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化学成分研究的现状(一)

合集下载

葫芦科主要药用植物近十年化学成分研究综述

葫芦科主要药用植物近十年化学成分研究综述

葫芦科主要药用植物近十年化学成分研究综述张洪彬苏筱琳雨田张梅*(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75)E-mail:yesman79@摘要: 本文综述了葫芦科(Cucurbitaceae)绞股蓝属(Gynostemma)植物、雪胆属(Hemsle ya)植物、罗汉果属(Momordica)植物、假贝母属(Bolbostemma)植物化学成分近十年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葫芦科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1.引言葫芦科植物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极稀为灌木或乔木状。

全球约113属8 00种,大多数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少数种类散布到温带。

我国有32属154种35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少数散布到北部[1]。

葫芦科药用植物在我国有着丰富的资源,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对它们的研究更为深入、广泛,因此,本文对葫芦科药用植物近十年在化学成分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

2. 葫芦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情况2.1 绞股蓝属植物全世界约有13种,产亚热带至东亚,自喜马拉雅至日本、马来群岛和新几内亚岛。

我国有11种2变种,产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以西南地区最多。

绞股蓝Gynostemma pen taphyllum(Thunb)Makino又名七叶胆,为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植物[1]。

已从绞股蓝属中分离鉴定了100多种与人参皂苷具有类似骨架的达玛烷型绞股蓝皂苷(gypeno side),其结构特征A/B、B/C、C/D环均为反式,有8β−CH3,10β−CH3 ,13β−H,14α−CH3,17β−侧链,C-20构型为R或S。

GP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癌、抗衰老、抗溃疡、镇静、降血脂等作用。

以下是绞股蓝属中近十年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19-oxo-3-beta,20(S),21-trihydroxydammar-24-ene-3-O-([alpha-L-rhamnopyranosy(1-->2)][b eta-D-xylpyranosyl(1-->3)])alpha-L-arabinopyranoside(G)[2];gypentonoside[3];2α,3β,12β,20(S)-T etrahydroxydammar-24-ene-3-O-β-sophoroside-20-O-β-rutinoside [4];gynosidesA-E[5];3-O-beta-D -glucopyranosyl-2alpha,3beta,12beta,20(S)-dammar-24-en-3-ol-20-O-beta-D-glucopyranoside[6]; (21-,23-epoxy-,3beta-,20-,21–trihydroxydammar-24-ene-3-O-([alpha-d-rhamnopyranosyl(1-->2)]-[beta-d-glycopyranosyl(1-->3)]-beta-d-lyxopyranoside))[7];Gylongiposide I,allantion[8];3β,12β,25 -trihydroxy-20(S),24(S)-epoxydammarane3-O-β-D-gluc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ide;3β, 12β,25-trihydroxy-20(S),24(R)-epoxydammarane3-O-β-D-gluc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 side;3β,12β,23β,25-tetrahydroxy-20(S),24(S)-epoxydammarane3-O-β-D-gluc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ide[9];dammarane glycosides(1-15)[10];dammarane glycosides(I-III)[11];19-oxo-3β, 20(S),21-trihydroxydammar-24-ene-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yl(1-3)]}α-L-arabinopyranoside[12];gypentonosideA[13].2.2 雪胆属植物全世界约有30种,产亚洲亚热带至温带地区,2种产与印度东部及越南北部。

绞股蓝研究报告

绞股蓝研究报告

绞股蓝研究报告
绞股蓝(Convolvulus arvensis)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属于
旋花科绞股蓝属。

它具有匍匐茎和叶子,花朵呈漏斗状,花色多为白色或粉红色,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然而,绞股蓝也是一种常见的杂草,对农田和园艺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绞股蓝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生物学特性和繁殖方式:介绍绞股蓝的生长环境、生命周期、形态特征以及其繁殖方式,包括种子传播和根茎传播等。

2. 生长环境和分布范围:研究绞股蓝的适应性和分布范围,特别关注其在不同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3. 绞股蓝对农田和园艺作物的危害:深入调查绞股蓝对农田作物和园艺作物的危害程度和机制,分析其竞争力和侵袭性,并探讨对策和防治方法。

4. 绞股蓝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研究绞股蓝的化学成分、药用价值和药理作用,评估其在药物研发和治疗领域的潜力。

5. 绞股蓝的综合利用价值:探讨绞股蓝的综合利用价值,包括食用、制药、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并提出相关推广和开发建议。

通过对绞股蓝的研究报告,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种植物的特点和危害,为绞股蓝的防治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绞股蓝中有效成分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综述

