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名字由来

合集下载

同仁堂

同仁堂

同仁堂企业文化构成
(一)同仁堂文化的质量观
(二)同仁堂文化的信誉观
(三)同仁堂文化的形象观
(四)同仁堂文化的人才观 (五)同仁堂文化的激励观
(六)同仁堂文化的创新观
质量观
从古至今,同仁堂文化质量观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两 个: 一是同仁堂人的自律意识。 制药过程严格依照偏方,选用地道药材,从不 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 二是同仁堂的外在压力。
同仁堂的理念行为
同仁堂企业目标:以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 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医药名牌产品为支柱,具有强 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简称“三高一
强”。
同仁堂企业使命: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
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
同仁堂企业精神: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同仁堂的理念行为
形象观
重视宣传,树立同仁堂形象 利用媒体进行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 誉度 以《同仁堂》报作为载体进行企业内部宣传 用同仁堂精神鼓励教育员工 抓同仁堂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工作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人才观
改革陈旧用人机制
为各方面人才提供公平竞争机会 制定和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各项政策待遇
文化特点
历史悠久,老字号品牌 服务贴心,顾客爱戴
在国内知名度高,品牌口碑好, 以药养生济世,真诚的服务患 信誉卓绝,深深扎根在中国文 者。深蕴医者”仁慈“的情怀, 化中,文化认同感强。 受顾客爱戴。
诚信为本,药德为魂 以义取利,义利共生
制药认真、严格、精细 专注制作中成药
高度规范化的标准作业,培养 同仁堂人严格,认真的文化, 赢得卓绝的声誉
发展为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集团企业文化

北京同仁堂集团企业文化
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古训,树立自律意识,造就 了制药过程中的严细精神。 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 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的同仁堂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 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 1、1991年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2、1998年,中国全国总工会授予 同仁堂“全国五一奖状”。 3、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人才观
改革陈旧用人机制
为各方面人才提供公平竞争机会 制定和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各项政策待遇
为学有所长、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进行培训
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激励观
“人和”与“亲善”色彩 公司以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为原则
以“人和”为特色
以关心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内容 以塑造企业形象为重点 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
同仁堂十大王牌药:
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愈风宁心片、乌 鸡白凤丸、大活络丸、紫雪、壮骨药酒、国 公酒、再造丸、牛黄解毒片。
同仁堂十大名药: 牛黄解毒片、塞隆风湿酒、京制咳嗽痰喘丸、 儿童清肺口服液、偏瘫复位丸、消栓再造丸、 感冒清热颗粒、骨刺消痛液、安神健脑液、 狗皮膏。
信誉观
信誉是商业行为最根本的准则,是对一个企
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三字企业真经:德、诚、信
德——以德兴企 诚——诚实敬业 信——守信经营
形象观
重视宣传,树立同仁堂形象 利用媒体进行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同仁堂》报作为载体进行企业内部宣传
用同仁堂精神鼓励教育员工 抓同仁堂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工作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五)同仁堂文化的激励观
(六)同仁堂文化的创新观
质量观

同仁堂历史故事

同仁堂历史故事

同仁堂历史故事同仁堂,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老字号药企,拥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历史故事承载着中华医药传统的精髓,传承着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医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医药产业的杰出代表。

同仁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的同仁堂是一家小小的中药店,创始人是一位名叫张恩溥的中医师。

张恩溥以其精湛的医术和诚信的医德,深受当时民众的信赖和尊敬。

他不仅治病救人,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人民造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仁堂逐渐发展壮大,不仅在北京城内开设了多家分店,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药房和分支机构。

同仁堂的名声也逐渐传播开来,成为了当时京城乃至整个华夏大地上最知名的中药店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一直秉承“诚信为本,医术为先”的经营理念,坚持以优质的药材和精湛的制药工艺,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药品和服务。

在同仁堂的药房里,不仅可以买到名贵的中药材,还可以求得名医良方,因此,同仁堂被誉为“中医药的殿堂”。

同仁堂的历史故事中还有一个传奇的人物,他就是同仁堂的第二代掌门人张大千。

张大千继承了父亲的医德和经营理念,不仅将同仁堂发展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中药企业,还将同仁堂打造成了中国传统医药产业的领军企业。

他还积极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的同仁堂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家集医药制造、医疗服务、科研教育和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医药企业集团。

