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逆温每日一题(20210210160230)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 新人教版

第六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015·高考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1~2 题。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解析:图中显示了我国南方山区谷地10月下旬的逆温数据。
第1题,根据图中数据来看,50米以下的近地面地区大多数是强逆温区,是山坡空气冷却下沉所致,近地面较大,海拔越高则越小,A选项正确;根据图来看,逆温强度午夜时分并没有达到最大,B选项错误;10时左右,该地早已日出,而逆温层仍然存在,C选项错误;根据图示数据,强逆温前半夜斜率大,增速快,D选项错误。
第2题,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选项正确。
答案:1.A 2.C3.(2018·枣庄调研)某城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市的布局如下图所示。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晚上较严重B.一年中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C.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白天较严重D.大气污染情况白天、晚上差不多解析:选C。
白天山坡温度上升快,所以山坡气流上升,污染物被带到住宅区,所以居民发现白天的大气污染较严重。
大气污染严重,空气中的凝结核增多,所以晴天较以前减少。
(2016·高考江苏卷)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
微专题17 逆温-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017逆温1、气温垂直递减率(R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速率,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R,一般情况下,R为6℃/1000米.温度℃高度km 一般情况下的气温垂直递减率03182、逆温概念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如下图所示B 、C 之间)(典型逆温)。
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温度低于0.6℃,也属于逆温现象(非典型逆温现象)。
温度℃高度km 非典型性逆温现象031812R=4℃/km <6 ℃/km 温度℃高度km 典型性逆温现象31812R=-2℃/km <0 ℃/km2、产生逆温的条件设理论温度(按温度的直减率变化)为T,实际温度为TS①当TS≥T时,开始出现逆温现象②当TS<T时,逆温现象消失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少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1)据图描述逆温层分布的特点。
(1)郊区逆温层厚,城市逆温层薄;由郊区向城市中心逆温层变薄。
(2)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对逆温层和城市混合层的作用。
(2)城市温度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对来自郊区的冷空气加热作用越显著;导致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逆温层变薄;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
(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幅度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冬季最强;一天中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其过程如下。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知识点同步练习卷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新人教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太原一模)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
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A.0~6时B.6~12时C.12~18时D.18~24时2.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 )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B.沿线工业污染严重C.路面昼夜温差较大D.临近河湖与林草地3.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依题意,团雾是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导致大气中水汽凝结成雾,其发生条件是降温和温度较低,一般在夜晚时间段易出现,而后半夜气温较低更易出现,故A 正确。
第2题,高速公路独特之处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和路面昼夜温差大,而汽车尾气与雾形成关系不大,故C正确。
第3题,雾的形成条件之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图中③地位于太湖附近而水汽充足,故团雾发生频率最大。
【答案】1.A 2.C 3.C(2017·淮南一模)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
“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
目前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读图,完成4~6题。
4.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可能是因为此处布局了( ) A.住宅区B.公园C.商业区D.农田6.“冷岛效应”会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 )A.年降水量增多B.热量交换增强C.空气对流减弱D.水汽蒸发加快【答案】4.D 5.B 6.C(2017·四川高中名校联考)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是北美北部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新人教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 •太原一模)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
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 . 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A. 0〜6时B. 6〜12时C. 12〜18时D. 18〜24时2.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 )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B.沿线工业污染严重C.路面昼夜温差较大D.临近河湖与林草地3.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依题意,团雾是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导致大气中水汽凝结成雾,其发生条件是降温和温度较低,一般在夜晚时间段易出现,而后半夜气温较低更易出现,故A 正确。
第2题,高速公路独特之处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和路面昼夜温差大,而汽车尾气与雾形成关系不大,故C正确。
第3题,雾的形成条件之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图中③地位于太湖附近而水汽充足,故团雾发生频率最大。
【答案】1.A 2.C 3.C(2017 •淮南一模)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
“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
目前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读图,完成4〜6题。
