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千里光中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_李定祥

合集下载

千里光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与总黄酮含量测定

千里光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与总黄酮含量测定

千里光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与总黄酮含量测定王如阳;刘满红;王泓;刘晓芳;吕维永【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年(卷),期】2009(030)005【摘要】目的:研究千里光浸提液的抗氧化活性和黄酮提取量.方法:通过邻二氮菲-Fe2+/H2O2体系分光光度法和光照核黄素分光光度法测定浸提液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率来考查千里光浸提液的抗氧化作用;通过碱性条件下NaNO2-AlNO3显色、芦丁对照分光光度法测定浸提液的总黄酮含量.结果:千里光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清除超氧自由基和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其中水提液清除超氧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较好,醇提液清除羟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较好,总黄酮提取量水提液比醇提液高,可达31.15mg/g.结论:千里光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较高的黄酮含量.【总页数】2页(P51-52)【作者】王如阳;刘满红;王泓;刘晓芳;吕维永【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连翘提取液中连翘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J], 黄九林;魏春雁;李庆华2.苍耳子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与总黄酮含量测定 [J], 王如阳;刘晓芳;刘满红;吕维永3.神农香菊茎叶废弃物中多糖与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J], 阮文静;赵耀鑫;周捷;马国飞;赵玲4.神农香菊茎叶废弃物中多糖与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J], 阮文静;赵耀鑫;周捷;马国飞;赵玲5.复方罗欧咳祖帕中总多酚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李玮;李莉;王晓梅;刁娟娟;王新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山重楼正丁醇部分化学成分研究开题报告汇编

巴山重楼正丁醇部分化学成分研究开题报告汇编
四、心血管作用
实验证明,七叶一枝花水提物可部分拮抗内皮素(ET)引起的小鼠卒死作用,并对ET引起的离体大鼠主动脉环收缩内皮依赖的舒张作用,值得从其成分中进一步筛选ET拮抗剂,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开辟新途径[12]。
五、抗菌、消炎作用
实验证明,用鸡胚接种法的重楼水及醇提取物对甲型和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重楼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乙醇提取物7.8mg/ml有杀灭钩端螺旋体作用,而同浓度的水煎剂没有此作用。重楼煎剂对于右旋糖酐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具有对抗作用。此外,欧阳录明等采用菌基混和加药汁双倍稀释法体外测定8种中草药抗白色念珠菌作用的效果,第一章重楼属植物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七叶一枝花有较强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其MIC为1.5 mg/ml,抗菌效价为6.25 mg/ml,是研制开发抗深部真菌新药的一个思路[1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很重视对重楼的研究,现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50余种化合物,主要有C27甾体皂苷、C21孕甾烷苷、脂肪酸酯、甾醇及其苷、黄酮苷、β-蜕皮激素及多糖。其中甾体皂苷44种,占总化合物的80%以上,甾体皂苷元为螺甾烷醇类、异螺甾烷醇类、味甾烷醇类以及变形螺甾类,均有很强的生理和药理活性[2-10]。
六、其他作用
薯蓣皂苷元有雌激素样作用,实验表明大鼠连续13天灌服重楼总皂苷0.5-1g/kg,能显著增加大鼠的子宫重量,从而表现出雌激素样活性[4]。七叶一枝花制剂给大白鼠灌胃,
可明显减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促进肾上腺机能,但对幼鼠影响不大;所含皂苷对离体兔耳平滑肌血管有直接收缩作用。重楼煎剂及皂苷对豚鼠离体回肠均有兴奋作用。
KQ-500E型医用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千里光抗菌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急性毒性研究

千里光抗菌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急性毒性研究

千里光抗菌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急性毒性研究
李华;聂芳红;陈进东;何盛昱;于增杰;林红英;陈进军
【期刊名称】《中兽医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8(27)1
【摘要】用60%乙醇作溶剂制备千里光抗菌有效部位冻干粉(即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其对小鼠腹腔注射的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

结果发现,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但不含双稠吡咯啶生物碱;测得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 206
mg/kg,95%可信限为1 867-2 607 mg/kg。

表明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属低毒性物质,并可保留千里光的有效成分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而排除其中的双稠吡咯啶生物碱,进一步提高了千里光的安全性。

