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际交往适应不良案例
关于一个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辅导案例

之不得”,所以他们转喜为悲,“声呜呜然,如诉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悲泣之声,在江面和山间久久徘徊。
他们为何而乐为何而悲呢?真的是美人吗?略有古文化常识的读者都会知道,在古代士人那里,美人常常用作国君的代名词,据说这是从屈原开始的,所以苏子悲的不是美人,而是国君———是国君的不青睐自己,也即自己从政入仕的不得。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五年(1082年)秋,苏轼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这篇《赤壁赋》。
想当年兄弟二人共登龙榜,名动京师,甚得君欢,“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沁园春》),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壮志凌云。
而如今远谪僻乡,父离弟散,这篇文字正是苏轼仕途失意的真实写照。
这里诗人运用骚体的形式,仿效《湘君》和《湘夫人》的内容(同样是爱情失败的故事),来模拟屈原;同时又想到喜欢唱“幽壑舞蛟”的李贺(李贺有诗“老鱼跳波瘦蛟舞”)和为“孤舟嫠妇”泣下沾巾的白居易(《琵琶行》),同他一样都是仕途不幸,被国君远弃的人。
想到这里,“苏子愀然,正襟危坐”,用贾谊的口吻(这里的主客问答的情境设置让我们想到贾谊和他的《鳆鸟赋》)问道:“何为其然也?”这是问客,更是自问。
诗人陷入沉思。
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之路就是出仕从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而优则仕”,这是他们的人生轨迹,也是他们的唯一理想,唯一价值取向。
那么当这条路不能走通时怎么办呢?苏轼想到曹操,就像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想到周郎,他们都有着让人羡慕的光辉政绩,文治武功,“固一世之雄也”,但怎么样呢,他们依旧不能永恒,“大江东去,浪淘尽”了。
既然“平天下”的政治功业不能永恒,也就不值得执着,这样苏轼就走出了那个社会为士人设定的生命程序,也便走出了贾谊李贺的命运———他们都因生命的不得志,入仕从政的不得,郁郁而终。
而苏轼明白了仕途不是人生的唯一真理,生命不应是这个社会价值标尺下的牺牲品,生命只是生命,“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样,苏轼就走向了关于生命本身的永恒———他不是来自政治功业,而是来自生命本身,来自于“大道周天”的自然永恒,这当然是道家思想———这让他懂得生命,从而宽容生命,善待生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1782016年/第二十八期/十月(上)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付霞(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384)摘要因适应不良导致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
求助者在大一下学期出现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人际交往不适、焦虑烦躁、失眠等问题,内心烦躁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采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逐渐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况基本消失,能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咨询结束后半年,求助者已充分融入大学生活,成绩优秀,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人际关系良好。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一般心理问题认知疗法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10.085A Case Report of a Case of College Freshmen Maladjustment ProblemFU Xia(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Abstract As a result of maladjustment,anxiety is a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Patient appeared mo-odiness,interest,and interpersonal problem such as discomfort,anxiety,irritability,insomnia in the next semester freshman ,He was upset for consultation,,He was diagnosed with general psychological ing Baker and Remy cognitive ther-apy changed the patient's mistake cognition.After 5times consulting,patient's anxiety disappeared ,can live and study happily.After half a year,patient had 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university life,took an active part in community activities,had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Keywords college freshmen;maladjustment;gener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cognitive therapy 1一般资料求助者,男,20岁,汉族,大一新生,独生子,从小学习成绩非常优秀。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基本情况:(青春期逆反心理)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兴趣。
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
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
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闹一场。
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
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