在全国范围内,同仁堂的药品和服务深受广大患者和消费者的信赖和好评。

同仁堂的历史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发展历程,更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生动写照。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智慧,传承着中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传统医药产业的杰出代表。

同仁堂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医药文化的生动写照。

通过对同仁堂历史故事的回顾和总结,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同仁堂的发展历程,还能够深刻领会中华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仁堂的历史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发展史,更是中华医药文化的生动写照,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引言概述:同仁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中药企业,成立于1669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同仁堂以其独特的品牌故事和卓越的产品质量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同仁堂的创立、发展历程、品牌理念、产品特色以及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同仁堂的品牌故事。

一、同仁堂的创立1.1 创始人张锡纯的背景和创业初衷:张锡纯是一位著名的中药学家,他在明朝末年因为对中药的热爱和对人民健康的关怀,决定创建一家中药企业,以提供优质的中药产品。

1.2 创立同仁堂的历史背景:同仁堂的创立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当时中国人民对中药的需求非常大,而市场上的中药质量参差不齐,张锡纯看到了这个商机,决定创办同仁堂。

1.3 同仁堂的初期经营状况:同仁堂在创立初期面临着各种困难,但张锡纯凭借其对中药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理念,使得同仁堂逐渐发展壮大。

二、同仁堂的发展历程2.1 同仁堂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同仁堂一直致力于中药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制药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

2.2 同仁堂的市场拓展和国际化战略:同仁堂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目前已经在多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和销售网点。

2.3 同仁堂的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承:同仁堂注重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承,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和文化交流,使得同仁堂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三、同仁堂的品牌理念3.1 以人为本的理念:同仁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人们的健康需求,致力于提供优质的中药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3.2 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使命:同仁堂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智慧,因此同仁堂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3.3 追求卓越的品质和服务:同仁堂始终追求卓越的品质和服务,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优质的客户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四、同仁堂的产品特色4.1 严格的原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同仁堂在原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上非常严格,只选择优质的中药材和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疗效。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同仁堂是中国最知名的中药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药品牌之一。

它的品牌故事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始创人王士性于1669年在北京创办了同仁堂药铺,开始了同仁堂的发展历程。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源于王士性先生对中医药的热爱和追求。

他深知中医药的价值和作用,希翼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中医药的智慧传承下去,造福于人类。

因此,他以“同仁”之名,寓意着同仁堂要以同仁之心,为人们的健康和福祉贡献力量。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中,王士性先生的坚持和努力是不可忽视的一部份。

他深入研究中医药理论,广泛采集药材,精心炮制药方,不断提高药品的疗效和质量。

他坚信中医药的独特价值,因此,他积极推广中医药知识,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中药,匡助他们解决健康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仁堂逐渐发展壮大。

它的产品不仅在中国国内深受欢迎,而且还远销海外。

同仁堂的中药品质优良,疗效显著,赢得了泛博消费者的信任和赞誉。

它的品牌形象也逐渐树立起来,成为中国中药品牌的代表之一。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中,还有一些值得一提的里程碑事件。

例如,同仁堂在1956年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国有中药企业,这标志着它在国内中药行业的领导地位。

此外,同仁堂还积极参预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助学、救助贫困患者等,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同仁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中药企业集团,拥有多家子公司和研发机构。

它的产品涵盖了中药、保健品、食品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多样化需求。

同仁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和改进,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更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它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中医药的价值,为中医药的传统智慧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做出了贡献。

总结起来,同仁堂的品牌故事是一个充满传奇色采的发展历程。

它始终秉持着对中医药的热爱和追求,不断创新和进步,为人们的健康和福祉贡献力量。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故事,更是中医药文化的象征,彰显了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同仁堂 传说故事

同仁堂 传说故事

同仁堂传说故事
同仁堂是中国一家历史悠久的制药公司,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1669 年。

在这家制药公司的历史中,有许多关于同仁堂如何创立、
发展和壮大的传说故事。

传说故事一:同仁堂的创立
据传,同仁堂最初是由一位名叫乐显扬的道士创立的。

乐显扬是一位精通中药的医生,他在实践中发现,许多中药制剂都无法保证质量,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乐显扬决定创立一家制药公司,以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他在京城附近开设了一家药店,取名“同仁堂”。

传说故事二:同仁堂的发展
在同仁堂创立之后,乐显扬一直致力于扩大公司的规模和影响力。

他高薪聘请医生和制药师,不断改进制药技术和质量,使得同仁堂的药品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仁堂逐渐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制药公司之一。

