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腹泻

合集下载

中医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中医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中医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宝子们,家里有小宝贝的都知道,小儿腹泻可太让人心疼和头疼啦。

不过咱中医在这方面可有不少妙法呢。

咱先说说中医里的推拿吧。

这可是个超棒的绿色疗法哦。

比如说补脾经,就在小儿的拇指外侧,从指尖向指根方向推,就像给小宝贝的脾胃做按摩,让它更有力量去运化食物呢。

还有清大肠经,在食指桡侧缘,从虎口推向指尖,这就有助于把肠道里的积滞给清出去。

揉板门这个穴位也很重要,板门就在小儿手掌大鱼际的平面,揉一揉,就像在安抚小宝贝的肠胃。

通过这些推拿手法,能很好地调节小儿的肠胃功能,而且宝宝也不会觉得很痛苦,就像在做游戏一样。

再讲讲中药调理。

如果是因为受寒引起的腹泻,像小宝贝可能肚子着凉了,那可能会用到藿香正气散之类的方剂。

这藿香正气散里的藿香啊,就像个小卫士,能把寒湿之邪给赶跑,让宝宝的肠胃恢复温暖舒适。

要是因为吃多了积食引起的腹泻呢,保和丸就可能派上用场啦。

山楂、神曲、麦芽这些成分,就像是小清洁工,把宝宝肚子里消化不了的食物残渣给清理干净,让肠胃重新正常运转。

不过中药可不能随便给宝宝吃哦,一定要找专业的中医大夫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开方。

还有艾灸这个好办法。

艾灸神阙穴,神阙就是咱们的肚脐啦。

在肚脐周围进行艾灸,就像给宝宝的小肚子点了个小火炉,能温阳散寒,对寒性的腹泻效果很不错呢。

但是艾灸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距离要合适,可不能烫伤了小宝贝娇嫩的皮肤哦。

另外,饮食上也得注意。

小儿腹泻的时候,就别给宝宝吃那些油腻、生冷的食物啦。

可以煮点小米粥,小米粥可是个好东西,养脾胃,就像给宝宝的肠胃穿上一件温暖的小毛衣。

还有山药,把山药蒸熟了给宝宝吃,也能起到健脾止泻的作用。

咱中医治疗小儿腹泻啊,就是从各个方面去调理小宝贝的身体,让宝宝的肠胃健健康康的。

家长们也不用太担心,只要细心照顾,配合中医的这些方法,小宝贝很快就会好起来,又能活蹦乱跳啦。

这13种治疗腹泻的中草药,效果显著,医生...

这13种治疗腹泻的中草药,效果显著,医生...

这13种治疗腹泻的中草药,效果显著,医生...这13种治疗腹泻的中草药,效果显著,医生不愿说,建议收藏转发!1、滑石——效果显著——利尿通淋,清热解暑保护发炎的胃肠粘膜而发挥镇吐、止泻作用外,还能阻止毒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

2、车前子——效果显著——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3、山楂——效果显著——消食积;化滞瘀。

用于肉食积滞。

4、黄连——效果显著——退虚热;消疳热;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痔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5、薏苡仁——效果显著——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6、白头翁——效果显著——热毒痢疾。

用于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7、木通——效果显著——泻火行水,通血脉。

用于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

8、白芷——效果显著——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

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

8、苏紫——效果显著——散寒解表;宣肺化痰;行气和中主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脆胀满;恶心呕吐;腹痛吐泻。

9、大腹皮——效果显著——下气宽中;行水消肿。

主胸腹胀闷;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

10、藿香——效果显著——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

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闵;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胸闵恶心。

11、黄芩——效果显著——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

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

12、金樱子——效果显著——固精,缩尿,涩肠,止带。

主滑精;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久痢;白浊;白带。

13、升麻——效果显著——升阳,发表,透疹,解毒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

泄泻的中医疗法

泄泻的中医疗法

生活家庭·医生Family life guide -221-曾道峰(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卫生院)泄泻属于中医病名,即人们常说的腹泻,指的是由情志失调、饮食所伤、感受外邪、脾胃虚弱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或泻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泄泻的症状表现见图1所示,该疾病可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需积极进行治疗。