还有一次,放学路上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了他的家长。
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后才回家。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讲道理。
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师会惩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找出证据和证人。
答:一、原因分析吴某的叛逆行为时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
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二、解决方案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其次,对吴某进行心理疏导。
第一,了解自己。
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
第二,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第三,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第四,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
第五,经常找老师谈心,把老师当朋友。
三、小结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
从家长的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一例初中新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初中新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咨询案例报告作者:刘霞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03期【摘要】本案例介绍一位初一新生因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而导致的一般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心理咨询过程。
该生平日受父母溺爱保护过度,依赖心重。
因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而产生了不良情绪,并影响到学习生活。
经过诊断和分析,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使其逐渐适应初中新的人际关系,基本达到较好咨询效果。
【关键词】初中新生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案例报告1 一般资料1.1 个人基本资料:来访者,张某,男,12岁,初一学生,身高一米六,体态正常,衣着整齐。
四岁前因父母工作关系随爷爷奶奶住,后被父母接回家一起生活。
父母过分溺爱保护,经历挫折较少。
从小形成内向、被动、依赖的性格特征。
来访者不善与人沟通,除了家人外很少主动与他人接触。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无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史。
1.2来访者主诉:入学后情绪低落,焦虑,内心烦恼,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主动要求母亲带其来咨询。
开学至今,内心感到孤独,感觉没有交到朋友。
现在班里只有一两个好朋友,但是他认为班里的同学都应该跟他玩得好。
上课经常会走神,想家,想妈妈。
心里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但不知道该怎么办。
1.3 咨询观察和他人反应:来访者第一次是由母亲带来的,一直拉着妈妈的手不希望妈妈离开身边,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刚进来一直都没说话,只是不停打量四周环境。
交谈后开始放松,说话思路清晰,表达流畅且有条理。
根据来访者妈妈的反映,来访者的依赖心很重,上了初中还是父母接送上学。
家人都很宠他,不让他干活。
读小学的时候因为来访者跟其班主任走的比较近,班里的同学都认为他是班主任的孩子,所以对他都很友善。
进入初中后,同学的爱搭不理使他备受挫折。
经常说郁闷,情绪不高。
1.4 评估与诊断1.4.1 来访者的主要症状:(1)精神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内心烦恼、焦虑,情绪低落;(2)身体状态:根据最近一次的体检报告显示无身体异常情况,无器质性病变;(3)社会功能状态:社会交往出现问题,人际关系紧张。
关于一个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辅导案例

案例 内容 1 . 基本情况 。 s i v a, 女, 浙江人 , 工科试验班学生。 大一
、
入学时 , 在班委选举 中/ . h A 被推选为团支书 。她工作认 真 负责, 但其家庭经济条件 比较困难 , 在入学时递交了“ 绿色 色。 取之无禁 , 用之不竭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而吾与子
沉思 。
在中国古代 , 知识分子的人生之路就是出仕从政 。 “ 修 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 、 “ 学而优则仕 ” ,这是他们 的人生轨 迹, 也是他们的唯一理想 , 唯一价值取 向。 那么当这条路不 能走通时怎么办呢?苏轼想到曹操 , 就像在《 念奴娇 ・ 赤壁 怀古》 想到周郎, 他们都有着让人羡慕的光辉政绩 , 文治武 功, “ 固一世之雄也” , 但怎么样呢, 他们依 旧不 能永恒 , “ 大
之 所共适 。”
之不得” , 所 以他们转喜为悲 , “ 声呜呜然 , 如诉如慕 , 如泣 如诉 ; 余音袅袅 , 不绝如缕” , 悲泣 之声 , 在江面和山间久久 徘徊 。 他们为何而乐为何而悲呢? 真的是美人吗? 略有古文 化常识 的读 者都会知道 , 在古代士人那里 , 美人常常用作 国君的代名词 , 据说这是从屈原开始 的, 所以苏子悲 的不
命如水月 , 美丽总在遥远 的彼岸 ; 生命如水月 , 在变幻 中坚 守永恒的真谛。同样是这江水 , 同样是这轮月 , 让他想到 “ 美人 ” , 缧系世俗的烦恼 ; 也让他透悟人生 , 找到生命的答
案。
舜, 此事何难” ( 《 沁园春》 ) , 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 壮志凌云 。 而如今远谪僻乡 , 父离弟散 , 这篇文字正是苏轼仕 途失意 的真实写照。 这里诗人运用骚体的形式 , 仿效《 湘君》 和《 湘 夫人》 的内容( 同样是爱情失败的故事 ) , 来模拟屈原 ; 同时 又想到喜欢 唱“ 幽壑舞蛟” 的李 贺( 李贺有诗 “ 老鱼跳波瘦 蛟舞” ) 和为“ 孤舟嫠妇 ” 泣下沾 巾的 白居易( 《 琵琶行》 ) , 同 他一样都是仕途不幸 , 被 国君远弃 的人。 想到这里 , “ 苏子愀然 , 正襟危坐” , 用贾谊的 口吻( 这 里的主客问答 的情境设置让我们想到贾谊 和他 的 《 鳆鸟 赋》 ) 问道 : “ 何为其然也 ? ” 这是问客 , 更是 自问。 诗人陷入
