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小说论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基本内容
池莉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特色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母性形象的描 写。本次演示将从池莉小说的创作背景、母性形象的特点以及其作品所反映的 社会现实三个方面来探讨池莉小说中的母性形象。首先,在池莉的小说中,母 性形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这些女性角色通常都是母亲的形象,她们经历 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仍然坚强地面对生活。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池莉,当代著名的女作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长期致力于描绘 出真实而独立的女性形象。她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现实,同时也为女性发声, 表达了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她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在池莉的小说中,女性角色多种多样,但无一不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以独 特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在面对生活的挫折和磨 难时,展现出坚韧和勇气。例如在《烦恼人生》中,池莉刻画了一个典型的武 汉家庭妇女形象——印家厚。她面临着婚姻、家庭、工作的种种压力,但她凭 借自己的智慧和坚韧,成功地处理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不仅体现在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上,更体现在对女性生活和 女性视角的上。她以独特的笔触揭示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展示了女性的独立、 自尊和坚韧。这种女性意识不仅增强了池莉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为中国当代 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她的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当代社会中性别关 系、女性地位等问题的新视角。
通过深入剖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角色,我们可以看出奥斯汀对于当时社 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她以女性视角描绘出了一种理想化的女性形象,既理智 又充满情感,既自立又坚强。这种形象在当时的社会中无疑是一种挑战和颠覆, 它挑战了传统的社会观念,也颠覆了人们对于女性的固有认知。
奥斯汀的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那个时 代社会现象的重要视角。她通过细腻的文字和鲜活的人物描绘,让我们深入了 解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这种理解和认知对于我们今天理解 和尊重多元性别与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论池莉小说中审美与审丑_兼谈女性写作的叙事立场问题

小说作家作品研究在1980年代末的新写实的阵营当中,池莉以颠覆宏大叙事和还原人生烦恼而著称,揭示男性的普遍的生存悲哀使其小说具备了经典价值,但在女性主义的视角之下,池莉的女性写作更是别具一格,几个中篇小说刻画的丑陋女性成功地反拨了男性审美无意识和女性躯体修辞学惯性。
《你是一条河》中底层母亲的遭遇颠覆了传统文学中的母亲神话;《来来往往》中的段莉娜庸俗野蛮,恰恰与丈夫的审美期待背道而驰,池莉的这种女性立场的审丑与高度写实的叙述造成了文本内在的审美张力,她的女性题材小说既是女性叙事的主体性的突破,也是世俗技巧的自我重复,其他作品的暧昧叙事也导致了价值观的混杂。
一、男性关怀与女性审丑主流文学塑造出千篇一律的美女形象反映的是男性欲望和男性审美观,美女形象对现实女性的身心真相及其主体性构成遮蔽。
在众多男性作家的视野之中,丑陋女人和粗俗女人总是作为美少女的对立面或道德的败坏者存在,既无视觉美感也无风流韵味。
现实中的边缘妇女是被鄙视被排斥的,或是被放逐在文学殿堂之外的,具有审美冲击力的文学现象是:在女作家池莉的小说中,粗俗女人栩栩如生地登台表演,她们的丑陋、粗鄙和痛快淋漓的言行举止都真切地传达出现实女性的日常行为真相,从《烦恼人生》到《你是一条河》,池莉的底层关怀既构成了对宏大叙事与英雄神话的拆解,也形成了女性形象的祛魅。
典型的男性悲哀:女性主义立场的叙事是颠覆男性霸权而追求性别平等的,但着并不意味着某个作家拘泥与女性题材与女性形象,一个大作家应该有开放的视野和广阔的胸襟,在性别表达之外也应该有人性关怀。
池莉小说中蔚为壮观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婚恋故事所凸显的是平凡市民的无休止的烦恼,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小说月报》第三届百花奖,被称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成功地为普通工人任家厚的庸常而苦恼的人生做传,精当地展现了他一天琐碎的生活流程:任家厚被生活驱使着奔波劳碌;一家三口经济拮据,没有充足的房子;每天都在家、汽车、轮船和单位之间高速地运转,还要照顾年幼的儿子;上厕所、买早饭需要急匆匆地排队,再赶到幼儿园并安顿好儿子;他在单位里吃苦耐劳地工作却莫名其妙地丢了奖金;吃午饭时在菜里发现了一只虫子;下班后他疲惫不堪地回到了家,却得知只有立锥之地的家里还要来一位客人!而且更倒霉的是,这样的房子也要被拆迁了!他不断地陷入一个个困境,却没能力去主宰命运,甚至连一点点可怜的希望也不断地落空。
论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专业: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池莉,中国当代女作家,1983年参加成人高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成人班,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1987年毕业,任武汉市文联《芳草》编辑部文学编辑。
