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学键理论与分子几何构型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理论简介一、原子间相互作用力原子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我们预计原子间相互作用力大多是静电相互作用,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原子的带电状态(中性原子或离子),二是原子的电子结构,按原子最外价电子层全满状态(闭壳层)或未满状态(开壳层)来分类。
闭壳层包括中性原子,如稀有气体He、Ne、Kr……,及具有稀有气体闭壳层结构的离子如Li+、Na+、Mg2+、F-、Cl-等。
开壳层则包括大多数中性原子,如H、Na、Mg、C、F 等。
显然,闭壳层原子(或离子)与开壳层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很不相同。
原子间相互作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两个闭壳层的中性原子,例如He-He,它们之间是van der Waals(范德华)引力作用。
(2)两个开壳层的中性原子,例如H-H,它们之间靠共用电子对结合称为“共价键”。
(3)一个闭壳层的正离子与一个闭壳层的负离子,例如Na+-C l-,它们之间是静电相互作用,称之为“离子键”。
(4)一个开壳层离子(一般是正离子)与多个闭壳层离子(或分子),例如过渡金属配合物M n+(X-)m,它们之间形成配位键(属共价键范围)。
(5)许多金属原子聚集在一起,最外层价电子脱离核的束缚,在整个金属固体内运动——金属键。
讨论这些成键原理的理论称化学键理论。
二、化学键理论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至今,化学键理论已形成三大流派: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价键理论(V alence Bond)和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1.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MO)要点:(1)分子轨道采用原子轨道线性组合(LCAO),例如CH4分子,C原子有1s,2s,2p等5个轨道,加上4个H原子1s轨道,共有9个原子轨道,可组合成9个分子轨道。
( 其中为分子轨道,为原子轨道)(2)分子中每个电子看作是在核与其它电子组成的平均势场中运动,每个电子在整个分子中运动——称为单电子近似。
《无机化学》第7章.化学键理论与分子结构

(2)方向性
①根据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形成共价键时,原 子间总是尽可能沿着原子轨道最大重叠的方向成 键,原子轨道重叠越多,两核间电子概率密度越 大,形成的键越牢固。
②在形成共价键时,除s轨道能在任何方向最大重叠 外,其它p、d、f 轨道只能沿一定方向才能最大重 叠成键。所以,当一个 A原子与其它一个或几个 B 原子形成共价分子时,B原子在A原子周围的成键 方位是一定的,这就是共价键的方向性。
激发
2p
2s
(激发态)
杂 化
p (杂化态)
sp2
3个sp2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理论
+
σ 2 sp -p
F
F
σ 2 sp -p
+
- + - +
B
F
120° F
-
F +
B
+F
-
平面三角形
图9-8 sp2杂化轨道的空间取向和BF3分子构型
sp2杂化
BF3分子形成时中心B原子的轨道杂化情况 和分子的空间构型。
对于同核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如 H2 , O2,P4,S8等,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同,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核间的电子云密集区 域在两核的中间位置,两原子核正电荷所形成 的正电荷重心和成键电子对的负电荷重心恰好 重合,这种键叫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NH3 等,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共用电子对 发生偏移,核间的电子云密集区域偏向电负性 较大的原子一端,使之带部分负电荷,电负性 较小的原子一端则带部分正电荷,键的正负电 荷重心不重合,这种键叫极性共价键。
BF3分子的空间构型
(3) sp3杂化: 杂化轨道间夹角109.5 º ,正四面体结构。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A. 结合力的大小决定于共用电子的数目和重叠方式