【总页数】3页(P7-9)
【关键词】千里光提取物;化学成分;半数致死量;小鼠
【作者】李华;聂芳红;陈进东;何盛昱;于增杰;林红英;陈进军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宁夏煤炭石嘴山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9.7
【相关文献】
1.麻叶千里光抗菌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J], 吴斌;李文;林文辉;高慧媛;吴立军;金哲史
2.千里光的化学成分鉴定及体外抗菌试验 [J], 陈进军;王建华
3.千里光植物化学预试及抗菌有效部位化学成分检查 [J], 徐晓彬;林红英;冯羽裳;陈进军
4.麻叶千里光抗菌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J], 吴斌;林文辉;高慧媛;吴立军;金哲史
5.麻叶千里光抗菌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J], 吴斌;吴立军;张磊;金哲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药翼首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藏药翼首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藏药翼首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郭晨旭;朱国福【摘要】翼首草为藏族常用药材,本文主要综述了藏药翼首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其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主要为三萜皂苷和环烯醚萜苷,并系统地阐述了三萜皂苷和环烯醚萜苷的抗肿瘤活性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翼首草的研究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s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Pterocephalus hookeri as a com-monly used Tibetan medicine,in which triterpenoid saponins and iridoid glycoside are the main ingredients that have anti-tumor ac-tivity.This article also reviews systematically their anti-tumor activity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pplication of Pterocephalus hookeri.【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4页(P1440-1443)【关键词】翼首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抗肿瘤【作者】郭晨旭;朱国福【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05;R285.1翼首草系川续断科翼首花属植物匙叶翼首花Pterocephalushookeri(C.B.Clarke)Heck.的全草[1],为藏族常用药材,藏语名为榜孜毒乌、榜子毒乌、榜孜夺吾等,在南派藏医药中,翼首草被喻为地上七种仙草之一,应用广泛。

林荫千里光的化学成分

林荫千里光的化学成分

林荫千里光的化学成分
石宝俊;侴桂新;王峥涛
【期刊名称】《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1
【摘要】为了研究林荫千里光Senecio nemorensis.的化学成分,从林荫千里光中分离鉴定了1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烟酰胺(Ⅰ),香草醛(Ⅱ),丁香酸(Ⅲ),丁香醛(Ⅳ),3-乙酰基-4-羟基苯甲酸(Ⅴ),4,4-二甲基-1,7-庚二酸(Ⅵ)3-醛基吲哚(Ⅶ),咖啡酸乙酯(Ⅷ),对-甲氧基桂皮酸葡萄糖酯(Ⅸ),(6S,7E)-6-hydroxy-4,7-megastigmadien-3,9-dione(Ⅹ),Annuion-one D(Ⅺ)和(1′S,6′R)-abscisic acid(Ⅻ)。

【总页数】3页(P26-28)
【关键词】林荫千里光;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作者】石宝俊;侴桂新;王峥涛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教研室;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比较 [J], 何忠梅;王慧;包海鹰;白冰;刘汉彬
2.千里光的化学成分研究 [J], 朱立刚;李志峰
3.林荫千里光、葎草提取液对鳗弧菌的药敏试验 [J], 刘海涛;杨春华;杨柳;陶晓璇
4.中药千里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李燕;赵鸿宾;蒙慧彤
5.菊状千里光化学成分及抗真菌活性研究 [J], 谢小燕;王睿睿;邹秋萍;苏刘艳;李艳平;何红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千里光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千里光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千里光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肖凤艳【摘要】对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茎、叶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和分析.千里光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得率为0.503%,从中鉴定了26种化合物,其中主要为а-金合欢烯(13.37%)、正十六烷酸(8.62%)、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6.93%)、石竹烯(5.32%).千里光茎挥发性化学成分得率0.036%(mL/100g),从中鉴定了36种化合物,其中主要为正十六(烷)酸(24.12%)、石竹烯氧化物(11.16%)、1-甲基-2-戊基一环丙烷(9.55%)、石竹烯(5.78%).本文为进一步评价千里光质量和开发新药提供了基础数据.%The volatile compounds in Senecio cannabifolius Less. were reported. The yield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the leaves of S. cannabifolius was 0.503%. The 26 compounds, including α-famesene (13.37%).n-hexadecanoic acid (8.62%). 2,6-dimethyl-6-(4-methyl-3-pentenyl) -bicyclo[3.1.1]hept-2-ene (6.93%), caryophyllene (5.32%). were identified. The yield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the stem of S. cannabifolius was 0.036% . The 36 compounds, including n -hexadecanoic acid (24.12%), caryophyllene oxide (11.16%). 1-methyl-2-pentyl-cyclopropane (9.55%), caryophyllene (5.78%). were found.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a basis for evaluating its quality and developing new drugs.【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50)002【总页数】5页(P389-392,397)【关键词】千里光;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作者】肖凤艳【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132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千里光,系菊科(compositae)千里光属(Senecioneae)植物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 Less.)的全草或带根全草,生于长白山海拔400~900 m的山沟、林缘和湿地草甸等处。