绞股蓝中有效成分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综述

绞股蓝中有效成分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综述一、绞股蓝皂苷提取工艺1、水提醇沉法:将绞股蓝全草切细,用水浸过料面,加热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浓缩成流浸膏状,冷却后加入乙醇,至不再产生沉淀,再经过滤、浓缩、干燥,即得到粗制绞股蓝总皂苷2、溶剂提取法:绞股蓝全草的粗粉,用乙醇或甲醇提取,回收乙醇或甲醇后用正丁醇萃取,回收正丁醇干燥得总绞股蓝总皂苷3、丙酮沉淀法:绞股蓝粗粉用乙醇回流提取,减压回收醇后的浓缩液,加入丙酮,析出大量的沉淀,收集沉淀物再真空干燥即得绞股蓝总皂苷4、酶法:酶法提取工艺主要是利用纤维素酶及果胶酶对纤维素、果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绞股蓝皂苷的提取效率5、微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是天然产物提取的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技术,该技术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提高植物细胞破碎力度,从而提高皂苷提取率6、超声波辅助提取:超声波提取原理为:利用超声波破碎细胞(空化)和强化传质((机械作用),使溶剂分子渗透到组织细胞中,能更好地与溶质分子接触,使细胞中可溶成分更好地释放出来。

7、大孔树脂法:将绞股蓝加入水煮沸提取,过滤提取液,澄清,将上清液通入大孔树脂吸附,用碱液冲洗柱子至流出液无色,再用水冲洗至中性,然后用原料5一8倍量50%一95%乙醇洗脱,脱除乙醇经干燥处理得股蓝总皂苷制品8、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超临界流体是指超过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的非凝缩性的高密度流体,可作为SF的物质很多,有二氧化碳、三氟甲烷等,其中二氧化碳临界温度接近室温且无色、无毒、无味、不易燃、化学惰性、价廉!易制成高纯气体,因而成为应用最广泛的SF。

因为处于临界压力以上状态时,会使液体和气体成为均相的流体,它们的粘度!密度和扩散系数均界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尤其是与溶解能力有密切关系的密度比气体数大百倍。

利用这些性质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比溶液萃取的效果要优越,特别在中药材及其制剂中更显示出独特的优点,主要是提取简便!快速,可直接进样分析;提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提取的杂质较少9、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具有选择通透性的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分级、提纯的一门技术。

2024年绞股蓝提取物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绞股蓝提取物市场发展现状

绞股蓝提取物市场发展现状概述绞股蓝(Hypericum perforatum)是一种在药用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植物,其提取物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和美容产品等领域。

本文将对绞股蓝提取物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展望未来的市场前景。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绞股蓝提取物市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容的关注度提升,对天然植物提取物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预计绞股蓝提取物市场规模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

亚太地区是绞股蓝提取物市场的主要消费市场,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地区。

市场驱动因素健康意识的提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天然植物提取物的需求愈发旺盛。

绞股蓝提取物作为一种拥有多种保健功效的植物提取物,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化妆品行业的需求增加绞股蓝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多种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产品中。

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绞股蓝提取物的需求也得到了提升。

市场竞争格局绞股蓝提取物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企业包括: - Naturalea SA - Martin Bauer Group - Indena SpA - SK Bioland这些企业在绞股蓝提取物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均相对较高。

此外,还存在一些小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它们在特定的地区或市场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市场趋势和发展前景新产品开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绞股蓝提取物市场不断涌现出新的产品。

例如,新型绞股蓝提取物衍生的抗衰老产品、抗病毒产品等,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区域市场的发展亚太地区是绞股蓝提取物市场的主要消费市场,但其他地区的市场也在逐渐发展壮大。

特定地区的传统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将为绞股蓝提取物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结论绞股蓝提取物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未来几年内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化妆品行业的需求增加是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中药绞股蓝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

中药绞股蓝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

中药绞股蓝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摘要】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mb)Mak]为双子叶纲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常用其全草或根茎。

绞股蓝味甘、苦,性寒,无毒,具有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等功效。

而现代研究发现绞股蓝中含有皂苷、黄酮、有机酸、氨基酸、多糖及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

现笔者就对中药绞股蓝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绞股蓝药理作用绞股蓝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又被称之为“七叶胆”,主要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生长,在《金匮要略》中很早就有所记载,是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

传统中医认为绞股蓝能够化痰止咳、解毒清热、益气安神及降血压。

现代药理研究则发现,绞股蓝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抗氧化、保护肝脏、抗溃疡及保护肾脏等作用,现就将其中主要的药理作用做一综述。