C C B. 共用电子对在两核间几率密度最大
C
C
C
C
C. 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饱和性是指:每个原子成键的总数或以单 键联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 D. 具有方向性
第 四 章 化 学 键 与 分 子 结 构
3pz 1s
+
+
z
z
+
+
HCl
+
第 四 章 化 学 键 与 分 子 结 构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科塞尔(Kossel)-----离子键理论
第 四 章 化 学 键 与 分 子 结 构
路易斯(G.N. Lewis)-----共价键理论 化学键—分子中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4-1 离子键理论
离子型化合物:活泼金属原子与活泼非金属 原子所形成的化合物
第 四 章 化 学 键 与 分 子 结 构
1916 年,美国科学家 Lewis 提出共价键理论:分子中的原子可以通 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稀有气体的稳定电子结构。
第 四 章 化 学 键 与 分 子 结 构
:N + :N• • •
•
•
•
=
:N ••• ••• N:
成功地解释了由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H2、O2、N2 等)以及性质相近的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HCl、 H2O等),并揭示了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
然后由静电吸引, 形成化学键 。
V 0
r 为核间距
V为体系的势能
Vr
第 四 章 化 学 键 与 分 子 结 构
0
r
0
r
r = r0 ,(平衡距离)吸引作用与排斥作用达到暂时平衡, V 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离子键。
化学原理[4]化学键与分子结构-2
![化学原理[4]化学键与分子结构-2](https://img.taocdn.com/s3/m/2b692b22c77da26924c5b049.png)
4.3 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
等性杂化: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都为具有不成 对电子的轨道。
sp3杂化轨道中,每个sp3杂化轨道都是等 同的,都含有1/4的s和3/4的p轨道的成分。
不等性杂化: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不仅包含不 成对电子的轨道,也包含成对电子的轨道。
NH3,H2O
4.4 杂化轨道理论的应用
杂化轨道理论可以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 但是一个分子究竟采取哪种类型的杂化轨道, 多数情况下难以预言。
ClO3- 离子,Cl原子的杂化类型? PCl6-离子,P原子的杂化类型?
1940年西奇威克(N. V. Sidgwick) 和鲍威 尔(H. W. Powell) 提出了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VSEPR)。
sp3杂化:CH4分子的形成 1个ns轨道与3个np轨道组合产生4个sp3杂
化轨道,每个sp3轨道含1/4 s,3/4 p轨道成分。
激发 2p 2s
杂化
成键 + 4H sp3 杂化轨道
2p 2s
CH4分子
4个sp3轨道间的夹角为109.5
注意点:
1. 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 中才会发生,孤立的原子不可能发生杂化。
根据斥力规则确定孤对电子的位置,分 子的空间构型为成键电子对的空间构型。
由于孤对电子只受一个原子的吸引,电 子云偏向中心原子,对其它价电子有更强的 排斥作用,而使键角和分子构型有所改变。
例: CH4 NH3 H2O
C N:
(2s22p3) O (2s22p4)
::
例题:试用VSEPR理论推断下列离子的几何构型: I3-、ICl2+、TlI43-、CO32-、ClO3-、SiF5-、PCl6-
C2H4(sp2杂化)
sirlee化学键理论与分子结构

