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关于我市2003年城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关于我市2003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职工教育与考核【发文字号】津政办发[2003]33号【发布部门】天津市政府【发布日期】2003.06.15【实施日期】2003.06.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关于我市2003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津政办发[2003]3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关于我市2003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安排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三年六月十五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批复》(国函[2001]169号)和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关于调整〈“十五”期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的通知》(环办[2002]133号)要求,确保我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目标的实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就切实做好我市2003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一、明确目标,加强领导。
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各责任部门要以“创模”为机遇,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继续加强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与市政府签订“创模”责任书的各项工作任务,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我市2003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分解指标,落实任务。
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各责任部门,要继续把承担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并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要针对环境管理、污染控制和环境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确保各项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根据国家“十五”期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规。
2003 环境数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环境监测司 > 环境质量 >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大气环境2004-06-23状况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监测的340个城市中,142个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占41.7%,比上年增加7.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107个,占31.5%,比上年减少3.5个百分点;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有91个,占26.8%,比上年减少4.4个百分点。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的居住人口占统计城市人口总数的36.4%,比上年增加10.3个百分点。
大城市空气污染重于中小城市,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低。
城市空气质量级别比例 不同空气质量状况下人口比例空气中主要污染物 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仍是颗粒物,54.4%的城市颗粒物浓度超过二级标准;空气质量劣三级的城市中80%的城市颗粒物超过三级标准。
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中原和四川东部。
与上年相比,颗粒物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增加9.1个百分点,超过三级的城市比例减少8.6个百分点。
25.6%的城市二氧化硫超过二级标准。
与上年相比,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增加3.6个百分点。
二氧化硫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在山西、河北、河南、湖南、内蒙古、陕西、甘肃、贵州、四川和重庆等地区。
颗粒物浓度分级城市比例二氧化硫浓度分级城市比例所有统计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但北京、广州等城市二氧化氮浓度相对较高。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 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3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40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36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分别占32.7%、35.4%和31.9%。
47个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2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16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7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分别占51.1%、34.0%和14.9%。
2003_2012年京津石三市大气污染特征及趋势对比_梁增强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ANALYSIS OF ATOMPHERIC POLLUTION IN BEIJING-TIANJIN-SHIJIAZHUANG,DURING 2003—2012
我国 1982 年建立空气质量评价体系,污染物为 SO2 、NOx和 TSP,1996 年污染物指标更改为 SO2 、NO2 和 PM10[9]。空气污染等级分为 5 级,采用环境保护 部 2008 年发布并实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技 术规定》中 规 定 的 空 气 污 染 指 数 范 围 及 相 应 空 气 质 量级别。
表 1 2003—2012 年 API 日变化特征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daily variation for API in 2003—2012
类别
北京
Ⅰ
Ⅱ
Ⅲ
Ⅳ
Ⅴ
天津
Ⅰ
Ⅱ
Ⅲ
Ⅳ
Ⅴ
石家庄 Ⅰ
Ⅱ
Ⅲ
Ⅳ
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环境工程
76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3—2012 年京津石三市大气污染特征及趋势对比
梁增强 马民涛 杜改芳
( 北京工业大学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124)
摘要: 为更好地推动京津冀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采用 2003—2012 年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市 API 日报数据、气象数 据、PM10 、SO2 、NO2 年均浓度值,对比分析其大气污染特征、首要污染物及变化趋势。进一步结合已有环保政策及各市 污染排放强度、单位产值能耗及 NOx 排放量探讨污染控制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 近十年空气质量为天津( 优于) > 石家庄( 优于) > 北京,且 API 存在明显季节变化规律( 夏季低; 春、冬季高) ,在显著性水平 p < 0. 05 时,平均气温、 相对湿度、降水量 与 API 存 在 明 显 负 相 关 关 系; Daniel 趋 势 分 析 表 明 2003—2012 年 北 京 ( PM10 、SO2 、NO2 ) 、天 津 ( PM10 、SO2 、NO2 ) 、石家庄( PM10 ) 三市空气质量指标呈好转趋势; 石家庄市 SO2 、NO2 年均浓度值有所下降,但趋势不 明显; 近十年北京、天津、石家庄首要污染物是 PM10 ,实质上是 PM2. 5 ; 今后控制 SO2 排放的工作重点在于加大天然气 及清洁能源对煤炭替代、提高能源效率,而不同城市控制 NOx 排放的工作重点不同,北京市重点在于治理交通污染源; 天津、石家庄重点在于加大工业脱硝力度。 关键词: 大气环境; API; Daniel 趋势分析; 首要污染物; 控制措施; 北京 - 天津 - 石家庄
2003年天津市环保产业增速创历史新高

2003年天津市环保产业增速创历史新高
佚名
【期刊名称】《资源节约与环保》
【年(卷),期】2004(020)001
【摘要】2003年,市经委积极组织科技、环保、城建等部门,充分发挥环保产业办公室协调作用,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优惠政策、加大重点项目扶持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示范推广着手,抓住机遇,加快中国北方科技环保产业基地建设,环保产业取得较快发展,
