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中考语文试卷
辽宁省葫芦岛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含解析)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改动)
2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溪流没有磅礴的气势,却凭借着险峻的地势,将豪情洒满大地;,,;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着攀缘树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丽。大自然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变幻无穷、美妙多姿的世界,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自然规律: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外物的支持。
③“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纵观历史,古代圣贤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无不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外力来完善自己。儒家创始人孔子,可谓圣人,他都能做到不耻相师,向自己的弟子学习,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来激励后世之人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唐太宗提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正因为他善于借鉴、学习,才成为一代贤君……古人善于借鉴和学习的品质成就了他们,也影响了后人。
25.选文以《明史》中所记载的史料开头,有何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⑤当然,我们提倡的借鉴,并不是无原则的全盘肯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对于那些有损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东西,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做坚决的斗争!
辽宁省葫芦岛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及文言文阅读

古诗阅读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5.(2分)选出下列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表现出了诗人悠然忘我的心境。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写了南山清晨时的美景,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5. 选出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 这首诗借三国史实,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B. 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自将磨洗”和“认”显示了对前朝故事的兴趣和思索。
C. “东风”一语有意虚指,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条件,表现诗人的不屑和嘲讽。
D. 诗的后两句以小见大,反说其事,以两名女子的可能命运暗指曹刘“势”与“运”。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5.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享》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首词是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在登上北固山时创作的一首著名的怀古永志之词。
B.“悠悠”指时间久远,也指词人思绪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透露出时光流逝的伤感。
C.下阙两次用典,借赞颂孙权不畏强权来讽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表现词人的爱国情怀。
D.全词简洁明快,以三问三答、层层推进来结构全篇,既相互呼应,又层次分明。
古诗阅读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5.(2分)选出下列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听说能力、文言文(满分30分)(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10分)1.把下面小写的数字改成大写的数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1)壹二叁陆()(2)肆伍柒捌()(3)玖拾佰仟()2.在原文上修改下列病句。
(1)我们要学习“海空卫士”王伟同志英勇无畏。
(2)各级党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祝贺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
3.写出与“风吹芳草绿”构成对偶的一句。
4.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有个“倒拔垂杨柳”的好汉,他的名字是_____。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出自《西游记》,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再写出其中一个有关孙悟空故事的名字:_____。
(二)听说能力(6分)读下面放学刚进家门的儿子和妈妈的对话,然后回答问题。
儿子:妈妈,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妈妈:不知道。
儿子:今天既是我的生日,又是世界节水日,您怎么给忘了呢?妈妈:___①__。
儿子:没关系。
我应该谢谢妈妈,__②___。
同学们听说我的生日和节水日是同一天,就推选我当了节水员。
从现在开始,我不仅要带头节水,还要监督其他人呢!所以,您可再不能像以前那么浪费水了。
妈妈:我用水大手大脚惯了,一时可改不过来。
再说,这么大个地球,还在乎我浪费的那点水呀!儿子:那可不行。
___③__,您怎么能例外呢?老师说了,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节水意识。
您也不希望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吧!妈妈:有那么严重吗?儿子:那当然了。
现在地球上水资源减少得可快了,其中家庭用水浪费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呢!妈妈:既然节水这么重要,妈妈愿意服从你的领导,争当节水模范。
5.(1)上面①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得体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上面②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简明连贯的一项。
()A.让我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B.让我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c.让我生活得这么幸福D.让我出生在“世界节水日”这样一个特殊的光荣的不平凡的日子里(3)上面③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14分)阅读下面的选文。
2024年辽宁省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辽宁省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聪颖(yǐng)峭壁(bì)羡慕(mù)目不窥园(kuī)B.亢奋(kàng)黄晕(yūn)恬静(tián)振耳欲聋(zhèn)C.真挚(zhī)微薄(báo)晶萤(yíng)巧妙绝伦(lún)D.飞窜(cuàn)慰勉(wèi)尊循(zūn)丰功伟绩(jì)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嘉兴到延安……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________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________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________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始终是________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A.见识艰苦卓绝记载鼓励B.见识艰苦朴素承载鼓励C.见证艰苦卓绝承载激励D.见证艰苦朴素记载激励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不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写诗,而是我们有一个崇尚读书、崇尚诗教的民族传统。