③ 9~17电子构型:ns2np6nd1-9。如Mn2+、Fe2+、 Fe3+、Co2+、Ni2+等d区元素的离子。(这些离子相应 的原子结构为:ns2np6nd1-10(n+1)s1-2,失去最外层的 s电子及部分次外层nd电子成离子) ④ 18电子型:ns2np6nd10。如Cu+、Ag+、Zn2+、 Cd2+、Hg2+等ds区元素的离子及Sn4+、Pb4+等p区高 氧化态金属正离子。 ⑤(18+2)电子型(n-1)s2(n-1)p6(n-1)d10ns2。如Sn2+、 Pb2+、Sb3+、Bi3+等p区低氧化态金属正离子。
(4) 共价键的类型 根据原子轨道重叠方式的不同, 共价键可分为σ键和π键两种 主要类型。
① σ键:成键的两个原子轨道 沿键轴方向,以“头碰头”的 方式发生重叠,其重叠部分集 中在键轴周围,对键轴呈圆柱 形对称性分布,即沿键轴旋转 任何角度,形状和符号都不会 改变。这种共价键键称为σ键。
2.离子键的特征 (1) 无方向性 由于离子电荷的分布可看作是球形对称的,在各个 方向上的静电效应是等同的。 (2) 无饱和性 同一个离子可以和不同数目的异性电荷离子结合, 只要离子周围的空间允许,每一离子尽可能多地吸 引异号电荷离子,因此,离子键无饱和性。但不应 误解为一种离子周围所配位的异性电荷离子的数目 是任意的。恰恰相反,晶体中每种离子都有一定的 配位数,它主要取决于相互作用的离子的相对大小, 并使得异性离子间的吸引力应大于同性离子间的排 斥力。
二、共价键 1.共价键理论的发展历史
或用短线“-”表示共用电子对:
H—H Cl—Cl H—Cl N≡N
高中化学竞赛总训练4化学键理论与分子几何构型

中学化学竞赛总训练四、化学键理论与分子几何构型1.NO的生物活性已引起科学家高度重视,它与O2-反应,生成A。
在生理pH条件下,A的t1/2= 1~2秒。
⑴写出A的可能的Lewis结构式,标出形式电荷。
推断它们的稳定性。
⑵A与水中的CO2快速一对一地结合,试写出此物种可能的路易斯结构式,表示出形式电荷,推断其稳定性。
⑶含Cu+的酶可把NO2-转化为NO,写出此反应方程式。
⑷在固定器皿中,把NO压缩到100atm,发觉气体压强快速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2/3,写出反应方程式,并说明为什么最终的气体总压略小于原压的2/3。
2.试画出N5+离子的Lewis全部可能结构式,标出形式电荷,探讨各自稳定性,写出各氮原子之间的键级。
你认为N5+的性质如何?它应在什么溶剂中制得。
3.在地球的电离层中,可能存在下列离子:ArCl+、OF+、NO+、PS+、SCl+。
请你预料哪一种离子最稳定?哪一种离子最不稳定?说明理由。
4.硼与氮形成类似苯的化合物,俗称无机苯。
它是无色液体,具有芳香性。
⑴写出其分子式,画出其结构式并标出形式电荷。
⑵写出无机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的方程式⑶无机苯的三甲基取代物遇水会发生水解反应,试推断各种取代物的水解方程式,并以此推断取代物可能的结构式。
⑷硼氮化合物可形成二元固体聚合物,指出这种聚合物的可能结构,并说明是否具有导电性。
⑸画出Ca2(B5O9)Cl·2H2O中聚硼阴离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指明阴离子单元的电荷与硼的哪种结构式有关。
5.用VSEPR理论推断下列物种的中心原子实行何种杂化类型,指出可能的几何构型。
(1)IF3(2)ClO3-(3)AsCl3(CF3)2(4)SnCl2(5)TeCl4(6)GaF63-170℃ 6.试从结构及化学键角度回答下列问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甲酸等分子(1)画出各分子的立体构型,并标明各原子间成键状况(σ、π、Πmn ) (2)估计分子中碳—氧键的键长改变规律7.近期报导了用二聚三甲基铝[Al(CH 3)3]2 (A)和2, 6 —二异丙基苯胺(B)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得到一种环铝氮烷的衍生物(D): 第一步:A + 2B === C + 2CH 4其次步:□C □D + □CH 4 (□中填入适当系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两步反应配平的化学方程式(A 、B 、C 、D 要用结构简式表示 (2)写出D 的结构式(3)设在第一步反应中,A 与过量B 完全反应,产物中的甲烷又全部挥发,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得到其质量分数如下:C (碳):73.71%,N (氮):6.34% 试求混合物中B 和C 的质量分数(%)(已知相对原子量:Al :26.98、C :12.01、N :14.01、H :1.01)8.四氨合铜(II)离子在微酸性条件下,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一种沉淀物(A),该沉淀物中Cu:N:S (原子个数比)=1:1:1,结构分析证明:存在一种正四面体和一种三角锥型的分子或离子,呈逆磁性。
四化学键理论与分子几何构型

四、化学键理论与分子几何构型1. (1),(I)的稳定性大于(Ⅱ)。
