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形势喜人的同时,园区规划建设却普遍存在着问题。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现状堪忧,缺乏规划的技术规范和理论指导,规划单位和成果内容五花八门。

另一方面,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缺乏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差.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组织形式。

到1998年底,仅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各类示范区就达600余个。

到2004年底,我国有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4000多个,各类观光休闲农园更是不计其数。

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形势喜人的同时,园区规划建设却普遍存在着问题。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现状堪忧,缺乏规划的技术规范和理论指导,规划单位和成果内容五花八门。

另一方面,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缺乏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差,园区景观建设杂乱无章,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环境常常让游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鉴于此,本文作者结合三年来在北京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实践,对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从实践--理论研究--实践的发展过程,以期能使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更加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及发展概述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2024年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范文

《2024年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范文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生态农业观光园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集农业观光、生态体验、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与有效运营。

二、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基础1. 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农业文化的传承。

2. 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的异质性、整体性和空间性。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中,应充分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构建多样化的景观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旅游规划理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应借鉴旅游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市场需求分析、资源评价、空间布局、项目策划等,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观光园的吸引力。

三、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实践探索1. 资源评价与规划目标确定:首先,对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农业资源等进行全面评价,明确资源优势和特色。

然后,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发展目标,确定观光园的规划目标。

2.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根据资源评价结果和规划目标,进行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一般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等,核心区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缓冲区用于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外围区则用于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接待。

3. 项目策划与实施:根据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策划具体的项目,包括农业观光项目、生态体验项目、休闲娱乐项目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和持续运营。

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规划过程中,应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污染防治等。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四、案例分析以某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该园区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旅游规划理论。

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农村和农业活动的旅游需求而设计的一种特殊园区。

下面是一份700字的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园区是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可以结合农业和农村文化,为游客提供一个亲近大自然和参与农业活动的机会。

这种园区规划设计应该注重整体布局和各种设施的设置,使游客能够充分了解并参与农业活动。

首先,园区的布局应该充分考虑到农业活动的需要。

应该有大片的农田、果园和菜地,供游客参观和参与农业生产。

同时,园区应该设置舒适的观景区和休闲区,供游客休息和观赏美景。

其次,园区内应该设置各种设施和设备,以便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

例如,可以设置农业知识展示馆,展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农田管理方法。

此外,还可以设置农业体验区,让游客亲自参与农耕和种植过程。

这些设施和设备应该能够提供详细的信息和指导,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农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另外,园区内还可以设置一些农民家庭农场,供游客参观和体验农村生活。

这些农民家庭农场应该能够展示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包括饲养家禽和猪、种植蔬菜和水果等。

游客可以参与农村劳动,如挤牛奶、割稻子等,体验农民生活的乐趣。

最后,园区内应该设置一些商业设施,以提供便利服务。

例如,可以建设一些餐厅和农产品超市,供游客品尝农村美食和购买当地特色农产品。

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农民工艺品店,供游客购买传统的手工艺品。

综上所述,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游客的需求和农业活动的特点。

它应该提供各种设施和设备,以便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农业活动。

同时,园区的整体布局和各种设施的设置也应该能够展示农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4年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范文

《2024年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范文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农业观光园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生态农业观光园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场所,更是人们休闲、观光、体验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问题。

二、理论背景1. 生态农业理论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应以生态农业理论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旅游规划理论旅游规划是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进行全面、综合的规划。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中,应遵循旅游规划理论,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体验,合理安排游览线路和景点布局,实现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

三、实践探索1. 确定规划目标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目标应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提升、旅游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确定规划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目标。

2. 资源调查与评价在规划前,应对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价,了解当地的资源优势和限制因素,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阶段,应根据资源调查和评价的结果,制定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一般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等区域。

核心区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缓冲区用于生态保护和休闲体验,外围区则用于旅游服务和管理。

同时,还应注重景观设计,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景观和旅游景点。

4. 实施与管理在实施阶段,应严格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建设和管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旅游服务管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案例分析以某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该园区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等因素。

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近年来,休闲农业在农村地区不断兴起,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以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满足人民休闲需求为目标,通过提供农事、采摘、观光、娱乐等多种活动形式,实现农民增收、景区发展、文化传承等多重目标的一种农业形态。

休闲农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首先,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之一是消费升级的需求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快节奏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享受纯净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环境。

休闲农业正是满足了这种需求,提供了一个让人们远离喧嚣的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压力。