②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着文化种子,滋养着我们的诗意人生。
③我们不一定人人都是诗人,但是我们可以从诗词中体味到温馨浪漫和灵趣哲思。
④通过读诗,让我们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更加美好的精神境界。
A.“崇尚读诗”“温馨浪漫”和“精神境界”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句②中“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的主干是“诗歌撒播种子”。
C.句③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句子中的词语“通过”换成“只要”一词。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4.某中学开展“悦读书海·畅享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排如下:(1)书海拾贝,研精致思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B卷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16分) (共4题;共16分)1. (3.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流传千古的咏梅绝唱,是悬挂在月色下的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幽谧的夜晚,柔美的月色,疏影(pīng)婷的梅影倒映在澄澈温润的水中,缕缕清香随风漂浮,在空气中氤氲,弥漫……一阵微风拂过,摇(yè)一树婆娑,就如观看舞台上的一袭红妆的青衣,________舞霓裳,伸出纤纤的兰花指,轻移袅娜的莲步,幽雅的风韵不知醉了台下多少看客!(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划线字注音。
pīng yè________________婷摇________纤纤(2)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文中横线上。
A . 曼B . 漫一阵微风拂过,摇(yè)一树婆娑,就如观看舞台上的一袭红妆的青衣,________舞霓裳,伸出纤纤的兰花指,轻移袅娜的莲步,幽雅的风韵不知醉了台下多少看客!2. (7分)(2018·江西)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
(2) ________,风正一帆悬。
(3) ________,长河落日圆。
(4)斯是陋室,________。
(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
(6)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
(7) ________,在河之洲。
(8) 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3. (3分)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4. (3分)西城区慈悲庵内建有陶然亭,清代翁方纲为陶然亭撰写对联,上联是“烟笼古寺无人到”,下联应是()A . 慈悲弥陀有佛来B . 晨钟暮鼓有罄鸣C . 树倚深堂有月来D . 陶然新亭有仙来二、阅读理解(61分) (共7题;共61分)5. (2分) (2017七下·林甸月考) 名著阅读。
2024辽宁中考语文样卷

2024辽宁中考语文样卷一、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兴高彩烈 历历在目 脍炙人口B. 迫不急待 世外桃源 竭泽而渔C. 融会贯通 金碧辉煌 杳无音信D. 世外桃园 锲而不舍 谈笑林间(答案)C。
解析:A项“兴高彩烈”应为“兴高采烈”;B项“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D项“世外桃园”应为“世外桃源”,“谈笑林间”应为“谈笑林间”是错误表述,正确应为“谈笑风生”或类似表达。
只有C项没有错别字。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人一读就忍俊不禁。
B. 他对待工作总是敷衍了事,这种态度实在不可恭维。
C. 这场晚会策划得别具匠心,每个节目都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
D. 他说话总是滔滔不绝,但往往是言不由衷,让人难以置信。
(答案)B。
解析:A项“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与“引人入胜”的语境不符;B项“不可恭维”指不能称赞,含贬义,用在此处恰当;C项“别具匠心”指另有一番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等方面创造性的构思,用于形容晚会策划不恰当;D项“难以置信”指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与“言不由衷”的语境不符。
三、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B. 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思想品质也很好。
C. 昨天夜里,他忽然渐渐地睡着了。
D. 这本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残酷,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答案)B。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C项“忽然”与“渐渐”矛盾,应去掉其中一个;D项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的心”。
只有B项没有语病。
四、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0篇。
B.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
C.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败。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38分)1. (5分)根据拼音写汉字在生命的旅途中,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让人感觉到无限的温xīn()。
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注视着我们前行;那是一个个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那是沮丧时的一丝慰jiè(),是喧xiāo()时的一份静mì(),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是迷茫中的一盏明灯……2. (7分)(2020·上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对联,完成(1)(2)小题。
甲:代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为国征战布衣亦胜官绅乙:一生呐喊甘为人民牛马,从未彷徨无愧华夏脊梁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对上面对联中画横线词语的句中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布衣:平民百姓。
B . 脊梁:在国家、民族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C . 波澜:波浪翻腾。
D . 绝唱:创作达到最高造诣。
(2)上面的对联是对人物或作品的评价,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含义丰富,请从中任选一副作分析。
3. (2分)(2017·杭州模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得奖原因是因为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
B .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老年人不再满足于打电话、收发短信等触觉要求了,微信微博也侵入了老年人的视野。
C . G20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在西湖震撼上演,美轮美奂宛若梦境的场面令观众叹为观止。
D . 通过罗一笑事件,让人们反思:如果善心是一种资源,人们也应该提高利用善心的效率。