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对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以探究其潜在应用价值。

通过提取、分离与纯化,鉴定化学成分并研究其性质,最终评价其生物活性。

研究发现,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潜在应用价值。

本文总结了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索该植物资源的价值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潜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信息。

【关键词】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提取、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鉴定、性质研究、生物活性评价、总结、潜在应用价值、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缕半枫荷叶,俗称金银花,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其主要产地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尤以湖北、湖南、浙江等地最为著名。

金缕半枫荷叶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抗炎、消炎等多种药用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流感、急性咽炎、百日咳等疾病。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金缕半枫荷叶的药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

金缕半枫荷叶中的正丁醇部位备受关注。

正丁醇部位是金缕半枫荷叶的一种重要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药用活性和生物活性。

对金缕半枫荷叶的正丁醇部位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药理作用机制,拓展其在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潜在价值。

1.2 研究目的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旨在深入探究该植物中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具体目的如下:1. 确定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的提取方法,探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达到高效、纯净的提取效果。

2. 对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确定最优的分离技术和纯化方法,以获得高纯度的化学成分。

3. 对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对其主要成分进行确认和分析。

4. 研究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性质,了解其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大风子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大风子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大风子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刘亭;蒋礼;何燕玲;刘俊宏;黄勇;邹欢;李勇军【期刊名称】《中成药》【年(卷),期】2018(040)009【摘要】目的研究大风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a Pierre.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大风子6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nthelminthicol A(1)、腺苷(2)、牡荆素(3)、8-羟基喹啉(4)、柴胡色原酮酸(5)、邻羟基苯甲酸(6)、阿魏酸(7)、胡萝卜苷(8)、对羟基苯甲酸(9).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总页数】4页(P2017-2020)【作者】刘亭;蒋礼;何燕玲;刘俊宏;黄勇;邹欢;李勇军【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药物制剂重点实验室/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550004;贵州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药物制剂重点实验室/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黄秋葵果实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J], 刘桂凤;周志强;许妍;廖争争2.山豆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J], 魏鑫;张卫;丁彩凤;于浩飞;张丽艳;周英3.蚊子草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J], 鲍和;杨晶;王博博;陈丽娅;刘娜娜;张睿;王欣;高阳;张海龙4.钩毛茜草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J], 朱敏汇;杨贵香;郑林;汪洋;马雪;林昌虎;李勇军5.核桃青皮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J], 周媛媛;刘宁雨;马丹娜;高蕙蕊;于海龙;刘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2014, 45(7)