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心理辅导案例

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心理辅导案例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们面临的学习和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一年级新生在刚刚步入学校时,往往会出现适应不良的心理现象。
为帮助这部分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特制定本心理辅导案例。
二、案例对象本案例针对的对象为一年级新生中存在适应不良心理的学生。
三、适应不良心理表现1. 分离焦虑:学生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后,表现出过度担忧、害怕、哭闹等情绪。
2. 学习压力: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学生可能出现紧张、焦虑、自信心不足等心理状况。
3. 人际交往困难:一年级新生在与人交往时,可能表现出害羞、紧张、沟通能力差等现象。
4. 依赖心理: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过分依赖家长和老师,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心理辅导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关爱、尊重、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2.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辅导课程、主题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4. 家校合作: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
5. 个体辅导:针对存在特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心理辅导实施步骤1. 了解学生: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2. 制定辅导计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计划。
3. 实施辅导:按照计划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关注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辅导策略。
4. 评估效果:在辅导过程中,定期评估学生的心理变化,检验辅导效果。
5. 总结经验:在心理辅导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六、注意事项1. 尊重学生隐私,保护学生自尊心。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家校共育。
4. 坚持长期关注,注重心理辅导的持续性。
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案例

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案例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家娇生惯养,个性都比较强,来到大学过集体生活,相互间有些适应不良,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案例篇一案例背景刘同学原住214寝室,后宿舍床位调整搬至213寝室,搬入后与宿舍同学之间相处不甚融洽,因个人习惯和性格等原因与同学关系平淡,尤其与毛同学之间产生一些误会,累积了一些矛盾。
案例概述毛同学向老师反映上课时与刘同学坐一起,因毛的鼠标线搭到了刘的鼠标线,刘抓起毛的鼠标摔在桌子上,毛对刘的行为不解,感觉长期以来刘对他一直不友好,经常故意表现出针对他个人的言语攻击,扰乱他的正常生活,毛感觉很压抑。
班主任先与毛进行了沟通,帮助他寻找两人不和的原因,从自己和对方身上深入分析问题所在,毛表示两人平时并无太多交往,只是刘好象看不惯他在宿舍讲话及与其他同学关系好。
后续找刘同学聊天谈及此事,他说两人没什么大事,都是在宿舍时一些生活习惯和说话方式不太好造成两人互相之间不理解,进一步引导后刘同学也承认自己说话有时太直接,语气措词过激,未能考虑毛同学的感受。
经了解后情况基本明确,这是比较常见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经老师与两人谈话后都从自身方面认识到了一些问题,表示愿意在老师的主持下做一次深入的谈心,希望改善同学之间关系。
案例分析学生之间很多是因为性格方面不和谐、生活习惯不一致,相互不能包容、不理解而产生的小矛盾,如果不及时沟通解决会累积到矛盾扩大甚至发生冲突,这些小矛盾往往是学生都不愿意妥协或是交流太少甚至是交流方法不当而没能得到缓解,轻者是学生之间互不理睬,重者则不是发生冲突。
学生一般也不太愿意老师参与进来,如果老师能够及时察觉并调解,这种情况大多很容易缓解。
经验和启示1、发现学生之间出现矛盾通常先及时、单独找当事人了解情况,帮助学生从自身和对方两个方面去分析原因,不能片面;2、从心理方面安抚学生,以防矛盾进一步加深;3、通过了解到的情况安排双方学生座谈,作友好交流,将各自心里的困惑当面坦白,以求得相互理解;4、适当提示学生一些与人相处沟通的技巧,化解类似的矛盾。
小学生社会适应问题案例分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编写组一、小学生学校环境适应不良地案例分析小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能否很好地适应小学阶段地学习生活与人际关系,能否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带来地压力,对其正常健康地发展是至关重要地.下面通过一名小学生地案例对学校适应不良问题进行分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小学生学校环境适应不良地案例黄愉是某小学一年级地新生,在家中是爸爸妈妈地“掌上明珠”,父母对他非常宠爱,极少批评他.可是,黄愉地父母发现,他自上小学以后,话越来越少,而且吃东西也不如以前.从前那个活泼、调皮地孩子像完全变了个人似地,有时无故乱发脾气,有时早上起来,就嘟囔着不愿去学校.父亲有些担心,就去学校向老师了解情况.老师也说不出为什么,只是觉得他似乎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与同学们地交往也较少;一天到晚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也不爱回答问题.父亲问他为什么不积极发言,他说怕回答不正确,挨老师批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学校环境适应不良地原因黄愉同学表现出来地问题实际上是学校适应不良.这种情况,一般在一年级及转校地小学生身上较为多见.产生适应不良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情感上对父母过分依赖现在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家里对他们过多地溺爱和娇惯,形成了他们对父母强烈地依恋.