中医善于辨证论治,且在治疗泄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就来说说泄泻的中医疗法。

图1 泄泻的症状表现实证治疗根据辨证论治思想,中医认为泄泻具有实证和虚证,其中,实证主要包含以下四种证型:(1)湿热证:临床症候主要表现为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粪色黄褐而臭,对该类患者可采用葛根芩连汤治疗,组方为葛根15g、黄连9g、黄芩9g、甘草6g,加水煎汁,取汁温服,可清热利湿、解表退热;(2)寒湿证:临床症候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泄泻稀薄多水或如鹜溏、口淡不渴、不思饮食等,对该类患者可采用藿香正气散治疗,该药物由广藿香油、茯苓、厚朴、陈皮、苍术、白芷、甘草浸膏、紫苏叶油等十三味中药制成,具有邪祛正复、芳香化浊、散寒除湿、解表和里等功效;(3)伤食证:临床症候主要表现为胸脘痞闷,腹部疼痛,泻下臭如败卵,泻后痛减等,对该类患者可采用保和丸治疗,该药物由茯苓、半夏、六神曲、连翘、麦芽、莱菔子、山楂等中药制成,具有消食导滞、和胃等功效;(4)肝气乘脾:临床症候主要表现为嗳气少食,胸胁胀闷,腹痛,腹泻等,需采用痛泻要方对患者治疗,该方由白芍6g、白术6g、陈皮4.5g、防风3g 组成,具有补脾柔肝、调和肝脾、祛湿止泻等功效。

虚证治疗泄泻的虚证主要包含脾胃虚寒证和肾阳虚衰证两种,其中,脾胃虚寒的症候表现主要为腹胀腹痛,大便溏薄,泄泻时作时止,完谷不化,对该类患者可采用参苓白术散(主要由山药、白术、人参、茯苓、薏苡仁、桔梗、砂仁、甘草等药物组成)治疗,具有益气祛湿、补脾健胃等功效。

中医治疗慢性腹泻的体会和优势

中医治疗慢性腹泻的体会和优势

中医治疗慢性腹泻的体会和优势慢性腹泻是作为临床上一类常见症候。

其在中医学上也被称之为“下利、肠风或泄泻”,临床上慢性腹泻主要表现为每日大便的次数增多、粪便呈溏薄、水样或带粘液及浓血等症状,且多数患者可见合并不同程度腹胀、腹痛等。

慢性腹泻舌质多见淡而红、苔白腻,其脉象多沉,多数患者病程缠绵且不易痊愈,此类患者或其慢性腹泻症状虽有一时的好转,但当其饮食不当、体力疲劳或情绪剧烈波动时,慢性腹泻症状又极易复发,对其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临床发现,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腹泻方面有确切的疗效,且其治疗后的副作用较小,相比于西药更具有优势。

本文主要以向读者们科普中医治疗慢性腹泻的一些体会和其治疗优势,旨在为慢性腹泻者求医问诊,为临床上治疗慢性腹泻者提供参考。

一、慢性腹泻的病因、病机慢性腹泻之病因相对较为复杂,本病之发病关键在于受到多因素引发的脾胃失调。

中医学上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之论述,慢性腹泻多是因脾胃虚弱所致。

此外,中医学也指出“泄泻不愈,必自太阴,传于少阴”,即指久泻不愈,则必伤肾,而肾阳和脾阳具有密切的相关,肾阳虚弱则无法温润脾土,进而导致脾胃难以腐熟其中水谷,最终表现为加重腹泻症状。

因此,中医学认为,在慢性腹泻之病机包括脾胃虚弱、肾阳虚弱以及命火不足等多种因素。

对于存在上述诸症者,需警惕是否患有慢性腹泻,及时求医,及时调理,避免病情迁延而影响正常生活。

二、中医学对于慢性腹泻的辨证治疗中医针对慢性腹泻治疗自古有之,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其《医宗必读》书中就总结了治疗慢性腹泻之九法,包括“淡渗、清凉、升提、疏利、甘缓、燥脾、酸收、温肾及固涩”。

而现代中医总结治疗慢性腹泻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温肾助阳、健脾和中治法中医学指出,慢性腹泻具有“久泻无火,多因脾胃之虚弱”特点,有治泻记载表明,脾肾两脏生理、病理上可互相影响,故中医学上常用以温肾助阳、健脾和中之治法,可以使用健脾和中之中药如苍术、白术、扁豆、山药及大枣等,搭配补肾助阳中药如补骨脂、何首乌、覆盆子、枸杞子、肉桂、鹿茸及附子等为主药。

腹泻的中医治疗方法与调理

腹泻的中医治疗方法与调理

腹泻的中医治疗方法与调理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烂或呈水样,伴有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的一种消化道疾病。

