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的故事

合集下载

陈毅的孝母情怀

陈毅的孝母情怀

陈毅的孝母情怀作者:尹晴来源:《老友》2016年第03期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一个农民家庭。

父亲陈昌礼早年是私塾先生,举家迁往成都后,在重庆盐务局当抄写员,每月赚6块大洋养家糊口。

母亲黄培善出身于大户人家,嫁给陈昌礼后,自甘清贫为陈家生儿育女。

在陈家5个子女中,陈毅排行第二。

陈家以“耕读传家”,家风和顺。

陈毅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他5岁读私塾,9岁时进成都锦官驿初等小学渎书,12岁考入成都德胜乡高等小学读书,15岁考入甲种工业学校,17岁考上中国留法勤工俭学会成都分会留法预备学校。

母亲是陈毅少年时期品行的主要培育者。

即便当了元帅之后的陈毅,对母亲的训言也铭记在心。

而陈毅对母亲的孝顺在乡邻中也被广为颂扬。

1962年,陈毅担任外交部长期间,一次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便抽出时间回家探望母亲。

此时母亲已经重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服侍母亲的人刚刚给老人换完不小心尿湿的裤子。

看到儿子回来,母亲非常高兴,边拉着儿子的手说话,边用眼神示意身边的人把刚换下的脏裤子藏到床下。

细心的陈毅看到了这一幕,他笑眯眯地装作没看到,坐在母亲床边,关切地询问母亲的病情,聊着家长里短,母亲的话也多了起来,慈爱的目光望着儿子,仿佛眼前这个已经鬓发斑白的二儿子仍是当年私塾里的小顽童。

陈毅一会儿给母亲掖掖被子,一会儿找来梳子,给母亲梳理一下头发。

他抚摸着母亲瘦骨嶙峋的手。

回忆起当年为了供养5个子女读书,刚强的母亲放下富家女的身段,租几亩地种庄稼,卖得的钱贴补家用。

如今,儿女长大成人了,母亲却躺在病床上,而自己为了革命事业,也不能守在身边尽孝……想到这里,陈毅内心百感交集。

跟母亲聊了一会儿。

陈毅站起身环视四周,似不经意地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一愣。

羞赧地说:“是脏了的裤子,一会儿叫阿姨洗洗就是了。

”陈毅听了,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服侍母亲的阿姨急忙把裤子捡起来,要去洗。

经典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经典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导语】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位的。

⼀个⼈如果都不知道孝敬⽗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民。

下⾯是分享的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叫陆绩,他特别孝顺⽗母。

6岁那年,⼀次他到袁术家⾥做客,袁术命⼈取出蜜橘招待他。

但他没吃,⽽是悄悄藏在怀⾥。

后来他向袁术⾏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滚出三个蜜橘来。

袁术⼤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 袁术听了⼤为惊讶,⼼想⼀个6岁孩⼉便懂得克制⾃⼰,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

2.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 鲁迅从⼩到⼤都拥有⼀颗孝⼼。

少年时,作为长⼦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亲请医买药等杂务。

母亲六⼗⼤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在⽣⽇将临时,⼜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

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唱戏。

这⼀天,全家热闹⾮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天。

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道湾购置了⼀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

母亲爱吃⽕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腿给母亲吃。

母亲爱读⾔情⼩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程瞻庐的⼩说寄给母亲看。

3.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陈毅孝敬⽗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患重病的⽼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便不能⾃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常⾼兴,刚要向⼉⼦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意⾝边的⼈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会⼉,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百善孝为先的红色故事

百善孝为先的红色故事

百善孝为先的红色故事
咱今儿个就讲一个特别感人又能体现“百善孝为先”的红色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位大英雄,陈毅元帅。

那可是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威风凛凛的人物啊。

可就是这么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在对待自己母亲的时候,那就是一个十足的大孝子。