1.抗肿瘤的作用徐长福[1]等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小鼠在给予绞股蓝总皂甙(GP)后其肿瘤的体积明显减少,小鼠进展期S180肉瘤的生长也被显著的抑制;小鼠S180肉瘤坏死率及肿瘤坏死面积与肿瘤总面积的比率(TNA /TTA)明显增加;巨噬和瘤内淋巴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增加;实验研究也得出,使用了绞股蓝总皂甙(GP)后K562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

由此表明,绞股蓝具有一定抗肿瘤的活性,其中的绞股蓝总皂甙(GP)不仅能杀伤肿瘤细胞,并且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发挥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杜小燕[2]等学者则并通过肿瘤抑瘤率为指标,通过小鼠移植瘤模型研究绞股蓝中的多糖成分对肉瘤S180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用不同浓度的绞股蓝多糖通过MTT法检测其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比色法对给予小鼠不同浓度的绞股蓝多糖后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以及其释放NO进行测定;同时也测定了给予不同浓度绞股蓝多糖后对1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

结果得出,小鼠体内肿瘤在给予绞股蓝多糖后其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并且随剂量的增加呈依赖关系;但给予绞股蓝多糖体后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经不同浓度绞股蓝多糖刺激的巨噬细胞活性增加;并且对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绞股蓝研究近况

绞股蓝研究近况

绞股蓝研究进展摘要:绞股蓝含有绞股蓝皂苷及绞股蓝多糖等多种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近年来人们对其鉴别方法、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均有深入发展。

关键词:绞股蓝化学成分鉴别方法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绞股蓝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绞股蓝C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Makion的干燥全草。

又名小苦药、甘蔓茶、仙草、七叶胆、五叶参、公罗锅底、五叶藤、遍地生根等,有“南方人参”和“第二人参”的美誉。

绞股蓝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全世界约有16种和3个变种,我国有15种和3个变种,分布于秦岭和长江以南地区,其中以云南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种类最多,多数分布于海拔1 000~2000 m。

[1]绞股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草药,其早在明清《救荒本草》、《农政全书》、《植物名实图考》中就有记载[2],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及深入的研究。

绞股蓝主要药效成分为绞股蓝皂甙(Gypenoside,Gyp),其中有与人参皂甙(Ginsenoside,Gin)相同的成分,具有调血脂、抗衰老、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效, 由此引发了对绞股蓝植物的科研和开发热潮。

本文主要综述了绞股蓝的研究近况。

1.绞股蓝的植物学特征:多年生草质攀援植物,茎细弱,长达4-5m,具分枝,有棱,被白毛。

叶膜质,鸟足状,互生,小叶5-7(9),有小叶柄,叶片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中央小叶较长,长3-16cm,宽2-6cm,边缘具锯齿,两面均疏被短硬毛。

茎卷须常2歧,稀单一。

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雄花直径3mm,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长约0.7mm;花冠淡绿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2.5-3mm;雄蕊5,花丝合生。

雌花圆锥花序,远较雄花序短小,花梗基部有1-2mm长的苞片,雌花直径4mm;子房下位,球形,花柱3,短而叉开,柱头2裂。

浆果球形,成熟后黑色。

花期7-8月,果期9-10月[3]。

刘世彪等论文[4]所记载的绞股蓝植物形态与上述有较大区别。

绞股蓝市场情况调查

绞股蓝市场情况调查

绞股蓝市场调查绞股蓝又称“五叶参”、“七叶胆”,是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落叶草质藤本植物,是一种名贵天然的中草药资源。

它在世界上被鉴别有13种之多,我国目前发现有11种,是目前唯一除人参属外含有人参总甙的植物,据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表明,绞股蓝含有近60种人参总甙,其中有4种与人参总甙化学结构完全相同,11种相似,另外还含有绞股蓝糖甙、氨基酸以及18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具有人参相似的免疫增强剂作用,可以抵抗多种疾病,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给予高度的评价“其味苦甘,性寒,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之功效”。

民间用绞股蓝治疗咳嗽,慢性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肾盂肾炎,胃肠炎等症,外伤还可治刀伤。

现代科学试验证明,绞股蓝对人体有滋补、镇静、抗紧张、促食欲、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转氨酶、延缓衰老、防治癌症等作用,同时还有美容减肥、助睡眠等效果,所以神奇的绞股蓝茶被誉为“第二人参”、“南方人参”、“长寿茶”等。

一、绞股蓝茶的保健功效最早发现绞股蓝,被誉为“绞股蓝之父”的日本药用植物研究会会长竹本常松博士在《益寿中草药选解》书中注明绞股蓝有如下作用:1、抗癌,抑制率达20%一80%。

