁辐射的认知水平较低,这可能与相关知识普及不足有关。
3. 对电磁辐射的担忧程度与个人的健康意识密切相关,经常接触电子设备的人更容易对辐射引起的健康问题产生担忧。
五、调研结论:1. 需要加大对电磁辐射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让人们了解辐射的产生和可能的影响。
2.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电子设备的辐射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加强对产品辐射安全性的监管。
3. 个人应适度控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减少长时间接触辐射的机会,尤其是在睡眠前尽量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六、调研建议:1. 开展电磁辐射知识普及活动,通过宣传册、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辐射问题的认识。
2. 加强相关部门与科研机构间的合作,研究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制定更加合理的辐射标准。
手机辐射的调研

(一) 前言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用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而手机带来的相关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手机的辐射到底对人体有多大危害,如何把危害的程度降到最低,成了手机用户最关心的问题。
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
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我们这个课题就是调研手机辐射对使用者的健康的影响。
(二) 手机辐射介绍什么是手机辐射?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或多或少的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
而我们常听说的移动电话吸收辐射率SAR(Specific AbsorptionRate):SAR代表生物体(包括人体)每单位公斤容许吸收的辐射量,这个SAR值代表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测试值,SAR有针对全身的、局部的、四肢的数据。
SAR 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
其中针对脑部部位的SAR标准值必须低于1.67瓦特,才算安全。
但是,这并不表示SAR等级与手机用户的健康直接有关。
在此,附录一些手机的辐射值提供参考:{诺基亚8860 1.39 诺基亚8210 1.00 西门子C35iC35 A36 A35 1.11 西门子M50 1.01 西门子SGH-8500 1.49 西门子SGH-N100 SGH-3500 1.38 三星SGH-A110 1.13 索爱T28s1.70 索爱KF788 1.56 索爱R280 1.41 摩托罗拉SC-3160 1.52 摩托罗拉i5001.25 摩托罗拉V70 1.10 }。
专家们测定,如果手机对于每公斤人体组织的辐射值大于1.3瓦,那就会对人的遗传信息造成破坏,而现在辐射的极限值则是每公斤2瓦。
那究竟什么因素决定手机的辐射的大小的呢?(三) 决定手机辐射大小的因素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流传一种绿色手机的概念,许多媒体都称CDMA手机是“绿色手机”,说是由于网络制式的不同,CDMA手机的辐射要比GSM小的多,因此环保又健康。
手机幅射调研报告

手机幅射调研报告手机辐射调研报告标题:手机辐射与健康关系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调查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了解公众对于手机辐射的认知和关注度,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减少手机辐射对健康的潜在风险。
引言:近年来,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因其贴近身体使用的特点引发了对手机辐射对健康的担忧。
而手机辐射所产生的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手机辐射与健康问题的关系,既关乎个人,也关注着整个社会的健康。
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通过线上调查平台发布,并邀请了500名年龄在18-60岁之间的参与者参与。
问卷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情况、手机使用情况、手机辐射的了解程度、对手机辐射健康影响的关注程度等。
结果和讨论: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辐射会对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但只有不到40%的受访者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关于手机辐射的知识。
其中,年轻人对手机辐射的风险认识较为清晰,且关注度更高。
同时,近5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或正在寻找减少手机辐射对健康的方法。
结论:本次调研表明,公众对于手机辐射的认知程度整体较低,但对其健康影响的担忧程度较高。
因此,我们建议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降低手机辐射对健康的潜在风险:第一,加强对公众的手机辐射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对辐射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第二,使用期限长且辐射水平较低的手机。
第三,注意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方式,尽量保持和手机的距离。
第四,选择辐射低的通讯工具,如蓝牙耳机等。
结语: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公众对手机辐射与健康关系的认知程度和关注度,以及采取措施减少手机辐射对健康的潜在风险。
通过此次调研的结果及建议,我们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多关于手机辐射的正确认知,并采取措施减少手机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关注。
手机辐射是指手机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波时产生的电磁辐射。
