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卫星总装设计和大型试验
工程类别及等级(建设部第102号令)

单线3000米以上, 单线2000—3000米, 单线2000米以下,双线 双线1500米以上 双线1000—1500米 1000米以下 新建、改建铁路 (含枢纽,配、变 电所,分区亭)单 双线2000米及以上 高速公路;一级公 路 独立大桥工程;特 大桥总长500米以 上或单跨跨径100 长度3000米以上 新建、改建铁路(不 含枢纽,配、变电 所,分区亭)单双线 2000米及以下 高速公路路基;一级 公路 大桥总长100-500米 或单跨跨径40—100 米 长度250—3000米 二级公路及以下各级公 路 中桥及以下桥梁工程总 长100米以下或单跨跨 径40米以下 长度250米以下
二 冶炼工程
炼焦工程
烧结工程 制氧工程 氧化铝加工工程 有色金属冶炼、 电解 有色金属加工工 程 水泥工程 浮法玻璃工程 井工矿工程 洗选煤工程 立井井筒工程 露天矿山工程
三
矿山工程
铁矿采、选工程 黑色矿山采选工 程 有色砂矿采、选 工程
三
矿山工程
三
矿山工程
有色脉矿采、选 工程 磷矿、硫铁矿工 程 铀矿工程 石膏矿、石英矿 工程 石灰石矿工程 炼油化工工业工 程
年产60万吨以上 年产60万吨以上 年产30万吨以上 年产20万吨以上 年产70万吨以上 原油处理能力在 500万吨/年以上的 一次加工及相应二 次加工装置和后加 工装置 原油处理能力150 万吨/年以上、天然 气处理能力150万 方/天以上、产能50 万吨以上及配套设 施 100千米以上
年产30—60万吨 年产30—60万吨 年产20—30万吨 年产10—20万吨 年产40—70万吨 原油处理能力在50— 500万吨/年的一次加 工及相应二次加工装 置和后加工装置 原油处理能力80— 150万吨/年、天然气 处理能力50—150万 方/天、产能30—50 万吨及配套设施 30—100千米
面向批产的小卫星总装流程优化

第 40 卷第 5 期航 天 器 环 境 工 程Vol. 40, No. 5 2023 年 10 月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575 https:// E-mail: ***************Tel: (010)68116407, 68116408, 68116544面向批产的小卫星总装流程优化张少渤1,李圣山1,田晓景2,韩 毅1,张志坚1,陈 倬1,任清峰1(1.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北京 100094; 2. 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 075000)摘要:传统总装流程已不再适应小卫星批量化生产日益增长的需求。
通过识别严重制约批产小卫星总装效率的主要因素,采用剥离非增值环节、标准化制作、优化流程顺序、信息化和自动化等流程优化方法,对现有总装主线流程、总装检测流程、总装辅线工作和总装工艺文件编制工作进行优化,提出具体总装流程优化措施。
优化后面向批产的小卫星总装新模式全面提升了总装效能,缩短了批生产周期。
在此基础上提出后续批产小卫星总装流程优化的研究方向。
该研究为我国未来小卫星批量化生产探索出新思路。
关键词:小卫星;批量化生产;总装流程;流程优化中图分类号:V4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379(2023)05-0575-06 DOI: 10.12126/see.2023053Optimization of small satellite assembly process for batch productionZHANG Shaobo1, LI Shengshan1, TIAN Xiaojing2, HAN Yi1,ZHANG Zhijian1, CHEN Zhuo1, REN Qingfeng1(1. DFH Satellite Co., Ltd., Beijing 100094, China; 2.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075000, China)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assembly process no longer adapts to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small satellite batch production. By identifying the major factors that seriously limit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of small satellite batch production,the existing main assembly process, assembly inspection process, assembly auxiliary line work, and assembly process documentation were optimized, with specific optimization measures proposed. The process optimization methods included stripping off non-value-added links, standardizing production, optimizing process sequence, informationization and automation, etc. The optimized small satellite assembly model for batch production