2、抗衰老,抑制肝脏中的过氧化脂质,显著延长细胞寿命。

3、抗疲劳。

4、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应变力。

5、降低血清中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水平,抑制GPT升高。

6、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以及抗紧张作用。

7、抗溃疡疗效尤显著。

8、治偏头痛和不定愁诉症等。

上海生药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中医学院中药鉴定室陈瑞华教授,在1988年第9期《大众医药》中讲到:“有些绞股蓝人参总甙的含量比人参粉还高,甚至是高丽参的三倍。

据药理及临床研究表明,服用绞股蓝粗提物可以:1、降低高糖和高脂动物血清中的过氧化脂、胆固醇。

2、增强耐冻、耐缺氧和耐疲劳能力。

3.抗衰老,延长细胞寿命,生精。

4、治疗肝病和贫血。

5、对大脑中枢有良好的兴奋和镇静的双向调节作用,能有效地对付不良环境,是较理想的神经系统强化剂。

【推荐下载】绞股蓝研究进展

【推荐下载】绞股蓝研究进展

绞股蓝研究进展【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绞股蓝研究进展 【摘要】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其主要成分是绞股蓝皂苷、多糖和黄酮类,具有降低血脂、抗肿瘤、降血糖、抗衰老等药理作用。

文章就绞股蓝资源种属与分布、化学成分、提取分析方法、药理作用方面对绞股蓝予以综述,以便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绞股蓝; 资源种属; 化学成分; 提取分析方法; 药理作用 Abstract:Gynostemma pentaphyllum belongs to the Cucurbitaceae family, which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and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 G. pentaphyllum is rich in gypenosides, polysaccharides and flavonoids. These components have various activities including cholesterol-lowering activity, anti-tumor activity, hypoglycemic activity, anti-aging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progress about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Gynostemma resources, chemical components, extraction method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Gynostemma pentaphyllum; Species; Chemical components; Extraction metho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为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又称七叶胆五叶参甘茶蔓公罗锅底小苦药遍地生根等,其早在明清《救荒本草》《农政全书》《植物名实图考》中就有记载[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绞股蓝化学成分研究的现状(一)
【摘要】随着对绞股蓝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对绞股蓝化学成分的研究日渐深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文章就绞股蓝化学成分方面的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特别是在绞股蓝新皂苷的发现和多糖成分的研究方面,为绞股蓝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绞股蓝;化学成分;皂苷;多糖
Abstract:Withmore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ofGynostemmapentaphyllum,peoplehavelearnedmo reaboutchemicalingredientsinit.Inthispaper,somenewachievementsinchemicalingredientresearch wereintroduced,whichisfavorabletofurtherresearchofchemicalingredientsofGynostemmapentaph yllu.
Keywords:Gynostemmapentaphyllu;Chemicalingredients;Saponin;Polysaccharide
绞股蓝Gnostemmapentaphyllum(Thunb.)Makino又名七叶胆,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及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资源丰富。

绞股蓝中含有皂苷、多糖、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和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

绞股蓝能够有效地保护心、脑、血管和肝脏,降低血脂、降胆固醇、降转氨酶、调节免疫和抗诱变,而且在抗衰老、抗疲劳、抗辐射和消除自由基的同时,还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抗溃疡、抑制胆结石形成和调节内分泌活动〔1~3〕。

因此,研究绞股蓝中的化学成分,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绞股蓝,明确绞股蓝中的药理活性成分。

本文主要介绍了绞股蓝皂苷和多糖等成分的研究进展,为绞股蓝的开发提供参考。

1绞股蓝皂苷成分的研究现状
1976年日本人永井正博等在绞股蓝中分离得到了人参二醇和2α-羟基人参二醇,首次揭示了绞股蓝中含有达玛烷(dammarane)型皂苷类成分。

随后,人们对绞股蓝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迄今发现的绞股蓝皂苷(Gyp)总共达136种,其中有绞股蓝皂苷(Gyp)Ⅲ、Ⅳ、Ⅷ、Ⅻ与人参皂苷(Gin)-Rb1,-Rb3,-Rd和-F2完全相同,此外还分离得到了人参皂苷Rd3,K,其余为人参皂苷的类似物。

