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PPT课件
牛、羊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治: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羊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治:传染性鼻气管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其主要临诊特征为病牛呼吸道黏膜发炎、水肿、出血、坏死,并出现浅烂斑,体温升高,流鼻液,咳嗽,呼吸困难。
由于这种病毒也可引起化脓性阴道炎、结膜炎、脑膜脑炎、流产等其他病征,因此,是一种同一病原引起多病征的传染病。
【流行特点】本病只发生于牛。
病牛及带毒牛为主要传染源,传播方式为接触传染。
病毒可随着鼻、眼、阴道分泌物排出,通过空气或接触被污染的分泌物而在牛群中传播。
特别是在秋、冬寒冷季节,由于舍饲期,牛群过度拥挤,相互接触而迅速流行。
据报道,交配也可传染,曾经从精液中分离出病毒。
【典型临床症状】临床上分为呼吸系统型、生殖道感染型、脑膜脑炎型3种。
其中呼吸系统型为最主要的常见类型。
(1)呼吸系统型自然发病的潜伏期为4~6天。
临床表现不一,有些牛感染后病情很轻微,不易观察到,有些牛却很严重。
急性病例可侵害到整个呼吸道,但对消化道的侵害较轻。
病初,病牛高温,可达40℃以上;精神极度沉郁,废食,鼻腔中流出大量黏液脓性分泌物;鼻黏膜高度充血,出现浅溃疡;鼻旁窦及鼻镜因组织高度发炎而形成“红鼻子”或称“坏死性鼻炎”。
以后鼻黏膜逐渐发生坏死呼气中常带有恶臭味;呼吸道常因炎性渗出物阻塞而发生呼吸困难,呈张口呼吸,呼吸次数快而浅表,常伴发疼痛性咳嗽。
当炎症危及眼部时则发生结膜炎、角膜炎。
结膜下水肿,结膜上形成灰色坏死灶,呈颗粒状;角膜呈轻度云雾状,通常不形成角膜溃疡。
有些病例出现拉稀,伴有血液。
奶牛病初期产奶量明显下降,最后可完全停乳,但大多数经5~7天可逐渐恢复产奶量。
除少数重型病例数小时即可死亡外,大多数病例病程在10天以上。
牛群的发病率很不一致,通常为20%~30%。
严重流行区发病率可达70%~100%。
死亡率却很低,一般为1%~5%。
犊牛死亡率较高。
(2)生殖道感染型生殖道感染型又称“传染性脓疱阴户阴道炎”及“交合疹”。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及相应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具有病程短、死亡率高、病死率达80%以上等特点,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
为了控制和消灭该病的发生与蔓延,应加强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控。
基于此,本文以黄河源园区为例,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1、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亚科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属成员。
其基因组全长约27kb,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ORF5a,编码3个结构蛋白NSP4、M、L。
两个非结构蛋白E基因和G基因。
其中NSP4是主要抗原决定簇,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M、L分别位于膜表面和核内,参与介导细胞融合和出芽过程。
E基因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大约80nm,无囊膜包裹,具有脂质双层外壳,内部由双链DNA组成,包括正链Rep与负链Cap。
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敏感,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但不耐热,60℃加热至少1min即被灭活。
目前已经分离到了多株不同血清型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毒株,对于我国流行的优势血清型———Ⅰb型,国内已有较多研究报道,而对其他血清型的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
该病毒耐碱性较强,但不耐酸,pH值为5.7时3h后仍能检测到其感染力。
2、易感动物主要是牛易感,其中以犊牛和青年母牛最易感,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成年奶牛一般不发生临床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呼吸道症状。