improves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and shortens the batch production cycle. Based on that, a research direction of optimizing the assembly process for small satellite batch production is proposed. The study creates a new idea for the future batch production of small satellites in China.Keywords: small satellite; batch production; assembly process; process optimization收稿日期:2023-04-17;修回日期:2023-09-27引用格式:张少渤, 李圣山, 田晓景, 等. 面向批产的小卫星总装流程优化[J].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23, 40(5): 575-580ZHANG S B, LI S S, TIAN X J, et al. Optimization of small satellite assembly process for batch production[J].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2023, 40(5): 575-5800 引言小卫星星座通常由数十颗甚至上万颗卫星组成。
航天专家的故事

航天专家的故事辛万青辛万青,男,1965年2月12日出生,江西万载人,中共党员,研究员。
辛万青同志1983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自动控制系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学习,1987年被免试推荐为飞行器制导控制与仿真专业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飞行器制导控制与导航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1月完成一部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工作,进入一部十室从事总体设计工作,1998年6月至8月在国际空间大学进修。
1996年被聘为高级工程师,2000年被聘为研究员,2003年被聘为一部博士生导师。
辛万青同志进入一部以来,先后担任十室工程组长、副主任,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国家高新工程某重点型号副总师和一部行政指挥,海军试验基地特聘专家。
热血铸神剑,丹心写青史!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和高级知识分子,辛万青同志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不为金钱和荣誉所动,毅然投身我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几年来,他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爱国心,带领研制队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以“严、细、慎、实、透、精”的工作作风、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创造了航天研制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为国家高新工程的攻坚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辛万青同志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高逼真度的实时图像生成体系结构与算法的研究。
他提出了可大幅度降低硬件设计复杂程度和实时性要求的图象生成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分析景象逼真度及纹理生成的特点,提出了采用纹理效果,来实时生成浓淡、软影、活动光源及非线性透明效果的新方法并得到了实际应用。
在此期间他多次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自己的论文,撰写了《计算机图象生成》等论著,并参加了中国航空学会第五届控制理论与应用学术年会、中国第三届仿真器学术会议等学术研讨会。
他在计算机和控制理论上的突出造诣受到了导师和同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进入一部博士后流动站后,他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究工作,凭着过人的胆识和惊人的智慧,他很快对武器总体设计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很多领域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航天器总体设计

航天器总体设计(无平时成绩,考试试卷满分制,内容为21题中抽选13题)1、航天器研制及应用阶段的划分。
主要划分为工程论证、工程研制、发射、在轨测试与应用四个阶段。
1)工程论证阶段:开展任务分析、方案可行性论证工作。
2)工程研制阶段:包括方案设计阶段、初样设计与研制阶段、正样设计与研制阶段。
3)发射阶段:发射场测试及发射。
4)在轨测试与应用阶段:在轨测试阶段、在轨应用阶段。
