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逐步聚合汇编

合集下载

汇编语言复习资料ppt课件

汇编语言复习资料ppt课件

Chapter Two Addressing
Assembly
1. 寄存器寻址
2. 寄存器间接寻址 4. 基址加变址寻址 6. 直接寻址
3. 变址寻址
5. 立即寻址
7. 寻址问题讨论
8. 寻址综合举例P43
liuxzh@
1. 寄存器寻址
Assembly
操作数在寄存器中
liuxzh@
3.存储器的地址形成
Assembly
物理地址
1.最小寻址单元是字节, 每个单元有唯一的地址编号,20位地址线,最小地址编号 是:00000H,最大地址编号是FFFFFH
2.两个连续的字节单元形成一个字, 两个连续的字形成一个双字(举例说明排列顺序)
liuxzh@
1.源操作数与目的操作数要匹配 2. CS不可作为目的操作数
3. 举例: MOV AX,BX MOV CH,DL
liuxzh@
2. 寄存器间接寻址
Assembly
寄存器中内容是操作数地址
1. 16位中只可使用BX,SI,DI,BP 之一,其它寄存器不得使用!!! 2. 源操作数与目的操作数不可同时为 寄存器间接寻址 3. 举例并比较: MOV MOV MOV MOV AX,BX AX,[BX] [SI],BX SI,BX
1.机器语言就是二进制代码组成的语言 2.每种计算机机器语言不同
3.机器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
liuxzh@
1. 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
Assembly
汇编语言
1.汇编语言就是机器语言的助记符 2.汇编是低级语言,但也要“变成”机器语言 3.汇编的源程序通过Assembler变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 4.宏汇编就是加上宏命令与伪指令组成的汇编程序 5.机器语言,汇编程序,宏汇编分别举例

汇编基础入门知识

汇编基础入门知识

汇编基础入门知识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编程语言,用于与计算机硬件进行直接交互。

它是人类可以读懂的机器码的替代品,通过汇编语言,程序员可以控制计算机的底层操作和硬件资源。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汇编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语法、数据类型、寄存器和常用指令等。

一、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汇编语言是由一系列的符号和指令组成的。

它与计算机的机器码一一对应,每个汇编指令都对应着一条机器码指令。

通过汇编器,我们可以将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码,然后由计算机执行。

二、汇编语言的语法和指令格式1. 汇编语言的语法规则汇编语言的语法规则包括指令、伪指令、标号、操作数等几个关键部分。

指令是最基本的语法单位,它用来执行特定的操作,例如将数据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伪指令是一种特殊的指令,用来给汇编程序提供额外的信息,例如定义常量或者设置程序的起始地址。

标号用来标记程序的不同部分,例如循环或者条件语句。

操作数是指令的操作对象,可以是寄存器、内存地址或者立即数等。

2. 汇编指令的格式每条汇编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

操作码定义了具体的操作,例如将两个数相加或者将数据存储到内存中。

操作数则指定了操作的对象和参数,例如操作的寄存器或者内存地址。

三、汇编语言的数据类型1. 寄存器寄存器是一种用来存储数据的硬件设备。

不同的CPU架构有不同的寄存器,其中有一些是通用寄存器,可以用来存储任意类型的数据。

例如,在x86架构中,我们有AX、BX、CX、DX等通用寄存器。

2.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

在汇编语言中,我们可以通过内存地址来访问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

内存地址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组成,通过将它们相加,我们可以得到实际的内存地址。

四、常用的汇编指令1. 数据传输指令MOV指令用来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例如,可以使用MOV指令将寄存器中的数据传输到内存中,或者将一个内存地址中的数据传输到寄存器中。

2. 算术运算指令ADD和SUB指令用来执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简述汇编语言的组成及各基本语句的作用

简述汇编语言的组成及各基本语句的作用

简述汇编语言的组成及各基本语句的作用汇编语言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一种低级编程语言,其特点是直接面向计算机硬件。

汇编语言的组成主要包括指令集、寻址方式和汇编程序等。

本文将对汇编语言的组成和各基本语句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一、指令集指令是汇编语言的基本单位,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

操作码代表执行的操作,而操作数则包含要操作的数据。

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所支持的指令集不同。

1. 数据传输指令:用于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比如MOV指令可以将一个数据从一个寄存器传输到另一个寄存器。

