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最长距离的行军是哪一次

合集下载

穿云掠地八千里

穿云掠地八千里

穿云掠地八千里――陆航参演编队创造我军航空兵空中投送境外航程最远纪录2013年8月1日,“和平使命-2013”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中方陆军航空兵参演编队――2架米-171运输直升机和4架直-9武装直升机,率先飞抵俄罗斯沙戈尔机场。

这6架直升机于7月28日上午从海拉尔机场起飞,穿越国境,穿越贝加尔湖,历经8次境外转场。

“从海拉尔到沙戈尔,在整个转场过程中,陆航编队克服语言不通、地域地形生疏等困难,航程4300多公里,这也创造了我军航空兵空中投送境外航程最远的纪录。

”陆航编队副队长、第39集团军某陆航团参谋长尹向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整个转场过程中,陆航编队先后经受了直升机最大航程和低云、低能见、大雾以及持续降水等复杂天候的考验。

”整个兵力投送过程中,尹向明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俄罗斯乌茹尔机场和沙戈尔机场降落的两次经历。

“我们起飞时,云顶高大概在900米左右,云底高俄方气象报的是400米,当时俄方引导机确定我们从云上进行飞行,到了乌茹尔机场上空后再穿云下降,但航程中,前方传来天气预报说云底高在不断压低,所以俄方途中决定临时要进行穿云,避开航路绕行50多公里从一个水库的上空寻找云隙,进行云下飞行。

可云下飞行不久,开始持续降水,云底高也不断压低,最低的一段大概只有50米左右。

编队一直下降到50米左右时,带队长机不断提醒编队要紧凑一些,防止丢失。

”尹向明说。

6架直升机保持好队形,以一个紧凑的队形,随着俄方不断绕飞。

但越向前飞,尹向明他们发现,云顶越来越低,甚至已经接地,几乎没有云隙可以绕飞。

“这时候我们询问俄方怎么办,俄方两架引导机是一前一后,把我们中方6架直升机夹在中间。

就在我们问的时候,在没有任何预报的情况下,他们两架飞机全部跃升,进入了云上。

他们可以,因为他们都是单机飞行,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而我们是一个梯队、一个密集队形的编队飞行,不能随便跃升。

”尹向明说。

在带队长机的带领下,中方编队一度下降到离地只有20米高度,低空、编队掠地飞行。

世界历史上最长距离的行军是什么

世界历史上最长距离的行军是什么

世界历史上最长距离的⾏军是什么 红军长征⼆万五千⾥,历经了两年,途中的艰险苦难和死伤⼈数已经让我们印象深刻。

⽽在古代历史上,更是有连续远征了⼗年之久,⾏程万余⾥的⾏军。

下⾯⼩编精⼼整理了历史上最长距离的⾏军,供⼤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世界历史上最长距离的⾏军 问题:世界历史上最长距离的⾏军是哪⼀次 答案:亚⼒⼭⼤东征 这⾥的亚历⼭⼤指的是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三世”,公元前334年的春天亚历⼭⼤率领率⼤军开始东征,“亚历⼭⼤三世”从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东征,先后击败波斯,拜苏斯,粟特,巴克特⾥亚。

⼀直到前324年春,亚历⼭⼤返抵巴⽐伦,东征结束。

亚历⼭⼤东征是⼀场掠夺性战争。

远征军连续作战10年,⾏程万余⾥。

亚历⼭⼤东征给被征服国的民众带来了⽆尽的苦难,不过也促进了东西⽅⽂化经济的交流,打破了东西⽅⽂化的阻隔。

甚⾄有学者认为,亚历⼭⼤东征给西⽅⼈打开了东⽅的⼤门,同时给东⽅⼈敞开了西⽅的⼤门。

亚历⼭⼤东征的战争背景简介 【战争时间】公元前334~前324年 【战争地点】东⽅波斯等国 【交战双⽅】马其顿王国VS东⽅波斯等国 【关键⼈物】亚历⼭⼤ 【战争背景】 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城邦内部及各城邦之间⽭盾错综复杂,冲突持续不断。