2、航天工程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的任务。
组成:航天工程系统是由航天器、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网、应用系统组成的完成特定航天任务的工程系统。
任务:1)航天器: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执行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特定任务飞行器,又称空间飞行器。
2)航天运输系统:指在地球和太空之间或在太空中运送航天器、人员或物资的飞行器系统,包括运载器、运输器、轨道机动飞行器和轨道转移飞行器等。
3)航天发射场:系指发射航天器的基地,包括测试区、发射区、发射指挥控制中心、综合测量设施、勤务保障设施等。
4)航天测控网:系指对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监视、指挥和控制的综合系统,包括发射指挥控制中心、测控中心、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测控站和多种传输线路及设备。
5)应用系统:系指航天器的用户系统,一般是地面应用系统,如各类应用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载人航天器的地面应用系统、空间探测器的地面应用系统。
3、航天器总体设计概念及主要阶段划分。
概念:航天器总体设计是指为完成航天任务规定的目标所开展的以航天器为对象的一系列设计活动。
主要阶段划分:主要分为任务分析、总体方案可行性论证、总体方案设计、总体详细设计四个阶段。
总体详细设计又分为总体初样设计和总体正样设计。
4、航天器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系统层次性原则、研制的阶段性原则、创新性和继承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5、航天器技术从成熟程度上可分为哪四类技术,各自的含义。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又称作“航天五院”。
其前身可追溯到1956年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任第一任院长。
1968年2月20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CAST)成立,掀开了中国空间事业新的一页。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空间技术的主要研究中心和航天器研制、生产基地,其主要任务是:参与制定国家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研究、探索和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技术途径;承接用户需求的各类航天器和地面设备的研制及提供优良的服务;空间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以及空间技术对外交流技术与合作。
1970年4月24日,成功研制并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开创了中国探索外层空间的新纪元。
2003年10月,神舟5号飞船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树立了中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至2003年底,研制并成功发射了53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4艘无人试验飞船和1艘载人飞船,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
在载人飞船技术、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和遥感卫星技术等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院所研制的各类航天器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各类应用卫星,建立了各种稳定运行的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航天器研制取得的新技术成果,移植推广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设10个研究所、一个工厂,建立了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形成了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分系统研制生产、总装测试、环境试验、地面设备及应用、服务保障系统等配套完整的研制生产体系。
卫星总装 标准

卫星总装标准是指在卫星制造过程中,对卫星的各个部件进行组装、测试和验收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卫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目标,以满足其在轨道上的任务需求。
以下是一些关于卫星总装标准的基本信息:
1. 设计阶段:在卫星设计阶段,需要遵循相关的国家和国际标准,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等。
此外,还需要参考行业最佳实践和技术规范。