【总页数】1页(P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4
【相关文献】
1.2003年科技经费投入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近两成 [J],
2.去年甘肃省出口增速全国第一创历史新高 [J],
3.研究表明2013年CO2浓度增速创历史新高 [J],
4.1~4月全国水泥产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持续回落 [J],
5.美国鸡肉消费创历史新高,但增速下滑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3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03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
“泰达”是天津开发区的英文缩写的音译)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天津市“三步走”战略要求,以可持续的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以高昂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进取,奋勇拼搏,积极促进结构调整,大力扶植新的增长点,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载体功能继续增强,社会秩序和谐安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升。
全区综合实力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综合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
2003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5.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54.90亿元,可比增长28.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0.33亿元,可比增长11.5%,二、三产业比例为79.7∶20.3。
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23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4%。
主要经济指标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2003年,天津开发区完成财政收入9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税收收入86.82亿元,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36.57亿元,增长12.9%,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12.43亿元,增长9.5%,营业税6.82亿元,增长27.2%。
财政支出48.08亿元,增长11.6%,其中教育卫生事业支出1.20亿元,增长37.0%。
创新服务企业模式,优化区域投资环境。
2003年,天津开发区完善了为企业服务的制度化措施,建立了规范的企业联络制度,继续发挥在建项目协调、企业运营服务等机构和国际商会、工商企业联合会等协会的功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
天津水资源公报

天津水资源公报————————————————————————————————作者:————————————————————————————————日期:2003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综述为了满足流域规划和水资源管理的需要,按国家颁定的水资源分区进行水资源计算。
本市分属北三河山区,面积727平方公里;北四河下游平原,面积6059.2平方公里;大清河淀东平原5133.5平方公里,全市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
2003年我市降水为平水年,年平均降水量586.0毫米,比上年度增加61.80%,比多年平均值增加1.93%。
2003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0.6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1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32.43%;地下水资源量4.8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30.62%;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4.45亿立方米。
2003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8.5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18亿立方米。
全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普遍上升。
2003年全市总供用水量20.5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57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37亿立方米,包含引滦水量4.50亿立方米,引黄水量1.59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7.14亿立方米;海水淡化量0.02亿立方米。
按用水项目划分,生产用水量17.37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2.86亿立方米,生态用水量0.30亿立方米。
全市用水消耗量10.94亿立方米,耗水率53%。
2003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5.49亿吨。
2003年对我市供水河道引滦沿线、引黄济津、海河,以及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北京排污河、子牙河、独流减河、南运河等进行水质监测,其各河道监测结果:为城市供水达III类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其他河道污染严重均劣V类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003年为解决天津市用水危机进行了第八次引黄济津。
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水的利用率,建设节水型城市,实施了《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
天津市入海河流水质污染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天津市入海河流水质污染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分析摘要:通过对2003-2010年天津市6条主要入海河流的cod及营养盐指标的监测,对其污染特征及演变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2003-2010年,天津市入海河流总体水质状况无明显改善,仍以劣ⅴ类水质占主导地位。
仅独流减河入海水质由劣ⅴ类改善至ⅴ类。
虽然,永定新河等4河流cod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但位于天津南部的青静黄排水河、子牙新河cod平均浓度仍在100 mg/l以上,远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限值(40 mg/l),其营养盐氨氮、总氮、总磷也有大幅升高的趋势。
关键词:天津;入海河流;有机污染;营养盐一、引言海岸区的海水污染问题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点问题。
入海河流的水质状况和污染物输送通量作为陆地对海洋影响的中心问题已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1-2]。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是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而入海河流是渤海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污染源[3-4]。
天津市地处海河水系的入海口,纵贯市区的海河干流汇集了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等五大支流后,经塘沽流入渤海,子牙新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蓟运河等河流也在天津市境内入海[5]。
随着海河上游流域地区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骤增,加上河闸、水库的大量建设,使下泄到天津市的水量逐年明显的减少,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入海河流污染的程度也在不断地加强,造成河口区域水质和底泥的污染程度明显加重,进而给海域带来赤潮等严重的环境问题[6-7]。
因此考察天津市主要入海河流的污染状况,研究其污染特征与演变趋势,对于天津市入海污染物控制和海洋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1、研究区域概况天津市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天津市境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的北三河(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海河干流水系、黑龙港运东水系和漳卫南运河水系。
环境作文之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

