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古诗下册

五年级语文古诗下册

五年级语文古诗下册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6.《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大全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大全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大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宋代〕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杨万里〔宋代〕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雷震〔宋代〕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游子吟孟郊〔唐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鸟鸣涧王维〔唐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唐代〕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宋代〕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唐代〕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凉州词二首·其一王之涣〔唐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乡村四月翁卷〔宋代〕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 古诗两首 苏教版(共51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 古诗两首 苏教版(共51张PPT)


蝶飞舞。
5 古诗两首
整体感知
读《宿新市徐公店》,诗人描绘了
哪些景物?
篱落、菜花、儿童、黄蝶
5 古诗两首
互动课堂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 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5 古诗两首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 落 疏 疏 / 一 径 深 ,
树 头 花 落 / 未 成 阴 。
儿 童 急 走 / 追 黄 蝶 ,
诗意:一个孩子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 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5 古诗两首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5 古诗两首
说一说:儿童为什么没有追上黄蝶呢?
因为蝴蝶是黄色的,它飞进了同样是黄色的油 菜花中,令儿童眼花缭乱,分不清哪里是油菜花哪 里是蝴蝶。
5 古诗两首
小练笔 学习了《宿新市徐公店》,你有怎样的感悟?
赏析: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
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诗人在
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
5 古诗两首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5 古诗两首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意: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 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整首诗动静结合,通过篱笆、幽径、落花、儿童、黄 蝶等事物,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恬静的图画。
5 古诗两首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通过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里面写到 的景物有哪些。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理解 和记忆。感悟每句诗或词的含义背诵《宿 新市徐公店》这首诗。
5 古诗两首
结构梳理
宿 新 市 徐 公 店
一径深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宿新市徐公店》课件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宿新市徐公店》课件

树篱 头落 花疏 落疏 未一 成径 阴深
一家旅店开设在新市郊外,敞 亮的门窗面对一片秀丽的田野。 诗人伫立窗口,眼光透过稀 疏的篱墙投向一条田间小路。小 路又细又长,伸到很远很远的地 方;路旁树上,新叶闪着嫩绿, 还没有长成浓阴;油菜花正在盛 开,满地金黄,一片欣欣向荣的 阳春景象。
飞儿 入童 菜疾 花走 无追 处黄 寻蝶
诗意: 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 小路伸向远方,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 但树叶还不茂密。 一个孩子奔跑追赶一 只黄蝴蝶, 蝴蝶飞入金黄色的油 菜花中找不到了。
生机勃勃的春天
想 意 境 悟 诗 情
1、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 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 明这是暮春季节。 2、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 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 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 “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 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 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 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 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 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面前 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不知 所措的儿童。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 句 [宋]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生字新词
wèi
未来àn
商店 酒店 店长

徐徐 姓徐 徐步
cài
白菜 菜花 菜园

宿舍 归宿 宿愿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游园不值)的教学课件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游园不值)的教学课件
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南宋诗人。
——【南宋】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龙泉
(今浙江)人。曾在朝居
应怜屐齿印苍苔,
官,诗学朱熹。后长期隐
居西湖之滨。擅长写七绝。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他的诗,都是描写山林景
物和赠朋友之作。
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
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
怀!
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 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 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 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 一枝红杏出墙来。 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 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
应怜屐齿印苍苔,
屐是木底鞋。
④印:踏坏。 ⑤小扣――轻轻地敲门。 ⑥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 门。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⑦久:很长时间。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 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
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
应怜屐齿印苍苔, 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 小扣柴扉久不开。 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 缘故吧。
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
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
完全占满了!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1127-1206年)江 西人,字廷秀,号诚斋,写 的诗被称为“”诚斋体”,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集为“诚斋集”,宋朝杰出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包括《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全文如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全文如下:
稚童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雷震。

全文如下: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年级下册古诗全部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古诗全部人教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析:-“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耕田,夜晚回来搓麻线,描绘了农村男女辛勤劳作的场景。

-“村庄儿女各当家”,村里的男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强调了农民们的勤劳和责任感。

-“童孙未解供耕织”,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未解”体现出儿童的天真无邪。

-“也傍桑阴学种瓜”,却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表现了儿童的模仿天性和对劳动的热爱。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繁忙与充实,以及儿童的天真可爱。

二、《稚子弄冰》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解析:-“稚子金盆脱晓冰”,清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稚子”点明了主人公是儿童,“脱晓冰”表现出孩子的兴奋与好奇。

-“彩丝穿取当银钲”,用彩丝把冰穿起来当作银钲来敲打。

孩子的创意和想象力跃然纸上。

- “敲成玉磬穿林响”,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忽作玻璃碎地声”,忽然冰碎了,发出像玻璃破碎一样的声音。

意外的转折增添了童趣。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儿童玩冰的场景,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解析:-“草满池塘水满陂”,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水溢满了池塘。

描绘出乡村景色的宁静与优美。

-“山衔落日浸寒漪”,远山衔着落日,影子倒映在水中。

“衔”字用得极为生动,赋予了山以人的动作。

-“牧童归去横牛背”,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准备回家。

展现出牧童的悠闲自在。

-“短笛无腔信口吹”,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体现了牧童的天真无邪和乡村生活的闲适。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晚景图,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三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有许多优美的古诗,其中有一些让人回味无穷的古诗更是深受学生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来分享一些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古诗,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第一首古诗是《悯农》。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通过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描写,展现了农民的艰辛和勤劳。

诗中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古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农民的敬佩之情,让人们更加珍惜粮食和劳动的辛苦。

第二首古诗是《登鹳雀楼》。

这首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描写了登高远眺的场景。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古诗通过对大自然壮美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探索精神,启发了读者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第三首古诗是《春晓》。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好景象。

诗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古诗通过对春天清晨景象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孟浩然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

以上是关于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三首古诗的简要介绍,希望通过这些古诗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和韵味。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传承和弘扬古诗之美。

愿我们能够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哲理,体会诗意人生的真谛。

第二篇示例: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古诗的学习是学生诗词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三首古诗,分别为《满江红·怒髮衝冠》、《渔歌子·晴川历历汉阳树》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

首先是《满江红·怒髮衝冠》,作者是岳飞。

在这首诗中,岳飞以雄壮有力的笔调,表达了抗金忧国的壮志豪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古诗两首·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

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

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

由于是四行诗句,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三、设计理念:
1.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3.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4.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人人都可以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
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
六、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

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

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

(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

(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
拍)
2.复习古诗学法。

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

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

(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

(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
①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

(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②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

“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读全诗。

④完整地说说诗意。

三、学生质疑、乐于探索。

(入诗境、悟诗情)
1、学生质疑的问题。

(略)
2、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

)
师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

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
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

同学们可否用音乐来唱出来。

(自拟题目,写一则短文。

)
四、思维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

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

(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

(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

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作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诗作画。

)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