此外,休闲农业也满足了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提供了有机农产品和天然食材,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

其次,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还包括农村特色资源的发展和利用。

传统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这些资源是农村休闲发展的重要依托。

通过开发和利用这些农村特色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带动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为农民创造了增收的机会。

此外,休闲农业还可以促进传统农业文化的传承,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增强人们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休闲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政府扶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政府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制定有利于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例如提供资金扶持、减免税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休闲农业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利用市场手段推动休闲农业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

其次是农民意识的觉醒和转变。

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意识的觉醒。

农民需要通过提升技能水平,学习农业新知识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休闲农业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广泛关注。

休闲农业是指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结合其它农村资源和农产品,提供给游客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等服务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

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也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休闲农业的发展。

一、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理论依据。

首先,在现代社会,人们逐渐意识到休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器。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休闲方式,能够为人们提供与自然亲近、远离都市喧嚣的空间,使人们身心愉悦,对健康、心理的修复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休闲农业与现代人对于健康与环保的追求相契合。

休闲农业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和农村景观,这些天然的资源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绿色、天然的需求,从而达到释放心灵、舒缓压力的目的。

在过去长期以工业为主导的时代,人们多年来积累的压力与疲劳逐渐显现,休闲农业成为释放压力的重要手段。

第三,休闲农业有助于保护传统农村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的传统文化与习俗逐渐流失。

而休闲农业的兴起,传承了农耕文化、农村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了农村文化和历史。

二、休闲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休闲农业的理论依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论的实践。

在休闲农业的发展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系列的经验。

首先,培育休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休闲农业发展不是简单地提供农村风景和生态环境,还需要深入挖掘农村特产和传统文化资源,提高经营者的管理与服务能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产品。

例如,有些地方将自家农田打造成滑翔伞场地,让游客可以一睹农田美景;有些地方将茶园、果园打造成农业采摘园,让游客可以亲近大自然、体验丰收的快乐。

其次,政策的支持和培育。

休闲农业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为休闲农业提供便利和优惠政策。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一)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一)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一)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组织形式。

到1998年底,仅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各类示范区就达600余个。

到2004年底,我国有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4000多个,各类观光休闲农园更是不计其数。

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形势喜人的同时,园区规划建设却普遍存在着问题。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现状堪忧,缺乏规划的技术规范和理论指导,规划单位和成果内容五花八门。

另一方面,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缺乏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差,园区景观建设杂乱无章,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环境常常让游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鉴于此,本文作者结合三年来在北京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实践,对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从实践--理论研究--实践的发展过程,以期能使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更加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及发展概述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2.国内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1)国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农业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在欧洲关于伊甸园的神话描述中,便记录下了人们对于梦想与神秘的极乐世界的向往,而这个极乐世界是与外界分离的安全性很好的空间,里面种植了奇花异果。

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与体验模式研究

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与体验模式研究

2、2.2个性化定制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比如针对家庭游客, 可以设置亲子体验区,提供家庭共同参与的体验项目;针对团队游客,可以设置 团队竞技体验区,提供团队挑战和比赛的项目;针对高端游客,可以设置VIP专 属区,提供更加私密和高品质的服务。
2、2.3智能化服务
智能化服务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比如可以建立智能化导 游系统,为游客提供智能导览服务;可以设置智能化安全系统,保障游客的安全; 可以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园闲农业园景观规划
1、1景观规划的原则
在进行休闲农业园的景观规划时,我们需要遵循整体性、生态性、地域性、 参与性等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将农业园视为一个整体,从宏观的角度去考 虑园区的功能布局和景观结构;生态性原则则需要我们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实现农业与生态的和谐共生;地域性原则强调我们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特色和 文化背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园;参与性原则则需要我们为游客提供更多 参与和体验的机会,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三、结论
休闲农业园的景观规划与体验模式研究是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通 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农业园的景观,以及优化游客的体验模式,可以提高农业园的 旅游价值,实现农业园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为休闲农业园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指导。
参考内容
一、背景与目标
白鹿泉休闲农业园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历史 文化资源的地区。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规划设计,将这片土地打造成一个集农业 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
三、规划设计方案
1、农业观光区:该区域将展示各种农作物和畜牧品种,游客可以近距离观 察农业生产过程,了解农业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组织形式。

到1998年底,仅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各类示范区就达600余个.到2004年底,我国有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4000多个,各类观光休闲农园更是不计其数。