2. 运算指令:执行基本的算术和逻辑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逻辑与、或、非等。

例如ADD指令可以将两个操作数相加。

3. 转移指令:用于改变程序的执行顺序,可以实现条件跳转和无条件跳转。

例如JMP指令可以无条件跳转到指定的地址。

4. 输入输出指令: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输入输出操作。

比如IN指令可以从外部设备读取数据。

二、寻址方式寻址方式指的是指令中的操作数如何计算或获取存储器中的数据。

1. 立即寻址:操作数直接包含在指令中。

例如MOV AX, 5将立即数5传送给寄存器AX。

2. 寄存器寻址:操作数存放在寄存器中,指令通过寄存器来获取或存储数据。

例如MOV AX, BX将将BX寄存器的值传送给AX寄存器。

3. 直接寻址:操作数作为指令的操作数字段的内容,指令直接读取或写入该存储单元。

例如MOV AX, [2000]将存储器地址为2000的单元中的内容传送给AX寄存器。

4. 间接寻址:操作数是一个地址,指令通过该地址获取存储器中的数据。

例如MOV AX, [BX]将BX寄存器中的值作为地址,获取该地址存储单元中的内容。

5. 寄存器间接寻址:操作数是一个存储器地址,这个地址存在另一个寄存器中。

例如MOV AX, [BX+SI]将BX和SI寄存器中的值相加得到一个地址,然后获取该地址存储单元的内容。

三、汇编程序汇编程序是将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的程序。

MASM汇编语言基础

MASM汇编语言基础

§4.3.4 数值返回运算符
数值返回运算符有5个,分别是:SEG、OFFSET、TYPE、 LENGTH和SIZE。这种运算符旳对象必须是存储器操作数,即 变量名或标号,经过运算后返回旳是一种数值。下面分别阐明各 运算符旳功能。
1.SEG
格式:SEG 变量名或标号
当运算符SEG加在一种变量名或标号前面时,汇编程序回送 旳运算成果是这个变量或标号所在旳段旳段基址;
③ 对于DD伪指令,仅可给两个字符构成旳字符串分配4个字节旳单元, 且这两个ASCII码是存储在两个低字节(存储顺序与DW伪指令相同)中, 两个高字节均存储00H。相当于定义一种双字。
(4)带DUP体现式:DUP是定义反复数据操作符,在操作数 部分旳格式为:
反复次数 DUP(反复旳内容)
DUP能够嵌套使用
图4.1 指令语句旳格式
一条指令语句有如下4个字段:
1.标号字段
这是一种可选字段。标号必须以“:”作为结束符。一种标号是 一条指令旳符号地址,它代表该指令旳第一种字节旳地址。
2.指令助记符字段
这是一条指令中不可缺乏旳主要成份。它表达这条语句要求 CPU完毕什么操作。
3.操作数字段
参加操作旳数据或地址。指令语句能够有一种操作数、两个操 作数或无操作数。
§4.4 程序旳段构造
§4.4.1 段定义伪指令 格式: 段名 SEGMENT
…… 段名 ENDS 一种完整旳汇编源程序中能够定义多种段,但同步起作用旳 最多只有4个。每一种段都是由伪指令SEGMENT开始,由ENDS 结束,SEGMENT和ENDS必须成对出现,而且在SEGMENT和 ENDS旳前面都必须有同一种段名;SEGMENT和ENDS语句之 间旳省略号部分,对于代码段来说,主要是指令,也能够有伪指 令;对于数据段、附加段和堆栈段来说,一般是存储单元旳定义、 分配等伪操作。

汇编基础教程

汇编基础教程

汇编基础教程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计算机语言,它能够直接操作计算机硬件并进行编程。

在计算机领域中,掌握汇编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教程将带您逐步学习汇编语言的基础知识,从而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底层编程。

一、汇编语言的概述汇编语言是一种近似于机器语言的计算机语言,它通过使用助记符来代表机器指令,以便于程序员编写和理解。

汇编语言相对于机器语言而言,更容易阅读和编写,但仍然需要了解底层硬件结构和指令集架构。

二、汇编语言的基本结构1. 数据段:用于定义程序中所使用的数据,并分配内存空间。

2. 代码段:用于存放实际的汇编指令,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

3. 堆栈段:用于存放函数调用、参数传递和局部变量等信息。

4. 其他段:可根据需要定义其他段,如常量段、字符串段等。

三、汇编语言的数据类型和寻址方式1. 数据类型:汇编语言支持的数据类型包括字节(BYTE)、字(WORD)和双字(DWORD)等。

2. 寻址方式:汇编语言提供多种寻址方式,包括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基址变址寻址和相对寻址等。

