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间关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件第七章府际关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件第七章府际关系

中央政府高度集权但并不拥有足够的支配权力;尽管中 央政府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国家权力,但在一些需要中央 权力发挥作用的地方,中央权力却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 支配力,不能保证国家意志的有效贯彻。
地方政府获得了部分自主权力但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督; 中央政府在推进权力下放的同时,由于没有发展地方民 主和推动地方自治,没有形成地方权力对地方居民负责 的责任机制。非制度化的地方分权,既削弱了中央监控 又失去了民众监督,使地方官员可以为所欲为。
第二节 构建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
二、实施中央选择性集权
中国府际关系创新应该抛弃全面集权或全面分权的制度设计, 转变思路实 行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中央政府的选择性权力属于国家治理的整体性权 力,它们体现着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地方政府无权分享这些权力。 建构和完善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需要在制度上明确规定哪些权力必须由中 央行使。建构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必须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界定中 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
第四节 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一、地方行政层级的现状和问题
两级制:存在于直辖市的城区,实行“直辖市—市辖区”两级制,市辖区是 基层地方政府;
三级制:(1)直辖市—县(郊区)—乡(镇);(2)省(自治区)— 设区的市—市辖区;(3)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县级市)—乡(镇) ;(4)省(自治区)—自治州—县级市;
第三节 推进地方分权改革
一、完善制度化分权
现代国家治理应该奠基于制度化的地方分权,而不应该奠基于非制度化的 讨价还价和权力博弈,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中央与地方各自行为的不确定性,才 能提高国家治理的稳定性和绩效性。
中央政府作为国家主权的集中体现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总代表,应该有选 择性地集中行使以下权力:总揽国防、外交,捍卫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 民族尊严;担负宏观经济调控职能;负责全国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制定 统一的国内市场规则和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税制和税率;建立全国统一 的货币政策;充当全社会利益和财富分配的“调节器”。

第十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财政学》PPT课件

第十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财政学》PPT课件

灶方

吃包

饭干
1950 1953 1958
1980 1985 1994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改革目标

分税制 产业结构不合理,宏观调控能力削弱

中央财政困难加重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


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
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一、1994年以前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1994年后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分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1、国家财力偏于分散 2、地方之间苦乐不均 3、助长地区保护和封锁 4、财政体制与税收体制不配套
第三节 中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一、1994年以前的财政管理体制
统分

收类

统分

支成 成
分地

地方固定收入
1、关税 2、海关代征的消费 税和增值税 3、消费税 4、铁道、银行总行 、保险公司等集中 缴纳的收入(包括 营业税、所得税利 润和城市维护建设 税) 5、中央企业上缴利 润 6、车辆购置税 7、证券交易(印花 )税
1、增值税 中央50%,地方50% 2、资源税 海洋石油资源税归 中央,其余归地方 3、企业所得税、个 人所得税 中央60%,地方40%
1、营业税(不含铁道部等 集中缴纳部分) 2、城镇土地使用税 3、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 税 4、城乡维护建设税(不含 铁道部等集中缴纳部分) 5、房产税 6、车船税 7、其他印花税 8、耕地占用税 9、契税 10、土地增值税 11、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第四节 预算管理体制
(二)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分税制的具体内容 (四)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与完善 三、财政省管县改革 背景:县乡财政困难,政府层级较多,行政支出庞大。 思路:由省级财政直接管理县级财政,避免地级市对县级财政

第十章政府间财政关系精品PPT课件

第十章政府间财政关系精品PPT课件
3.“同质竞争”所导致的“内耗”,使长三角港口群不能及时 形成规模效应。
4.应提高沿江港口建设规模和等级,促进向大型化、深水化、 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二、收入分配职能分工
存在不同看法: 中央——公平是全国性目标,不同地区间居民收入差 距也不能太大。 地方——不同地区对公平偏好是不同的。 主要应由中央政府承担。 原因:自由流动(迁移)下,如由地方政府来实施, 将产生“富迁穷入”。
审计调查的6个省(市)开发区,2003年以来共减免 税款183.56亿元,其中东部4个省(市)减免178.14亿元, 平均每个省(市)44.54亿元,最多的达75.27亿元,而中 西部两个省共减免5.42亿元。此外,各地在实际执行中普 遍存在扩大优惠政策范围的问题,如擅自扩大开发区面积、 违规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批准区内注册区外经营企业享受 税收优惠等,由此导致国家税款流失66.47亿元。审计调 查的87个开发区中,有79个开发区向企业返还120.15亿元。
理论支持:
施蒂格勒(1957)——分权菜单,即 “地方政府接近 当地人民,比中央政府更熟悉民情,因此在提供地方性公 共产品上,地方比中央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能够按照当 地人民的偏好提供产出 ”。
奥茨(1972)——分权定理,“在等量提供公共产品 下,一些公共产品由地方政府提供优于中央政府”。
(二)蒂布模型--用脚投票
西方财政理论中称“财政联邦制”(fiscal federalism )。 除极少数国家,都存在多级政府。现代市场经济国家 多奉行财政联邦制,财政联邦制与国家结构形式所指的联 邦制有同有异,其差别在于单一制国家也可以实行财政联 邦制(财政支出责任的区分、收入权的划分和政府间转移 支付制度)。 财权与事权统一;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收支挂钩。