中医认为,腹泻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需要通过中医治疗方法和调理来恢复身体的平衡。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对腹泻的治疗方法和调理建议。

一、中药治疗1. 药物组方中医在治疗腹泻时常采用药物组方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配制个性化的中药,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例如,对于腹泻伴有腹痛、腹胀的患者,常用活血化瘀、理气止泻的方剂,如桂枝加陈皮汤等。

而对于脾胃虚弱型的腹泻患者,则可使用健脾益气、固肠止泻的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等。

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根据中医医师的建议进行调整,遵守合理用药原则。

2.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腹泻是指通过食物搭配或中药煎汤的方式,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缓解腹泻症状。

一些常用的中药调理方法包括:(1)黄连茶:取黄连5克,煮水代茶饮用。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感染引起的腹泻有一定的疗效。

(2)木瓜消食汤:取木瓜一个,去皮和籽,切片煮水,加入适量白糖调味。

木瓜具有健脾胃、消食化滞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型腹泻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3)薏苡仁粥:取薏苡仁100克,加入适量水煮熟,加入适量白糖调味。

薏苡仁具有健脾胃、祛湿利水的作用,适用于腹泻伴有湿热内蕴的患者。

二、饮食调理1. 禁忌食物在腹泻期间,应避免食用寒凉、甘肃、生冷和刺激性食物,如生冷水果、生冷油炸食品、辛辣调料等。

同时,也应避免过度饮酒和咖啡因含量较高的饮料,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此外,对于有特殊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

2. 适宜饮食在腹泻期间,可选择消化好、易于吸收的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面包、煮熟的蔬菜和瘦肉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改善脾胃功能,如适量食用健脾食物,如山药、白术、茯苓等,以促进消化吸收。

三、生活调理1. 休息调理腹泻期间,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便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修复功能紊乱。

中医医案——腹泻(八)

中医医案——腹泻(八)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健脾温肾固涩佐以益气升提治愈小肠泄二例病案一:健脾利湿、涩肠止血案。

欧阳某,男,39岁。

初诊:1978年7月25日。

主诉及病史:久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虽屡经治疗,未见显效,深以久泻、不能食为苦。

诊查:面色萎黄憔悴,腹痛,脓血便,大便溏,日七八行,纳谷不香。

舌质淡胖,苔白而腻,脉细缓。

辨证:脾虚不运,湿浊内蕴。

治法:健脾利湿,涩肠止血。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太子参15g 白术9g 茯苓9g 炒扁豆12g 山药12g 薏苡米15g 罂粟壳6g 砂仁5g 诃子9g 灶心土30g(先煎)陈皮9g 黄芩9g 锡类散1瓶(冲服)阿胶9g二诊:1978年9月30日。

服上方药两个月,腹痛除而泻止;大便已成形,日二行;沉痼已向愈。

嘱继服上方药制成之水丸,每次服6g,日服2次,约服3个月。

并嘱其饮食自调,半年后来告,已可进一般饮食。

病案二:健脾助运、收敛止泻案。

王某,女,31岁。

初诊:1980年4月8日。

主诉及病史:1978年4月发现腹泻、便脓血,曾在某医院行乙状结肠镜检查,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经用黄连素等灌肠,暂收一定效果。

现旧病复作,大便溏泄,日四五行,腹痛,便脓血,有后重感。

诊查:舌淡红,苔黄腻,脉细。

辨证:脾胃虚弱,升降失调。

治法:健脾助运,收敛止泻。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味。

太子参15g 炒白术12g 茯苓12g 炒扁豆12g 薏苡仁18g 莲子12g 砂仁壳6g 苦桔梗9g 陈皮9g 罂粟壳9g 诃子肉9g 乌梅12g 元明粉3g(冲)锡类散3瓶(分冲)二诊:1980年4月16日。

服7剂药后,大便日六七行。

观其舌,黄腻之苔已退,舌质暗,舌尖红,脉弦细。

积滞已去大半。

治宜健脾固涩,理气行滞。

处方:上方去元明粉,加灶心土30g(先)、补骨脂9g、薤白9g、锡类散继用。

三诊:1980年4月22日。

服药6剂后,脓血减少,后重已除;大便溏,日三行。

中医对药治腹泻的方子

中医对药治腹泻的方子

中医治疗腹泻的方子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方子,但请注意这仅供参考,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 四君子汤:
- 组成:白术、茯苓、半夏、甘草。