1990年调入武汉文学院,成为专业作家。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水与火的缠绵》、《看麦娘》、《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
1987年,池莉凭借《烦恼人生》收获各类文学奖项,在当时的文坛上声名鹊起,1997年以《心比身先老》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1998年以《致无尽岁月》获当代文学奖。
在《小说月报》的百花奖上,池莉的小说从第3届开始到第lO届,几乎每届榜上有名。
在读书界,只要她有新作品问世,就会引来大批读者的关注,并创下可观的销售数字。
而她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银幕的更是不乏少数,在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期,池莉作品的主要读者还是一般的文学爱好者,现在已经辐射到广泛的识字阶层。
池莉的每一部新作问世,差不多都有传媒发表消息。
可见池莉已经像影视明星、体育明星一样,成了大众热点。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池莉的文学地位不算显赫,但却因为其小说创作的独特表现形式让她走进了大众读者的眼中,并且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她把目光的焦点投射在“平民与平民知识分子”这样一群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生活上,叙述平实、真切,表现生活的原始形态,通过对大量的生活琐事和平凡的生活事件的描写来表达作家笔下的人物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
池莉自己曾经说过:“不为什么而写作,也就是为了一切而写作。
”[1]我想,她就是以这样一种心态,使其作品成为了展现生活的一面镜子,让读者看着镜中的“自己”,产生深切的共鸣。
自1987年发表成名作《烦恼人生》开始,池莉就被誉为中国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开山元勋”之一,她的作品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同时也在文学评论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论池莉小说创作

论池莉小说创作
如果从1979年发表的《妙龄时光》算起,那么到现在,池莉已有二十二年的创作历程。
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是其成名作。
接着又推出很多作品。
池莉在其作品中细微地描写了平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受到大众的欢迎。
其作品销售火爆,读者逾百万。
作家被评论界称为新写实代表作家之一。
本文分上篇“文本解读”和下篇“池莉批判”两大部分,尝试对池莉的小说创作作一整体认识。
上篇着重文本解读。
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剖析,解读出池莉作品的突出特点。
池莉早期创作有对清新“诗意人生的寻觅”。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中期,作家在其《烦恼人生》等系列作品中,细微地刻画了市民日常生活的原生态,“烦恼人生的咏叹”成为其作品的母题。
到了90年代中后期至今,作家一如既往地描写小人物,但已开始关注都市市民的精神内质。
作家历史题材的小说淡化了政治意味,作家试图用生存合理性来解释历史演进中的个体行为。
作家的爱情题材以及女性意识中有对生存的功利算计,都带有极强的世俗化色彩。
下篇在上篇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对池莉创作作了适当理性的审视。
第一部分指出作家在创作时所持的平民立场和视角。
接着第二、三、四部分对作家创作的成功作了深层透析。
她有独特个人经历和背景,她显示出对烦恼人生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对个人和时代的准确定位。
这些都是池莉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
池莉一直坚持平民书写,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并不算太高。
池莉成名后得到了普遍赞扬,同时也受到评论界的批评。
本文参照这些批评,在本文第五部分,笔者对池莉作
品中的缺失有所指呈。
论池莉小说创作中写实主义的独特性

论池莉小说创作中写实主义的独特性显而易见,池莉的名字与新现实主义相联系,成了八十年代女性写作的最后一处标志。
但依据时间来划分,池莉的小说创作有两个发展段落:其一是八十年代初的棱角初露,小说处女作是一篇名为《该死的猫》的作品,但她第一篇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作品却是《月儿好》。
这是一篇作者一己情怀的自然流露的作品。
正是这篇行云流水般自然又有一种悠远的情韵的极富抒情意味的作品,奠定了池莉作为一个小说家的最初的风格基调。
但从1982年发表《月儿好》到1987年发表《烦恼人生》,其间有数年的时间,池莉的创作几乎是一片空,在这期间,她经历了一次重大的人生挫折,又“从大病中死而复生”,“历尽艰辛闯过生活的险滩”,并且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大学中文系的学业,还是这期间经历“脱胎换骨”之后的创作被人称作“人生三部曲”:结婚《不谈爱情》——生小孩《太阳出世》——带小孩《烦恼人生》等才真正构成了池莉作为一位小说家在创作上的基本特色和标志,也是其被归入“新写实”作家的行列而且以写生活的“原生态”著称。
池莉作为新写实主义作家,她基本上采用现实主义或写实主义创作方法,其小说创作严格忠实于生活,取材都真实可信,其通过对于社会人生的散点透视,由生活本身显示其意义和价值,因而其作品更加逼近生活本身的形态,更显自然和更少人工的修饰,读她的这些作品,尤以其“人生三部曲”最为突出,既能满足人们实在的人生经验的愿望,无虚无飘渺和故做艰深之感,又保持一种诗意的空灵,不至于流于枯涩和板滞,因此这些作品让人觉得亲切感人又富于内涵,又显示出其小说创作中写实主义的独特性:从主题上看,池莉小说遗失想象,还原生活,给现世以关怀,关注风俗、琐屑、严峻、无奈的生存状态,把视阈投射在凡俗人生之上,作为凡俗世人生存的时空背景,关注现实和历史,在现实/历史,进行时/过去时的写作角度(维度)上,池莉将之凝聚为“烦恼人生”与“深情人生”,揭示现代人生活上的烦恼,以及本能受到压抑,精神不自由的烦恼,直面风俗,卑琐的人生,勘探生存本相,呈现出小人物可叹的生存状态和无可奈何的心理和执着的人生。
新写实小说研究总论(池莉)