四、汇编语言的指令集和常用指令1. 汇编语言的指令集包括数据传输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比较指令和跳转指令等。

2. 常用指令示例:- MOV指令:用于将一个数据从源操作数移动到目的操作数。

- ADD指令:用于将两个数据相加,并将结果存储到目的操作数中。

- SUB指令:用于将目的操作数减去源操作数,并将结果存储到目的操作数中。

- JMP指令:用于无条件跳转到指定的地址。

- CMP指令:用于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并设置相应的条件码。

五、汇编语言的程序结构与流程控制1. 程序结构:一个汇编程序包括初始化、输入、处理和输出等模块。

2. 流程控制:汇编语言提供分支和循环结构来实现程序的流程控制,如条件判断和循环执行等。

六、汇编语言的调试和优化1. 调试: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可以通过单步执行、断点设置和寄存器监视等方式进行。

汇编多文件编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汇编多文件编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汇编多文件编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汇编多文件编程是一种在汇编语言中使用多个文件来编写程序的技术。

在传统的汇编程序中,所有的代码都是写在一个文件中的,当程序变得庞大时,这会导致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变得非常困难。

汇编多文件编程通过将不同功能的代码分开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使得程序结构更清晰,代码逻辑更容易理解。

通过合理地划分文件,我们可以将不同的功能模块独立编写,便于单独测试和调试,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和可扩展性。

在汇编多文件编程中,我们通常将主程序和不同的功能模块分别写在不同的文件中。

这些文件可以包含代码、数据和常量等信息。

通过在主程序中调用其他文件中的函数和变量,我们可以实现不同文件之间的交互和数据共享。

汇编多文件编程还可以提高代码的模块化程度,降低了编写和维护程序的难度。

它使得团队合作开发更加便捷,每个成员可以独立地编写和测试自己负责的部分,最后再进行整合。

总之,汇编多文件编程是一种有效的编程技术,它能够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合理地划分和组织代码,我们可以更好地编写和管理复杂的汇编程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汇编语言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多文件进行汇编编程的概念和方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组织架构,用以引导读者了解本篇长文的内容安排和逻辑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简要介绍汇编多文件编程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引发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并提出本文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小节:汇编语言基础和多文件编程概念。

在汇编语言基础部分,将介绍汇编语言的定义、特点和基本语法,为读者建立起对汇编语言的基本认识。

在多文件编程概念部分,将详细探讨多文件编程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多文件编程的优势、实现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多文件编程在实际项目开发中的应用案例。

逐步聚合有哪些类型

逐步聚合有哪些类型

逐步聚合有哪些类型逐步聚合作为一种常见的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在不同领域和实践中有着多种类型。

逐步聚合的本质是将庞大的数据或信息逐步聚合,从而得出全局的趋势、规律或结论。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逐步聚合类型:1. 数据逐步聚合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数据逐步聚合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通过逐步将大量原始数据进行聚合和汇总,可以得出更高层次的数据结论。

例如,在统计学中,数据逐步聚合可以帮助我们从原始数据中提炼出平均值、标准差等概括性指标;在数据挖掘领域,数据逐步聚合可以帮助我们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隐藏的模式和规律。

2. 信息逐步聚合在信息检索和知识管理领域,信息逐步聚合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通过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整合,可以逐步聚合出更有用的信息资源。

例如,搜索引擎通过爬取网页、索引处理,将海量的网络信息逐步聚合成用户所需的搜索结果;知识图谱通过对多源知识的整合,实现了知识的逐步聚合和共享。

3. 决策逐步聚合在决策分析和管理领域,逐步聚合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通过逐步整合各种信息、因素和假设,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决策。

例如,决策树算法通过逐步考虑各个分支的特征和权重,最终得出最佳的决策路径;风险管理中的逐步聚合可以帮助机构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控制。

4. 知识逐步聚合在学习和教育领域,知识逐步聚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

通过逐步引入、梳理和扩展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教材和课程设计中的知识逐步聚合可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个性化学习系统通过逐步补充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和体验。

综上所述,逐步聚合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和分析方法,在不同领域和实践中有着多种类型。

通过不断的整合和汇总,逐步聚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数据、信息和知识,为决策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汇编语言和汇编程序资料