2. 材料和部件选择:在卫星总装过程中,需要选择符合标准的高质量材料和部件。
这些材料和部件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耐用性和适应性,以确保卫星在恶劣的空间环境中正常工作。
3. 组装过程:卫星总装过程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各个部件的正确安装和连接。
此外,还需要对组装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监控和记录,以便在后续的测试和验收阶段进行追溯。
4. 测试和验收:在卫星总装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验收工作,以验证卫星的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这些测试包括地面测试、环境模拟测试和在轨测试等。
5. 质量控制:在整个卫星总装过程中,需要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卫星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这包括对原材料、部件和成品进行质量检查,以及对关键工序进行质量监控。
6. 文档管理:卫星总装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档,如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测试报告等,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归档,以便在后续的生产和维修过程中进行查阅和使用。
总之,卫星总装标准是确保卫星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保障。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卫星类型和任务需求,制定相应的总装标准和流程。
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卫星总装的水平和质量。
航天器大型地面试验质量控制方法

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6-0004-04航天器大型地面试验质量控制方法路彤1,2,张军1,2,刘文根1,2,李树鹏1,2,张禹森1,何韦1(1.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2.航天机电产品环境可靠性试验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摘要:描述了航天器大型地面试验的定义及分类,分析了开展航天器大型地面试验的意义及不可替代性,以大型地面试验的典型案例——系统级真空热试验为例详述了大型地面试验的步骤及各环节质量控制方法,最后通过分析大型地面试验质量管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大型地面试验质量管控措施的建议,以期望能通过质量措施的改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过程质量控制水平。
关键词:航天器;大型地面试验;热试验;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V416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1.06.0021航天器大型地面试验1.1大型地面试验定义及分类为确保航天发射的成功,航天器及其组件在发射或装机前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试验,以验证航天器在轨及发射过程中的环境适应能力。
航天器按照装配类别分为器件及材料级、单机及组件级、分系统级、系统级[1]。
大型试验是指航天器系统级的各类试验,也包括具有技术难度大、风险性大、试验周期长、接口关系多、耗资大的部分或全部特点的分系统级试验。
大型地面环境试验属于大型、复杂环境试验,也是地面必做的试验项目之一,试验代价高昂,一般持续超过20d,准备周期更长,复杂的环境试验可达半年甚至更久。
作为对航天器产品进行设计验证、性能验证和质量验证的一项重要手段,试验和测试贯穿于航天器的整个研制过程,卫星试验和测试按研制技术流程,一般有:质量特性测试、模态试验、电性能测试、力学试验、EMC测试、磁测试、热平衡及热真空试验、模飞试验等系统级大型试验[2]。
针对卫星试验项目多、过程周期长的特点,卫星试验前检查和现场控制应为大型地面试验整个环节质量控制的重点。
世界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发展重大动向

482018.02军事文摘装 备世界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发展重大动向方 勇世界主要国家加快推进战略核力量现代化,更加重视反导、太空和网络空间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体系化趋势更加明显,前沿技术取得新突破。
战略威慑力量加快更新换代美国推进核常兼备新一代战略威慑力量发展。
一是推进新一代“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发展。
美国计划未来10年斥资4000亿美元,对现有核力量及相关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升级。
2017年8月,美空军授出“陆基战略威慑”和“远程防区外”项目“技术成熟和风险降低”阶段合同,将对下一代陆基战略导弹和空射巡航导弹的成本、进度和性能进行综合评估。