有一回啊,陈毅元帅已经是身负重任,忙得不可开交了。

但是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的老母亲。

老母亲住在老家,身体还不太好。

陈毅元帅就想啊,不管多忙,都得回去看看娘。

于是,他就抽空回了老家。

一进家门,看到老母亲正躺在床上呢。

那老母亲因为生病,身体很虚弱。

陈毅元帅那叫一个心疼啊,他快步走到床前,“扑通”一下就跪在了床边。

他拉着母亲的手,就像小时候母亲拉着他的手一样,轻声地跟母亲说话。

他说:“娘啊,儿子回来看您了。

您身体咋样了?儿子不孝,这么久才来看您。

”他的声音啊,温柔得就像涓涓细流,那眼里满是对母亲的关切和爱。

母亲一看到儿子回来了,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母子俩就这么拉着手,唠着家常。

陈毅元帅呢,还亲自给母亲端水喂药,就像一个普通人家孝顺的儿子一样。

他可没觉得自己是个大元帅就有啥特殊的,在他心里,母亲就是最重要的人。

你看,陈毅元帅在外面是指挥千军万马的英雄,回到家就是一个孝顺母亲的好儿子。

这就告诉咱们啊,不管你在外面有多风光,多了不起,孝顺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这就是“百善孝为先”的最好体现。

咱都得向陈毅元帅学习,把孝顺这事儿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所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

孟子说过:“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孔子说过:“孝悌为人之本。

”百善孝为先,如一条文明之河,流淌在中华大地。

一颗颗孝心的闪亮,一个个孝行故事,使我们这个社会竞相绽放出“孝敬”的花朵。

并且成为和谐社会文明的一种象征。

20世纪60年代初,62岁的陈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一天,他出国访问归来,得知母亲得了重病,陈毅一下飞机就匆匆忙忙去看望他的母亲。

一进家门,就看见他的母亲正让保姆把什么东西往床底下塞,陈毅问母亲藏了什么东西在床底下。

母亲知道瞒不住,告诉陈毅是她刚尿湿的裤子。

陈毅动情地说:“娘,您重病在身,我不敢在您的身边照顾您,着实难受,这裤子我马上拿去洗了,还藏着做啥子。

”保姆连忙拦他,认为他这么大个官怎么能洗屎尿裤子。

陈毅母亲也说:“你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怎能让你洗裤子?”陈毅笑着说:“您在我小的时候不知道帮我洗过多少尿布了,现在儿子长大了,就算不能报答养育之恩,也让我尽一尽孝心吧。

”说完,陈毅便躬身拿着尿湿的裤子去洗了。

陈毅乃一代伟人,尚能如此躬身为病重得母亲洗屎尿裤。

“官大不变儿子身份,位高不忘尽孝之心。

”陈毅元帅不愧为中华民族敬老楷模。

更是我们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

不仅是像陈毅这样的伟人才能做到如此尽孝,一个平凡的人也同样能做到。

“母亲有难,我一定得为她做点什么。

”这是22岁的赴美留学生彭斯得知母亲病重后所说的一句话。

听说母亲得了重型肝癌,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手术。

彭斯马上放下学业,从美国赶回广州,毅然切除了60%的肝脏给母亲,挽救了母亲的生命,更是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地悉心照顾着母亲。

他的这种孝心行为确实值得感动,也许,我们尽孝无需像彭斯这样行此大义。

一个电话、一个问候,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让它们操心……这些简单而微小的事情也是在尽一份孝道。

但是,生活中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与彭斯相比,一个留学生在机场为了零花钱与母亲发生争执,连捅母亲9刀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陈毅探母

陈毅探母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父母养育了你,你怎么能不报答恩情?我看了一篇题为《陈毅探母》的故事,故事的内容让我深受感动。

故事讲的是在1962年,陈毅当时任中国外交部长。

一次,他率团从国外访问回来,路过家乡,决定抽出时间去探望病重的母亲。

陈毅的母亲年高病重,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她见到儿子来探望她,非常高兴,正要和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换下来的尿湿的裤子还放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底下。

过了一会儿,陈毅问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在床下了?母亲看着瞒不过去,只好说出了实情。