第10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财政学》PPT课件

第10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财政学》PPT课件
❖ 某些服务若由私人部门来生产和提供,可能会更有 效率。
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架构
❖二、政府间财政收入权限的划分 ❖(一)课税权 ❖课税权,是指包括税收立法权、税收政策制
定权、税收征管权以及税收收入配使用权 在内的各种税收权限的统称。
❖合理划分课税权应遵循的最主要的原则是事 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或者说是责权利相 结合的原则,即税收收入权限要与财政支出 范围相一致。
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架构
❖ (三)政府间收入权限的划分 ❖ 1.流动性税基的税种划分给中央(联邦)政府 ❖ 2.具有再分配性质、以支付能力为基础的税种划
分给中央(联邦)政府 ❖ 3.税基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平衡的税种划分给中
央(联邦)政府 ❖ 4.收入易发生周期性波动的税种划分给中央(联
邦)政府 ❖ 5.在税收体系中占主要地位、收入比重较大的税
第一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含义及其职能的划分
❖ (三)合理处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 在过度集权的情况下,地方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缺乏财政自主
权,完全依附于中央,成为中央财政的代理机构。如果要达到资 源最优配置,中央政府必须充分了解各地居民的偏好。
❖ 在过度分权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完全独立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 不拥有对单个居民征收财政收入的权力,财政收入的征收权完全 分散在各个地方政府手中,地方政府将部分财政收入资助给中央 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实际上已不拥有政治独立性,也 缺乏财政权力,无法行使政府职能。
第十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一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含义及其职能的划分
❖ 一、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含义及其理论发展 ❖ (一)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界定 ❖ 政府间财政关系可以概括为集权和分权两种模式。
❖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实质是政府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与 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无关。

政府间财政关系PPT课件PPT课件

政府间财政关系PPT课件PPT课件
9
第9页/共54页
• 在现实生活中,蒂伯特模型所依赖的各种假设条件是很难成立的。 • 蒂伯特模型一般被人们视为关于地方公共产品的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但是蒂伯特模型的理论意义是巨大的。
• 它为人们对地方公共产品的偏好显示提供了一种“用脚投票”的准市场办法。 • 在竞争性辖区之间,人员的流动性有助于促进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提高。
• 全国居民享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应完全由中央政府来提供。 • 地方政府应提供适合本地居民享用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 • 对具有跨地区外溢性的公共项目和工程,主要由地方政府之间协调解
决,但中央政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参与。 • 调节地区间和居民间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如和
社会保障制度有关的职责,应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 制度。
概要
• 17.1 财政分权的理论依据 • 17.2 政府间的支出划分 • 17.3 政府间的收入安排 • 17.4 政府间转移支付
1
第1页/共54页
引例
• 加拿大财政医疗支出的层级划分
2
第2页/共54页
引言
• 分级财政体制 • 指有一级政府就有一级财政,以便使每一级政府都具备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的 权力,为顺利履行各自的政府职能创造条件。
10
第10页/共54页
17.1.3 财政分权的优势与不足
• 财政分权的优势 • 能使公共产品的供给更好满足地方居民的偏好 • 有利于促进政府间的竞争。 • 有利于推动公共服务的创新。
11
第11页/共54页
• 财政分权的不足 • 辖区间外溢 • 一个辖区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影响到另一个辖区居民的效用水平,称为辖区间外溢。 • 辖区间效益外溢 • 辖区间成本外溢 • 规模经济 • 低效的税制