传说故事三:同仁堂的字号
同仁堂的字号“同仁”有着特别的含义。

据说,“同仁”一词源
于《易经》,意为“众人同心,同心同德”。

乐显扬创立同仁堂时,就是以“同仁”为字号,寓意着要让所有使用同仁堂药品的人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

传说故事四:同仁堂的老字号
同仁堂是中国最著名的老字号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1669 年。

在这么多年的历史中,同仁堂一直保持着其老字号的地位,其药品质量和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据说,同仁堂的药品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总结起来,同仁堂的传说故事充满了人们对同仁堂创始人乐显扬的敬仰和对同仁堂几百年来坚持高质量药品的赞誉。

这些传说故事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医者仁心、精益求精和诚信经营的追求。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同仁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中药企业,成立于1669年,总部位于北京市。

它是中国最著名的中药品牌之一,以传统中药制品和保健品而闻名于世。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充满了传奇和荣耀,展现了其在中药行业的领导地位和对健康的承诺。

同仁堂的创始人是杨士奇,他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师。

杨士奇对中医药有着深厚的研究和热爱,并致力于将中药的疗效带给更多的人。

他在北京开设了一家小诊所,以提供中药治疗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士奇的诊所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了同仁堂的前身。

同仁堂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杨士奇的医术高超,被人们尊称为“同仁堂”,意为“同仁同德”。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在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同仁堂被任命为皇家御药房,成为清朝皇室的指定供应商。

这一荣誉使同仁堂的声誉迅速扩大,并使其成为中国最受尊敬的中药品牌之一。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还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紧密相连。

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同仁堂积极参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努力,为士兵们提供中药治疗和保健品。

同仁堂的产品在战争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信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仁堂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它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产品。

同仁堂推出了一系列现代化的中药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还体现在其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和科学研发的承诺上。

同仁堂拥有一支由中医师、药学专家和科研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他们致力于中药的研究和开发。

同仁堂注重使用优质的中药材,并采用现代化的生产工艺,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还体现在其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上。

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同仁堂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捐赠药品和资金,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获得医疗援助。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是一个传承和创新的故事。

它传承了中国传统中药的智慧和疗效,同时也不断创新,将中药的优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健康解决方案。

总结起来,同仁堂的品牌故事展示了其在中药行业的领导地位和对健康的承诺。

同仁堂

同仁堂

3、高精尖的科研仪器设备4、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开发
(三)机制创新战略
(四)文化与形象战略
对我国民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新思路
(一)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二)重视品牌效应
(三)保证产品质量
(四)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经营战略
同仁堂的名牌王药
同仁堂十大王牌:
安宫牛黄丸 同仁大活络丸 同仁牛黄清心丸 愈风宁心片 紫 雪
同仁乌鸡白凤丸 国 公 酒 再 造 丸 局方至宝丸
壮骨药酒
同仁堂十大名药: 牛黄解毒片 消栓再造丸 塞隆风湿酒 感冒清热颗粒 京制咳嗽痰喘丸 骨刺消痛液 儿童清肺口服液 安神健脑液 偏瘫复原丸 狗 皮 膏
09文秘:
韦巧玉(200930557116)
吕 苗(200930057112)
苏世鹏(200930557114)
同仁堂的荣誉
1723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1955年,同仁堂经理乐松生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同年被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并出任 北京市副市长。历任全国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 1956年,乐松生经理代表北京工商界在天安门城楼向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递交北京市私营企业全面 实行公私合营的喜报。 1985年2月,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同仁堂成立315周年庆祝大会。李先念、彭真、乌兰夫、王震、薄一 波、郑天翔、方毅等国家领导人为同仁堂题词30余幅。 1989年,“同仁堂”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 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1992年8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大会,江泽民主席为同仁堂题词“发扬同仁堂 质量第一的优良传统,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1994年,北京市经济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工业工委、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财政局授予集团公司“北京市工业系统 1994年度十佳企业”称号。 1995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组委会授予集团公司“中国的脊梁 —— 国有企业 500强”称号。 1997年,北京市经济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工业工委、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财政局授予集团公司“北京市工业系统 1997年度双十佳企业”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仁堂名字由来
在北京大栅栏路南有一座红门、红栏杆金碧辉煌的大药房-“同仁堂”。