虽然科学界对于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有争议,但很多研究已经揭示了一些潜在的影响。
手机辐射主要由两种类型的辐射组成: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是指电磁频谱中低频段的辐射,如无线电波、微波和红外线,而电离辐射是指高能量的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
手机的无线通信主要使用非电离辐射,因此我们主要关注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长时间接触手机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一些实验室研究发现,手机辐射可以引起细胞DNA和蛋白质的损伤,可能导致细胞功能的异常和异常增殖。
此外,手机辐射也被发现可以影响人体的大脑活动,包括睡眠质量和注意力水平。
然而,这些研究的结果还不够明确,存在着一些争议。
许多科学机构和健康机构已经对手机辐射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1年将手机辐射列为“可能人类致癌物”(Group 2B),这意味着虽然有一些证据表明可能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但尚无足够证据确定其确切影响。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则表示,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明显的危害。
为了保护人体免受潜在的手机辐射影响,一些预防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和频率。
使用免提设备或蓝牙耳机可以减少手机辐射对头部的直接暴露。
其次,选择手机信号强度良好的地方,这样可以减少手机发射功率。
此外,在晚上睡觉时将手机远离身体,避免长时间将手机放在口袋中或贴近身体。
虽然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未有定论,但我们仍应谨慎对待。
研究尚在继续,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手机辐射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此外,科技公司也在努力降低手机辐射的程度,以保护用户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待深入研究。
虽然一些实验表明手机辐射可能对细胞和大脑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其对整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调查报告

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调查报告第一篇: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调查报告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调查报告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调查报告编者:付文卉班级:五(1)班学号:11号手机是现代人的随身助手,也是我们方便的通信工具。
手机在人们普通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它也是人类的杀手之一手机辐射。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30亿人用手机,是吸烟人数的3倍。
中国13亿多人口,移动电话用户已经突破7亿,也就是说,平均两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拥有手机。
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数字产品,很多人几乎24小时手机不离身。
因为它与人们相伴出行,往往对人体造成的辐射量比电视还大,那到底手机辐射对人体有那些危害呢?看看我的研究报告你就知道了o(o~~二、调查方法1、阅读书籍了解什么是手机辐射?2、阅读报刊了解手机辐射的危害有哪些?3、上网搜索关于手机辐射的注意事项。
4、上网搜索几种人不宜使用手机。
5、阅读书籍了解手机辐射危害怎么办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阅读书籍了解什么是手机辐射?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
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
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阅读报刊了解手机辐射的危害有哪些?手机致癌性或比香烟强直板机袖珍机辐射最大信号弱的地方少打。
信号差时手机的功率会自动加大,从而造成其辐射的强度增大。
同样的道理,在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里使用手机也会使其辐射强度增大上网搜索关于手机辐射的注意事项。
第一,最好在拨出或接通2秒钟后接听;第二,最好不要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上,尤其是行驶在高速公路的车辆上使用手机,此时手机与基站距离不断变化,辐射时强时弱,对人体危害较大;............上网搜索哪几种人不宜使用手机。
1、癫痫(dian jian)病患者;2、严重精神病患者;3、白内障患者;............阅读书籍了解手机辐射危害怎么办1、注意手机的摆放位置。
关于手机对的危害的研究报告总结

关于手机对的危害的研究报告总结手机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然而,长期使用手机也会带来一些危害,如对眼睛、大脑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手机对人体的危害展开研究,以期为人们正确使用手机提供一些借鉴。
一、对眼睛的危害1. 光辐射对眼睛的损害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和紫外线会对眼睛造成伤害,长期盯着手机屏幕看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干涩,甚至造成视力下降。
2. 近视率增加随着手机的普及和使用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近视的现象。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看会让眼球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增加了近视的发生率。
二、对大脑的危害1. 手机信号对大脑的干扰手机信号会对大脑产生一定的干扰,长时间接触手机会加重大脑的负担,甚至造成头痛、头晕等不适感。