・ 627 ・
花酸 (8)。 1 仪器与材料
AV-400 型核磁共振光谱仪、AV-500 型核磁共振光谱仪 LCQ DECAXPplus 型质谱仪 ( 美国 ( 瑞士 Brucker 公司 ) ; Finnigan 公司 ) ; Prep LC 4000 型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 美 ODS-A 型制备色谱柱 ( 日本 YMC 公司 ; 国 Waters 公司 ) ; 10 mm250 mm,10 μm) ; 硅胶 GF254 薄层预制板 ( 烟台江 100 ~ 200 目和 200 ~ 300 目柱色 友硅胶开发有限公司 ) ; 谱用硅胶 ( 青岛海洋化工厂 )。 实验材料采于四川省道孚县郊区 ( 2010 年 8 月 ),经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吴立宏博士鉴定为川西千里光 Senecio solidagineus Hand. -Mazz. 的全草,标本保存于本校 中药研究所标本室。
° 0 化合物 3 : 浅黄色胶状物。[] 2 D +28.0 (c 0.19,
MeOH)。1H NMR(400 MHz, CD3OD): 5.90(1H, s, H-4), 5.80(1H, dd, J=15.2、7.0 Hz, H-8), 5.67(1H, dd, J =15.2、9.2 Hz, H-7 ) , 4.37 ( 1H, d, J =8.0 Hz, H-1') , 2.70( 1H, d, J=9.2 Hz, H-6) , 2.45( 1H, d, J= 16.8 Hz, H-2a), 2.06(1H, d, J=16.8 Hz, H-2b), 1.96 ( 3H, d, J =1.2 Hz, H-13 ) , 1.32 ( 3H, d, J =6.4 Hz, H-10 ) , 1.05 ( 3H, s, H-11 ) , 1.03 ( 3H, s, H-12 ) ;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n-Butanol Fraction of Senecio solidagineus
LI Dingxiang, CHOU Guixin*, WANG Zhengtao
(Key Lab. for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13 H-1') ; C NMR(100 MHz, DMSO-d6): 152.6(C-2、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分离 川西千里光全草 18 kg,切段,用 10 倍量 90% 乙醇回流提取 ( 2 h×3 ),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得总浸 膏 ( 1.5 kg )。浸膏用水 4 L 分散溶解后,过滤,滤 液依次用二氯甲烷、正丁醇萃取 ( 2 L×3 )。正丁醇 部分 (120 g) 用水 1.5 L 溶解后,上样于 D101 大孔 树脂,依次以 4 倍柱体积 30 %乙醇、50 %乙醇和 80%乙醇洗脱得到 A、B、C 3 部分。A 部分 (50 g) 经 MCI 柱 色 谱, 依 次 以 4 倍 柱 体 积 20 % 甲 醇、 40 % 甲 醇 和 60 % 甲 醇 洗 脱,60 % 甲 醇 洗 脱 部 分 ( 15 g ) 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以二氯甲烷∶甲醇梯 度洗脱 ( 95 ∶ 5 → 0 ∶ 100 ),经 TLC 检测合并相 同流份,再综合利用 ODS ( 20%~ 80%甲醇梯度洗 脱 )、Sephadex LH-20 ( 甲醇洗脱 ) 柱色谱分离和 制备型 HPLC ( 20%~ 50%甲醇为流动相 ) 制备得 化合物 1(20 mg)、2(13 mg)、3(5 mg)、4(3 mg)、 5(12 mg)。B 部分 (30 g) 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以二 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 ( 95 ∶ 5 → 0 ∶ 100 ),经 TLC 检测合并相同流份,再经 ODS(20%~ 80%甲 醇梯度洗脱 )、Sephadex LH-20( 甲醇洗脱 ) 柱色谱 反复分离纯化,并进一步利用制备型 HPLC(30%~ 50 %甲醇为流动相 ) 纯化得到化合物 6 ( 49 mg )、 7(30 mg) 和 8(7 mg)。 2.2 结构鉴定 化 合 物 1 :白 色 粉 末。 H NMR ( 400 MHz,
・ 626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2014, 45(7)
中药与天然药物
川西千里光中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李定祥,侴桂新*,王峥涛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中药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3) 摘要 : 利用大孔树脂、MCI、ODS 和 Sephadex LH-20 柱色谱以及反相制备液相色谱对川西千里光 Senecio solidagineus Hand. -Mazz. 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并利用 1 H NMR、13 C NMR 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川西千里光中分离得到 8 个化合物花苷Ⅱ ( 2 )、( 6 R ,7 E ,9 R ) -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3)、 crotonine(4)、 bidensmethoside B(5)、 松脂醇葡萄糖苷 (6)、 picraquassioside C( 7) 和 3,3'- 二甲氧基鞣花酸 ( 8)。化合物 2 ~ 8 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 为首次从 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 千里光属 ; 川西千里光 ; 灯盏花苷Ⅱ ; 分离 ; 结构解析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255(2014)07-0626-03
