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惊厥诊断与处理
儿科惊厥应急预案

一、背景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多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
为了确保患儿在发生惊厥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儿科惊厥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应急工作。
2. 设立儿科惊厥应急救治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救治措施。
三、应急预案1. 早期识别与报告(1)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一旦发现患儿出现惊厥症状,应立即停止其他操作,立即报告。
(2)值班护士迅速通知医生,医生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到现场。
2. 初步救治(1)将患儿平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使用吸痰器。
(3)遵医嘱给予抗惊厥药物,如苯巴比妥钠、地西泮等。
(4)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
3. 进一步救治(1)如患儿在初步救治后仍出现惊厥,立即通知急诊科,准备送往抢救室。
(2)在转运过程中,保持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3)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做好急救护理。
4. 预防并发症(1)防止患儿发生误吸、窒息等并发症。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
(3)防止患儿受伤,如跌倒、碰撞等。
5. 病情观察与记录(1)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2)详细记录患儿的病情变化、治疗措施及用药情况。
(3)及时与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及治疗措施。
四、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惊厥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初步救治、转运、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等。
3. 演练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应急预案。
五、培训与宣传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惊厥急救知识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2.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惊厥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对惊厥的认识。
3. 加强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掌握惊厥的初步处理方法。
六、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应对惊厥的能力,确保患儿在发生惊厥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新生儿惊厥诊断与处理

新生儿惊厥诊断与处理新生儿期是婴儿生命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而婴儿发生惊厥是极为严重的疾病。
惊厥是指由于脑功能异常导致的全身痉挛的症状,而新生儿惊厥则是指在新生儿期发生的惊厥症状,发生率非常高。
因此,对新生儿惊厥症状的早期诊断及及时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惊厥的定义新生儿惊厥一般是指在新生儿期产生发作性躁动或惊厥引起的全身性抽搐,抽搐通常出现在临床的前两周。
由于新生儿的脑部发育还不完全,对一些外界刺激反应过分敏感导致产生惊厥。
新生儿惊厥的发生原因新生儿期的惊厥发作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缺氧、缺钙、缺糖、感染及颅内出血等。
此外,新生儿神经系统自身的发育不足,对外界刺激反应过于敏感,也是惊厥发生的主要原因。
新生儿惊厥的症状新生儿惊厥发作的症状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全身痉挛抽搐、肢体强制性屈曲、面部抽搐、口唇发绀等等。
当然,这并不是所有新生儿惊厥的发作症状都是相同的,有些症状可能会出现,而有些则可能不会。
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在诊断新生儿惊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询问产前、产后过程,包括分娩难产、麻醉过程等;2.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感染史、家族病史、服药史等;3.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如评估神经系统存在异常、感染等;4.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糖、电解质、血细胞比法等。