2. 睡眠质量下降晚上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影响大脑的正常思维和休息功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长期睡眠不足会对大脑造成损害,影响人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三、对身体的危害1. 手机辐射对身体的影响手机辐射会对人体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接触手机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据研究显示,长期接触手机的人患白血病、脑瘤等疾病的几率较普通人群更高。
2. 生殖系统受损男性长期携带手机,会使生殖器官接受辐射的范围加大,造成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
女性携带手机的话,容易发生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问题。
综上所述,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危害。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正确使用手机,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尽量减少手机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同时,建议定期进行手机辐射测试,选择低辐射、高质量的手机产品,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让更多人认识到手机对人体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
手机危害调查情况报告

一、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
然而,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
为了深入了解手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手机危害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职业、地区的人群。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
同时,对部分受访者进行了实地观察。
三、调查结果1. 手机辐射对健康的危害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对手机辐射的危害有所了解。
其中,25%的受访者认为手机辐射对健康危害较大,55%的受访者认为有一定危害。
调查还发现,长时间使用手机、近距离接触手机的人群,对辐射危害的认知程度更高。
2. 手机对视力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60%的受访者表示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视力下降。
其中,40%的受访者表示视力已经受到影响。
实地观察发现,很多年轻人在使用手机时,眼睛距离屏幕过近,长时间低头,导致视力逐渐下降。
3. 手机对社交关系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7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对社交关系有一定影响。
其中,40%的受访者认为影响较大。
实地观察发现,很多年轻人在聚会、家庭聚餐时,手机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
4. 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6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对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其中,3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因长时间使用手机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实地观察发现,很多年轻人沉迷于手机游戏、社交媒体,导致心理健康状况恶化。
5. 手机对家庭关系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8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对家庭关系有一定影响。
其中,50%的受访者表示影响较大。
实地观察发现,很多家庭在晚上、节假日等时间,家庭成员沉迷于手机,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四、结论通过对手机危害的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手机辐射、视力下降、社交关系、心理健康和家庭关系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
2. 提高人们对手机危害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是减少手机危害的关键。
手机对人体危害研究报告

手机对人体危害研究报告手机对人体的危害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以下是关于手机对人体危害的一些研究报告的总结:1. 电磁辐射:手机发射的电磁辐射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长时间接触手机可能导致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在某些情况下,高剂量和长期暴露于手机辐射可以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尤其是脑肿瘤。
然而,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手机辐射会引发癌症。
2. 视力问题: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眼部不适、眼疲劳和干眼症的发生。
这是由于长时间凝视手机屏幕导致眼睛过度用力。
虽然这些症状通常是暂时性的,但如果长期持续使用手机,可能会导致近视的发展。
3. 颈部和手腕问题:经常低头使用手机会导致颈部受力过大,引发颈椎病等问题。
同时,长时间使用手机还可能导致手腕和手指关节疼痛,甚至引起腱鞘炎等症状。
4. 心理健康问题:手机使用过多可能导致沉迷和依赖,进而引发焦虑、抑郁和社交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研究结果仍然存在争议,并且考虑到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难避免长时间接触手机。
因此,为了减少手机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以下是一些建议:- 限制使用时间:尽量减少长时间使用手机的情况,可以通过设定使用时间限制来帮助自己控制使用时间。