他们的人生历程、基本需求、欲望与困惑、 便也丧失了现实的普遍意义。池莉对于市民 生活、市民文化心理并非是取一种冷峻的、 批判的态度,而是先予以充分的理解,理解 中的同情及同情中的表现,从下层市民的生 存实际出发,尊重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乐 趣,其中也包含着人性健康的活力和质朴的 情感。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要点。
例:下页文字小说文本片断
• 文本片断:
“老婆忽然眼睛湿润,接着抽泣起来,说:“我实 在不忍心告诉你,这房子马上就要拆了……通知书 已经送来了……”
“哦。我也早知道了。”他说,“明天我拼命也得 想办法!”
“你也别太着急,退路也不是完全没有。我打 听了,有私房出租,十五平方每月五十块钱, 水电费另加。……西餐是吃不成的了。可笑 的是……我们还像小孩子一样,嘴馋……”
池莉所描写的烦恼却又是生活之中平凡得不 能再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遇到的烦恼。 《烦恼人生》中主人公印家厚,现代化钢板 厂的现代化操作工,经过了日本专家的严格 培训,他对工作充满自豪感,他的精神状态 极好。但是低层次的文化现状——物质的和 精神的,在整整一天之内,不断地袭击
他,使他成为生活的被动者。房子狭小, 夫妻纠纷,乘车拥挤,儿子的教育问题,评 奖的不公等等。“仅仅只过了四个钟头,印 家厚的自信就完全被自卑所代替了。”这种 种低层次文化状况带给他的烦恼“几乎没有 一刻使他不在为难之中”。但他并不灰心丧 气,仍然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这正是普 通工人的可贵之处,坚强、理智的可贵之处。
池莉小说研究
池莉:1957年生, 湖北沔阳人。 曾做过知青、 乡村小学教师, 并从事医务工 作多年。毕业 于冶金医学院和 武汉大学中文系。
• 1981年开始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中篇小 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 出世》、《你是一条河》等,已出版小说 集《烦恼人生》。其作中篇小说《烦恼人 生》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小说月报》 第三届百花奖。中篇小说《太阳出世》获 本刊第四届百花奖。中篇小说《你是一条 河》、短篇小说《冷也好 热也好 活着就 好》获《小说月报》
论池莉小说中女性主义的独特性

论池莉小说中女性主义的独特性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小说创作走出了倍感压抑的阴影,日趋活跃, 没有了以往浮躁,逐渐呈现出春天般的勃发。
湖北女作家池莉也在这种分化中确定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她的写作充满了对生活的思索,对现实的抨击。
著名评论家王绯说:“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女小说家书写的性别姿态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女性姿态书写;二是中性姿态书写。
前一种,是作为女人,带着纯然的女性性意识进行写作;后一种,是作为普泛意义上的人,摒弃性别意识的写作。
”的确,当代的大多数女作家登上文坛都是凭借表现爱情或个人情感的作品,她们笔下不是如诗如画的爱情描写,便是如梦如幻的情爱渲染。
而池莉则不同,她不是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姿态登上文坛的,她一登上文坛就以凝重写实的风格,表现了人的生命卑微和生存艰难,她只谈活着而不谈爱情,抹去了诗意而崇尚真实。
池莉的女性主义观正是通过平淡的生活,缺乏诗意与爱情神话的婚姻场景凸显女性的成长及两性关系的变迁。
池莉是这样谈其对女性意识觉醒的思考:“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才渐渐萌发的。
我的小说想提示的就是当下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与自我探索。
女人原本不认识女人的,认识自己最不容易。
”所以[读她的小说,没有张爱玲笔下那透彻骨髓的凄凉,也没有迟子建笔端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更不像“陌生的陈染”那样“女性坦诚得让你心跳”。
]母性意识:“母亲”这个伟大的称谓,常常是文学作品中无私、慈爱、完美的代名词。
传统小说中不乏常常出现歌颂、赞美母亲的篇章,池莉的小说也发扬了这种传统,如母性体验,就是她初期小说创作经常表现的重要主题。
在池莉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女人做母亲的种种烦恼和幸福。
无论是《太阳出世》还是《一冬无雪》,都详细地描写了女性从怀孕、生产到抚育孩子长大的一系列过程,其深刻用意在于表现母性,赞颂母性。
(简介太阳出世和一冬无雪)池莉的这些作品流露出了强烈的母爱意识。
小说《太阳出世》描写的是赵胜天和李小兰从结婚到孩子周岁的家庭生活。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池莉初登文坛就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使人们对她的小说形成了一种误读,忽略了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显现。
其实,女性意识一开始就蕴涵于池莉的作品之中,从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到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其女性意识经历了由隐到现,由粗到细、由疏到密,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1、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
池莉小说既有对慈爱、无私的母爱的歌颂,同时也存在着“审母意识”。
她笔下的母亲首先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她们既有无与伦比的母爱和奉献精神,同时也有着无法掩饰的缺憾和局限,从而撕裂了传统作品中所虚构的“母亲完美无缺”的神话。
2、爱情婚姻的现实图景。
爱情,被人认为是永恒的文学主题,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作家为之动容,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情乐章。
而池莉却站在一种超越的立场,以女性“客观、冷静”的视角,由“不谈爱情”到“拆穿爱情”,剥下了爱情的“玫瑰色光环”,还原了爱情的真相;她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婚恋世界,它世俗、平庸却又温馨,体现了女性对现实世界清醒的认识。