(2)C OOO N O C OO O N O O (I)O C OO N OOCOO ONOO(II)O N O O CO OO NOOC O O (III)ONOOC ON OOCO O(IV)第(III)式最稳定。
(3) Cu + + NO 2–+ 2H + Cu 2+ + NO + H 2O(4) 若压强降到原来的2/3,则说明3 mol NO 变成2 mol 气态物质:3NO NO 2 + N 2O ,又由于2NO 2N 2O 4,所以最后的气体总压还要略小于原压的2/3。
2. N NN N NNNN N(IV)(V)(II)、(V)不稳定,舍去,(I)比(III)、(IV)稳定。
N (a)N (b)N (c)N (d)N (e) N (a)—N (b)的键级为5/2~3,N (b)—N (c)的键级为1~3/2,N (c)—N (d)的键级为1~3/2,N (d)—N (e)的键级为5/2~3。
N 5+有极强的氧化性。
应在液态HF 中制备N 5+。
3. ArCl + OF + NO + PS + SCl + 键级: 1 2 3 3 2ArCl +键级最小,最不稳定;虽然NO +与PS +的键级都是3,但NO +是2p —2p 轨道重叠的π键,而PS +是3p —3p 轨道重叠的π键。
前者重叠程度大,E π大,所以NO +比PS +稳定,即NO +离子最稳定。
4. (1)B 3N 3H 6N H H H H H N B N B B H H H H H H NB B H N BNO N O O O N O O (I)(II)N N N N N N N N N N (I)(II)N N N N N(III)(2) HH HH H H Cl HH H ClClB 3N 3H 6 3HCl N N N B BB(3) 无机苯的三甲基取代物有:B N B N B N HHHCH 3H 3CCH 3B NB N B N CH 3CH 3H 3CH HHB B N B N CH 3HHHCH 3CH 3(I)(Ⅱ)(III)B N B N B N CH 3HCH 3HCH 3H B N B N B N CH 3H H CH 3HH 3CB NB N B N CH 3H 3CH 3HH(IV) (V) (Ⅵ)实际上只有四种类型,因为II 、IV ;IV 、VI 属于同类型中的几何异构体。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分子间力的产生
分子 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 分子间力种类 色散力 色散力、诱导力 色散力、诱导力、取 向力
极性分子-极性分子
分子间力的特点
是一种电性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之间。 作用距离短,作用范围仅为几百皮米(pm)。 作用能小,一般为几到几十千焦每摩尔。 比键能小 1~2个数量级。 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对大多数分子来说,以色散力为主(除极 性很大且存在氢键的分子,如H2O外)
电 2.1-2.1=0 H H 负 性 ¨ 2.5-2.1=0.4 H ·I: 差 ¨ 值 ¨ Br: 越 2.8-2.1=0.7 H · ¨ 大 , 键 的 极 性 越 强
△χ
非极性键
¨ Cl: 3.0-2.1=0.9 H · ¨ ¨ F: 4.0-2.1=1.9 H · ¨ F: 4.0-0.9=3.1 Na ¨ · ¨
取向力:
固有偶极之间的作用力叫取向力。 发生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
_
+
_
诱导力:
非极性分子在极性分子固有偶极作用下,发生 变形,产生诱导偶极,诱导偶极与固有偶极之 间的作用力称为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 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_ +
色散力:
色散力——分子间由于瞬时偶极所产生 的作用力。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 分子之间;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 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离子键:这种原子间发生电子转移,
形成正、负离子,然后正、负离子间 由静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
。例如:NaCl,KCl, CaF2
6.1.2 离子键的特点
本质:阳、阴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 存在:离子晶体和少量气态分子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化学键理论与分子几何构型1. (1),(I)的稳定性大于(Ⅱ)。