时间20:0fl15:00 10:00Q5:(K0 2月4月6JJ 8月10月12J」匕京市热岛强度分布图(单摊:乜)北京市更苹某日午后气温分布图4•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可能是因为此处布局了A.住宅区B.公园C.商业区D.农田6.“冷岛效应”会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A.年降水量增多B.热量交换增强C.空气对流减弱D.水汽蒸发加快【答案】4.D 5.B 6.C(2017 •四川高中名校联考)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是北美北部气温年较差(单位:C)分布图。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逆温现象和雾习题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逆温现象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
完成1~2题。
1. 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 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 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 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 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 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 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1. A 2. C【解析】1.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对。
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
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
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
2.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
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3~4题。
3. 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A.9时—17时B.18时—次日8时C.17时—次日9时D.19时—次日6时4. 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100米B.200米C.400米D.500米【答案】3. B 4. C【解析】3.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定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数值为负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上升,0表示气温无变化。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考题

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微风带题组 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的运动[2015 浙江文综卷 ,9 — 10,8 分] 逆温是在必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涨而高升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明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多次观察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均匀结果。
达成1—2 题。
以下图为该小组1. 以下对于该地逆温特色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 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 向上减小B. 逆温强度子夜达到最大, 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 日出前消逝D.强逆温前子夜增速慢, 后子夜降速快2.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由是(A. 大气汲取地面辐射存在日夜差异B. 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达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2015 四川文综卷 ,7 — 8,8 分] 以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天等温线散布图。
读图回答)3— 4题。
3. 该城市可能位于()A. 回归线邻近大陆西岸B.40°N邻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邻近大陆东岸D.40°N邻近大陆东岸4.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致使市中心()A. 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 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焚烧秸秆烟雾的影响5.[2014安徽文综卷,33,4分]经过海面的热进出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以下图表示世界大洋海面年均匀热进出随纬度的变化。
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进出差额、辐射进出差额、蒸发耗热量、海 - 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 挨次是()A.Q4、 Q1、Q3、 Q2B.Q3、Q4、 Q2、Q1C.Q3、 Q1、Q2、 Q4D.Q2、Q3、 Q1、Q4[2013北京文综卷,5,4分 ] 以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表示图。
读, 回答下题。
图6.大气中()A. 臭氧层遇到损坏, 会致使①增添B.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添, 会使③增添D.出现雾霾 , 会致使④在夜间减少[2013浙江文综卷,1,4分]最近几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屡次出现, 空气质量问题已惹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高三地理逆温现象训练习题(附答案)

高三地理逆温现象训练习题(附答案)高三地理逆温现象训练习题(附答案)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沙尘、较旺盛的上升气流(有利于沙尘扬起)。
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若右图中B处(1000M)为﹣10℃,当A地气温降到多少度时,开始起到抑制风沙的作用。
A.4℃B.0℃C.-4℃D.-6℃2、根据右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判断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A.①B.②C.③D.④3、一年中,综合考虑风力和地面气温及空气对流因素,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以何季节为多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C/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4-6题。
4.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A.8时~16时30分B.17时~23时C.16时30分~7时D.23时~5时5.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500米B.100米C.350米D.150米6.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对流层中气温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
读“某地春分日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7~11题。
7.图中对流层底部逆温现象容易出现在A.多云的夜晚B.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C.晴朗的白天D.多云的白天至日落前后8.此地终年干燥少雨,其气候类型可能是A.温带沙漠气候B.高山高寒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9.下列哪一现象的产生与逆温有关A.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0.该地为利马(12.5°S,77°W),其近地面逆温层最厚时约在北京时间(逆温层最厚时为气温最低时)A.6时前后B.11时前后C.14时前后D.19时前后11.假设此逆温层常常存在,此地附近有座山,山顶终年有雪,则此山海拔至少在A.3000m以上B.4000m以上C.6000m以上D.5000m以上12.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判断的理由是。