汇编语言和汇编程序资料

汇编语言和汇编程序一、回答下列问题1、何谓汇编语言程序?何谓汇编程序?简述汇编程序的功能。

2、什么叫做变量?变量有哪几种属性?程序中如何放问变量?3、什么叫做标号?标号有哪几种属性?4、8088汇编语言中有哪几类运算符?5、什么叫做表达式?它的运算规则是什么?6、8088/8086汇编语言程序中段的类型有哪几种?段定义中定位类型、组合类型和类别名各有什么作用?7、设VALA EQU 200VALB EQU 30VALC EQU 1BH下列表达式的值各为多少?(1)(VALA*VALC+VALB)/VALC(2)(VALA MOD VALC-VALB/VALC(3)(VALB AND 0FH)OR (VALB XOR 0FH)(4)(VALA GE VALB )AND 0FH8、根据下列数据定义,各条指令单独运行后,AX的内容是什么?TABLEA DW 10 DUP(?)TABLEB DB 10 DUP(?)TABLEC DB ‘1234’TABLED DW 1,2,3,4(1)MOV AX,TYPE TABLEA(2)MOV AX,TYPE TABLEB(3)MOV AX,TYPE TABLEC(4)MOV AX,TYPE TABLED(5)MOV AX,LENGTH TABLEA(6)MOV AX,LENGTH TABLEB(7)MOV AX,LENGTH TABLEC(8)MOV AX,LENGTH TABLED(9)MOV AX,SIZE TABLEA(10)MOV AX,SIZE TABLEB(11)MOV AX,SIZE TABLEC(12)MOV AX,SIZE TABLED9、执行下列指令后,AX寄存器的内容是什么?TABLE DW 0,100,200,300,400DISTA DW 6(1)MOV BX,OFFSET TABLEADD BX,DISTAMOV AX,[BX](2)LEA BX,TABLEMOV AX,2[BX](1)MOV SI,4MOV BX,OFFSET TABLEMOV AX,[BX][SI](2)MOV BX,DISTAMOV AX,TABLE[BX]10、画图说明下列语句分配存储空间及初始化的数据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逐步聚合习题参考答案1. 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的单体有何相同与不同?解答:连锁聚合单体的主要反应部位是单体上所含不饱合结构(双键或叁键),在聚合过程中不饱合键打开,相互连接形成大分子链。

需要有活性中心启动聚合反应,为此多需用引发剂,反应活化能低,反应速率快,相对分子质量高。

逐步聚合单体的主要反应部位是单体上所带可相互反应的官能团,在聚合过程中官能团相互反应连接在一起,形成大分子链。

不需活性中心启动反应,但反应活化能高,为此多需用催化剂,反应速率慢,受平衡影响大,相对分子质量低。

2. 在高分子化学中有多处用到了“等活性”理论,请举出三处并给予简要说明。

解答:①推导自由基聚合初期聚合反应速率,自由基活性与链长无关。

②推导共聚合共聚组成方程,活性中心活性与链长无关。

③研究线形缩聚反应速率:在缩聚反应中反应物官能团的反应活性是相等的,与分子链的大小、另一官能团是否已经反应无关。

3.名词解释(1)反应程度与转化率(2)平衡逐步聚合与不平衡逐步聚合(3)线形逐步聚合与体形逐步聚合(4)均缩聚、混缩聚与共缩聚(5)官能团与官能度(6)当量系数与过量分数(7)热塑性树脂与热固性树脂(8)结构预聚物与无规预聚物(9)无规预聚物与无规立构聚合物(10)凝胶点与凝胶效应解答:(1)反应程度: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与起始官能团的数目的比值。

转化率:参加反应的物质与起始物质的比值。

(2)平衡逐步聚合:或称平衡可逆聚合反应,通常系指平衡常数小于103的逐步聚合反应。

不平衡逐步聚合:或称不可逆聚合反应,通常系指平衡常数大于103的逐步聚合反应,(3)线形逐步聚合:参加聚合反应的单体都只带有两个官能团,聚合过程中,分子链成线形增长,最终获得的聚合物结构是可溶可熔的线形结构。

体形逐步聚合:参加聚合的单体至少有—种含有两个以上官能团,在反应过程中,分子链从多个方向增长,形成支化的或者交联的体形结构聚合物。

(4)均缩聚:只有一种单体参加的缩聚反应称为均缩聚这种单体本身含有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的两种官能团。