马其顿国王腓⼒⼆世趁此机会,运⽤外交⼿腕、⾦钱利诱和军事进攻等各种⼿段强⾏插⼿希腊各部的内部事务。

公元前337年,腓⼒⼆世确⽴对全希腊的霸权后,在科林斯召开各城邦⼤会,宣布各邦间停⽌战争,建⽴以他为盟主的泛希腊同盟,并以“讨还⾎债”为借⼝决定⾸先向波斯宣战。

但他亲征的愿望还没来得及实现,就于第⼆年的夏天遇刺⾝亡。

不久,他的⼉⼦亚历⼭⼤即位。

亚历⼭⼤是⼀个胸怀⼤志的有为青年,从⼩就喜欢读《荷马史诗》,⼀⼼想当个阿溪⾥式的英雄(阿溪⾥是史诗中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的主将)。

13岁的亚历⼭⼤在马其顿富廷受业于希腊⼤哲学家亚⾥斯多德,受到先进的希腊思想⽂化的熏陶和启迪。

人类能走多远?红军战士一天一夜奔袭240里,极限远不止于此

人类能走多远?红军战士一天一夜奔袭240里,极限远不止于此

人类能走多远?红军战士一天一夜奔袭240里,极限远不止于此人们似乎从未想过,真正帮助我们成为地球霸主的,不是大脑,而是双腿。

1935年的一场关乎新中国命运的重要战役被记录下来,成为了小学语文的课本内容。

1935年5月29日,红军正在长征的路上,飞夺泸定桥的战役在这一天正式打响。

红军为了夺取最佳攻击时机,一天一夜夜奔袭240里(约130公里)。

一个人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就算24小时不停地走,都只能走出120公里的距离。

“飞夺”二字充分体现了这次战役的关键要素——刷新了人类轻装步兵单日行军的最远距离。

(说是“开挂”也可以了)对于一般人来说,背上日常的背包,连续行走四个小时,20公里左右就已经非常疲惫了。

更别说走一天一夜甚至几天几夜的急行军,多达几百公里。

因此,我们很难体会的到一天一夜走上240里是个什么滋味。

但那时候缺乏交通工具,急行军唯一的途径就是靠双腿。

如今,我们已基本上都是机械化部队,运输车,运输机,轮船等等都是急行军时能用得到的机械化工具。

但是,有些崎岖的山路,仍然需要靠双腿才能前进。

我们的战士在今天仍然需要训练负重步行,一般都以一日50公里为基本要求。

那时候的他们,是超人吗?当然不了,他们只是普通的红军战士,从历史照片中可以看出,他们穿的都是普通的平底布鞋,甚至更多时候是草鞋,在体力的补充上,他们一个月吃的肉还没有我们一顿饭多。

事实上,这一切除了远超今天人们的意志,还依靠了一样简单的东西。

喜欢看抗战片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那时候的军人是不是总要用布条把小腿绑起来呢?这东西现在几乎已经看不见了,在当年的战争时期却是士兵们必备的军事物资。

它有一个简单的称呼——绑腿。

绑腿的价值早在冷兵器时代就被证实,古代的士兵们懂得绑腿的重要性,近代中国的军队也沿袭了这种传统。

这个东西能一直沿用下来,自然是有其独特的作用的。

最首要的作用就是,它可以用来保护战士们的身体。

古人们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发现了它的重要性,并将它利用起来。

世界历史上最长距离的行军是哪一次

世界历史上最长距离的行军是哪一次

世界历史上最长距离的行军是哪一次行军指的是军队徒步或乘车沿指定路线进行的有组织的移动。

古代泛指用兵,世界历史上最长距离的行军是哪一次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世界历史上最长距离的行军是哪一次,欢迎阅读。

世界历史上最长距离的行军是哪一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以清除异端的名义发动的所谓"正义"战争。

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

但实际上东征不仅仅限于针对伊斯兰,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针对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

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起了几十个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此外还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国等。

第一次十字军战争是200年间,十字军东方战争中唯一对穆斯林取得胜果的战事,夺占耶路撒冷圣城,夺回主的圣墓,在当时的西方____世界引发了空前轰动,也是乌尔班二世至死未曾想象过的完美大捷。