3、逐渐鲜明的女性意识。
池莉从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就开始了对女性的持久关注。
从“大胆地对男人说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对“男权神话”的彻底否定——女性主体意识的浮现,再到“姐妹情谊”的书写——女性群体意识的显现,体现了池莉女性意识的逐渐成熟。
4、消解激烈的两性对立——渐次完善的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文学的价值目标应是寻求两性文化的和谐与完善,寻求男性文化对女性亚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可与接纳,最终实现共同人性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日趋美好,这才是女性文学的终极目标之所在。
池莉小说前期的文化对立情绪显而易见,而近期小说则走出了以“性别差异和独特性”为核心的女性文学阶段,开始追求双性和谐、共同发展的理想境界,表明了她女性意识的逐渐完善。
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对文坛的价值和意义。
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作为新时期多元化女性意识之一脉,是现代女性的现代意识的真实反映,人类意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我们期待着,女性意识与男性意识的日渐融合并最终走向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n
the
character in her novels.
in
this
phase
reflect
the
confusion
and the
the
ordinary residents in the market economy fide,by
means ofridiculous narration.
In the end of the
breadth of her
and more limited the depth
her
works,and the limitation of
fate
thoughts has
constrained the development of her writing characters.Besides,lack of the rational critique have directly caused admitted bY the”elegant culture”,for her.
esthetic implication of her creation as well.As Clli Li’S early literature works don’t have great social influence
and artistic value,therefore the
author will only analyze them slightly.During the second stage,the author will intercept”the vexation”,which Was repeatedly stressed in her
池幸;j越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新写实主义”浪潮而被人们所熟 知的.1989年她的《烦恼人生》的发表,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 被评论家公认为“新写实小说”的发轫之作。另外她的《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作品,也以其非同寻常的意识倾向、文化意味和审 美特征更是将她从自己的创作历史和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大背景中凸显出来,受到 大家特别的重视。 在池莉二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本人尝试着将池莉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 段:1987年之前的创作,1987年至1994年间的创作,以及1994年之后至今的 小说创作。对于1987年之前池莉的小说创作由于缺乏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 响,因此我把重点放在后面两个阶段上,尤其是近期池莉小说创作中呈现的新的
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这十分具体的一个日子又一个日子里萌生、燃烧和死亡 的。我们没有别样的日子。如果说日常生活平淡乏味的话,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 不平淡乏味?还有什么?”这是池莉在《城市包装》中开头所说的一段话,既是 池莉小说中的人物对待生活的态度,同时也是池莉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看法。池莉
就址这样以反映平凡人的平淡生活进入人们的视野。
value orientation.As
a
female writer,who is in the prilne of her
career,
she was studied only within
limits of”the new realism”,in the
past,and
firmly selected in the scope of’'the new realism”.However,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writer’s own advancement of creation,
knowledge view
angle,“is
also
an unique scenery in her novels,and the
the article.
author will also have made the simple annotation in
The author will focus her attention During this
we should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the appraisal to
her.Through inspecting the changing of her novels,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lire connotation
an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her works.