4. (11分)(2015·上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为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班级准备设计专题板报,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一放学,宽敞的弄堂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男孩子们溜旱冰、踢小皮球,女孩子跳橡皮筋、造房子……那时我们玩的游戏,都是需要集体完成的,而且必有营垒相对的两方,且有输有赢,无形中让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凡事都有输赢。
2024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

2024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2024年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揭秘葫芦岛市中考语文科目即将在2024年到来,广大考生对此充满期待和关注。
本文将结合历年中考语文试题趋势和考试大纲,对2024年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考生把握考试重点,合理规划复习,以期在中考语文科目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中考语文试题命题趋势中考语文试题命题趋势一般以稳中求变为主,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
在2024年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题中,我们可能会看到以下趋势:1、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中考语文试题将一如既往地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
2、强化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将进一步加强对阅读能力的考查。
3、关注写作能力: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写作题分值比例较高,2024年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
4、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在中考语文试题中,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将有所增加,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考语文试题备考策略针对中考语文试题的命题趋势和考试要求,广大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备考策略: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考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掌握字词、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基本功。
2、多练习阅读理解:考生应多读各类文章,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注重练习阅读理解题,掌握解题技巧。
3、提高写作能力:考生应多写作文,提高写作水平,注重练习各类文体,熟悉写作技巧。
4、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考生应关注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知识储备。
三、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以2023年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题为例,我们来看一下语文试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解析:1、阅读理解题: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考生需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主旨,结合问题在文章中找到相关线索,进行推断和归纳。
答案示例:(1)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个小女孩在雨中等待母亲回家的场景;(2)通过这个场景,作者表达了对于家庭温暖的渴望,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0分)1. (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鲁镇的酒店的gé jú________,是和别处不同的。
(2)在这严重监督之下,chàn________水也很为难。
(3)孔乙己刚用指甲zhàn________了酒,想在柜上写字。
2. (2分)(2014·沈阳)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春》《背影》都是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所作B .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C . 《钦差大臣(节选)》中众人得知受骗后,气急败坏,相互指责D . 我们学过艾青的作品《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3. (5分) (2017·聊城) 按要求答题。
“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
”三年初中生活里,你一定学会了一些阅读积累的方法。
从下列名言中任选一句进行积累,并说明理由。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②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③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④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4. (10分)默写填空。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5. (17分)(2013·连云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为学清•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白鹤堂文集》)(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字共三十有四B . 蜀之鄙有二僧/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 . 西蜀之去南海/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野有麦场(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4)你从这篇文章中领悟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6. (10分)文言文阅读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阅十余岁________③转转不已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 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 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7. (20分)(2017·青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想起那年读书时谷煜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
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
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
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怎么办?偷呗。
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
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
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
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
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
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
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原文有删改)(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8.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
你可不许腻烦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