第十一章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PPT课件

第十一章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PPT课件

55/45
27/73
• 5.3. 理论界的争议
• (1)现行制度很好
• (跟印度等国比较,中国的状况算 是非常地好了……)
• (2)承认现行制度有问题,但觉得改 革不现实
• ——从秦始皇以来就是中央集权
• ——地方政府行为不理性,如果放权, 就会乱
• (3)应该从根本上改革现行制度
• ——重新确认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在财权 财力、责任方面的界限:税收权、融资权、 承担公共事务的责任
民的共同需要(个人需要的加总); • ——中央政府的设立,是为了满足全国居
民(公民)的共同需要(个人需要的加 总) 。
• 地方政府代表本地区居民的利益,按 照本地区居民的意愿和偏好做事;
• ——地方政府最了解本地区居民的意 愿和偏好。
• 中央政府代表全国公民的利益,承担 地方政府不适宜承担却又是公民所需 要的公共服务公共设施。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 管理上的便利
• 2.2 融资权
• 2.3 定价权

政府服务及公共生产的产品的定价:
• ——P344-346
3.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干预
3.1 中央对地方干预的必要性

张文《公共管理学》第四章ppt

张文《公共管理学》第四章ppt
②“升级合并型”。将一般的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 ③“县改市型”。将新设的县改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
B、“市管县” 目的:①解决城乡分割问题,城乡分治走向城乡合治。
②解决条块分割问题,促使城市行政区与城市经济区保持一致。
C、 “市管县”积极意义:①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助于城乡经济的互补与联合,有助于农村的城市
B、地方分权改革
(1) 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调整中的权力下放――“简政放权”、“放权让利”。 ①在财政权力方面,逐步扩大地方财政自主权――分税制 ②在经济管理权限方面,中央将其下放到地方政府。 (2) 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调整中的地方扩权:行政管理权限、干部人事制度、行政领导体制。
C、横向联系的扩展:
改革前,企业与地方政府缺乏追求地区比较利益与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地区经济与国民经济缺乏活力 。
《公共管理学》
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
PPT读书笔记:张文 第四章END
(3)在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上――阻隔多而联系少。
①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与需求,“条条管理”排挤“块块管理”。 ②缺乏合作的物质基础,地方政府缺乏资源控制在中央各部门。
二、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新发展: 网络模式的端倪
A、政府间关系等级制结构的变化
(1)准层级大大减少――为政府间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奠定基础,密切各级政府间的直接联系 (2)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发展对等级制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 拉焦尔模式 罗斯构想 松村岐夫模式
*拉焦尔模式
政治性分权 行政性分权
*松村岐夫模式
将政府管理结构分为:官僚机制、市场方法、网络管理 特征: (1)在分配方式上,是相互分割同一领域内的权限和责任的共有体制 (2)在相互依存中,中央地方关系的关键在于“交涉”,交涉者的行动是多元的 (3)交涉过程中,理解是关键。