(2)C OOO N O C OO O N O O (I)O C OO N OOCOO ONOO(II)O N O O CO OO NOOC O O (III)ONOOC ON OOCO O(IV)第(III)式最稳定。
(3) Cu + + NO 2–+ 2H + Cu 2+ + NO + H 2O(4) 若压强降到原来的2/3,则说明3 mol NO 变成2 mol 气态物质:3NO NO 2 + N 2O ,又由于2NO 2N 2O 4,所以最后的气体总压还要略小于原压的2/3。
2. N NN N NNNN N(IV)(V)(II)、(V)不稳定,舍去,(I)比(III)、(IV)稳定。
N (a)N (b)N (c)N (d)N (e) N (a)—N (b)的键级为5/2~3,N (b)—N (c)的键级为1~3/2,N (c)—N (d)的键级为1~3/2,N (d)—N (e)的键级为5/2~3。
N 5+有极强的氧化性。
应在液态HF 中制备N 5+。
3. ArCl + OF + NO + PS + SCl + 键级: 1 2 3 3 2ArCl +键级最小,最不稳定;虽然NO +与PS +的键级都是3,但NO +是2p —2p 轨道重叠的π键,而PS +是3p —3p 轨道重叠的π键。
前者重叠程度大,E π大,所以NO +比PS +稳定,即NO +离子最稳定。
4. (1)B 3N 3H 6N H H H H H N B N B B H H H H H H NB B H N BNO N O O O N O O (I)(II)N N N N N N N N N N (I)(II)N N N N N(III)(2) HH HH H H Cl HH H ClClB 3N 3H 6 3HCl N N N B BB(3) 无机苯的三甲基取代物有:B N B N B N HHHCH 3H 3CCH 3B NB N B N CH 3CH 3H 3CH HHB B N B N CH 3HHHCH 3CH 3(I)(Ⅱ)(III)B N B N B N CH 3HCH 3HCH 3H B N B N B N CH 3H H CH 3HH 3CB NB N B N CH 3H 3CH 3HH(IV) (V) (Ⅵ)实际上只有四种类型,因为II 、IV ;IV 、VI 属于同类型中的几何异构体。
这四种类型为(CH 3)3B 3N 3H 3、H 3B 3N 3(CH 3)3、(CH 3)2HB 3N 3H(CH 3)2、H 2(CH 3)B 3N 3(CH 3)2H 。
各基团与H 2O 的反应:BCH 3B(OH)2CH 3 BH B(OH)3 NH NH 3 NCH 3NH 2CH 3∴(CH 3)3B 3N 3H 3 + 6H 2O 3CH 3B(OH)2 + 3NH 3 H 3B 3N(CH 3)3 + 9H 2O 3H 3BO 3 + 3NH 2(CH 3) + 3H 2 (CH 3)2HB 3N 3H 2(CH 3) + 7H 2OH 3BO 3 + 2CH 3B(OH)2 + 2NH 3 + CH 3NH 2 + H 2(CH 3)H 2B 3N(CH 3)2H + 8H 2ONH 3 + 2H 3BO 3 + CH 3B(OH)+ 2NH 2CH 3+ 2H 2由于这四种类型水解后的产物及其量均有差别,因此根据这些差别可以判断为何种三甲基取代物。
(4) 因为硼氮二元固体聚合物(BN)m 与C n (m = n /2)是等电子体,C n 可以有金刚石型和石墨型,所以(BN)x 也具有金刚石型或石墨型。
在金刚石型中,B 、N 采取sp 3杂化,无自由电子存在,所以不导电,在石墨型中,虽然B 、N 都采取sp 2杂化,形成层状结构,但未参与杂化的N 原子2p 轨道上孤电子对占有B 原子未参与杂化的2p 轨道,成为定域π键,所以也不导电。
(5)[B 5O 9]3–·2H 2O [B 5O 7(OH)4]3–从阴离子单元的结构式中可以看到阴离子单元的电荷与硼采取sp 3杂化的原子个数相等。
B OB O B OOHOBO B O O O OH HOOH n5.6. (1)COCO 2HCHOCO一个σ键, 一个π键, 一个π配键H C HOσπσσ两个σ键,两个43Π三个σ键,一个π键CH 3COOH7个σ键,一个43Π。
σσσH C H HHσσ* (* 实际上CH 3COO -中有43Π:,而 中OH 上的氧 原子采取sp 3杂化,所以COH O的C =O 应为定域π键。
(2) 根据键级的大小,C -O 的键长从小到大的排列为:CO < CO 2 < HCHO < CH 3COOH7.(1)3170o C RN AlN Al N CH 3R CH 3Al CH R+6 CH 42(D )NHAl(CH 3)22R( )(2) 见上题中(D)。