此药房不光气派,还非常有名。

除了本部生意红火外,各地分店、网店的生意也都一样。

要说“同仁堂”这店名的来历,民间曾流传出几个版本,比较合理的是网上流传的这个,不光情节合理耐听,时间上还大致对得上。

康熙八年,少年天子一十六岁,正年轻气盛,一言九鼎,敢说敢想。

大清皇上玄烨(康熙)那年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喝退所有御医,并停止了用药。

这天晚上,康熙独自出宫微服解闷,信步来到一条街上,发现街隅有一个小药铺。

此时,虽已夜深人静,小药铺内却灯火通明,不时还传出琅琅的读书声。

康熙脑海中突然闪出:“真正的人才在民间,”这句话。

心想,宫中的御医不过是一批庸才,除了阿谀奉承依附权贵,没有什么真本事 ,自古道:小药铺内有人参......。

我何不进去看看?于是,康熙便上前敲门。

进屋后,康熙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正在烛光下夜读,猜想,他一定是这小药铺的郎中了。

郎中见有来客夜访,便问:“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见教?”
康熙说:“深夜登门,多有冒昧。

只因我得一怪病,浑身发痒,遍体起红点子。

不知是何原因?请了好多名医,都没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郎中说:“好,请你脱去上衣,让我看一看。


康熙脱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阁下不必担心,你得的不是什么大病。

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

”康熙问:“此病能根治吗?”
郎中很肯定地说:“不难。

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


说着,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个罐子,铺开一个包袱,把罐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觉一愣,说:“先生,这么多药,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郎中笑道:“这是大黄,不是让你吃的。

你拿回家去,用这八斤大黄,煮水百斤,放入缸内,等水温适中,便入缸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宫中御医那么多奇方妙药都不管事,莫非他这不值钱的大黄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见康熙面有疑色,便笑着说:“阁下请放心,我决不会讹你钱财,这药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康熙说:“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谢。

” 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

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顿时觉得浑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

连洗三遍之后,竟然全身不痒,再一细看,身上的红点子一个也没有了。

康熙十分高兴,第
四天又微服来到小药铺。

郎中一见康熙面带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于是故意说:“阁下今天是送药钱来的?”
康熙说:“正是。

先生,你说要多少钱?”
郎中哈哈大笑:“见笑了,那天晚上见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说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还是分文不收。

我见你气宇非凡,只想跟你交个朋友罢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康熙微微一笑:“学生姓黄,字天星,一介书生。

” 郎中一听高兴地说道:“我叫乐桂堂,也是一个穷书生。

父亲立志让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谁知天不遂人愿,多次名落孙山,如今只好在京城开一个小药铺,一面行医,一面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来个鱼跃龙门。

”康熙说道:“乐兄,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依你高超的医术,我可以力荐你进宫担任御医,岂不是鱼跃龙门了吗?”乐桂堂笑了笑说:“你错了。

我以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

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愿,医有何益?”康熙一听,不禁说:“乐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

仁兄,请恕我直言,既然你屡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医道上大展前程?”
乐桂堂说:“我也是这么想呀,只是行医也非易事,我没有这么多的本钱,空有凌云之志,也难有大的发展前程。

老兄,你若日后发了大财,资助我一把,帮我建一座大药堂,也算我没有白给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若真要建药堂,叫什么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1)吧,你看这个名字怎么样?”乐桂堂见他当真,便笑着说:“刚才我是一句玩笑话,你莫当真。

再说,建大药堂需一大笔钱,谁知道你何时才能发大财呢?这是云彩边上的事,远着哩。

”康熙说:“眼下不妨试试。


说着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乐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

”说完,告辞而去。

乐桂堂看着匆匆离去的黄先生,心想这还是个怪人呢。

第二天,乐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着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递上字条不一会儿,就出来一个太监,把乐桂堂领进门内,走过一所院子后,又来到一个大屋子前,太监打开屋门,朝里一指说:“乐先生,这些够不够你的药钱?”乐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惊,只见满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儿了。

这时,只听太监说:“乐先生,万岁爷有旨,你给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愿以偿了吧。


乐桂堂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并不介意要跟他交个朋友的黄兄,竟是当今皇上,真后悔当初自己的荒唐,怎么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出来。

果然,没过几天,一座大药铺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

乐桂堂搬进新居开业典礼之时,怎么也没想到康熙皇帝竟亲自前来祝贺,
慌得乐桂堂束手无策前言不搭后语,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着说:“你莫要心慌意乱,你的药钱我可是还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

”从此之后,北京城便有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同仁堂”大药房,而且至今一直都很红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