新生儿惊厥的处理新生儿惊厥发作后,我们需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减轻症状,降低风险。
下面是几点处理原则:1.检查过程中,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
2.控制惊厥抽搐,采取药物措施如:地西泮、苯巴比妥、频哌酮等药物,降低惊厥后遗症。
3.对于有原因引起的惊厥,及时治疗干预,如低钙血症、感染等。
4.针对性治疗,如引起惊厥的脑血管病变,及时施行手术治疗等。
新生儿惊厥症状在新生期很常见,但是,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生。
新生儿惊厥个案护理措施

新生儿惊厥个案护理措施引言。
新生儿惊厥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的一种癫痫样抽搐,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新生儿惊厥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情况。
一、观察和监测。
1. 观察抽搐的特点,新生儿惊厥通常表现为肢体抽搐、面部抽搐、眼球上翻等,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抽搐的特点,以便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 监测呼吸和心率,新生儿惊厥可能会导致呼吸和心率异常,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测新生儿的呼吸和心率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二、保持环境安静。
1. 避免刺激,新生儿惊厥时应避免刺激,如声音、光线等,以免加重抽搐。
2. 维持室内安静,护理人员应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嘈杂声音和过多人员进出,以减少新生儿的刺激。
三、保持通畅呼吸道。
1. 保持头部侧向,新生儿惊厥时,护理人员应将新生儿的头部侧向,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 清除口腔分泌物,如有口腔分泌物,应及时用吸引器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及时就医。
1. 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惊厥,家长和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就医。
2. 寻求专业治疗,新生儿惊厥需要及时接受专业治疗,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将新生儿送往医院,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五、家庭护理。
1. 定期复诊,新生儿出院后,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复诊,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病情和接受医生的指导。
2. 注意饮食和生活,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和营养,避免过度疲劳和刺激。
结语。
新生儿惊厥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护理和治疗。
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和监测新生儿的情况,保持环境安静,保持通畅呼吸道,及时就医,以及在家庭护理中注意饮食和生活。
希望本文能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新生儿惊厥的情况,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新生儿惊厥护理措施

新生儿惊厥护理措施1. 简介新生儿惊厥是指在出生后28天内,偶尔或持续性地发生的、全身肌肉一过性不自主的阵发性抽搐。
它可能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如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代谢紊乱、脑缺氧等。
对于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护理措施。
2. 护理措施2.1 观察和监测观察和监测是新生儿惊厥护理的基本环节。
护理人员应对患儿进行密切观察,包括抽搐的频率、持续时间和特点等。
同时,还应监测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发现其他不正常症状。
2.2 给予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给予新生儿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惊厥药物,如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等。
护士要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合理给药,并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和不良反应。
2.3 维持气道通畅新生儿惊厥时,抽搐会使婴儿肌肉紧张,可能导致气道阻塞。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持气道畅通。
如果发现气道阻塞,应立即采取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头部正中位,以免阻塞气道。