本病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尤其是气候寒冷的季节。
另外,妊娠期母牛也容易感染此病。
本病全年任何年龄都可能感染,但以幼龄牛和青年牛较为多见。
另外,山羊和猪也能够感染,但很少引起明显疾病。
本病的自然疫源地包括非洲、亚洲、欧洲以及美洲等地区。
近年来由于引种频繁,使得本病在我国许多地方呈暴发趋势。
临床上通常是20~60日龄的牛群发生急性败血型症状,而75%以上的病例为慢性经过。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

4 0~4 1 c c, 表 现 出精神 不 振 、 食 欲废 绝, 鼻 粘膜 高 度 充 血 , 出现 浅 溃 疡 ,
鼻 窦 及 鼻 镜 因组 织高 度 发 炎 , 流 出 天。病牛早期宜休息 、 多饮水 , 多喂富 大量粘液性脓性 鼻液 , 呼 出气 体 带 营养 且易消 化 的饲料 , 进食 后取 一盆 有臭 味 。该 病 引 发咳 嗽 、 呼吸 加 快 、 浓度 5 % ~1 0 %温 盐水 , 供 病牛 自由饮 咽喉 发 炎 、 呼 吸 困难 , 并伴 有 咽 下 障 用 。保 持病 牛鼻 、 眼 睛、 咽、 口腔及 生
三 农 短信 : 畜 牧兽 医科 学家 胡海 玉 最近作 《 猪 圆环病 毒病 防治技 术》 讲座, 对猪 圆环 病毒 病 的
率低 于 1 0 %。
发感 染而 引起支气 管肺 炎 , 可 用青 霉
2 . 生殖道 型 。体 温 升 高 、 精 神 沉 郁、 食欲 减退 、 频尿 、 屡屡举 尾作排 尿 姿势 , 从 阴 门流 出条状 、 粘液脓 性分 泌 物。母 牛外 阴与 阴道后 1 / 3 处粘膜 充 血、 肿胀 并 出现 白色脓疱 , 甚 至溃疡 。
碍, 使 采 食 的饲 草 料 渣 或 饮 进 的 水 殖 道清洁 , 防止继 发感染 , 注意病情的 从 鼻 孔 逆 出。 同 时还 伴 有 结 膜 炎 , 演变。 2 . 西药治疗 。 目前 尚无特效 治疗 出现 流 泪 、 腹 泻、 粪稀带血和粘液 、
泌 乳 量 下降 , 甚至 停止 。病 程 7~1 4 药物 。可 每 日按牛 每公斤体 重喂 2 毫 天, 牛 群 发病 率 高 达 7 5 %以上 , 病 死 克 “ 病毒 灵” , 连喂 7 一l 0 天 。为防止继
素1 0 0 ~2 0 0万单位进 行肌 肉注射 , 每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危害及防制

幼 龄 母 牛 临 床 表 现 为 外 阴 也 随 之 传 入 我 国 ,近 年 来 我 国 海 关 部 门 多 地 多 牛 和 公 牛 因 交 配 传 播 , 次 阳 性 检 出 此 类 疾 病 ,给 我 国 的 养 牛 业 和 牛 产 道 发 炎 充 血 ,分 泌 出 大 量 无 臭 味 的 粘 稠 分 泌 物 , 品 带 来 严 重 的 危 害 和 损 失 ,影 响 了 我 国 养 牛 业 在 阴 门 处 可 见 白色 病 灶 ,如 不 及 时 治 疗 , 随 病 程
的发 展 。
发 展 表 现 为 在 患 病 处 出现 脓 疱 , 接 触 患 病 部 位 幼 牛有 明显痛 感 , 严 重 的 影 响 幼 牛 的 生 长 发 育 。公
1 传 播途 径 和流行 病 学
牛表 现为 龟头包 皮 炎 , 通 过 对 患 病 公 牛 的精 液 取 牛传染 性鼻 气管 炎病 毒通 过 患病 牛的眼 睛 、 样检 测 , 可分 离 出该病 病 毒 。 呼吸 道和 生殖器 官分 泌物 排 出病 毒 , 并 散 播 到 空 脑 膜 炎 型 牛 传 染 性 鼻 气 管 炎 多 发 于 6个 月 以 气 中, 使 健康 牛 群 感染 , 表 现 为 显 性 发 病 或 隐 性 内的新 生犊 牛 。临床 表 现运 动障碍 或 不协 调 , 患 传 播 ,从 而 长 期 存 在 于 牛 群 中 , 传 播 非 常 迅 速 且 病 幼 牛 出 现 痉 挛 、 流涎 、 高音 呜 叫, 安 静 和 兴 奋 状 不 易 根 除 。 通 过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发 现 规 模 化 饲 养 态 交 替 发 作 , 严 重者 可 出现 失明现 象 。 的 牛 群 比散 养 的 牛 群 发 病 率 高 , 主 要 因 为 牛 群 的 3 防 制 密 度 高 造 成 牛 群 内相 互 交 叉 感 染 的 机 会 也 增 多 , 而 散 养 牛 则 不 会 出 现 此 类 问题 。 牛 传 染 性 鼻 气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和防治 - 养牛技术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和防治-养牛技术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侵入牛体后,导致持续性感染,病牛长期乃至终生带毒,给控制和消灭本病带来极大困难.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和防治。
1、发生和传播病原体为疱疹病毒科的牛疱疹病毒1型。
病毒对热敏感,加热至50℃时21 min即死亡。