混缩聚:混缩聚是指两种单体(a-A-a和b-B-b)分别含有两个相同的官能团,聚合反应是通过a和b的相互反应进行,聚合产物的重复单元含有两种结构单元。

共缩聚:均缩聚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第二种单体,或混缩聚反应体系中加入第三种甚至第四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称共缩聚。

(5)官能团:逐步聚合单体所带可相互反应的基团。

官能度:一个单体分子中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6)对两单体非等当量比,其中B-B稍过量体系:当量系数:γ=N A/N B (γ≤ 1)过量分率:A 分分子A A 分分子B 分分子数-B q ---=(7) 热塑性树脂:双官能团单体缩聚得到线型聚合物,产物可以在加热时熔融,在溶剂中溶解。

热固性树脂:当一种双官能度单体与一个大于两官能度单体缩聚时,其缩聚反应首先产生支链,然后将自行交联成体型结构或通过外加交联剂交联成体型结构,这类已经交联了的体型聚合物不溶、不熔、尺寸稳定,被称为热固性高分子。

(8) 结构预聚物:可进一步反应的官能团的结构、数量、位置可知的预聚物。

无规预聚物:可进一步反应的官能团的结构、数量、位置不可知的预聚物。

(9) 无规预聚物:可进一步反应的官能团的结构、数量、位置不可知的预聚物。

(逐步聚合概念)无规立构聚合物:聚合物中没有一种立构可以占到多数,且排列没有规律。

(配位聚合概念)(10) 凝胶点:出现凝胶化时的反应程度。

(逐步聚合概念)凝胶化:体形逐步聚合的交联反应到一定程度时,体系粘度变得很大,难以流动,反应及搅拌产生的气泡无法从体系中溢出,出现凝胶或不溶性聚合物明显生成的实验现象。

(逐步聚合概念)凝胶效应:自由基聚合中随反应进行体系粘度加大,妨碍了大分子链自由基的扩散运动,降低了两个链自由基相遇的几率,导致链终止反应速率常数随粘度的不断增加而逐步下降;另一方面,体系粘度的增加对小分子单体扩散的影响并不大,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基本不变,因而出现了自动加速现象。

这种因体系粘度增加引起的自动加速又称凝胶效应。

(自由基聚合概念)4. 举例说明下列逐步聚合反应(写出反应式) (1)缩合聚合(缩聚反应)(2)逐步加聚反应(聚加成反应) (3)Diels-Alder 反应 (4)氧化偶联反应 (5)加成缩合反应 (6)分解缩聚 (7)自由基缩聚 (8)环化缩聚 解答:(1) 缩合聚合(缩聚反应),PET 合成:OH 2HOCH 2CH 2OH COOHHOOCOCH 2CH 2OOCCOO CH 2CH2OH Hn(2,聚氨酯合成:C N R N CO R'OHO C N R N HCOOR'OC O N H R N H COOR'OHn(3) Diels-Alder 反应,可溶性梯形聚合物合成:OOOOOOn(4) 氧化偶联反应,聚苯醚合成:CH 3CH 3OH CH 3CH 3O n(5) 加成缩合反应,酚醛合成:OHCH 2OOHCH 2OH(加成)OHCH 2OH OHOHCH2OH(缩合)(6)分解缩聚,聚甲撑合成:(7) 自由基缩聚,参上氧化偶联反应,聚苯醚合成,先氧化成自由基,自由基再偶联成聚合物:3CH 3CH 3O n(8) 环化缩聚,参上Diels-Alder 反应,反应结果成环:n5. 用“结构特征命名法”命名大分子链中含有下列特征基团的聚合物,并各写出一例聚合反应式。

(1)-O- (2)-OCO- (3)-NH-CO- (4)-NH-O-CO- (5)-NH-CO-NH- 解答:(1) -O- 聚醚,例:聚苯醚:CH 3CH 3OH CH 3CH 3O n(2) -OCO- 聚酯,例:PET :OH 2HOCH 2CH 2OH COOHHOOCOCH 2CH 2OOCCOOCH 2CH 2Hn(3) -NH-CO- 聚酰胺,例:尼龙-6,6:nHOOC(CH 2)4COOH + nH 2N(CH 2)6NH 2 →HO-[-OC(CH 2)4COHN(CH 2)6NH -]n -H + (2n-1)H 2On CH 2=N 2 -[-CH 7-]n - + n N 2BF 3(4)聚氨酯:CNRNC O R'OH OCNRN H C OOR'OC ON HRN HC OOR'OHn(5) -NH-CO-NH- 聚脲,例:脲醛树脂CONH NH 2CON HCH 2OHN H HOCH 2+NCH 2NHCH 2OHnHCHO6. 为什么在缩聚反应中不用转化率而用反应程度描述反应过程? 解答:在逐步聚合中,带不同官能团的任何两分子都能相互反应,无特定的活性种,因此,在缩聚早期单体很快消失,转变成二聚体、三聚体等低聚物,单体的转化率很高。