2017年1月,美国防部批准下一代战略核潜艇—哥伦比亚级潜艇通过“里程碑B”决策点,标志着该级潜艇已完成设计方案论证。
美国新一代“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具备作战能力,进一步提升美国战略威慑的有效性。
二是发展新型常规战略威慑手段。
2017年10月,美国海军进行首次“常规快速打击导弹”飞行试验,滑翔飞行器采用非弹道滑翔轨迹,飞行约3700千米后命中预定区域。
预计常规打击导弹将于2022年左右具备作战能力,未来装备美海军俄亥俄级和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将增强美军常规威慑能力。
朝鲜频繁进行导弹和核武器试验。
2017年朝鲜频繁进行洲际导弹试射和核试验,对我周边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9月3日,朝鲜进行第6次核试验,此次试验为氢弹装置试验,爆炸威力在7~20万吨当量。
试验表明,朝鲜已基本掌握氢弹设计与制造技术,但尚不能搭载于洲际弹道导弹。
朝鲜进行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火星-14和火星-15洲际弹道导弹试验。
试验全面验证了导弹武器系统的技术特征。
据分析,朝鲜弹道导弹能力大致相当于发达国家一二代水平,火星-15洲际弹道导弹射程不低于10000千米,已可打击美国本土,但朝鲜尚未掌握弹头再入关键技术与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0 接地(绝缘)安装图(3)
主要接地措施: • 仪器设备与结构接地一部分采用局部安装面打磨 处理以保证接地电阻; • 带有接地桩的设备一般要采取装接地线的措施。 • 热控要求隔热的仪器设备采用选取其中一个安装 隔热垫片更换为金属垫片的方法保证接地电阻; • 阻值无法满足仪器设备的接地措施的,可以采用 加总装设计的接地线的辅助措施; • 备份措施为铜箔导电胶带(材料代号1181); • 对较小的搭接电阻采用毫欧表测量。
3 总装设计职责(3)
• 总装厂根据总装图样和文件完成整星装配的 工艺设计和实施装配; • 提出不可测试项目的总装实施要求 • 参与结构和设备验收; • 对总装地面工装提出要求或完成设计; • 参与或负责大型试验; • 提交卫星总装研制报告; • 建议制定并编写总装有关标准和规范,目的 是使各种状态从源头加以有效控制,避免或 减少总装阶段不协调的现象发生。
a. 总装图样 b. 总装文件
4.7 电缆安装图(1)
按电缆种类可分为三类:
低频电缆 高频电缆(含半钢性高频电缆) 总线电缆 三类电缆一般分别成册
4.7 电缆安装图(2)
电缆安装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 每套电缆安装图都必须专门出一张电连接表,它是保 证安装正确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 电缆走向一般需要遵循分开走的原则,而在低频电缆 中还要尽量将火工品电缆、供电电缆和一般信号线分 开,平行铺设的两类电缆的间距通常为50mm,但尽 量不捆在一起还是可以做到的; • 对于直径较小且较软的电缆束而言,电缆的固定点间 距应小于200mm,但通常我们的电缆束会比较粗,或 因含有带屏蔽层的电缆而使整束电缆较硬,此时可以 适当放宽这个间距要求; • 模板电缆设计有利于减轻电缆总重量,模板电缆设计 除了需要给出电缆分支长度要求、电缆走向要求、电 缆安装图等之外,还要给生产厂家提出模板制备要求。
4.10 接地(绝缘)安装图(1)
a. 接地图的内容 • 舱段、部件、设备等接地导通阻值要求; • 部件、设备的绝缘阻值要求; • 需要专门安装搭接线的设备和结构部位; • 接地安装图示和紧固件; • 接地线生产图。
4.10 接地(绝缘)安装图(2)
b. 一般卫星的接地(或绝缘)阻值要求 • 任何两个金属件间的直流电阻不大于10mΩ; • 两个舱段间的直流电阻不大于5mΩ; • 碳纤维件的直流电阻不大于50mΩ; • 舱体外侧板与主结构的直流电阻不大于5mΩ。 • 每块热控多层隔热材料的金属镀膜到结构参考点 的直流电阻不大于100mΩ。 • 设备金属机壳对结构的直流电阻不大于10mΩ; • 绝缘设备机壳对结构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MΩ。 • 无电性能的机械装置或零部件与主结构的直流电 阻不大于1kΩ。
• •
• • •
4.6 设备安装图(1)
总装图纸中的典型设备安装一般用简图 方式来表达,比较复杂的安装关系需用局部 剖视来表达。
4.6 设备安装图(2)
安装设备应注意的问题: • 设备安装图中一定要标识出所有设备的安装方向,当插头朝 向图外时,通过标识出X1插头位置可标明设备安装方向; • 设备安装图与管路安装图容易产生重叠现象,比较合理的方 式是在设备安装图中同样标示出管路安装相关的设备,但不 配相应紧固件,而用括号注明“详见管路图(编号)”字样。 而在管路图中配相应的安装紧固件,这样较有利于设备配套 的准确性; • 对于舱外安装的设备通常有绝热安装要求,需要加绝热垫圈 浮起设备,但同时又要符合接地要求,所以常采用n-1个绝热 垫圈外加1个导电垫圈来处理。同时螺钉要选用导热性差的 钛合金螺钉; • 有些设备可能需要绝缘处理,因此应特别为其进行设计处理, 并给出绝缘测量要求。
4.11 总装技术条件(要求)文件(3)
文件内容(接上页):
• • • • • • • • •
总装图纸配套表; 总装执行技术条件、要求和状态文件配套表; 其他分系统在总装和测试期间的执行技术文件配套表; 电磁兼容性要求,主要描述接地状态和要求; 各主要阶段的主要状态描述; 转场单独运输设备清单; 转场的舱段技术状态和运输条件; 其他补充说明; 另外如有需要,还可追加《总装补充技术要求》文件。
4.1 总装设计方案