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形势喜人的同时,园区规划建设却普遍存在着问题。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现状堪忧,缺乏规划的技术规范和理论指导,规划单位和成果内容五花八门。

另一方面,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缺乏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差,园区景观建设杂乱无章,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环境常常让游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鉴于此,本文作者结合三年来在北京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实践,对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从实践—-理论研究--实践的发展过程,以期能使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更加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及发展概述
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2.国内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1)国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农业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在欧洲关于伊甸园的神话描述中,便记录下了人们对于梦想与神秘的极乐世界的向往,而这个极乐世界是与外界分离的安全性很好的空间,里面种植了奇花异果。

在古埃及和中世纪欧洲的古典主义花园里不仅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卉和蔬菜,而且还有枝头挂满果实的果树,以供贵族们观赏食用。

在这一时期,园林中也相继出现了葡萄园、桔园、蔬菜园、稻田、药圃等或规则或不规则的园中园。

在16世纪以后的二、三百年里“农业景观是漂亮的”这一思想逐渐盛行。

到最近100年里,伴随教育和休闲活动的普及,对农业生产景观的欣赏逐渐为各阶层所接受。

这样的理念,既景观可以同时具有观赏性和生产性,启迪了许多西方的景观设计。

如今天的英国东茂林生态园利用各类果树为植物造景材料,大大丰富了园区景观,并为旅游者提供了果品观光、采摘等其它城市公园所不能开展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农业旅游,然而,这时观光农业并为被正式提出,仅是从属于旅游业的一个观光项目。

20世纪中后期,旅游不再是对于农田景观的欣赏观看,代之相继出现了据有观光职能的观光农园,农业观光游逐渐成为其休闲生活的趋势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旅游度假需求的日益增大,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的性质向度假操作等功能扩展,目前一些国家又出现了观光农园经营的高级形式,即农场主将农园分片租给个人家庭或小团体,假日里让
他们享用.如德国城市郊区设有“市民农园",规模不大(一般2公顷,分成40—5 0个单元),出租给城市居民,具有多功能性,可从事家庭农艺,种菜,花卉,果树,达到生产乐趣,回归自然,休闲体验的需求。

1982年由欧洲15个国家共同在芬兰举行了以农场观光为主题的会议,探讨并交流了各国观光农业的发展问题,各个国家也在此基础上有了很大的不同程度的发展。

●(2)国内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在我国园林发展的初始阶段周朝的苑、囿中,便栽有大量的桃、梅、木瓜等农作物。

《诗经.周南》中就有颂桃的诗句:“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生动地描述了桃花盛开,枝叶茂盛,硕果累累的美景。

《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

"郑玄注:“果,枣李之属.瓜瓠之属。

珍异,蒲桃、枇杷之属。

"这句话译成今文就是:“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时收敛贮藏。

”如今,果品、蔬菜也同样运用在了当前城市园林景观中,如第五届深圳中国国际园林博览园“瓜果园"主要是采用奇异瓜果、蔬菜品种来营造具有丰富园林色彩的栽培景区,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科普教育意义.入口有标志性景石,简洁、自然、环保,蜿蜒溪流贯穿果园,分外亲切、宁静,曲线优美、图案丰富的大理石园道指引着游客的观赏线路.为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园内精心设计了许多特色园林小品,如框景瓜果竹架、竹亭、花架廊、园林木桥、竹门、园林竹架、木架亭等等。

植物配置以实用、观赏的奇花异果为主体,采用岭南园林植物配置手法,使植物丰富的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的观光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首先在深圳开办了一家荔枝观光园,随后又开办了一家采摘园。

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珠海、苏州等地已相继开展了观光休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效益,展示了观光农业的强大生命力。

如北京的锦绣大地、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等,山东的枣庄万亩石榴园、平度大泽山葡萄基地、栖霞苹果基地、莱阳梨基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城市旅游业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其中,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台湾和北京的观光农业发展最好。

尤其是我国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今台湾观光农业经营状况为:1、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园区;46处(2001年计划设置);2、休闲农场;175处;3、观光农园:385处;4、教育农园:141处;5、市民农园:56处。

二、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理论基础
1。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依据
●(1)景观生态学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放在了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

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直接涉足于城市景观、农业景观等人类景观课题。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作为农业景观发展的高级形态,伴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其自然植被斑块正逐渐的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需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