常用消毒药液,如0.5%氢氧化钠溶液、5%福尔马林溶液、1%石炭酸均能在数分钟内将其灭活。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及隐性带毒牛。
病毒随患牛的鼻液、眼液、阴道分泌物不时排出体外,有的牛康复后带毒时间长达17个月以上。
隐性感染牛可在牛群中散布病毒.使该病长期存在,难以根除。
易感牛通过吸入污染的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
病牛的精液中可带毒,故可通过交配感染,在冷冻保存的精液中,病毒可存活4~12个月。
2、临床特征该病的潜伏期为3~7天,有时超过3周。
由于病毒重点侵害的脏器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类型,但通常是不同程度地同时发生,很少单独表现。
呼吸道型。
为最常见的病型,有时表现为轻微感染,仅见有水样的鼻汁和流泪。
也可表现为很严重的疾病。
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40℃以上),大量流涎、流泪、流黏液脓样鼻汁。
鼻黏膜高度充血,并散在灰黄色粟粒大脓疱性颗粒,以后出现浅溃疡。
频发咳嗽,呼吸增数、浅表。
生殖器官型。
①母牛:该型主要见于性成熟的母牛,母牛患该病型时,以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道炎为主症。
病牛摇摆不安,频频举尾,阴门红肿,流出黏脓性分泌物。
阴道黏膜有灰白色粟粒大的脓疱。
大量小脓疱形成特征的颗粒状外观。
小脓疱相互融合形成广泛的伪膜,脱落后形成浅溃疡,产奶量下降。
②公牛:患该病型时以传染性脓疱性包皮一龟头炎为主症。
阴茎、包皮水肿,有小脓疱或溃疡,同时多数病牛精囊腺变性、坏死。
公牛因此而失去繁殖配种的价值,即使康复也将长期带毒,须坚决予以淘汰。
牛的呼吸器官疾病—呼吸道疾病(牛病防治技术课件)

感冒
感冒
定义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总称。一 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秋气候多变时多 见,各种动物均可发生。
感冒
病因
本病主要是由于寒冷的突然袭击所致。 如厩舍条件差,受贼风吹袭;舍饲的动物突然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露宿;使役出汗后被雨淋风吹 等。
感冒
发病机理
寒冷因素作用于全身时,机体防御机能降低, 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分泌减少,气管薪膜上 皮纤毛运动减弱,致使呼吸道常在菌大量繁殖,由 于细菌产物的刺激,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因 而出现咳嗽、流鼻涕,甚至体温升高等现象。
支气管炎
症状
急性支气管炎 咳嗽 病初为干、短并带有疼痛的咳嗽。经3-4d后则为湿润而 长的咳嗽,疼痛亦减轻。痰液为粘液或粘液脓性,呈灰白色或 黄色,由两侧鼻孔流出。 触诊喉头或气管 敏感性增高,常诱发持续性咳嗽,咳嗽声音 高朗。 胸部听诊 病初肺泡呼吸音增强,2一3d后可听到啰音。病的 前几天,呈干啰音,随分泌物增多并变为稀薄,则为湿锣音。 全身症状 体温正常或稍升高 0.5一1℃,呼吸增数。重剧性的 支气管炎病畜表现精神委靡,嗜睡,食欲大减,劳役时迅速疲 劳。
羊 5一l0ml
或 复方氨基比林液
牛 20 -- 40m1
羊 5一l0ml
或 30%安乃近液
牛 20一40m1
猪 5一loml
用法(Sig.)1一2次/天 im
为防继发感染,在使用解热镇痛剂后,体温仍不下降或症状
没有减轻时,可适当使用磺胺物或抗生素。
感冒
预防
除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耐寒性锻炼 外,主要应防止动物突然受寒。防止贼风吹 袭,使役出汗时不要把动物拴在阴凉潮湿的 地方,冬季气候突然变化时注意措施等。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治

X u m u s h o u y i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外来引入性疾病,并且在牛养殖主产区广泛传播流行,危及到畜牧养殖产业的安全。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尽管不会引发引种的死亡现象,但是由于养殖场中存在隐性感染,牛与健康牛频繁接触会造成疾病在养殖场当中周期性的传播蔓延,危及到整个养殖场的健康安全。
一、流行特点疱疹病毒一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渲染健康牛,呼吸道和生殖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传播在短距离的传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牛群养殖密度较大,牛群之家相互接触,气溶胶传播病毒的几率大大增强。