公共管理学PPT课件:第四讲 政府间关系

公共管理学PPT课件:第四讲 政府间关系
第四讲:政府间关系
4.1 什么是政府间关系
• 政府间关系是指中央与地方政府 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
4.2 政府间关系研究的途径
• 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 • 地方自治模式 • 网络模式
4.2.1 中央控制模式
• 资源主要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地 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是依赖关系而非 自治的,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为政 策制定与执行的关系。
•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等级控 制模式,其特征为:
• 结构上,政府间为层级隶属关系 • 权力分配上,中央高度集权 • 横向联系上,阻隔多,联系少
4.4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
网络模式初见端倪,表现为: (1) 政府间结构关系的变化(扁平化) (2) 地方分权改革 (3) 横向联系的扩展
4.5 我国政府间关系的发展趋势
• 简化政府间的层级结构(由中央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县--乡(镇)的五级制 向中央政府、省(市)政府、基 层政府的三级制转变 )
• 地方的合理分调的是高度的地方分 权和自主治理,中央政府要对
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资源。中 央政府从公共领域中退缩。
4.2.3 网络模式
• 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是网络的 平等行动者,他们因为资源的 相互依赖而彼此联结在一起, 并且采取合作的策略来实现自 己的目标。
4.3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刘祖云博士在《政府间关系:合作博弈与府际 治理》一文中将当前政府间关系研究概括为:
一个核心概念:政府间关系
两条基本路径:综合研究和单向研究。 综合研究如林尚立、谢庆奎等;单向研究如张紧
跟、张志红等 三维理论视角:政治学、经济学与法学 《法治视阈下的中国横向地方政府--府际争议及
其消解方略》《我国斜向府际关系初探》《伙伴 型府际关系》蔡英辉
11
“四种研究动向”:
(1)“博弈论”作为一种新的分析工具应用于政府间 关系的研究中。在这一研究动向中,既有对政府间纵 向关系进行“利益博弈”的分析,也有对政府间横向 关系从“利益博弈”角度进行分析
(2)区域内政府间关系研究正呈兴盛之势。随着中山 大学陈瑞莲教授“区域公共管理”理念的提出,以及 相应的对珠三角区域内政府间关系研究文章的面世, 这一独特的而又富有生机的研究领域正蓬勃展开
15
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1、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演进 2、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 3、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
式的出现
16
2、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
(1)拉焦尔模式
法国政治学者安德雷·拉焦尔在其著作《行政部门的结构》 中,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三种模式,
种管辖范围应径渭分明,部门之间水泼不进的理论在19世 纪或许还有些意义,如今显而易见过时了。不仅在经典联 邦国家,管辖权之间的界限逐渐在模糊,政府间讨论、磋 商、交流的需求在增长,就是在国家之内和国家之间,公 共生活也表现出这种倾向,可唤作‘多方治理’的政府间 活动越来越重要了。” ——戴维·卡梅伦:《政府间关系的几种结构》,《国外社会 科学》2002年第1期。
14
网络模式作为政府间关系的新型模式,其特征为: (1)行动者的多样性与等级色彩的弱化 (2)相互依赖与分权 (3)策略行动与合作 行动者的相互依赖是网络关系最本质的特征,正
因为相互依赖才能使行动者实现地位的平等,正 因为相互依赖才需要采取合作的策略活动。同时, 它们又是彼此交织,不可分离的。
政府间关系
府际关系研究
1
为什么要研究政府间关系
大部制改革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 地方政府与部委之间 地方政府间关系 城市群与各地方政府间关系 (在行政活动中掣肘的事件时有发生,体现在资源争夺、
市场壁垒、跨区域污染等方面,形成极大资源内耗并损害 公共利益)
2
加拿大著名政治学教授戴维.卡梅伦(2002)所言: “现代生活的性质已经使政府间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那
(2)谢庆奎在《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中认 为:府际关系即政府之间关系,它包括中央政府 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 各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
8
(3)陈振明在《公共管理学》中认为:政府 间关系是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 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即包括纵向的中 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 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 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
行政权转让
定义
地方政府的权限 司法基础 地方政体与中央当局的
关系 地方政体的财政 地方政体的地位
地方政治领导人的选择 方法
中央政府和与中央当局 不存在优劣关系的 地方政体之间的权 限分离
美国学者莱特在《理解政府间关系》一文中的说法,IGO 源于美国30年代新政的实施和联邦政府为克服大萧条时期 的经济社会恐慌所做的努力,与公共政策密切相关。而且 罗斯福曾在与最高法院进行辩护中,证明了IGR的政策本 质,因此,术语的起源同自由、进取和富有活力的政府观 念和偏好联系在一起的。
6
最早在文献上使用“政府间关系”这个术语 的是克莱德·F·施耐德(Clyde F.Snider)1937年发表的《1935-1936年的 乡村和城镇政府》一文
IGR:政府之间以及它们的机构之间的联结、 互动、相互依存以及公共官员之间的相互影 响。
7
2、国内外学者对“政府间关系”的界定
(1)林尚立在《国内政府间关系》中认为:政府 间关系主要是指各级政府间和各地区政府间的关 系,它包含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地方政府间关系和横向的各地区政府间关系。
12
(3)对“职责同构”的批判性反思。对“职责同构” 的批判,首先出现在张志红的《当代中国政府间纵 向关系研究》中,接着,由朱光磊教授与张志红博士 共同合作的文章完成了这一反思性的批判。
(4)在研究地方政府间关系中,龙朝双等人把我国 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于“准公共经济组织”。
13
3、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网络途径 政府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三种: 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 地方自治模式; 网络模式。
9
(4)蔡英辉在《府际关系的重新梳理与界定— —中国省(部)级政府层面府际关系探究》一文 中讲政府间关系的简明定义是:政府之间以及它 们的机构之间的联结、互动、相互依存以及公共 官员之间的相互影响。该定义中的机构明显是指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都是可独立承担 责任的行政主体,其间产生的关系当然可视为府 际关系;中央政府与政府部门间关系亦然。
3
一、什么是政府间关系 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三、我国政府间关系的演进与热点问题
4
一、什么是政府间关系
1、“政府间关系”的词源 2、国内外学者对“政府间关系”的界定 3、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网络途径
5
1、“政府间关系”的词源 英语“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GR),按照
即:行政权转让,行政性分权,政治性分权。 行政权转让,指地方政府在法律上依据中央授权从事行政
活动,在政治、财政上从属依附于中央政府,二者权力不 对等。 行政性分权,指地方政府的法律基础在中央,但地方政府 在财政上有部分自主权,并非完全依附于中央政府。 政治性分权模式一般是指联邦制下的分权,其特征是财政 经济上高度自主,地方政府领导人通过选举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