由于绞股蓝的产地不同,其中的皂苷成分和含量也有很大的不同。

覃章铮〔4〕等曾经对1990年以前发现的84种皂苷成分进行过综述性报道,但由于绞股蓝皂苷具有较好的药理疗效,因此,对绞股蓝皂苷成分的研究一直是热点。

1990年后,又有52种绞股蓝皂苷被相继报道。

根据苷元结构相近的程度,本文将这52种皂苷分为11类。

第1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201〔5〕C47H76O172-ara-glc-rha(S)2〔5〕C47H76O17
2-ara-glc-rha(R)3〔6〕C49H78O18MeCO
-glc-rha3|6|2xyl-H(S)4〔6〕C49H78O18MeCO
-glc-rha3|6|2xyl-H(R)5〔6〕C47H76O17-glc-rha3|2xyl-H
(S)6〔6〕C47H76O17-glc-rha3|2xyl-H(R)7〔6〕C48H78O18-glc-rha3|2glc-H(S)8〔6〕C51H80O19MeCO
-glc-rha6||43|2xylMeCO-H(R)
第2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2α3β20(S)9〔7〕C54H90O23-OH2-glc-glc6-glc-rha10〔7〕C53H88O23-OH2-glc-glc6-glc-xyl11〔8〕C54H90O20-Hrha
-glc-rha3|2|6rha-H
第3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1920(S)2112〔7〕C48H80O192-glc-glc-CH2OH-glc-H13〔9〕C55H92O22CH3CO-glc-rha|36|2xy1-CH3-H-O-glc14〔9〕C54H92O22-glc-rha3|2rha-CH3-H-O-glc15〔9〕C53H90O21-glc-rha3|2xyl-CH3-H-O-glc16〔9〕C52H88O21-ara-rha3|2xyl-CH2OH-H-O-glc17〔9〕C53H90O22-glc-rha3|2xyl-CH2OH-H-O-glc18〔10〕
C54H92O222-glc-glc-CH2OH6-glc-rha-H19〔10〕C54H90O222-glc-glc-CHO6-glc-rha-H20〔10〕C47H78O172-ara-glc-CHO-glc-H
第4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232421〔11〕C41H70O132-xyl-glcH(S)22〔11,12〕C42H72O142-glc-glcH (S)23〔11,12〕C41H70O132-xyl-glcH(R)24〔11,12〕C41H70O142-xyl-glcOH(R)(S)25〔13〕C41H70O142-glc-xyl-OH(S)(S)
第5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23(S)26〔9〕C46H78O18-glc-xyl6|2xyl-OH27〔9〕C47H78O19-glc-glc6|2xyl-OH28〔9〕C41H70O142-xyl-glc-OH29〔9〕C41H70O142-glc-xyl-OH30〔9〕C42H70O142-xyl-xyl-OAc31〔9〕2-glc-xyl-OAc32〔9〕C48H80O19-glc-xyl6|2xyl-OAc
第6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1933〔14〕C49H82O18MeCO-glc-xyl2|6|3rha-CH334〔14〕C46H76O17-ara-xyl2|3rha-CHO
第7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192135〔14〕C46H74O17-ara-xyl2|3rha-CHO-OH36〔14〕C47H78O17-glc-xyl2|3rha-CH3-OH37〔14〕C49H80O18OAc-glc-xyl2|6|3rha-CH3-OH38〔14〕C48H78O17-ara-xyl2|3rha-CHO-OEt39〔14〕C49H82O17-glc-xyl2|3rha-CH3-OEt40〔15〕C47H78O16-lyx-glc3|2rha-CH3-OH
第8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121920(S)21252641〔5〕C53H90O222-ara-glc-H-CH3-rha-H-OH-glc42〔9〕C52H86O23-ara-xyl2|3rha-H-CHO-H-O-glc-OOH-H43〔13〕C46H76O18-ara-xyl2|3rha-H-CHO-H-OH-OOH-H44〔9〕C53H90O242-glc-glc-OH-CH3-xyl-glc-H-OOH-H45〔13〕C53H90O21-glc-xyl2|3rha-H-CH3-H-O-xyl-OCH3-H
第9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2α3β121920(S)212446〔5〕C52H88O22-H2-ara-glc-H-CH3-H-O-glc-rha47〔9〕C52H86O22-H-ara-xyl2|3rha-H-CHO-H-O-glc-H48〔16〕C36H62O10-OH-H-OH-CH3-glc-H-H
第10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1949〔14〕C49H80O18OAc-glc-xyl2|6|3rha-CH350〔14〕C46H74O17-ara-xyl2|3rha-CHO
第11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第12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glc=β-D-吡喃葡萄搪基,xyl=β-D-吡喃木糖基,rha=α-L-吡喃鼠李糖基,ara=α-L-吡喃阿拉伯糖基,lyx=β-D-来苏糖基,Ac代表乙酰基,Me代表甲基,键上的数字代表键合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