(3) 设B 、C 混合物中B 的质量分数为x ,C 的质量分数为y ,B 中碳的质量分数 = (12C)/(C 12NH 19) = 144.12/177.32 = 0.81277氮的质量分数 = N/(C 12NH 19) = 14.01/177.32 = 0.079010 C 中碳原子的质量分数 = (14C)/(C 14AlNH 24)=14×12.01/(14×12.01+26.98+14.01+1.01×24) = 0.72049氮原子的质量分数 = N/(C 14AlNH 24)43Π4343ΠΠCH 31/21/2C OOH CH 3Al CH 3CH 3C H 3C H 3AlCH 3CH 3+NH 2NHAl(CH 3)2+2CH 42AB C2= 14.01/233.37 = 0.060033∴ 0.81277x + 0.72049y = 0.7371 0.079010x + 0.060033y = 6.34/100解得x = 0.1757 = 17.57% y = 0.8248 = 82.48%8. (1) 正四面体结构有:NH 4+、SO 42–,三角锥型有:NH 3、SO 32–,所以A 可能为Cu(NH 4)SO 3或Cu(NH 3)SO 4,但A 是反磁性的,Cu 2+是顺磁性,而Cu +是反磁性,故A 为Cu(NH 4)SO 3。
(2) Cu(NH 3)42+ + 3SO 2 + 4H 2O 2Cu(NH 4)SO 3↓ + SO 42– + 6NH 4+ (3) 2Cu(NH 4)SO 3 + 2 H 2SO 4 CuSO 4 + Cu + 2SO 2 + (NH4)2SO 4 + 2H 2O (4) 50%(5) 100% 因为 ,如此循环,趋向于100%。
9. (1) (2) C 8(NO 2)84N 2 + 8CO 210. (1) 如右图所示。
(2) C 8H 4(NO 2)4 N 2 + 2H 2O + 5CO+ 3C(3) MX 4: = 19种,MX 3Y : = 19×18=342 MX 2Y 2: = 19×18/2=171 MX 2YZ : = 19×18×17/2=2907 MXYZW : = 2×19×18×17×16/(4×3×2×1)=7752 C 的种类有:19+342+171+2907+7752=11191(4) C 中MXYZW 有对映体,所以对映体数目=3876。
11. (1) OsO 3N –(2)OOOOOs(A)正四面体OHOHOOO OsOOH OO OOsOOOO NOs(B) (cis ) 八面体(trans ) 八面体(C) 四面体12.(1) 9.3 g·dm –3 × 22.4 dm 3/mol = 208.32 g/mol 208.32/(36 + 35.45 × 5) = 1 所以PCl 5蒸汽中分子为PCl 5。
(2) 加热到250o C ,测得压力为计算值两倍,这说明 PCl 5(g) (1mol)成为2mol 气体,即 PCl 5(g) PCl 3(g) + Cl 2(g)(3) PCl 5(l)+4PCl (l) +6PCl -(l) P Cl ClClCl Cl三角双锥P Cl三角锥NO 22119C 219P 219C 121918C C 419C 2SO 2H 2Cu CuCu Cu ++++−−−→−−→+2(4) PBr 5(l)PBr 4+(l) + Br -(l) 由于r Br –﹥r Cl –,所以PBr 6–不稳定,6个Br –离子之间的排斥力大,即PBr 6–不能存在,也可以看成PBr 6–分解成PBr 5+Br –,所以PBr 5(l)与PCl 5(l)的离解方式不同。
14. (1) 因为从N →Sb 的电负性变小,成键电子对离中心原子越来越远,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越来越小,所以从NH 3→SbH 3键角变小。
(2) NH 3与NF 3相比,F 的电负性大于H ,所以NF 3中的成键电子对离F原子近,N -F 键之间的排斥力小于N -H 之间的排斥力,故NH 3的键角为107o ,而NF 3的键角为102.5o 。
对于PH 3和PF 3而言,P 原子有3d 空轨道,F 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占有P 原子的3d 空轨道,增加了P 原子上的电子密度,导致P -F 键之间的排斥力大于P -H 键之间的排斥力,故PH 3的键角为93.6o ,PF 3的键角为96.3o 。
15. 丁二烯: 苯: NO 2: (也有称 ) NO 3–: SO 3: CO 2:2个 16.N CNH HNCNHH,CH 2N 2 CH 2 + N 217. S NSNS N SNSNSNS SN SNSNSSNSNSNS SN SNSN S S(I) (舍去)(Ⅱ) (舍去)(III) (舍去)(Ⅳ) (舍去)(Ⅴ)S NSNS S NN SNSNSSNSNSNS SN NSNS SNNSNS S(Ⅵ)(Ⅶ) (Ⅷ)(Ⅸ) (Ⅹ)NSNSNS S最稳定的结构式为(Ⅷ),因为 、 相距较远。
(Ⅷ)中双键表示S -N 键最短。
(XI)18. (1) SCl 3+属于AB 3E 型,S 原子应sp 3杂化,为+4氧化态。
ICl 4–属于AB 4E 2型,I 原子应sp 3d 2杂化,为+3氧化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