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篇一:2004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2004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2005-06-0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天津市2004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2、环境质量状况 3、环境建设管理与投入一、环境状况 1、水环境 2、大气环境 3、声环境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5、辐射环境 6、生态环境二、环境管理 1、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 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3、环境法制与监察 4、建设项目环境管理5、环境科技6、环境监测7、公众参与8、环境信息化建设9、国际合作与交流 10、环保产业综述 2004年,天津环境保护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圆满完成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既定目标。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931.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5.1%、19.8%、11.7%,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5%、53.2%、43.3%;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7元,增长11.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25元,增长11.3%。
2、环境质量状况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好转,但采暖期二氧化硫污染较为突出。
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水平,市区景观河道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
声环境质量仍处于较好水平。
3、环境建设管理与投入全面实施“蓝天”、“碧水”和“安静”等六大环境工程,经过各有关部门和全市各区县的共同努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环境管理取得重要突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全市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源治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环保设施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环境保护投入90.61亿元,比上年增长 9.9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09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2004-05-24[center]2003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 [/center] [left]综述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2、环境质量状况 3、环境建设与管理 4、环境保护投入一、环境状况 1、水环境 2、大气环境 3、声环境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5、辐射环境 6、生态环境二、环境管理 1、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 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3、环境法制与监察 4、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5、环境科技 6、环境监测 7、公众参与8、环境信息化建设 9、国际合作与交流 10、环保产业 [b]综述[/b] 2003年,天津环境保护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全国一流,前所未有”工作标准,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称“创模”)工作为目标,适应新形势、调整新思路、开拓新招法,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38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6.1%、 17.8%、11.5%,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7%、50.8%、45.5%;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13元,增长10.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861元,增长10.3%。
2、环境质量状况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良好,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
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仍面临巨大压力。
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为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采暖期二氧化硫污染仍较突出,地表水体污染问题依然严重,近岸海域水质达标任务较重。
3、环境建设与管理在全市各区县和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创模”六大工程进展顺利,“创模”工作完成阶段性任务,为全面完成“创模”既定目标奠定了基础。
4、环境保护投入全市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源治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环保设施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废水与废气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以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和城市污水处理运行费用等环境保护投入81.69亿元,比上年增长47.2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42 %。
[b] 一、环境状况[/b] 1、水环境概述引滦水源水质较好,引黄济津水源水质得到有效保护,城市景观水体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保持基本稳定。
水资源短缺形势依然严峻。
状况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水质达标率为100%。
引滦天津段总体水质、引黄天津段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体水质标准。
景观水体中,津河和水上公园水质较好,达到地表水四类水体水质标准;卫津河、子牙河市区段、北运河市区段次之,达到地表水五类水体水质标准;海河市区段、新开河、月牙河等河流受清淤和施工影响水质较差,总体为劣五类水体,主要污染因子是氨氮和生化需氧量。
全市16个国控水质断面中,10个断面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1个断面无水。
其余5个断面(含入境断面)未达到环境功能区标准。
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无机氮和无机磷。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全市污水排放总量为4632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1605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4724万吨。
全市重点源废水治理设施共833套,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84%。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53.01%。
全市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40995吨,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89443吨。
全市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4557吨,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为11175吨。
措施与行动在抗击“非典”、“引黄济津”水环境保护、应对50年一遇秋汛等突发事件中,水环境保护处理应急预案发挥了作用。
全市370家无污水处理设施的医院,建成废水处理设施。
引滦水源保护工程实现工程量过半,城市景观河道保护工程完成月牙河(二期)、四化河、北塘排污河等15.1公里的河道整治。
采用BOT方式建成的武清区第一污水处理厂(1万吨/日)、津南区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大港区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投入运营。
宝坻城区、塘沽新河、南排污河污水处理厂及武清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等4座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