自然,它受到了整个基督____累世的传诵,众多随军教士及后世的教会编年史家都在竭力记述此役,赞美基督大能,如神迹般传诵。

同时,这场战争及其后拉丁东方的建立,更是影响了整个东地中海格局,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各方的强烈关切。

拜占庭、亚美尼亚、突厥人、阿拉伯人,各种宗教背景、不同地位出身的史家都在著述陈辞,详述此事,以资借鉴反思。

(阿尔伯特,耶路撒冷史)到近代,天主教已承认十字军东征造成了____徒与穆斯林之间的仇恨和敌对。

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宗教性战争。

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

古代的军队行军速度是多少(有马的和没马的)

古代的军队行军速度是多少(有马的和没马的)

古代的军队⾏军速度是多少(有马的和没马的)
以现代的1000⽶速度,最快的是六⼗公⾥每⼩时,伊犁马,在45-48左右。

如果是长途奔跑,后
三者的耐⼒都不错,应该也有35-40公⾥每⼩时,考虑到现在的马都有杂交改良,⽽古代很少有
来⾃中亚的极品,所以古代⼀般战马的时速应该只有30-35公⾥每⼩时。

吕布、⾚兔马
三国最著名的急⾏军——曹操追击刘备,五千精骑⼀⽇⼀夜⾏三百⾥,⾏进中重创刘备陆军。

⽩起在华阳之战时,曾率军8天⾏军800⾥,平均每天100⾥。


汉武帝元狩⼆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转战六⽇,过焉⽀⼭千有余⾥,合短兵,鏖皋兰下,
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及相国、都尉,捷⾸虏⼋千九百六⼗
级,收休屠祭天⾦⼈”。

此战霍去病六⽇内转战千余⾥,平均每⽇⾏程应该在160⾥以上。


顺昌之战时,完颜宗弼率⾦军不到7天疾驰1200余⾥,平均每天170-180⾥。

当时⾦军留下攻城
器械,炮具,是轻装急进。

” ⾏军也分紧急和舒缓。

长征故事

长征故事

长征中的几个“之最”长征是我军历史上最长距离的一次行军。

长征中年纪最大的男红军是徐特立。

徐特立,湖南长沙人,1877年生,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教育部长,长征时58岁。

除徐特立外,参加红军的年长同志还有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

长征中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名叫杨金莲,又名板登卓,藏族。

1875年生于四川小金县一个农奴家庭。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西进岷江上游,在理番县苏维埃女主任陈再茹的引导下,年已60岁的杨金莲带领一儿两女举家参加了红军。

杨金莲在红四方面军随军家属队担任翻译员。

长征路上,她在努力做好翻译、宣传讲解工作的同时,还尽可能地发动藏族群众,为部队筹措粮食和生活必需物资。

1936年10月,杨金莲胜利到达陕北,当时她已62岁,是所有参加长征的女红军年龄最长者。

长征中年龄最小的男红军名叫向轩,1926年出生在湖南桑植县,母亲贺满姑(贺英的妹妹),贺龙是其大舅。

他7岁参加红军,9岁随大部队长征,是当时走完长征的年龄最小的男红军。

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名叫万曼琳。

她1926年出生于四川南江一个贫苦家庭,1933年随哥哥参加红军,8岁时就走上长征路,9岁时她已经跟随红军炊事班战士拣柴火、择菜、送饭。

万曼琳所在红四方面军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翻雪山过草地,历经无数的历练,最终跟随着红军战士的大哥大姐们走完了万里长征路,见证了红军三支主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

长征故事:红军鞋我们来到大雪山下。

当地的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说除了“神仙”,就连鸟也飞不过去。

还有的说,有一年天旱,人们抬着菩萨上山求雨,事先没有吃斋,“神仙”一怒,把人都扣下了,一个也没下来。

我们不信什么“神仙”,但也感到大雪山有点神秘可怕。

毛主席知道了这情况,教育大家说:“神山”不可怕,红军应该有志气,和“神仙”比一比,一定要翻过山去。

这些话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

军团首长也向我们讲明了雪山的情况。

出发前,上级规定每人要准备两双鞋,把脚保护好,而且特别强调要认真执行。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读后感长征,是一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是一次举世震惊的征途,堪称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933年10月,南京发动了第五次剿共战争,但由于红军的领导人的指挥失误,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于是,长征这一伟大壮举就此开始。