运输不合理,造成牛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或者分娩不合理,分娩时出现难产情况,造成牛群的身体抵抗能力较差时,疱疹病毒疫情就会趁机产生致病性,引发牛群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
养殖场的患病牛和处于隐身感染阶段的牛群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感染病原的公牛精液当中能够检测出病毒的存在,可以通过人工授精或者自然交配传递给胎儿。
自然条件下,疱疹病毒一型所引发的流传性鼻气管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任何时间段均可以发生流行,但由于冬春季节应激因素较多,再加上圈舍的空气质量普遍较差,有毒有害气体积累,很容易损害牛的上呼吸系统的完整性,病毒也很容易通过上呼吸系统侵入机体,所以冬春季节是该种疾病传播流行的高峰期。
二、临床表现新发病的养殖场爆发流行该类传染性疾病之后,大多数发病病例都会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或者生殖器官症状。
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长,潜伏时间的长短与牛的年龄和身体抵抗能力密切相关,其中呼吸道症状表现的最为明显。
该种疾病发生较为突然,初期会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从鼻腔当中会流出清澈的内容物,并伴随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
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大多数患病病例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逐渐减退,体温升高到40℃以上,鼻粘膜表面会出现大小不等的脓疱性颗粒,随后逐渐变大,形成脓疱,脓疱破裂之后形成溃疡面。
妊娠阶段的母牛受到病原感染之后,还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阴道黏膜溃疡病变,并且突然出现流产,流产之后患病牛的精神状态逐渐变差,胎衣长时间不能够排出,从阴道当中持续流出脓性分泌物或有少量粘液的脓性分泌物。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治

2012年第7期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是呼吸道粘膜炎症、水肿、出血、坏死和浅烂斑引起体温升高;流鼻液,咳嗽和呼吸困难。
由于这种病毒也可引起化脓性阴道炎、结膜炎、脑膜脑炎、流产等其他病症。
因此,是同一病因引起多病症的传染病。
本病只发生于牛。
1病原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 )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 )或牛疱疹病毒I 型(BHV-1)引起,IBRV 在分类地位上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
该病毒呈球形,带囊膜,成熟病毒粒子的直径约150~220nm ,主要由核心、衣壳和囊膜3部分组成。
核心由双股DNA 与蛋白质缠绕而成,包含基因组的核衣壳为立体对称的20面体,外观呈六角形,有162个壳粒,周围为1层含脂质的囊膜。
本病毒比较耐碱而不耐酸,比较抗冻而不耐热,在pH 值6以下很快失去活性,而在pH 值6.9~9的环境下很稳定。
在4℃可存活30~40d ,在-70℃保存可存活数年。
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甲醇以及常用消毒药都敏感,在24h 内可完全被杀死。
2临床症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潜伏期一般为4~6d ,有时可达20d 以上,主要症状如下。
呼吸感染通常冬季发病较为常见,该病初发时高热39.5~42.0℃,病牛极度沉郁,拒食,有多量粘液脓性鼻漏,鼻黏膜高度充血,出现浅溃疡,有结膜炎及流泪,鼻窦及鼻镜因组织高度发炎而称为红鼻子。
病牛常因炎性渗出物阻塞而发生呼吸困难及张口呼吸,因鼻黏膜的坏死,呼吸中常有臭味。
呼吸道黏膜高度发炎,呼吸速度加快,常伴有深部支气管性咳嗽,有浅溃疡,其上被覆腐臭粘液脓性渗出物,包括咽喉、气管及大支气管。
可能有成片的化脓性肺炎。
呼吸道上皮细胞中有核内包涵体,于病程中期出现。
常有瘤胃黏膜发炎及溃疡。
大小肠可有卡他性肠炎,有时腹泻可见血染,急性病例可侵害整个呼吸道。
重症病牛数小时死亡,大多数病程10d 以上。
眼炎主要症状是结膜炎、角膜炎。
表现在结膜充血、水肿,并可形成粒状灰色的坏死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