2.4 给予护理品为了保持患儿的舒适,并减少外界刺激,护理人员可以给予合适的护理品。
例如,可以使用柔软的婴儿床垫和枕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涤剂和洗衣粉来清洁婴儿的衣物和床上用品。
2.5 维持液体和电解质平衡新生儿惊厥可能伴随着代谢紊乱,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液体和电解质平衡。
如果患儿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应及时补液并平衡电解质。
2.6 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对于新生儿惊厥患儿,护理人员应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调整进食方式、营养成分的比例以及进食的频率和量。
2.7 心理护理新生儿惊厥对患儿和家庭都是一种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儿和家庭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可以通过与家属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提供相关的教育materials,并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2.8 定期复查和随访对于新生儿惊厥患儿,在完成急性期的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小儿惊厥诊断及治疗要点

⏹小儿惊厥诊断及治疗要点概念⏹惊厥: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由于脑神经元异常的超同步化放电,导致以肌肉抽搐为主的短暂而突然的脑功能障碍。
⏹癫痫持续状态(SE)传统定义:一次惊厥时间持续30min以上,或频繁发作连续30min以上、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者。
惊厥临床表现常见发作:强直阵挛发作。
婴幼儿可仅表现阵挛,可局限于半身或单个肢体或面部,也可仅表现眼斜视、凝视、眨眼、反复咀嚼,还可表现阵发性呼吸暂停、面部苍白或发红。
病因感染性病因⏹颅内感染细菌、病毒、原虫(弓形体、疟疾)、寄生虫(肺吸虫、血吸虫、囊虫、包虫等)引起的脑膜炎、脑炎、脑膜脑炎、脑脓肿。
⏹颅外感染热性惊厥(单纯型、复杂型)中毒性脑病(毒痢、伤寒、百日咳、败血症、肺炎),其他如破伤风等。
非感染性病因⏹颅内疾病癫痫(原发性、继发性、隐原性)、占位性病变(肿瘤、囊肿、血肿等)、颅脑损伤(产伤、缺氧、外伤等)、颅脑畸形(脑积水、脑血管畸形、神经皮肤综合征等)、脑白质营养不良、脱髓鞘病。
⏹颅外性疾病1中毒性疾病药物(中枢兴奋药、氨茶碱、氯丙嗪等)、植物(毒菌、发芽马铃薯等)、农药(敌敌畏等)、杀鼠药(毒鼠强等)、一氧化碳等。
2肾原性肾性高血压。
3其他出血性疾病伴颅内出血、接种百日咳疫苗后等。
诊断要素⏹年龄1新生儿期:HIE、颅内出血、颅脑畸形、代谢性疾病、胆红素脑病、破伤风、脑膜炎。
2婴儿期:低血钙、化脑、热性惊厥、颅内出血、颅脑畸形、脑损伤后遗症、癫痫(婴儿痉挛症)。
诊断要素⏹季节⏹冬春:流行性脑膜炎,婴儿频繁的无热惊厥需注意低钙惊厥夏秋:菌痢、肠道病毒感染⏹7-9月:乙型脑炎诊断要素⏹病史⏹现病史:有热或无热惊厥、惊厥发作特点、神经系统症状、重要伴随症状。
既往史:有无惊厥史、有无易导致惊厥的疾病。
围产期:有无高危因素诊断要素⏹体检感染中毒症状:轻、重、有、无。
神经系统体征:意识(水平、内容)、瞳孔、颅神经、反射、病理征、脑膜刺激征、颅高压征、肌力、肌张力诊断要素⏹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
婴儿惊厥怎么处理方法

婴儿惊厥怎么处理方法
如果您的婴儿出现惊厥症状,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1. 保护婴儿:将婴儿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确保周围没有任何危险的物品或尖锐的物品。
将头部稍微抬高,以便呼吸畅通。
2. 放松紧身衣物:解开婴儿身上过于紧身的衣服,特别是领口和裆部的紧身衣物,以免阻碍呼吸。
3. 不要摇动婴儿:婴儿惊厥时,家长不要摇动婴儿或扔到水里使其清醒。
4. 不要灌水或让婴儿进食:在婴儿意识不清醒的情况下,不要灌水或强制给婴儿进食。
5. 观察症状:记录婴儿惊厥的时间和持续时间,确定惊厥的原因和类型,以便进行后续的治疗。
6. 及时就医:如果婴儿长时间昏迷或情况加剧,应及时就医。
惊厥的紧急处理方法

惊厥的紧急处理方法惊厥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癫痫发作,通常在婴儿和儿童中发生。
它可能是由于发热、低血糖、脑部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当一个人出现惊厥时,周围的人往往会感到恐慌和无助。
因此,了解惊厥的紧急处理方法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当一个人出现惊厥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
不要试图阻止惊厥,也不要强行使患者清醒。
将患者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避免让他们受伤。
如果可能的话,把患者放在地板上,移走周围的物品,以防止他们摔倒或碰到物品。
其次,确保患者的呼吸道是通畅的。
松开患者的领带、衣扣或腰带,以便他们呼吸顺畅。
不要强行夹住患者的牙齿或给他们灌水。
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患者窒息或误吞。
接着,注意患者的姿势。