- 使用耳机或免提设备:减少手机与头部的直接接触,可以减少对头部的电磁辐射。
- 经常休息眼睛:长时间使用手机后,适当休息眼睛,并进行眼部锻炼。
- 保持良好的姿势:使用手机时尽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
- 多进行户外活动:适当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可以减缓长时间使用手机对视力的潜在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建议是为了尽量减少手机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手机的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保持适度,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来确保自身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们对手机辐射污染认识的调查研究汨罗市李家塅中学八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黄帆周觉敏许莎刘湘瑜邵紫怡杨光耀张潇云摘要: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迅猛发展,手机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国民的主要通信工具,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快捷,极大的促进了社会信息的交流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人们在使用手机时往往忽视了电磁辐射污染的潜在危机。
本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手机辐射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了解甚少,更不知如何进行防护。
因此此项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查了解手机电磁辐射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的程度及防护办法,让公众重视手机辐射的危害,并积极进行防护。
关键词:辐射污染调查防护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揭开了新的篇章,更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快捷,极大的促进了社会信息的交流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事物总有其两面性,人们在使用手机时往往忽视了电磁辐射污染的潜在危机。
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和用户数量的增加,及移动通信基站的不断扩建,使用密度加大,势必会增加电磁辐射污染的强度与范围。
而当其强度与作用时间达到一定限值时,就会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质产生损害作用。
中国是目前手机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据调查我国手机用户已达到7.4亿人,位居世界第一,有如此大的消费团体,其电磁辐射污染着实不容忽视。
据医学界透露,电磁辐射会使人头痛、头晕、失眠、免疫力下降、患脑肿瘤等疾病,甚至会至癌。
而人们在购买手机时,往往只注重品牌、外观和价格,却很少注意过其电磁辐射,状况令人担忧。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手机电磁辐射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的程度及防护办法,让公众重视手机辐射的危害,并积极防护。
三、研究步骤本次研究性活动的开展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0年9月):确定课题,制定计划。
第二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1月):展开活动,实践体验。
第三阶段(2010年12月上旬):整理资料,进行汇总。
第四阶段(2010年12月中旬——下旬):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五、调查形式1、采访物理老师了解电磁方面的知识。
2、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人们对手机辐射的危害认知程度。
3、上网查询有关“电磁污染”的资料。
六、调查情况(一)、认识危害及危害介绍我们收集的资料表明,部分卫生专家认为手机辐射对人体无危害。
如,日本负责评估电磁波影响的专门机构——日本总务厅生物体电磁环境研究促进委员会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手机电磁波对人体无害。
该委员会的报告说,只要手机遵守“电波防护指针值”的规定,电磁波强度不超过规定就是安全的。
但是所谓的“电磁防护指针值”的标准究竟是多少呢?现在市场上的手机辐射强度又如何呢?据悉,美国把微波辐射的卫生安全标准定为每平方厘米10毫瓦,因为他们只考虑到了微波辐射对人体的热效应;而以前苏联学派为代表的东欧科学界将安全标准为每平方厘米10微瓦,这是由于注意到微波辐射的非热效应。
两者竟相差1000倍之遥!在我国1989年1月1日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有涵盖手机辐射波长的微波强度标准,将1平方厘米小于10微瓦确定为一级安全区,将1平方厘米小于40微瓦确定为二级中间区,并且注明超过二级区,对人体可能带来有害影响。
在此区域内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
而我们认为手机离人脑很近,电磁波辐射的危害要比人们在有电磁波辐射的区域里更严重。
近20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低率非离子化磁场的至癌作用,如微波辐射及射频讯号(0.5MHz-100GHz)等可引发脑瘤、血癌和淋巴系统肿瘤。
有人在大鼠实验中也证明,长期处于强电磁场中的大鼠患脑肿瘤机会比生活在正常环境中的高出一倍。
李安民教授介绍说,手机是一个小型的但能量强的电磁波发生器,其工作频率在890MHz,辐射出的电磁波对人体细胞具有极强的至畸作用。
长期、高频率使用手机,会造成正常脑的支持细胞——胶质细胞发生DNA 碱基分子链的断裂,引起细胞的癌变。
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内正常的免疫监控系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这些畸变的细胞。
但这种损害如长期、反复地发生,身体也就周而复始地进行这种畸变与反畸变的过程,在体内的监控系统“疲劳”时,失去了对畸变细胞的修复或清除能力,肿瘤就可能发生。