- 功效:健脾胃,固表止泻。

- 适应症: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

2. 黄连阿胶汤:
- 组成:黄连、阿胶、白术、甘草。

-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止泻。

- 适应症:脾胃湿热引起的腹泻。

3. 八正散:
-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川芎、炙甘草、大枣、生姜、大黄。

- 功效:调和脾胃,止泻健脾。

- 适应症:脾胃失调引起的腹泻。

4. 荆防败毒散:
- 组成:荆芥、防风、败酱草、黄芩、黄连、大黄。

-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泻。

- 适应症:湿热型腹泻,尤其是由湿热邪毒引起的。

请注意,中医药方需要根据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调整,最好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
下使用,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此外,如果腹泻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中医中药治疗腹泻(泄泻)最新进展

中医中药治疗腹泻(泄泻)最新进展
中医中药治疗腹泻(泄泻)最 新进展
目录
• 中医对腹泻(泄泻)的认识 • 中药治疗腹泻(泄泻)的方法 • 中医中药治疗腹泻(泄泻)的最新研究进展 • 中医中药治疗腹泻(泄泻)的临床应用 • 中医中药治疗腹泻(泄泻)的未来展望
01
中医对腹泻(泄泻)的认识
病因病机
病因
中医认为腹泻(泄泻)的病因主要包 括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失 调、脏腑虚弱等。
中药灌肠
总结词
中药灌肠是一种特殊的给药方式,通过 直肠给药直接作用于肠道,具有起效快 、副作用小的优点。
VS
详细描述
中药灌肠是将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通过直肠 给药的方式直接作用于肠道,能够迅速缓 解腹泻症状。灌肠液的成分和剂量可根据 患者病情进行个性化配制,以达到最佳治 疗效果。中药灌肠操作简便,副作用相对 较小,尤其适用于小儿腹泻和老年患者。
病机
病机主要是脾虚湿盛,运化失职 ,肠道传导失司,导致水谷混杂 而下,形成泄泻。
临床表现
症状
腹泻(泄泻)的主要症状包括大便次数 增多,质地稀溏,甚至如水样便,可 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中医将腹泻(泄 泻)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
诊断标准
1 2
病史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诱因 等。
国际交流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 技术和经验,推动中医中药治疗腹泻(泄泻) 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 展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提高中医中药在国 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创新药物研发方向
针对腹泻(泄泻)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开展多靶点、多途径的创新药物研发。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 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我国中医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积累了丰富经验有较好的效果常用辨证方药如下:
(1)湿热泻:夏秋季多见适用于急性水样便腹泻病毒性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
症候表现:起病急腹泻频繁大便稀或水样肛门灼红发热烦闹口渴喜饮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分利止泻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常用药: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茯苓车前子苍术等
发热重:加藿香柴胡生石膏
呕吐:加半夏生姜
成药有:葛根芩连微丸苍苓止泻口服液双苓止泻口服液等
(2)脾胃虚寒泻:适用于急性腹泻之后的迁延与慢性腹泻
症候表现:病程大于2周时轻时重大便稀溏色淡不臭纳差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滑
治则:温中健脾固涩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合桃花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肉蔻丁香赤石脂石榴皮鸡内金乌梅等
(3)脾肾虚寒泻:适用于重症难治性腹泻多见于3个月以下小婴儿伴重度营养不良
症候表现:腹泻日久久治不愈腹泻频繁大便色淡不臭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舌淡少苔脉微弱
治则: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熟附子(先煎)红人参(先煎)苍术甘草干姜4g赤石脂茯苓山药等
(4)脾虚泻:适用生后即腹泻或病后伴发腹泻
症候表现:病程迁延时轻时重时发时止大便稀溏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纳差神情倦怠形体消瘦或虚胖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则:健脾益气固涩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苍术山药陈皮焦三仙鸡内金赤石脂
脱肛:加黄芪升麻
成药:有启脾丸香橘丹
(5)伤食泻: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
症候表现:脘腹胀满疼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溏稀带奶瓣不消化味酸臭纳差恶心呕吐性急好哭夜睡不安舌质淡红苔白厚腻或淡黄腻脉滑数
治则: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方药: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藿香陈皮焦三仙莱菔子茯苓半夏木香白芍元胡鸡内金等
成药:有至宝锭小儿百寿丹脾可欣等
(二)预后
积极查明病因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多数能使病情缓解逐渐痊愈但如并发严重感染或属难治性腹泻则死亡率高如今腹泻多数死于迁延性与难治性腹泻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