将患者转移到一个侧卧位,以防止呕吐物或口水堵塞呼吸道。
将患者的头部稍微向后仰,以便呼吸顺畅。
同时,确保周围的环境安静,避免刺激患者的感官。
最后,监控患者的症状。
记录惊厥的持续时间,以及发作前和发作后患者的表现。
如果患者出现持续性的惊厥或频繁的发作,应立即就医并寻求专业的帮助。
在紧急处理完毕后,及时安抚患者的情绪,让他们感到安全和受到关怀。
给予患者足够的休息和观察,确保他们没有其他的不适症状。
总之,惊厥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癫痫发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需要了解其紧急处理方法。
保持冷静、确保呼吸通畅、注意患者的姿势和监控症状是处理惊厥的关键步骤。
在紧急处理后,及时就医并给予患者关怀和安抚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每个人都能了解并掌握处理惊厥的方法,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宝宝惊厥怎么处理方法

宝宝惊厥怎么处理方法
宝宝惊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系统突发异常,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
这种情况往往会让家长感到十分焦急和恐慌,因此,正确的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宝宝惊厥的处理方法。
首先,当宝宝出现惊厥时,家长要保持冷静,迅速将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受伤。
然后,松开宝宝的衣领、腰带等,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宝宝窒息。
其次,家长要及时清除宝宝口腔内的异物,避免阻塞呼吸道,但不要强行夹住宝宝的牙齿或阻止宝宝的抽搐,以免加重宝宝的伤害。
接着,家长要及时记录宝宝抽搐的时间、持续时间、抽搐的部位和频率等信息,以便后续的医生诊断和治疗。
在记录的过程中,家长要尽量避免过度干预,保持宝宝的安静。
此外,家长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生的帮助。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将宝宝放在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
畅,避免宝宝吞咽舌头或呕吐物。
最后,当宝宝的抽搐停止后,家长要及时将宝宝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确定抽搐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再次发作。
总之,当宝宝出现惊厥时,家长要保持冷静,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记录抽搐的情况,拨打急救电话,保持呼吸道通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希望家长们能够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保护宝宝的健康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
破伤风 胆红素脑病
辅助检查
1.EEG 新生儿惊厥发作期EEG (1)正常背景活动上的限局性电发放,如尖波放电,临 床上通常为限局性阵挛性发作,预后较好 (2)限局性单一节律的周期性图形,如α 、β 、θ 、δ 节 律。临床表现为轻微发作或肌阵挛发作,见于脑炎 、脑损伤 (3)多灶性放电伴发作间期脑电活动异常 (4)异常背景活动的限局性放电:如低电压、电静息、 爆发抑制,两侧半球间不对称,伴有棘波、棘慢复 合波的发放。通常合并器质性脑病,如严重 HIE 、 脑先天畸形或代谢异常,预后不良
住院足月新生儿发生率为4.5%-14.5%, 早产儿惊厥发生率为8.6%-27.4%。
80%新生儿惊厥发生在生后1~2天至生后1周
临床表现
新生儿惊厥常常轻微,不易被认识,
不易与正常行为和生理现象区分
常无发作后状态
常无强直-阵挛发作
主要有四种发作类型
发作类型
微小发作(subtle seizures):50%
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血压、呼吸、心率突
然改变、呼吸暂停伴全身松软
阵挛发作
局灶性阵挛发作,意识未丧失
惊厥常起自一个肢体或一侧面部,后扩大到身
体同侧的其他部位
并不表示大脑皮层某个运动区功能异常,无定 位意义 多见于代谢异常如低血糖、低血钙、HIE或 SAHBiblioteka 足月儿多见,预后较好
大脑强直;上肢屈曲,下肢伸展,似去皮 层状态
限局性强直性:维持肢体、躯干或颈部的 一种不对称的姿势,如一肢体的伸直/屈
曲,伴头、眼转动
预示病情严重,有脑器质性病变而非代谢
紊乱引起;常伴呼吸暂停,EEG明显异常
肌阵挛发作
某一肢体或全身肌肉突然、快速的抽动; 类似婴儿痉挛症。新生儿期少见,常表明 有弥漫性脑损伤,预后不良
代谢异常
低血糖:微小发作或阵挛性发作。 低 血 钙 : 血 钙 <1.8mmol/L(7.0mg/dl) , 游 离 钙 <0.9mmol/L(3.5mg/dl) 。微小发作或多灶性阵挛性发 作。 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0.6mmol/L(1.5mg/d1)可引起 惊厥,常伴有低血钙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惊厥的性质
癫痫性:局灶性阵挛,局灶性强直和部分肌阵 挛发作。发作期有同步放电。 非癫痫性:大部分的微小发作,全身性强直和 部分肌阵挛发作。发作期无同步放电。为皮层 损伤导致的皮层下释放-brain stem
release phenomena.