而相对分子质量却很低。

因此在逐步聚合反应中,转化率无甚意义。

随着逐步聚合反应的进行,官能团数目不断减少,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加。

因此把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与起始官能团的数目的比值称为反应程度,记做p 。

反应程度是描述逐步聚合反应进程的重要参数。

7. 讨论下列缩聚反应成环的可能性(m=3~8),哪些因素决定环化或线形聚合是主要反应?若反应以线形聚合为主,影响聚合物相对分子量的因素有哪些?(1)HN-(CH 2)m -COOH(2)HO-(CH 2)7-OH+ HOOC-(CH 2)m -COOH 解答:① 当(1)中的m=3,4时,易成较稳定有5,6元环化合物;(2)为混缩聚,主要成线形聚合物。

② 从环数与环的稳定性看,存在3,4,8-11<7,12<5,6。

因此当反应可生成稳定的环时,易发生环化反应,反之易线形逐步聚合。

对(1)主要为分子内环化,故提高单体浓度可加大分子间反应,成线形聚合物。

环化反应活化能一般高于逐步聚合,故降低温度利于逐步聚合。

③ 两单体的配比,小分子浓度,反应程度8. 166℃下乙二醇与己二酸缩聚,测得不同时间下的羧基反应程度如表所示。

(1)求对羧基浓度的反应级数,判断属于自催化或酸催化。

(2)已知[OH]0 =[COOH]0,[COOH] 浓度以(mol.kg -1反应物)计,求出速率常数。

解答:(1) 设为外加酸催化,则存在:1/(1-P )= k ′C 0t+1 以1/(1-P )对t 作图(略)由图可看出,为一曲线,说明两者间不存在线形关系。

设为自催化的三级反应,则存在:1/(1-P )2= 2kC 02t+1以1/(1-P )2对t 作图(略)由图可看出,为一直线, 说明两者间存在线形关系。

图中直线的斜率为2kC 02。

(2) 由:[OH]0 =[COOH]= C 0则:2kC 02= 0.2092k = (0.1014/ C 02) Kg 2/mol 2·s9. 在外加酸条件下进行缩聚,证明P 从0.98到0.99所需的时间与从开始到P=0.98所需的时间相近。

解答:由:011[]'1COOH k t P=+- 则:`0k[COOH]1P 11t --= P = 0.98 t 1 = 49/[COOH]0k ′ P = 0.99 t 2 = 99/[COOH]0k ′ t 从0.98到0.99 △t = (99-49)/[COOH]0k ′= 50/[COOH]0k ′ t 1 /△t ≈ 1 证毕10. 用碱滴定法和红外光谱法均测得21.3g 聚己二酰己二胺试样中含有2.5×10-3mol 的羧基。

计算该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8520,计算时需做什么假定?如何通过实验来确定其可靠性?如该假定不可靠,如何由实验来测定正确的数均分子量?解答:① 按计算值,21.3g 聚己二酰己二胺为:21.3 / 8520 = 2.5×10-3mol ,与所测羧基相当。

由此可假定每一大分子含一个羧基。

分子式为:HO-[-OC(CH 2)4COHN(CH 2)6NH -]n -H② 可用仪器(如GPC 、膜渗透等)测产物实际相对分子质量,如大于计算值,说明有可能部分大分子两端均有羧基。

如全部大分子两端均有羧基,则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一倍。

分子式为:HO-[-OC(CH 2)4COHN(CH 2)6NH -]n -OC(CH 2)4CO-OH11. 对开放体系的逐步聚合,聚合度公式为n X =试解释公式中各因素对聚合度的影响。

从数学上讲,反应程度(P )越小,聚合度越大,从高化上讲是否可认为“反应程度越低,聚合度越高”?解答:① 对逐步聚合,K 为平衡常数,K 越大,反应越向右(生成聚合物方向)进行,当K 足够大后,体系由平衡逐步聚合变为不平衡逐步聚合,即反应未到平衡,聚合度己达到要求。

C O 为起始单体浓度,反应物1:1时,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浓度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因此单体浓度越高,聚合度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