手机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大致可以分为热作用、刺激作用。
热作用就是指人在手机高频电磁波作用下,人体的温度会升高。
科学家曾把一只老鼠放在高磁辐射下,老鼠会不断用舌头舔舐自己来降温,由此看出热作用对人体的危害。
由于人体的血液有散热功能,因此受害的最主要部位就是血管分布较少的眼睛。
此外热作用还会引起人体的紧张反应和免疫功能下降。
由于手机辐射频率较小,所以刺激作用并不明显。
但时间一长,手机辐射所产生的电磁场会在体内产生感应电流,当其大于体内电流,就会引起神经系统,视觉系统细胞兴奋。
但也不可忽视它会引起肌肉疼痛,心室颤动,甚至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造成死亡。
(二)、实地采访我们兵分四路,分别在李家塅镇上采访集镇居民,在学校采访老师,在手机店采访店主,在村里采访普通群众,共采访了60人次。
采访大体情况如下:1、在所采访的60人中有41个听说过关于手机辐射危害方面的信息,这些人大都对这信息不以为然,只有极少数人比较注重其危害。
而另外19人根本不知道有这消息,而且表示怀疑态度。
(采访的问题:您是否看到过手机辐射危害的信息?)2、60人中有35人认为手机辐射对人体有危害,他们大都是从广告,报纸,杂志中看到过这方面的报道。
(采访的问题:您是否认为手机辐射对人体有害?)3、其中有52人在购买手机时没有注意过电磁辐射量,而剩下的8人中真正重视过电磁辐射的却只有3个。
(采访的问题:您在购买手机时,是否注意过手机辐射的频率,是否重视?)4、在采访者中对手机使用时有防护措施的只有2个,这2个中1个人用手机专用耳机。
另一个人在手机响后5秒后再听. (采访的问题:您在使用手机时,是否有防护措施,如果有,有哪些?)5、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因使用手机而引发疾病,但有一位采访者曾经在焦点访谈中看到过,一些民众因使用摩托罗拉手机而造成脱发等怪状,并且他们向法院提出投诉。
(采访的问题:您有没有听说过因使用手机而引发病症?)从上面的采访结果来看,人们普遍不重视手机电磁辐射的危害,不去主动防护。
七、调查分析手机电磁波调查问卷的分析:为了能更好的了解人们对手机辐射的看法,我们对80位群众作了调查,调查问卷一共发了80张,其中72张有效,8张无效.在这72张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人们对手机电磁波的辐射了解还不够.我们有这样一道题目:据你所知电磁波有哪些危害,一共有9个选项,但有29 个人没填,占了40.3%.说明社会上有一大部分人对手机辐射的危害几乎一无所知.另外绝大多数人认为要防护,但真正在防护的却没有几个.比如:您是否有以下的防护措施:A.手机响后1秒后再听.B.使用手机时,尽量使天线远离人体,特别是头部.C.尽量少用手机.D尽量减少每次通话的时间.E.使用手机时,采用手机耳机.F.没有.其中钩了1-2项的有47个占了65.3%,钩了三项以上(包括三项的)有10个占了13.9%,剩下的就是没有选的.另外受到人们固有的购买意识影响,现在的人买手机的时候,不会去考虑这个手机有多少辐射量,而更注重手机的外型、质量、品牌、经济等。
(具体的分析结果见附录)八、我们的建议:既然手机辐射带给人诸多的不良反应,那么我们就应该积极地进行防护。
1、首先从吃的方面入手,我们应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胡萝卜、海带、油菜、卷心菜及动物肝脏等,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增加机体抵抗电磁辐射污染的能力。
2、在平时生活中,在信号不好的地方使用手机,拉出天线可以改善通话质量,并能使手机在比较低的功率水平上工作,功率越低,电磁辐射强度越低。
3、平常常用的方法还有如:①、移动电话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波容易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移动电话响时,一秒后再听手机。
②、移动电话接通时,应尽量将手机与大脑相距15公分。
③、在使用手机时,要尽可能地使天线远离人体,特别是头部。
④、如果身边有其他电话可用,就不要使用手机。
⑤、尽量减少每次通话的时间。
⑥、在使用手机时,可以采用手机专用耳机,实现远距离使用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4、另一方面通话如果常接手机的侧头部或面部感到发热发烫,就应立即停止通话,热水擦洗这部位,再用手掌来回按摩几次,以增加受伤害部位的血液流量,促使受伤害组织愈合。
另外,如果频繁使用手机,当忽然感到失眠、健忘、头晕、心悸而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就应减少甚至停止使用手机1至2周。
5、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加大对移动通信基站站地选择的监控力度,使得基地的选择、基站架设方式和发射功率等方面得到合理优化,加强对正在使用的基站电磁辐射进行环评和验收监测工作。
指导老师:张自然杨旭参考文献①《电子报》1992年~2002年合订本四川科技大学出版社②《电子爱好者》1997年~1999年合订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③《当代科技知识》史一京编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④《宇宙、地球和大气》[美] I.阿西摩夫著科学出版社⑤《电磁波工程》朱建清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⑥《电磁波传播与研究》《电磁波传播与研究》编委会编科学出版社⑦《电磁波》黄宏嘉著知识出版社⑧《电磁波传播原理》侯杰昌著武汉大学出版社…等资料和书籍附录: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调查问卷及分析(请在您认为适合的选项上打钩)年龄_________ 使用手机____年品牌(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飞利浦、西门子、阿尔卡特、三星、其它)1.您认为手机产生的电磁波对人体是否有危害。
A.有(93.0%)B.没有(1.4 %)C.不知道(5.6 %)2.若您选A,则据你所知有哪些危害。
A.使用手机时脑部微热(51.4 %)B.无力(9.7%)C.胸闷(25.0%)D.记忆力减退(41.7%)E.头痛(38.9%)F.脱发(8.3%)G.注意力不集中(37.5%)H.心慌(20.8%) I.易激动(16.7%)3.您在使用手机过程中是否有感到不适。
A.有(41.7%) B没有(23.6%) C.没注意(34.7%)4.您认为是否有必要进行防护。
A.有必要(87.5 %) B没必要(6.9 %) C.不在乎(5.6%)5.您是否有以下的防护措施。
A.手机响后一秒再听。
(47.2%)B.使用手机时,尽量可能使天线远离人体,特别是头部。
(40.3%)C.尽量少用手机。
(45.8%)D.尽量减少每次通话的时间。
(38.9 %)E.使用手机时,采用手机专用耳机。
(34.7%)F.没有。
(2.8%)6.您买手机时,是否注意过其电子辐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