非癫痫性发作?
支持
发作可被安抚、改变体位所终止 可被触碰所诱发,发作强度与触碰强度 成比例,触碰一处,可诱发其它部位的 运动
限局性 多灶性 全面性发作
上述发作形式可单独存在,或几种发作同时存在
持续时间
短暂:10秒至1~2分 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不少见,惊厥持续30 分钟以上,甚至在几小时内或几天内反复 惊厥发作,伴有意识障碍。
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临床表现极不典型, 往往临床不易发现,而脑电图呈持续的癫
痫样放电。
发作类型主要为微小发作及多灶性阵挛性
发作。
颅内出血
占惊厥病因的15%-20%。
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在生后1-2天
内出现。发作类型以限局性阵挛性发作为主。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常伴有 窒息和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微小发 作、强直性、限局性、多灶性发作。
脑实质出血:外伤、HIE、血管畸形及晚发性维生
素K缺乏。惊厥发作、意识障碍为常见表现。
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占惊厥病因的 10 % -17 %。各种病原体引起的 宫内和生后感染。
TORCH引起的宫内感染:小头畸形、颅内钙化
、脑白质异常、脑积水。 10% 左右的患儿有惊
厥发作。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B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51 % -75 % 有惊厥发作。
新生儿惊厥
新生儿惊厥(neonatal seizures)为新生儿
时期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 是指一次性有始有终的脑细胞群异常过度放 电,导致突然而短暂的脑功能障碍。表现为发 作性的、异常的、反复的、刻板的动作或行为
发病率
新生儿惊厥发病率约为1.5-14/1000活
产儿;出生体重<1500g,新生儿惊厥发 生率为25%。
无同步的异常电活动
非癫痫性发作?
不支持
脑深部放电,头皮电极记录不到
癫痫也可被刺激诱发、也可被抑制:光
敏性、触碰诱发
病 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颅内出血
颅脑发育异常 新生儿特发性癫
感染
代谢
痫综合征
其它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占新生儿惊厥病因的60%-70%。
中重度 HIE 可引起频繁的惊厥发作,通常 在生后4-6小时出现,在生后24-36小时, 惊厥发作频繁,一般持续2~3天。
多灶性阵挛发作:游走性的阵挛性抽动,由一
侧肢体转变为另一侧肢体,或由身体的一侧移
向另一侧,或一侧肢体抽搐很长时间,再出现 其他部位抽动。
可影响呼吸出现青紫,伴意识障碍 与抖动区别:抖动是不伴眼球斜视,弯曲抖动
的肢体时可立即停止;可因声音、皮肤刺激或
被动活动某一关节而诱发
强直性发作
全身性强直发作:四肢强直性伸展,似去
辅助检查
发作间期EEG
(1)背景波异常:爆发抑制图形、低电压、甚 至电静息、背景不成熟,两半球或半球 内部活动不同步。
阵挛(局灶、多灶)发作(clonic seizures):25% 强直性发作(tonic seizures):5% 肌阵挛发作(myoclonic seizures):25% Volpe等1989年发作分类
微小发作
眼球短暂而固定的凝视、斜视、眼球震颤及转动、眨
眼、瞳孔散大
面肌抽搐、咀嚼、吸吮、吞咽动作,可伴流涎 异常肢体运动:下肢踏板样或踏车样动作、上肢游泳 样或划船样动作 短暂的发作性肌张力低下,伴面色苍白或眼球上翻
高血糖:当血糖大于14mmol/L(250mg/dl) ,并持续 时间较长时,出现惊厥。
低血钠和高血钠: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可出现呼 吸暂停、嗜睡、惊厥、甚至昏迷。血钠高于150mmol/L ,出现肌张力增高、震颤、惊厥。 先天代谢缺陷:氨基酸、有机酸、脂类、糖类、维生素等 代谢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