陈毅听了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侍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由我去洗吧!”母亲硬拦住,不肯让他洗,并说:“你是国家干部,做大事的,又打老远回来,快歇歇吧!和妈妈聊聊。

”陈毅急忙说:“我小的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条尿裤子。

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裤子,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呀!”陈毅说完,拿过来尿湿了的裤子和其他一些脏衣服,放在洗衣盆里,一边洗着衣服,一边和母亲叙谈起来。

最后,陈毅元帅把母亲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母亲看着他的背影,眼睛湿润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他不但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而且亲手把母亲的尿裤子和其他脏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的。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关心父母呢?高尔基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是的,没有母亲,我们从哪儿来?没有母亲,又怎么会有光荣和骄傲!
同学们,“乌鸦反哺。

孝顺的故事30个

孝顺的故事30个

孝顺的故事30个孝顺的故事:陈毅孝敬父母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走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十分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可是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十分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日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我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明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顺的故事:芦衣顺母的故事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回到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人都要挨冻。

母亲节作文400字:元帅敬母_母亲节作文

母亲节作文400字:元帅敬母_母亲节作文

母亲节作文400字:元帅敬母_母亲节作文今天,我在网上看了孝敬父母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的故事。

陈毅元帅试图从繁忙的日程中抽出时间去看望瘫痪的母亲。

陈毅元帅不仅给母亲带来了问候,还洗了她的裤子。

他还对母亲说了一句难忘的话:“你以前给我洗过几次裤子?我今天洗了十条裤子,这不能报答你对我成长的恩情。


今天是母亲节,我给妈妈做了一个礼物,祝妈妈母亲节快乐,希望她能常看看。

我也要向陈毅元帅学习,孝敬父母和长辈。

陈毅探母优秀作文

陈毅探母优秀作文

陈毅探母优秀作文
陈毅探母优秀作文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陈毅还是一位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建国初期,陈毅元帅忙于国事,不能够经常陪同母亲。

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远离母亲,相反他总是亲力亲为,自己能做的事从不麻烦身边的人。

记得有一次,陈毅元帅回家探望久病在床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长期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格外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自己换下来的尿裤还放在床边,急忙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底下。

陈毅因为忙于国事,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母亲,这次见面心里特别激动,他走到床前紧紧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询问母亲近况。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了实情。

陈毅听完,忙说:“娘,您久病卧床,行动不便,作为儿子的我不能陪在您身边照顾您,心里非常难过。

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您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见状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娘,我小时侯,您为了照顾我,不知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作为您的儿子我理应尽一份孝心,就是洗上十条尿裤,我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
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作为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陈毅不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对母亲的孝心,更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孝顺”是中国古往今来的一种传统美德,在人的一生当中,可以没有金钱,也可以没有荣誉,但绝不能没有孝心。

有了它,你才能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才能和别人相处得更加融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

朋友,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呢?
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希望我们在需要时伸出扶助之手。

当父母还年轻力壮的时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好吗?”随意买的宵夜,亲自煮一顿家常的晚餐,陪母亲逛逛街,唠唠家常,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温馨。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父母却愈来愈老。

他们变成了老眼昏花,
动作迟缓,手脚不灵便,思维迟钝,没有记性,说过的话以为不说,重重复复,唠唠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岁的小孩。

说话时,他们会突然想不起要说什么,甚至极可能最后连要做什么,都一并忘记;他们会重复又重复教过我们的故事和儿歌,沉醉在那些和我们一起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回忆中!他们会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有时还会感到孤独寂寞,痴痴呆望远处。

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们应该想到儿时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父母不厌其烦为我们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教我们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我们穿衣服、梳头发;每天教我们背儿歌,还要绞尽脑汁,去回答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古怪问题。

当时,父母做这些多么的耐心,多么的温柔,总觉得有了我们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

人们常说父母恩最难回报。

愿我们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哪怕只为父母换洗衣服,为父母喂饭送汤,为父母搽搽风湿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着父母的手,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让我们的父母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

学学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们的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