2024届高考地理微专题+逆温+课件

A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1.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 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 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 失。
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 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9~11题。
由于风速小和湍流交换弱,当地表辐射强烈时,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
大都沿坡面向谷底倾泻(这种下沉动力增温作用远比地表辐射冷却作用小),
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因此谷底气温最低,形成所谓“冷湖”。而在
冷空气沉积的顶部坡地上,因为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换来自由大气中
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 19.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 A.9—10 米 B.7—8 米 C.6—7米 D.4米以下
(周测7)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生长,但春季逆温天气频繁出现 ,茶园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当夜晚温度 约降到4℃ 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甲为风扇 防霜冻的工作机理示意图,图乙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C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3)逆温的影响
①有利方面 a.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点典例在线
(2018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适应性月考)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C,但在一定条件下,对
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 C/ 1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是12月22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面到空
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KAS的高度(喲
700<
1. 图中①一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④
2. 该地可能为
A.杭州
B.天津
C.广州
3. 该地冬季常出现逆温,原因主要是
地面散热快
D.①③
D.海口
A.大气保温作用弱
B.沿海海陆温差大
C.受准静止锋影响
D.夜长
[磋翼谨祈】1.理图示号知,①②丙蛙吒遅逍譚技产离币#岛, 斯以运
三養凉逆淇现專B故选
2.该地藝至日年度时分地箔渥更为3t\壇比审笫岂天金l仁;毎口佻至僞南, 国申只有蜕卅
位于30°N左右'离秦埼一淮诃一黨較适,枝吐地逹術坑讯仁故选Au
3•冬季,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海陆温差大,当海上暖湿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出现较
强的平流逆温,该地大致为30°N的杭州附近,位于沿海地区。
故选B。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
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 1 000米,气温下降6C,但有时会
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 B C之间),根据其成因分为
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地形逆温等。
2 •辐射逆温的产生、消失过程分析
(1)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
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
开始的逆温(图b)。
(2)随着地面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
(3)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
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知识必备
磁爵一逆iu住成一葩畝芮醱孚一連謳祓弱一逆加消失
壬学霸推荐
(2018届南昌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西宁市四面环山,分布在湟水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河谷中。
下图为西宁市污染物季节平均浓度与逆温频率变化图,据此完成1 —3题。
1据图可知逆温现象
A .自19: 00至次日7: 00加强
B. 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
2•冬季逆温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①冬季昼短夜长 ②冬季空气干燥 ③冬季风势力强
④冬季山坡温度低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④
3•逆温对沙尘天气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
A .减弱了空气下沉运动 C. 降低了地面升温速率
(2018届河南省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 受逆温而引起冻害。
下图为该茶园为防止冻害装的风扇。
据此完成
4— 5题。
4•该茶园早春冻害发生最严重的时间段最有可能为
A . 4: 00 — 6: 00
B. 8: 00—10: 00
C.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
D.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
B.增加了大气降水频率 D.减弱了空气上升运动
每年早春季节,江苏某茶园的茶叶极易
C. 12: 00—14: 00
D. 18 :
00—20: 00
5•在茶园中装上风扇能够起到防冻作用的原因是
A.增强吸收太阳光
B.加大空气对流
温室效应
【答案】1. C 2 . B 3 . D
【琴析】I.读圈分折可尅,西宁在7: 00的叵温烦坐高,在19: 00的逆温频率低,俚是不能蹴明自19: 00至炎E3 7: 00锂漫强糜趙境畑的,A堆咦:由图古可以署出,春冬逆涅硕星高于夏秋李节,僅不能谏明運湼现象自冬孝至次年春季邊济减轻-£绘溟:淒區旷后,二蠡上紀韵浓更变化与連沮颅或祁关怪最小* r 知逆很现律对二歩化農;农废的舊储较•儿C正碑;污釜转喷韵乗故董乌经沸帝渤有关系'与巫蟲现家无关』D舞碳°故选C。
2. 逆温的产生主要与大气的稳定状况、天气状况有关。
冬季昼短夜长,白天太阳照射时间
短,大地受热少,大气湍流和垂直对流较弱,晚上时间长,地面辐射时间长,温度较低,易
导致逆温产生,①正确;冬季空气干燥,热容量变小,降温变化更大,因此晚上保温作用更
差,导致地面降温幅度快,从而加剧逆温的产生,②正确;冬季风势力强有利于空气的流动,
不易形成逆温,③错误;冬季,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
把谷地中原来的暖空气抬挤上升,从而易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④正确。
故选Bo
3. 逆温现象会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的发展。
沙尘暴发生的条件为大风、沙尘和强对流
运动,因此,逆温现象可以通过抑制对流运动,从而减弱沙尘暴产生的动力,进而抑制沙尘
暴的产生。
故选Do
【答案】4. A 5 . B
【餌斬】4「日出之前「逆淳最声重,如上一天之占日出寬淳議竄,鬲岌生东嘗口舂季一龜6: 00之前
□占.故选A・
C.增强大气逆辐射
D.产生
5 •由于有逆温层存在,上部气温高,位置较低处气温低,所以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
下吹到茶树上,而且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削弱逆温层以上上层冷空气下沉,从而使茶树减轻或免受霜冻影响,B正确。
增强吸收太阳光、增强大气逆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与风扇
无关,A、C D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