13 -OCH 3 ) , 4.86 ( 1H, d, J =7.3 Hz, H-1' ) ; C NMR
( 100 MHz, DMSO- d6) : 148.9( C-2) , 144.9( C-1) , 138.0( C-8) , 133.5( C-4) , 120.3( C-5) , 115.6( C-3) , 115.5( C-9) , 112.9( C-6) , 100.2( C-1') , 77.0( C-5') , 76.9(C-3'), 73.3(C-2'), 69.7(C-4'), 60.7(C-6''), 55.6 ( -OCH 3 ) , 39.2 ( C-7 )。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基本 一致 [ 5 ],故鉴定为丁香酚 - O - β - D - 吡喃葡萄糖苷 (eugenyl-O-β-D-glucopyranoside)。 化 合 物 2 :白 色 粉 末。1 H NMR ( 400 MHz, DMSO- d 6) : 6.49 ( 2H, s, H-3、5 ) , 5.05 ( 2H, dm, H-9), 3.73(6H, s, -OCH32), 4.84(1H, d, J=6.1 Hz,
1
6), 137.5(C-8), 135.4(C-4), 132.8(C-1), 115.9(C-9), 106.6(C-3、5), 102.8(C-1'), 77.2(C-5'), 76.5(C-3'), 74.2( C-2') , 69.9( C-4') , 60.9( C-6') , 56.3( -OCH3) , 39.2 ( C-7 )。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基本一致 [ 6 ],故 鉴定为灯盏花苷Ⅱ (erigeside Ⅱ )。
川西千里光 Senecio solidagineus Hand. -Mazz. 系菊科 ( Asteraceae) 千里光属 Senecio L. 植物,主 产于西藏、四川 ( 巴塘、道孚、茂县 ) 和云南 ( 德 钦 ),生于海拔 2 900 ~ 3 900 m 开矿阳坡。川西千
收稿日期:2014-04-03 作者简介:李定祥(1978-),男,博士,从事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 标准研究。 E-mail:dingxiang_li@ 通信联系人:侴桂新(1956-),男,博士,研究员,从事中药活性 成分与质量标准研究。 Tel:021-50805522 E-mail:chouguixin@
里光在藏药中为治疮、解毒之良药,主治伤口发炎、 肿胀、急性结膜炎、皮炎、疮疖、跌打损伤等 [ 1,2 ]。 本课题组对千里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列研 究 [ 3,4 ],并系统研究了川西千里光的化学成分。本 研究报道从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了 8 个化合物, 分 别 为 丁香酚 - O - β - D - 吡喃葡萄糖苷 ( 1 )、灯盏 花苷Ⅱ ( 2 )、( 6 R ,7 E ,9 R ) -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 O - β - D -glucopyranoside ( 3 )、 crotonine( 4)、bidensmethoside B( 5)、松脂醇葡萄 糖苷 (6)、picraquassioside C(7) 和 3,3'- 二甲氧基鞣
DMSO-d6) : 7.02( 1H, d, J=8.3 Hz, H-6) , 6.81( 1H, d, J=1.8 Hz, H-3), 6.69(1H, dd, J=8.2、1.8 Hz, H-5), 5.96 ( 1H, m, H-8 ) , 5.06 ( 2H, m, H-9 ) , 3.76 ( 3H, s,
ABSTRACT: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n-butanol fraction of Senecio solidagineus Hand. -Mazz. were investigated by macroporous resin, MCI, ODS and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ies and prep-HPLC preparation. On the basis of NMR spectrum analysis, eight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eugenyl-O-β-Dglucopyranoside (1), erigeside Ⅱ (2), (6R,7E,9R)-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 (3), crotonine (4), bidensmethoside B (5), pinoresinol-O - β- D -glucopyranoside (6), picraquassioside C (7) and 3,3'-dimethoxyl ellagic acid (8). Compounds 2 - 8 were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Senecio for the first time, compound 1 was isolated from Senecio solidagineus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 Senecio; Senecio solidagineus; erigeside Ⅱ; seperation;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