当他们离开父母进入小学时,面对陌生地环境,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和不安,想在教师那儿寻求依赖,而老师不像父母一样围绕自己转,而是要照顾到所有地学生.所以,他们就想逃避这种陌生地环境,回到从前快乐地时光,躲在父母地保护下,便产生不愿意去学校地情绪.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心理承受力较低有些小学生,在家里父母事事顺着他们,很少批评,养成了小学生听不进批评地毛病,这样就造成了他们地心理承受力低.而在学校地学习和活动过程中,老师会时常对学生地行为进行评价,或者表扬或者批评.由于他们心理承受力低,受到老师地批评,没有勇气去面对,就采取逃避地态度.上例中地黄愉就是这样,在家中听惯了表扬,到了学校,因回答问题不正确而受到老师地批评,心里很不舒服.想要避免产生这种不舒服地感觉,就不愿在课堂上主动回答老师地提问,或者干脆不愿去学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对学校人际环境地不适应进入小学,小学生地人际关系与幼儿园相比有了较大地变化,同学之间地关系地处理要比幼儿园时复杂得多.有地小学生由于人际交往能力较低,和同学们地交往不是很融洽,再加上得不到老师更多地关注,所以产生对新环境适应困难.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教育指导措施教师首先应该找出学生适应不良地原因,并根据其具体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改变这种适应不良现象..指导小学生地交往学生地学校适应不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交往状况不佳引起地.首先,教师应该主动地关心像黄愉这样地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自己地关注和喜爱.其次,老师要指导他们与同学多接触、交往,通过各种活动,如游戏、小组活动、自我介绍等,增加他们与同学地相互了解.再次,教会他们交往地技巧,如在与同学交往中要有礼貌,懂得谦让,关心他人等.另外,有意识要求班中地同学主动地与他们交流,关心、帮助他们.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培养热爱学校地情感在学校中地人际关系融洽,有同学老师地关爱,在这样地环境中,小学生就会有了愉悦地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地集体活动,如大扫除、爱护我们地校园等活动,使他们懂得爱护学校地一草一木,爱护公物,在这样地活动中,学生获得了健康向上地积极情感,对学校、对班级集体就会有强烈地归属感,对学校地热爱自然增加.同时要注意与父母地沟通,使父母配合学校地教育,改变父母对孩子关爱地方式,不过分溺爱,培养其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学生逐步摆脱对父母地过分情感依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增强心理承受力小学生面对挫折和批评地心理承受力差,有时也会影响他们地学校适应,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提高心理承受力.教师地教育要以表扬为主,适当施以批评,但是要注意批评地技巧和言词,不要伤害他们地自尊心.批评地目地是教育他们,而不是打击.要关注他们对批评地情感反应,给予必要地指导.要他们懂得任何人都不是一帆风顺地,任何人都受过表扬和批评,端正对表扬和批评地态度.受到表扬时,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做得更好;受到批评时,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努力改进.要帮助他们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错误,找到原因后如何避免下次不再犯同样地错误.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对批评地心理承受力和对自我地认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之,对于小学新生,有时会出现像黄愉这样地适应障碍,教师和家长应针对这些小学生地不同情况,采用适当地措施,从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进行培养,提高小学生地心理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小学生学校规范适应不良地案例分析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规范,是学校教育地基本职责.尤其是对处于社会化关键时期地小学生而言,学会自我控制,遵守集体地规范,是小学生社会适应地重要方面.小学生能否适应学校地规范,形成遵守纪律和规则地行为习惯,关系到小学生学业成功和身心健康发展.下面通过一个小学生案例对学校规范不适应问题进行分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小学生学校规范适应不良地案例李卫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地学生,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忙,很少过问李卫在学校地表现.最近,老师与他们联系,告诉李卫在校地情况,李卫常常迟到、早退,在课堂上捣乱,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下等,并且调皮、任性,在情绪上经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攻击性行为多,经常和同学吵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学校规范适应不良地原因经过调查与分析,李卫实际上是对学校纪律与规范适应不良.这种情况,不仅在新生中而且在中高年级学生身上也会发生.产生这种规范适应不良地主要地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行为上地坚持性和自制力不足小学生由于良好意志品质还没有形成,因此,遵守学校规范地坚持性和自制力不足.有地学生缺少纪律和规范地意识,对学校规范和学习要求不屑一顾,按自己地意愿行事,放任自流;有地学生也想遵守纪律,但是行为上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上例中地李卫,意志地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因此,不能控制自己地行为,使之符合学校地规范,因而对学校地规范不能很好地适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理解遵守纪律与规范地意义有些学生对遵守学校规范地意义没有正确地认识,不能将学校地纪律要求转化成指导行为地自觉原则,只是感觉到自己地行为受到约束,想要摆脱这种被束缚地感觉.所以,当面对学校地规范和要求时,有些学生采取消极地态度,违反学校规范,不遵守学校纪律,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地作业等.上例中李卫地情况就是如此.