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
《匆匆》课文教案

《匆匆》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匆匆》这篇课文。
(2)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时间的珍惜和利用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课文理解:通过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词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进行实际运用。
4. 句型练习:通过造句和对话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句型结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关于时间的名言或故事,引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3. 课文理解:通过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词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进行实际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例句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词汇。
5. 句型练习:通过造句和对话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句型结构。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情景或图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四、教学评价1. 课文朗读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表情,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回答问题,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词汇学习评价:通过词汇练习和小测验,评价学生对课文中的词汇的掌握情况。
4. 句型练习评价:通过造句和对话练习,评价学生对课文中的句型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匆匆》课文文本。
2.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思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境。
(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与时间相关的话题。
(2)板书课题《匆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组内讨论: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主题?(2)全班交流: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模仿课文,创作一首关于时间的诗歌。
(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完成练习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参考)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导语】《匆匆》是人教版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差不多24岁。
“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
无忧考网预备了以下内容,供大伙儿参考。
课文我别懂他们给了我多少生活;但我的手确乎是慢慢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生活差不多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生活滴在时刻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别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虽然去了,来的虽然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么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歪歪的太阳。
太阳他有足啊,轻轻悄悄地移动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生活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生活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眼睛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足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然而新来的生活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生活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啥呢?惟独徘徊算了,惟独匆匆算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啥呢?过去的生活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啥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别能平的,为啥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慧的,告诉我,我们的生活为啥一去别复返呢?教案学生视角:作者为啥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啥是“匆匆”的?如此的文题在小语教材里几乎从未浮现过,课文究竟写了啥内容呢?教学难点:感觉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考虑: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讲应是散文诗)。
文章写于“五四”退潮阶段,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亮地表现了五四阶段少年知识分子对将来的追求,探究。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时间的珍惜,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时间的珍惜之情。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匆匆》。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资料(关于时间流逝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时间流逝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导入课文《匆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找出生字词,并跟读、记忆。
3. 合作探讨:①课文为什么用“匆匆”来形容时间?②作者是如何描述时间的流逝的?③作者对时间有什么感慨?(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出示其他关于时间流逝的文学作品,如《匆匆那年》、《时间都去哪儿了》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总结。
七、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3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3篇PEP sixth grade volume 2 Chinese lesson 2 "hurry" teaching plan编订:JinTai College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匆匆样本(最新版)2、篇章2:匆匆样本最新版3、篇章3:匆匆范文(基础版)篇章1:匆匆样本(最新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美文,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自觉自律、勤奋好学的品质。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板书课题《匆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时间会匆匆而过?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语调、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
(2)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5. 品析课文:(1)学生欣赏课文,感受文章的美。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观察生活中的一件事,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进行描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匆匆》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匆匆》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懂得珍惜时间。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有时候,我们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生活,时间就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时间流逝的课文——《匆匆》。
2.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课堂讨论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呢?生1:课文中的“匆匆”这个词,表达了时间流逝得很快的意思。
生2:作者说“日子过去,去了,永不回来”,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宝贵。
师:很好,同学们都说得很对。
那么,我们该如何珍惜时间呢?4.生字词学习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匆匆: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2)流逝:指时间、流水等向前移动。
(3)宝贵:非常珍贵。
(4)珍惜:珍爱并重视。
5.课堂练习师: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生1:时间过得真匆匆,转眼间就到了周末。
生2: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学习。
生3:水资源宝贵,我们要节约用水。
生4:我们要珍惜友谊,关心朋友。
6.情感体验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觉得时间在你们的身边溜走的时候?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1:有一次,我在做作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可是一转眼就到了睡觉时间。
生2: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觉得时间过得好快,还没玩够就到了回家的时间。
生3:我在学习的时候,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点。
生1:时间流逝得很快,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生2:生活要充实,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
8.作业布置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匆匆》课文教案

《匆匆》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匆匆》这篇课文。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懂得珍惜时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培养学生诚实、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通过课文学习,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匆匆》全文,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课文封面,引起学生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朱自清及其代表作。
(3)教师板书课文《匆匆》,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巩固生字词。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拓展。
4.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了解课文主题。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作者思路。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感悟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交流讨论。
(3)教师总结,强调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 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 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匆匆》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 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 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 《匆匆》flsh 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课时安排:2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 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
80 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
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 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 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 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 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 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 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 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 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
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 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 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 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
以下句子:◇课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 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 指导朗读。
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 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 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
1. 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 ? 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2. “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 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
4. 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
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
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
1. 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 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 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 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 _______ , 我能做
__________________ , 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 。
过去的日子如 ________________ , 被_____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_ 。
3. 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
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
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 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 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 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
争。
”人
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