T1lis article divides Chi Li’S novels into three stages the creative themes
and elaborates
and focal points in each
有权保留井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枳筮缎走弘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弘而屏
签字日期: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日
”;年3月;易日
great
difficulty in
being
Key
words:The
new practical;misery consciousness;zero
degree
narration;female consciousness;the incredible;fate
3
池莉小说论
引
论
“很多人都认为日常生活平淡乏味。可我不这么认为。事实上你我他——我
4
池莉小说论
派叙述手法,虽还不很成熟,但也反映了一个作家不断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比 较出色的作品有《生活秀》、《来来往往》、《紫陌红尘》、‘让梦穿越你的心》、‘云 破处》等,另外还有一些反映历史题材的作品,如‘预谋杀人》、《凝眸》等,这 咣追溯历史、回顾往昔的文本都试图以“稗史”的方式重述中国的历史,力图发 。搿:JJJ止・I一隐秘的,不为人知的一面。此类小说试图以普通人的愿望、追求和认识 极限为准则去评判历史,将历史人物和轶事纳入新的阐释中,引发读者对人性、 人生、历史作出现实性的多重思考和道德判断。这一时期作者更注重刻画变化着 的人物性格,截取有意味的细节,揣度封存已久的历史,展示文本的思想底蕴。 其驾轻就熟的叙述规范和方式,精心组织的情节结构。都显出了对真正现实主义 的尊重和承续,已超越了前期“新写实”流水帐式的平铺直叙,显示池莉小说创 作的新走向。我个人认为,这些小说已达到池莉以前小说所未能达到的高度和深 度,是池莉创作转型后美学追求成功的一个标志。 本文试分析池莉前期小说创作中体现的“新写实主义”风格,以及后期在形 式上对“新写实主义”的突破和创新,以及在内容上对人内在精神尤其是女性内 心的关注,由此来展现一位女作家笔下所描绘的当下真实的人生,以及这一“真 实人生”的现实手法给人的整体感受。
society
frequently observed the particular ordinary
and the humans(in
residents)from her
2
keen
perspective,and projected
池莉小说论
her observation and the experience Primarily,her incompletion o士学位论文
题 专
目
迪
麴
型!进诠
业
虫国现当岱塞堂 主国现当岱塞.堂 竖匦莲
三Q Q虚眉
研究方向
姓 届
名
别
导师姓名 导师职称
王塞法 数. 援
二oo六年三月十二B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瓮黜f渤奇:蓁;鬻灿恤
池莉小说论
池莉小说论
摘 要
池莉,站在市民的立场上来表现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她以独有的叙述姿态、 价值取向,谱写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市井风情画。作为当代文坛走红的女作家,对 她的研究我们过去一直局限于“新写实主义”,并把她牢牢地圈定在“新写实主 义”作家这个范围内,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作家自身创作的推进,我们对她应 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评价。本文拟从她的小说入手,通过考察她小说的流变, 来探讨她小说的生活内涵和艺术特征。 文中我将池莉的小说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并阐述各个阶段作家创作的重心 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新写实”时期和近期的创作,并试图揭示池莉小说创作 中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蕴。池莉早期的文学创作,由于社会影响和艺术价值 不大,所以我只是略加分析。在池莉第二个创作阶段中,我截取了她作品中反复 强调的“烦恼”,并理解为是“物的困境”,着重分析在这种困境下,人物所经 历的苦难及性格的变化。在这一时期,池莉小说中独树一帜的“中立全知视角” 叙事手法也是她小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我在文中对此也作了简单的诠释。 我把池莉小说研究的重点放在她的近期创作上,这一期间,虽然她的作品毁 誉参半,但我个人认为,这正反映了作家探索的可贵,她时刻以敏锐的眼光打量 着社会的变迁和人(尤其是普通市民)的变化,并把她的观察和体验投射到了她 小褂p的人物身上。这一时期池莉的小说更多的是反映市场经济大潮中普通市民 在精神上的迷茫和缺失,在叙事上还借鉴了荒诞的手法。 在文章的最后,我对池莉小说也进行了“评判”,我认为池莉小说在创作中 的确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认知上的偏执越来越限制了其作品的深度和 广度,宿命思想的局限拘囿了她笔下人物的发展空间,另外理性批判的缺乏则直 接导致了她难以被“雅”文化所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