在征途中,将红军进行了380余次战争,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各部队。

他们开进和顺利的穿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

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单从时间上看,你会发现,不过区区一年,不过如此,但红军却徒步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的征途,那些环境相当艰苦,他们没有充足的食物果腹,没有好的住所,遮风挡雨,他们风雨来雨里去,以草为食,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不论白天还是夜晚,他们都在行军。

就这样,他们日复一日的披星戴月,披荆斩棘,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完成了长征。

“长征”这条路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铺出来的。

在长征途中,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下,但没有一个人放弃,所有人都在咬牙坚持,他们浴血奋战,突破了一道又一道敌人设下的关卡。

他们用行动与生命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而又可歌可泣的赞歌。

长征中最为出名的就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其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飞夺泸定桥。

当时30个红军战士身上背着毛瑟枪和手榴弹,不惧危险的爬到了沸腾的河流上,紧紧的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

世界史上十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故事

世界史上十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故事

世界史上十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故事战争是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民族、派别、国家、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击、杀戮等行为,使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

所以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战争的故事吧。

世界史上十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1.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的6月,在拿下法国逼退英国之后,希特勒志得意满,决定发动对苏联的全面战争。

三百三十多万德国精锐对苏联发动奇袭,横扫半个东欧平原,一举歼灭了数百万懵懂的苏联红军。

这就是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行动名称以德国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命名。

此战伤亡人数在一百四十万到五百万之间,是著名绞肉战、导致数千万人死亡的苏德战争的开端。

2.勃鲁西洛夫攻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一方俄国为了缓解法国的压力,主动在乌克兰发起的一起攻势,战役从1916年的6月4日一直延继到八月初,战役名称以俄国的指挥官司布鲁西洛夫命名。

布鲁西洛夫一改以往惯用的大集团进攻的人海战术,转而采用使用较小的作战单位攻击对方战线的薄弱点,打开缺点再挺进的突击战术。

这一战术后面反为德国大量采用,并在二战中进化为闪电战。

从而宣告了堑壕战的结束。

这一次战役以俄国的胜利而告终,敌方同盟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自此战后,从攻势转为了守势。

交战双方俄军死亡五十万,奥匈帝国损失150万(40万被俘),德国损失35万。

不过,俄国虽然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大量的人员伤亡成为催垮沙俄帝国的最后稻草。

一年后,俄国迎来了十月革命。

3.斯大林格勒战役巴巴罗萨行动后期,德国的闪电战开始遭遇苏联的顽强抵抗,德国在莫斯科受阻后,决定集中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以切断苏联的补给线。

这一场战役是人类史上最为残酷的战役,“敌我距离不再是用米来丈量,而是用尸体。

就算德军已经占领了十月革命工厂的一半厂房,但另一半厂房里,苏军的生产照旧进行。

坦克一下流水线马上就开火。

”斯大林格勒被称为血肉城墙,苏联付出一百万人以上的伤亡,而苏联宣称消灭了轴心国一百五十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历史上最长距离的行军是哪一次?:十字军东征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指的是():尼德兰革命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尼德兰革命
世界历史进入现代时期所发生的战争是()。

:现代战争
世界各国中最早有国庆节的是哪个国家?:圣马力诺世界各国中,我国的湿地面积居世界:第三
世界各国医疗机构用的红十字标志是根据哪个国家的国旗图案设计的::瑞士
世界各国医疗机构用的红十字标志,是根据哪个国家的国旗图案设计的?:瑞士
世界各地天文台观测室的屋顶一般为:半圆形
世界各地都有“船棺葬”的习俗,它的葬具的形状似:独木舟
世界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个洲?:亚洲
世界名城日内瓦的雅号是:国际城
世界名画《和平鸽》的创作者是:毕加索
世界名胜吴哥窟位于哪个国家:柬埔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