纪庄子污水处理厂28万吨/日扩建工程,咸阳路4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已完成主体工程。
2、大气环境概述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可吸入颗粒物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城市各类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明显,采暖期二氧化硫污染突出。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呈现加重趋势。
状况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133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6%;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73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7.2%;二氧化氮年均值为 0.051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13%。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市排放二氧化硫25.93万吨,比上年增加10.29%,(其中工业排放量为23.02万吨,比上年增加14.64%);烟尘排放量为10.26万吨,比上年增长5.23%(其中工业排放量8.65万吨,比上年增长11.15%);工业粉尘排放量为2.20万吨,比上年减少14.36%。
措施与行动全市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目标,按照《天津市2003年蓝天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入开展燃煤设施改燃并网工作。
2003年,全市建成区内共完成1241台10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改燃清洁能源或拆除并网工作,使全市燃煤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开展了扬尘专项治理行动,全市1000余个施工现场按照环境清整标准的要求进行了清整;加强了道路扬尘综合治理,先后对8000余辆(次)未采取苫盖措施的车辆进行了处罚;开展了对冒黑烟公交车的专项治理;年检机动车合格率为88.21%,较上年有所提高。
天津市地方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03年10月起公布实施。
3、声环境概述声环境质量继续改善。
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仍是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
状况中心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5.0分贝(A),与上年持平,声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
环境噪声声源按构成比例排序依次为:社会生活噪声52%,交通噪声30%,工业噪声15%,施工噪声3%。
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8.2分贝(A),比上年下降0.2分贝(A)。
措施与行动修订后的《天津市噪声污染管理办法》于2003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为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提供了法律依据。
调整声环境功能区划,推动噪声达标区建设。
通过严格建筑施工申报和公示制度、组织对建筑施工工地的夜查和拓宽道路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噪声扰民和交通噪声的控制。
开展了创建“安静居住小区”活动,市中心六区及塘沽区的17个居民小区被首批授予“安静居住小区”,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概述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危险废物产生量有所减少。
国内首座具有国际水平的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基地——天津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建成运行,实现了医疗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和废弃危险化学品的集中处置。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有所提高。
状况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为643.58万吨,综合利用618.54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6.11%;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为5.84万吨,综合利用量为 5.5万吨,处置量为0.34万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60.72万吨,无害化处理量103.94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64.67%,比上年提高了 4.17个百分点。
措施与行动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全市从2003年9月1日起,对纳入集中处置范围的3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平均每月处理医疗废物240吨,处理工业危险废物200多吨。
各部门收缴的1571公斤“毒鼠强”全部得到安全处置。
大港垃圾处理场和汉沽垃圾处理场建成并投入运行,双港垃圾焚烧处理厂与贯庄垃圾综合处理场(二期)开始建设。
5、辐射环境概述全市辐射环境质量基本良好。
电离辐射指标基本保持在环境本底范围内,电磁辐射指标均符合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状况电离辐射监测的密封放射源应用单位68家,均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要求;监测的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单位12家,均符合管理要求。
电磁辐射监测的15个移动通信基站、56个小灵通基站、摩托罗拉150MHz集群通信系统和部分居民小区配电设施,均符合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措施与行动对全市放射性技术应用单位安装放射源安全管理在线监控系统,实施全天候监督管理。
辐射环境监测通过国家计量认证。
对放射源实行全过程管理。
天津市放射性废物库二期工程已基本建成,保证了天津市放射性废物库的安全运行。
6、生态环境概述与状况天津植物区系组成以华北区系成分为主,兼有东北区系、亚热带区系和少量的中亚区系、西伯利亚区系成分,有维管束植物1049种,占全国的3.87%,隶属于149科,597属。
天津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在湖泊、河底、沙地、洼淀、滨海地区等处有一些水生、沼泽湿生、湿生和盐生植被。
天津属于古北界华北动物区。
陆生哺乳类、大型哺乳类动物较少。
鸟类有235种,分属于17个目,48个科。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鹳、灰鹤等,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疣鼻天鹅、鸳鸯、斑嘴鹈鹕、金雕、白尾海雕和大鸨等。
全市共有9个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3.93%。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个,分别是:保护地质遗迹类的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天津蓟县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保护古海岸湿地和地质遗迹的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措施和行动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
外环线生态林建设已完成了701公顷。
大港区和宁河县编制了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西青区、汉沽区、武清区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开始组织编写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西青区杨柳青镇被国家首批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西青区中北镇和汉沽区大田镇已通过市环保局组织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预验收,并已申报国家验收命名。
截至2003年底,全市共创建市级生态村24个,局级生态村镇61个。
[b]二、环境管理[/b]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 2003年8月8日,全市召开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会议,做出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决定》(津政发[2003]109号),进一步明确了力争到2004年底基本实现“创模”的既定目标,并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绿化等“创模”重点难点指标和具体工作任务进行了系统安排。
经过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创模”27项指标全部完成阶段性任务。
2003年新建塘沽区解放路街、西青区大寺镇等18个市级环境保护模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