方案中应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 总装设计流程方案和总装技术AIT(Assembly, Integration and Testing)方案; • 模块方案; • 仪器安装方案(侧重于大型设备、特殊设备); • 电缆(高频、低频、总线等)走向,模板电缆划分等; • 管线(气、液、波导、半刚性电缆等)走向,总装需要 设置的焊接点、管线接头、软管等; • 重要次级结构(总装直属件)设计; • 主要吊装形式和运输方案,确定运输接口; • 验证总体布局可行性,三维实体造型模装和装配条件分 析,必要时需做1:1模型件模装和装配程序演练方案; • MGSE(Mechanical Ground Sustain Equipment机械 地面支持设备)方案。
第十讲 卫星总装设计和大型试验
一、卫星总装设计
内容
1 概述 2 总装设计目标 3 总装设计职责 4 总装设计内容 5 总装设计输入和输出 6 紧固件 7 总装三大测试 8 总装技术的发展
1 概述
• 总装设计是一门工艺性很强的学科
• 总装技术带有鲜明的行业自身特色
• 卫星总装设计是总体设计的详细设计
a. 舱段总图 • • • • • • • 舱段构型尺寸、包络尺寸和主要对外接口尺 寸 按照分类标识出下一级图号 重要的舱段级安装技术要求 必须引用的总装标准和规范 拧紧力矩要求 防松涂胶要求 必须引用的舱段级总装技术条件文件
4.5 舱段安装图设计(2)
b. 舱段图中按照安装对象的种类分为: • • 仪器安装图(含仪器安装支架、绑扎带等零部件 图); 电缆安装图(又分高频、低频、总线、波导、半刚 性等)(含电缆转接插座支座、非标电缆卡和支座 等零部件图); 管路安装图(含管路支座、管路卡等零部件图); 敏感器和传感器安装图(含传感器支座零部件图) 等; 接地(绝缘)安装图(含接地线零部件图); 备、附件安装图(安装精度调整用的垫片、其它不 确定使用或不确定数量的零部件)。 如果有需要,还可以继续增加其他专门类别的安装 图
4.11 总装技术条件(要求)文件(2)
文件内容: • 总装一般技术要求; • 应执行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 按分系统逐项说明安装技术要求,总装设计者需融会 贯通分系统要求后,再重新组织文字表述。应特别注 意各分系统要求间是否存在矛盾;还要特别注意在不 同总装或测试阶段的设备状态(质测模拟件、电测模 拟装置、电测件、力学振动件、真空试验件等),其 中还包括电缆接插状态、管路阀门开闭状态、保护罩 设置状态等各种状态变化情况;一般要标明安装要的 出处,即使是临时技术协调单确定的内容也最好标出 协调单号、批准人和批准时间; • 总体技术要求和状态文件配套表;
一、输入主要内容:
a. 总体向总装提供输入条件
• • • • 飞船在轨状态 飞船例行试验状态对总装的要求 飞船运输状态对总装的要求 飞船靶场试验对总装的要求
5 总装设计输入和输出(3)
(接上页)
b. 总装安装对结构设计的要求 c. 各分系统向总装提供的技术支持文件
5 总装设计输入和输出(4)
二、输出主要内容:
4 总装设计内容
4.1 总装设计方案 4.2 总装设计流程和总装技术(AIT)流程 4.3 次级结构设计 4.4 卫星总图 4.5 舱段安装图 4.6 设备安装图 4.7 电缆安装图 4.8 管路安装图 4.9 传感器和敏感器安装图 4.10 接地(绝缘)安装图 4.11 总装技术条件(要求)文件 4.12 MGSE设计
4.4 卫星总图
一般总图中应包含如下内容: • 卫星构型尺寸、最大包络和整星的重要 接口尺寸; • 标示出各个舱段; • 舱段间的对接装配图和技术要求; • 舱段间的接地连接; • 电缆接插连接(电接插表); • 管线连接(管路接插表); • 整星状态下安装的热控包覆。
4.5 舱段安装图设计(1)
2 总装设计目标
一、提高总装质量 二、减轻总装重量 三、减少总装时间
3 总装设计职责(1)
• 约定并规范装星或装船设备(包括电接插 件、管路元器件或其他直接装星元器件) 的机械接口; • 完成总装技术方案设计; • 编制并优化总装技术(AIT)流程,为总体 技术流程提出建议; • 根据电缆网连接图等设计要求,给出电缆 走向图、电缆分支长度、电缆固定点、模 板电缆划分建议等; • 根据各种管路连接原理图、焊接要求、接 头连接技术要求等,提出各种管路总装设 计方案,分系统据此设计管路工程图。从 而由总装设计完成管路安装图;
4.8 管路安装图(1)
管路的安装与制作密切相关,管路制作 一般都必须经过一个现场取样的过程,以确 定管路的每一个弯曲状况、尺寸、焊接点数 量、管接头位置等都必须非常精确,否则会 直接影响到管路的安装质量和密封性能。 管路的焊接一般在星下进行,然后再一 段段地装星。
4.8 管路安装图(2)
应注意如下问题: • 对于柱形管接头的安装来说,需要考虑是否增设 U形转接; • 长管路因安装的需要可能需要截短,为此要增加 安装工艺需要的焊点; • 为了安装操作的方便和舱段之间的连接等,需要 增设软管; • 管路的弯曲半径有规范要求; • 管路固定点间距通常应小于400mm,粗管的要 求可适当放宽。
4.9 敏感器和传感器安装图
敏感器和传感器通常绘制在一套图中,要点 如下: • 敏感器一般多指温度敏感器,是热设计中很重 要的组成部分,敏感器安装位置包括设备、结 构、温控包覆层、管路等。敏感器多用414胶 进行粘贴。 • 传感器一般包括力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噪 声传感器等。 注意有的传感器有绝缘要求,需要作绝缘 设计。
3 总装设计职责(2)
• 对仪器设备安装提出反馈要求; • 对结构提出设计要求,结构分系统根据总体 构形和总装的要求实施结构设计; • 完成次级结构和其他总装直属件的设计,重 要次级结构还需完成力学试验; • 完成总装图样绘制和文件的编写; • 提出整星精度测量和调整要求; • 提出密封检漏测试要求; • 提出质量特性测试和配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