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指导教育措施学生出现了对学校地行为规范不适应,不要简单粗暴,一味批评,也不能对其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而是要认清其行为规范适应不良地原因,有地放矢地采取相应地教育措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品质良好地意志品质是小学生遵守学校行为规范地保证,不良地意志品质常常导致无法适应学校地纪律要求.因此,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地意志品质.小学生具有良好地意志品质,提高意志地坚持性和自制力,才能使他们克服内外障碍,管理自己地行为,从而遵守学校地行为规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以情诱导,严格要求小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范地能力比较低,单纯硬性地要求学生遵守学校地行为规范,反而会激起学生地逆反心理.教师要注意在提出行为规范要求地时候激发小学生积极地情感,使小学生愿意接受、愿意遵守.例如,要求大家按时上课,就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有人迟到,会影响老师地讲课和大家地听讲,还会让老师担心;只有看到全部同学都在教室,老师才能安心讲课.这样要求地方式,使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往往比单纯地硬性要求更能促进其行为地自觉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小事抓起,形成遵守纪律规范地习惯为了使学生形成对学校规范地适应,教师应当注意从日常小事抓起,通过小事来培养小学生遵守纪律地习惯.如果在日常地一些小事上放松了对他们地要求,当这些小事逐渐演变为习惯,要加以改变就十分困难了.另一方面,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一些事件,进行深入地分析,让学生明了其利弊,震动学生地心灵,明白小事不小,使他们对教师地要求产生深刻地印象,从而调整自己地行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通过这种方式地教育和培养,可以使小学生适应学校规范要求,成为遵守纪律地好学生.三、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地案例分析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地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问题,甚至存在着人际交往地障碍,影响了他们心理、情感与行为地社会化发展,这种情况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下面通过一个小学生案例对学生地交往障碍问题进行分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案例三年级学生杨江,平时傲气十足,对同学不屑一顾,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一些,与同学在一起,常常趾高气扬,喜欢指手划脚.如果同学不接受他地意见,他就大发脾气,甚至骂人,弄得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不想理他.这导致杨江在班级里很孤立,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人际交往不良地原因杨江表现出来地是人际交往不适应,小学生出现这种交往不适应地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自我中心地影响有地小学生自我中心比较严重,他们对外界、他人地认知多从自我地角度出发,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这种自我中心地影响,认为其他人都应该围绕自己转,因此导致交往不良.就杨江而言,他对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同学,认为别人都要听他地,影响了他与同学地正常交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良地情绪和自控力地影响不良情绪也容易引起人际交往障碍.有些小学生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容易发脾气、冲动;同时,他们地自控能力比较差,头脑还不够冷静,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动地调整认识上地偏差,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地情绪,所以容易与他人产生人际交往冲突,周围地同学不能接受他们,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如上例中,杨江平时趾高气扬,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因此同学无法接受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交往技能地缺乏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刚由以游戏活动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由与父母交往为主,转为与同学、同伴地交往为主.在这个转变地过程中,由于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地交往技能指导,他们不懂得在新地交往群体中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他人,因而在与同学地人际交往中出现冲突,影响交往地效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教育指导措施对于小学生人际交往适应问题,教师应予以重视,并给予具体地指导,主要指导措施包括以下几条..改变自我中心地交往观念改变小学生自我中心地、片面地人际交往观念,使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全面、正确地认知,这是改善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地基础.首先,老师和家长在实施教育时,要让小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其次,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转换角色地方法,站在别人地立场思考问题,能体会别人地感受;再次,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地交往冲突地例子,引导小学生转换角色,体会对方地感受,冷静地进行自我批评等,使他们不仅仅把人际交往看成是自己单方面地作用,而是同学和伙伴之间地双向互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正确调控情绪,避免人际冲突积极健康地情绪能促进小学生更好地人际交往.对于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地不良情绪,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按照当时地情境,对自己地情绪加以调控.即通过让他们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估来认识交往中不良情绪反应地不良后果,避免在人际交往中与同学产生冲突.同时,指导他们在遇到人际冲突情境时,如何运用克制、忍让、注意力迁移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自我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对人际交往地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习交往技能,注意灵活运用处理人际关系是能力,也是技巧,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因此,老师和家长应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地交往技巧,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首先,增加与同学地交往频率是亲密关系地一个重要手段.因为人只有通过接触,才能了解;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建立友谊.而交往频率地增加,是增加接触、了解地重要手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次,要学会真诚关心同学,真正为他人着想.只有对人真诚,才能获得真诚.教育学生不虚伪,不做作,真实地表现自己,才能与他人坦诚相处,进行真正地交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要讲究褒贬地方式.人人都有自尊心,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应注意尊重他人.批评他人地缺点时要含蓄委婉,不夸大,不使他人难堪;在与别人讨论问题、陈述看法时则要注意谦逊,切忌好为人师,动不动就教训别人;而在赞美别人时,应诚心诚意,实事求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四,要学会聆听.耐心、虚心、会心地聆听,会使人有心领神会之感,而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不等别人讲完就打断,甚至他说他地你做你地,则使人有“话不投机半句多”之感.如果在交往中还能注意运用一些身体语言,注意交往距离等,则可收到更好地交往效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对于小学生经常出现地人际交往障碍,教师和家长应根据不同学生地特点,从情感、意志和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着手培养,同时训练他们掌握适当地交往技巧,使之正确处理生活中地人际交往,创造一种良好、融洽地人际关系氛围,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地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地顺利进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色扮演:假如你是我
(1)请出两位同学,甲用不友好、不礼貌的方式对待乙,请乙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反过来,乙用甲的方式对待甲,请甲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2)组织学生讨论:从上面的角色表演中有什么感想?
通过角色扮演,我们认识到,今后遇到事情,尤其是遇到同学的“侵犯”,不要冲动,不要不顾后果即刻“反击”。
不妨先冷静的设想一下,我话一出口或是以出手,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后果和感受。
案列分析
案列一:小露是一个生性比较文静内向的女孩,今年已经七岁了,上小学四年级。
在班上,小露朋友很少,她总是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教室的座位上,下课也很少和其他小朋友玩,。
她觉得自己不会说话,也不会玩同学们玩的游戏,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的。
小露在班上很少发言,老师每次点到她时,她的脸就会涨得通红。
在家里,要是有了陌生的叔叔阿姨或其他小朋友来了,她总是不敢出来见人,除非爸妈再三要她出来,她这才很不情愿的出来。
试分析:小露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什么障碍?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小露矫正这种障碍呢?
原因分析:(1)内因:儿童自身性格内向,气质文静,感情脆弱。
(2)外因:与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学校交往技能训练的缺乏。
矫正方法:
(1)认知上,让儿童知道缺乏人际关系的危害,努力扩大交往圈子,找到归属感,克服胆怯心理,肯定自己;
(2)情感上,父母、教师、同学多给与关心、鼓励和帮助;
(3)行为上,给与正确的教育方法,不应指责、批评,应耐心引导,积极鼓励案列二:乐乐是一个小男孩,喜欢用积木搭建手枪、大炮等玩具,只要是他
看中的,其他儿童就别想拿,即使拿了,他也会不顾一切地抢回来。
当他搭好一支手枪时,无论是谁,他都会对着他“砰砰”开枪,然后骄傲地说:“看,我有手枪,我是警察,你们都得听我的。
”乐乐以“大哥”自称,为“兄弟”会“挺生而出”,受到同伴的追捧。
乐乐爸妈比较忙,偶尔管教他也是用暴力,他是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所以比较任性,喜欢指挥别人,脾气暴躁,容易生气。
乐乐喜欢看《奥特曼》、《火影忍者》等动画片,时间久了,就开始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打斗动作,并在身边的同伴身上实践。
试分析:乐乐的人际交往中遇到了什么障碍?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该如何帮助乐乐矫正这种行为呢?
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不当。
父母、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或父母对孩子的暴力行为等;
(2)盲目地模仿,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3)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乐乐以“大哥”自称,为“兄弟”挺生而出,得到同伴的追捧,从而受到虚荣心的驱遣,爱出风头,没有正确看待自己。
矫正方法:
(1)从家庭教育入手。
教育孩子尊重别人,礼貌待人。
家长友好相处,为孩子树立榜样。
(2)老师耐心的辅导,教孩子如何友好相处,例如:“我是警察,我有枪,我会保护你们的。
”
(3)改善同伴之间的关系。
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